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三伏天時間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進了三伏,意味著夏天的火辣模式即將啟動,一年到頭最難熬的一段日子到了。而且今年三伏天特別長,足有40天,7月13日進入“初伏”,8月22日“出伏”。
三伏天
三伏天是什麼?三伏天時間?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暑邪。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進入初伏,我們首先要應景地迎來降水,好訊息則是氣溫將會涼爽一些。據氣象部門預計,今天白天有陣雨,最高溫26℃上下,明天白天隨著雷雨持續,最高溫將回到24℃上下。我們要珍惜這幾天的涼爽,相信在雨水的洗滌下,臭氧汙染也會逐漸回落,還給大家清新的空氣。
伏天期間,大家出汗多,容易導致體內鹽分和水分流失,因此一定要多補水,也可透過喝湯來補充水和鹽,同時少喝冰鎮飲品。
8月12日末伏養生:8種食物健脾利溼
8月12日是三伏天中的末伏,末伏之際氣溫慢慢上升,天氣仍然炎熱。防暑可別忽略,說到末伏飲食養生最關鍵的是健脾利利溼。那麼末伏吃什麼養生呢?小編在此介紹最佳末伏8種食物,多吃這8種食物有利於健脾利溼哦。
1、烙餅攤雞蛋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進入末伏,難熬的伏天進入尾聲,天氣開始轉涼,簡單方便的'烙餅成了受歡迎的食物。在餃子、麵條、烙餅這三種麵食當中,以烙餅的烹調方式最好。因為烙餅不需要水煮,也不需要過水,各種可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損失最小。
2、鴨肉
秋初末伏,吃肉不僅讓人覺得有些油膩,還容易上火氣躁。因此,在肉類的選擇上應首選性質偏涼,或性平的肉。俗話說“防苦夏吃吃鴨”。這是因為鴨肉性涼,具有健脾益氣,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
3、黃瓜
老黃瓜可謂消暑熱的一大“法寶”。老黃瓜指的是熟透了的黃瓜。黃瓜的瓜皮本來是青綠色,但成熟時間久後會逐漸變為黃色,故又稱為老黃瓜。其清熱消暑能力強,且寒涼性少,是中伏天應對暑熱天氣的良好食材。
4、蓮藕
“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秋令時節是鮮藕應市之時,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對老年人來說,藕更是補養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蓮藕也是高血壓、肝病、食慾缺乏、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5、綠豆粥
夏日炎炎,不少主婦會熬一大鍋綠豆湯給家人當水喝。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但對於手足涼、腹脹腹瀉等體質虛弱的人,最好不要過多飲用,可選擇熬綠豆粥這種稍溫和的吃法。
6、酸梅湯
到了夏季三伏天,能喝上冰涼的酸梅湯可謂是神清氣爽,而酸梅湯裡有個很重要的食材,就是烏梅。中醫認為,烏梅味酸、澀性平,歸肝、脾、肺、大腸經,主治肺虛久咳、久痢滑腸、虛熱消渴。酸梅湯有清暑開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7、綠豆芽
炎炎夏日,烹製一道綠豆芽菜餚可以清熱解毒、利尿除溼。同時,綠豆芽的熱量很低,而水分和纖維素含量較高,可促進腸蠕動,具有通便作用。
8、鯉魚
鯉魚能除溼開胃、利水消腫,因此特別適合在三伏天這種溼熱的環境中食用。另外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鯉魚富含優質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同時很容易被消化吸收,是適合兒童、孕婦、老人等各類人群的肉類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