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音樂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通用15篇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那麼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音樂活動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

設計思路:

為了迎接“元旦”節對家長開放活動,根據幼兒喜歡邊唱邊跳的特點,特設計此活動,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集體環境中體驗節日快樂的氣氛。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音樂遊戲,體驗集體遊戲的樂趣。

2、能邊唱歌邊表演。

3、掌握音樂遊戲規則及玩法。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活動準備:

小鳥頭飾每人一個;汽車頭飾一個;大樹四棵。

活動過程:

1、律動:小鳥飛。

2、複習歌表演《小鳥點頭、招手》。

3、遊戲:小鳥和汽車。

教師交代遊戲規則及玩法:請配教老師扮“汽車”,其餘幼兒扮“小鳥”。小鳥和媽媽愉快的在草地上唱歌跳舞,突然,汽車開來了,小鳥趕快飛到樹上去。汽車在草地上轉了幾圈又開走了,小鳥又飛到了草地上唱歌跳舞。遊戲一遍後,請能力強的個別幼兒扮“汽車”,再玩1"2遍。

4、結束活動:

小鳥坐著汽車來到爸爸、媽媽的身邊,一起唱歌、跳舞。

活動反思:

活動中我比較遺憾的是在孩子們遊戲這個環節,我對他們干預得比較多,他們在遊戲時我一直問他們你是怎麼玩的,我想這裡應該先讓小朋友跟著音樂盡情地遊戲,不要打斷他們,等音樂結束後我再和他們交流,會比較好,孩子們在遊戲中玩得肯定更過癮。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2

活動目標:

1.嘗試創編表現春天美景的歌曲。

2.知道雪花和春雨與季節的關係。

3.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雪花和春雨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複習歌曲《雪花和春雨》兩段。

讓幼兒說一說兩段唱法的區別。(連音與跳音)

2.創編歌曲《是誰……》

還有誰告訴你春天來了?是怎麼告訴你的?想想看,怎麼唱出來?

教師示範創編歌曲,如:是誰搖著葉子唰唰唰唰唰?是我,是我,我是小草呀。我從土裡長出來,告訴你,告訴他,春天來到了!

教師引導幼兒先講述春天的美麗,然後創編歌詞,最後創編歌曲《是誰……》。

請幾位幼兒在集體面前邊表演動作邊演唱自己創編的歌曲《是誰……》。

活動延伸:

舉辦一次春天演唱會,請幼兒表演自己創編的歌曲。

活動反思:

用角色表演,讓幼兒透過表演去熟悉音樂,感知音樂,並透過肢體語言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和對音樂的理解。在角色表演過程中,孩子們可隨著音樂舉手投足,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動中感受體驗、表現美。活動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3

活動設計:

瑞士音樂教育家達爾克洛茲說過:人類的情感是音樂的來源,而人的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體動作表現出來的,在人的身體中,包括髮展、感受和分析音樂與情感的各種能力。《綱要》藝術領域指導要點中指出: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蘋果豐收》這首歌曲表現了朝鮮人民在蘋果豐收時的喜悅心情,為了讓幼兒瞭解朝鮮族風土人情以及朝鮮族的舞蹈律動,本次活動以觀看影片匯入,在幼兒有了初步瞭解的基礎上,學習創編動作,體驗勞動及豐收的愉快心情。

整個律動過程以踵趾小跑步進入果園————摘果子————慶豐收的程式進行創編,利用生活化的形式激發幼兒學習、創編的樂趣。更好的調動幼兒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他們的動作得到更自然更有效地發展。

活動目標:

1、學習小跑步,併合拍地隨音樂做摘果子和跳踵趾小跑步動作。

2、感受朝鮮舞蹈的優美,愉快的欣賞和學跳豐收舞。

3、體驗勞動和豐收的愉快心情。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難點:

初步學習踵趾小跑步,能隨音樂有節奏的進行踵趾小跑步練習。幼兒能隨音樂完整律動,並結合情節創編動作。

活動過程:

一、觀看舞蹈影片匯入:

孩子們,秋天到了,果園裡的蘋果豐收了,一群朝鮮姑娘們也來到果園去摘果子了,她們摘著果子跳起了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給她們拍手打節奏。(播放舞蹈影片)

小結:金色的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朝鮮的姑娘們唱起了歌跳起了舞。

二、隨音樂做律動。

(聽音樂,簡述律動動作。)讓我們也哼著歌跳舞吧!你最喜歡朝鮮姑娘的哪些動作?這個動作猜猜她們在幹什麼?(幼兒示範動作)手部動作————摘果子、左看看右看看————慶豐收

老師特別喜歡姑娘們去果園的舞步,(腳跟腳尖跑跑跑)這個叫踵趾小跑步。(師幼學習踵趾小跑步)剛剛我們做的是腳的動作,身體要怎樣才會跑得更好看呢?試試把身體與腳開啟(教師示範哼唱音樂,幼兒練習踵趾小跑步)

小朋友們跑得真好看,來!讓我們一起小手叉腰,踵趾小跑步到果園裡去摘果子好嗎?(師幼踵趾小跑步,跑到圓上)

(利用舞蹈情節幫助幼兒記憶律動動作)果園到了,摘蘋果嘍!可以怎麼摘?(讓幼兒示範,摘一個放進去)除了上面可以摘,還有哪裡可以摘呢? (引導幼兒從四個方位進行摘果子)蘋果摘好了,給你的好朋友看一看,你看看,他看看,轉個圈兒慶豐收。

(幼兒坐下,回憶情節動作)剛剛我們也跟著朝鮮姑娘跳起來了豐收舞,一起說說都做了哪些動作?踵趾小跑步———摘蘋果—————慶豐收。

(完整表演)讓我們也用優美的舞姿來慶祝蘋果豐收吧!小手叉腰準備(師幼跟音樂做律動,摘果子時先伸出戴笑臉的手)完整表演2—3次。

三、結束活動

今天摘蘋果心裡感覺怎樣?我們把摘到的蘋果送給客人老師嘗一嘗好嗎?(踵趾小跑步退場)

活動反思:

透過這個活動,幼兒在對樂句和樂曲結構的認識、動作的創編和表演、樂曲的聽辯、語言的表達和交流以及自主學習方面都能獲得較多的經驗。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4

活動目標:

1、在遊戲的過程中嘗試分辨sou 和mi的音高。

2、喜歡音樂遊戲,體驗音樂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的準備:幼兒會唱歌曲《秋天》並能出不表演。

2、物質準備:PPT 音樂、樹葉、兩個大樹。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

價值取向:幼兒能應動作和好聽的歌聲表現歌曲。

過渡語:我們學過一首關於《秋天》的歌,一起唱唱吧。

1、幼兒圍在老師身邊唱歌。

2、幼兒邊做動作邊唱歌。

3、完整的邊做動作邊唱歌。

二、樹葉找媽媽。

價值取向:在聽聽看看做做中幼兒分辨sou 與 mi的音高。

1、你們覺得是什麼顏色的樹葉從大樹媽媽身上飛下來?

小結:秋天到了。紅色的和黃色的樹葉把秋天打扮的真美麗。

2、紅色和黃色的樹葉是怎麼掉下來的呢?

聽聽他們自己是怎麼說的。

小結:原來紅色的樹葉聽著3的音落下來,黃色的樹葉是聽著5的音落下來。

3、教師與幼兒一起驗證。

4、遊戲:樹葉找媽媽。

規則:幼兒做樹葉唱秋天的歌,音樂停,聽到那聽到什麼音,就到那個大樹媽媽的身邊。

三、掃落葉。

價值取向:在掃落葉的遊戲中,幼兒進一步分辨音高。

出示PPT:清潔工人在掃落葉,我們也來玩掃落葉的遊戲。

第一編遊戲:遊戲規則:

1、幼兒每人選擇一片落葉,看清楚是什麼顏色的。

2、幼兒隨音樂自由飛,老師來掃落葉。

第二遍遊戲:

幼兒來做清潔工人。

延伸活動:

樹上的藍色樹葉從樹上落下來了?猜猜他是聽到什麼落下來的呢?原來是la。

我們回去也和藍色的樹葉一起玩遊戲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源於主題活動中的一首歌《秋天》,但是在唱歌的時候我發現孩子們的音是把握不準的,於是我設計了這樣一節辨別音高的活動。

活動前期孩子們對於基本音有了一定的瞭解,對於辨別音有了一定的基礎。在活動中對於3與5的音賦予了顏色,孩子們更加直觀的能說出是哪個音。在 PPT中我加入之前錄好的聲音,孩子們更加能仔細的聽辨。活動中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孩子們都能積極地參與進來,使得目標能順利的達成。

活動中在聽辨3與5的先後順序上,有一點爭議,應該先出示5的音,然後在出示3的音,這樣孩子們就能有比較,聽辨起來會更容易。這一點還需要調整。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5

設計意圖:

“滑稽的腳先生”是融認知和趣味性為一體的歌曲。本次活動意在透過創設去腳先生家做客——學唱尋寶歌——尋寶活動一系列連貫的遊戲情境,讓幼兒在遊戲中感知歌曲、學唱歌曲、表現歌曲,充分體驗音樂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在遊戲的情境中學唱歌曲,嘗試跟著音樂,用腳的不同部位走路。

2.感受歌曲滑稽風趣的風格,享受遊戲的快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活動準備:

1.知道腳的各個部位的名稱。

2.腳先生的道具、尋寶圖(圖譜)、寶盒、襪子、場景佈置。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

1.腳先生邀請做客 小朋友好,你們看我是誰?我是怎樣的腳先生?今天邀請小朋友到我家裡去做客。不過有個要求:請小朋友用小腳走出各種滑稽的動作去我家。

2.跟隨音樂用各種滑稽的走法到腳先生的家做客。

(此環節教師以腳先生的角色出現,與幼兒互動,自然的情景創設,增加了師幼間的情感聯絡,透過搭建平等和諧的表演平臺,創設寬鬆自由的表演氛圍,教師以情育情,激發幼兒自由表現的慾望,敢於大膽嘗試各種滑稽的走法,從而體驗其中的樂趣;同時此過程中,還蘊含著幼兒對歌曲的旋律的初步感受,為下一環節的學唱奠定基礎。)

(二)學習歌曲

1.討論各種滑稽的走法 剛才你是用怎樣滑稽走法來我家的?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提煉歌詞(用腳尖踮著走;用腳跟翹著走;用腳邊走、走得歪歪扭扭;兩腳併攏還能跳跳跳)。

2.學唱尋寶歌

(1)師:這些有趣滑稽的走法我還能唱出來。(教師清唱歌曲兩遍)

(2)幼兒集體學唱數遍。 師:你覺得這首歌曲中哪句最難唱?(重點練習第三句)

(3)師:我家還有一個大院子,我們一起唱著歌去玩玩逛逛吧。

(學唱歌曲環節改變以往教師手把手教授,幼兒跟唱的傳統教學,給幼兒提供了自主學習,體驗感受,表達表現的機會。透過提問你是用怎樣滑稽走法來我家的?讓幼兒在充分運用動作進行表現的基礎上,增加幼兒對歌曲內容的感受,然後把自己的動作運用語言準確的表達出來,教師的作用則是將幼兒提供的資訊經過簡單的梳理,形成歌曲內容,這樣自然呈現歌詞的方式,不僅解決了幼兒對歌詞記憶的問題,而且整個過程給予了幼兒的充分的尊重與自主。在歌唱難點部分的解決中,教師則以“你覺得歌曲中的哪句最難唱?”的提問,推動幼兒在演唱歌曲的時候尋找問題,並透過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等方式得以解決,從而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學唱歌曲的過程中,教師運用小組合作、男女合作、遊戲情境演唱的方式避免了簡單枯燥重複練習的模式,增強了學唱歌曲的趣味性,提升幼兒演唱的興趣。)

(三)遊戲:尋寶

1.認識尋寶圖 師:剛才你們都逛了哪些地方?其實,我在院子給你們藏了禮物,要請你們去找一找。不過為了你們能快快找到禮物,我給你們畫了一張尋寶圖,請你們仔細看一看,你能看懂尋寶圖嗎?

2.我們要開始尋寶啦!先派幾個小朋友去試試,看看能不能找到寶盒。尋寶時要邊唱邊走,如果你走法和歌曲配合起來,寶盒就會出現了。 部分幼兒遊戲,教師與其餘幼兒演唱、觀察。(師根據幼兒的表演情況決定出不出示寶盒)

3.拆寶盒,出示神秘禮物——襪子 猜猜寶盒裡裝了什麼?我送給你們每人一雙襪子,請你們保護好自己的小腳。

(讓幼兒運用肢體動作表現歌曲內容,是幼兒表達自我理解的一種方式,是幼兒對藝術作品獨特的認知方式和情緒態度,符合《指南》所倡導的藝術教育的理念。活動中創設了尋寶這一遊戲情景,其遊戲情景和歌曲內容有效的融合,讓幼兒在唱唱、玩玩中自由創造表現,釋放情感,感受歌唱活動的樂趣。)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能看出孩子們在活動前對自己的身體有了一定的關注,這就為孩子在活動的交流表現奠定了夯實的基礎。活動也可以看出高低結構活動融合的重要性。活動中師幼互動有較好的成效,活動中我運用了較多鼓勵性的、啟發性的語言,不斷的肯定幼兒的表現,激發幼兒大膽的表達。

不足:

由於本身的音樂演唱功底不足,在整節課中演唱環節做得不好,以後還要繼續努力。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6

中班音樂教案活動《小海軍》含反思適用於中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嘗試運用語言、節奏、動作等方式表現《小海軍》原曲與變速後曲子的異同,重點感受與表現變速曲中所體現的小海軍操練歸來的各種生活情景,感受<小海軍》原曲的堅定、雄壯、有力以及變速後音樂的輕柔與優美.體驗音樂變化美的神奇,萌發對小海軍的熱愛,增強幼兒大膽參與活動的自信心,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小海軍》含反思教案吧。

幼兒對自己熟悉的音樂材料的各種音樂表現手段的變化,尤其喜愛與敏感。《小再軍》以其雄壯有力的旋律、生動易懂的歌詞與動作提示性極強等特點,深受中班幼兒的喜愛。為此,我們嘗試根據中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在保持《小海軍》原有音樂旋律的基礎上,.改變其速度、力度等音樂元素,引導幼兒透過傾聽,感受其音樂性質的變化,並結合海軍生活錄影、教師詩化的語言及幼兒自身的節奏動作、體態表現等,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變化,體驗音樂的美妙,進而提高幼兒對音樂的理解、欣賞及感悟能力。

活動目標

1.感受<小海軍》原曲的堅定、雄壯、有力以及變速後音樂的輕柔與優美.體驗音樂變化美的神奇。

2.嘗試運用語言、節奏、動作等方式表現《小海軍》原曲與變速後曲子的異同,重點感受與表現變速曲中所體現的小海軍操練歸來的各種生活情景。

3.萌發對小海軍的熱愛,增強幼兒大膽參與活動的自信心。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初步能演唱歌曲《小海軍》;海軍生活VCD;海軍帽、彩旗等。

活動過程:

一、演唱《小海軍》,進一步感受與表現原曲雄壯有力的性質

1.幼兒隨進行曲入場。

2.師幼共同表演《小海軍》

3.引導幼兒運用語言、肢體動作等方式表達對原曲雄壯有力性質的體驗。

提出問題:聽了這首音樂有什麼感覺?音樂中的小海軍們正在做什麼?

(幼兒紛紛用“雄壯、有力量、神氣、有精神”等詞彙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並且用動作、語言等方式表現和描述音樂中的小海軍正在開炮艇、格鬥、射擊、瞄準、操練……由此可見幼兒對原曲音樂性質的理解比較到位,有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二、觀看錶現海軍生活的VCD,同時欣賞《小海軍》變速曲,引導幼兒感受樂曲變速後輕柔、優美的性質

1.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提出問題:同樣是《小海軍》的歌曲,現在聽起來感覺怎麼樣?和原來有什麼不同?音樂中操練歸來的小海軍們在做什麼?

(幼兒能運用“優美、安靜、很慢、很輕、輕柔"等詞彙來表達自己聽完小海軍的變速曲後的感覺。

剛開始他們只感受到和原來相比音樂速度變慢了,並沒有發現音樂強弱的改變。教師將原曲和變速曲再次對比,並透過手勢變化引導幼兒感受兩曲之間力度的不同。幼兒感受到同樣是《小海軍》的歌曲,音樂的強弱、快慢改變了,聽起來的也就感覺不一樣了

由於幼兒對海軍的日常生活情景比較陌生,因此他們只能將自己的生活經驗遷移到海軍身上,認為操練歸來後海軍會做吃飯、洗衣服、睡覺等事情。)

2.引導幼兒運用身體節奏等方式表現對原曲與變速曲的理解。

(頭、肩、手、腿、膝、腳等身體部位都成了幼兒表現的道具,他們富有創造性地運用身體節奏較準確地表現音樂的快慢、強弱,不難看出他們對原曲與變速曲的理解進一步深入了)

3.觀看海軍生活VCD後,啟發幼兒用動作表現變速曲中小海軍的生活情景。

(1)師幼共同表現。

(表現海軍生活的VCD是幫助幼兒瞭解海軍操練歸來後的生活情景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透過觀看VCD,幼兒能用動作表現彈吉他、拉小提琴、寫信、看書、打電腦等小海軍操練歸來後的生活。但是在初次的表現中,幼兒的動作比較單一,如有的幼兒一直做看書的動作,沒有變化。)

(2)教師伴隨音樂有表情地朗誦散文詩,引導幼兒再次感受和表現變速曲所表達的情景。

(在散文詩的啟發下,有些幼兒能邊聽音樂邊根據詩的內容相應地變化動作。)

三、創設情境。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小海軍》原曲與變速曲的區別。並表現小海軍操練與生活的情節

1。幼兒在原曲的伴奏下表現小海軍操練的'情景。

2。幼兒登上“軍艦”;完整地表現原曲與變速曲中小海軍的不同生活。

(活動至此,幼兒能較自主地、完整地運用體態表現原曲與變速曲中小海軍的不同生活。尤其對原曲的表現從動作與力度上都十分到位,但是幼兒運用體態表現變速曲時動作的美感有待進一步提升。)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是“一曲多用”的形式在中班上期的初次嘗試,因此我們選擇幼兒們熟悉、喜歡的歌曲《小海軍》作為活動的載體並取得了良好的效罘。在活動中我們運用聽聽、看看、說說、身體節奏、體態表現等方法逐步引導幼兒感受、體驗並表達原曲與變速曲之間的不同感覺。同時,透過教師的語言、動作、神態和環境創設,營造相應的氛圍,不斷推進幼兒的感受和體驗。總的來說,這次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晰、教學策略得當。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下一步進行解決: (1)在幼兒聽完第一遍變速曲後就請他們說出原曲與變速曲之間不同的原因還早了些,放在身體節奏之後幼兒可能會更容易理解。 (2)幼兒在運用體態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體驗的美感還不夠,在下階段的活動中應引導幼兒注意動作與音樂之間的聯絡。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7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能跟著音樂節奏跳舞。

2.學會與同伴合作跳舞,體驗與朋友一起遊戲的樂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5.經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活動準備:

兔子舞音樂;為幼兒貼好顏色標誌,幫助幼兒區分左右;兔子隊員頭飾。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

師:小朋友們好,我是兔子啦啦隊的隊長,我們的森林運動會就要開始了,可是我還沒有招到我的啦啦隊隊員,你們願意來當我的隊員嗎?

師:聽了這段音樂你有什麼感覺?

二、一隻兔子來跳舞。

1.播放音樂,教師示範舞蹈一遍。

2.請幼兒說說自己看的的動作,並學一學。

3.聽音樂,幼兒跟隨教師學跳兔子舞。可一起唸白:紅色|綠色|跳跳|向前跳|,幫助幼兒掌握節奏和動作。

三、兩隻兔子來跳舞。

1.教師邀請一位幼兒一起來跳舞。將雙手搭在被邀請者的肩膀上,做行進中跳舞的動作。

2.引導幼兒掌握兩隻兔子跳舞的難點。

3.幼兒兩兩合作,跟著音樂跳一跳。

四、長長的接龍舞。

1.師:看來兩隻兔子跳難不倒你們,那接下來我要加大難度了,我要請更多的兔子合作一起跳,誰願意接受我的挑戰。

2.請幾位幼兒排隊合作一起跳。

3.全體幼兒一起跳兔子舞。

五、結尾。

教師給幼兒頒發拉拉隊頭飾。

活動反思:

《兔子舞》選材於中班教學主題《快樂每一天》是一首活潑、歡快、熱情的音樂,結構整齊,節奏鮮明,是一首時尚的、幼兒熟悉的流行音樂舞蹈。那麼如何將流行的音樂元素有機地整合到音樂教學活動中,成為幼兒自己喜歡的流行音樂呢?本次音樂活動從挖掘《兔子舞》這首樂曲本身的潛在因素——鮮明的節奏入手,力求使幼兒的學習和幼兒對音樂能力的培養相結合,儘量利用音樂的表現因素和手段來豐富幼兒的表現力,主要培養幼兒合作表演的興趣,體驗結伴舞蹈的樂趣。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8

在課堂教學中我首先注重的是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在自由的空間中學習、歌唱,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儘量減少對他們的限制,多給他們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機會,這樣孩子才會更有興趣,有了興趣,才能迸發出超乎想象的東西來。所以在課堂中我從不去限制孩子們的想象或者一些行為。

在工作中我特別關注在音樂活動中幼兒的生成,經常思考和探究如何引導、回應幼兒創編的多樣性和積極性。以下是我們中班小朋友在音樂活動《小指勾一勾》中的教育片段,是我抓住了幼兒精彩的生成來豐富我先前預設的內容進行的活動實錄。

小朋友在音樂的伴奏中,學習著歌曲《小指勾一勾》,和孩子們邊唱邊做動作,最後我說:“我們勾了手指頭就是好朋友了。”一個孩子突然大聲說:“是永遠的好朋友!”聽到這句話,我很激動,馬上說道:”對,老師要和你們做永遠的好朋友!”我想如果不是我主動走進他們,主動和他們去勾手指頭,怎麼會有這樣的一句話,又怎麼會讓這樣普通的一節課充滿了溫馨和感動呢!

我鼓勵幼兒說:“想一想,除了小指勾一勾、手臂挽一挽的方法和好朋友做遊戲,還可以用身體的哪個部位去和好朋友做遊戲?”小朋友們踴躍地講出了許多方法:

陳卓凡:“我用小手拍一拍和好朋友做遊戲。”

郭琬婷:“我用小腳碰一碰的動作。”

朱子恆:“我用背靠背的動作。”

袁棟勳:“我用頭碰頭的動作。”

小朋友想出了這些動作之後,我和他們一起和著音樂創編起了歌詞,

“伸出你的小小手,拍拍手、拍拍手,我們來做好朋友。”

“抬起你的小小腳,碰一碰、碰一碰,我們來做好朋友。”

孩子們都沉浸在愉快的創編遊戲中,我也為這次預設活動的順利完成而感到高興,活動就要在小朋友的歡快遊戲後結束了,這時突然聽到有位小朋友說:

“老師,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和小朋友用嘴巴打招呼的嗎?我們還可以用嘴巴做遊戲。”

“是呀!我們可以笑一笑和好朋友做遊戲。”一個小朋友介面說。

這樣一說,一下引起了許多小朋友的興趣,“是呀!老師可以這樣笑,老師可以那樣笑。”孩子們爭著在我面前展現著自己的笑容。“你們笑得真漂亮,我們一起把你們想出來的各種笑編進歌曲裡去,好嗎?”我順著孩子們的話說。“咧開你的小小嘴,微微笑、微微笑,我們來做好朋友。”

“張開你的小嘴巴,哈哈笑、哈哈笑,我們來做好朋友。”

“翹起你的小嘴巴,咪咪笑、咪咪笑,我們來做好朋友。”

看著孩子們的表現,我想:“小朋友們這麼感興趣,我們是不是可以啟發孩子們用更多的表情來創編呢?”

於是我又接著問:“臉上除了的嘴巴可以和好朋友笑一笑,還可以用什麼和小朋友打招呼呢?”

“眉毛、眼睛、鼻子……”孩子們興奮地邊說邊做著各種不一樣的表情,看著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搶著動腦筋,我接著又給孩子們佈置了一個小任務,那就是:讓小朋友把想出來的動作,和其他幼兒交流討論。小朋友很高興地接受了這個任務,大家恨不得馬上就去完成。不言而喻,我們又把這次的創編音樂活動推向了一個高潮。

在《小指勾一勾》的創編活動中,我預設的活動是鼓勵幼兒根據自己不同的肢體動作來創編歌詞。不料,孩子們在教學中能表現出非凡的熱情,不僅能想到用不同的動作來創編歌曲,還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運用面部表情來創編歌曲。面對孩子們的熱情,我因勢利導,啟發幼兒運用多種創編手法,並啟發幼兒用符號來記錄創作的過程和成果,把教學過程又推向了一個高潮。

反思這個活動,我認為在教育過程中,當孩子有精彩的火花出現時,我們要把這些火花看作是一種新的教學資源,去利用這些資源,並透過積極的回應和引導,帶領孩子走向更高的挑戰。這樣的話,小朋友的積極性被提高了,思維自然活躍了,創編也就更豐富多彩了。所以,面對孩子們的這次生成,作為教師我扮演的角色是等待者、支持者和引導者。我等待著孩子們的生成,因為孩子們的生成和他們的生活經驗是分不開的,所以我等待著孩子們的成熟,同時當孩子們有新的火花出現時,我一方面能及時關注孩子們的生成,另一方面調整自己的教育手段,來扶持孩子們的生成,更關鍵的是我還能積極引導孩子把生成的活動走向更精彩,更好的為大的教育目標服務。所以透過我的努力,我和孩子們一起使活動開展得更精彩。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9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理解歌詞內容。

2、遷移已有的生活經驗,透過教師圖片的提示,較準確地唱出襯詞,記憶歌詞。

3、感受歌曲給人們帶來的活潑、歡快的新年氣氛。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1、教學CD。

2、鞭炮、鼓、跳舞的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1、匯入。

教師:小朋友們,當你的小耳朵聽到這首歌曲時,你想到了什麼呢?

2、介紹春節習俗。

教師:小朋友們對春節的習俗瞭解多少呢?

介紹鞭炮、鼓、對聯等。

教師:關於年的由來,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

3、學唱歌曲。

教師: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來學習一首有關年的歌曲,名字叫做《過新年》,教師範唱。

(1)聽歌曲《過新年》(幼兒學唱,並模仿其中一句),看誰學得快。

(2)聽歌曲,分組學唱自己組裡的那一句(播放音樂),教師琴聲伴奏。

(3)聽歌曲,並學習別人組裡的那一句,看誰學得多、學得快。

(4)教師彈琴,幼兒齊唱(歡快、活潑的情緒)。

(5)分角色演唱(師生間配合、男女間配合)。

4、認識器樂、並伴奏。

(1)認識"鼓"、"鈸"兩種樂器。學習其單獨的演奏方法(聽聲音、模仿)。

(2)教師與幼兒在音樂中的配合示範。

(3)用手模仿學習樂器在《過新年》中的表現。

(4)請幼兒上臺當"小樂手",其他幼兒充當"小歌星"。

5、歌曲音樂文化擴充套件。

過年的風俗每個地區都不一樣,我們一起來看看南方的熱鬧氣氛。帶著新年的喜慶與快樂完整的演唱歌曲, 咚咚咚咚嗆" 的歌詞部分,師生一起用自制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大家的演唱和樂器把新年的喜慶和熱鬧都表現出來了。最後,讓我們在過新年美妙的音樂聲中,我們一起來歡度新年!

活動延伸:

可以在幼兒熟悉了歌曲以後,為歌曲加入動作進行表演,也可以幾個人合作,編排一個舞蹈。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採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0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學習演唱歌曲。

2、藉助遊戲和故事情節,理解歌詞的內容情節。

3、在遊戲中體驗歌曲詼諧幽默的情緒。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青蛙、河馬的操作道具及與歌曲內容相關的圖譜。

活動過程:

1、教師邊操作道具邊以小青蛙的口吻講述歌詞中的故事情節。

提問:故事中都有誰?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呀?

2、教師誇張的表演範唱歌曲。

3、教師出示圖譜,學習演唱歌曲。

(1) 學習第一、二句歌詞。請幼兒跟隨教師邊自由表演動作,邊學習演唱。

(2) 學習第三、四句歌詞。提問:小青蛙鑽進的大水洞是什麼地方?請幼兒跟隨教師邊自由表演動作,邊學習演唱。

(3) 結束句,教師邊表演邊範唱,引導幼兒感受、理解結束句中漸慢的旋律,並學習演唱。

4、教師與幼兒結合圖譜完整演唱歌曲。

5、在教師的語言提示下,關注小青蛙高興、恐懼、放鬆的心理過程,並嘗試用表情、動作表現出來。“小青蛙捉迷藏的時候心情怎樣?聽到響聲時心裡怎樣?發現是一場虛驚,心裡又是怎樣?我們可以用什麼動作、表情來表現?”

6、跟隨教師邊自由表演,邊演唱歌曲,注意用表情和動作表現小青蛙的情緒變化。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慾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1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用不同的演唱速度來表現勤快人和懶惰人。

2.根據歌詞,大膽地創編勤快人和懶惰人的動作。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透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用不同的演唱速度來表現勤快人和懶惰人。

難點:大膽地創編勤快人和懶惰人工作的動作。

活動準備:

圖譜一套。

活動過程:

1.練聲

2.談話匯入,理解輕快人與懶惰人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麼是勤快人?什麼樣的人是懶惰人嗎? 有人忙著做這樣忙著做那樣,很愛勞動是勤快人,而有些人什麼事情也不願意做,只想著吃東西、睡懶覺是懶惰人。

師:今天有一群勤快人和懶惰人來到了我們班,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吧。

3.欣賞歌曲熟悉旋律,初步感知速度的快和慢。

(1)師:這首好聽的歌唱的就是勤快人和懶惰人。勤快人做了什麼事?懶惰人又做了些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逐一出示圖譜)

(2)看著圖譜學念歌詞。

4.進一步熟悉旋律,瞭解歌詞,初步演唱歌曲。

(1)師示範唱,幼兒傾聽。(根據歌詞內容,將第一段歌詞唱得快一些,第二段歌詞唱得慢一些,讓幼兒在老師的範唱中體會到勤快人與懶惰人之間動作的不同)

(2)提問:剛才老師唱的這兩段歌曲的速度一樣嗎?哪裡唱得快?哪裡唱得慢?為什麼要不一樣呢?

(3)幼兒跟教師一起演唱歌曲。

(4)幼兒分角色演唱歌曲。(一組為勤快人,另一組為懶惰人)

5.嘗試邊唱邊表演,透過動作進一步感知快和慢的變化。

(1)他們做了哪些動作?請你來學一學。

(2)怎樣唱怎樣做能表示出勤快人與懶惰人的不同?

(3)請跟著琴聲的變化邊唱邊表演。

6.嘗試創編歌曲。

(1)人們還可能在哪裡勞動呢?

(2)做什麼事情呢?

活動反思:

1.本節課的目標中目標一達成得比較好,幼兒都能夠用快慢不同的速度來演唱歌曲,表現勤快人和懶惰人,而目標二完成得還不夠。相比較而言,唱得多動得少了一些,在音樂課也同樣要注重動靜交替。

2.練聲環節的有機整合,今天的練聲只是單純的以師幼問好的形式練了下聲,其實應該更加註重音樂元素的結合,讓練聲也為今天的音樂課做鋪墊,勤快人和懶惰人是一首快慢不同的歌,可以選擇上學期學過的《魚兒好朋友》,也是一首快慢不同的歌,這樣在練聲中就讓幼兒感受到可以用快慢不同的速度來演唱歌曲。

3.在今後的活動中還要多多思考提問的有效性,在提問幼兒為什麼勤快人要唱得快懶惰人要唱的慢一些,幼兒不是能夠很好的理解。

4.本節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能夠大膽的創編勤快人和懶惰人的動作,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還是不夠,幼兒只是簡單的創編出了歌詞中的動作,應該充分發散幼兒的思維,一起來表演勤快人還可以擦擦地、洗洗衣服;懶惰人可以翹著二郎腿什麼都不做等等。這樣歌曲的情景性更強,也提升幼兒的表現力,充分體現藝術活動的美感。

5.圖譜的有效運用。在環節四中根據幼兒的回答一張張的出示了圖譜,每一張圖譜都是一句歌詞,幼兒在說說看看中很容易的就記憶了歌詞內容。在老師的範唱後,幼兒也能夠清楚的感受到歌曲快慢不用的速度。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2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中學習歌曲《喂小鳥》,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學習藉助教師的表情、體態的暗示,體驗媽媽愛孩子的情感。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藉助已有經驗、圖片和老師的提問,理解並記憶歌詞。

活動準備:

1、將《喂小鳥》的音樂磁帶作為幼兒日常活動的背景音樂反覆播放,讓幼兒初步熟悉音樂旋律。

磁帶錄製的順序為音樂遊戲順序:

(一)小鳥和媽媽

(二)鳥飛

(三)餵食

(四)鳥飛

(五)大風

(六)鳥飛

2、幼兒已學會隨音樂做鳥飛和找食動作。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小兔和狼》。

教師:兔子和狼一直是一對冤家。不過,兔子只要知道怎樣自我保護,就可以不怕狼,放心地玩遊戲。聰明的兔子們,我們一起唱著歌去玩玩吧!(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做與歌詞相應的律動。)

(二)幼兒傾聽教師清唱歌曲《喂小鳥》,初步感知歌曲旋律和內容。

1、教師:小鳥的家建在高高的大樹上。它們在和誰說話?它們說了些什麼?(教師以兩種音色分別模仿小鳥和鳥媽媽範唱歌曲)

2、教師:是不是像你們所說的那樣呢?再聽我唱一遍。

(三)幼兒學唱歌曲《喂小鳥》第二段歌詞。

教師扮演鳥媽媽唱第一段,然後用手勢及表情指導幼兒扮演小鳥學唱歌曲第二段。

(四)分角色演唱歌曲《喂小鳥》,並隨音樂做找食和喂小鳥動作。

教師扮演鳥媽媽,幼兒扮演小鳥。分角色唱完歌后,“鳥媽媽”隨音樂(二)飛一圈回到家中,按音樂(三)的節拍做喂“小鳥”動作,到每隻小鳥面前點一下頭,表示餵食,“小鳥”也跟著點一下頭,表示吃食。

(五)演唱和表演歌曲。

活動延伸:

可以讓幼兒嘗試分組玩遊戲,即將全班幼兒分為幾個小組。每組各請一位幼兒當鳥媽媽,來玩這個遊戲。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採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3

活動目標:

1、藉助圖譜,學習運用分角色、接唱等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2、嘗試按原歌詞的格式和內容創編和替換歌詞。

3、體驗合作歌唱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體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理解什麼是農場,對小動物的叫聲有了一定的認知經驗。

物質準備:圖譜、小動物圖片、鋼琴。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師想帶你們去農場。

2、農場裡有哪些小動物呢?

二、理解歌詞,學習演唱歌曲。

(一)、欣賞歌曲,理解歌詞

1、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都有哪些小動物跟大家打招呼。

2、用音樂把小動物叫出來。

(二)跟著音樂,學唱歌曲。

1、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和小動物們唱歌吧。

2、分角色演唱歌曲。

3、用接唱的方式演繹歌曲。

三、替換歌詞,創編歌曲。

1、農場裡除了有這三種小動物,還會有什麼小動物呢?

2、它們會怎麼唱呢?或者會幹嘛呢?

3、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四、結束語

這首歌曲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在農場裡”。農場主說玩了一天,農場裡的小動物們要休息了,那我們下次再來和他們做遊戲吧!

活動反思:

孩子們給了我很大的驚喜,他們的很多想法都非常有創意,也是因為他們的創意擦出了我思想的火花,使活動變的更精彩。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想法,為他們喝彩,才更有利於孩子的發展。我們應該多多向孩子學習,相信他們的能力,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學會為他們喝彩。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習最基本的音樂文化知識技能技巧。依據孩子的實際能力設計教學內容,讓孩子在活動中真正有所收穫,切實落實教學活動的時效性。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4

生活中的美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怎樣讓孩子去感受美,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是我們幼教工作者應該去深思和反省的。藝術教育透過一定的教育形式,將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集中展示和表現出來,讓孩子對美有更鮮明的感受和更深刻的體驗,是幼兒園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綱要》中對幼兒藝術教育也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大班藝術教育活動《花兒與蝴蝶》正是王老師在新《綱要》理念的指導下所做的努力與嘗試,為我們研究藝術教育,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案例。

一、情景的精心設定,為幼兒創設了三維空間美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樹上長出了嫩葉,地上開滿了鮮花。在優美的《梁祝》樂曲中,美麗的“花兒”(角色)和“蝴蝶”(角色)在翩翩起舞,嬉戲玩耍。)

活動一開始,就深深吸引了每一個孩子,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凝神屏氣,睜大好奇的雙眼,感受著眼前的一切,而這,只是幼兒園的一種慣見的教學方式―情景表演,卻發揮出了奇特的魅力,是因為教師給它賦予了新的含義,那就是―美感。一是場景的設定及角色的裝扮給了孩子視覺上的美,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美;二是《梁祝》音樂給了孩子聽覺上的美。我們也許擔心:孩子聽得懂名曲嗎?但我們不能否認,孩子沒有理由拒絕美的東西,優美、抒情的樂曲同樣給人以美的享受。三是精彩的表演與整體的和諧給了孩子知覺上的美。教師精心創設的三維空間讓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美。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和訓練幼兒“有音樂感的耳朵”和“能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馬克思)。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礎,感受是表現的前提,幼兒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在藝術活動中表現出對美的情趣。培養幼兒的感知力,教師必須引導幼兒去親身感受,必須以直觀的、具體的美去打動幼兒的心靈,使他們對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到欣賞,從而激發表現美、創作美的興趣。王老師正是抓住了此特徵,精心設計了這一環節,為後面的創作活動作了成功的鋪墊。

二、營造輕鬆民主的氛圍,給予幼兒和諧的環境美

這是所提的“環境”,是指心理環境,請看下面的幾段對話:

師:你認為蝴蝶漂亮嗎?

幼:漂亮

師:哪兒漂亮?

幼:我認為翅膀是最漂亮的

我認為是蝴蝶身上的花紋......

師:你想把自己打扮成誰?

幼:我想扮成花兒

師:那你準備怎樣做?

幼:......

師: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怎麼樣?你想幹什麼?

幼:我想跳舞

我想散步......

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是“蹲下來”和孩子對話,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對待每個孩子,耐心地傾聽,並努力理解他們的想法與感受,支援鼓勵他們大膽地表達內心的意願。《綱要》中要求“教師的態度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教師的可親、可愛、可信任、可依賴便是心理環境中最基本的“建築”,給孩子舒適、歡心和自由的感覺。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才可以展開想象,放飛思維。《花兒與蝴蝶》中,師生融洽,氣氛和諧,教師精心營造的“美”的氛圍,讓幼兒充分體會到了快樂學習,學習的快樂。

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和表現的機會,體現了強烈的人文關懷美。

我們都知道,藝術活動須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不同的特點和需要,提供均等的表現機會。《花兒與蝴蝶》中教師按新《綱要》要求,為讓每個孩子都有動腦、動手和表演的機會,準備了豐富的操作材料。

工具類:剪刀、鉛筆、水彩筆、膠水、固體膠、膠帶、別針

材料類: 白紙、彩紙、亮紙、舊掛曆紙、舊報紙、硬紙板、皺紋紙、舊紗巾、絲巾、圍巾;各種顏色的線等

在進行美工活動時,每個孩子既使是能力最弱的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浩瀚好畫畫,就畫個漂亮的蝴蝶,做個頭飾戴上;小坤就用皺紋紙做個美麗的花環;亞雯呢,就拿紗巾別在兩隻小胳膊上,扇動著“翅膀”飛來飛去;思雨喜歡摺紙,於是就用彩紙折了蝴蝶背在背上......孩子們臉上掛著開心的笑容,專注於自己的作品中,甚至沒有一個孩子在打鬧,沒有一個孩子不歡樂。

由此看來,美工活動確深受幼兒的喜愛,而且意義重大,對於發展幼兒手、眼、腦的協調性、手的靈活性以及形象思維能力都有良好的作用。但它必須依靠物質材料,與材料的接觸過程是幼兒認識世界的感覺經驗,透過改變材料表達美的情感。有心的教師往往不忽視這一教育契機,不辭辛苦為孩子準備種類眾多,數量夠多的材料,讓他們在動手動腦的玩玩做做中,學到知識,開發智力。讓每個孩子都有選擇的權力,表現的機會。一種強烈的人文關懷美昭然於眾。教師愛孩子,那就關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教育好孩子,尊重他們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不同的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反思:

《花兒與蝴蝶》給我的總體感覺是一個“美”字,不容置疑,但美中亦有不足,在這許多“美”的畫面之後,卻殘留了一個不能稱之為“美”的場景:

製作完成後,是孩子們的表演,然後整個活動結束,孩子們在教師的帶領下離開了活動室。室內一下子靜下來。桌上有零亂的物品,地上到處是紙屑、殘頭等,一片狼籍。

看到這個場面,你能說這是美嗎?只是一個小小的忽視,卻在人的心裡留下了一絲陰影。活動中,教師讓幼兒感受美,體驗美,創造美,卻輕易放過了一個美的教育的良機。幼兒園的各項教育內容應有機聯絡,相互滲透。藝術教育也應與其它各科教學相融合。教師要善於捕捉教育契機,不時體驗教育的價值。

如《花兒與蝴蝶》,當活動結束後,可引導孩子收拾整理好用過的物品,清理地上的垃圾,讓活動室重歸整潔。這就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教育契機:

1、培養了幼兒的自理能力及愛整潔的習慣。

2、體驗了勞動的快樂,勞動本身就是美。

3、增強了愛護環境的意識,進一步感受環境的美感。從這裡我們看到,幼兒園任何教育活動都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相依相輔,緊密結合。對孩子美的教育也不能侷限在藝術活動中。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美的人事物無處不存在,我們要勤于思考,善於挖掘,讓孩子充分去感受去區別,讓他們喜愛生活和藝術中的美,意識到並彌補不美的事物,讓美走進每個孩子的心中,伴隨著他們和諧健康地成長。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5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鬆愉快的玩樂情緒初步學習在休止間奏處控制不唱。

2、透過回憶、模仿、吹泡泡遊戲情緒,掌握間奏。

3、大膽參與歌唱活動,體驗間奏處等待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吹泡泡工具一套

活動過程:

1、匯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們有沒玩過吹泡泡啊?”

“今天新老師帶來了吹泡泡的工具!小朋友來看看吹出來的泡泡是怎麼樣的?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泡泡吹出來後是怎麼樣的?”

“一樣大嗎?”

“吹出來後泡泡怎麼樣啦?”——飛上天了。

“剛才新老師吹的那麼多泡泡都去哪裡了?——破了,不見了。”

2、改編兒歌“吹泡泡好玩嗎?那今天新老師把吹泡泡遊戲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那小朋友跟著新老師一起來唸一遍!”

3、把兒歌放在了一首好聽的音樂裡

“今天,新老師把兒歌放在了一首好聽的音樂裡,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有歌詞的地方不加動作)

4、小朋友跟唱

“現在小朋友跟著辛勞是一起唱,會唱的大聲一點,不會唱的小聲跟著唱。”

“剛才新老師在唱的時候有兩句是沒有唱的,是哪兩句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這是音樂休息的地方,這叫著間奏。”

“那剛才新老師在不唱的時候都做了什麼動作?”

“那間奏的時候可以幹什麼啊?”

“咦”泡泡不見了時小朋友覺得怎麼樣啊?“泡泡不見了是不是很奇怪啊?那怎麼表示很奇怪啊?聲音上也要表現出很奇怪。”

5、邊唱邊和泡泡做遊戲

“你們來變成我們可愛的泡泡”

6、全班一起唱3—4遍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極具童趣的歌曲,歡快的旋律和富有畫面的歌詞都讓孩子們非常喜歡,由於是出於孩子們的興趣點出發,本次活動的開展十分順利,孩子們伴隨著歡快的歌曲吹泡泡活動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