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二年級《古詩》教學反思

二年級《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古詩兩首》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古詩兩首》教學反思1

《古詩兩首》是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一課的內容是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春雨》表達的是對春天的喜愛,而《春曉》則側重詩人愛春、惜春的感情。在備課的時候,我感受到無論是生字還是重點詞的意思,第一首詩都比第二首難理解一些。因此將兩首詩分兩個課時分開教學。如何上好古詩教學的課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我是這樣做的:

一、讓學生自主識字。

本課7個生字,有6個是左右結構的生字。我同時出示“乃、隨、潛、潤、細”幾個生字,讓他們自由識記。接著我問:“你已經會寫了哪個字是用什麼方法學會的?”在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們紛紛發言:“細”用“絞絲旁”+“田”;“潛”用“三點水”+“替”;“潤”用“三點水”+“閏”這幾個字的書寫,孩子們很快就解決了。接著我就讓學生給這些字分別找找朋友組組詞,他們還是學的很積極主動。對於另外一個生字“乃”字,我讓學生書空筆順,解釋了這個字的意思。

二、《春雨》這首詩。

學生在《古詩文誦讀》裡早就背過,重點是理解意思,我圍繞“好雨”一詞讓學生探索:哪裡體現出是“好雨”?學生首先找到的是“潤物細無聲”,說明對第一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還不太理解。我透過課件中的圖片讓學生去感受春雨及時的重要性,學生很快體會到春雨的及時。最後讓學生再讀原題《春夜喜雨》,感受春雨隨風悄悄地飄灑下來,無聲無息地滋潤萬物。體會詩人讚美春雨的及時無聲的滋潤著萬物的生長。抒發了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不足之處:

上課的時候,由於經驗不足,當學習“為什麼說這是一場好雨呢”時,學生說雨下的很及時,沒有給予肯定,有些欠缺。今後還需鍛鍊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整個課堂教學節奏比較緊湊,關注了重點詞的理解,並讓學生整體把握了全詩。總之,要幫助學生歸納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只有關注了學生的發展,全方位的學習,多角度的鍛鍊,才能真正的駕馭課堂。

二年級《古詩兩首》教學反思2

《贈劉景文》是新課標新增的一首詩。我採用了板畫形式讓學生們理解這首詩,學生們熟讀此詩後,不懂的問題就自主地提出來。課前先給學生較充分的自學時間,學第一首詩我給出一個預習計劃:

1、先讀、圈、注:

邊讀邊塗出生字,在易讀錯的字上注音。

2、再讀:

讀準、讀流利、讀美。

3、討論:

查字典理解詞義,再小組同學說說詩意。

新課教學基本按照事先設計的環節進行,學生們紛紛主動讀字讀詩、講自己的理解、背詩,還有的同學透過查詞語手冊加上自己的理解,已能基本讀懂詩的意思。但由於現在未到殘荷敗菊的時候,所以學生對此感受不深,理解也不是很深刻,似乎是書本和老師強加給他們的!

《山行》是一篇描寫秋天的'詩,它透過描寫寒山、白雲、石徑、楓林所構成的一幅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在教學過程中我為了達到預設的效果,我充分結合畫圖,以便讓學生更好的進入詩歌意境,進行教學。但是在教學中,我犯了一個知識性的錯誤,沒有很好的解釋“寒山”的意思,以至於不能讓學生很好的理解詩歌的意思。

以至於我沒能完成教學目標,這是在教學中的一個嚴重錯誤。本來詩歌就是很美的,教師就要從多方面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有了這次失誤,我會在以後更加的努力鑽研教材,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

二年級《古詩兩首》教學反思3

40分鐘學習下來,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反思這節課覺得對古詩教學有這樣設想:

一、打破常現,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構

這節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著同學,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保守做法。課堂上,從同學自由背誦學過的古詩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兩首古詩。而後,佈置自學時間,使同學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沛自學的基礎上,讓同學彙報“讀懂了什麼”,師生一起討論,互相補充。對於同學沒有弄懂的問題,老師佈置了質疑環節,啟發同學一起研討。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同學自由發表意見的研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設計,體現出對同學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同學,使同學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學好懂。於是我把第一首詩作為教學重點,又抓住第一首詩中的後兩句為重難點來突破。因此,增大了這節課的教學容量,節省了教學時間。

二、以學定教,促進同學的自主學習

自學時間充沛。佈置足夠的時間讓同學自學,同學能靜下心來認真考慮,寫寫畫畫,動手查查字典,同桌的還可以商量商量,同學學得主動,的確有所收穫。

三、創設情景,以讀為本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同學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計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同學置身於大自然中。如,老師的配樂範讀,投影打出的畫面,錄影片中真實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勵語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同學入情入境,充沛地展開了想象,提高了教學效率。

與此同時,我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並不時提高讀的要求,讓同學邊讀邊考慮,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配畫加上動作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直至會背誦,使同學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要捨得花大量的時間讓同學“自由練讀”,讓讀得不夠的同學再讀,重視了群體活動,同時也注意到了同學的差別,培養了同學的語感。

二年級《古詩兩首》教學反思4

兩首詩一個主題,與其說是在教學兩首古詩,不如說是讓學生透過兩首古詩徜徉在更多描寫春天的美詩文中,從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機,春的萬紫千紅。教的時候既要注意區別,又要注意聯絡,前者為點,後者為面,點面結合構成了美麗的春天。

兩首古詩的分開教學看似獨立,其中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自始至終不離“春”這一主題,為二次整合鋪墊基礎。課末,將兩首古詩再次整和,進行對比參讀。使學生領會到:《絕句》如細筆勾勒出祖國山河的美;《春日》則如潑墨揮毫,渲染出春天的“無邊光景”,“萬紫千紅”。然而此處對比的實質並非為求異,而為探求兩首古 詩內在精神之一致,即對春天的讚美和熱愛。至此,學生對春的感悟和熱情得以昇華,此時,讓他們寫下心中對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課堂氛圍達到高潮。

讓學生學詩畫畫是最佳選擇。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詩文得以整合。兩首教學有所不同。《絕句》是讓學生感受到春天並用自己的話將一、二兩句詩寫下來。《春日》則是任選一個景物展開想像說具體感受景物美。還感受語言美、空間美、詩人情操美等。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作品以詩歌的語言最為精煉,感情最為豐富。而“每一首詩都離不開意念、意象和意境這三個層面”(張厚感)。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 老師要引導學生把握好這三個“意”,品讀好這三個“意”。就一定要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讀出語調、讀出感情、讀出韻味,讓他們在反覆吟誦中浮現出詩的意蘊。讀詩,若要解得其中真意,就需仔細玩味,抓住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去體會,這是一個體味詩意的過程,更是一個煉字的過程,一個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過程。這是讀詩的關鍵,也是進入詩境、體會詩情的關鍵。我們要儘量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體會詞的妙處。教師只起引導作用,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自然領悟意味深長的詩意。

誦讀是引發讀者與作者情感共鳴的酵母,是作者和讀者情感交流的紐帶,透過有聲有情的誦讀,文中的字句就會活起來,文章整體也會更具形象性,在潛移默化中,讀者就會感受到作者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