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作文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有關端午節來歷的作文(精選2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端午節來歷的作文(精選2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1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亦名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民間又俗稱“五月節”。有關端午節的由來,民俗中傳說較多,歸納起來大體上有如下十種:

一說認為端午節是龍的節日。聞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證,端午節是古代吳越民間舉行圖騰祭的節日,認為端午節實際上是一個龍的節日。

二說認為端午節是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逝世。據《續齊諧記》記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說是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

四說認為據東漢時期蔡邕《琴操》中載,端午節係為紀念先賢介子推。

五說認為宋代高承《事物紀源》刊文,端午源於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於是日操練水軍。

六說認為梁宗懍《荊州歲時記》載述,端午是為迎“濤神”伍子胥。《後漢書》中也寫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後來江浙一帶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舉行各種儀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說認為在《道書》中載有五月初五是為祭祀先祖日。

八說是據《會稽典錄》一書記載,端午是為紀念尋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說認為端午起源於夏、商、周時期的夏至節。其時仲夏之日,萬物方盛,夏至日,陰氣萌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為門戶飾,以懲惡氣。

十說是民間有一傳說認為,端午源於湖北沔陽沙湖曾有四位豪傑專門劫富濟貧,後因遭當地官兵突襲圍困而於五月初五投江而亡。當地民眾萬分悲哀,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2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關於端午節還有一道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節,更多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就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為了不讓魚蛟蝦蟹吃屈原的遺體。在這裡,我給大家講一個屈原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為雄,它們各國之間為爭奪土地,使中原大地戰火連天。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懷王要仁治,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懷王不但不聽,還聽信讒言革職屈原。悲憤痛心的屈原,便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和《天問》。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卻無能為力,於是在極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聞訊趕來的楚國百姓紛紛划船,到江中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拿來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蛟蝦蟹,讓它們不要啃吃屈原的屍體。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農曆五月初五,人們就要划龍舟,吃粽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包、賽龍舟。我們這兒除了上述的這些,還有送綠豆糕、吃綠豆糕的習慣。

我喜歡端午節。因為這天不僅僅能吃到粽子和綠豆糕,而且還能表達我們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3

端午節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傳說是為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而來。當然端午節對於我這個既饞又貪玩的人來講,是一個日夜盼望的好日子。想聽聽原因嗎?

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吃。你會包粽子嗎?如果你不會,那麼請我當老師吧!首先拿一個粽葉折成鬥形,然後往裡面塞一些糯米,再放一塊醬肉,塞一些糯米,把剩餘的粽葉包上,最後繞上帶子,一個肉粽就飛快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當然粽子還有很多的包法和口味哦!

我從小特別喜歡划船。直到現在,每個週末都還要纏著媽媽去西湖划船。所以我也很喜歡端午節的賽龍舟。賽龍舟的場面非常熱烈,在一陣陣敲鑼打鼓聲中,一陣陣歡聲笑語中,還有一陣陣吶喊中,選手們身穿五顏六色的節日盛裝,齊心協力快速地往前劃。瞧,紅隊暫時領先!綠隊也不甘示弱,奮起直追。綠隊趕上紅隊了……就這樣你追我趕,熱鬧非凡。

關於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五黃”(五種黃顏色的食物,如黃魚、黃鱔、蛋黃、黃瓜、雄黃酒等等)啦,戴香袋啦。每年這時候,我都會聞到那種熟悉的氣味,奶奶說,香袋是避邪的,帶著百毒不侵。哦,不信,你試試。

我愛過端午節,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4

端午節就快到了,你對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是否瞭解得很徹底呢?如果還沒有,就讓我來告訴你。

端午節的來歷有三個傳說:分別是紀念屈原、曹娥、伍子胥。我想你應該很瞭解屈原了吧!在此我就不多言了。

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曹娥,是因為她為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公元23~220年)。有一天,曹娥的父親不慎溺入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曹娥只有十四歲,無論白天、黑夜,她都沿著江邊找尋,嚎啕大哭。過了十七天了,還是不見屍體,於是她投入江中,這天是農曆五月五日,五日後人們找到了她父親的屍體。

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是因為他的愛國精神。伍子胥是春秋時期(公元前770~476年)人,他原本是楚國人,但父兄都被楚平王所殺害,於是出走楚國,投奔到了吳國,幫助吳國來攻打楚國。五次戰爭後,吳國攻佔了楚國的首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經死了,他掘開墳墓,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屍體幾百下,以報復他的殺父兄之仇。吳王磕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打敗後越王勾踐請求和睦相處,夫差允許了。而伍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最後,伍子胥自刎而死,夫差把伍子胥的屍體丟進大江。吳國人捨不得賢臣順江離他們而去,許多人划船追趕。他們爭先恐後往江裡扔粽子等,為紀念伍子胥。這天是農曆五月五日。

我國端午節的習俗由此而來。人們過節的形式有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懸艾葉蒲。

其中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範圍最廣的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它的食用時間很久了,花樣繁多。粽子中的餡有的用豬肉;有的用板栗、紅棗、赤豆;有的用豆沙、松子仁、胡桃仁、火腿、蛋黃等等,香甜可口,好吃極了。

在紀念他們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的愛國、愛家的精神,並一代代傳承下去。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5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讓我說給你聽聽吧!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有一年秦國攻打楚國,把楚國的國王楚懷王抓走了。楚懷王的兒子楚頃襄王即位,他不想救他爸爸,因為他爸爸回來以後他就當不了國王了,所以他就找個藉口說:“秦國太強大了,咱們還是別惹他的好!”

屈原對楚頃襄王說:我們可以聯合齊國,共同去抗擊秦國。

當時有一個奸臣,怕屈原得到國王的信任,就向國王說了屈原很多的壞話。楚君襄王聽了這位奸臣的讒言,把屈原的官罷了,還把屈原流放到沅水、湘江一帶。

公元前278年,秦國功進楚國的都城,楚國滅亡。屈原居然聽到這個訊息,心裡很傷心。抱著石頭投江自殺了。

從此,每年的這一天,人們更會用各種方式,開展各種活動,來紀念屈原。如包粽子、競龍舟、喝雄黃酒。

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6

不一會兒,一個個小巧可愛的小粽子在外婆靈巧的雙手下誕生了!外婆把裹好的粽子在大鍋子裡煮起來。過了好一會兒,粽香撲鼻。我饞得口水直流,外婆笑著對我說:“小饞貓,先拿個給你嚐嚐鮮!”我拿過來,三下五除二地剝掉粽葉,迫不及待吃了起來。我邊吃邊問媽媽:“這個端午節有什麼來歷嗎?”

媽媽仔細想了想告訴我:“應該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楚國的大詩人,據說他在五月初五那天投汨羅江自盡,死後為蛟龍所困。”還沒等媽媽說完,我便又提了一個問題:“那屈原為什麼要投江呢?”這問題問的很好!”媽媽摸著我的頭說:“因為自己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楚國小人當權,楚懷王被騙留在秦國當人質,楚國的首都郢被秦軍攻克,楚國遷都壽春,在國家被攻克之時,他就憤然投江自盡,以身殉國!”

“哦!原來是這樣,那請繼續接著講吧,媽媽!”

“然後,世人聽到這個訊息都很哀傷。每年於此日投五色粽子於水中,以驅趕蛟龍,有的漁夫還划船撈救,後來就發展成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後來就把端午節定在農曆的五月初五!”

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的來歷呀!我今天不僅嚐到了可口的粽子,還學到了新的知識呢!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7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

這一天,我們都要要吃粽子,為什麼呢?因為在古時候有一個人,他看見他們的祖國救不了了,所以他就跳江自殺了,他就是屈原。人們為了保護屈原的屍體,就往河裡扔粽子,想讓小魚們不吃他的肉,去吃粽子。過端午節時,我們還要穿新衣服、塞龍舟、扔粽子就不用說了。中午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吃粽子,晚上媽媽用艾草熬成那種黑色的水,聞起來有一股藥味,但媽媽說用這種東西洗澡,就不會被蚊子咬到。我們一家人用這種藥水洗好澡就舒服的睡覺了。

而且粽子特別神奇,它不像太陽那麼圓,也不像牆那麼方。粽子是用綠色的蘆葦葉包起來的,看著是黑色的米和紅色的棗子。之後放在鍋裡煮了之後,開啟蘆葉裡面都變黑了,黑米的粽子比白米的更有營養。每吃一口香噴噴的粽子,都會讓我想到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

偉大的詩人屈原,還讓我感受到了崇高的品質和愛國精神。屈原寫過很多詩,提過很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君王不採納,後來君王淪喪,他滿懷憂傷,就跳江自殺了。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換一種方式就是再學一些東西,經過努力去當上君王。

我還許了一個願,我希望我長大以後能當上宇航員、科學家或者軍人。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唱起這首兒歌,我都會想起許多條關於端午節的資料。

其實,不光人類有小名,節日也有,比如端午節,它的小名是端陽節。端午節不僅有小名,還有許多綽號呢,像: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五月節、龍舟節、女兒節,浴蘭節,等等。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許多,我只知道兩個。一個是:最初,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死去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死後,楚國的老百姓很痛苦,便組成了一個打撈隊,來打撈屈原的遺體。有個漁夫,把一鍋飯和一些菜倒進水裡,說是讓魚蛟是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人們便紛紛效仿。另一個是:傳說曹蛾是個孝順的女兒。有一天,她的父親突然病死了,曹娥便把父親埋了。但由於捨不得父親,就整天坐在父親墳旁哭。直到有一天,曹蛾投了江。曹蛾住的村子叫曹蛾村,曹蛾投江的江,也被重新命名為曹蛾江。

端午節,真是一個充滿文化底蘊的節日。

端午將至,奉上粽子一個,配料:五顆快樂棗,一把關心米,三錢痴情水,用幽默捆紮,用愛心傳送到達,保質期:農曆五月五日前,儲存方法:請按儲存鍵!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9

每年5月初5——端午節,我們都會去看賽龍舟,還有吃粽子。大家都會把房子裡打掃的乾乾淨淨,在門窗上插上艾葉,驅蚊避邪……

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屈原在22歲的時候就當上了大夫,起初楚懷王非常相信他,不久楚國的奸臣看屈原非常不順眼,就常常在楚懷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懷王聽多了,便漸漸不再信任屈原。又過了些日子,秦國的人把楚懷王騙走,並將他關在那裡,沒過多久楚懷王就死了。他的兒子成了楚襄王,上任就將屈原革職驅逐朝廷。屈原痛苦不堪,滿懷憤怒,落拓江湖寫下了《天問》、《九章》、《離騷》,最後屈原看祖國被侵,他實在無平撫內心的痛苦,在農曆的五月五日,抱起石頭跳進了汨羅江自殺。人們為了不讓愛國詩人屈原的屍體被魚、蝦、蛟、蟹吃了,就在江上敲鑼打鼓,划龍舟,往江裡撒粽子。

從此,我國每年的農曆5月5日,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10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甜甜的童聲將我帶回到三千多年前的汨羅江邊。

農曆五月初五這天,一位名叫屈原的詩人走在江邊,滔滔的江水更增添了他的憂愁,真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屈原低著頭想著自己悲慘的遭遇:受到小人的排擠,使他滿腔的報國激情無法施展。此時的趙國,已是風中之燭,只要秦國出兵,它將面臨滅亡的悲劇——————,而自己,貶官至此,對強大的秦國只能望而止步。想著想著,他漸盟死意,一句“世人皆濁唯我清,世人皆醉我獨醒。”將他的愁思抒發得得淋漓盡致,他,毅然投入江中!

頓時,江面濺起幾多浪花——,當人們知道後競相划船去找尋屈原,希望能將他救起,人們一路追到洞庭湖,但還是沒能留住屈原。他走了,但他的靈魂將會堅守著趙國,堅守著他熱愛的那片土地。

也就是從那時起,端午節時便有了賽龍舟的風俗。之後,人們每逢五月初五,就把祭米灑入江中,以免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東漢時,又有傳說,屈原託夢給一個人說:“人們投入江中的祭米都被蛟龍奪走了,今後若是再祭我,就用竹筒包住祭米,再繫上綵帶,蛟龍最怕彩絲!”於是,人們使用艾葉裹祭米,做成粽子,雖然不再投入江中,但是五月初五用五色彩線紀念屈原,這種寓意,千百年長留人間。

但端午節過得多了,講究也就多了,粽子也有了更多的含義,圓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我想,這也許就是對屈原的一種美好的祝願吧!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風俗也很多,讓我們帶著對端午節無限遐想,期盼端午的來臨吧!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11

端午節。當你在吃粽子的時候。你會想: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下面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紀念屈原說。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蚊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所以。現在端午節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吃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這些習俗。

端午節我最喜歡的就是:吃粽子和佩香囊端午節的來歷就是這樣。你們是不是很敬佩出過大夫屈原呀!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12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的早飯是粽子。我一邊吃粽子,一邊問媽媽:“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呀?”媽媽就給我講了一個關於屈原的故事。

戰國時期的一天,秦國打敗了楚國。愛國的屈原覺得國家要滅亡了,理想實現不了,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然後,屈原就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入大河。大家划著一條條船,把一個個飯糰扔入大河裡。人們希望魚兒不去吃屈原的屍體。

現在的端午節,人們賽龍船,包粽子,放風箏,掛艾草……我最喜歡吃粽子,因為我的外公會包,肉粽和蛋黃粽,還有豆沙粽。

其實,在屈原的故事發生之前就有端午節了。後來,屈原跳河的那一天正好是端午節。於是,人們就把端午節變得更隆重了。

今天,人人都過端午節,是為了記念偉大的屈原。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1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節,我們就歡快地唱起這首兒歌。

每年的 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另外端午節也叫端陽節或重五節。

端午有很多習俗都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很多家長都用紅、黃、藍、白、黑的五色絲線系在孩子的脖頸、手腕上,稱為長命縷。而且,每家都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端午節時,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而我們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中國的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但是,現在全國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了

南方過端午節的時候、要吃“五黃”即是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不論南方還是北方,端午節這天,都要在兒童的額頭那裡畫上一個“王”字,還要戴一些五顏六色的香囊呢!

端午節是在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或地區非常流行。

每到端午節的時候,人們都會把房子打掃的乾乾淨淨,還要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可以用來殺死毒蟲或者防止毒蟲孳生。

這就是我們中國的端午節,你知道了嗎?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14

端午節到了,人們就會唱起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你們想知道一些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又被稱為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線”。各家要插“無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可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但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把大米投入江河中,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透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的遺體。現在我們不再投大米而是吃粽子來紀念屈原。可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這就是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你們知道了嗎?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15

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這則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龍的節日,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係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髮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係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蹟。

惡日,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 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夏至,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競渡,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入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採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兌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紀念女詩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鑑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並且喜歡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在策劃起義時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後人為敬仰她的詩,哀悼她的忠勇事蹟,於是,與詩人節合併來紀念她,而詩人節又是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16

端午節到了,你們知道它的來歷嗎?不知道的話,我來告訴大家吧。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重午節。關幹端午節還有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午摘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的日子。”

然而我覺得端午節更多是為了紀念屈原。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齊、楚、燕、朝、趙、魏、秦七國為雄,他們各國之間為爭奪土地,使中原大地戰火連天。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王要仁治,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懷王不聽,還聽信讒言革職屈原。悲憤痛心的屈原,便寫下了不朽詩篇——《離騷》和《天問》。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精神受到極大的打擊。面對國家亡滅,自己卻無能為力。扁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聞訊趕來的楚州百姓紛紛划船,並拿來粽子投入江中餵魚蛟蝦蟹,讓他們不要吃屈原。

兩千年過去了,但是人屈原的形象仍然留在人們的心裡。如今,每年五月初五日人們都會吃粽子,當然各地人民習慣不同!

端午節是我最喜愛的節日。不僅僅是因為能吃粽子,更是能感受到屈原對祖國的熱愛。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17

今天是農曆五月五日,也就是我們說的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相傳楚國滅亡了,屈原投了汨羅江,當地百姓馬上划船去江中救屈原,一直劃到洞庭湖。那天正好下雨,好多小船都在岸邊停放,當那裡的人們得知是為了救屈原之後,也冒雨出動,爭相進洞庭湖尋找,後來就演變成了划龍舟。百姓們怕江河裡的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把自家帶的米團投進江中,後來就演變成了吃粽子。

端午節還有吃蛋黃,系五色線,採艾葉,掛香包的習慣。吃蛋黃是因為它是黃色的食物,因為這個時候青黃不接,吃黃色食物意味著接上了,系五色線是祛除疾病的意思,端午節繫上,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出現彩虹之後,把五色線扔進水裡,就是把病趕走的意思,採艾葉,掛香包,意思是這個季節蚊蟲比較多,它們具有特殊的味道,可以驅走蚊蟲,趕走疾病。

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下面來說一說端午節這天我所經歷的事情吧。端午節早上,還在睡夢中的我被奶奶給我係五色線的小動作驚醒。奶奶還在我的書包上繫了個香包,希望我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起床之後爺爺給我剝了兩個粽子,拿了一個雞蛋,笑眯眯地讓我吃,我知道吃粽子和雞蛋有好的寓意,於是就大口吃起來,糯米綿軟,紅棗香甜,雞蛋是鹹的,蛋黃黃的流油,香噴噴的,吃完走出門,我發現我家大門口放著兩把艾葉,離很遠就可以聞到艾葉的味道,有了它,蚊蟲就不會再進我家門了。

端午節我紀念了愛國詩人屈原,又瞭解到了端午節的習俗,還吃到了好吃的粽子,這個節日我過得好快樂。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18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兩千多年來,端午節慢慢演變成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賽龍舟,比武,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每逢端午,華東的江浙一帶,老百姓喜歡晚上劃龍船,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而貴州的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們要好好的過這個端午節,我要用心地感受我國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19

端午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他鄉的遊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一個團圓節。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個逢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詩人節”“燈節”。說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悽美的故事呢!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划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後,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屍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鬮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有了現在的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黃米和糯米做成。把黃米或者糯米,還有包粽子的竹葉泡在盆裡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為的是不讓米溢位來。粽子包好後,連同雞蛋一起放到大鍋裡,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後,開啟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粽子的清香,沁入到雞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統;用艾子葉驅蚊。以前醫療不發達,有些體弱殘疾的人被蚊蟲叮咬後會死亡,把艾葉放在門上有一種避邪的作用。人們還在端午節這天綁許多五彩的小掃帚。小掃帚是用麻線做成的。人們用各種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線。綁製成1釐米長的小掃帚,再用一些小果殼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中間有一個小孔,將七彩線把小果殼穿在一起,綁在孩子們的手腳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這不是迷信,而是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為民族的和諧,為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20

端午節於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舉行,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與春節、中秋同屬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傳說屈原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但是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傳,而且不少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故此有人推測,端午節源於對惡日的禁忌。

另外一種說法指出古代中國南方有個少數民族自認為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他們把食物裹在竹葉裡,投到江裡面去,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民族不同,風俗自然也不同。比如說在我國的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陽節所具有的風俗可是別具一格。

端午節是中國各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後來發展成粽子。

每到端午節,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這樣可以避免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掛艾葉也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風俗。古人用艾草代表招百福,認為它是一種可以治百病的藥草,插在門上用為祛除各種毒害,可以使人身體健康。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21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中秋節、春節、端午節……你知道我喜歡什麼節日嗎?告訴你吧!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粽子。

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告訴你吧!傳說屈原是古時楚國詩人,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傾襄王聽信讒言而受到迫害被流放到江南,令他的政治理想破滅,因此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只得以死明志,於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投類羅江。當地百姓知道後很難過,都爭先恐後地划船去撈屈原屍體並投五色絲粽子落水中,以祭祀屈原和驅趕蛟龍。

之後,每年五月初五稱為端午節,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而吃粽子、賽龍舟而形成的習俗。

每逢端午節時,奶奶就拿了許多粽葉包起了各種口味的粽子。有鹹肉粽、鹼水粽、綠豆粽……我最喜歡的就是鹼水粽了。剝開粽葉,裡面的糯米變成金黃色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發現裡面還有紅紅的豆沙,非常香甜。

端午節不僅可以吃到粽子還可以看龍舟比賽。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節日。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22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訊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23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著小船把竹筒裡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著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著槳,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著。“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24

晚上,我請爺爺講端午節的來歷。

飽學的爺爺用蒼老的聲音,穿越了遙遠的時空,將我帶到楚國。

楚國時,朝廷fu敗無能,官員們魚肉百姓,人民怨聲四起。楚國走向衰落。

當時,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他連續幾次寫出改革朝綱的奏摺呈給皇帝。但是皇帝不但沒有采納屈原的正確主張,還把他拘禁起來……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以死抗爭,毅然跳下滾滾汩羅河。

的愛國精神感動了人民。人們紛紛趕來,划著竹排小舟沿江找尋屈原,但尋找多日未果,就無奈地往河裡撒一些白米,希望魚兒們不吃屈原的屍體。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散,魚吃不到怎麼辦?於是有人就想到的方法。用葦子葉捲成一個尖尖的小筒,往裡面塞上糯米,再用細細的馬蓮草纏好包成一個個粽子,丟進河裡,魚兒就可以吃飽,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

為了世世代代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為。

後來,人們就以吃粽子,的方式,永遠紀念屈原。聽到這裡,我不禁流下了晶瑩的淚水……

端午節來歷的作文 篇25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那麼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起源的嗎?如果不知道的話,那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傳說,在戰國時期有一位楚國人很有學問,他的名字叫屈原。屈原是在楚王身邊做官的,一心想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可是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都城被敵人佔領,百信遭難,悲憤極了。於是便在五月初五寫下絕筆作《懷沙》,然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了。人們得知這個訊息後,都出來尋找屈原的屍體,可就是找不到,後來人們害怕魚兒把屈原的屍體吃了,便用米包成粽子扔進江裡餵魚,所以後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從此以後人們便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聽了這個端午節的來歷後,大家是不是也和我一樣特別感動呢?端午節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所以,我喜歡過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