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的職業生涯規劃?
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作為即將走出象牙塔的應屆大學畢業生,選好第一份工作、找準個人職業生涯的起點至關重要。這其中,理清就業、擇業與職業生涯規劃之間的關係,更是成功的關鍵。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不少疑問,我們在這裡答疑解惑,以饗讀者。
Question:就業與擇業的區別?
Answer:就業,簡而言之,指的是尋找到一份工作,獲得物質上的報酬,從而解決自己的生活經濟來源問題。
擇業,不光是找到工作,而是要在眾多的就業機會里選擇某個適合自己的、長遠來看能夠獲得更好的成功的職業,總而言之,它意在選擇,是主動的、自主的就業,而非被動的就業。它應該是有“遠見”的。
Question:究竟是先就業還是先擇業?
Answer:目前我們常聽到的聲音最多的就是“先就業,再擇業”,從上到下,從學校領導到學生當事人,從社會學家到普通老百姓,很多人都如是說。當然他們都會抱著自己的目的來說這話。
那麼究竟應先就業還是先擇業?職業生涯規劃專家認為,只有讓“擇業”與“就業”保持同步才是上上之舉,具體的說,擇業好了才能去就業。因為,先就業,後擇業,很可能導致盲目地為了找一份工作而找工作,缺乏理性的選擇和思考,更談不上長遠的規劃,這樣做的後果很有可能是人職不匹配的情況,直接後果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頻繁換工作,三五年後仍業績平平,結果耽誤了職業發展的寶貴時間。我們特別提醒,儘管競爭激烈,大學生還是應該樹立先擇業的意識,出校門前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必不可少。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新人們職業的持續發展。
Question:選擇職業的關鍵是什麼?
Answer:在職業選擇中要考慮性格與職業的匹配,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內外環境與職業的相適應。合理的職業選擇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資訊為依據進行的。
Question: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
Answer:選擇職業的關鍵是“職業錨”。職業錨的概念是由美國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認為職業規劃實際上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探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都在根據自己的天資、能力、動機、需要、態度和價值觀等慢慢地形成較為明晰的與職業有關的自我概念。隨著一個人對自己越來越瞭解,這個人就會越來越明顯地形成一個佔主要地位的職業錨。所謂職業錨就是指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他或她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職業中的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
正如“職業錨”這一名詞中“錨”的含義一樣,職業錨實際上就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自己的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而職業錨的種類又是分為:技術或功能型職業錨、管理型職業錨、創造型職業錨、自主與獨立型職業錨、安全型職業錨。每一種型別的職業錨都需要不同性格氣質的人。這就引出了內在性格是可以決定自己職業路線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從一個人的內職業生涯角度來看分為四個緯度,16種人格傾向。決定了N種氣質型別。從內在性格來看,可能有適合與人打交道的,有適合與物打交道的。有適合做事的,有適合管事的。所以如果想找到自己適合的工作第一步就是先分析清楚自己究竟是何種氣質型別的人。性格還分為顯性和隱性兩種,作為顯性性格是可以隨著環境而慢慢改變的,比如說一個不善於說話的人去做了銷售,天天需要和人打交道。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口才可能會有很大的改變,性格也許會有一定的轉變。但隱性的才是決定一個是否真正適合。因為有句老話說的好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果在環境的強硬下而改變了自己的性格,那樣是在扭轉。扭轉的好還會走到發展的路線。但如果承受不了,那應該是一種浪費時間和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性格決定成敗這句話是有一定來由的。
Question: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
Answer:職業生涯規劃也可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和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比如:做出個人職業的近期和遠景規劃、職業定位、階段目標、路徑設計、評估與行動方案等一系列計劃與行動。職業生涯設計的目的決不只是協助個人按照自己資歷條件找一份工作,達到和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為自己訂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擬訂一生的方向,進一步詳細估量內、外環境的優勢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設計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顯然,僅僅談"就業"就談不上"職業規劃",而只有真正主動地去"擇業",才是有規劃的職業生涯的開始。
Question: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從何時開始?
Answer:一個人整個一生所從事的職業按先後順序可分為早期生涯、中期生涯和晚期生涯三個發展階段。在這三個時期中,我們依據休普的劃分,又可以將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分為四個階段:探索階段、創立階段、維持階段和衰退階段。這兩種階段模型可以用下圖加以描述:
職業的選擇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步驟都與前後步驟有著密切的聯絡,共同決定著未來職業的發展趨向。同時人是作為一種生物存在著的,他有著自己獨特的生命特徵,因此職業選擇的趨向必須依賴於個人的年齡和發展,不同年齡和發展階段的特徵都與職業生涯的選擇和發展是一種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過程。每個人都是作為不同的個體存在的,不同的個體之間的個性、能力、興趣不同,當他們即使是面對同一環境時所獲得的現實機會也是有很大差異的`,因此,當一個人在作出職業選擇的時候就必須在個體特徵和現實機會之間取得平衡。
從職業生涯階段模型中可以知道,大學生時代正處在職業生涯的探索階段。薩帕對職業發展研究認為探索階段又可以分為三個時期:(1)嘗試期(1517歲);(2)過度期(1821歲);(3)初步試驗承諾期(2224歲)。依據這一結論,大學時代應該跨越了過度期和初步試驗承諾期兩個時期。在這兩個時期,大學生的個體能力迅速提高,職業興趣趨於穩定,逐步形成了對未來職業生涯的預期;事實上在初步試驗承諾期,許多學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來職業生涯作出關鍵性的決策。因此,大學生就業指導的主要工作在於學生職業興趣的培養和職業生涯教育,引導學生了解和嘗試現實社會中的各種職業,積累一定的社會工作經驗,幫助學生在未來較短時間內實現個體人力資本、興趣和職業的匹配。
Question: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流程與主要內容是什麼?
Answer: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必須按照職業生涯設計的流程。職業生涯設計的具體步驟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自我評價。就是要全面瞭解自己。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應該幹什麼、在眾多的職業面前我會選擇什麼等問題。
2、 確立目標。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通常目標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之分。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鬥才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
3、 環境評價。職業生涯規劃還要充分認識與瞭解相關的環境,評估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把握環境因素的優勢與限制。瞭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發展趨勢。
4、 職業定位。就是要為職業目標與自己的潛能以及主客觀條件謀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職業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資訊為依據的。職業定位過程中要考慮性格與職業的匹配、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專業與職業的匹配等。職業定位應注意:①依據客觀現實,考慮個人與社會、單位的關係;②比較鑑別,比較職業的條件、要求、性質與自身條件的匹配情況,選擇條件更合適、更符合自己特長、更感興趣、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有發展前途的職業;③ 揚長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職業;④ 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擇業目標,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
5、 實施策略。就是要制定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行動方案,要有具體的行為措施來保證。沒有行動,職業目標只能是一種夢想。要制定周詳的行動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實這一行動方案。
6、 評估與反饋。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要在實施中去檢驗,看效果如何,及時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規劃進行調整與完善。
Question:大學生應如何對自己進行職業規劃?
Answer: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流程與主要內容:
一年級為試探期:要初步瞭解職業,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大一學習任務不重,應多參加學校活動,增加交流技巧,但不要盲目地參加。
二年級為定向期:應考慮未來是否深造或就業,透過參加學生會或社團等組織,鍛鍊自己的能力,同時檢驗自己的知識技能;提高自己的責任感,主動性和受挫能力,並開始有選擇地輔修其他專業的知識來填充自己。
三年級為衝刺期:臨近畢業,目標應鎖定在提高求職技能,收集公司資訊,並確定自己是否要考研。要積極鍛鍊自己得到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積極常識並加入校友網路,瞭解往年的求職情況;希望出國留學的學生,可多接觸留學顧問,參與留學系列活動。
四年級為分化期:目標應鎖定在工作申請及成功就業上,這時可先對前三年的準備做一個總結:首先檢驗自己已確立的職業目標是否明確,前三年的準備是否充分;然後開始畢業後工作的申請,積極參加招聘活動,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積累和準備;最後,預習或模擬面試。積極利用學校提供的條件,強化求職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