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處暑是幾月幾日
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於小暑、大暑、也不同於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我國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2016年處暑是幾月幾日
1、2016年處暑時間:
公曆:2016年8月23日
農曆:七月廿一星期二
2、處暑的計算方法
處暑日期計算公式:[Y*D+C][Y/L]
公式解讀:Y=年數後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23.13,20世紀=23.95。
舉例說明:2088年處暑日期=[88×0.2422+23.13][88/4]=4422=22,8月22日處暑。
處暑的氣候特徵
1、氣溫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產生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2、秋高氣爽
開始影響我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乾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但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若空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溼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後,特別是下雨過後,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後豔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說。
3、南方“秋老虎”
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對於走出三伏(2006年三伏在7月20日到8月20日),並且遭遇嚴重伏旱的地區,如果繼續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連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說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束後,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過要到10月以後了。在此期間,全國各地的暴雨總趨勢是減弱的。但9月份,仍是南海和西太平洋熱帶氣旋活動較多的月份之一,該月熱帶氣旋平均生成5.3個,僅次於8月份;而本月在我國沿海登陸的熱帶氣旋有1.8個,與8月份相等。熱帶風暴或颱風帶來的暴雨,對華南和東南沿海影響較大,降水強度一般呈現從沿海向內陸迅速減小的特點。疾風暴雨帶來洪水地質災害仍需關注。
處暑之後是什麼節氣
處暑之後就是白露了。處暑過後十五日,氣溫降得很快,夜間空氣中的水汽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依附在花草樹木之上,在次日晨曦的光照下,晶瑩透亮,因此得名為“白露”,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群鳥養羞。”是說這個節氣,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可見,白露實際上是天氣轉涼的象徵。
白露一般在每年公曆的9月7日~9日,此時太陽位於黃經165度。白露意味著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開始增多。2013年白露時間是9月7日19:16。
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因為白天的溫度雖然仍達三十幾度,可是夜晚之後,就下降到二十幾度,兩者之間的溫度差達十多度。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還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後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