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心得讀後感500
儒學的那種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為人們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歸宿的。正如《論語 雍也》中所提到的“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以下是pincai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論語心得讀後感500字範文,歡迎瀏覽借鑑,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篇一:
在書中看到這樣一個蘇軾與佛印交往的故事:蘇軾是一個大才子,而佛印是一高僧,倆人經常在一起參,打坐。有一天倆人又在一起打坐。蘇軾問:你看我像什麼佛印答:我看你像尊佛。蘇軾聽後大笑,說:"我看你像攤牛糞。"表面上,似乎佛印又吃了虧。回到家,蘇小妹對蘇軾說:"參的人最講究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你像尊佛,說明他心中有尊佛,而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中有什麼吧!"
其實,我們想想,為什麼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有些人活得歡欣而溫暖,有些人卻整天指責抱怨呢我想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兩人的心態不同。平時在教學過程中,我往往會因為有成績差的學生而抱怨:為什麼我這麼倒黴,遇上這麼一個學生,班級因為有了她平均分低了好多……如果換一種心態,正是因為她學習有困難,所以才更需要我去幫助她,如果每個人都很聰明,還用得上我嗎她的進步更能體現我的價值。這樣的話,也許每天抱怨會少一些,欣慰會多一點,心情也就好一些,似乎更能過上快樂的生活。
生活中會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我想:遇上開心的事,就盡情享受,與人分享,因為你的快樂也會讓別人快樂;遇上難過的事,一時的悲傷難過人之常情,但長時間沉迷於此,你的生活質量就會大大下降。希望大家都能在有限的生命裡快樂地生活!
篇二:
暑假前夕,老師向全體同學下發了一張“暑假讀一本好書”的宣傳單,我接過宣傳單,仔細的將各類推薦書籍目錄掃視了一遍,遂即一眼便看上了《記得純真少年時》,因此這本書也就被順順當當地選入了我的暑假讀書計劃中。
暑假到了,媽媽透過網上購物給我購買了這本《記得純真少年時》,我第一次接到這本書,便急急忙忙地開啟書本,透過前言的介紹,我瞭解了書中所選的是作家徐魯所著的美文和勵志故事,大致涉及到了成長感悟、少年友誼、自尊自信、鄉村懷念、珍惜親情、享受大自然、親近閱讀等等主題。就這樣,《記得純真少年時》陪伴我度過了半個月的時光,終於被我完完整整地品讀一遍,我很讚歎作者的文筆,他的文字清麗、雅潔、純正,字裡行間有一種淡淡的詩意和濃郁的書卷氣息。無論是他描述別人的故事還是他親身經歷的故事都顯得很生動有趣,給人一種親切感。而且他筆下的故事本意都是教育和開導兒童和青少年,從一件件童年的回憶中找回最純最真的自己,做一個自尊自信、團結友愛、珍惜親情、熱愛自然的人。
這本書給了我許多啟發,因為每一個章節我都會獲得了不同的收穫,從“暴風雨中的夥伴”中我懂得了珍惜難得的友情,從“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中我看到了偉大的親情;從那一首“校園朗誦詩”中我被帶進了美好的校園生活,從那一片“鮮花的洪流”中我被衝進了滿懷理想的世界;傾聽那“遙遠的風琴聲”,將一位位小人物的大精神傳承與讚揚,相約於“一生的邀請”,將一位位偉人的美德與魅力傳頌和崇仰;“用美麗的漢語演講”來表達我們心中對母語、對祖國的讚美之情,用“甜美的讀書聲”來表達我們心中對書籍、對知識的渴望之情;“迎接十六歲的太陽”正緩緩升起,它耀眼奪目的光芒照射出青春的色彩,體現了青春所具有的堅定的理想和信念,也暗示了青春散發的無限的激情與活力,“大自然的美”是屬於世間萬物的美,我們不要去傷害它、破壞它,也不要去疏遠它和冷落它,而應該像對待我們的生命一樣,去善待、珍視和保護它,並且去親近自然、感受自然,那時你會發現,其實大自然的美也是世間的一筆永恆而寶貴的財富。
雖然《記得純真少年時》我很早就讀完了,但書中感動、痛恨、歡喜、悲傷的情節仍時刻繚繞在我心頭,確實讓我感受萬千,頗有受益,這本書的出現,也再一次勾起了我對那些童年往事的記憶,勾起了我對美好童年時光的懷念之情。
篇三: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著他的為人。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朋友,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一個人的價值取向、人生觀、世界觀。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這句話的。這並不是說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現實的可悲的社會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譚。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機會總會相對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處世哲學……正是在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納的基礎上,才會成為朋友。事實上,你不能期望貴族會從心裡真正接受平民成為他們的一份子。他可能對你和藹可親、體貼照顧,那是一種教養、一種禮儀、一種體現自身優雅高貴的表現形式。無法通徹地瞭解相互的生活習俗、知識結構、文化構成等等,又何來的溝通和所謂的心靈碰撞?又談何長久的相處、融合及接納?
以前總說門當戶對是封建毒害的殘餘,但真的沒有更現實的意義嗎?就我看來,它是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經常被忽略的、精神層次上的鋪墊。當然,我並不是說要把其當成一種鐵定律例來執行,而是認為應該作為必要的'參考來對待。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好的朋友是良師,他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思想、行動,令你覺得快樂幸福,生活處處充滿陽光;好的朋友不見得時時刻刻陪伴在身邊,卻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地站在你身邊,也許僅僅是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種態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離的。否則就是非愛行為,就是事君數,思辱矣;朋友數,思疏矣。
那麼如何可以結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讓自己成為善良的、樂觀的、幸福的人,使自己與這些美好的品德相貼近,那麼至少可以在與這樣美好的人相遇時共品一杯茶。
篇四:
最近讀了《于丹<論語>心得》,于丹的講評著實讓我佩服,但最讓我記憶猶新的還是大家孔老夫子的這一句話,它讓我想了很多。
孔子很看重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朋友的作用,他主張我們交正直、誠實、知識面廣的朋友,而不贊同我們跟那些性情暴躁、優柔寡斷、心懷鬼胎的人做朋友。那些好的朋友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果決,在自己疑惑時幫助自己做出選擇。
其實交什麼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聽於丹講論語,從中學習到的是一種明辨的能力,是寬容的態度。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而能夠選擇什麼樣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麼樣的朋友,自己站在一個什麼樣的人生座標上,只有明確自己的目標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朋友就好比一面明鏡,可以看出自己的得失,也可以反映出自己的道德品行。當自己因為方向而迷茫時,又可以及時為你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