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活動反思精選15篇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音樂活動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
涉及領域:音樂
活動目標:
1、歌唱身邊的工具給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的方便。
2、在參與歌唱,與同伴交流,創編歌詞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新的資訊。
3、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4、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活動準備:
正面是綠色,反面是紅色的“紅綠燈”大卡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歌唱身邊的工具給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的方便。
1、複習歌曲“粉刷匠”。
師:請小朋友先一起來複習一下歌曲“粉刷匠”。
2、體驗身邊的工具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二)在參與歌唱,與同伴交流,創編歌詞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新的資訊。
1、學唱新歌《計算器》。
(1)傾聽教師範唱。
師:你都聽到了什麼?原來計算器在學習生活中給我們帶來了方便。
(2)集體說歌詞並完整學唱,注意唱好歌曲中的附點音符。
2、創編新歌詞。
⑴ 說說學習上還有什麼工具。如:“我的電腦……,上網遊戲看新聞,一按滑鼠就知道”等。
⑵ 說說生活上的工具。如:“豆漿機、榨汁機等”,說出它們的作用,並替換原有歌詞後,再進行歌唱。
⑶ 唱一唱自己編的歌曲,同享活動的快樂。
教學反思:
當幼兒熟悉歌曲後,在歌曲的最後兩句,教師還可以啟發幼兒做出各種表示友好的動作,以突出歌曲中同伴友好相處的積極情感。唱歌曲前半部分時,用較弱的力度表示害羞;唱後半部分時,用歡快的情緒表示同伴間成功和好的自豪感!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2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用不同的演唱速度來表現勤快人和懶惰人。
2.根據歌詞,大膽地創編勤快人和懶惰人的動作。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透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用不同的演唱速度來表現勤快人和懶惰人。
難點:大膽地創編勤快人和懶惰人工作的動作。
活動準備:
圖譜一套。
活動過程:
1.練聲
2.談話匯入,理解輕快人與懶惰人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麼是勤快人?什麼樣的人是懶惰人嗎? 有人忙著做這樣忙著做那樣,很愛勞動是勤快人,而有些人什麼事情也不願意做,只想著吃東西、睡懶覺是懶惰人。
師:今天有一群勤快人和懶惰人來到了我們班,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吧。
3.欣賞歌曲熟悉旋律,初步感知速度的快和慢。
(1)師:這首好聽的歌唱的就是勤快人和懶惰人。勤快人做了什麼事?懶惰人又做了些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逐一出示圖譜)
(2)看著圖譜學念歌詞。
4.進一步熟悉旋律,瞭解歌詞,初步演唱歌曲。
(1)師示範唱,幼兒傾聽。(根據歌詞內容,將第一段歌詞唱得快一些,第二段歌詞唱得慢一些,讓幼兒在老師的範唱中體會到勤快人與懶惰人之間動作的不同)
(2)提問:剛才老師唱的這兩段歌曲的速度一樣嗎?哪裡唱得快?哪裡唱得慢?為什麼要不一樣呢?
(3)幼兒跟教師一起演唱歌曲。
(4)幼兒分角色演唱歌曲。(一組為勤快人,另一組為懶惰人)
5.嘗試邊唱邊表演,透過動作進一步感知快和慢的變化。
(1)他們做了哪些動作?請你來學一學。
(2)怎樣唱怎樣做能表示出勤快人與懶惰人的不同?
(3)請跟著琴聲的變化邊唱邊表演。
6.嘗試創編歌曲。
(1)人們還可能在哪裡勞動呢?
(2)做什麼事情呢?
活動反思:
1.本節課的目標中目標一達成得比較好,幼兒都能夠用快慢不同的速度來演唱歌曲,表現勤快人和懶惰人,而目標二完成得還不夠。相比較而言,唱得多動得少了一些,在音樂課也同樣要注重動靜交替。
2.練聲環節的有機整合,今天的練聲只是單純的以師幼問好的形式練了下聲,其實應該更加註重音樂元素的結合,讓練聲也為今天的音樂課做鋪墊,勤快人和懶惰人是一首快慢不同的歌,可以選擇上學期學過的《魚兒好朋友》,也是一首快慢不同的歌,這樣在練聲中就讓幼兒感受到可以用快慢不同的速度來演唱歌曲。
3.在今後的活動中還要多多思考提問的有效性,在提問幼兒為什麼勤快人要唱得快懶惰人要唱的慢一些,幼兒不是能夠很好的理解。
4.本節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能夠大膽的創編勤快人和懶惰人的動作,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還是不夠,幼兒只是簡單的創編出了歌詞中的動作,應該充分發散幼兒的思維,一起來表演勤快人還可以擦擦地、洗洗衣服;懶惰人可以翹著二郎腿什麼都不做等等。這樣歌曲的情景性更強,也提升幼兒的表現力,充分體現藝術活動的美感。
5.圖譜的有效運用。在環節四中根據幼兒的回答一張張的出示了圖譜,每一張圖譜都是一句歌詞,幼兒在說說看看中很容易的就記憶了歌詞內容。在老師的範唱後,幼兒也能夠清楚的感受到歌曲快慢不用的速度。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3
以前,上完一個活動,常常習慣從執教者的角度來看。但,往往覺得身在其中看不透。於是,我想到也許可以換個角度來看,以聽課的老師身份來看這個活動。
一、目標的設定及達成
《問答歌》是一節音樂領域的活動課。目標設定為:1、學唱問答歌,感受一問一答的演唱樂趣。 2、創編新的歌詞,體驗歌詞變化的挑戰。
《綱要》中指出,應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歌曲《問答歌》的歌詞是問答歌,是一種傳統的語言遊戲,讀起來妙趣橫生,容易為孩子喜愛和接受,從而也有利於他們對歌曲的掌握。
當然,《綱要》中也指出,教師在指導藝術活動時,應“支援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重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傾向”。目標2的設定,鼓勵了幼兒對歌詞的個性創造,同時在他們接受挑戰,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不斷開動腦筋,勇於嘗試,積極表現,自身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本次活動中,教師始終圍繞著預設目標,引導組織幼兒學習問答歌和歌曲,鼓勵幼兒的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重視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幼兒也較好地掌握了這首歌曲,並能夠大膽運用重組法創編新的歌詞進行演唱,因此目標達成度較好。
二、年齡特點的把握
4—5歲的幼兒已能清晰地談話,詞彙開始豐富,能夠獨立地講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這也為他們創編問答歌的歌詞提供了語言上的儲備條件。同時中班的
幼兒喜歡唱歌,能感受、表現較容易的節奏,喜歡錶達與創造,能初步感受藝術活動中的美,這為他們掌握這首問答歌歌曲作好了情感和技能上的準備。
三、教師的組織引導
1.重組法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在引導幼兒創編歌詞時,運用了重組法。即,照搬原來歌詞的語句形式,重組裡面的內容。教師將這個“重組法”融入到遊戲中,採用了動物合唱隊表演的形式,將幼兒的位置調換成一個動物演員。將歌詞進行更替從而達到將歌詞重組的目的。
2.體驗法
所有的活動都應注重幼兒的體驗。因此,在這個活動中,教師讓幼兒真正體驗了回編導的成功感。教師用開放式的提問,給了幼兒充分的思考創造空間。幼兒在一邊演唱一邊角色表演的過程中,盡情體驗了自己編歌的樂趣。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4
時間流逝,新的學期已來臨,此時,孩子們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本學期,我們班又插了不少新生,對於這些剛來幼兒園幾天的孩子,大家相互都不是很熟悉。為了讓小朋友之間能夠開心玩遊戲,本月在主題活動《我和朋友在一起》中,安排了《哈羅哈羅》這一音樂活動。透過這個活動,讓幼兒感受歌曲的歡快愉悅情緒與同伴之間伴舞的快樂。
剛開始,我以一個娃娃引出話題,“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我們應該怎樣向他打招呼呢?”只聽到有小朋友們迫不及待地說:“你好”,“嗨”。“小朋友們真是太熱情啦,那我也跟他打個招呼把,“哈羅哈羅-----”。透過對話,來引出歌名,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同樣,我請每組幼兒找到好朋友,並相互學著打招呼,邊說邊揮手,來提升興趣。
對於打招呼的方式,在平時的生活中,基本以“你好”為主,因此,讓幼兒以“哈羅”的方式,幼兒感覺比較新鮮、好奇,對於性格偏內向的幼兒來說,不敢大膽的打招呼,但在老師的多次引導中,才漸漸習慣。又由於班裡來了好幾名插班生,孩子們對於她們還不夠熟悉,因此,在對於(一新一老)這樣的一對搭檔中,孩子顯得有點不自然,因為,“以老帶新”的方式,對於性格外向的幼兒來說,極為有效。在針對一些情況後,後來我換了一種方式,就是調整了部分搭檔,就是一位開朗,一位偏內向,這樣,讓幼兒在一動一靜的帶領下,調動更大的氣氛。
透過唱歌,來表達各自的心情;透過遊戲,讓幼兒開心的玩一玩;透過表演,讓幼兒有進一步的接觸。相信,在接下來幾天的時間裡,孩子們便會更深層的融入到班集體中。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5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鬆愉快的玩樂情緒初步學習在休止間奏處控制不唱。
2、透過回憶、模仿、吹泡泡遊戲情緒,掌握間奏。
3、大膽參與歌唱活動,體驗間奏處等待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吹泡泡工具一套
活動過程:
1、匯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們有沒玩過吹泡泡啊?”
“今天新老師帶來了吹泡泡的工具!小朋友來看看吹出來的泡泡是怎麼樣的?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泡泡吹出來後是怎麼樣的?”
“一樣大嗎?”
“吹出來後泡泡怎麼樣啦?”——飛上天了。
“剛才新老師吹的那麼多泡泡都去哪裡了?——破了,不見了。”
2、改編兒歌“吹泡泡好玩嗎?那今天新老師把吹泡泡遊戲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那小朋友跟著新老師一起來唸一遍!”
3、把兒歌放在了一首好聽的音樂裡
“今天,新老師把兒歌放在了一首好聽的音樂裡,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有歌詞的地方不加動作)
4、小朋友跟唱
“現在小朋友跟著辛勞是一起唱,會唱的大聲一點,不會唱的小聲跟著唱。”
“剛才新老師在唱的時候有兩句是沒有唱的,是哪兩句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這是音樂休息的地方,這叫著間奏。”
“那剛才新老師在不唱的時候都做了什麼動作?”
“那間奏的時候可以幹什麼啊?”
“咦”泡泡不見了時小朋友覺得怎麼樣啊?“泡泡不見了是不是很奇怪啊?那怎麼表示很奇怪啊?聲音上也要表現出很奇怪。”
5、邊唱邊和泡泡做遊戲
“你們來變成我們可愛的泡泡”
6、全班一起唱3—4遍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極具童趣的歌曲,歡快的旋律和富有畫面的歌詞都讓孩子們非常喜歡,由於是出於孩子們的興趣點出發,本次活動的開展十分順利,孩子們伴隨著歡快的歌曲吹泡泡活動中結束。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6
設計意圖:
中班階段是幼兒音樂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我們可讓幼兒感受不同結構的樂曲,豐富幼兒的體驗。《撥絃》這首樂曲是由小提琴用撥絃的方式演奏的,曲中的樂句基本都是以重音結束,輕重音結合的樂句形成了活潑歡快的特殊旋律,別具特色。根據幼兒喜歡玩遊戲的特點,我運用"捉迷藏"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充分調動多種感官.感受樂曲與眾不同的樂句結構,並用動作表現自己對樂曲的感受,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詼諧的風格及特殊的樂句結構,並用動作表現自己對樂曲的感受。
2.能按規則進行遊戲,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3.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學習按遊戲和音樂的要求,相應的按節奏變換動作,感受遊戲的樂趣;
4.透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準備:
《撥絃》音樂VCD一張,小熊、小老鼠手偶各一個。
過程:
一、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樂曲活潑詼諧的風格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音樂,請你仔細聽一聽、想一想,音樂裡有誰,它們在做什麼?(播放音樂。)師:你們覺得這首音樂好聽嗎?你們想到音樂裡可能有誰呀?它們在幹什麼?(引導幼兒自由表達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
二、邊聽音樂邊觀看教師的手偶表演"捉迷藏",理解樂曲內容,感受樂曲節奏,聽辨樂曲中的重音部分
1.教師隨樂曲操作手偶表演,幫助幼兒理解樂曲。
師:你們都開動腦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真棒!XXX說他好像聽到了有一隻笨熊和一隻小老鼠在做遊戲,這個想法真有趣。
師:我把XXX想到的笨熊和小老鼠請來了(出示角色玩具)。大家好!我是小熊,名字叫笨笨。大家好!我是小老鼠。笨笨和小老鼠在向我們問好,我們也跟它們打個招呼吧。
師:笨笨和小老鼠告訴我,剛才它們在玩捉迷藏的遊戲。現在請你們再看一看、聽一聽,它們是怎樣跟著音樂捉迷藏的,好嗎?(教師再次隨音樂表演。)師:誰在捉誰在藏?小老鼠被笨笨捉到了嗎?小老鼠為什麼沒被笨笨捉到?小老鼠是在什麼時候藏起來的?是不是一開始就藏起來的?那它們開始在幹什麼?小老鼠是在什麼時候藏起來的?
2.再次觀看手偶表演,傾聽音樂,聽辨重音。
師:請你們聽一聽、看一看,小老鼠是怎樣跟著音樂走路的?小老鼠躲起來的音樂又是怎樣的呢?(教師隨音樂邊做動作邊念"走走走走走走躲",聲音可越來越小。)師:哦,原來小老鼠是跟著音樂的節奏走路的。小老鼠是在什麼音樂時藏起來的?藏起來的音樂有什麼特別嗎?
三、嘗試用動作表現樂曲的節奏1.用一隻手的食指與中指做小老鼠的腳丫在另一隻手的手掌上行走。(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邊念"走走走走走走躲"邊做動作,並提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師:好,那我們把小老鼠請到手上來走走吧!這是小老鼠的小腳丫,小老鼠站好了嗎?
2.發揮想象,讓小腳丫在不同的地方行走。
師:小老鼠剛才在手上走,還可以在什麼地方走啊?那躲的時候你們想躲到哪裡?(提醒幼兒注意聽音樂,"小老鼠"有時走的時間短,有時走的時間長。)四、遊戲"捉迷藏"1.教師與與幼兒分別扮演小老鼠和小熊笨笨玩捉迷藏。小老鼠與笨笨一起聽音樂按節奏走,當聽到重音時,小熊回頭,小老鼠趕快蹲下來。
師:下面我來當笨笨,你們來當小老鼠,我們一起來玩捉迷藏遊戲。小老鼠是怎麼走的?當笨笨回頭的時候你們應該怎麼樣?(蹲下來。)好,請你們仔細聽音樂,跟著音樂節奏一起玩遊戲。(可遊戲2遍。)
2.幼兒分組遊戲。
師:下面小朋友分成兩組,一組當小熊,一組當小老鼠,再來玩遊戲。(角色可交換。)
3.幼兒自由想象,替換角色進行"捉迷藏"的遊戲兩遍。
師:下面我們可以扮演其他動物來玩這個遊戲。你們想請什麼動物來捉迷藏呀?(可遊戲2~3遍。)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慾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7
音樂活動《迷路的小花鴨》活動目標是讓幼兒在學唱歌曲後,能夠感受兩段歌曲的不同情緒,並且用哀傷緩慢和歡快跳躍的兩種唱法表現歌曲。由於我班大部分幼兒直接上了中班,許多幼兒都以自我為中心的,很少會替別人考慮,藉此活動,讓幼兒體驗幫助他人快樂,培養幼兒關愛他人的美德。
活動的第一步為欣賞音樂,理解歌詞。我以故事為匯入,並讓幼兒欣賞音樂,幼兒很快地便理解、記住了歌詞。第二步為學唱歌曲,由於幼兒很好地理解了歌詞,學唱歌曲的時候就輕鬆了許多。第三部為感受兩段歌曲的不同情緒,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感受情緒,我還製作了圖譜,讓幼兒看著生動形象的圖譜,在多次欣賞中感受不同的情緒,並用緩慢和歡快的唱法來演唱歌曲。幼兒在最後的演唱時,都情不自禁地把不同的表情都顯示出來了,感受到了小花鴨迷路的哀傷和小朋友幫助小花鴨的快樂。
本次音樂活動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幼兒在欣賞完故事、歌曲之後,再學習歌詞,兩個環節之間顯得有些僵硬,幼兒的注意力都在故事中而不是在歌詞上了。在學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緒時,我在彈琴時兩段都用了一樣的伴奏形式,使得幼兒無法感受兩段歌曲的感情,最後我用了兩種不同的伴奏形式,將哀傷和歡快的情緒區別開來,幼兒的情緒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8
教學目標:
1、學習綵帶舞,能根據音樂進行簡單的表演。
2、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透過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會跳。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教學準備:
幼兒每人一條綵帶、錄音機、音樂磁帶;幼兒已有變圓形或雙圓隊形的經驗。
教學過程:
1、出示綵帶,初步瞭解綵帶舞。
這是什麼?(綵帶)
綵帶可以用來做什麼?(跳舞)
你在哪裡見過綵帶舞?
他們是怎樣表演綵帶舞的?(請幼兒自由模仿自己見過的綵帶舞)。
2、幼兒自由玩綵帶,嘗試尋找綵帶舞的基本動作。
你是怎樣表演綵帶舞的?(幼兒自由表演,老師根據幼兒表演的動作做簡單的出圖譜)。
3、幼兒看圖譜隨音樂分解學習基本動作。
4、在老師的提示下變簡單的隊形隨音樂完整表演綵帶舞。
5、結束:今天小朋友學會了綵帶舞,以後,我們也可以去廣場表演綵帶舞了。
教學反思:
這次,我組織的是中班舞蹈《綵帶舞》,根據我們班孩子的現有水平,我把目標制定為:學習綵帶舞,能根據音樂進行簡單的表演。舞蹈課是我從教以來第一次接觸。課前,我上網查閱了很多資料,也和幾位老師做了商討,經過反覆琢磨,我覺得在這節舞蹈活動中,應該把主動權留給孩子們,老師不做任何動作的講解,讓孩子們自己去嘗試和尋找綵帶舞的基本動作。我主要透過四個環節來完成目標,首先認識綵帶,瞭解綵帶舞;其次,讓幼兒自由玩綵帶,嘗試表演綵帶舞;第三個環節是隨音樂看圖譜來分解學習動作;最後利用平時玩遊戲變隊形的經驗完整表演《綵帶舞》。孩子們拿著綵帶,都很有興趣的表演起自己的綵帶舞,都找到了他們認為最好的綵帶舞動作,根據小朋友的動作我畫出了簡單的圖譜。接下來的環節是讓小朋友根據音樂表演綵帶舞。但是,在這個主要環節中,由於緊張我疏忽了節奏的訓練,沒有讓孩子們跟著節奏來練習動作,只有掌握了節奏,才能將動作和音樂很好的表現出來,我覺得這是整節活動的失誤;再一點,就是我疏於舞蹈活動中孩子們內在情感的體驗,一味的讓孩子注意表情,使整節活動中他們由主動變為被動,沒有更好的表達內心的情感和舞蹈的美。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需要多借鑑別人的好方法好經驗。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9
設計意圖:
幼兒園音樂教學重要的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美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呼叫一切美的因素,諸如良好的教學環境,美觀的教具,生動形象的語言來為孩子創造一種音樂意境。小班的幼兒天性好動,小班的音樂活動更不能夠一板一眼地學唱歌詞,這樣會讓那個孩子從小就厭倦音樂課。我們做的更多的是讓那個孩子感受音樂,感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與美好的體驗。本活動先從環境的創設上讓孩子感受了歌曲的氛圍,同時也會學唱歌曲提供了隱性的幫助,其次在歌詞的改編上,我們運用《買菜》的旋律結合孩子們熟悉的朱家尖的.風景,使歌曲更加貼近孩子的生活,相信孩子們對此歌曲會倍感親切的。
活動目標:
1、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熟悉旋律,學會歌曲。
2、感知說唱兩段音樂的不同,感受說唱歌曲的快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活動準備:
1、歌詞圖譜
2、圓舞板人手一個
3、將朱家尖的四個風景圖片張貼在教師四周。
4、前期經驗:朱家尖主要的人文景觀已經熟悉瞭解
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
1、情境匯入
播放旋律音樂,教師帶著幼兒進教室:今天老師帶著你們來朱家尖旅遊嘍!哇,我們來到了……(南沙、大青山、白山、塢石塘)
2、提問:南沙有什麼啊?在南沙我們可以幹什麼?……(依次觀看,依次提問)
二、學唱歌曲(採用難點前置的方法)
1、完整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快樂
師:剛才我們去朱家尖玩了,朱家尖美嗎?那我們來說唱我們的朱家尖吧!
2、再次欣賞歌曲,學唱歌曲中間說的部分:(南沙沙雕節呀,大青山風景好呀,印象普陀白山頭,黑黑石頭烏石塘)
(1)欣賞中間說的部分,
(2)歌裡說了朱家尖什麼地方?(教師根據幼兒的答案出示圖片,然後一邊念一遍張貼圖譜)
(3)看圖譜學說中間說的部分:南沙會舉行什麼?大青山你覺得怎麼樣?印象普陀在哪裡開的?烏石塘有許多什麼呢?
(4)結合拍手和看圖片學說中間說的部分
3、學唱歌曲的開頭和結尾唱的部分
(1)師:剛才我們學了說的部分,現在來聽聽唱的部分
(2)欣賞歌曲,幼兒補充歌詞內容(視情況而定教師唱幾遍)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
4、完整演唱歌曲
(1)結合圖譜師幼合唱
(2)師幼合唱,說的部分結合拍手打節奏
(3)幼兒獨立演唱三、歌曲表演用圓舞板打節奏表演
活動反思:
1、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與被動,往往取決於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又常常與教育環境提供的有利機會和條件有關。我覺得一個好的匯入也很重要,就這個活動來說,開頭我是帶著幼兒聽音樂進場,邊聽音樂邊欣賞朱家尖南沙、大青山、白山頭和烏石塘的風景,讓幼兒彷彿置身於朱家尖風景中。同時在欣賞的過程中我還跟幼兒互動:“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朱家尖旅遊嘍,我們來到了南沙,南沙在幹什麼呀等等……”這個環節不僅讓幼兒感受了音樂,還不經意間接觸了歌詞,對後面的學唱歌曲做了鋪墊,同時將音樂的氛圍顯現出來了。
2、這次音樂活動我比較注重歌曲的欣賞,不管從一開始的無意識的欣賞,到後面的完整的欣賞以及分段欣賞,充分讓孩子感受了音樂,所以孩子對歌詞的理解還是比較好的,同時也由於孩子對朱家尖的知識經驗比較豐富,所以也確保了這個活動的順利開展。
3、在環節的設定上我採用的是難點前置的方法,說的部分是這首歌曲的難點,所以我透過多種策略來解決這個難點,第一是匯入部分的欣賞交流,第二是圖譜的運用,第三是難點的前置,最後透過拍手和圓舞板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對難點的反覆學習的興趣,所以說的這個難點解決的還是比較好的。
4、整個活動如果能給予孩子創編的機會,更能體現指南的精神,朱家尖的風景有許多,孩子們透過主題活動對此也比較瞭解了,所以在活動的最後可以加一個創編的環節,讓孩子把朱家尖其他的風景編到歌曲裡面,這樣孩子的創造性就能很好的發揮,活動效果也會更好了。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0
一、活動名稱:
《過城門》
二、活動名稱:
1、初步學會唱這首兒歌。
2、體會到音樂遊戲的樂趣。
3、樂於參與音樂遊戲。
三、活動準備:
錄音機、該音樂的配套磁帶。
四、活動過程
1、教師用語言直接匯入課程。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玩一個好玩的遊戲,不過,在玩這個遊戲前我們得先學一首歌,然後把這首歌放入到我們的遊戲中,要一邊說一邊玩,好嗎?現在,先讓我們聽一下這一首好聽的歌。”
教師播放音樂。
2、教師放音樂,讓幼兒熟悉這首歌的旋律。
教師:“小朋友們仔細聽,在這首歌裡都說了些什麼?”
3、教師自己唱一遍兒歌,邊唱邊用自己的身體比一些相應的動作。可以讓小朋友小聲的跟著唱。使得幼兒更加熟悉旋律和歌詞。
4、教師說明遊戲規則,然後請5到10個小朋友先做一次遊戲,以便讓所有幼兒都明白遊戲的規則。在幼兒遊戲時,教師要及時的播放音樂。
5、請全班的小朋友一起來遊戲,並且一邊遊戲一邊跟著錄音機唱兒歌。
五、活動結束。
六、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在課外活動時間邊唱兒歌邊玩遊戲。
遊戲規則:教師蹲下,和一名幼兒手拉手並舉過頭頂,搭成城門的造型,當音樂響起時,幼兒一邊唱歌一邊從城門下穿過。當唱到最後一句“走到城門滑一跤”時,城門關閉,被關到的小朋友就來替換老師,成為城門。依此類推,遊戲繼續。
活動反思:
當幼兒已經會唱歌曲的時候,教師應該及時退出,大膽地放手讓幼兒自己來試一試。而在活動當中,我沒有處理好這個細節,由始至終都參與孩子的活動,弄得自己的嗓子冒煙,又沒有讓孩子單獨發揮的機會。所以,教師應該仔細觀察,靈敏地感應最佳退出時機並採取行動。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1
活動目標:
1.透過耳朵對音樂開始、進行和停止的判別,再去指揮身體的運動,訓練幼兒的聽覺靈敏性、聽覺和運動覺協調反應能力。
2.養成聽音樂訊號指揮自身活動的好習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重難點:
聽音樂訊號指揮自身活動
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藤圈每人一個,沙錘、串鈴
活動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音樂欣賞
1、聽音樂《開始和停止》,引導幼兒發現音樂的特點:音樂反覆地開始和突然停止。
2、發揮想象,讓幼兒說說在這首樂曲中,你想到什麼、能幹什麼。
三、原地活動:
1、在《開始和停止》的音樂中,幼兒用拍手、跺腳捕捉音樂開始和停止的訊號;
2、嘗試跟著音樂用各種有趣的聲音唱歌;
3、教師指揮,幼兒嘗試用沙錘和串鈴等樂器給音樂伴奏;
但一切有趣的行為都要聽音樂的指令:音樂開始,各種行為開始;音樂沒停,行為不能停;當音樂突然停止,各種行為要象急剎車一樣迅速停止並保持停止狀態等待音樂的再次開始。
四、更大範圍的活動:開車
五、結束:幼兒開汽車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音樂活動《開始與停止》旋律歡快、有趣。孩子們特別喜歡,參與度很高。活動中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們透過用耳朵仔細聽,聽音樂的開始、音樂的進行和音樂的停止,提高了孩子們的聽覺反應,再用耳朵聽到的去指揮身體運動,從而讓孩子們學會了聽音樂訊號指揮身體運動的好習慣!這次活動我最注重的是讓孩子們真正體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快樂!盡情享受和同伴一起遊戲的樂趣。我覺得這個目標我已達到,孩子們很享受。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2
黃老師上了三次中班的音樂活動《敲小鼓》,每一次我都聽了,每一次的感受都不一樣,這讓我感促很多!
第一次展示這個活動是在村幼,先學了《敲小鼓》這首歌,學唱歌曲的同時學打鼓,由於村幼孩子看到來了客人老師所以非常專注,而且平時幾乎不接觸打擊樂器所以興趣很濃,邊玩邊學的方式孩子們十分喜愛。教師也十分投入,整個活動開展的很順利。在創編鼓點節奏時有一個孩子非常突出,創編了不同的鼓點節奏,其他孩子也很快學會了不同的鼓點打擊方法。這種同伴間的互學會讓孩子的思維更活躍,學習更主動。我覺得這個活動真的既簡單又有成效。
第二次展示這個活動是在黃老師自己班裡,一開始孩子們很投入,但歌曲的學習部分教師沒有關注到孩子的接受情況,以至於影響了接下來的打鼓部分,孩子們很喜歡很興奮,但沒有掌握方法,也沒有靜下來聽要求,只管自己亂敲。這時經驗豐富的黃老師一時也有點不知所措,只好讓孩子們停下反覆再學歌曲,這時的孩子興趣全在打鼓上了,不能很好地靜下來。我開始覺得這個活動上起來也不是很容易的,很想自己也開展一次,有點真情實感。
第三次展示這個活動前黃老師有點不自信,對於孩子的接受能力沒有底,所以她降低了要求,改變了方式,沒有讓孩子人手一隻小鼓,重點放在學習歌曲這一步上,而且放慢了教學節奏。在活動的程序中黃老師越來越投入,越來越自信。在創編鼓點部分時間有點久,如果她能大膽地讓孩子有更多的打鼓機會則效果更好!
我想我們教師的專業成長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的摩課中得到的,我佩服黃老師的鑽研精神,也感謝她給我們聽課老師帶來的反思成長機會,其實每個活動無論上課的還是聽課的只要用心都會有收穫有進步!因為我們的課是有那樣多的變數,充滿靈動,賦予我們更多的挑戰機會,成長和提升機遇!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3
設計意圖:
《指南》指出,“學前教育課程設計要充分注意每一種活動的綜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動之間的互動與滲透。”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表面的、缺乏概括能力的,因此,為幼兒設計開展的活動應該是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特徵的課程體系。學習《指南》後,我在活動設計時努力打破學科界限,突出活動的有效整合。在上學期《花兒朵朵》主題活動開展以後,孩子們不僅認識了花兒的朋友,同時他們也發現了“花有哪些顏色呢?”的問題,顏色的變化使幼兒興奮、驚奇,孩子們對顏色產生了濃厚的探索慾望,他們對各種各樣的顏色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於是我嘗試著開展一個關於顏色的活動。整個活動是以小動物為線索層層推進,整合了科學領域、藝術領域的內容,活動以孩子的參與和操作探索為主,試圖讓孩子全面系統地瞭解色彩。
活動目標:
1、透過給小動物送禮物的遊戲鞏固幼兒對各種顏色的認識。
2、能利用色彩進行各種藝術創作活動。
3、在活動中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顏色的頭飾、地上畫好的圈、各種顏色的水粉色及宣紙、各種顏色的玩具、6種小動物及小動物的家。
活動過程:
1、《顏色大風吹》的遊戲引入課題。小朋友們今天咱們玩一個好玩的遊戲——顏色大風吹,把小朋友們分成六組,每組戴不同顏色的頭飾,我們先請幼兒看看自己的頭飾是什麼顏色的,然後老師說:“大風吹紅色頭飾的小朋友”紅色頭飾的小朋友就站在圈內,其它顏色頭飾的小朋友則站在圈外用力吹,老師檢查有沒有錯,再替換不同的顏色。
2、這個遊戲好玩嗎?小朋友們表現的那麼好,現在請你們幫個忙行嗎?行!你們看小豬它們家住的是什麼顏色的房子,紅顏色的,那它們家放什麼顏色的玩具?紅顏色的,小貓的家是什麼………,瞧!這麼多顏色的玩具放在一起都混了,那請小朋友們幫幫忙給分一分,把各種顏色的玩具放在小動物的家裡。
3、小動物們熱情地邀請咱們去做客,那咱們帶什麼禮物叱?噢,有了,老師教你們染色,每位小朋友染一幅漂亮的染畫送給小動物們。幼兒進行染色遊戲。
4、利用染好的“小手絹”進行舞蹈表演,《彩色世界真奇妙》
5、小朋友們戴著自己的禮物到小動物家做客——進行區域遊戲。
科學區進行調色遊戲,觀察顏色的變化。
美工區進行塗色各種顏色的水果,各種顏色的碎紙來添色
語言區,提供有關於紅色的圖片,想一想,紅色的物體並說出它的作用。
6、延伸活動:進行戶外鍛鍊,各種顏色的隊伍進行比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能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興趣進行設計,在科學活動中整合了美工活動染紙和舞蹈表演。幼兒在遊戲中鞏固了對色彩的認識,並能採用各種色彩的搭配進行染色活動,孩子們深深地融入了這彩色的世界,感受著色彩的豐富多彩。
活動以生動有趣的遊戲開始《顏色大風吹》,孩子滿足於遊戲的快樂,不知不覺地複習了紅色、黃色、藍色、橙色、綠色、紫色。接下來的遊戲是色彩的辨別操作,孩子們根據小動物家的顏色給他們配上相同的玩具。第二個環節和第三個環節過渡得較好以給小動物送玩具為
由引入染紙活動。染紙活動簡單且色彩鮮豔,孩子容易完成,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染紙這個環節接近尾聲時響起了《彩色世界真奇妙》的音樂,有些較快完成的孩子已經拿起自己的作品,跟著音樂翩翩起舞,過了一會兒一些做得較慢的孩子也來了,大家一起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接下來的區域活動是讓孩子到小動物家做客,透過交流、探索感受顏色的變化規律,瞭解顏色的用處,孩子們認真地操作著,互相交流著。活動的各環節清晰,銜接自然。孩子的作品展示中,教師及時將幼兒的介紹及對顏色的認識記錄下來,作為活動的資料進行展示,供幼兒觀察和欣賞。
每個活動都存在一些不足,本次活動的不足就在於教師試圖把所有的事情交代清楚,所以語言煩瑣了一些,就怕孩子做不好,部分思想還停留在替孩子包辦上,在染紙環節,交代過於細緻,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探索,染色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染出來的效果最好。這樣的經驗是孩子自己獲得的,對他們的成長更有利。另外教師應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點,並生成新的活動,效果會更深入和顯著。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4
活動目標:
1.願意參與小豬蓋房子的創編遊戲,感受遊戲的快樂。
2.探索搭建不同房子的肢體動作,並在音樂的伴隨下生動地表現。
3.能大膽創編動作並在集體面前表現。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聽過《三隻小豬》的故事,有搭房子的基本常識。
2.物質材料準備:圖譜9張,草房子、木房子、磚房子的圖片,柴可夫斯基《胡桃夾子》進行曲片斷,放鬆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三隻小豬圖片,談話匯入
師:小朋友們都聽過《三隻小豬》的故事,故事裡都有誰?它們分別蓋了什麼房子?
二、幼兒創編,並在音樂伴隨下整理幼兒的動作
1.引導幼兒創編蓋房子的動作。
師:你們最想蓋什麼房子?
師:蓋磚房子需要哪些材料?怎麼樣蓋磚房子?你們做給大家看一看吧?
(1)幼兒創編蓋磚房子的動作。
(2)教師出示圖譜整理幼兒的動作。
師:我這還有一段音樂,聽著音樂蓋房子一定會很快樂吧!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引導幼兒發現動作與音樂之間的聯絡。
師:聽完這段音樂你感覺怎麼樣?為什麼這有兩張圖片上的動作是一樣的,和這段音樂有什麼關係嗎?再次欣賞音樂並加上動作。小結:原來音樂重複的地方,動作也就重複了一遍。
(3)分析音樂節奏
(4)請小朋友上來放圖譜。
(5)再次聽音樂做動作。
2.教師引導幼兒創編蓋木房子的動作。
師:接下來我們要幫誰蓋房子了?那蓋木房子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呢?怎麼樣蓋呢?師:有哪些動作可以來表現蓋木房子?
幼兒創編,教師提煉三個動作,引導幼兒伴隨音樂一起蓋木房。
3.編蓋草房子的動作。
師:豬老大是用什麼蓋房子?怎麼蓋草房子呢?有哪些動作可以來表現蓋草房子?幼兒創編,教師提煉三個動作來蓋草房子。
三、幼兒自由分組,合作完成
1.幼兒按意願分組。
2.幼兒對照圖譜分組表演。
師:我們看看草房子在哪裡?木頭房子在哪裡?磚頭房子在哪裡?
3.分組表演,幼兒評價。
小結:原來表演得好的小秘密是,動作整齊、優美、表情生動。
4.幼兒再次表演,請不表演得小朋友做評委。
四、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們今天幫小豬們蓋了三間房子,辛苦了,快回去休息吧!
教師帶幼兒伴著舒緩的音樂漸漸放鬆離場。
活動反思:
在角色表演過程中,孩子們可隨著音樂舉手投足,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動中感受體驗、表現美。活動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5
一、活動目標
1.感知歌曲中音量大小的變化。
2.會唱歌曲,能用自然的聲音唱歌,並能夠跟著伴奏唱歌。
3.用簡單的身體動作感受和表現歌曲的歡快與愉悅。
二、活動準備一張大貓和小貓的圖片、音樂《大貓,小貓》。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出課題。
"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上來了兩個客人,聽,(老師學小貓輕輕地叫,後出示小貓圖片)是誰來了呀?"小貓是怎麼樣的?小貓是怎麼叫的? 小貓叫起來輕輕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好不好?(學大貓響亮的叫聲後出示大貓圖片)聽,這又是誰來了呀?為什麼說這是大貓呢?原來大貓叫起來聲音響響的,我們也來學一學大貓叫,好嗎?
(二)學習歌曲
1.教師:我們問一問,大貓和小貓來做什麼呀?原來大貓和小貓帶來了一首歌曲送給小朋友,貓咪請老師給小朋友唱一唱(教師唱一遍,要求幼兒只聽不唱,欣賞一遍歌曲)
2.教師:"好聽嗎?歌裡唱了什麼啊?"(引導幼兒用原歌詞回答,教師可以提示)
3.教師:"我們再來聽一聽,歌裡唱的是不是和小朋友說的一樣,聽的時候,小朋友可以輕輕的跟著老師一起唱。"(教師再唱一遍)
4.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唱吧。"(教師提要求,幼兒不可以用嘶吼的聲音唱歌,然後帶領幼兒,放慢速度,一起清唱歌曲兩遍。)
5.教師:小朋友唱得真好聽,可是老師覺得少了點東西,如果我們配上音樂和動作就更好聽了,小朋友知道貓的動作是怎麼樣的嗎?(幼兒展示動作)現在我們一起來跟著音樂邊唱邊加上貓咪的動作吧。(在音樂的伴奏下邊唱邊做動作)
(三)遊戲
1.教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個小遊戲,老師做大貓,唱大貓唱的,小朋友們做小貓,唱小貓唱的,唱的時候要把動作做出來,還要注意聲音大小的變化。"
2.分兩組演唱(一唱大貓,一唱小貓),後交換。
3.教師:"今天我們學了一首新歌,名字叫什麼啊?我們現在知道了,大貓和小貓的叫聲是不一樣的,那大貓和小貓走路的時候是不是重重的,聲音很大的?如果貓咪走路重重的、很大聲,就會被老鼠聽見了,那麼它們就抓不到老鼠了。我們小朋友以後在教室裡、在臥室裡走路的時候也要輕輕的,這樣才不會影響到別的小朋友和老師,對不對?"
四、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回家跟爸爸媽媽還有小夥伴一起分享《大貓,小貓》這首歌曲,告訴他們大貓和小貓叫聲是不同的。
教學反思:
透過這次的音樂課,孩子們帶著頭飾,唱歌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不僅僅把大貓小貓引進了歌曲了,還可以自己創編歌詞把其他小動物都請到了歌曲裡面,孩子們學習的**達到了很好的效果,目標完成的也很好,基本符合了《綱要》不僅要讓孩子們“學會”而且要“會學”的教育精神。課程上的流程也比較完整,只是中間的強弱關係我沒有太強調,孩子們唱的喝感受的強弱關係都不太明顯,這是一個小小的失誤,我將在第二課時強調這一點,這節課給我的啟示是:不是孩子做不到,是老師沒有要求到,在以後的歌唱活動中,我會反覆強調歌唱中各個注意事項,爭取讓孩子們養成一個科學的歌唱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