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工作計劃範文

心理教師工作計劃

心理教師工作計劃

1

一、基礎現狀分析

由於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大多數人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有一些錯誤的認識,儘管我校已經致力於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的研究,但在師生中未能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現象還是存在的,在學生群體中,對心理健康持有不正確觀念,或者知之甚少的例子還比較普遍。如何消除部分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確認識,加強教師對心理健康的瞭解;如何讓更多的學生認識心理健康,甚至主動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是本學期應該重視、優先解決的問題。

二、主要工作目標

1、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及發展規律,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的實踐性和實效性,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別差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3、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學生樂觀的、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4、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體做法:

1、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師一個人的事,是所有學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學校應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師為主,班主任教師為輔,其他教師為基礎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戰線。

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團體輔導。每個班級每月開展一節心理健康課(或活動),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主要為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群體向上的精神。班主任根據本班的實際和團體輔導計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2)心理諮詢室。開設“陽光驛站”,接受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為物件的諮詢。心理諮詢室有專任教師負責和專門的工作計劃,固定的開放時間,固定的場所。心理諮詢室建設的環境佈置除了符合心理輔導的要求,還要考慮兒童的審美特點,讓學生一進門便喜歡它。在心理諮詢室內設“心理諮詢信箱”,以便個別學生羞於啟齒,可以利用寫信的方式進行諮詢。

(3)個案教育。以智優學生、智力臨界學生、模範學生、問題較多的學生作為個案物件,以本人知道或不知道兩種方式研究。採用跟蹤研究,合作的方式進行。特別抓好學校住讀生的心理諮詢,讓住讀學生能夠以平常的心態對待自己的住讀問題,讓他們在住讀期間所發生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傾訴與解決。

3、指導小學生進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每月一節的心理健康課,心理健康老師應指導小學生學習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學會放鬆。要使小學生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透過想象、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唱歌、閱讀、睡覺等方法調節放鬆。(2)與人談心。要使小學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在學校可以找老師、心理輔導老師談心;在家裡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也可以有談心的物件,如心理諮詢電話等等。無論何事何時都可以與人談話,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受益。(3)學習寫日記或週記。小學生要學習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公開日記要得到本人的允許。小學生也不用過分擔心自己的'內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學會坦然地對人與對己。

總之,重視小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資源開展小學生心理健教育,促進全體學生的健康發展,是我們的工作終極目標。

2

一、指導思想

根據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它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心理學和教育學等理論,採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以及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

二、任教班級情況分析

由於自己擔任一至六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在上課時表現出較大的年級差異: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情緒情感仍然與幼兒相似;三、四年級進入轉折期,進入高年級後,小學生已經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情感。在小學階段,同伴群體逐步建立。指導高年級學生正確認識友誼,並解決同伴關係很重要。

此外,同年級之間也出現班級差異:有的班級氣氛積極活躍,有的班沉穩安靜。班級的課堂氛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的授課,有的班級能輕鬆地完成課堂任務,有的班級則出現活動效果不顯著等現象。

三、教育教學工作預達目標

根據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生活特點,現將年目標細化如下:

1、小學低年級:適應新的學校生活環境,完成由幼兒向小學生的角色轉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遵規守紀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學習樂趣。

2、小學中年級:學會關心他人,與同伴友好相處;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學習調節情緒,形成樂觀性格。

3、小學高年級:學會合作,初步形成責任意識;認識自我,樹立信心;形成樂觀、堅韌的心理品質。

四、具體工作措施與方法。

1. 根據學校的工作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安排好本學期教學計劃。上好一週12節心理課。

2.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備好每一次課、上好每一節課。根據上學期授課情況進行反思,對每一年級的授課做好相應主題,例六年級的主題活動可以是人際關係,包括與師生關係、親子關係、同伴關係等等。

3. 繼續做好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工作。編輯心理小報,不定期向師生髮放,做好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工作,提供一個師生互動交流的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為建設和諧校園貢獻一份力量。學生專欄主要介紹一些心理健康知識、學生中存在的常見心理問題及解決方法、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心理體會、心理信箱中有共性問題的解答等。教師專欄主要針對教師自身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及在處理學生問題中常出現的情況提供一些簡單的測試、應對辦法,從而更好地服務學生、健康自我。家長專欄主要針對家長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提供一些建議,促進家庭教育的良性發展。

4. 開設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利用月末或考前時間,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專題講座,讓儘量多的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課資源,對心理健康小課形成補充和充分發揮師生互動性,解決學生目前面臨的心理困惑與問題。

5. 進一步建立健全學生心理檔案。建立完整的學生心理檔案,無論對於學校的管理還是對於學生自身的發展來說,意義都十分重大。檔案主要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平時心理課的測試問卷以及學生心理素質發展綜合報告單等內容。

6. 進一步完善心理諮詢和輔導工作。做好日常的心理諮詢工作,接待好來訪的每一位學生,努力解決其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

7.做好家校交流,建立家校溝通的方式,嘗試開展家校共育的交流。

3

一、學校德育資源網當中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的開發 本學期,我們將繼續把網上心理輔導、網上心理課程、網上心理知識普及的功能進行整合,在學校德育資源網站當中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的內容。透過這一平臺促進師生交流、親子交流、“家校”交流,實現學生、教師、家長三方的相互理解。我們認為學生在網路條件下的自主探究、模仿學習和思想交流將最終促進學生積極情感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二、豐富多彩的日常心理宣傳 1、校園網“心理驛站”中的各欄目每月進行更新,提供不同形式的心理知識、心理自測。 2、校報每期刊登心理新聞或者各類心理調節方法。 3、重大節假日前下發心理知識宣傳材料,體現學校的人文關懷,促使學生、教師和家長深入瞭解一些心理現象、心理規律,學會在實際生活中調整自我。 4、製作普及心理知識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展板,定期更換展出,營造良好的“心育”氛圍。 5、根據學生的需要選擇開展學習策略輔導、創造力培養、腦功能開發、情緒調節或者青春期交往方面的1——2場講座。

三、學生學習策略專題研究 學生學習策略專題研究的目的:第一,是使更多的學生能夠自主地掌握學習策略,從而更有效地從事自主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最終提高學習成績。第二,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要求,有計劃地透過學習策略的培養,使學生學會學習,樂於學習,將來能自主、獨立地學習和發展。 本研究遵照麥克卡等人對學習策略的分類,他們認為學習策略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三部分,研究內容包括:學習策略的心理活動課教學模式、學習策略的教學滲透模式、各種學習策略的適用範圍、各種學習策略的有效性等。 本研究的意義是:第一,建構科學的高中生學習策略體系,明確具有普遍性的學習策略和對於不同的學科知識來講必要的學習策略及其具體操作模式。第二,透過促進高中生對學習策略的掌握,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第三,把學習策略的理論研究與實驗求證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檢驗相應學習策略的科學性、實效性。第四,探尋學習策略的傳授方式,透過成果推廣幫助高中教師有效地傳授學習策略。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檔案整理 在以往若干年的實踐中,我們已經積累了諸如:案例分析、心理宣傳材料、大型心理活動設計、心理講座講稿、學生心理測量結果等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檔案。這些檔案目前還比較零散,本學期我們準備把這些檔案進行分類、分年的整理,爭取透過檔案研究,總結出一些學生心理規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經驗和規律,為今後的工作奠定基礎。

五、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 1、 積極參與“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現與輔導”以及“團體心理輔導”課題研究。在研究中與本區“德育、心理中心”的專家交換意見,獲得業務指導。 2、 配合德育部門搞好“不良行為學生的干預”這一課題的研究。利用個案研究的方法分析不良行為學生的成長經歷、心理規律,找出有效的干預方法,給這些確實需要幫助的學生有效的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