有關古代詩歌鑑賞教案設計
第一課時_ 2
課時要點:1、此知識點出現的背景分析,古代詩歌鑑賞教案(。2、鑑賞詩歌中的形象之典例例析_ 2
第二課時_ 4
課時要點:如何鑑賞古代詩詩歌的形象_ 4
第三課時_ 5
課時要點:常見意象釋義_ 5
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梅花形象_ 6
附:其他詩歌意象釋義_ 8
"意象"的把握_ 11
第四課時_ 14
課時要點:二鑑賞作品的語言之典例例析_ 14
第五課時_ 16
課時要點:從中國古典詩詞語言特徵入手欣賞詩歌_ 16
中學古典詩詞中的互文藝術_ 20
第六課時_ 20
課時要點:解答詩歌語言題的基本思路及相應強化訓練_ 20
第七課時_ 22
課時要點:鑑賞作品的表達技巧_ 22
詩文典故_ 22
第八課時_ 25
課時要點:詩歌鑑賞之表達技巧分析_ 25
詩歌藝術中的虛與實_ 28
古典詩歌抒情方式例談_ 30
第九課時_ 34
課時要點:四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_ 34
附: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_ 37
第十課時_ 38
課時要點:淺談古典詩歌的對比鑑賞_ 38
[附錄]40 1、古典詩歌鑑賞題的十大置疑角度_ 40 2、詩歌鑑賞答題格式_ 43 3、詩歌鑑賞問答格式例析_ 43
教學目標:
1、透過適量的讀練析強化學生的對古代詩歌的感性積累和鑑賞的思維能力。
2、強化學生適應各種題型的能力,尤其是主觀題。
教學設想:
1、抓住古代詩歌的基本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類講析,並進行有效的綜合講析,讓學生對古代詩歌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2、要求學生背誦和欣賞一定量的詩歌作為訓練的補充,以免學生只求做題,而忽略了古代詩歌鑑賞其實是一個體現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
3、教師在制定教案時心裡一定在裝著學生,要真正摸清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進度。必要的時候實施分層教學。
4、本知識點教學大約需要9課時,知識點強化訓練解析3課時,綜合檢測講練2課時,共約十四課時。
教學過程:
一、此知識點出現的背景分析:
在2002年高考考試說明中,有三個變化最大的項,古典詩歌鑑賞由客觀題變為主觀筆試題,增加了試題的難度。國家考試中心張偉明說:
古代詩歌的考察主要包括對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進行初步的鑑賞,對作品的思想內容進行評價。所謂初步鑑賞指的是對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作概要的賞析,無需引經據典,也不需要拿試卷以外的作品進行比較,只需對作品本身的特點進行鑑賞。當然,如果詩句用到的典故是我們在課文中學過的,我們應該知道,並能結合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在命題是可以是綜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設問,也可能和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結合起來考查。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廢。
張偉明的說法指明瞭古典詩歌欣賞的四個方面,綜合起來說就是"三鑑賞一評價",
由於這道題是以主觀題型出現,難度不太大,而且與以前的客觀題型應該存在著一定聯絡,這個聯絡應當是題目語言導向性。就目前所見到的試題而言,具體的題型可分為兩種:有話語引導的填空題型和無話題引導的短評題型,也有的是二者結合,題型很不一致,說明我們還處在摸索階段。但是我們在訓練時不妨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高能力培養上達到一般能力的收效。
二、古詩分解講析:
(一)鑑賞詩歌中的形象
[04典型考題]
讀下面蘇軾的詩論並回答問題。林逋《梅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決非桃李詩。皮日休《白蓮》詩云,"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墜時",決非紅蓮詩。此乃寫物之功。若石曼卿《紅梅》詩云,"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此村學中至陋語也。說出蘇軾讚揚寫梅花、白蓮的詩而批評石曼卿《紅梅》詩的理由,並作具體分析。(北京卷)
解題思路:分析詩歌所寫人物形象或物象的外形(顏色、特點、形狀等)和內神(品格、精神、氣質等),教案《古代詩歌鑑賞教案(》。
答案示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出了梅的清幽、高潔;"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墜時",寫出了白蓮的素潔、清雅;"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僅從"綠葉"、"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紅梅的特徵,未見紅梅的精神品格。
【概念解析】
所謂"形象"就是文學作品中展示出來的生活圖畫,一般可分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在命題時,主要考察"意象"及對"形象"的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詩中的詩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有別於小說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詩,往往是藉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現出來的主觀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絡。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講究的`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的天人感應模式,所以我們在鑑賞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時,往往要聯絡鑑賞詩人的形象。這兩者是一致的。
【常用方法】
一般的短評寫作時要注意先"蓋帽",即說出詩人的形象的總體特徵,再以此為"中心論點",從詩歌的具體語詞方面對這個論點進行分析論證。其他三個方面的鑑賞和評價一般也使用這個思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圍繞"這個"論點來寫。初學者往往失卻重點,在簡短的文字中寫到各方面的內容。
鑑賞詩人形象的思路與其他文學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從其"社會地位""思想意識""性格特徵"等方面入手。但在具體寫作過程中不宜出現這些字眼,我們在這時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
【例題剖析】
1、閱讀李白詩《獨坐敬亭山》,試分析詩中所塑造的詩人形象。
獨坐敬亭山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參考答案:
⑴全詩展現了一個孤僻高傲的詩人的形象。眾鳥距己甚高且已飛去,唯留詩人獨坐敬亭山,體現他的孤僻。那孤雲不正是詩人自己?雖然孤獨但樂得清閒,又體現了他的高傲。最後只留他與敬亭山,但依舊相看不厭,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⑵詩人猶如孤雲一樣,當眾鳥高飛盡,正是眾人得志時的表現,他卻獨自飄蕩,壯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無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對敬亭山時,作者看到更廣的更雄偉的自然,便看無厭,有了樂觀和豪放的心態,總的說來是孤傲樂觀浪漫的詩人形象。
3、眾鳥飛盡,孤雲獨閒,山靜而空,表現出詩人的與世無爭,自由而閒適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兩不厭,表現出詩人從自然中尋求快樂,忘懷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詩塑造了一個與世無爭的,自由、閒適又有點孤傲的詩人的形象。
評分標準:
要在文段的開頭或結尾點出詩人的形象特點,即用一句話"蓋帽"。然後再結合全詩中的文句進行分析說解,注意要圍繞"詩人形象"這個中心來寫。缺第一方面,扣2分;沒有分析,而寫出形象和詩中的一部分內容,扣3分;不能圍繞中心寫,扣3分。
誤例:
⑴兩個山頭,一座亭子,一個人,所有的鳥兒都飛走了,連雲兒都不願停留。清冷的環境中,詩人守望山頭,"相看兩不厭"寫出了作者的淒涼,最後"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內心的感受。
誤例分析:整個文段沒有談到作者的形象,後文也沒有圍繞這個中心來寫,故判為0分。
⑵我雙手背在身後,抬頭仰望天上那群鳥兒不停地向遠處飛去,眼睛充滿無限的憂傷。天空的最後一片雲彩隨著好冷冷的風閒散地飄向遠方,這時,我的衣襟被風吹起。望著那高高的敬亭山,無語,望著它,漸漸地,我覺得我變得與它一樣高大,我用我憂傷的眼神看著它,而它也用那渾然的自然的眼神看著我,一樣的無語,但我倆彼此都不覺得厭煩,此時我孤獨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瞭解了。
誤例分析:擴寫語段的好例子,詩歌鑑賞的壞典型。判為0分。
⑶詩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羈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與敬亭山廝守,不去理睬"眾鳥"與"孤雲",清高自傲的詩人形象自然流露,但從詩中我們隱約可見詩人的寂寞心情,或為功名,或為宦海浮沉,無論是何種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雲,鬚髮似煙的詩仙形象,也許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與李白比弧比傲比豪邁。
誤例分析:這是對李白的客觀而公正、簡潔而詩性的評價,但不合本題的要求,只能判為0分。
2、簡析下面這首宋詞的人物形象。
訴衷情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戊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注:滄洲,水邊,古時隱者所居之地。陸游晚年居於紹興鏡湖邊的三山。
【技巧點撥】分析詩歌形象要根據詩歌描寫的具體物象或畫面識別其性質,在理解詩歌深層內涵的基礎上概括出形象的特徵和意義。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構成:(1)什麼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徵;(3)形象的意義。這首詞前兩句回憶當年在抗金前線的戰鬥生活:"關河夢斷何處"是說一覺醒來,關河要塞不知在何處,意謂脫離了前線;"塵暗舊貂?"是說塵土積滿從軍時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達敵人尚未消滅,自己衰鬢先斑的慨嘆,"天山"代指抗金前線。"心在天山,身老滄洲"表達了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幽憤。
【參考答案】詩歌描寫了一個被閒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詩中人物曾經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現在雖被棄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繫抗金前線。詩歌透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
3、閱讀下面三首宋詩,完成後面的習題。
病牛李綱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