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生 職場成長中的可預測性
看一個人的未來具不具備成長性,不僅看他一開始和一段時間內表現如何,而且還要看他一直表現如何。這叫持續性和穩定性。
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情況,上司在談話間,會有意識無意識提起:“×××不錯,××也不錯。”而後,如果你用心觀察的話,會發現,上司在自己所能提供的資源和機會方面,會有意識傾斜。慢慢地,他口中不錯的那些人,便會脫穎而出。
很多人將之解讀為:可能是×××馬屁拍得好,會討上司歡心,或者上司偏心××。
其實大部分時候都不是。
我們的職業發展和成長,其實有很強的可預測性。只是,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意識不到。但上司往往能看得到。因為他站的角度不同,他看人和看問題的方式跟我們不同。
比如,你若想在一起工作的十幾個員工裡,選一個人出來當管理人員,管理這個團隊的話,你會怎麼選?
我是這樣選的:我會先觀察誰比較能顧全大局,不斤斤計較。當有緊急意外事故發生的時候,誰會不講條件,先去頂上。而後,我會將之先候選出來,但不公佈,也不會讓他自己知道。我在往後的工作中,將難題給他,從旁觀察他解決難題的能力,工作的熱情程度,他表現出來的無私程度,號召、領導能力,以及承受壓力的能力。
如果在連續的難題面前,他都能很好應對,那麼他就具備了作管理人員的基本能力。所以,在一個人還沒有升職前,我就基本判斷出來,他可否勝任更高的崗位,承擔更重要的工作和專案。
如果他在這個過程中,斤斤計較,多做點會抱怨,有難題會逃避,或者每次做工作的'時候,都將將就就,馬虎交代了事,即使他很聰明,應變能力很好,我也不會將他選拔出來,做這個團隊的管理人員。因為,他不符合當一名管理人員的基本素質和條件。
即使有一天,他資歷夠深,被升起來當管理人員,也可以想象出他未來的發展:他將很難成為優秀的、可持續成長的管理人員。
這就是一個人的可預測性。
也有人抱怨,說:我曾經是多麼多麼努力,多麼多麼無私奉獻過,多麼多麼熱情工作過,但上司瞎了眼,就是看不到,打擊了我的積極性,所以我才變得消極了。
這個理由說不說得通?通!如果我們每天只追求工作八小時,有假日就休,有難題就閃,有委屈就抱怨,有壓力就逃避,只想拿最低工資,或者只想混在公司收入最低的一群人中,完全可以。但如果我們想跟他們不同,想得到更多,想出人頭地,想超越別人,那麼,這個道理就講不通。
為何?
因為,上司判斷一個下屬,看一個人的未來具不具備成長性,不僅看他一開始和一段時間內表現如何,而且還要看他一直表現如何。這叫持續性和穩定性。
持續性和穩定性,才是真正預測一個人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指標。
如何判斷持續性和穩定性?
在製造業裡,有一種技術,叫SPC(全稱是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中文叫統計製程管制)。它用非常科學的方法,實時監控生產過程中產品質量的隨機波動與異常波動,對生產過程的異常趨勢提出預警。具體怎樣操作呢?
比如,在現場操作中,有一種方法,主要是將採集到的樣本資料,以點的方式,描在圖上。圖中一般有一條上控制線、一條中線和一條下控制線。如果點在中心線上下隨機波動,就是正常的,穩定的,若持續保持,可預測未來也會穩定;如果點連續在中心線的一側,或者連續上升,連續下降,或者超出控制界線,都是不正常的、不穩定的,可預測未來也會不穩定。
實際上,工作中,我們每次的表現,上司會像生產過程中描SPC圖一樣,也會在自己心裡掛一張控制圖,描一描。特別是那些我們認為無法量化出來的,比如,工作拖不拖拉,報表完成質量高不高,態度好不好,對工作有沒有熱情,有沒有強烈追求進步的意願,遇到難題時會不會消極逃避……
若我們每次都表現良好,發揮都很穩定,他就會將我們的表現描在他心目中的中心控制線上下。但如果我們有時候好得離譜,有時候壞得離譜,有時候又做得不知所云,他就將我們描在離中心線上下都很遠的地方。如果我們剛開始好,慢慢的,熱情消減,做事怠慢,他便將我們在他心目中的點,越描越低,越描越低……
毫無疑問,在中心線上下穩定波動的,就是好的,未來可期的,上司一般會花力氣,給資源,給機會,重點培養。也就是說,他的成長和成功指日可待;而離中心線上下都很遠的,波動太大的,上司一般不會花力氣培養。為啥?因為他的發展沒有規律可循,上司無法把握他啥時候能做好,啥時候又會變差。也就是說,他的發展沒有可預測性。對於職業發展而言,沒有可預測性,就相當於沒有前途。誰會培養個自己都不瞭解和沒有把握的下屬?
至於那個點越描越低的,是有了可預測性,但預測的結果肯定很糟,不用想,有一天,這哥們兒肯定消極怠工,牢騷滿腹,沒啥前途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