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課改心得體會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2016新課改心得體會》的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一:2016新課改心得體會
經過一年的培訓學習及教學實踐,聽取了學景專家們的指導和介紹,在課改的道路上我又成長了一步。學景專家們異彩紛呈、深入紮實的專題講座,豐富多彩的課堂實講讓我受益匪淺。透過學習先進地區的教育經驗和課改新理念、新舉措、新方法,總結了三點心得體會:
第一,必須轉變教育觀念,適應課程改革;第二,必須轉變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第三,必須轉變教師角色,做課堂的引領者而不是包辦者。
課堂教學改革不僅僅是教師教學方法的改變,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什麼是學習方式?學習方式不是指具體的策略與方法,而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時,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不是指學習的具體小策略,而是指學習的大趨向。因此,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目前學生總是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實踐、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可以按以下方式進行操作:
1、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為學生自主創新創設條件。在教學前,教師深入地鑽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實質的基礎上,能創造性的設計教學,彌補教材的某些不足,改變傳統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透過精心備課,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方式的教案。
2、營造自主創新的氛圍,鼓勵學生嘗試。創造力是沒法教的,所謂的創造力教學,指的是學生要真正有被鼓勵展開並發表他們想法的機會,如此才能發展他們富於創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情景創造機會,鼓勵學生敢於標新立異,敢於嘗試。
3、以“合作學習”為核心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共同創新,把“合作學習”延伸到課外。
4、讓學生在生動的實踐活動中探索創新。活動是學生學習乃至培養創新意識的最根本途徑,我們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依據“思維從動作開始”的.規律,為學生創設一個活動、探究、思考的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面對同一難題,有的學生採取獨立探索的方式,有的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最終都很好的解決了問題,可見學生依據自己的能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完全可以達到很好效果。
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現在的教學由於教學進度的要求,基本上以教師、課堂和書本為中心,過度練習,學生很少有機會透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獲得知識與發展,學生追求惟一的正確答案。教學內容偏難、偏多,學生對書本知識關注比較多,而對情感、態度關注比較少。
2、課堂提問在教學中經常要用到,教師不自覺地把每一個要教學的內容,分得很細很細。這樣不利於學生思考,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採用“大步驟”提問方法,多留點空間和時間給學生思考,讓學生探索其中的奧秘,讓學生體驗探索的樂趣。
3、有時課堂內的討論與交流,流於形式。由於教學進度的要求有些討論時間時間過少,學生在嘰嘰喳喳地說,誰也聽不清楚。課堂討論效果有限。
4、展示積極,但是廣度和深度不夠,沒有達到所有人都參與的效果,並且學生們還沒有深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時代在改變,社會在進步,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每個教師都不希望自己的課堂規規矩矩、死氣沉沉,而是希望還課堂一派生機與活力。努力改變我們教師自己,積極探索適合我們學生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有效學習的學習方式,是所有教師應當努力去做的!
篇二:2016新課改心得體會
2016年1月12日至19日,在局領導的帶領下,我們先後到洋思中學進行學習。經過緊張地學習,我對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更具體、明晰———那就是要堅定地走課改之路,向課堂要效益。對於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我也有了更切身的體會和感悟。審視自己的工作歷程,對於新課程改革和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我想談談自己的一點感觸、反思和建議。
透過學習,我的感觸是:走進洋思課堂,我眼前豁然一亮,看到的是一個生機勃勃的課堂。長時間來,我們新田的教師“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重複書”,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已是定勢,殊不知一場教學模式的改革在全國轟轟烈烈地展開,而今洋思中學的課改已走過了30年的歷程。我們新田的課改起步已經遲了,要想方設法迎頭趕上,我們要有一種使命感。
瑞華實驗學校是第一批課改實驗學校,由於種種原因,課改走進了死衚衕,不得不迴歸原點。作為一個經歷了全過程的參與者,我在反思。我粗淺認為在實際的課改中必須要解決這些基本問題:
一是方向問題。我這裡所說的方向問題,不是指要不要課改的問題?也不是指學那種課堂教學模式的問題,而是特指課改要由上而下的問題。領導(校長)堅定的決心是課改成功的關鍵,自上而下的形式容易形成合力,便於課改工作的展開,也能及時糾正課改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由此延伸出另外第二個問題,就是一所學校的領導(校長)要是課改的專家或是行家,是學校課改的總設計師。學校的行政人員應率先學習培訓,掌握課改教學模式的理論和實施流程。課改不只是學校教科室的事,是整個學校領導團隊的事,這個團隊是表率,是改革的風向標,要做到人人都能為教師解惑。學校領導團隊就課改形成合力後方可進行下一階段的工作(不能是校長願做,分管領導態度模糊),不可操之過急。依次類推,當有一批課改骨幹後,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形成課改燎原之勢。在這兩個問題上,我們瑞華是走了彎路的:在2010年推行新課改,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當時95%的教師不明白這些概念,我們也沒有經過學習培訓(當時我們的教師外出學習觀摩的機會太少了),課改的白丁一個,硬著頭皮往前走。我們邊學習,邊摸索,邊嘗試,學岳陽許市模式,搬許市模式,結果走入了困境,走不下去了。現在想想,如果當時有一個專家坐鎮及時指導,自身若電能充沛,也許課改之路會走得穩妥些。當然,我們也有一批年輕教師接受了新理念。
二是教師觀念的改變是難題。有的教師教學已形成定勢,改變困難大。而課改需要一大批噴薄激情的教師,點燃、燃燒激情是必不可少的步驟,推進教師的二次創業,需要一個自上而下的評價機制,適當給教師鬆綁,給學校的探索開綠燈。打造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是踐行者,教師觀念不改,必將影響執行力。我個人認為課改之初,對於不願參加課改的教師,人員編制松的學校,能引導改變的則引導,不能引導改變的則變換工作崗位。課改,一個班的教師就是一個團隊,不能因為一個人而打亂課程教學結構,擾亂軍心。從另外的角度說,課改實驗班級的教師一定的搭配好。當然,對思想暫時轉不過彎的教師的學習要求不能放鬆,
三是需要教育局的支援。課改涉及到一些硬體設施建設,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幫助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另外,課改最需要的是技術支援。當我們學校遇到課改難題時或走入困境時,希望能得到局裡課改團隊的及時指導和幫助。
以上是我的一點思考,下面我想提點建議。進行課改,打造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問題會暴露在各個層面,需要及時解決。就課改,我想能不能由縣教研室、基教股牽頭、領導,成立一個課改團隊。這個團隊的教師可從全縣教師中選拔,各會考科目(九科)選2-3名教師,由教研室、基教股負責培訓(這部分教師暫時由教研室、基教股管理,適當的提高待遇)。等局裡確定教學模式後(我個人認為洋思的“先學後教,當堂練習”適合於我們的教學),縣裡的課改團隊分步驟開展工作:第一階段(兩週時間),課改團隊教師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邊觀摩(影片)邊集體備課邊試教,各學科教師輪流試教,同學科教師聽課,然後進行總結完善。第二階段(兩週時間),課改團隊教師繼續集體備課和試教,準備過關課,上過關課,由教育局組織專家評定,培養出我縣第一批課改骨幹。第三階段(兩週時間)局領導帶領課改團隊送課下鄉。兵分2-3路,同時下鄉送課,併為當地教師作一次學科課改培訓。第四階段是課改團隊成員迴歸本校指導課改,並按局裡的分工跟蹤、彙報學校的新課程開展情況。
新課程改革,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工作千頭萬緒,作為我所處位置而言,就是堅決執行,加強個人學習,抓實學校教師的培訓,帶領教師走好課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