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朝花夕拾摘抄加賞析

朝花夕拾摘抄加賞析

朝花夕拾摘抄加賞析

1.一個人做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罷,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賞析:魯迅先生說“這十篇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與實際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現在只記得是這樣。”這說明當時他做引的時候,對文章當時書寫的情形已經記憶不太清楚了,但是文章又確實存在,所以他就感覺很矛盾,“既然記憶是美好的,但是很多我缺又忘記了。”這是他的一種表達方式,魯迅先生的文章很多都是這種雜文的語氣,帶點思考,也帶點批判。

2.我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開啟紙包,是四本小小的書,略略一翻,人面的獸,九頭的蛇,……果然都在內。 (出自《阿長與山海經》)

賞析: 說明“我”聽到以後很震驚,很感動,別人做不到的事,這樣一個不識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對她“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失了。

3.“它的性情就和別的猛獸不同,凡捕食雀、鼠,總不肯一口咬死,定要盡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出自《狗·貓·鼠》)

賞析: 表現了作者不喜歡貓的原因。作品在夾敘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佈的“流言”,表述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噑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4.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於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象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斷的是《蕩寇志》和《西遊記》的繡像,都有一大本。後來,因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賞析: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5.我們現在走的是一條狹窄險阻的小路,左面是一個廣漠無際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廣漠無際的浮砂,前面是遙遙茫茫蔭在薄霧的裡面的目的地。

賞析:這是魯迅先生寫的鄉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我很喜歡這句話,他對當時鄉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語言描繪得淋漓盡致。魯迅認為鄉下人不會寫出這種“熱昏似的妙語”,也寫出了當時鄉下人的素質低下,為後文寫活無常作鋪墊。

6.只要望見一頂白紙的高帽子和他手裡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緊張,而且高興起來了。人民之於鬼物,惟獨與他最為稔熟,也最為親密,平時也常常可以遇見他。死無常黑臉、黑衣,誰也不愛看。在“陰死間”裡也有的,胸口靠著牆壁,陰森森地站著;那才真真是“碰壁”。

賞析:洋溢著作者對活無常的敬佩及讚美之情,先寫小時候對他的害怕,和現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也拿閻羅王的昏庸和死無常的可怕與之作對比,突出活無常的善心。

7.我們現在走的是一條狹窄險阻的'小路,左面是一個廣漠無際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廣漠無際的浮砂,前面是遙遙茫茫蔭在薄霧的裡面的目的地。

賞析:這是魯迅先生寫的鄉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我很喜歡這句話,他對當時鄉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語言描繪得淋漓盡致。魯迅認為鄉下人不會寫出這種“熱昏似的妙語”,也寫出了當時鄉下人的素質低下,為後文寫活無常作鋪墊。

8.我忐忑著,拿了書來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讀下去。我擔著心,一句一句地讀下去。

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罷,他說:—— “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 他說完,便站起來,走進房裡去了。

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麼法子呢?自然是讀著,讀著,強記著,——而且要背出來。

賞析:描寫了“我”對五猖會的熱切盼望和父親的阻難,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魯迅說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及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

9.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

賞析 :京也無非是這樣”中“無非”理解為(“不過”),表達出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和不屑與之為伍)的情感。“這樣”指代(留學生的醜態),為下文作鋪墊,體現了作者的失望、矛盾、痛苦、厭惡。“確”表示另一種更大的可能性;“但”表示補充說明,“但”字後面的話是作者真正想說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