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與面試之個人感悟
關於招聘
在廣東工作時,從來不曾以為招聘是件難事,一來與所任職企業有關,本人進的不是世界五百強也是外資或上市公司,招聘起來特別有底氣,二來與員工需求的素質要求有關,招聘需求數量最多的員工都不是什麼工作複雜程度高的,招聘進來,統一培訓幾天,然後上崗照著崗位作業指導書就能工作了。
回到內地工作,陰差陽錯進了一家機械製造型企業,所需要的員工都是技術工人,就算是技工學校專業對口的學生,也得畢業從事相同工作兩年以上經驗才勉強能用,而且產品都是為客戶量身訂做,不是批次生產,對於獨立識圖作業能力要求很高,也曾有那自稱在廣東做過七八年的車工,到公司面試,圖紙稍微複雜一點就不會看,一問才知,人家在廣東那是批次生產,流水作業,做了七八年,一直就是做一個單一產品的一個單一工序。
內地企業的部門主管意識就是招聘就是你人事部的事,招不招得來,留不留得住都是你人事部的事,想讓部門主管做招聘需求分析,你就等著吧,於是呢,只能自己經常深入基層,多聽多看,在每週生產例會時注意聽訂單接單情況,完成情況,歸納瓶頸工位,分析招聘需求,擬訂招聘計劃,安排下屬透過例行的招聘渠道(當地的人力資源市場招聘會和人力資源招聘網)去進行招聘。自己再透過一些特殊的途徑,如58同城、趕集網、其他推薦免費試用的網站等,和一些專業類技工學校、大中專院校做對接。
為了解決招聘缺口,招聘名片、招聘橫幅、招聘廣告,我全部用上,設計的內容和形式在當地還挺搏人贊,也取得了一定的招聘效果,在茫茫人海中也撈著了那麼一些過路魚蝦。
到大中專院校做推薦宣傳,有同學就說,我的範兒夠足,只可惜企業不大,沒有說服力和吸引力,直接讓我無語。
個人總結,招聘一定要結合企業所在的行業特點和需求人員的素質要求,有的放矢。經我面談錄用的員工,即便到了所在部門因為部門主管的原因或其他原因想要離開,都會到我部門向我報備辭行,我也會再次與其溝通了解離開的原因,分析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並整理上報,是部門主管的原因,我就針對性的調整部門主管的績效考核標準,同時組織安排進行部門主管的人事管理意識培訓。
慶幸的是,招聘進來的員工只要過了一個月,基本就能夠比較穩定下來,除非部門主管在管理過程中讓員工積怨太深,我已無法化解,或員工自身技能不足,在計件計薪中倍感吃力,才會提出離職。這也讓我面臨員工老齡化趨勢嚴峻的現實狀況,一個蘿蔔一個坑,要招聘新鮮的年青血液,就必須對舊有的員工加大考核力度,進行優勝劣汰,否則就會增加企業運營成本,在當前市場營利空間越來越小,而員工薪資成本年年提高的情況下,減少招聘成本的辦法就是尋求各種經濟實用的方法進行有效的招聘。
招聘的路上有你有我,一方面企業招聘人員一年較一年覺得艱難,開出的薪資條件一年年增高,另一方面現在的員工穩定性、敬業感都明顯弱化,如何用最少的成本為企業招聘到最合適的人才,是HR們與時俱進、探究不停的永恆話題。
總等著各部門給你報人力需求計劃,你再去做人員招聘計劃,無疑將永遠成為被人追趕的HR,唯有不斷增強HR自身綜合實力,讓HR們不僅懂HR專業理論知識,更要懂所在企業所屬行業的特點特性,真正做到進一行愛一行,做一行專一行,招聘就會從被動化為主動。
招聘路漫漫其修遠兮,HR將上下而求索!
關於面試
我的字寫得不漂亮,為了藏拙,求職都是用自己列印的簡歷,所幸自己的文字組織能力還算差強人意,且求職投遞簡歷前都是問清楚求職公司的一些自己關注的情況,從不濫發簡歷,所以基本只要投遞資料都能被通知面試。
個人認為,自己沒有什麼面試訣巧,只是一個“誠”字。也曾見識過一些麵霸,根據招聘單位的用人條件炮製簡歷,對於不懂業務的HR,很容易被簡歷資料迷惑,而透過初試。但一旦遇到經驗老到的面試官,即便背熟了一些相關的`理論,也很容易露出破綻。
我的面試應聘經歷不多,但幾乎每次都是至少過三關,可能因為性別的原因,用人單位考慮的會比較多一些,也曾因為孩子的原因跳過兩次槽,一次是生孩子,一次是為了孩子上學。
我在面試招聘的過程中,比較關注的是應聘者的業務素質。先讓對方自我介紹,聽對方話語中的邏輯性,再針對性的發問;再看對方的學習和工作經歷,如果是職員類的崗位,我會比較看重對方的知識掌握程度,學習過程中的一些經歷,對於工作經歷,我不反對跳槽,但要看跳槽的一個走向,是單純的求薪意識、還是求知意識。對於穩定性強但提升度不高的求職者,我會看有無合適的崗位安置;最後我會問對方的一個職業規劃,為什麼應聘我公司這個崗位,未來五年的一個想法。對於一線員工,我會嘗試多瞭解其之前任職單位的一些管理方法,其離職的原因,其技能水平高低,其對工作氛圍的觀念等,以便分析對方在我公司的適應度和可培養性。
通常情況下,經我面試入職的員工我都會在下去巡查時多加關注,讓對方感受到來自人事部門的關愛。入職培訓時,我會有個溝通,入職一個月時,我會組織本月度入職的員工共同進行月度培訓,讓新員工們彼此認識,相互親近,增強新員工對企業的接納度和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