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1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音樂的旋律,引導幼兒分辨音樂的上行、下行,能做出猴子爬樹及下樹的動作。
2、遷移觀察的經驗,嘗試用不同的動作表現猴子玩耍、爬上樹和滑下樹等靈巧、頑皮的樣子。
3、樂意參與動作創編活動,有做出與眾不同動作的意識。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有去動物園觀察過猴子。
2、圖譜,幼兒用書、音樂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初步熟悉音樂的旋律,引導幼兒分辨音樂的上行、下行,能做出猴子爬樹及下樹的動作。
活動難點:
遷移觀察的經驗,嘗試用不同的動作表現猴子玩耍、爬上樹和滑下樹等靈巧、頑皮的樣子。
活動過程:
一、匯入,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師:你見過小猴子嗎?你能學學猴子的動作嗎?
2、師:今天,龔老師來當猴子媽媽,你們當小猴子,我們一起到樹林裡去玩吧。
3、師幼律動
二、引導幼兒欣賞音樂,分辨音樂的上行、下行,並嘗試創編動作。
1、出示《幼兒用書》
師:小猴子們,樹林到了,瞧!已經有小猴子來了,它們在做什麼?
2、幼兒完整欣賞音樂(出示圖譜)
師:有一段好聽的音樂就是講了小猴子爬樹的事情的,我們一起去聽聽吧。
3、引導幼兒分段創編動作
(1)創編猴子爬樹的動作(1~8小節)
①師:你們會爬樹嗎?怎麼爬?是一下子就爬上去的嗎?
它先在什麼地方?最後爬到哪裡?
②幼兒創編動作
③配樂表演第一段(注意引導幼兒表現出由低到高的空間感)
(2)創編猴子玩耍的動作(9~16小節)
①師:小猴子們,爬到樹頂了嗎?我們玩遊戲吧?小猴子喜歡玩什麼遊戲呢?
②創編撓癢、摘果子、吃果子、睡覺的動作
③配樂表演
(3)創編猴子滑下樹的動作(17~21小節)
①師:玩累了,趕緊滑下樹回家吧。這個滑下樹的動作怎麼做?
②幼兒創編動作
③配樂表演
(4)完整表演(2遍)
三、結束部分
1、師:小猴子們,我們趕緊回家去吧。
2、律動放鬆
活動反思:
孩子們對動物總懷有極大的熱情,每次教學活動中有小動物,孩子們就會特別感興趣。活動後他們的話題也會圍繞著活動中出現的小動物展開。
今天韻律活動“猴子爬樹”,猴子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因為猴子的活潑、可愛;也因為《西遊記》這部電視劇中“孫悟空”,孩子們總覺得猴子是非常厲害的,也就對猴子有一種特別的喜愛。我們在認識瞭解小猴子的生活習性的基礎上,以韻律活動的形式展開的,小朋友們一起聽聽音樂,在遊戲的情景中嘗試聽辯音樂的一些簡單變化,並跟著音樂學學小猴子的動作。從而喜歡參與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中,我以觀看幼兒用書中的《猴子爬樹》圖片開始。孩子們認真的創編猴子的各種動作、造型,感覺孩子們對這個活動還是很感興趣的。他們愉快的和老師一起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有趣;他們積極地參與動作表演和創編活動,體驗表現的樂趣。活動中孩子們積極開動腦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音樂的理解。他們會使用一些好聽的詞句,如:可愛、好玩等來形容小猴子,而老師也積極回應,用“小猴子聽到他們的話愉快地跳起舞來”的話語激發幼兒表達的意願。老師用集體練習與個別演示的方法,讓幼兒理解聽音樂做動作。孩子們基本上都能跟著音樂的節奏表演。班級裡的幼兒每一個都參與到活動中,學地很開心。
在最後的樂句中老師利用猴子從樹上滑下來,來引導幼兒聽音階。可是幼兒爬下樹後,就趴在了地上。孩子們說因為小猴子玩的太累了,所以一下樹就在趴在地上休息了。老師也就不強求幼兒,滿足了孩子的願望。
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2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能用優美的聲音和有趣的動作來表現歌曲。
(2)學看圖譜,感受三拍子音樂的節奏特點,在樂句的最後不漏拍。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唱歌曲,能用優美的聲音和有趣的動作來表現歌曲。
難點:學看圖譜,感受三拍子音樂的節奏特點,在樂句的最後不漏拍。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遊戲“點小動物”。
2、“扭”的動作。
物質準備:音樂圖譜一張,毛毛蟲、大樹胸飾各10個。
活動過程:
(一)點小動物引出歌曲。(3分鐘)
1、伴著歌曲旋律和幼兒做遊戲“點小動物”。
遊戲2——3個動物後教師直接用歌曲中的第一句歌詞遊戲。“毛毛蟲呀,扭出來呀,扭扭扭扭扭扭扭”。後讓點到的幼兒用不同動作來表現“扭”。
(二)學唱歌曲(10分鐘)
1、熟悉樂曲第一樂句。
利用樂曲第一樂句遊戲“點小動物”若干遍,可以讓幼兒輕聲跟唱。
2、用圖譜幫助記憶歌詞,熟悉歌曲的三拍子節奏。
出示第一樂句圖譜。用手的節奏和歌曲的演唱幫助幼兒理解三拍子樂句。
3、情境引出歌曲第二樂句。
大樹爺爺想和毛毛蟲做一個遊戲,撓癢癢。你們會撓癢癢嗎?(幼兒同伴間互相體驗撓癢癢的愉悅感受。)
出示第二樂句圖譜,再次用手的動作和歌曲的演唱讓幼兒感受三拍子樂句的節奏特點。
4、完整跟唱歌曲。
(1)教師範唱,幼兒欣賞。
(2)幼兒跟著圖譜學唱歌曲1——2遍。
中間根據幼兒學唱情況解決難點:唱滿每一樂句最後音的三個節拍。
(3)幼兒跟著圖譜和老師的口型演唱歌曲1遍。
(三)遊戲“撓癢癢”。(5分鐘)
1、講解遊戲玩法。
每個小朋友從椅子下面拿出自己的胸飾,明確自己的角色意識,扮演大樹的孩子在場地中找個位置站好,並擺好造型。(要求幼兒儘量做出與別人不同的造型)。扮演毛毛蟲的孩子找一棵大樹做自己的好朋友。跟著音樂邊唱歌邊用各種能表現歌曲的動作進行遊戲。遊戲一遍後互換角色。
(四)活動的延伸。(2分鐘)
外面的花兒姐姐也想和毛毛蟲做撓癢癢的遊戲,那我們應該怎麼唱這首歌呢?教師帶著幼兒邊創編歌曲邊做動作出活動室,去戶外找更多的朋友創編歌曲。
活動反思:
撓癢癢是一首歡快、有趣的歌曲,它以毛毛蟲和大樹的故事為切入口,表現了撓癢癢時那種快樂的情感。幼兒好動,好模仿,好用身體動作來表現自己的感受,而樂曲中可愛的毛毛蟲,快樂的大樹更是幼兒模仿的物件,透過情景遊戲鼓勵幼兒大膽誇張的進行表現,同時,也促進了同伴間的交流,體驗身體接觸的快樂。
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3
一、目標
1、模仿動物走路,做彎腰走,跳躍走,碎步走,大步走等走路姿勢。
2、遵守遊戲規則,按要求玩遊戲。
3、體驗遊戲的快樂。
4、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二、準備
準備音樂《動物起床歌》、遊戲音樂《歡快歌曲》、放鬆音樂《彩虹的約定》。
三、開始部分
1、情景引入
老師:小朋友們,你們喜不喜歡小動物啊?那今天我們就扮演小動物,一起來開音樂會好不好?
老師:可是呀,有的小動物小眼睛都睜都沒有睜開,還沒有睡醒的樣子,我們先來做做運動,清醒一下好不好啊?
2、準備運動
播放《動物起床歌》,根據歌詞做小動物起床的動作。
歌詞:牛寶寶起床甩甩頭,鴨寶寶起床動一動,狗寶寶起床轉個圈,熊寶寶起床伸懶腰,兔寶寶起床跳一跳
四、基本部分
1、模仿動物走路
老師:小動物們都起床了,來看看有哪些小動物呢?
說出動物名字,先讓幼兒嘗試模仿,教師再正確指導。
大象(彎腰走)小兔子(跳躍走)小鳥(碎布走)老虎(大步走)
2、森林音樂會1
老師:好啦,我們的小動物都已經準備好了,音樂會就要開始了,(根據課室場地佈置)男孩子站在內圈,女孩子站在外圈,模仿動物走路的次序是:大象,小兔子,小鳥,老虎。
播放音樂《歡快歌曲》,教師帶著幼兒依次模仿動物走路。
3、森林音樂會2
老師:我們來改變一下玩法,森林裡有這麼多小動物,誰要做大象呢?(幼兒舉手),大象怎麼走路的呢?誰要做小兔子呢?怎麼走的呢……好,這次我們全部都站在大圈內,當音樂一響起來,扮演什麼動物就要學它走路,音樂會開始咯。
五、結束部分
放鬆音樂《彩虹的約定》
六、教學反思
這是一個很能激發孩子們說話交流的活動,故很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們在活動中積極大膽的舉手發言,並根據圖片來說出自己的想法,與其它同學一起學習相互交流。
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4
《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喜歡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讓幼兒在音樂遊戲中與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瞭解和友誼。因此在組織小班音樂遊戲活動《小兔和狼》前,我認真揣摩教材,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在活動前先豐富幼兒的經驗,併為活動做了教具以及各方面的準備工作,一節活動進行下來,感覺基本達到我想要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就說說我這節活動的收穫和感受:
一、激發幼兒的表現欲
為了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活動一開始,我就以兔媽媽的身份帶幼兒到森林裡玩,自然地進入教室,透過音樂律動作為本次活動的開場匯入,幼兒在《兔子舞》的音樂中模仿小兔子跳到草地上,這個環節在無形中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模仿小兔子和大灰狼打下了基礎。
二、音樂活動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
小班的幼兒比較喜歡模仿,本次音樂遊戲正好適合幼兒。另外,幼兒在小班的時候動作發展水平不是很高,所以這裡我沒有苛求幼兒一定要有多優美的動作來表現小兔子和大灰狼,而是將重點放在音樂上。首先欣賞a段音樂,分辨出音樂中的動物客人是小兔子,然後進行簡單模仿;再欣賞b段音樂,發現跟第一段音樂不一樣,b段音樂是大灰狼,然後才進行完整遊戲。我採用了循序漸進的'教學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這樣能保持幼兒主動參與的熱度,幼兒不會以太簡單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會以太複雜而感到縮手縮腳,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感到親切,易學、易掌握,有了成功感,他們以後進行活動時,也會情緒歡樂,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厚。
三、利用多種形式為音樂遊戲做鋪墊
要上好一節好的音樂遊戲課,還需要很多的準備工作做鋪墊。比如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較好的遊戲環境,佈置了草地、房子、大樹等等,使得幼兒很容易就進入了角色,在完整遊戲時,孩子們完全沉浸在情境中,樂於聽音樂玩遊戲,在大灰狼音樂出來時,很快的找地方藏了起來。
四、及時表揚、重點指導、鼓勵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表揚是激發幼兒表現自己的良藥。表揚還能保護幼兒剛剛萌芽的自尊心,讓幼兒體會到活動的樂趣。在第一次播放a段音樂時,很多孩子還不一下子都聽出音樂中藏著的動物客人是小兔子,許多小朋友都回答了“小貓、小雞、小鴨”等等,甚至還有幼兒回答了“獅子、老虎”,,在這裡,我採用了鼓勵的方式,請幼兒“在想一些、“仔細的聽一聽”,揭曉答案後再用表揚的方式鼓勵幼兒“猜一猜小兔子在幹什麼”。
本次活動仍有很多不足之處。在幼兒欣賞a段音樂後,我沒有請幼兒嘗試自己模仿小兔子,而是在老師帶領下模仿,這就侷限了幼兒的思維,沒有給幼兒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並且在第一次遊戲時,有的小兔子因為沒有藏好或是動了而被大灰狼抓住,我沒有跟幼兒強調這一後果,所以小朋友們在第二次玩遊戲時,沒有重視會被大灰狼抓住;另外,第二次遊戲時,我只請了一個幼兒來做大灰狼,幼兒的參與性不足,應該要多請幾個小朋友來做大灰狼,使幼兒充分體驗到兩段音樂的不同。總體來說,活動目標達成還是較好。
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5
活動目標:
1、掌握歌曲的跟唱呼應形式與唱詞部分。
2、探索認知散響樂器沙球
3、感受音樂中的AB結構
4、引導熱愛與觀察大自然中的動物
5、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6、在對唱的過程中注意傾聽同伴的聲音,及時接唱。
活動準備:
音樂播放器、繪本、沙球13個
活動過程:
暖身:問好故事引入:繪本《抱抱》,同步教學歌曲律動與歌唱:
1、模仿猩猩的動作和叫聲
2、拍打身體打擊樂
3、合音樂的原地律動
4、開動森林小火車
5、樂器探索:沙球
6、A段搖擺沙球,B段用沙球當麥克風演唱。
尾聲:森林小火車
反思:
成功之處:活動體現了興趣性、人文性、情境性、活動性、整體性與發展性,課程組織遵循了相互作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與客人老師互動、個體與集體互動,幼兒與環境互動)原理,始終以動靜融合的形式展開:傾聽聲音(靜)——模仿聲音動作(動)——欣賞故事(靜)——遊戲(動),符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易於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接受。
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6
活動目標:
1、能隨音樂有節奏地抖動報紙,並感受在遊戲中和同伴比賽所帶來的快樂。
2、在遊戲中學會控制自己的動作,發展想象力。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透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磁帶、錄音機、故事圖片重點和難點:
重點:隨音樂有節奏地抖動報紙和撕報紙。
難點:創編不同的抖動報紙的節奏,並能控制自己的動作。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有節奏地進場,並做出各種誇張的拉扯動作,引發幼兒興趣。
二、複習遊戲《縣官判罰》
三、故事匯入,引出主題老師:你們看,我手裡拿的是什麼?
老師:今天,我就講一個有關報紙的故事。心故事引出:在一座房子裡,住著一個男主人,這天,男主人在看報紙,看著看著就睡著了;這時,出來了一群小傢伙,他們在屋子裡大鬧天宮,把主人的報紙玩的滿地都是,而且還做了一頓豐盛的大餐……
四、想想玩玩
1、請幼兒討論報紙的玩法。
2、說說小老鼠是怎麼玩報紙的?
3、隨音樂有節奏地玩報紙創編不同的抖動報紙的節奏,在音樂的長音“5~~~”處,幼兒開始撕報紙,音樂“3”處,幼兒停止撕報紙。
4、比賽:看誰撕得最長,看誰堅持到最後?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採用“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原則來組織,以《綱要》為指導,從“理解——感受——體驗”三大塊,由淺入深,從理解到感受,使幼兒已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絡,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直觀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設計程式為:情境匯入—故事講述—情境體驗—角色表演—活動延伸。
《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活動中,我透過遊戲“猜猜我是誰”匯入活動,讓幼兒在有趣而又充滿神秘的狀態中專注地參與活動;運用直觀的的教具——報紙、插圖、老鼠圖片一遍講述一遍直觀演示,幫助幼兒理解了故事內容;並透過音樂遊戲鼓勵幼兒大膽主動地與客人老師問好,交流,讓幼兒在親身實踐中客服膽小害羞心理,掌握了一些與客人交流的禮貌用語,基本達到了活動目標。
同時也存在幾點不足之處:一是教學語言不夠簡練,隨意性強;二是缺乏教育機智,不敢超越“教學設計”而是自始至終嚴格按教案執行。比如:有的小朋友就是膽小的幼兒之一,在音樂遊戲中,抗拒與客人老師交流,我擔心分散其他幼兒注意力而沒有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引導。
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7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才入園,許多孩子都沒有睡午覺的習慣。每次睡午覺都爭著上廁所。走路時發出咚咚的聲音。還大聲說話。影響其他孩子睡覺。針對這種情況,我在班上教育了很多次,仍然收效甚微。於是靈機一動,設計了這個關於睡午覺題材的音樂遊戲《懂禮貌》。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唱歌。
2,培養幼兒遊戲規則。
3,透過做遊戲,知道睡午覺要安靜,不能發出響聲。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透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遊戲時被老師拍頭的“小花貓”在交換位置時不能發出一點聲音。
2,要根據唱歌的節奏來進行遊戲。
活動準備
小花貓頭飾若干 小椅子
活動過程
1, 先教小朋友學習《懂禮貌》這首歌。
2, 小朋友圍坐成一個圓圈雙手合掌作睡覺狀。老師唱歌。歌詞如下:小朋友睡午覺,幼兒園裡靜悄悄。小花貓懂禮貌,不吵不叫也不鬧。抬起腳爪來走路,進屋誰也不知道。
3, 老師邊唱邊輕輕拍兩個小朋友的頭。被拍到的小朋友悄悄站起來互相交換位置。走路時要悄悄的,不發出一點響聲。
4, 遊戲繼續。
教學反思
1,活動中有的小朋友不能做到“睡覺狀”,總是扭過去扭過來的,作為老師覺得很影響遊戲效果。有時有點急,就要批評孩子。其實這是不應該的。要耐心引導孩子。
2 ,孩子們在遊戲過程中,被老師拍到頭時,不能夠及時反應。需要老師不斷提醒。
3,孩子們在開始進行遊戲時還沒有養成遊戲規則。有的小朋友大聲說話,小花貓在交換位置的時候走路也發出響聲。但是進行一段時間後,我故意把歌唱得很輕,再加上一些肢體語言,慢慢的小朋友都進入了情境。開始安安靜靜睡覺,輕輕地走路。
4,孩子們在進行遊戲過後的當天中午,我發現中途上廁所的小朋友走路都有了一個相同的姿勢:兩隻手學小貓,走路一踮一踮的。再也沒有原來那種咚咚的聲音了。
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8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A—B—A‘樂曲的風格,理解小老鼠歷險的故事情節,並建立音樂與故事情節相匹配的概念。
2、鼓勵幼兒大膽創編,表現小老鼠找東西吃的動作,感受貓捉老鼠的刺激和老鼠躲貓的緊張。
3、引導幼兒在遊戲中避免與同伴相碰撞。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音樂,錄音機,鋼琴,貓的頭飾。
事先學習歌曲《我是一隻小老鼠》,一段歡快的音樂,一段搖籃曲。
三、活動過程:
一、請老師和幼兒共同做小老鼠去歷險,在感受音樂變化的同時,做出相應的動作。
1.小老鼠們,今天鼠媽媽帶你們出去找吃的好嗎?不過你們可要緊緊跟著媽媽,當心別讓貓給抓走了。
1)複習歌曲《我是一隻小老鼠》
2)感受音樂的變化。(播放A段音樂)
二、播放 B段音樂,透過遊戲體驗貓捉老鼠的刺激和老鼠躲貓的緊張。
1)放音樂(低音,含減七和絃)
2)放貓走路聲 (低音,強)1 55|1-|1 55|1-|……
強至減弱。問:現在貓走了嗎?(沒有)
你怎麼知道貓還沒有走?
減弱至無聲。問:現在貓走了嗎?(走了)你怎麼知道貓走了?
3)遊戲:貓捉老鼠。
4)第二遍遊戲,幼兒做貓。
三、播放A段音樂,請幼兒根據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創編動作,並且能夠完整地表演動作。
1)播放一段歡快的音樂。
2)播放搖籃曲。
四、結束活動。
老師:天黑了,小老鼠們,我們回家吧!
教學反思:
透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透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透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9
活動目標
1、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2.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小烏龜是小朋友很喜歡的一種動物。在班級的自然角也隨處可見,剛好本次的音樂教學活動與小烏龜有關,課前我讓幼兒觀察自然角的小烏龜是怎麼樣爬的 ,幼兒很感興趣,紛紛認真仔細的觀察還討論呢,這也為我的教學活動做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這是一節音樂教學活動。首先我帶領小朋友複習律動《拍手點頭》,我引導幼兒聽音樂的節奏做拍手點頭的動作。接著出示小烏龜的圖片引出今天的活動主題,結合歌詞內容創編一個小烏龜的故事,幼兒對故事十分感興趣。故事講到小烏龜去爬山坡的時候我請幼兒自己創編進行創編,他們呀都能創編出不同的內容。
幼兒對烏龜的習性已經十分熟悉,當我問道"烏龜走起路來是很快的還是很慢的"時候有小朋友已經能準確的回答"很慢、很慢"。並且能自己說出原因。於是我讓幼兒學習像烏龜那樣揹著一個重重的烏龜殼一樣走路,每個小朋友都做的有模有樣!還會學著烏龜很累的樣子喘息。這個時候我便抓住機會,告訴他們小烏龜爬山累了以後會發出一個像口號一樣的聲音,於是讓幼兒跟我一起學習,幼兒十分帶勁。
接著我出示背景大圖--山坡,幼兒有了經驗,一看就會了,我逐步出示小烏龜、麵包、糖果的圖片,使幼兒能一目瞭然。一遍唱完,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很多幼兒由於第一句和第三句的節奏一樣,所以在最後一句"嗨嗨 嗨嗨 喲"的時候總是唱成"嗨嗨 喲,嗨嗨 喲,"當然也有對的小朋友,於是兩種聲音混在一起十分嘈雜,很難聽。於是我請幾個會的小朋友幫大家唱最後一句,其他小朋友只要唱到第三句就行了。反覆唱了兩遍,效果很好。我就對他們說,"這兩遍我們合作的很好,接下來我們要自己唱了,請你們分清楚第一遍的口號和第二遍的口號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再一遍下來結果真令我吃驚,竟然有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會了。我在進行分批表演的形式加深幼兒對歌曲的印象,更好的掌握歌曲的節奏。
在是創編活動環節中,將小烏龜替換成別的小動物進行創編並演唱,有了前面的基礎,幼兒替換歌詞創編並演唱,還是比較成功的,他們將小烏龜換成小鴨,小雞等,不僅能較熟練地演唱,有的幼兒還能加上自己的動作表演。
教學反思
1:教具準備充分,很喜迎幼兒眼球
2:在開展活動時,還需要更加的誇張有激情
3:在後面遊戲時,注意幼兒安全
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10
遊戲目標:
1、用形象的動作表現各種小動物走路的樣子。
2、在理解歌曲的內容上進行創編
3、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小班上學期音樂教案《走路》
遊戲準備:
多種小動物頭飾
遊戲過程:
舞蹈:走路個別幼兒:
1—6小節:小兔跳2慢4快。
7—12小節:小鴨子搖擺走路2慢4快。
13—18小節:小烏龜走路2慢4快。
19—26小節:小貓走路2慢4快。
集體表演:
完整反覆一次。
教學反思:
1、這次活動根據幼兒對小物們那種特別喜愛,喜歡模仿它們走路的一些動作來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幼兒的發展經驗水平以及學習特點,透過音樂活中的唱與跳,使幼兒語言上的表述與動作協調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也增強了幼兒表演的自信與慾望。特別是最後一個遊戲環節,到結束,小朋友還玩得意猶未盡。這樣為後面的延伸環節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2、小班幼兒因為生活經驗少,所以對創編動作有了一定的難度,如果能讓家長配合,提前帶小朋友多觀察一些小動物走、跑的樣子。或者做些有更多小動物走、跑的課件,相信這節課就上得更加豐富生動了。
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11
活動目標:
1、認真傾聽音樂,理解歌詞內容,感受歌曲的情緒變化。
2、學習關愛他人,萌發同情心。
3、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各種泥娃娃,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1、介紹歌曲《泥娃娃》,請幼兒安靜地傾聽歌曲。
2、引導幼兒說說聽了歌曲後有什麼感受?泥做的娃娃會說話嗎?
3、學習歌曲《泥娃娃》,先教歌詞,然後學唱歌曲。
4、教師放錄音幼兒隨音樂邊唱邊自由表演。
5、教師分發給幼兒適量的泥,讓幼兒嘗試泥塑,教師提醒幼兒可以使用輔助材料,使幼兒能夠學習搓、捏、壓等技能。
6、將幼兒的成品放在架子上,建議幼兒互相欣賞,表揚泥塑做的好的幼兒。教師同時提醒幼兒收拾材料、整理桌面,養成好的衛生習慣。
7、教育幼兒愛護自己與同伴的作品,欣賞時輕拿輕放,欣賞完物歸原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前,我先將原教案進行了修改,增加了圖譜這一教學材料,從而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歌詞。在圖譜設計時,我儘可能地使用簡易的圖片幫助幼兒理解,並運用了 "1""X" "真""假"等一些明顯的符號加以輔助。活動時,孩子們能被多樣的圖譜所吸引,正確地理解並用聲音優美地歌唱,活動目標有效達成。但是在活動中我也發現了活動氛圍並沒有預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體動作、臉部表情等更加活躍一些,也許孩子們也能被我的情緒所感染,使本次音樂活動的氛圍顯得更加活躍歡樂一些。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12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節奏。
2、用手錶現各種不同的物體和動作。
3、嘗試創編新歌詞。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雨點、雨傘、太陽、蝴蝶、山、蜘蛛、小船、枕頭的小圖片
2、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1、教師用手來模仿小動物。
(教師將兩手指相對做出小雞的尖嘴巴)
師:嘰嘰嘰,你們好!
(教師將兩手心朝內撐開做小貓狀)
師:喵喵喵,你們好!
師:剛才,我用小手做出誰的樣子?我們一起來學學看。(幼兒跟隨教師用手模仿小動物)
師:小手還能做出什麼樣子呢?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歌曲的名字叫《小手歌》
(二)欣賞歌曲
1、教師放歌曲磁帶,幼兒安靜欣賞音樂一遍。
師:這首歌裡用兩隻小手做出了什麼?(幼兒回憶剛才聽到的歌詞)
當幼兒說出一種事物之後,教師就展示出相應的物體圖片。(按照幼兒講述的順序將雨點、雨傘、太陽、蝴蝶、山、蜘蛛、小船、枕頭的圖片逐步展示出來,幫助幼兒更好地記住歌詞內容)
(三)動作表演
1、師:怎樣用手來表示“雨點”呢?(請幼兒來編動作)教師採用“怎樣用手來表示什麼?”的提問形式,引導幼兒大膽用小手分別模仿雨傘、太陽、蝴蝶、山、蜘蛛、小船、枕頭的形象。
2、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跟著音樂做動作。
3、再次帶領幼兒跟著音樂做動作,在每一段的最後六小節,教師引導幼兒用稍快的速度做動作。
(四)創編小手歌
師: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的小手還能做出什麼樣子來?(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創編出與歌曲中不一樣的物體。)
幼兒做出動作後,教師把它編成歌詞,引導幼兒邊唱邊表演。
活動反思
《小手歌》是小班的一個音樂活動,主要是讓幼兒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節奏的同時,用手錶現出各種不同的物體。並在原有動作的基礎上,學習創編。在表演歌曲時我儘量引導幼兒用更多動作去表演,關注每位幼兒,使他們能更加大膽的參與。
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13
活動名稱:怪汽車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怪汽車》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能夠找到大小相同的車輪為各類怪汽車裝上車輪。
活動準備:故事怪汽車、各色手工紙以及手工紙剪成的大小不同的車輪。
活動過程:
一、PPT匯入,引起興趣:播放PPT提問:
看看這是哪裡呀?(森林,公園)這個地方美麗嗎?想去嗎?那怎麼去?
可是森另好遠哦,我們開什麼車去呢?(小汽車、公交車、巴士車……)
哦,我們的寶寶開了那麼多的車,那現在我們就開著你的車子向森另出發吧!(播放音樂)
過渡:森林住三個好朋友讓我們看一看他們是誰?
二、欣賞故事:《怪汽車》
(一)欣賞故事前半段,並討論:
1、PPT一個一個出現3個小動物。
2、小貓、小兔和小猴子分別用什麼來做新房子?
3、改動故事,讓所有的朋友來看自己的新房子。
4、為什麼不可以?馬路上能有什麼?
2、警察不讓他們在大街上滾房子,他們想了什麼辦法把房子搬回去呢?
(二)欣賞故事後半段,並討論:
1、他們把房子變成了什麼?小動物想出來什麼什麼辦法?
2、房子怎麼會變成汽車的?
三、學學動物朋友,做一做怪汽車
1、觀察不同顏色的手工紙討論他們可以是什麼車?
2、從準備好的圓中找出大小相同的圓做車輪並請個別幼兒上來粘車輪。
四、活動延伸
從車輪的大小高低判斷誰的可以上路,讓幼兒知道前後一樣平的車輪才可以開的穩。
反思:
1、前面的引入部分可以刪去,有些與後面的故事脫離。
2、整節課的氛圍是很好的,幼兒非常感興趣。
3、故事有趣,適合小班幼兒,效果很好。
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14
教材分析:
撓癢癢是一首歡快、有趣的歌曲,它以毛毛蟲和大樹的故事為切入口,表現了撓癢癢時那種快樂的情感。幼兒好動,好模仿,好用身體動作來表現自己的感受,而樂曲中可愛的毛毛蟲,快樂的大樹更是幼兒模仿的物件,透過情景遊戲鼓勵幼兒大膽誇張的進行表現,同時,也促進了同伴間的交流,體驗身體接觸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鼓勵幼兒用動作和聲音大膽表現歌曲。
2、感受情景遊戲帶來的愉悅情緒。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運用動作和聲音大膽地表演歌曲。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毛毛蟲和大樹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激發興趣。
1提問:小朋友,你們看誰來了?樹葉寶寶怎麼了?毛毛蟲出來啦,大樹爺爺怎麼了?它是怎麼笑的?
2毛毛蟲和大樹的故事,還有一首好聽的歌了,讓我們邊看邊聽。
(二)學唱歌曲。
1教師邊彈琴邊演唱歌曲一遍。
提問:毛毛蟲是怎麼出來的?
2幼兒邊做動作邊用好聽的聲音學唱歌曲。
3老師扮演毛毛蟲給幼兒撓癢癢(鼓勵小朋友互相撓一撓)
(三)情景遊戲。
1老師扮毛毛蟲,請一幼兒扮大樹,表演一遍。
2請幾位幼兒扮演毛毛蟲,教師扮演大樹,在音樂聲中表演一遍。
3全體幼兒邊唱邊表演兩遍。
4互動角色再次表演。
(四)結束部分。
幼兒邊唱歌曲邊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1觀看課件,以故事的情景激發幼兒興趣,為理解歌詞作鋪墊。
2在幼兒用好聽的聲音學唱歌曲的同時,鼓勵幼兒大膽地用動作表現歌曲。
3透過給幼兒撓癢癢為情景遊戲作鋪墊。
4充分給予幼兒大膽表現的機會,促進同伴間的交流,讓幼兒真正體驗到情景遊戲所帶來的快樂。
5在自由寬鬆的氛圍中,幼兒邊演唱歌曲邊出活動室。
小班音樂教案及反思15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學唱歌曲,嘗試用問答、自唸的方法來演唱。
2.學會看標記結伴遊戲,感受與同伴結伴表演的快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花燈、蠟燭等。
活動過程:
1.欣賞歌表演,體驗歌曲的情緒。
(1)欣賞教師的歌表演《玩燈嘍》。
(2)瞭解歌曲名稱,交流欣賞後的感受。
(3)嘗試用手輕輕地隨樂拍打節奏。
2.學習歌曲,嘗試用問答、自唸的方法來演唱。
(1)複習兒歌《玩燈嘍》。
(2)詞曲匹配,學唱歌曲。
(3)嘗試用和歌曲情緒匹配的動作和表情表現歌曲。
指導語:聽了這首歌,你們想做什麼?你想用哪些動作和表情來表現這首好聽的歌呢?
(4)用問答、自唸的方法演唱歌曲。
3.看標記結伴遊戲,感受與同伴結伴表演的快樂。
(1)聽音樂,自由結伴,有表情地表演。
(2)根據花燈與蠟燭的顏色結伴表演。
活動反思:
此次音樂活動是創新的,給予孩子的是全新的體驗,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師精心設計活動過程是音樂教學與否的關鍵所在,只有教材的處理和教學設計充滿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孩子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