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文化

現代中國傳統文化調查問卷

關於現代中國傳統文化調查問卷

關於現代中國傳統文化調查問卷

中國傳統的春節給了人們一份濃的難以化開的情,一種經年釀造的醇厚的味。這就是生養我們的“文化之根”。傳統的春節,融入一種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徵,並擔負起一種文化功能:

實踐地點:

實踐時間:

(一)研究目的

1、熟習調查的程序,把握學習方法,瞭解獨佔的中國傳統文化(最具文化內涵、傳統魅力和凝聚力的春節),有益於進步本身的文化素質好愛國主義精神。

2、將成果廣而告之,一次誇大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悠久,並做好宣傳,動員全民宏揚民族文化。

(二)調查方法

主要採用上網調查、個別採訪。

(三)調查報告

中國傳統的春節給了人們一份濃的難以化開的情,一種經年釀造的醇厚的味。這就是生養我們的文化之根。傳統的春節,融進一種文化的意境、文化的意味,並擔當起一種文化功能:一、辭舊迎新,打上一個人生的結,分開過往和未來;二、祭奠,緬懷祖宗之德,繼續先人之志,融通天地萬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親禮節來往,安排人生秩序,聯絡世代親情,找到個人定位,擔當社會職責;四、民間文娛,擴大社會交往,播撒傳統文化,宣洩情感之波,體味人生之樂。

春節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代代相傳,蘊躲厚重的含金礦躲。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熱進屠蘇。千家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傳統文化的積澱是歷千年而不變的,春節固定的風俗習慣,有很多還相傳至今。

*尾月開始辦年貨:

據中國傳統,踏進尾月,已適合辦年貨,除買臘味、糖果外,水果亦少不了,其中蘋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團圓。

*年二十四謝灶:

在灶頭放齊貢品後,便焚香敬拜,心中乞求來年衣食豐足暨身體健康,以後燒衣及撒酒,最好將一些湯丸放在灶上,或將麥芽糖塗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會更佳。

*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算家居的好時機,中國傳統來講,這天一家人都要大掃除,乞求將往年的黴運及不如意統統掃走,而本身亦要潔淨,聽說這樣做即可以消災祛病。

*年三十晚上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後一天,這天具有感恩和團圓的寓意。晚上一家聚會一堂吃團圓飯,都有雞,有魚,有菜,吃的豐富是年夜飯的特點。吃菜時,要由頭吃到尾,代表長久長久,吃魚則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餘。吃過年夜飯以後,長輩要發壓歲錢,根據古時的民間風俗,用紅線穿好的一百個銅錢,具有長命百歲的意思,而現在就用貨幣代替(錢一定是偶數,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們大多守歲到天亮,為的是乞求雙親長壽。到子夜十二點整,開始放爆竹,慶祝新一年的來臨。

*正月初一宜祭祖:

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風俗。在先人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水果等。隨著一家人燒香誠心祭拜及燒衣。祭祖終了後,晚輩向長輩拜年,拱手相互恭賀。另外,年初一不可掃地倒垃圾,相傳這樣會送走財氣,一些不吉祥的話亦不能說,否則這年會不好運,亦儘可能不要打壞碗碟,假如真的不謹慎打壞了,就是例如碎碎(歲歲)平安,落地開花,富貴榮華)等好兆頭的話。

*初二婦女返外家拜年:

初二是出嫁女回外家的日子,相傳年初一回外家,會令外家變窮,所以要初二才返回。另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須預備一些賀禮,如糖果或水果等。

*年初三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團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年初四接財神:

話說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則是諸天神由天界返人間之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則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備齊。並要焚香點燭燒金衣,以歡迎諸神回人間。

另外,還有掃塵:除陳布新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都掃出門,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看和辭舊迎新的祈禱。貼春聯:將春聯貼在門口,貼夠八張,代表由頭髮到尾。帖窗花:在窗上帖各種剪紙窗花,烘托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潢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掛年畫:寄託人們喜慶美好的願看。

春天來臨,永珍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來迎接這個日子,念一遍寄託新年美好願看的句子,這時候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看在城市裡生活久了的人們在加快生活節奏中還能記得這個寶貴的傳統文化,並將它傳承下往。

關於現代中國傳統文化調查問卷

一、中國傳統文化實踐團出征儀式

2016年8月25日下午兩點半,在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商務學院舉行了2016年大學生志願者暑期“中國傳統文化”社會實踐出征儀式。

出征儀式上,輔導員張玉萍做了動員講話,闡述了社會實踐的重要作用。她強調,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措施,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有助於大學生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幹、鍛鍊毅力,是大學生成長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一課。當代大學生必須時刻牢記黨和人民的囑託,始終高揚愛國主義的光輝旗幟,把勤奮學習作為人生進步的重要階梯,把深入實踐作為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獻社會作為不懈追求的優良品德,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神聖職責。他希望參加社會實踐的同學們要加強對社會實踐的認識,自覺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要把社會實踐活動落到實處:活動前做好規劃方案、活動中做好實地調研,活動後做好總結,並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開展實踐工作;要注意實踐活動的時間節點安排,在規定時間之前完成各項實踐任務,並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確保活動安全。最後,與團隊成員合影留念,為即將到來的社會實踐做好準備。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幕,讓大學生有機會和中國文化近距離接觸。最後,預祝此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圓滿舉行,每位活動人員都得到充分的鍛鍊。

二、無錫惠山泥人

2016年8月25號下1點,應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商務學院的暑期實踐的需要,“訪古蹟,體文化,展文明,傳國情—中國傳統文化實踐團”開展了實踐活動,他們來到了惠山古鎮。惠山泥人是惠山古鎮的一大代表。

惠山泥人,是無錫三大著名特產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明末張岱的《陶庵夢記》卷七(愚公谷)裡曾有一段記述“無錫去縣北五里為銘(錫)山,進橋,店在岸,店精雅,賣泉酒……泥人等貨”。這是目前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查考,由此可見惠山泥人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這一天,他們來到了王南仙工作室,聽王南仙先生說:惠山泥人的原料──黑泥,取自於惠山東北坡山腳下離地面約1公尺以下,泥質細膩柔軟,搓而不紋,彎而不斷,幹而不裂,可塑性極佳,非常適合“捏塑”之用,惠山泥人憑藉這獨特的自然資源,孕育出了巧奪天功,燦爛絢麗的民間藝術文化。最初的惠山泥人屬家庭副業,藝人們大多出自看管祠堂和種田的農民,他們在農閒時利用惠山泥捏製一些小玩意,俗稱“耍貨”,這些泥粗貨大都用模型刻制,製作方便。其造型飽滿,線條流暢,色彩鮮豔,情趣盎然,每逢廟會、香訊、考訊、繭訊等季節,藝人們或擺攤或手托盤子,到處叫賣,彼受各界人士的喜愛。

惠山泥人代表作品“大阿福”,是根據民間傳說創作的,他是一個被神化的民間中健壯孩子的可愛形象,主要是取其鎮邪,降福之意。相傳在遠古時代,無錫惠山周圍叢林密佈,古木參天,山林中出現了一隻怪獸,稱“青饕”,經常出沒山林,傷害百姓,尤其專愛吞食小孩,禍橫村舍,百姓不得安寧。於是,上天命“沙孩兒”下凡除害,扮做一對金童玉女,嬉鬧遊樂,引“青饕”出林,奮力搏鬥,終將怪獸降服,惠山的百姓為敬重“沙孩兒”的恩德,取惠山黑泥塑像供奉,尊稱為“大阿福”,如今“大阿福”她那笑容可掬、墩憨厚實的形象徵兆著國泰民安,是歡樂祥和、友誼的象徵。

最後,他們和王南仙先生合影留念,記錄這一意義非凡的旅程。

三、無錫清明橋

瞭解了紫砂壺的製作工藝,惠山古鎮,惠山泥人的傳承意義,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商務學院“訪古蹟,體文化,展文明,傳國情—中國傳統文化實踐團”於2016年8月25號下午1點來到了無錫古運河最著名的景點——清民橋。

京杭大運河是與萬里長城齊名的中國奇觀,已有2500多年曆史。橫貫於無錫市的古運河段以吳橋經西水墩、南門至清名橋這長約6公里的河段最具江南水鄉風情。清名橋位於南門外的古運河與伯瀆港交會處,是古運河無錫段的最佳景點。

清名橋,原叫清寧橋,始建於16世紀晚些時候的明萬曆年間。它是無錫“寄暢園”的主人秦燿的兩個兒子捐資建造的,因兄弟倆的`大名分別是太清、太寧,因此各取一字叫做“清寧橋”。這座石橋在清康熙八年(1666年),由無錫縣令吳興祚重建。到了道光年間,因諱道光皇帝的名字改名為清名橋,也有人稱它為“清明橋”。

清名橋為單孔石拱橋,橋長43.2米,寬5.5米,高8.5米,橋孔跨度13.1米,全系花崗巖堆砌而成。因兩岸地勢高低關係,東西石級不等。拱圈為江南常見的分節平列式,共11節,圈洞兩面的圈石上,各有題刻。橋欄上沒有雕飾,每側立兩個望柱,顯得十分古樸。整座橋的整體構造雄偉卻又不失小巧可愛,是無錫現今為止最大、儲存得最好的一座石拱橋,與沿岸的青磚白瓦照相輝映,古樸典雅、有著別樣的味道,彷彿溫婉可人的水鄉女子,為古運河添上了一絲靈動的氣息,是無錫古運河上最亮麗的一道風景,也是最吸引中外遊客的地方。

這次實踐活動讓他們意識到無錫傳統文化的真滴。讓他們每個人都樹立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識,也深深瞭解到民族文化的強大魅力。

四、無錫紫砂壺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2016年8月25號下1點,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商務學院的暑期實踐的需要,“訪古蹟,體文化,展文明,傳國情—中國傳統文化實踐團”去宜興進行此次實踐。中國傳統文化包涵很多東西,中國傳統的工藝品-紫砂壺,就是傳統工藝品的代表。

在無錫宜興進行此次活動,活動的宗旨是"研民間手工藝,系中華傳統情"活動的主題圍繞著"宜興紫砂壺手工藝調研",透過拜訪紫砂壺大師進行對紫砂壺的瞭解。

紫砂是一門生活的藝術,它是文人藝術和手工藝術的結合,需要他們研究、發掘、弘揚。紫砂的文化特質,包含著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和諧結合,這種和諧與互動,既要表現出自然材質的外形和本質之美,如全部手工製作,不施色釉,讓人在淳樸中享受人與自然的親近和互動,同時還要透過藝術家的表現手法,開拓挖掘紫砂藝術文化內涵,使自然材料經過藝術加工變得實用化,藝術化,人文化,審美化。 紫砂壺手工藝作為一種民族傳統工藝和文化遺產,調研其有利於宣揚中國傳統文化。

活動開展前,他們團隊就進行了一系列的商討,所以活動的實施進行的井然有序,他們團隊的每個人都有自己負責的任務,活動前期的準備包括團隊負責人召開團隊活動方案會議,與同學們討論並預定本次活動的具體方案。包括活動內容、活動形式等。負責人向大家介紹初步方案。集思廣益聽取聽取同學們與指導老師好的意見,對方案進行改進和完善。負責人總結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好的建議,定下最終活動方案。活動開展前期再次召開團隊會議,對各項任務進行人員分配及班級佈置安排等。負責人組織材料及編寫活動策劃書。根據策劃案團隊開始實施活動。

此次活動的意義在於本次調研宜興紫砂壺,有利於他們深入瞭解一項民間傳統手工藝。觀看紫砂壺製作流程體會一個手工藝成品製作背後的艱辛,感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從歷史到現代,手工藝作品日漸成熟,換代也快,紫砂壺漸漸也被不少人遺忘。他們此次調研還會以新聞稿形式透過微博、權威網站發表。透過網路呼籲更多的人來關注紫砂壺,關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五、實踐心得

2016年8月26日,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商務學院的“訪古蹟,體文化,展文明,傳國情—中國傳統文化實踐團”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結束。這是一次很好鍛鍊自己的機會,透過團隊之間所有隊員的共同合作來完成實踐活動,也是對團隊精神的一種培養,從暑假社會實踐中可以讓更多的人得到快樂和收穫。

他們活動首先進行的是透過調查問卷的方式來了解大家對傳統文化的態度,接下來他們就是透過到實地去了解的形式更深入的瞭解傳統文化。他們進行的第一個活動地點是無錫宜興-紫砂壺,宜興是有名的陶瓷之都,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紫砂壺,他們拜訪了紫砂壺有名的製作大師,透過大師的製作和講解來了解紫砂壺的歷史,大師詳細的給他們講解了紫砂壺的製作工藝流程,以及工藝品的價值,然後他們透過提問大師來解除自己的不懂的地方。透過拜訪大師更加深入的瞭解到紫砂壺的價值以及它悠久的歷史文化。

接下來他們進行的第二活動地點是無錫的名聲惠山古鎮,它以地理位置獨特、自然環境優美、古祠堂群密集分佈為特色,是無錫老街坊風貌儲存完好的唯一街區。惠山古鎮有著江南古鎮特有的水旱街坊空間格局,密集穿插的祠堂群融於水旱街中,街盡頭是錫惠二山,使得古鎮的水旱街坊獨具風韻,惠山古鎮最有名的惠山泥人。他們團隊一行人去拜訪了有名的惠山泥人大師,大師很詳細的講解制作流程以及歷史。通過了解了解到惠山泥人代表作品“大阿福”,是根據民間傳說創作的,他是一個被神化的民間中健壯孩子的可愛形象,主要是取其鎮邪,降福之意。還有絕妙的手捏戲文取材於京劇、崑劇、當地地方戲曲及神話傳說等題材,近年來泥人藝人根據現實生活中的形象創作出新一代泥人,栩栩如生神情生動。惠山泥人以其獨有的藝術風貌,不愧為最富有東方神韻的民間藝術。

他們最後一個活動地方是無錫清名橋,透過對周邊居住當地人拜訪,他們瞭解到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江蘇省無錫市南長區。據史料記載,3200多年前,泰伯奔吳定居梅里(今無錫梅村),於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內開鑿了中國最古老的運河伯瀆港,後吳王夫差開鑿無錫古運河,至隋、元時期,伯瀆港、無錫古運河與京杭大運河連通,成為貫通中國南北水道的重要組成,該街區至明代達到鼎盛。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國人、海外華人引以榮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國正在現代化,雖然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思維、行為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中國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轉換和發展,但是這種轉換和發展本身就是從傳統開始的。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本身具備價值。透過他們的這次暑假社會實踐活動,他們的目的就在於讓更多的人瞭解到中國傳統文化,漸漸淡出人們生活的傳統文化需要被大家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