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對會計假設的影響論文
摘要:財務指標是企業財務狀況評價的重要工具,因此,當會計理論及資訊披露方式發生變化時,核心財務指標的內容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會計是一項經濟管理活動,其存在與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關係密不可分。當今正處於工業化經濟形態向知識經濟形態轉變的重要階段,變革財務指標特別是核心財務指標不僅十分必要,而且也非常迫切。本文深刻分析了知識經濟對會計假設的影響。
關鍵詞:知識經濟 財務會計 會計假設
一、知識經濟與財務會計
1.1 知識經濟產業將以人為中心展開
傳統社會中我們所瞭解的各種產業,是圍繞著當時社會中的關鍵要素而展開的,雖與主體相關卻並非圍繞主體即人來展開。即知識並不成為當時社會生產中的關鍵要素,人的生存與發展與知識要素還相距甚遠,如,在奴隸社會,個體為處理與暴力的關係而生存 ( 生產生活 ) ,封建社會人主要為處理與土地的關係而生存,資本主義社會人主要為處理與貨幣的關係而生存,這些都並非處理人與人的關係,造成人與社會的分裂。知識卻以其特有的非排它性成為區別人與人關係、人之為人的要素。所以,在知識社會產業將圍繞人的概念來展開。
1.2 財務會計和經濟發展
財務會計是經濟管理的組成部分,它是以貨幣計量為基本形式,採用專門的方法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的一種管理活動。從會計的起源、發展以及職能和目標可以發現會計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
從會計的起源與發展和從會計的職能裡兩個角度對財務會計進行分析,不難看出:一、財務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是隨著經濟形態的產生和發展而產生和發展的,它核算的內容、形式隨著經濟形態的變更而變更。二、財務會計的職能從本質上說就是反映和監督經濟活動的手段。三、從會計的目標來看,會計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不同的經濟主體對財務資訊的需求,從而在此基礎上做出理性的判斷。
二、知識經濟對會計假設的影響
會計假設就是指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下決定會計執行和發展的基本前提訓,它是會計理論的基本構成部分。現在的會計假設是人們在工業經濟形態下經過長期的會計實踐,逐步認識總結而成的。包括: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和貨幣計量假設。只有規定了這些會計假設,會計工作才能得以正常地進行下去。但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這些在工業經濟形態下被認為當然的會計假設正受到衝擊。
2.1 對會計主體假設的影響
傳統的企業會計只核算企業範圍內的經濟活動,並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資訊。但“網路經濟”的興起,使得會計主體界限越來越難以把握。電腦技術的發展與廣泛應用,使透過網際網路形成了所謂“網路經濟”。“網上公司”又可稱為“無實體公司”,它可以透過網際網路橫跨大洋把千萬個個體聯絡起來,一旦業務完成時,又可在幾秒鐘內解除這種聯絡。據美國商務部在其名為《新興的數字經濟》的報告中的推斷,到 2002 年企業之間因特網商務的數額將超過 3000 億美元,這些網上實體的出現對傳統的會計實體假設是一個正面的挑戰。再有,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社會成本,知識經濟條件下構建知識型企業核心財務指標研究社會績效考核及人力資源等資訊,己不可能停留在傳統的會計實體中,需要延伸到企業的外部。在傳統的工業經濟時代,以企業為主體編制的三大報表尚能滿足會計資訊使用者的需要。但知識經濟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原三大報表提供會計資訊時的不完整性和侷限性。
2.2 對持續經營假設的影響
持續經營假設的基本含義是:除非有反面例證,否則就能夠認為企業的經營活動將無限期地經營下去,即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不會面臨破產清算。只有在這一前提下,企業的再生產過程才得以進行,企業資本才能正常迴圈週轉,會計才可以歷史成本而非清算價格來確認、計量其資產要素,所有資產也將按照預定的目標在正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被消耗、售賣等等。事實上,這一假設具有很大的侷限性。一個企業不論其規模大小,它總是一個“有限生命”的組織,一旦能夠證明會計主體己無法履行其所承擔的各項義務時,本假設就失去了支援它的事實基礎。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上述假設受到巨大沖擊。一方面由於競爭愈演愈烈,企業稍有不慎,就可能面臨破產、清算。另一方面由於併購潮流將進一步加劇,會計個體被兼併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併購將成為一種趨勢。併購使持續經營假設又一次受到挑戰。第三,“網上實體”不適用持續經濟假設,而適用破產清算與破產期間假設。知識經濟社會中,知識更新、擴散的速度很快,經濟活動面臨著較大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網上實體”的特點。“網上實體”經營活動的“短暫性”,適時介入、退出與轉換的特點,決定了持續經營假設已不能適應,而必須代之以破產清算與破產期間假設。
2.3 對會計分期假設的影響
會計分期假設是指可以將企業不斷的經營活動分割為若干個較短時期,據以結算帳目和編制會計報表,提供有關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會計資訊。會計分期假設本身是對持續經營假設的一種補充,它存在的原因與會計管理職能直接相聯絡。之所以要計算期間損益,定期編制會計報表,主要是透過報表,找出存在的問題,以利於下一週期的生產經營。知識經濟條件下構建知識型企業核心財務指標研究即會計期間的劃分將不可避免地引起會計資訊的部分失真,這是會計分期假設本身固有的缺點。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傳統的以年度為基本會計期間的會計分期假設將受到衝擊。在知識經濟背景下,企業對會計資訊的需求將朝著多層次、多元化方面發展;就時間上而言,不同會計資訊需求主體對會計資訊的時間要求不同,因此,會計分期應以對它們的需要為基礎,不可能以整齊劃一的日曆年度為標準。
2.4 對貨幣計量假設的影響
貨幣計量假設是指會計主要運用貨幣對企業活動進行計量,並把結果加以傳遞的一個過程。在使用貨幣計量時,其實同時默認了另外兩個假設:①貨幣的幣值不變 ( 或穩定 ) ;②幣種的唯一性假設。貨幣計量只是會計計量史上的一個階段,本身存在著固有的缺限,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其侷限性越來越多地表現出來了。首先幣值穩定受到衝擊。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國際間資本流動的加快,使得資本決策可在瞬間完成,這樣就加劇了會計主體所面臨的貨幣風險,衝擊了幣值不變 ( 或穩定 ) 這一假設。東南亞金融危機所導致的一些國家的貨幣大幅貶值,便是佐證。其次,在知識經濟背景下單純用貨幣計量提供的會計資訊,己越來越不能滿足資訊使用者的要求。因此,必須改進計量手段,擴大會計報告的資訊容量,增加非貨幣化的資訊,為使用者提供完整、全面的會計資訊。
參考文獻
1 劉德紅等 . 企業財務分析技術「 M 」 . 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3.
2 候麗生 . 財會管理「 M 」 .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3 (1).
3 徐鋒 . 淺議身邊的網路經濟 [J]. 碼世界, 2005 (1).
4 姜奇平、方興東、王俊秀 . 新興的數字經濟「 M 」 . 中國友誼出版社, 1999 (1).
5 王文清、王新紅 . 財務管理學「 M 」 .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