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歷史培訓總結

歷史培訓總結15篇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培訓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歷史培訓總結1

不知不覺間培訓就要結束了。回顧時間,不禁感慨萬千。感謝這段時間的學習和磨練,讓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見到了眾多的專家。同時也發現了自己在教學工作中存在著很多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主次、輕重把握不穩,導致在教學中面面俱到,為爭取教學時間講的過快,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比較少。我分析了一下箇中原因,發現主要還是因為自己在引導學生學習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於是為了避免在課堂上出現尷尬的空白,我不斷地講,這樣做的後果是我講的累,學生聽的也累,事倍功半。還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面對不同歷史知識水平學生,我沒能制定出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這樣一來,基礎好的學生歷史知識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而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起來又相當吃力,不利於他們的長足進步。 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曾嘗試著對原來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一開始誤以為一堂好課就是要把學生調動起來,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而把學生調動起來的標誌就是到處是學生的聲音,課堂氛圍好,氣氛活躍。這樣做的後果是在課堂教學中我有意無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課堂裡的熱鬧,使本來井然有序的課堂變成了一盤散沙,最終的結果是把自己從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完完全全變成了課堂紀律的維護者、監管者。在這樣的意識指導下必然會沖淡教學的主題,把有組織、有內涵、有目的、探求知識的課堂變成了類似於放牛羊的牧場,盲無目的、放任自流。自己上課時感覺把學生調動得很積極,氛圍好,而最終的學習效果卻並不是很理想,甚至於導致學生只

記得搞笑的地方,對應該掌握的知識一無所知,能夠培養的能力一無所有。在不斷的摸索過程中,我得到這樣的經驗教訓:課堂活動中需要創造積極的氛圍,但是千萬不能走極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動的本質,即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動而有效。只懂羅列史實,不會深化,突出表現在對課本知識的挖掘程度不夠深。 我在歷史教學中也嘗試著使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把抽象的內容直觀化,使歷史課堂豐富多彩。我誤以為歷史材料越多越好,於是導致有時候課堂上僅僅是一些歷史資料的堆砌。沒有體系,沒有系統,只是一盤散沙,甚至於我忽略了自己點撥指導者的身份,僅僅將大量的事實、材料、圖片羅列。學生儘管獲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及自己的一些理性認識,但是至於正確與否卻不得而知了。而教師忽略講解的同時往往容易造成學生自身認知的誤區,對自已形成的錯誤看法沒有及時糾正,長此以往就無法正確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那麼又將從何談起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困難?因此,我認識到,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並不意味著教師就要“下崗”,反而對教師本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選取典型的材料,如何把握住材料與論點之間的鏈條,如何挖掘材料內在的靈魂等都成為更高層次教師的必備條件。簡單的理念講解只會空泛,而簡單的羅列材料只會使學生變得具體而缺乏深度。所以二者如何結合,比例如何,選取的時機等都成為我日後需要探討的問題。

歷史培訓總結2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1.精英教育發展成為全人發展的大眾化教育。

在課程標準中,明確講到其總體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編寫上,則拋棄了過去的“難、繁、偏、舊”的內容和專業化、成人化的內容,真正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特點。

2.從注重內容的完整性、系統性、科學性的科學主義傾向轉為更加註重人文主義,人文精神,注重科學和人文的整和。

在新的課標的課程目標設定上,更加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培養對祖國曆史文化的認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理解、寬容和尊重”、“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

3.從重視傳授知識為主到重視培養創新人才,強調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

過去那種重知識輕能力的做法帶來的弊端越來越為人門所認識到,在新的課改中就強調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勇於反思並作出獨立、獨特的判斷。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

4.從讓學生掌握知識到留住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我們是系統的學系統的忘”。學完就忘,這是不止一人告訴我的尷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特別關注這個問題,要求課程的內容、教材的選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學生的評價等都要有利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培養,有利於他們的終身學習。

5.讓歷史更貼近生活,讓歷史更貼近自我,強調學生的社會實踐

“把握時代的脈搏”是這次歷史課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將知識的構建和學生的個體世界緊密相連,將歷史知識和社會實際相連,提倡生活即課程、自我即課程。

二.教學方法和觀念的改變

1.有“傳授型”向“導向型”的轉換

以前課堂上的情況是:45分鐘老師一個人講完,滔滔不絕、一氣呵成,還生怕學生沒聽夠,生怕知識點沒講透,生怕考點沒講到。老師挺喜歡講的一句話是:“只要你們跟著老師的上課、複習的步伐,你們一定能考一個好成績”。學生則一個個無精打采,小話不斷,呵欠連天。課改之後,老師的角色更多的象一個導演,在教學過程中起的是組織、引導、示範和協調的作用。我們要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引導學生學習,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將他們從被動接受知識和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讓他們改變"學歷史只要背就行"的觀念。

2.變結論式教學為過程教學,寓“學法指導”於教學過程之中

歷史課本中有許多現成的結論,如“……的歷史意義”“對……的評價”等,學生有的並不贊同,有的不明所然。這就要求教師將得出結論的過程、自己的思維過程儘量的暴露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分析、討論中來,引導他們主動發現和探究知識。

3.利用課本中的活動課和學習與探究內容,有計劃的開展歷史課的研究性學習。

新的歷史課程改革在內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許多的學習與探究的內容和4節活動課,這些內容不注重結果,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參與教學、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社會實踐等活動。要達到理想的目的,教師必須在“導”字上下工夫了。

4.由“專業課”向“綜合課”轉變

現代社會越來越需要複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學科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教育也必須向這個趨勢轉變。作為歷史教師在從事歷史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努力尋求歷史與其他學科,如語文、政治和地理等的交叉點,突破學科的封閉,使個學科相互滲透,以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用多學科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三.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

1.自主(參與式)學習:各種各樣的調查表明,歷史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但歷史課卻是學生不喜歡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的學是被動的、消極的,不是透過自己的活動和實踐而是透過老師的灌輸被動的來獲得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大部分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課改要求這種學習方式,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2.合作學習:新的課改中特別提現了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在新的課改目標中有一點是(讓學生)“樂於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事實上增設的學習與探究課說明了這一點。

3.探究性(創新)學習:在新的課改中,特別強呼叫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去感悟。為此,新的課標提出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建議",鼓勵學生勇於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學習透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歷史問題。在評價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於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的。

歷史培訓總結3

我在這次“初中歷史教師適崗培訓”中,在必修課中,我總共學了29天9小時1分18秒,選修課中,我學習了13天14小時40分53秒。在本次新課程的培訓中,我認真觀看很多專家的影片,聽了專家們的辛苦講解,我感覺自己真的受益匪淺,更是回味無窮,同時加深了我對歷史課程的理解與體會,使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歷史課堂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更使我自己認識到了歷史教學的核心並不只是讓學生記住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應該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一、教學中要有新的理念,改變陳舊的教學行為

這次培訓,專家們的精闢講解,名師的精彩課堂,都給了我深深的感悟。各位知名專家、同行從自己切身的經驗體會出發,暢談了他們對初中歷史教學各個領域的獨特見解,給我們展示未來中國教育的遠景,在這些專家的引領下,我的思想受到極大的震撼:作為一名普通農村鄉鎮中學的主管教學副校長,我平時對歷史教學思考得太少。平常我在學校中,考慮的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課,對於學生的長期發展考慮的並不多,更沒有著眼於教育的發展遠景。多年來,老師教,學生學;老師講,學生聽,這已經成為固定的教學模式。在這次培訓學習,我感到那些“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主動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新型的教學模式,對歷史老師如何進行教學,真的是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使我認識到:新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改變了課堂教學的面貌,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更加民主;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師生關係融洽。因此,在當今的歷史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是“教學中的主導”。作為“教學中的主導”,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其一、我覺得現在的歷史教學,老師應該要從過去那種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應該成為歷史教學採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最終同學們體會到了從“歷史課”自主交流中而取得了成功的樂趣。

其二、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歷史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透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透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這樣教學,不但讓學生學到了許多知識,同時縮短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學生把老師當成了他們學習的夥伴,願意與老師進行探討、互相交流,那麼,學生學起來就會事半功倍,

二、關愛學生,交流情感,課堂民主

有時學生往往認為老師所講的,除了應付考試外,和自己再無任何關係。這時要與學生溝通,及時轉變其思想,使其親其師而信其道。還要改變傳統的歷史教學方法,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發揮電視錄影、甚至網上教學的優勢。製作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教學課件。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

教學中,我覺得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發育遲緩、學生成績不良、有過錯、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還特別要尊重意見和自己不一致的學生。同時,教師還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讚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讚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只有既尊重學生,又讚賞他,學生才能可能愉快地學習,才有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四、享受教育,收穫快樂

這次“歷史”網路培訓學習雖然辛苦勞累,但是讓我獲得了快樂。我懂得了只有不斷地為自己充電,才能適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現在的一桶水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我們要給孩子們注入源頭活水,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記錄下來。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動中研究,這將是我今後所追求的目標。今後我將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情況,帶著收穫、帶著感悟、帶著滿腔的熱情,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教學中去,在運用和總結中轉變教育觀念,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做快樂教師,教快樂學生,真正做到讓教者愉快,教有所得,學者輕鬆,學有所獲。

歷史培訓總結4

我是xxx學區的教師xxx。 20xx年第一學期我參加了初中歷史教師的培訓,我透過學習《初中歷史教學內容分析與教學方法的選擇》、《初中歷史學科教材的整合和取捨》、《初中歷史事實教學研究》三門課程,並發表了13篇學習日誌,撰寫了工作總結,並在教學中大膽實踐,這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

首先,透過學習掌握了分析教學內容的科學方法,認識到以前分析教學內容膚淺,正因為沒有正確分析教學內容使教學方法選擇上有了失誤,教學內容的分析是選擇教學方法的標準,而教學方法又是上好每一節課的關鍵。所以透過學習是教學水平有了提高。

其次,教學內容分析離不開教材知識的整合和取捨,歷史知識是具有連貫性,同時也具有跳躍性等特點,所以在教學時要注意加強知識橫向和縱向的聯絡。

在這次培訓中,透過學習,看到一些老師大膽實踐,勇於思考的精神感染了我。如有的教師從“記憶型課堂”和“思維型課堂”的教學效果和區別談起,指出歷史課中“過程和方法是指思維的過程和思維的方法,開發潛能就是開發思維的潛能”,並結合例題較具體地講述了思維能力的訓練方法。關於學分評定的思考,他們從社會認同對學分評定的影響,學分評定與教學資源的關係,學分評定對教學結果的影響三方面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真誠而務實的作風令人感動。

第三,透過學習,我獲得並深化了新課程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而且是全體學生和全面和諧的發展,還要尊重個性與共性的發展。教師應該在這些行為方面轉變:學會默默傾聽來接納學生;瞭解學生的需求與問題來關注學生;友善與學生的對話與溝通;引導學生並澄清和解決問題。教師要明確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及特徵是:(1)自主學習。自定目標、自我指導、自我強化、自我監控;(2)合作學習。即團隊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3)探究學習。創設情境、獨立選擇、發現問題;(4)探究活動。經歷過程、情感體驗;(5)獲得發展、掌握方法、建構知識。還有專題設計、有效教學、學業評價、教師成長等等方面的收穫。

第四,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的實施,歷史增加了許多新內容,尤其是校本課程的開設,不僅增加了教學容量,而且對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知識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戰,這就要求每一位老師必須不斷學習,更新知識,開闊視野。

我覺的對這次培訓,我有以下建議:

(1)今後在培訓網上可以多儲存一些課堂例項,我們可以隨時觀看和聆聽。

(2)我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如果遇到困惑,希望能及時得到導師的點撥和幫助。

總之透過學習使我有很大的收穫。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掌握了新形勢下的先進教育理念,對推進素質教育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明確了素質教育的內涵和素質教育對教師任務的要求,以及如何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進一步掌握了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的先進策略和方法,並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地落實,逐步地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積極地按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培養所教學生的全面素質。

歷史培訓總結5

首先在這裡要感謝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的寶貴機會,感謝各位專家為我們做了一次次的精彩講座和示範。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學術水平高,充溢著對教育教學、新課程、新課改理念的深刻闡釋,使我們開闊了眼界。

一、專家講解演示,幫助自己更新教育理念。各位知名專家從切身的經驗體會出發,暢談了我國曆史教學該向何處走,新課改怎麼改,歷史教育教學具體如何操作,用具體的案例分析,專業的典範,研修的標兵;向我們展示了語言教學的魅力源泉;說明了教師應如何去發展自己,提升自己,去實現人生的價值;在這些專家的引領下,我的思想受到極大的震撼,作為一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我們平時忙忙碌碌的工作其實都在白忙活,思考的太少,對外瞭解不多!平常我們在學校中,考慮地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課,完成當堂教學任務,從自己角度想的多,對於學生的長期發展考慮的並不多,作為新時期的教師,長此以往,思想必然會僵化,必然會落伍,必然會被淘汰!

二、與專家、同行的交流學習,幫助自己儘快不斷進步。本次培訓,許多專家、學者有的即是學科權威,也是從事多年一線教學實踐者,同時每位培訓教師都有豐富的歷史教學經驗,許多人面臨的教學外部條件也非常相似。因此,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成為每位培訓人員提高自己歷史教學業務水平的一條捷徑。在培訓中,我們不斷地交流教學的體驗和感受,真正做到了彼此之間的“相長”。學員們暢所欲言,許多提出的觀點和問題,都是歷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引起全體學員的一致共鳴,這對於我們今後的教學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活到老學到老。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面對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以往有時感到力不從心,有時感到茫然,教材不一樣了,學生不一樣了,內外環境與教學設施雖然比以前先進和最佳化,卻時常感到什麼都沒有以前順利和暢快,常常認為現在學生沒有以前好教。經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才發現是自己出了問題,是自己的認識沒有跟上形勢的發展需求,對現在的學生了解不夠,研究不夠,對新課改的認識不到位。··

總之,這次的學習受到很大的觸動,要把這次所學認真加以整理梳理,認真加以總結分析,然後吸收消化,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實施校本研修計劃和策略,認真做好教育教學工作。

歷史培訓總結6

為貫徹落實市教委《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完成市教委提出的“到20xx年,對全市中小學教師開展一輪全員培訓,其中10%教師接受國家級和市級集中培訓,90%教師分批接受不少於80學時的區縣級集中培訓”培訓任務;根據大足區教師進修校的統一安排,20xx年7月11日至7月15日,大足區20xx年暑期初中歷史教師全員培訓在大足區龍崗一小舉行;全區86名初中歷史教師參加了暑期全員培訓。在培訓中,透過對新課標精妙深刻的解讀,夯實了初中歷史教師的理論基礎。還結合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撰寫導學案和如何說課,舉辦了專題講座,將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經過五天的培訓學習,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培訓效果良好,為新一輪新課標新教材的實施和執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將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解讀新課標,推進新課改

在為期五天的大足區20xx年初中歷史教師全員培訓中,區教師進修校的夏萬中老師用了三天時間為全體學員解讀了義務教育階段《初中歷史課程標準》(20xx年版)。主要從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實施建議等六個方面把新課標向全體參培教師作了全面詳細的說明,並針對教師們比較關心的問題和新課標中一些比較重要或關鍵的地方作了認真的梳理和精妙的解讀。特別是對初中歷史課程的課程特性、歷史課程三維目標的關係、新課標的基本特點等作了重點闡述。這極大地增強了參培教師的課標意識,有利於推進大足區初中歷史新課改的程序。

導學促課改,說課強能力

為了推進大足區初中歷史新課改的程序,提升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能力,在這次培訓中,特意邀請了兩位重慶市級骨幹教師——雙路中學的趙紅梅和大足中學的伍成章老師為全體歷史教師作了《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撰寫導學案》和《新課改背景下淺談說課》的專題講座。分別從導學案的概念、撰寫導學案的原則、撰寫導學案的一般模式、導學案的撰寫程式、導學案的使用要求,課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惑等都作了詳細講解;透過對說課的概念、特點、作用、基本內容和說課原則的`解讀,既有理論深度,又注重聯絡實際,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導性,參培教師都覺得受益匪淺。

本次培訓期間,儘管天氣炎熱,但所有參培教師在酷熱難耐的情況下,仍然認真負責的堅持完成了五天的學習;在交流互動與學習總結中,個個有感而發,受益匪淺,收穫頗豐。教師們認真撰寫說課稿與導學案、都保質保量地完成了考查作業,並對這次培訓認真寫出了自己的心得與體會。發簡報4期,達到了預期的培訓目標;同時也體現了教師們渴望學習的強烈願望和對教育事業的奉獻精神。

歷史培訓總結7

本次網路培訓雖說時間短,但感觸頗多,總結如下:

一、必須搞好本學科教學

教學的整體目標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為基礎,並把歷史思維視為歷史學科能力的核心,從而把歷史教學的基本模式由傳授歷史知識的型別轉變為思維訓練的型別;側重於訓練學生掌握探究歷史的具體方法,尤其是重視對各種歷史資料的運用,培養學生在掌握證據的基礎上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不是把歷史學習當成對歷史知識的機械記憶,而是注重對歷史的分析和理解,使學生能夠識別各種歷史解釋,並提出自己的歷史解釋;重視學生學習歷史時思維活動的具體操作,透過訓練使學生養成學習的獨立性和自覺性,具有創造性的學習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觀,使學生通過歷史的視野來認識和理解社會現實問題。

二、必須提高自己的修養

本來一直感覺自己是一名歷史老師,很放鬆自己。可是在我聽完講座之後,讓我深有感觸。我們的教師需要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專業知識、更需要的是淵博的知識、教育的智慧,教學的藝術,我們要改變的是過去的老師的形象,我們要做一個有智慧、有愛心、讓自己快樂也要讓學生快樂得教師,要想讓自己的課講的更好,更加的吸引學生,就必須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有一句話講的非常好。“什麼是教育?教育首先就是愛。愛他的學生,沒有愛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培養對學生的愛就是要幫助他(幫助學生克服成長的障礙,幫助他就要成全他,成全他擁有美好的生活,獲得走向幸福的能力)”教授的一個個獨特的觀點真的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們在面對學生的時候過多的關注的是學生的成績,學生在繁重的學業負擔下似乎也變得麻木,沒有動力,如果我們能讓學生感受到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獲得美好生活的能力,擁有幸福的能力,那學生就會更多的發揮他們自動自覺的一面;“一個素質好的老師,講課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一個素質差的老師,講課再好也好不到哪去”我對這句話是非常的同意的。只有課堂上的生動語言和有深度的提問才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提高了自己的修養,才能講出生動的一課。聽到了教授的報告,才知道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首要的一點是必須要多讀書,讀好書。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我也立志要多讀書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質。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三、必須轉變理念、勇於創新。

新課標下,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體現了教學的階段性和過渡性,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觀點。發揮歷史學科的特有功能。轉變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手段,培養創新型學生。

四、必須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面對資訊化的社會,教育必須做出一種選擇,做出相應的變革,教育要由原來的“受人以魚”轉向“授人以漁”,使學生掌握一新的學習方法,形成新的學習方式和技巧,從而能在資訊化的社會中掌握最適宜的知識。終身學習觀念的提出,也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技能和技巧,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培養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的過程,是教師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規律、教方法。這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集中體現。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和學習的方法,並在學習中加以運用,成為“會學習的人”,這才是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例如,在歷史活動課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給學生介紹一些治史的相關理論:歷史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歷史研究方法,馬克思主義基本史學理念,研究成果的形成等;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從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歷史研究方法的選擇,研究成果的形成等過程,培養學生讀史治史的能力。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注重的是過程,歷史結論的形成過程,而不是結果,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歷史的社會功能在於能以古鑑今,從歷史中汲取經驗與教訓,歷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必須根據具體教學,提高適應能力。

1、必須在培養學生能力、新的學習觀和學習習慣上下工夫,儘快適應新課程教學。

2、設法增大學習資訊量,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包括多媒體、音像等,加強對某一階段史實、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直接解讀。比如:抗日戰爭這節課可以給學生看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資料片,講新航路開闢時用幻燈片展示動畫路線圖,講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時可以擷取《百年中國》有關片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印象。

3、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閱讀課外書籍、上網、聯絡課本知識,以便理解,進而在學生之間組織和開展合作式探究學習,在探究中引導學生掌握歷史,蒐集更多史實依據作為學生課前準備的內容,使學生得出論從史出的結論和認識,以養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習慣。

新課改背景下的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任務。作為學校的一線老師,我要貫徹這次培訓的內容,用新的教學理念去指導在今後的教學工作,和學生一起共同提高,教學相長。

歷史培訓總結8

今年,我參加了河北省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透過這麼長時間的學習,對於初中歷史教學如何貼近學生生活、如何更好的利用開發課堂資源,有了更深的理解,對於以後的教學將會有更大的幫助。下面將就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做一下總結。

(一)備課中的問題

1、首先,由個別教師輪流編寫的“導學案”不一定能夠保證質量。因為教師的水平有差異,缺少教學經驗的教師有時竭盡全力拿出來的“導學案”也許目標、重點定位不當,內容深淺把握不準,問題設計缺少邏輯性、層次感……有的教師教學水平高,經驗也豐富,但是由於責任心、事業心不強,會草草完成交差。有的教師水平高,責任心也強,但是由於“忙”,也有可能應付了事。一旦用這樣的“導學案”實施教學,師生會集體“受害”。因為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不備課已經“合法化”的前提下,會有多少人自覺備課?教師自己沒有備課,沒有思考,連一道習題都沒有做,就拿著別人編寫的“導學案”上課,怎麼能履行自己的教學責任,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呢?教師恐怕只能實行“大放羊”“大撒把”的教學,於是乾脆把自己降格為“學習者”,把教師應該完成的教學任務統統盲目隨意地交給學生,並美其名曰“在教中學”。學生是受教育者,他們對教學任務不明確,教學內容不熟悉,教學過程欠思考,教學方法未掌握,怎麼能取代老師發揮引導路程、把握方向、激發興趣、正確評判的作用呢

再說,再好的“教學案”也要適合自己班級的學情,也要根據任課老師個性化的理解才能科學有效地實施到教學中去,如果只要有了一個好的“教學案”就等於教學是高質量的話,那麼教學工作就是天底下最容易的工作,全國的教師只要共同打造出一個好的“教學案”,甚至彙編出一個“教學案”集,優質課就批次產生了,天下有這樣的美事嗎?

我認為,高質量的“一次備課”是“二次備課”、“集體備課”編寫“導學案”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有效的“一次備課”,後面的所有環節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無效的。

(二)作業中的問題

1.批改目的不明。2.重學輕練。3.要求寬鬆。4.追求結果,放棄過程。

(三)批改中的問題

1.缺少思考。2.機械呆板。3.目標偏移。

(四)展示中的問題

1.展示的內容缺少選擇性。“導學案”中的內容一般可以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多數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少數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個別不理解的。展示應該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數同學都有教訓值得吸取,有規律方法值得總結的題目拿出來展示,才能達到效益的最大化。

2.展示代表的選擇沒有針對性。參加展示的學生理應是代表了某題的某種錯誤型別的一個或幾個學生,這種展示才對具有同類錯誤的學生具有教學作用。但是由於同樣的原因,教師“兩眼漆黑”,只好課上各小組組長指定代表進行課堂展示。組長盲目指定的結果,就有可能會出現該生展示的內容100%的正確,做錯的學生不能從中吸取教訓;也有可能全班只有一個或幾個學生做錯該題,讓參與展示的多數學生浪費時間。

3.展示的重點內容不突出。展示時應該採用“要題入手展示法”,將最重要的題最先展示處理,以確保展示的充分性。有的教師展示不分主次,按照順序展示,平均分配展示時間,有可能導致次要題化時太多,而重要題沒有足夠的展示時間。

4.展示的方式單一性。展示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多媒體螢幕展示、學習小組內容交換習題展示、學習小組以討論方式口頭展示,師生之間以問答方式展示等。

5.展示缺少深度。由於展示由學生完成的,學生的水平決定了展示層次的膚淺,即使有了其它學生的幫助,恐怕也達不到揭示錯誤原因並總結解題思路、方法的深度,必須依靠老師啟發、引導、解析。假如教師將自己定位為“學習者”,又沒有認真備課,學生的解題實踐中獲得的“感性認識”就一定不能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其得益和提高豈能得到保證.

(五)歸納中的問題

一是缺乏“歸納”的意識

二是使用“演繹法”。

第三是教師越俎代庖。

第四是急於求成。

總之,教無定法,任何理論都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踐行。

歷史培訓總結9

高中新課改將在我省全面展開,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時代的教師,除參加學校組織的理論培訓外,還透過網路、報刊等媒體瞭解新課改的相關精神,特別是對課改中高中歷史專題式教學的特點有了初步的瞭解。下面是我的點滴體會:

一、新課改要求教師、學生角色的轉變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人們對教師在新課程發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問題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教師要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學生也不再只是變動的受教育者,而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自主者,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就是引導學生質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會學習,掌握學生方法。“使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的過程;變成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學習方式的過程”。從而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

二、正確把握新課標規定的學習版塊,學習主題和學習內容。

新課標規定高中歷史必修分三個學習模組,四個學習主題(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共計25項學習內容。通過歷史必修課學習,使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歷史發展中全域性與區域性、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絡;培養學生從不同視角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選修分為六個學習模組(六個獨立的學習主題),學習內容涉及:重大改革(9個)、近代民主思想與實踐(7個)、20世紀戰爭與和平(6個)、中外歷史人物評論(6個)共30個學習內容、探索歷史的奧秘(1個)、世界文化遺產薈萃(1)。

三、歷史教師要真正教好歷史,就必須樹立全新的教學目標觀。

1、讓學生學會創造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取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鼓勵學生探討和解決問題。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方式越豐富、越靈活,學生的歷史思維就越活躍,越有創造性。

2、讓學生學會學習

新課程將“過程和方法”作為三大課程目標之一,要求學生主動參與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從中學會學習。歷史教師還應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應注重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學生學會學習的顯著特徵是學生能夠自己學習

新課程要求教師的教學“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必要的前提”。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要善於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更主要的是,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使他們在師生平等交流和探討中得到發展。

3、學生學會生存

新課程的根本精神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人文主義”是最主要的價值追求。要求歷史教師要樹立明確的人文意識,讓學生學會生存,具有正確的生存價值觀,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歷史培訓總結10

XX年6月27日至7月7日,我特別榮幸地參加了華南師範大學承擔的廣東省骨幹教師省級培訓,培訓共進行了十天,這十天的緊張學習,猶如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使自己在教育教學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禮,教學知識上得到一次強勁的“充電”。

十天的學習主要由以下部分組成:前三天由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院組織進行通識培訓,後七天主要由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組織進行學科培訓。在這十天的學習中,有許多的專家與教授對我們進行精彩的講座,蔣平教授的《陽光心態與幸福生活》講座既充滿趣味又富有內涵,許錫良教授的《人性、人權與教育》講座讓我們大開眼界,王紅教授的《中美基礎教育的考察與思考》讓我們認識與瞭解了與我們完全不同的美國基礎教育,劉良華教授《教育研究與教師寫作》既有激情又非常實用,左雙文教授《中國近現代史的前沿問題與研究》、張慶海教授《中學歷史教學的理論問題》讓我們瞭解了歷史研究的前沿,極大地開闊了我們的眼界,宋德華教授《歷史研究論文寫作方法概論》讓我們知道歷史研究論文的選題、規範、有效,黃牧航教授《歷史教師從職業化走向專業化》站在一個較高的高度上對我們進行指導,讓我們知道如何使自己成為一個專業化的教師。現將十天的學習總結如下:

一、接受了更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時代在不斷進步,社會在不停前行。同樣,教育教學理念也應與時俱進。埋頭苦幹是必須得,但抬頭望頭也是必要的。一味埋頭苦幹會迷失道路,偶爾抬頭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別是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很多教育教學中的深層次問題不斷地暴露,這時候更需要理論的指示與專家的引領。對於我個人而言,這次培訓無疑是一場“及時雨”,不僅對理清新課改中的種種關係有幫助,而且對突破新時代教育教學中一些“瓶頸”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思路與方法。

高廣方教授在《生本教育的理念與實踐》講座中,提出了一個觀點,我們的教育為的是什麼?她提出了四個觀,即:生命觀、學生觀、教師觀、教學觀,從幾方面對中學教學提現了新的發展方向,最後得到結論:正確的教育理念是育人教書。此報告無疑是對當下教育弊端的一次警鐘,更是對一線教師理念的一次糾正。

三、學習如何成為了一個專家的型的教師

中學教師應該不僅僅是一個教書匠,還應該成為一個專家型的教師,而這一點正是當今我們大多數中學教師所不具備的,我們更多的是實踐,但不會總結,將這些實踐形成文字,變成論文只更是我們所不善長的,這次培訓有三位教授對這個問題進行專門的闡述,分別是劉良華教授,宋德華教授,黃牧航教授,透過這些教授的講座,使我們瞭解了論文的選題、論文的寫作準備、寫作的基本步驟、寫作的基本要求、論文寫作的常見的問題與糾正。黃牧航教授則對中學歷史教師的基本課題研究進行專題講座,讓我們瞭解中學教師如何進行一些相對實用的課題研究方法、步驟。

四、認識了全省的一些同行

此次培訓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參加培訓的都是全省教學一線的精英、名師,對教育教學都是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此次培訓又是一個非常好的相互學習的機會。同時,還是建立友誼的紐帶,平時只能在報刊雜誌見到名師的老師,透過此次機會,終於可一睹尊容,亦為樂事。

當然,培訓只是一個開始,關鍵是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應該如何運用這次培訓中所學的一些理念與理論,使自己的教學能更上一個新臺階。

歷史培訓總結11

首先在這裡要感謝高中歷史遠端學習為我們提供了學習的寶貴機會,感謝各位專家為我們做了一次次的精彩講座和示範。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學術水平高,充溢著對教育教學、新課程、新課改理念的深刻闡釋,使我們開闊了眼界。

一、專家講解演示,幫助自己更新教育理念。各位知名專家從切身的經驗體會出發,暢談了我國曆史教學該向何處走,新課改怎麼改,歷史教育教學具體如何操作,用具體的案例分析,專業的典範,研修的標兵;向我們展示了語言教學的魅力源泉;說明了教師應如何去發展自己,提升自己,去實現人生的價值;在這些專家的引領下,我的思想受到極大的震撼,作為一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我們平時忙忙碌碌的工作其實都在白忙活,思考的太少,對外瞭解不多!平常我們在學校中,考慮地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課,完成當堂教學任務,從自己角度想的多,對於學生的長期發展考慮的並不多,作為新時期的教師,長此以往,思想必然會僵化,必然會落伍,必然會被淘汰!

二、與專家、同行的交流學習,幫助自己儘快不斷進步。本次培訓,許多專家、學者有的即是學科權威,也是從事多年一線教學實踐者,同時每位培訓教師都有豐富的歷史教學經驗,許多人面臨的教學外部條件也非常相似。因此,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成為每位培訓人員提高自己歷史教學業務水平的一條捷徑。在培訓中,我們不斷地交流教學的體驗和感受,真正做到了彼此之間的“相長”。學員們暢所欲言,許多提出的觀點和問題,都是歷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引起全體學員的一致共鳴,這對於我們今後的教學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三、活到老學到老。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面對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以往有時感到力不從心,有時感到茫然,教材不一樣了,學生不一樣了,內外環境與教學設施雖然比以前先進和最佳化,卻時常感到什麼都沒有以前順利和暢快,常常認為現在學生沒有以前好教。經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才發現是自己出了問題,是自己的認識沒有跟上形勢的

發展需求,對現在的學生了解不夠,研究不夠,對新課改的認識不到位。

總之,這次的學習受到很大的觸動,要把這次所學認真加以整理梳理,認真加以總結分析,然後吸收消化,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實施校本研修計劃和策略,認真做好教育教學工作。

歷史培訓總結12

七月底八月初,為期6天的遠端培訓學習就要結束了。在這次遠端培訓中,我努力地學習著、 思考著、收穫著……

一、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

在這次的培訓中,我認真觀看各個時期的教學影片,各位專家都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做出了學習目標的分析,重難點的解讀並做好筆記。

二、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的進行反思

在培訓的過程中,對於各位教授的專題講座內容聯絡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案例等積極的進行及時的反思;透過學習我明確了教學目標要以學生為主體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好鋼用在刀刃上”、要適合測量或評價。

教學目標應該具體、明確、可以操作。我領悟到,教師應對歷史學科的理論形成知識整體,更加關心國家大事,將時事政治融於自己的教學中,使學生認識到歷史知識不是空洞的,歷史知識與我們息息相關。要尊重學生的個性,以生為本,承認學生的興趣和性格的多樣化,在此基礎上,開展創造性教學活動,營造民主寬鬆的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要透過各種形式引導學生願學、樂學、會學。

三、積極參加各類互動學習

在培訓中,每天我都認真閱讀同行的文章並發表自己的意見,在閱讀文章的同時也開闊了視野,學到了對於同一個問題的不同的看法,積極吸取對自己教學有用的先進理念和教學方法。

在遠端遠端培訓中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感到遠端遠端培訓的必要性,所以在這次遠端培訓中一直積極參與其中,不斷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理論,學習他人的經驗,反思自己的教學,使得自己也能夠不斷成長和提高,遠端培訓即將結束,但是收穫了很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把學到的知識更好的運用到教學的實際中去,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

歷史培訓總結13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三年的高中歷史青年骨幹教師培訓即將結束。三年來的培訓生活,不僅豐富了我的教學生活,提供了同其他教師交流的機會,更為我創造了學習教學理論,切磋教學問題,探討教學藝術的契機。透過上課、聽課、議課、座談、交流,並形成教學體會和報告等,提高了我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說實話,我是很珍惜這種學習機會的。回顧三年來的表現,特總結如下:

一、參加培訓時的表現

每一次培訓,我都能安排好課務,準時參加,從不無故缺席。每次培訓,若輪不到自己上課,我都能認真聽課,認真做好聽課記錄。在有疑問的地方作好標記,事後提出來與大家交流和商榷。在議課時,我能積極發言,說出自己對本課的看法和建議,恰如其分地、一分為二地看待每一位同仁的上課,挖掘上課的思想和內涵,與當今創新教學和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接軌,指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向他人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在該過程中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輪到自己上課時,能充分備課,並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點,上出自己的風格和特色,並能藉此展示自己,暴露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讓他人指出自己的不足,共商對策,解決問題。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能結合新的教學理念,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和手段來組織課堂教學。與大家共同探討現代化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方式的利弊,努力使自己的教學緊跟時代的步伐,適合時代的要求。在教學時,儘量能體現主體教學思想,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師生互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起引導和點撥的作用。

二、出勤情況

三年內,共計培訓9次,每次2 天,共17天,每天按7課時計算,應培訓總課時為119課時,實際參加培訓119課時,從無缺課現象。輪到上課4次,實際上課4次。能服從安排,上好每次課。

三、收穫

三年的培訓,在忙碌的教學工作中,參加培訓,是在調動課務,協調好各種關係後,才去參加的。因此,對於這種機會,我很珍惜,培訓時格外認真。培訓下來,感覺收穫不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海無涯,教無止境

俗話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惑。透過培訓,透過彼此之間相互聽課,學習,探討,切磋等,我認識到,教學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相當深奧的藝術。僅憑一本書,一支粉筆,是難以上好課,教好書的。我教學基本功較紮實,教育教學效果也不錯,而且平時也能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競賽,並在競賽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也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但透過與他人比較,我發現,值得自己學習的東西很多很多。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激情地投入,並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上,我做得還不夠。又比如,在教學過程的設計,包括導課,講授新課,總結新課等教學環節上,每個人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其他教師的設計新穎獨到,很值得我學習。

由此,我知道,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是無止境的。要能真正地教好書,教活書,自己應該學習的地方還很多。關起門來教學是不行的,停留在老一套上靠吃老本,也是不行的。學海無涯,教無止境,只有不斷地學習,學習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思想,向書本學習,向他人學習,向學生學習,在教中學,在學中教,不斷髮現和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斷學習他人的優點和長處,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適應現代的教學,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教學競爭中不至於被淘汰。才能使自己受學生歡迎。

(二)、要重視教學科研的研究和積累

我們都是直接從事課堂教學的,教學過程中難免會碰到問題和困惑,在教學過程中也會有許多收穫和感悟。或許,某個重點難點的教學上,你總覺得差強人意。或許,在教材的處理上你有獨到之處,且上課證明,這樣處理的效果很好。或許,在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你勝人一籌。不管是誰,只要你能留心自己的教學,你就會有點滴的體會和感悟。有些教師,能做個有心人,牢牢抓住教學過程中這些思維的火花,把它形成文字,寫成教育教學方面的文章,或參加一些論文評選,或發表於某些教學雜誌。既為自己豐富了教學經驗,又為自己評優、晉級積累了資本。可是許多教師儘管也有體會和感悟,但卻疏於把它整理成文。僅管也有火花閃現,卻不能及時抓住,等到後來再想起來重新動筆時,原來的想法已經遺忘了。近幾年來,儘管擔任的教學任務較重,但還是每天擠出時間來進行思考和研究。把自己的教學經驗上升成為教學理論,這對每個教師都是很有幫助的。我在以後的教學生活中,要更注意這方面的問題,常思考,常動筆,並努力在課堂教學上做些改革和嘗試,學做研究型的教師,不做呆板的教書匠。

(三)、三年來獲得的成績和榮譽。

三年中,我能認真參加學校和上級教育部門組織的各項評比活動,積極攢寫論文,參與課題研究等,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在比賽方面:XX年獲得xx市“三優課”賽教二等獎,xx市教師技能大賽二等獎,XX年被評為xx市教學新秀,並獲得無錫大市說課比賽二等獎。XX年7月獲得xx大市優質課一等獎。XX年10月,代表xx省參加全國中學歷史教學大賽,榮獲一等獎,這是迄今為止,xx市中學歷史教師參加各級優質課評比榮獲的最高獎項。

在論文方面:迄今為止已經在《中學歷史教學參考》《中學政史地》《中學歷史教學研究》《新高考》等省級以上報刊雜誌發表論文近xx篇。另有十幾篇論文在中國教育學會、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行知杯、江蘇省xx杯、xx市教研中心組織的論文評比中獲獎。自己獨立撰寫的教學專著《xx》,由全國曆史教師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xx教授作序,即將由國家正規出版社出版。

課題方面:在xx市教研員xx老師和xx市教研員xx老師的指導下,我主持了一項國家級子課題和兩項市級課題,並參與多項省級課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當然,成績屬於過去,我做的還遠遠不夠,教學中需要自己去發現和探索的地方還很多,儘管培訓已經結束,但對我來說,這只是一個起點和開始,更多的學習和培訓就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其他教師和學生都是我們的教導員。“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一個需要國家、社會、學校一起進行的系統工程,作為一名教師,我將會不斷地勇於實踐、開拓創新,為教育事業奉獻一切。

歷史培訓總結14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縱觀當今新課程改革,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已不足以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時代的需要,他們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提高,做創新型教師、研究型教師、引導型教師。教師如果沒有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一味以過時的知識和觀念去教育我們的學生,穿新鞋走老路,其結果如何是不難想象的。

今天,我們為期兩天的暑期遠端研修已經劃上圓滿的句號。

本次研修我們高中歷史課程團隊一共有54名學員。專家團隊有: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李海英老師,海南中學—解愛群老師,海口實驗中學—許敏老師,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伍海雲老師(特聘技術專家)。在各位專家、班委、學員的共同努力下,已經完成本次研修任務。

本次遠端研修截止8月23日早上8:00,共提交作業數103。雖然研修結束在即,可遠端研修平臺上的熱情還在延續,精彩層出不窮,資料不斷攀升。本次研修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研修的基本內容

20xx年暑期海南省新課改歷史教師遠端研修的內容一共有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相關學習資源和影片;第二部分,作業提交,每位學員要求提交兩份作業;第三部分,全體學員線上研討。另,學員可以根據學習資源和影片提交相關附加作業。

二、研修的過程

本次研修過程雖然短暫,但是每位學員收穫確實頗多。本次研修按照課改有關要求,學員們認真觀看影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思考分析,形成個人的研修思想,並透過提交作業、發表評論和線上研討等方式,形成互動,從而達到經驗交流、困惑解答、智慧奉獻、資源共享等等目的。從資訊平臺上所呈現的一篇篇作業和一條條評論,都體現了學員們端正的學習態度、積極主動的熱情、精益求精的學習精神。

三、研修的效果

透過這次研修,不僅使學員之間建立起深厚的友誼。而且在本次研修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新教師,他們提交的作業,設計課堂的開闊思路值得大家去學習。透過這次研修也使我們明白在教學的路上“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才能在新課改的道路上始終保持與時俱進。

四、研修中存在的問

由於種種原因,在此次研修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說:有極少數的學員沒有按照研修要求進行學習,提交作業、發表評論沒有達標,有的沒有按照約定時間參與線上研討等。

歷史培訓總結15

20xx年6月27日至7月7日,我特別榮幸地參加了華南師範大學承擔的廣東省骨幹教師省級培訓,培訓共進行了十天,這十天的緊張學習,猶如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使自己在學生觀、教師觀、教學觀,從幾方面對中學教學提現了新的發展方向,最後得到結論:正確的教育理念是育人教書。此報告無疑是對當下教育弊端的一次警鐘,更是對一線教師理念的一次糾正。

二、完善了自己的學科知識體系,瞭解了歷史研究的前沿問題:

教師是一個永遠新的職業。這裡講的“新”主要指知識的更新與教學藝術的更新。作為歷史老師,應是始終站在科學知識岸邊的擺渡人,傳承知識與文化;他應是學生靈魂的塑造師與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為歷史教師必須時時保持充電的狀態,此次培訓無疑是一次良好的機會。經過培訓,就我個人而言,不僅在學科知識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補充。尤其是左雙文教授的中國近代史研究前沿講座,讓我們有種全新的認識與瞭解,張慶海從一些新的角度對歷史進行重新解讀,開闊了我們的視野。

三、學習如何成為了一個專家的型的教師

中學教師應該不僅僅是一個教書匠,還應該成為一個專家型的教師,而這一點正是當今我們大多數中學教師所不具備的,我們更多的是實踐,但不會總結,將這些實踐形成文字,變成論文只更是我們所不善長的,這次培訓有三位教授對這個問題進行專門的闡述,分別是劉良華教授,宋德華教授,黃牧航教授,透過這些教授的講座,使我們瞭解了論文的選題、論文的寫作準備、寫作的基本步驟、寫作的基本要求、論文寫作的常見的問題與糾正。黃牧航教授則對中學歷史教師的基本課題研究進行專題講座,讓我們瞭解中學教師如何進行一些相對實用的課題研究方法、步驟。

四、認識了全省的一些同行

此次培訓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參加培訓的都是全省教學一線的精英、名師,對教育教學都是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此次培訓又是一個非常好的相互學習的機會。同時,還是建立友誼的紐帶,平時只能在報刊雜誌見到名師的老師,透過此次機會,終於可一睹尊容,亦為樂事。

當然,培訓只是一個開始,關鍵是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應該如何運用這次培訓中所學的一些理念與理論,使自己的教學能更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