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號教室的奇蹟》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當我剛拿到《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的時候,覺得這本書的題目很新奇,這個教室裡到底有什麼奇蹟呢?帶著這個疑問我看了起來,雖然是斷斷續續的還是還是有很多的體會。
一間教室的容量是無限的,它可以帶給孩子無限多的東西。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著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而決定教室的尺度是老師,尤其是小學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
一直以為,中美兩國的教育差異巨大,以為我們在教育中的種種現實問題人家不存在,甚至以為人家的教育價值觀、思維方式都和我們不一樣。這本書卻讓我第一次知道,那個教師在校園中遇到的種種,和我這一年遇到過的差不多;那個教師在教學和學生相處中產生的困惑,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正困擾著一些教師;而那個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對教育價值觀的剖析,其實都可以來我們這裡進行一番驗證……所以我覺得這不是一本美國人寫美國教育的書,這是一本傑出教師寫正確教育的書。它適合美國人看,也同樣適合美國人以外的中國人、韓國人、印度人看。
閱讀中,我總是不由自主地發出輕輕嘆息:“教師原來可以這樣來當,原來可以做得這樣好!”他在洛杉磯市中心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這間教室被稱之為56號教室。第56號教室的孩子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全國測試成績高居全美TOP5%,他們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取得不凡成就。作者的著眼點不在“成功”,而在過程上。他心態平和而自信地寫了許多發生在第56號教室中他和他的學生們零碎的事兒。這些小事兒,在許多教室裡都會發生,情形似乎大同小異,但是第56號教室卻讓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義。一些孩子,他們有幸從這間教室走過,他們的人生,因此改變了走向,改變了高度……
作為一名教師,我敬佩雷夫.艾斯奎斯老師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他對教育的熱情和不求回報的付出讓人感動。有的人在講臺上站了一輩子,甚至取得了很高的學歷、職稱,卻始終是個門外漢。他可能幹的風風火火,卻不過是一個附庸者,無力者,這些可以從身邊的那些年年被評為優秀教師,但班裡的學生確實天天叫苦連天,甚至連自己的孩子也成問題的老師身上得到驗證,這樣的人,教室與他們而言只是一個講課的場所,他們天天站在教室裡,卻從來不能影響到教室。
看一下這位20多年如一日,堅守在第56號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師,他是個在教育中總能準確找到目標,從不偏離跑道的人。他對教育和學生有信徒般的堅持、父親般的親切,還有哲人的敏銳、專家的自信、戰士的勇敢——他擁有智慧,擁有力量,所以他創造出奇蹟。他的第56號教室變得無比開闊,變成一個任由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
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與“小紅花”獎勵不同,他則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雷夫反覆強調的“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想取悅某人——我要遵守規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他深信:著力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讓學生人人樹立“成功無捷徑”的信念。“成功無捷徑”是56號教室的座右銘,“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號教室的口號。
正是由於雷夫.艾斯奎斯老師注重學生品格的培養,正是由於他的學生人人樹立了“成功無捷徑”的信念,使他的學生自願犧牲業餘時間,自願放棄自己鍾愛的電視節目,收起最愛玩的遊戲機,每天早上提前兩個小時到校進行學習,甚至主動要求週六、假期到老師家學習。這群平凡的學生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在“成功無捷徑”信念的支援下,透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
看過雷夫老師的經驗之談後,我期待圍繞主題透過每節課的督促、鼓勵能改變學生的一些不良習慣,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我不奢望自己能成為雷夫式的教師,但我至少覺得自己可以為學生做些事情,而且能做好一些事情。這位令人敬佩的美國教師,用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中的探索與思考。雖然國情不同、文化背景各異,但我們仍能從書中發現中美教育面臨的許多相似之處。瞭解這些相似之處,有助於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確是一項非常特殊的職業。這位大鼻子“雷老師”也實在是個好榜樣,值得我們向他學習。他用這樣一個範例告訴我們:一間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帶給孩子無限多的東西——我們能分享到這樣的教育智慧,就是獲得力量;也許,在未來也會創造一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