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春節

春節的由來簡述

春節的由來簡述

春節,即中國農曆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接下來由小編帶來春節的由來簡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漢武帝時期之前,各朝各代春節的日期並不一致,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曆(農曆)正月為歲首,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也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古代過“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蠟日”,即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把“蜡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 ,改用陽曆,才把陰曆年叫“春節”,因為春節一般都在“立春”前後。

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傳承著中國人的社會倫理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