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書筆記

《母親》讀書筆記

《母親》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母親》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母親》讀書筆記1

前幾天我學了《懷念母親》這一課。作者是季羨林老爺爺寫的,這是一個吹人淚下的文章。讓人覺得好像有和作者一樣讓人同情。

這個文章主要寫了作者六歲就離開了母親到城裡去住中,間只回故鄉幾回,還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待了幾天。更不幸的是,在作者讀大學時候,他的母親棄養了,只活了四十多歲。“母親”的離去給作者留下了萬分悔恨,應為作者認為他沒有照顧好母親,沒能讓母親享受論天之樂。於是作者就傷心地每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後來作者出國留學,又增加了一個祖國母親。

讀完這個文章讓人們都感到季老那萬分悲痛之情。

《母親》讀書筆記2

文章主要講了“我”讀大二時母親因病逝世,後來,當“我”到德國留學時,母親和祖國母親頻來入夢,這使“我”更加思念故鄉,思念故鄉的老朋友,在國內“我”只懷念一個母親,到國外後,在我的懷念中又增添了祖國母親。

這篇文章使我懂得: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

那一次,我的手被水燙傷了,當時正是晚上天黑的時候,媽媽騎著車子,頂著深藍的夜空,讓星星為她引路,讓月亮伴她身旁,可謂是“披星戴月”!媽媽買藥回來之後,細心的為我把藥塗上,傷口頓時感覺無比清涼,看一眼媽媽,額頭上冒著豆大的汗珠,不知是急的,還是累的,在媽媽的細心照顧下,我很快痊癒了,之後的幾天裡,媽媽幾乎是睡著過去的,這使我體會到母愛的無私!

母親是黑夜中引路的啟明燈;母親是幫助我叩響知識大門的守門人;母親的臂膀是我們這隻小船疲憊時停泊的港灣;母親是天底下最無私的人;母親的愛是天底下最無私的愛;母親的愛激勵著我向前;母親的愛,使我們的心底永遠溫暖!母親,我愛您!是您哺育我成長,是您看護我長大,千言萬語最終匯成一句飽含深情的話語:“母親,我愛您”!

《母親》讀書筆記3

母親是崇高的,母親是偉大的,而祖國母親又培養了千千萬萬多花朵,我學了一篇《懷念母親》的感人文章。

讀了《懷念母親》這篇文章,我覺得我要向季羨林學習。我有時不聽母親的話,惹母親生氣;有時還不肯做家務,沒有更努力的學習。而他從小就失去了母親,沒有得到母親的關愛,得不到母親的呵護。我卻這麼不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這些日子,和季羨林這麼一比,我感到很慚愧。季羨林懂得感恩,當他取得博士學位,並去德國留學的時候,他也沒有忘記母親。在《永久的悔》這篇文章中,他寫道:“我一生中最大的悔,就是沒能孝敬母親。”這樣一位大學者,取得了那麼多的成就,最終悔恨的卻沒能照顧自己的母親。

現在,我已經是大孩子了,應該從小學會孝敬父母。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哪怕只是幫母親泡一杯熱茶、那一雙拖鞋。何況我已經長大了,不是那個只會在母親懷裡撒嬌的小孩子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留下遺憾,要盡一切權利去孝敬父母。

我不只被季羨林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而感動,還被收復臺灣的鄭成功所感動。

這位收復臺灣的英雄鄭成功,順治(公元1661年四月),鄭成功率二萬五千名士兵成功收復了臺灣。

我被鄭成功這位勇敢、愛國的精神所打動。從現在開始,我要向鄭成功和季羨林學習。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以後報效祖國!

《母親》讀書筆記4

文章在平淡的語言下,多了一份感情。這份寬廣、持久的母子之愛,透過淡似白描的勾勒,顯示出那樣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當然不是憑藉什麼宏偉的結構和華麗的文字。而是憑著它的平實。

平實的語言,樸素明淨,把母親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學”。在儒家思想佔統治地位的舊中國,女性的地位極低。更何況胡適之母是一個封建大家庭的主婦,她身為寡婦又兼後母後婆,除了巴望親生兒子“踏上”他“老子”的腳步外,還企盼什麼?所以“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對於非己所生的兒子、女兒,母親則“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實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母親忍辱負重的痛苦形象,只通過這平淡的敘述,便躍然紙上,並在讀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響。沒有華麗詞藻的堆砌。對母之愛倒顯得深沉而質樸。

其實,平實的風格來源於作者的真情實感。因此任何虛情假義、矯揉造作都不會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通讀全篇,我們能夠感到胡適對母親的深深愛意。胡適作為書香門第的後代,在幼年時期接受的便是論述傳統儒家忠孝仁愛的倫理教育,以後又從朱子《小學》中,學會了“勤謹合緩”,因而對於母親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說除了家鄉“九年的生活,除了讀書看書之外,究竟給了我一點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便是我的慈母。”當然,對於自己的母親,也就愛得更深。“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愛母之情,敬母之意,透過字裡行間,強烈湧現出來。感情之真、之純,動人心絃。

《母親》讀書筆記5

《我的母親》是篇叫人落淚的摯情之作,這篇文章讓我很受感動。文章作者老舍主要記述“我”的父親去世以後,母親非常辛苦,整天都為人洗衣服,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父親的姐姐與我們住在一起,她脾氣很壞,常常欺負母親,母親卻任勞任怨。而姑姑死時,母親一分錢也沒有分到。日本鬼子進城搜家,母親一點兒也不害怕,卻堅強地護著“我”。母親在“我”出國的時候病死了。文章以“心痛!心痛!”結尾,讓讀者們落淚。作者怎麼能不心痛呢?

文章透過記敘母親一生的身世、經歷、性格及遭遇,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母親的無限敬愛和無以報答母親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著典型東方女性性格特徵的平凡而偉岸的母親形象。首先,這篇文章多處運用了刻畫人物的寫法,使母親的形象活靈活現.此文章能感動我,是因為文中列舉了老舍母親的生前往事.沒有普希金的波瀾壯闊,也沒有文一多的特殊見解.有的,只是對母親一顆真切的心.

母親非常窮苦,但她還要養著自己的兒女,她整天為人們洗衣服,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從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這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母親的辛苦。天天為人們洗服裝,母親為了什麼?母親為了兒女的生活,甘願受苦,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精神啊!

母愛是滂沱大雨中的一把雨傘;母愛是刺骨寒風中的一碗熱湯;母愛是一雙粗糙的大手;母愛是一個甜甜的微笑;母愛是一份牽掛;母愛是…….

《母親》讀書筆記6

在收拾書本時,找到了一本高爾基的《母親》,便試著讀了起來。沒想到這真是一本好書!

這本書不是像普通的文章那樣,僅僅透過描寫母親對孩子的關愛來展現母愛、讚揚母親,它是一部思想上的革命作品,描述了俄國十月革命前工人運動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覺醒過程。前蘇聯時期工農人民為真理,為平等,為自由,為過上好生活而不斷奮鬥的故事場面。小說的主人公之一,巴甫魯沙是由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長起來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是工人區中壞脾氣鉗工米哈依爾·符拉索夫的兒子。當他父親死去之後,可能是母愛的力量,促使他逐漸從墮落的生活中出來。他偷偷地學習、開始與一些思想前衛的青年交往,他們一起讀書、討論問題、辦報、散發傳單??這一切,在那時候是被禁止的,因為他們幹起了革命事業!以巴維爾為代表的這一群青年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壯麗的革命事業。他們不顧個人安危,為無數平民的利益四處奔走,透過演說、散發傳單等宣傳去喚醒人們,使他們從以沙皇反動政府為主的壓迫大眾的機構中解脫出來。

小說的名字叫《母親》,不得不講一講母親這一角色,母親在兒子的影響下,從一個封建時代逆來順受的被壓迫者,最終變成一個熱情堅定的革命戰士!自己的丈夫死後,她漸漸發現兒子像是在走他父親的老路,她用母愛去喚醒兒子,讓兒子從普通工人墮落的生活中走了出來。這本是母親對兒子關愛的一種本能,或許她當初並沒有奢望兒子能好起來,但是,她的兒子巴甫魯沙不僅走出了墮落生活,還開始變得陌生:

“母親非常留心地注意他的行動,覺得兒子淺黑色的面孔漸漸地變尖了,眼神也越來越嚴厲,嘴唇總是緊閉著,他仿若是在對什麼事情生悶氣,又好像有什麼疾病正在耗損他的體力。從前,常有夥伴來找他,但由於總是碰不上他,大家也就不來了。

母親看到兒子和別的青年工人不同,覺得很高興,但她能看出,他是專心致志地從生活的暗流中朝一旁的什麼地方游去——這在她心中又引起了一種茫然的憂慮。”

這一切讓母親感到了無助,她是從小受了薰陶的人,工人區的人們,沒有兒子這種情況的,於是她開始和兒子交流,開始注意兒子的行動。她發現兒子悄悄地帶些書回到家裡,偷偷地讀,偷偷地寫些東西。

“這樣一天天地過去了,她覺得兒子的話愈來愈少了,同時,她又感到他的話裡,添上了許多她聽不懂的新字眼,而那些她所聽慣了的粗暴和兇狠的話,卻從他嘴裡找不到了。在他的行為舉止方面,也增加了許多讓她注意的小細節:他戒除了喜愛漂亮的習慣,對身體和衣著的乾淨卻更加註重了,他的一舉一動,變得更加灑脫,更加矯健,他的外表也更加樸實、柔和了——這一切都惹起他母親焦慮不安的關心。對待母親的態度,也有新的變化:他有空就掃房間地板,每逢假日親手整頓自己的床鋪,總之,他是在努力地減輕母親的負擔。在工人區誰也不會這樣做??”

“就這樣,一個禮拜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不知不覺地,兩個年頭也過去了。這之間的生活充滿了茫然的思慮和與日俱增的擔憂,日子過得奇妙而沉默。”日子過得奇妙而沉默,表達的真是太貼切了。小說寫的真是太漂亮了,讓我時不時的就得引用一下原文,生怕我自己的語言表達不清楚他們母子之間發生的一切。

接下來,他們母子之間開始有交流,母親漸漸地接受著兒子的觀點。透過在他們家聚會,母親也認識了一些其他的進步青年。就這樣,母親由起初的擔憂兒子,慢慢的,她開始喜歡並欽佩這些年輕的革命者們,而母親自身也受到了前衛的教育,她也像年輕人一樣參加了革命工作。

隨著革命隊伍的不斷壯大,反動政府開始迫害革命者。但以兒子為首的組織並沒有退縮,冒著生命危險宣傳革命理想。隨著工農運動越來越浩大,群眾的反響越來越強烈,母親的思想覺悟也越來越高。她將整個心靈貢獻給了屬於人民自己的革命事業;她是從一個柔弱、溫順、憂鬱的傳統工人區婦女變成了一個有著深刻見地、滿腔熱情、勇敢無畏的新時代革命工作者;她不辭辛勞地長途跋涉送報紙、傳單,不顧警察的殘酷毒打向群眾宣傳革命真理。

這部小說使人熱血沸騰,令人強烈地感受到可歌可敬的革命者們的勇敢不屈、正氣凜然,並由衷地讚歎他們對理想的堅持,欽佩他們對偉大事業的獻身精神。特別是母親這個人物的轉變,由膽小的保守派到熱愛生活傳播真理的革命先驅。

《母親》讀書筆記7

“母親”這個詞語在我心目中是偉大的,但不能代替“父親”。可是當我讀了梁曉聲的《母親》後我突然發現我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作者的母親是頑強的、堅持不懈的、永不服輸的。

文中,作者的母親為了孩子不捱餓以至於出賣一個底層女人的廉價的體力到鐵路那裡做臨時工去翻砂。大家知道翻砂是很累很重的男人做的活,可是作者的母親卻冒著被鐵水燙傷或被鑄件砸傷壓傷的危險去工作怎麼凸顯不出母愛的偉大呢?母親為了讓孩子們每天吃到雞蛋,她不顧自己那勞累的身體用自己那雙瘦小溫暖的雙手代替母雞去孵化那一隻只小雞,當她看到雞蛋裡的小生命在緩緩蠕動時,母親興奮地讓她的孩子們看。可作者看到的確是母親那隻手也變成了紅色的,是血紅色的,血彷彿要從母親的指縫滴滴下來!是呀,那個生命體會吸血!把母親全部的心血全都吸走了。還有頂著“洋拉子”爬樹、在又小又悶的破房子裡工作……

雖然母親經濟平困,但她的尊嚴卻絲毫不比任何人差。在最貧苦的時候孩子摘來的食物被別人搶走。當母親瞭解此事的原委後她卻絲毫不生氣,並教導孩子有好事情要與別人分享,這樣不但他人快樂了,而且自己也會快樂。

就是這樣善良勞苦的母親,一輩子都在為別人操勞。待她老時眼睛都因從前在若光下縫補而模糊不清。在古惑之年被燙傷還未痊癒的母親還不忘趕去孩子家幫孩子忙。

母親就是這樣,比任何人都偉大。

世上母親千千萬,但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願孩子健康、聰慧、善良、真誠;世上母親萬萬千,但她們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施不圖報,無償付出。母親的全部含義只有兩個字,那就是奉獻。即使兒女再孝順,也報答不了母親的恩情。我們給母親的僅僅是一把土,而她給我們的卻是一座山。我們給母親的只是一條小河,而她給我們的卻是汪洋大海。

母親是一本無字的書,她教給我們無限的慈愛,也教給我們如何去奉獻愛;母親是一首無聲的歌,她默默地勞作,譜寫出一曲曲美妙的樂章,播撒著人生的真諦。母親滋養著人間真善美,洗涮著世上假醜惡。母親是一團不熄的火,她將自己燃燒,把世界照亮。失去母愛,天地將一片黑暗。

讓我們牢記母親的深沉與博大,無私與溫暖。

真想把自己化作一團火,溫暖母親的心;真想把自己變成一座山,將母親的重負托起;真想把自己變成一泓清泉,洗去母親的倦容,擦亮她明亮的雙眼;真想將自己鑄成一塊鋼,為母親架起通向希望的橋樑,好讓母親跨越苦海,走向光明。

《母親》讀書筆記8

今日和孩子們一齊學習《懷念母親》,這是季羨林老先生在留學歐洲期間的一篇文章。字裡行間充溢著季老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其實,像這樣的文章,不需要教師繁瑣的講解,只需帶領學生在讀中感悟即可。在學生熟讀課文後,為了讓他們能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我還為他們補充了資料《賦得永久的悔》。我讓學生找出能體現作者懷念母親的句子。這個環節比較順利,可等到讓學生用自我的朗讀表達出來時,學生的都很不盡如人意。當時我很不理解,甚至有些生氣。認為這些孩子不理解作者對祖國的情感也就罷了,可對母親的懷念也不太令學生動情。當時很不理解這些孩子,我都不敢多給學生讀,我害怕眼淚會流出來。因為每當讀到類似思念的文章時,我就會想起父親,想起和父親在一齊的點點滴滴。心就忍不住會很痛,那是一種肝膽俱裂的痛,那種痛難以言表。

不止一次的讀這篇文章,每一次都要流淚。可我的學生們卻總是那麼木然,他們的讀中沒有強烈的情感。只是為讀課文而讀課文。回來後認真反思,換角度思考一下。我就沒那麼生氣了,因為此刻的孩子生活在蜜糖中,他們生活在爸爸媽媽的身邊,享受著親人的疼愛和呵護。他們沒有痛苦的經歷,不明白痛失親人是什麼滋味。難怪他們在讀到作者失去母親時,依然語氣那麼平淡。

課文學完了,可我依然不能忘記季老的這句話:“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是呀,在如今生存壓力增大、工作節奏加快、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很多人都以工作忙等藉口,很少回家看望老人。有的人認為給老人很多的錢,給她買很多的東西,老人就會幸福,就會歡樂。其實不然,老人沒有太多的奢望,他們只是期望你常回家看看。古人曾說過:記得我的中學教師也曾多次給我說過,有時間必須要多回家看看老人,等他們百年之後,你也就沒有什麼遺憾。不要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杯具在自我的生活裡上演。平日裡不再找藉口,工作忙沒空回家,而是儘量抽時間回家看望母親,陪伴母親。

《母親》讀書筆記9

母親的辛勞換來我們的衣食無憂,母親的呵護促使我們健康的成長。她所賜予我們的愛是無私且偉大的。

《我的母親》一文寄託了老舍先生對慈母的懷念與敬愛。文中,作者出生在一個動盪窮苦的時代。自他出生起就意味著母親勞累的開始,不久父親便去世了,全家人的衣食就全落在了母親肩上。她終日的忙碌著:白天洗衣,晚間縫補,還要忍受姑母的惡習但她沒有半句怨言。她的手腫了,她的腰彎了……可以說命運的不幸已把這個堅強的母親折磨的遍體鱗傷但她依然有著樂觀向上,熱情好客的生活態度。而且這一精神品質已深深感染了作者內心,以至於使作者成長為一個善良,正直的人。

她不怕生活的艱辛,也不怕社會的血光火焰,她要在刺刀下,饑荒中保護著兒女。她能屈能伸,善良慈愛,總是熱心的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文中的母親面對困難總說:“命當如此!”我想簡簡單單的“命當如此”包含了多少艱辛與無奈,但我們所看到的更多的則是一位堅強母親不屈的樂觀的生活態度。

文中的母親是個英雄,她所給予兒女們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敢問我們的母親難道不是英雄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看著整日在廚房裡忙碌的身影,看著日益操勞的雙鬢上的白髮,還有那每天關切問候我們的言語……我明白了,我感動了,我們的母親就像文中的母親那樣,用不同的方式,懷著同樣的心來關心,保護著我們。因此我們不要埋怨她的嘮叨,那是對我們愛的述說;也不要反感她的批評,那是激勵我們成才的教誨。至此我已深深領悟了母愛,為了回報她,請將無盡的感激,付出在無言的行動之中吧!

每位母親都是平凡的,但她們給予兒女的愛卻是偉大的——母愛永恆!

《母親》讀書筆記10

學習了《懷念母親》這一篇課文,使我的心深深的被觸動了。

這篇課文作者季羨林是我國著名學者、國學大師,他曾經有過長達10年的留學生涯,在多年的求學過程中,他遠離故鄉,遠離祖國母親。對母親的思念,對故土的眷戀,對祖國的期盼,一直伴隨他走過在異國的孤獨歲月。

這篇文章中寫了季羨林六歲離開母親,在他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母親去世,他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痛哭了好幾天。從此,他失去了母親,一想到母親,他就會淚流不止,感到十分悽楚。他到德國之後,經常夢到自己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在1935年11月寫的四篇感人的日記中,我讀出他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愛著祖國和遠在祖國的朋友。在那之後,他寫了一篇名叫《尋夢》的文章,表達了他熱愛兩個母親的情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一定好好學習,報答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

《母親》讀書筆記11

最近,我學習了《懷念母親》這一篇課文,心潮起伏,心中頗有感觸。

這篇課文以回憶的形式,講述了作者對兩位母親——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都懷有同樣的懷念和不變的情懷,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和對祖國母親不變得愛意。這篇課文讓我感慨萬千,心中有說不完的話。

作者6歲離開了自己的生母,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迷糊,直到他上大學二年級母親棄養,這麼多年來他沒有得到過最無私的母愛,沒有得到一點安撫和溫暖,他反而怪罪自己沒有盡孝而在心中留下了永久的遺憾,我頓時肅然起敬,熱淚盈眶,如今我們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可是有幾個人對母親說了“我愛你”。我接著往下讀,字裡行間都流露出作者的悔恨之情。讀著讀著我深感疑惑,作者又為何將祖國視為母親,帶著疑問,我繼續品讀。作者身在異國他鄉,心中還時時刻刻都牽掛祖國,是有一顆多麼赤熱的愛國心!遠居海外他本應該股過上安定的日子,可他卻在學業卓有成效後又來報效祖國!多麼令人敬佩。

看完課文,我更是受益匪淺:世界上最真實最真切的感情是母愛,最難忘懷的是思母之情。作者懷念的是深沉的母愛,而思念之情和赤子之心又總在作者心中激盪。我們體會著作者遠離故土、獨居海外的思鄉之情,我們也感受著作者失去母親後的痛惜和悔意,兩種濃濃的真情匯聚在一起,深深打動著我。我們也要做作者一樣有孝心的人,多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多對父母說我愛你,哪怕是芝麻大的小事,也會讓父母開心,所以要抓緊人生中的一分一秒,別愛的太晚。然而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像作者一樣愛國的志士,正是他們用鮮血染紅了五星紅旗,為我們帶來和平:寧死不屈的黃繼光,百折不撓的狼牙山五壯士,壯烈犧牲的邱少雲……每一個人都有一段傳奇,他與作者一樣有火熱的愛國情懷,例如,狼牙山五壯士,他們為了大家的安危,舍小家為大家,渾然不顧自己的危險,轉移群眾,捨己為人,為群眾架起了一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橋,這種精神令人讚歎不已。這不正是“作者”嗎?

《懷念母親》這篇課文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應該學習作者,共同懷著一顆孝心和一份火熱的愛國情懷。去孝敬父母,去報效祖國!

《母親》讀書筆記12

夜深了,靠在床頭,一點睡意也沒有。隨手拿起一本書來看,剛好讀到胡適先生寫的文章——《我的母親》。細細品讀,對其教育子女的方法略有感觸,特舉一二,以供自勉。

胡適先生是著名學者,他以溫和文雅,博學多才深受一代代學子的敬仰,他回憶起母親的教誨,在文中深情地說:“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一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感謝我的慈母。”可見母親的教誨,給他極深遠的影響。

1.環境教育;胡適先生自小身體弱,母親不准他和野蠻的孩子們亂跑亂跳。表面上看,恐其受到傷害,其間包含著環境育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如孟母三遷等典故。以至胡適先生小時不曾養得活潑習慣,待人處世總是文縐縐的。

2.懲戒教育; 胡母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孩子一句,打孩子一下。孩子做錯了事,她只一望,孩子們就被她嚴厲的目光嚇住。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把孩子叫醒後再教訓;犯的事大,等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後行罰,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哭出聲來,因為她教育孩子,不是藉此出氣讓別人聽的。她以尊重、信賴為起點,一對一完全嚴厲教育,突出深刻二字,讓子女牢記深省,不能不令人讚歎,其效果也會事半功倍,影響終生。

3.床前教育;每天天剛亮時,胡母讓子女披衣坐,清醒後,才說起昨天孩子們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話,,要他們認錯,有時還以父親的種種好處正面引導教育,,讓其用功讀書。細細想來:胡母23歲做了寡婦,又寄人籬下,生活痛苦可想而知,那需要付出更多的艱辛與耐心,但為何選擇早晨進行教育呢?也許早晨是一天的開始,記憶深刻,!比我們的餐桌前教育效果會更好!

掩卷沉思,胡適先生以平時的筆法,飽蘸感激之情,把母親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敘寫的感人肺腑,真摯情感,躍然紙上。育子之法,也令人深思!

《母親》讀書筆記13

《你怎麼忍心撕碎母親的心?》這篇文章是在《感悟成長的56封信》中的其中一篇。

還記得在一年的十月一里,我跟爸爸來到書城,因為我們家總有一個習慣,就是幾乎每個假期只要沒事總會去書城逛一逛,逛完後每個人手裡都會拎著滿滿地“戰利品”回家。而正巧那年的十月一我的“戰利品”中就有這本書的“身影”。

當時,我特別喜歡這類的書,像《心靈雞湯》、《中國最美的散文》、《時代·選粹》……這樣的書。因此,當我看見這本書時便毫無顧忌的就買走了。只是我當時並沒有想到,裡面的故事,每一篇竟然都會蘊藏著一個豐富的知識,每一篇都會蘊藏著寫信人給收信人寫的發自內心的想法,而正是這一篇篇的故事,每一篇幾乎都能使人感動,每一篇都是那樣的真實……

言歸正傳。《你怎麼忍心撕碎母親的心》是講一個母親寫給她兒子的絕筆信。從她的孩子在嬰兒時期時這位母親放在孩子手裡的小紙條,然後一筆一劃的告訴孩子紙條上面的是“媽媽”和“爸爸”時。到了小學後這封寫給孩子的信又變成在孩子作業本上鼓勵的話語。等到孩子初中時這位母親便曾經成為孩子的筆友為他解決生活中的困擾,在孩子難過、傷心時給予他安慰,在孩子成功時給予他鼓勵……

而這些,就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曾經做過的事情。或許有人認為在孩子嬰兒時塞紙條真的`是很幼稚,或許有人認為在孩子小學時在本子上寫的激勵語是很令人不解的,或許有人認為當孩子的筆友也許是荒唐之至的事情,但是在我看來,這是一位母親的用偉大的母愛,一直陪伴著她孩子的成長。

漸漸地,那個孩子進入了青春期。又過了一段時間這個孩子已經將要高中畢業,但是在這高中三年裡,他沒有給他的母親寫過一封信。因為孩子的母親知道,她曾寫道“現在你已經快高中畢業了,想一想我已經3年沒有給你寫信了,因為你已經開始冷落我、躲避我,甚至是厭惡我。現在你長大了,你想要自由,不想玩無聊的文遊戲了……”在你們看來,也許認為這個母親真的好明白自己的孩子現在正在想些什麼,或者是這個孩子真的好不孝竟然厭惡著一直愛著他的母親。可是,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個母親怎麼會如此明白自己孩子此時正在想些什麼?如果沒有刻意去了解怎會知道?如果沒有刻意去關心怎會明白?如果沒有愛怎會有這些種種在我們看來已經無私的不能再無私的母愛呢?

文中的母親曾說過她的記性不好,但是,這麼多些年來她竟然一直記得她的孩子在8歲生日那天曾說的理想。一個記性不好的母親,竟能記得自己孩子8歲那年說過什麼,自己想過什麼,這真的好神奇啊,但是是什麼讓一個記性那樣不好的母親竟能過了這麼多年仍然記憶憂新?

這位母親寫過她第一次心潮澎湃時是在自己兒子說出自己理想的時刻,那時的心潮澎湃我想是高興,是興奮,是開心。而當她第二次心潮澎湃時,她自己也寫到“但這一次的原因和曾經的那一次是背道而馳”因為這一次,她的孩子正讓她擔憂、煩惱,而不是當初的懂事……

每個假期,我們周圍的同學,大部分都會被種種輔導班所“束縛”著,但是,俗話說過“打在兒身,痛在娘心”這句話也許我們身為學生的自己領悟不到,但是這位母親和我們自得父母卻領悟到了,每當看著她的兒子拖著疲憊的身影回到家後,她的心情痛如刀絞。可是,這位母親原本以為自己的孩子是因為疲勞過度而如此累的,可是慢慢的她發現她都想錯了,因為在每個母親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永遠是最棒的,就因為如此才會將他們的種種缺點平時都會拋在腦後,可是為何有些人要“耍弄”這種無私的愛呢?

這個母親寫道“每當看到你帶著疲憊的面孔推開門的時候,我便會感到自己的眼睛裡盛滿了火辣辣的東西。可當你的老師找到我的時候,我的思緒就全亂了。你怎麼可以這樣騙我呢?學校根本就沒有補課!這麼多個週六、週日,你都去了哪裡?是在別的同學家複習嗎?還是在網咖裡消耗掉了你所有的能量呢?或者是在臺球廳中感受著煙霧瀰漫的墮落呢?我不敢想,這一刻我才發現,我真的太不瞭解你了……”

漸漸地,就這樣這個孩子慢慢的“撕碎”了她的母親那顆無時無刻都想著、愛著他的心。一次次的成績下滑,一次次的欺騙,一次次的消磨著他母親對他的愛……

《母親》讀書筆記14

前幾天,我們學了一篇由季羨林老先生寫的《懷念母親》的課文,讀了以後,我不禁思潮起伏。

季老先生在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的生母就離他而去,這是,還在讀大學二年級的季老先生每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甚至想隨母親與地下。讀到這兒,我突然想起了自己,“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是呀,我有媽媽,有一個關心愛護我的媽媽,我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要好好的孝敬她、報答她。當我讀到季老先生在日記中寫得“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長眠於地下的母親,正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這段發自肺腑的話我又想到了我很遲迴家,媽媽焦慮的神情,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我在國內的時候,只懷念,也只有可能懷念一個母親。到國內以後,在我的懷念中增添了祖國母親。這種懷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時候異常強烈。”這是季老先生這篇文章的最後一段話“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她,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是呀,祖國就是我們的第二個母親,離開了她,我們就會無法生活。

我一定要好好報答這兩位讓我一生受益的母親。

《母親》讀書筆記15

昨天我和幾個朋友一起讀了高爾基的《母親》,讀完母親,確實在一些方面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反思

母親——作為生活在當時俄國黑暗社會最底層的工人代表,從一個沒有靈魂的麻木的人,一躍而為一個具有先進思想,為推翻沙皇統治而站在第一線的人。

母親身上,所發生得重大變化,讓我們震撼,尤其是母親不識字,卻比那些識字的理解真理,理解俄國的未來。這些與她的兒子帕沙卡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她的兒子是工人的代表,是工人運動的領導者,不斷對他的母親灌輸革命的真理,將母親的思想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當然這與母親本身也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她對兒子的理解,對兒子所從事事業的信任,沒有對兒子的自豪,對兒子深深的愛,也不會使她在兒子被捕後,下定決心走兒子的路,從而真正成為一個革命者,一個大造新時代的人。

這裡我們談到了理解,這不僅讓我想到一句話:理解萬歲。確實,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是無價的,理解可以創造奇蹟,就像理解可以將帕沙卡和她的母親,兩個思想完全不同的人,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一座信任的橋樑。在現代社會,很多問題有待於理解來解決,代溝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試想,如果父母與子女之間加強交流,增進理解,又什麼問題解決不了呢?有時候我感覺父母不理解我,當然,為題是出在雙方。父母當總是讓我一個勁的學習,殊不知,為了責任而學習是很累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