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教學反思(精選24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音樂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1
《數高樓》是一首節奏歡快,朗朗上口的幼兒歌曲。歌曲有唱詞和唸白兩個部分組成。經過我對我們班級整體情況的瞭解和分析,我決定將這一教學活動分為兩個課時上,而這次彙報課我就上了第一課時,讓幼兒學會演唱歌曲。
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學會演唱歌曲,念準數高樓時的節奏型。把難點定為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幼兒用動作表現音樂,並且能加上愉快的表情。為了突破這個重點,我畫了不同顏色的高樓,將3、4層和 7、8層顏色畫成一樣,便於幼兒將樓層連起來唸。還畫了節奏譜,根據節奏譜,準確的念準高樓的層數。
突破重點後,第三環節就是學唱歌曲。我首先利用圖片的形式讓孩子在頭腦中形成對高樓的鮮明印象,便於孩子熟悉記憶數高樓整首歌詞。然後清唱整首歌曲,提問幼兒從中聽到了什麼。
歌曲比較長,幼兒一下講不出聽到的,我就採取分段清唱,幼兒就能說出很多聽到的歌詞。並且在唱的同時提出一些問題,讓幼兒回答更加加深幼兒對歌詞和歌曲的理解,帶著理解和興趣唱歌,幼兒就更加能接受,學習的也越快。等幼兒整體學唱這首歌后,我又提醒幼兒住在這麼高的樓房開心嗎?應該用怎麼樣的表情唱,引導幼兒帶上愉快的表情演唱歌曲,並且採取了多種方式讓幼兒帶著興趣去演唱歌曲。如:整體唱,男女分組唱,小組唱等。幼兒有了表現的機會,唱的更賣力了。
但是,在課中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匯入部分有點長,問的幼兒比較多。唱歌的時候,太多清唱,應及時加入鋼琴彈唱。請幼兒自由做動作時,幼兒的想象力不太夠,不大能作出動作的時候我就應該去引導等等。
希望下次活動時,能夠做好更充足的準備,更好的抓住幼兒的心裡特點,讓幼兒更有興趣的學習!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2
上本次活動前,我有點擔心,因為這是一節正合男孩子心意的一個活動,他們是最喜歡打打鬧鬧,學什麼功夫不功夫的,我擔心在課上孩子們會打鬧成一片,我會疲於管課堂紀律,所以在課前是做足了...
上本次活動前,我有點擔心,因為這是一節正合男孩子心意的一個活動,他們是最喜歡打打鬧鬧,學什麼功夫不功夫的,我擔心在課上孩子們會打鬧成一片,我會疲於管課堂紀律,所以在課前是做足了功夫,怕我的功夫不到位,而讓孩子們學得不到位。
1.反覆聽音樂。
這個音樂節選自屠洪剛的《中國功夫》,不過作了很多的修改,音樂的節奏有快慢和一段唱歌、一段唸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歌詞和歌曲的長度,歌詞少了,歌曲也就短了,較難的部分都修改過了,很適合孩子的學習。我之前也是對這首歌的歌詞不太熟悉,因為磁帶上的歌曲變了以後,我就反覆聽歌曲,分出間奏和幼兒表演的部分,這樣我就能在課堂上提醒孩子們哪裡做什麼動作,再讓幼兒來分辨。
2.降低動作難度。
我看了書本上的動作以後,我決定自己改動作,並去掉變換動作的環節,因為我覺得孩子們第一次練習,不需要那麼多的內容,只要孩子先掌握這些內容,換動作可以到下午的音樂遊戲中進行。我自己改編了幾個動作,反覆做了幾遍後,能跟上音樂節奏完整的一套下來很順手,就決定這樣教。
3.變換上課的角色。
剛開始看碟片的時候,孩子們是目不轉睛,等到了我練習的時候,就有好動的孩子要跳出來了,我一看,不行,馬上改變上課思路,我就說成自己是師傅,我要選功夫練得到家的孩子做我的徒弟,孩子們看我演習一套動作很有架勢後,聽我口氣還嚴肅,所以好動的孩子立馬就收住了,個別還在動的,我就馬上表揚幾個能幹的孩子,告訴大家我決定收誰做徒弟,這下一來,所有的孩子都打足了精神,連幾個嗲嗲的女生也開始了她們的花拳繡腿,音樂一放,還真有少林寺的味道,我心中暗喜。
4.時間把握恰到好處。
時間把握不準一直是我上課的一大弱點,這次的課堂正好把握準了,回顧一下,還真的是自己課前的充分準備和課中的靈活機智讓自己體驗了一回成功。
結合這堂課,我反思本週的其他活動,上的比較失敗是健康活動,我總結了一下原因,就是有的地方做得不到位,上隨堂課也要像公開課那麼精心準備,下足功夫,就能相應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也能保證讓孩子在每堂課上獲得一定的資訊量。這是我要督促自己去實行的。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3
新教師“呼吸”說要來班級裡聽課,不過,除了實習生執教活動之外,剩下了美術活動,她有點不是很想觀摩,於是我問她:你想聽什麼課?她說想聽體育課或者音樂課,最好是音樂課。翻了一下教學進度,有音樂活動的安排,不過是屬於主班的活動,也就是她要即將執教的,聯絡每次來聽我的課,她都說我們班級的常規比較容易管理,但是她們班級的孩子很活潑,常規難控制。於是,想了想,我對她說:這樣吧,我來你們班級上一堂音樂課,我們互相探討。
“呼吸”看了看我,“啊”,好像有點不相信。我說:我想看看你們班級孩子的常規(發現問題之後,能有幫助她解決一直以來困惑的方法和措施),我也想嘗試一下借班執教音樂活動(這段時間覺得孩子們比較喜歡我執教的音樂活動,也再深入地探索一些有效方法)。
這是星期一的交流,然後再到週二的時候,“呼吸”碰到我,有點不放心的問,會去上課嗎?我說,說好的事情一定會做到的,並告訴她另外有事情,我會在第一個活動的時候執教。她放心的點點頭。
我執教的音樂活動是“小鳥落落”,這是一首感受三拍子節奏的樂曲,意在讓幼兒充分感受的基礎上學唱歌曲,並能用動作表現歌曲。活動前,我準備了歌曲的樂譜、一些能用具體圖片表達的歌曲中的內容,還有歌曲的節奏卡。事先進行了彈琴學唱歌曲,規範音高和唱腔。活動中,孩子們(除一個孩子上課不是很專心外。)都能認真傾聽和演唱,回顧過程,並和“呼吸”進行了交流和研討,覺得有以下幾個活動的有效性:
1、當我引出課題,出示小鳥,問他們小鳥喜歡生活在什麼地方時,孩子們的舉手非常熱烈,還能告訴我,小鳥為什麼喜歡在這些地方,如:小鳥喜歡大樹,因為它在樹上做窩;小鳥喜歡天空,因為它在天上自由飛,小鳥喜歡草地,因為它在捉蟲子……
2、當我清唱歌曲第一段後,我問孩子,你們聽到了什麼?孩子們說:聽到了這裡的風景很美;小鳥落下來;有山有樹有河;請來這裡做窩……根據幼兒的回答,我又清唱了一遍,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學唱。我發現大二班的孩子非常聰明,接受能力非常強,基本上當我第二遍範唱的時候,他們就能跟著我大膽地學唱了。
3、然後我出示了節奏卡,告訴孩子,這首歌曲還有好聽的節奏呢一邊出示,一邊請孩子們來拍拍,發現幾個簡單的節奏,孩子們都能正確地表達,在二分音符節奏和全音符節奏上,孩子們不能正確處理,我就帶著孩子們一邊演唱節奏一邊來拍手,孩子們也學得非常快,不用我指導的時候,孩子也能完整的表達出來。
4、接著,我請幼兒配合節奏,一邊拍手一邊演唱歌曲。應該說這是活動的重點和難點部分,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會發現孩子們手口不一。不過這裡的孩子給了我更多教學的熱情是因為他們對節奏地掌握,對演唱整首歌曲的熱情。我們一起合起來演唱了一遍,看孩子們都會唱了,我就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5、和孩子們一起用動作表演歌曲,即帶著孩子們一起演唱,一邊用動作來表達歌曲的內容。觀察了一下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每一個幼兒都參與了,動作也非常漂亮。
不過,反思整個活動,也覺得有以下幾個不足的地方:
首先是我作為執教者,的確還是有點緊張,在整個活動的把握上雖然比較完整,但是每一個環節的安排時間是不充分的,尤其是在拍節奏和用動作來表達的時候,還可以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們充分地感知三拍子的節奏,在拍節奏地過程中,再多唱幾遍歌曲,進一步熟練歌曲,在用動作表達部分,完全可以讓孩子們自己來創造各種動作,教師進行小結等。
其次,教具的運用還是比較倉促。活動前我準備了能表達歌曲內容的比較形象的樹、山、窩,意在讓幼兒容易掌握歌詞,不過,因為幼兒都能認真傾聽和回答問題,過程非常順利,以致我的這些教具都沒有出示。活動後,孩子們圍過來看到了我的教具,我才充充展示一下。
另外,為了照顧和延伸大部分孩子參與活動的熱情,我對其中不夠專心的孩子的個別引導不是很到位,或者是忽略了孩子的個性化表現。
這是我第一次借班執教的常態音樂教學活動,有了第一次的嘗試,我相信我還會有第二次以及更多,音樂是一種美妙的東西,因為自己音樂素質的關係,錯過了許多和孩子同樂的機會,現在我要努力爭取和把握。相信對於“呼吸”來說,也是一次成長的幫助,怎樣和孩子充分的互動,怎樣顧全大局,在和集體幼兒交流的過程中,照顧到個別孩子的情緒和發展。相信,我們在以後的研討中會發現更多的問題,藉此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4
孩子們到了大班以後,他們對歌唱活動的接受能力越來越強,甚至一些歌唱活動能夠在一教時內就基本掌握好,但這樣的情況卻也是少數的,而且針對絕大多數孩子的接受能力來看,他們很難掌握好歌曲完整的曲調或者歌詞。所以,我們老師也一直都在探尋能讓幼兒更好更快掌握歌詞學會演唱的方法,比如:運用與歌曲相關的圖片、製作教學圖譜、運用多媒體、提供表演道具等等。但我覺得與此同時,要培養幼兒對歌曲的感受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專案標。在今天《秋葉》的歌唱活動中,我對如何提高音樂的感受力有所嘗試:
1.加強情感的交流。這首歌曲圍繞秋葉飄落、飛舞、落下的順序表現秋天葉子的可愛形象,歌曲前部分的曲調非常活潑優美,後部分轉入緩慢抒情。我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音樂獨特的風格,提供了小樹葉的頭飾,讓幼兒自由的模仿秋葉自由飛舞、飄落,在音樂中體驗歡樂的情感,感受葉子舞蹈的快樂。
2.控制好演唱的音色、力度。在演唱過程中,我提醒幼兒要注意改變音色、力度來提高對歌曲的感受力。 在前部分,鼓勵幼兒儘量用悠揚、愉快、活潑的音色來演唱,表現小樹葉歡樂的情緒;在後面部分,讓幼兒用輕柔、緩慢、越來越輕的聲音表現小樹葉睡著後安然躺落的樣子。透過對比演唱,幼兒知道了該如何控制自己的聲音,才能又清楚又好聽,使演唱更加的動聽。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5
愛唱愛跳是每個幼兒的天性,也是幼兒的一種語言,很多幼兒聽到音樂就會手舞足蹈,這種表現正是幼兒對音樂的領悟,更是他們藝術創造的源泉。過去我們的音樂教學活動,大部分都是以老師教,幼兒學為主,一首歌曲老師反覆教唱,幼兒機械地練習,一個舞蹈或者音樂遊戲都是老師活動前設計好動作,再手把手地教給孩子,不難發現幼兒在機械模仿過程中缺少幼兒自己對歌曲、舞蹈和各種音樂遊戲的理解,也忽視了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和體驗。這種以老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大大禁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十二生肖歌》這首歌曲,主要是讓學生知道十二生肖的先後次序,能用幽默、詼諧的情緒演唱,並能透過自由想像進行表演。活動中,先讓學生講講十二生肖是什麼動物,誰排在第一?誰排在第二……又是怎麼排列?接著,讓學生學習並表演歌曲《十二生肖歌》。教師播放歌曲磁帶《十二生肖歌》,引導學生根據旋律想像十二生肖動物的表演動作,用不同的聲音進行演唱,並創編各種動物的叫聲,邊唱邊表演。最後,組織學生進行遊戲:十二生肖真有趣。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藝術活動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並根據幼兒的發展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結合我園開展的《如何促進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的教研活動,更好的貫徹《綱要》精神,我在本次音樂活動中做了如下探索:
一、創設環境,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有了學習興趣就會有動力,它能促使幼兒創造性地學習,所以,激發幼兒的音樂興趣,對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健全審美心理是有著重要作用的。第一環節:猜謎語時有的同學反應敏捷,一下子就猜中了,而別的學生還沒有理解謎面。為了讓更多的學生熟悉這一種動物的特徵,我又故意問了猜中的同學是怎麼知道謎底的,學生便列舉了這種動物的特徵。老師出的謎語猜完了,還可以讓學生互相出題猜謎語。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熟悉了各種動物的形象特徵。我力圖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個性,創設學生為主的自主學習情境,以遊戲寓於教學中,使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悟,這樣學生的形象思維和主動性便得到培養。二、以遊戲貫穿始終。
二、以遊戲貫穿始終。
幼兒為十二生肖排序;再選十二名學生來做“生肖火車”的遊戲。總之,這次活動,學生的興趣很高,氣氛很活躍,都能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透過讓小朋友自己選擇演唱的情緒和速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透過創編動作,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綜觀整堂課,能透過讓學生猜謎語,講、聽十二生肖的傳說故事;學唱、表演歌曲等活動初步瞭解了我國特有的生肖文化,並感受民間傳統藝術的魅力,引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和學習的興趣;始終貫穿“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突出情感體驗”這一理念。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強調聽賞領先,在審美過程中師生共同感受、體驗、表現,從而感悟音樂的美。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把音樂的知識與技能和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音樂,體驗音樂。
當然整堂課也出現了許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解決難點節奏時應該給學生一個準節奏,並接著提醒一下強弱規律,把每句字頭的力度突出來,就能輕而易舉地把歌曲唱得更加歡快活潑,詼諧有趣;又如課堂缺少一個評價,當學生表演後應該明確地給學生一個評價,這樣讓學生知道什麼樣的聲音是美的、怎樣表現是好的等。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6
在備課前,我就一直構思如何來安排這節課,我班班額過大(77名幼兒,最近常到園的也有70或72名幼兒),對幼兒的分組活動也做了認真的思考,組分多了沒人管理(一個老師、兩個保育員),最終把每個遊戲活動時分成三個組來完成。
在“自由玩圈”活動中,當老師讓幼兒自己想出圈的玩法時,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每個幼兒都能拿著圈玩,有幾個幼兒表現特別突出,能用圈套自己、手上轉、地上滾,老師請出玩法好的幼兒玩給大家看時,別的幼兒都積極地跟著做,活動中老師說的不多,幼兒能自主練習,每個幼兒都能玩起來。
在“小球鑽圈”活動中,老師分組示範動作後讓幼兒自己嘗試,幼兒躍躍欲試,第一次滾球的時候,老有幼兒滾不到圈裡,老師讓他們多看(看別的小朋友滾)多練,經過嘗試後最終能把小球滾進地上的圈裡,開始距離要遠些,看到幼兒能滾進的不多,及時縮短距離後效果好很多。這個活動中,幼兒參與意識強,看到自己能把球滾進圈裡時都很激動,都期盼能再滾一次。
“過小河”時,老師在講雙腳跳的要領時,幼兒在原地就跟著做,都能雙腳多前一個圈跳進後一個圈,只有少數幼兒能連續跳,幾個年齡小、個子矮小的幼兒跳時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摔在地上,經過老師再次提醒方法以及同伴鼓勵後,能堅持跳完,還有幾個幼兒膽小不敢雙腳跳,在老師的鼓勵幫助下也敢跳了。
“開火車”時,幼兒一個接一個做得非常好,用腳尖走比較平穩,用腳跟走時好些幼兒走不了幾步就掌握不了平衡,這時我縮短了腳跟走的時間,幼兒就走得很好了。
這次活動設計方案時幼兒我沒把人數問題考慮周全,分成三個組活動,幼兒的等待時間都很長,後面沒玩的幼兒玩的興致受到一定的影響,有的幼兒開始不能約束自己,經過老師的提醒後方能管住自己。活動前沒考慮到小班幼兒的能力,第一次滾小球時,距離遠了,幼兒滾球的準確性差,第一輪幼兒基本都沒把球滾進圈裡。
如果現在讓我再上一次,首先我會考慮到人數的問題,儘可能讓每次活動的人數少一些,把幼兒分成兩部分來上,一部分由一名保育員安排在教室做別的活動,每個遊戲活動前把遊戲規則講清楚,讓幼兒在活動時安全方面有保障。活動前多推敲活動方案的可行性,並對教案進行說課,發現問題及時修改。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7
組織活動時,感覺很輕鬆,常常被孩子無拘無束的動作、誇張熱烈的表情所吸引,為孩子的精彩而感動,原因在於:
●著裝帶動孩子愉悅的情緒:讓孩子們跳非洲舞,一定要給孩子一種“非洲的感覺”,我讓孩子們穿上黑色連體緊身服,頭頸中系一根豹紋小帶子,腰上穿戴豹紋裙衣。孩子們一穿上這套衣服就忍不住在鏡子前擺弄,不需教師任何暗示,他們就特別起勁地學著土著人跳呀、叫呀……一進入活動場地,我的豹紋小鼓,PPT上非洲音樂、非洲景色的帶動使孩子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他們始終保持非常積極的情緒情感參與活動。
●互動給予孩子強烈的表現:活動中,我們達到高頻率而有效的互動。在引導孩子表現動作是我採用三種方法,一種發現精彩的動作讓孩子揣摩模仿,一種找到有創造潛力的動作讓孩子加工改進,一種創造良好的氛圍讓孩子自主展示,這三種方法讓孩子成為活動真正的主人,他們表現得淋漓盡致。
活動中也存在一個遺憾:
是否需要表格圖符:用大頭貼表示該孩子創造的動作,將大頭貼貼在表格圖符相應的空格中,表示某段音樂跳某個孩子創造的動作。這個環節我本想體現一個音樂舞蹈教學的完整性,可反方面卻體現出教師的主導地位,應該把音樂交給孩子,讓孩子們隨著音樂盡情表現,而不應統一規劃。
看來,以後應該從各個方面進行詳盡的考慮,分析得失利弊才能做得更到位。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8
冬是美麗的,紛紛揚揚的大雪飄飄灑灑,宛如仙女散花般飄落,一朵朵,一片片潔白透亮,薄如輕紗;冬是快樂的,當雪花紛紛揚揚的落下來是,最高興的就要數孩子們了。他們在雪地裡堆雪人,打雪仗,滾雪球......
在這冬季來臨之際,我們大班上學期最後一個主題《擁抱冬天》展開了。在這個主題裡有一節大班音樂遊戲《滑雪歌》活動,這個音樂採用了動畫片《雪娃娃》的主題曲。為了提高幼兒的興趣,我反覆鑽研教材,多次傾聽這首音樂,尋找突破口。然後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相關的教學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幼兒在視、聽、動、想緊密結合的音樂活動中努力獲得“音樂耳朵”的能力,讓幼兒感受樂曲優美、寧靜的意境,使幼兒儘量發揮自己的想象來創編“雪花飛舞”和“小兔滑雪”的動作。因而他們始終沉浸在與同伴合作遊戲的愉快情緒之中,受到了音樂的感染和得到樂曲所表達的情感的體驗。我認為這節課的可取之處在於:
一、用直觀的視覺形象來幫助幼兒體驗樂曲的情感。
我從網上找到了一段《雪娃娃》的影片,透過讓幼兒欣賞影片中的雪娃娃滑雪的場景,進一步感受雪景優美的意境和滑雪的快樂。有了視覺感受的前提,幼兒很快地從樂曲中聽辨出音樂中所要表現的“雪花飛舞”“小兔滑雪”的情節,他們急切地訴說著“下雪了,下雪了”。從幼兒說話的內容以及他們神態中流露出的表情說明了他們已體驗到了樂曲中所表達的情感。
二、以動作參與來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表現技巧。
在欣賞A段音樂時,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雪花飄、雪花轉、雪花和我一起玩”的情節。欣賞B段音樂時,引導幼兒回憶影片中雪娃娃滑雪的動作,讓幼兒用動作表現“小兔快快來,唱著歌兒來滑雪,有了朋友多快樂”等情節。然後我帶領幼兒跟隨音樂完整表現出來的。使幼兒藉助動作,理解音樂的表現技巧,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既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又化解了難點,達到了預設目標。
三、以豐富的想象,來幫助幼兒感受音樂形象。
在幼兒初步熟悉了整個樂曲後,我就進一步讓幼兒聯絡自己生活中曾經經歷過的玩雪的場面,邊聽音樂邊想象。透過老師的啟發,幼兒能根據音樂的展開,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來進行想象,他們紛紛發言,講述自己打雪仗、堆雪人等場面,從一個個豐富形象的動態過程中獲得了音樂形象的感受。
四、帶領全班幼兒表演,體驗遊戲的快樂。
我讓全體幼兒來參與表演,在表演中,幼兒都是主角,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伴著音樂,幼兒憑著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教師作為一個指揮者,融入幼兒的活動中,音樂響起,幼兒兩兩一對,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隨音樂舞動,雪花飛舞,優美滑雪,幼兒神采奕奕激情飛揚,個個都全身心的投入於音樂表演中。
但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感覺自己的準備有些倉促,評價語言還不夠豐富,肢體語言不夠優美,教學思路還不夠清晰,活動時間沒有控制好等等,這些都是我以後需要改正的方面。
幼兒音樂遊戲作為幼兒園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於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綱要》要求,幼兒音樂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而對音樂的感受力是培養幼兒音樂素質的基礎,採用遊戲化的方法組織音樂活動,不僅能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激發興趣,而且能有效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陶冶幼兒的情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這節音樂遊戲活動是我對音樂課的一次有益嘗試。總的說來,幼兒能在教師引導下積極愉快的參與活動,課堂氣氛活躍,目標完成較好。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堂好的音樂活動應該體現“教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樂活動應該是一種藝術享受,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9
音樂歌唱活動一課三研終於落下了帷幕,在這一次的教研活動中我開展的是大班的音樂活動《三隻猴子》,《三隻猴子》這首歌曲十分的有趣、簡單,是孩子們一聽就非常喜歡的一首歌曲,也是很好的孩子們平時生活的一種再現,講的是猴子們在床上蹦蹦跳跳很開心以及從床上摔下來頭摔了一個包的故事。
我覺得整個活動的設計主要圍繞著學習歌曲以及安全教育這兩條線索來開展,讓孩子體會到猴子們從床上摔下來頭摔了一個包有趣的情節,同時也讓孩子知道在高高的地方蹦蹦跳跳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整個活動開展下來還是收穫很多,下面談談我對本次活動開展後的幾點想法:
1.遊戲形式學唱歌曲。
在平時我們開展歌唱活動時採取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讓孩子們跟著唱,沒有新穎的教學環節,讓孩子在老師的示範唱下,孩子們跟唱學習一首歌曲,完全沒有考慮孩子們的興趣。
在本次活動中,首先我在示範唱時很好的帶上了自己的動作和情緒,讓孩子在示範唱中就能很好的感受到歌曲的有趣,有學習的興趣。在學習歌曲環節中教師也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先出示有關歌詞內容的圖片,讓孩子們透過圖片的方式記住歌詞的內容。其次請孩子們邊玩節奏邊熟悉歌曲,孩子們在跳跳玩玩中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當孩子們對歌詞內容有一定的認識後,我提出要求請孩子們看著圖片帶上動作和表情來演唱歌曲,最後脫離圖片用最好聽的聲音和動作表情表演。在最後的環節中,我運用“角色遊戲”,讓孩子們更好的體會歌曲帶來的快樂和幽默,讓孩子們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學習了歌曲,同時也很好的表達了安全教育的意義。
2.學唱中的“瑕疵”。
活動開展中有做的很好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足以及有待改進的方面。在本次活動的開展中我以玩節奏貫穿活動始終,孩子們雖然玩的很開心,但我發現這個節奏跟歌詞旋律聯絡不大,怎樣尋找更有助於幼兒學唱歌曲的媒介是我以後在歌唱教學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3.活動後的“感受”。
透過自己平時的教學活動以及本次教研活動中的學習,對歌唱活動的教學不僅僅停留在如何讓孩子們學會歌曲內容中,我覺得應該在設計每一節音樂活動時,要想想如何讓孩子們在愉快輕鬆的環境中學習歌曲內容。孩子才是我們開展活動的主體,在開展一節音樂活動時活動的選材以及教學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們的興趣。我們要改變以往的跟唱學習的傳統教學方式,用遊戲的方式和更多創新的方式讓孩子們學習歌曲。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10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轉眼間孩子們已經是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了。通過幾年對音樂的學習,孩子們對於音樂的感受能力和學唱能力已經明顯提高。音樂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們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並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參加到音樂活動中,提高幼兒感受、表現、創造美的能力。我們班的孩子很喜歡唱歌,都願意大膽地唱、大膽地表現自己。
在本月的音樂教學活動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魚的夢》這首歌曲。這首歌曲旋律優美、氣氛柔和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幸福和快樂的感覺。在活動過程中我在範唱歌曲時,利用溫柔的聲音感染孩子,並引導幼兒用手在膝蓋上拍節奏、搖頭、擺臂等柔和肢體動作感受歌曲。接著在理解歌詞內容環節中,我運用歌詞中的情境去講述故事,引導幼兒思考:“故事裡有誰?小魚夢見了什麼?為什麼?”並提出問題“天上星星落下來,為他蓋了條什麼被子?為什麼?”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表述。師:“小魚在這優美的環境裡睡覺,一定睡得很香很甜,你們猜猜,它會夢見什麼呢?”這時孩子們都積極發言:“小魚夢見媽媽在給它唱歌,媽媽在親它。”在學唱歌曲的同時,我引導孩子們多融入自己的感情,將歌曲唱的更生動、好聽。在集體演唱和小組表演的過程中,我看到大部分孩子都能跟隨優美音樂,一邊演唱歌曲一邊拍節奏。
整堂活動下來,課堂氣氛是很活躍的。幼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都很高。我一開始透過拍節奏的形式進行匯入,接著讓他們熟悉歌詞,到最後孩子們能用溫柔、甜美的進行演唱。孩子們都能記住歌詞並能用溫柔、甜美的歌聲去表現搖籃曲的風格,目標已經達成。在利用故事理解歌詞環節,幼兒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說出小魚的夢表現的含義。不足的地方就是當幼兒熟悉歌曲後,沒有加深去引導幼兒用替換角色的方法嘗試創編歌詞的活動,如:還有哪些小動物也在做夢呢?都做了什麼夢呢?引發聯想,這樣幼兒就能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對於音樂活動,我還是要多加努力,讓幼兒跟隨鋼琴聲演唱歌曲會更好。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11
情感體驗是我們音樂活動進行中不能忽視的要素。在今天的音樂活動《老師,再見了》活動中,我覺得有必要進一步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讓孩子們充分地感受到歌曲中歌頌“老師與孩子們”之間濃濃的情誼,激發孩子們更加投入地學習和演唱歌曲。
1.談話活動,情感的首次注入。
我問孩子們:你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了,留念我們的幼兒園嗎?你們想用什麼方式表達你們的感情呢?孩子們的就會以非常多的回答來回應,很自然地引發了對幼兒園和老師的熱愛。
2.感受旋律,加深情感的共鳴。
播放歌曲的旋律的時候,孩子們能隨著旋律自然地擺動身體或者雙手,他們對整個歌曲的性質有了第一次的感受。抓住這個機會,我順勢讓孩子們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聽到這曲子感覺怎麼樣?”“你有什麼樣的心情?”孩子們也會非常動情地訴說自己的初步傾聽感受。接著的重點則讓孩子們感受一下三拍子的旋律,並鼓勵幼兒用拍手錶現歌曲節奏。
3.聲情並茂,充分激發情感的流露。
我藉助圖譜,結合動作與表情將歌詞內容朗誦一遍,示範一遍後,又繼續引導孩子們觀察圖片和給出的動作,再一次學習歌詞內容。孩子們能做到安靜傾聽,並能說出聽完這首歌曲後很感動,很捨不得老師等情感。學唱過程中幼兒積極性高,表演慾強。或者這群孩子們已經有一點點感受到和小朋友、老師分離的意思,他們所表達的真是對老師的戀戀不捨。透過歌曲的學習和演唱,激發了幼兒對幼兒園的依戀,流露出了對老師的敬愛、依戀之情,個個表達要做一名遵章守紀的小學生。
4.結伴表演,昇華相互的情誼。
孩子們學得投入,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在後面結伴表演的過程中,我發現一些孩子已經很動情了。為了安慰可愛的孩子們,我讓小朋友在歌曲的動作創編的時候,加上擁抱的動作,和好朋友、老師互相表達自己的情感,大家都非常感動。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12
大班音樂《新年帶著幸福來》活動教學反思 本次的音樂活動目標是讓孩子們在感受音樂歡快旋律的基礎上學唱歌曲,能隨著音樂,大膽地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愉快情緒。 在一接觸這首歌的時候,說實在的作為老師的我並不覺得這首歌好聽,所以活動前也想了很多,希望透過多一些的教學手段能提升孩子們對這首歌的學習興趣。不過,隨著對這首歌的不斷熟悉,我清晰了歌曲的旋律線,調性明快的樂曲,在極具名族風格的樂器伴奏下,顯得非常朗朗上口。看來,對一首歌的印象不是聽一遍就可以概論的。
對歌曲有了信心,在活動的進行中,我也就張弛有度了。孩子們在我很有感染力的範唱中,學習的興趣大增,我也不失時機的請孩子們對歌詞進行動作上的創編。讓我高興的是,班中許多男孩子創編出來的動作很有張力,我及時推廣了這些動作,並將動作和歌詞進行了固定地匹配,這樣做,省去了老師過多的、重複的講解,給了孩子們更多熟悉音樂旋律的機會。短短的一堂課,全班孩子在歌詞記憶的達成度很高。從本堂課的效果上來看,我認為,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說,新教歌曲的歌詞記憶問題,完全可以嘗試用孩子們理解的`肢體動作進行解析和提示,不需要過多的語言提示來破壞音樂活動的音樂氛圍。透過老師肢體動作的提示,孩子們眼口合一地進行演唱,符合了幼兒學習的直觀性原則,提升了幼兒學習的關注力。 在孩子們記住歌詞之後,我還是發現了一個問題,在幾個相同字的旋律音高上,孩子們唱不準,該是高音的唱低了,該是低音的唱高了。我提醒了許多遍,還是有很多小朋友唱不清。後來我試著用手勢的高低來代表旋律的高低對幼兒進行一定的提示。如歌曲中的第一句“新年帶著幸福,走來,走來!”中的最後一個“來”字是低音,我就將我的手放得低低的;相同的第二句的“來”是高音,我就將手提得高高的,孩子們看到我的提示,立即就能作出反應,犯錯的次數和人數明顯減少了!
歌唱教學中,運用肢體動作來提升幼兒對歌詞的記憶,我認為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只是,我在運用這一教學手段上,還需要不斷的摸索,總結。相信,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會有好的收穫!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13
音樂活動《不認輸的小火車》,是一首能培養孩子遇到困難努力要學會解決困難的歌曲。歌曲從小火車遇到困難時著急、懊惱的情緒到小火車努力解決困難,到最後戰勝困難的開心、歡快的情緒,很自然地帶動了孩子們的情緒。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情感基礎,能理解歌曲所蘊含的意思,同時,大班的孩子也能根據歌曲強弱的變化用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方式進行演唱。
活動一開始我用山坡那邊開來一輛小火車匯入,讓孩子們說說看到了什麼?猜猜小火車遇到了什麼困難?小朋友們各抒己見。此時,我將幼兒的回答用歌詞來總結,讓他們熟悉歌詞。然後再完整的欣賞歌曲,讓幼兒學唱歌曲。這首《不認輸的小火車》是一首比較流暢、歡快的歌曲,學唱初始,幼兒興趣都比較濃厚。但是,幾次活動下來,我發現一節課準確的記憶歌詞,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困難。也正因為這樣,在學唱中後期,彷彿幼兒都失去了信心,反而顯得不感興趣了。所以,在三備課時我們將活動的重點放在了嘗試漸強的演唱方法之上。因為是重複的唱三次,歌詞雖然一樣,但是唱法卻完全不同,孩子們很難把握,為了讓幼兒能夠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們藉助了動作的輔助以及表情圖譜來幫助幼兒瞭解小火車情緒的變化,理解對歌曲細節方面的處理。但時整個活動下來,我們也發現輔助的手法較為單一,使得整個活動較為平淡。其實,適當給幼兒相關的學習資訊,幼兒的學習慾望會更高。因此,我覺得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滲透歌曲的知識,待到教學時,似曾相識的知識更能激發孩子學習的慾望。正所謂“跳一跳摘到果子”。
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看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例如教師的基本功不夠紮實、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性不強。似乎每一個環節都在走過場,並沒有實扎穩打。其實,只有腳踏實地的落實每一個環節,孩子們才能夠在隨著環節的深入達到我們所要求的教學目標。
教學是一種科學活動,也是一種創造活動,更是一種藝術活動。要開展好一個優質的集體教學活動,除了以上所說的以外,還有很多因素:教師的素養、語言的功底、靈活的教學機智等,我們唯有在每一次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反思,才能真正的讓活動精彩,讓教學閃光。作為教師的我,更需努力鑽研教材,思考使用何種教學策略能更好地適應大班幼兒的特點,能更好地展示幼兒個性化的審美,我將在不斷的學習、實踐中努力摸索。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14
我們這周開展的主題是“不一樣的我”,透過學習與發現感受自己的與眾不同。在日常活動中,發現幼兒對警察、解放軍、海軍叔叔充滿了崇敬與嚮往,為此在這個主題中選取了《小海軍》這首極富童趣的進行曲風格的歌曲,這首歌曲的特點就是聲音有力、乾淨利落以及海軍的英勇與堅強的精神。首先要讓幼兒感受音樂,因為音樂是表現情緒、情感的最好的方式,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這節音樂課上了兩遍後,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
一、座位安排不合理。上什麼樣的課要選擇什麼樣的座位教師事先要想好,安排這個座位能不能讓幼兒最大空間的去發揮。能不能感受到樂曲中的氣勢。合理的安排應該是安排六豎排,每一位幼兒與每一位幼兒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讓幼兒有充足的發揮空間,為下面幼兒做動作做好鋪墊,幼兒在做動作才會做的更有力與神氣。
二、幼兒的回答不是你想要的怎麼辦?我們青年教師最怕幼兒的回答不是自己預想的、或者是答跑題的這種答案,每次聽到這樣的回答,更多的教師會一帶而過,或者是忽視掉,有些
老師還會否定幼兒的回答,我在這節課中,第一個問題問幼兒:“你們有見過海軍嗎”?一個幼兒高高舉起手,我很高興的叫起他,他說:“我見過艦艇的,是我在上海爸爸帶我去看的??”我看到他跑題了,自己就開始緊張了,不知道怎麼接她的話,我只是重複了她的話,而沒有把他的話引導我的問題上來,經過琰琰老師的指導,給了我一些關於隨機應變的方法。之後想了想,可以這樣回答會更好:“你見過艦艇的啊!艦艇是誰開的啊?”很輕鬆的一個問題就把問題又問回來了。對於課上隨時都要接到幼兒所拋來的球,每一個球都要接穩,並巧妙的回答跑題的問題、這樣不僅回答了幼兒的問題,也把幼兒跑題的答案又搬了回來。
三、每一節課更多的是關注每一位幼兒,儘量給每一位幼兒機會,音樂課更注重幼兒由內而外的情感,怎麼做到呢?就是讓幼兒多欣賞歌曲,讓幼兒自己去感受歌曲的不同,老師用精簡的話提示,給幼兒創造歌曲中的情境,讓幼兒自然而然的融入到這首歌曲裡去傾聽以及有學唱的慾望。這樣幼兒就會喜歡,有了這種喜歡幼兒自然而然的就學會了這首歌曲。
上了這節課,發現我們班的幼兒還是很喜歡的,尤其是三個“轟”字把整首歌曲的情趣展現的淋漓盡致。透過一遍的上課,聽取聽課老師的意見和一些好的措施。再來上一遍課,發現自己有了一定的進步,雖然進步不是自己想象中那麼大,我想在以後的音樂教學中會有更大的進步,只要自己在教學中不斷的積累以及反思,這樣才會獲得更大的收穫。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15
前段時間在外出學習時對音樂活動《超級歌會》印象非常深刻,一直想在自己的課堂試試,借這次調研的機會,我結合自身特點進行了修改,呈現出了今天的課堂。活動中我首先以近段時間電視上熱播的娛樂性節目“我是歌手”引入主題,讓孩子們又角色感,爭相表現自己,為接下來的課堂注入的活躍的氣氛。接著,透過形象的“一條魚”動畫和明快的節奏,說唱了第一段歌詞,孩子們對這樣的新鮮的長髮很感興趣,在聽聽唱唱中便學會了說唱第一段,接著孩子不知不覺中就產生了創編歌詞慾望,整個活動孩子們都在主動探索嘗試中進行。最後一終極PK的形式,讓孩子們以競賽的方式結束,活動又長生了一個小高潮。孩子對本次活動感興趣,除了學會了說唱這種形式,同時對節奏的練習和把握也有所提高。
活動結束後,我最大的感受、最興奮的就是孩子那高漲的熱情和氏族的興趣,我對“趣味課堂”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對其有了更加直觀與深入的理解
1、選材時尚,充滿趣味。
rap形式新穎有趣,緊跟時尚腳步,深得孩子們的喜愛。由於嘻哈曲風本來就以有節奏的說唱為主,能很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過程中,孩子們被其“喲、呦,***”而吸引,非常願意來跟著節奏來唸,來創編,每個孩子都感到趣味十足,異常投入。
2、層層遞進,激發趣味。
其一、活動中每個環節層層遞進,為活動目標所服務。第一環節,以超級歌會來引出rap,初步感受rap曲風。第二環節,讓幼兒嘗試沒有節奏的分組創編。第三環節,幼兒既要緊跟不同的節奏,又要加上語言和動作來進行PK賽。
其二、組織策略極具趣味性。活動採用了“闖關遊戲”“PK賽”等形式,充分考慮到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此類競爭類的遊戲,孩子們非常喜歡。
這樣巧妙的設計,不僅讓孩子們一開始投入到遊戲中,被音樂遊戲所吸引,越到後來,越發有興趣,極大地激發出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3、互動精彩,提升趣味。
精彩的師幼互動,也讓整個教學活動充滿著“趣味”。孩子們一開始還不太能掌握RAP曲風的特質,我便問孩子:“你們覺得這個歌曲裡哪句最有意思,”有些孩子說了自己的想法,我便說:“我最喜歡這句了,喲,喲,在發愁,真帶勁”,我跟著節奏,還加上了誇張的動作,我的肢體語言馬上引發了孩子們的笑聲,在笑的過程中,孩子們也對這個關鍵性的語句印象深刻,能遷移運用到後面的自我創編中去。過程中,我又不斷地強化了這個rap的關鍵語句,在活動最後的時候,我請孩子們用“喲,喲,***”和老師或者小朋友打招呼,孩子們馬上能運用學到的,用rap的形式來呈現。在如此輕鬆的師幼互動中,教學目標達成了,孩子們也覺得非常有趣,興趣盎然。
我想,開展一次好的活動,於孩子、於老師都是一種收穫,“趣味”是最好的載體,希望以後能將趣味多多的應用到平時的教學活動和一日活動中,讓孩子開心地玩、開心地學。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16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內容,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認知。審美情感的重要途徑,音樂欣賞的內容選擇、途徑手段、組織形式表現出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體化等特徵。對於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可以為我們更好的從事幼兒園音樂活動提供有力的依據和保障。
透過幼兒園音樂活動反思使我們認識到:教師和兒童在活動中應該是互相構建、共生互長的。兒童的知識經驗透過教師的引導和提升日益精細化、豐富化、多維化、教師則透過對兒童反饋的敏銳的覺知和借鑑達到對兒童的理解和尊重,是師幼雙方都能達到一個新質的生成、飛躍。
幼兒園整合理念下音樂教學活動實踐反思:
整合具有兩方面的涵義:它既是一種形式上的整合,更是一種理念上的整合。在形式的層面上,音樂教育活動的整合是指將音樂教育活動與其他學科領域活動之間的交叉、聯絡和聯合;在理念的層面上,音樂教育活動的整合是指用一種整體的眼光看待音樂教育活動的性質,使音樂教育活動超越於學科本身的視野,賦予幼兒更為豐富的眼光,使其能從藝術的、科學的和人文的眼光來感受、理解和表現音樂作品。
一、根據幼兒的興趣選擇音樂主題活動主線
音樂本身對幼兒是否具有吸引力,幼兒情感體驗與遊戲經驗對幼兒的學習發揮著一定的作用。在實施音樂主題教育活動前,教師應充分擔當起觀察者的角色,瞭解幼兒的需要和興趣,瞭解幼兒的現有經驗,包括幼兒獲得經驗的方式,這樣才能尋找到音樂素材的“生長點”,並據此確定相應的音樂主題活動,從而讓科學的、啟蒙的活動內容與自然事物現象密切聯絡起來。如我發現平日裡孩子們對操場上的哈哈鏡非常感興趣,他們樂此不疲地照著、笑著、逗樂著??幼兒照哈哈鏡的遊戲經驗賦予了他們敏銳的觀察力。歌曲《哈哈鏡》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潑、節奏感強的說唱歌曲,它體現的是人的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我選擇它作為音樂主題開展的音樂主線。
二、有機整合各領域的內容為音樂主線服務
整合的理念,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它提示我們教育內容要全面,即同一個內容的學習可以實現多種價值,既要關注認識的價值,又要關注情感的需要,避免過於單調的知識傳授,從而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提示我們整合的教育內容要適宜,即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整合的必要性,有機整合各領域的內容,看它們是否符合幼兒的現有需要;是否對音樂主線有輔助教育意義;是否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哈哈鏡》歌曲教學後,根據活動需要與幼兒的興趣,汲取各領域相適合的內容,我們整合了語言活動“獅子照哈哈鏡”、科學活動“勺子裡的哈哈鏡”和親子活動“有趣的哈哈鏡”等領域的內容,進一步創編並生成了“哈哈鏡”的主題活動。
三、採用整合的教育教學方式讓音樂“說話”
要體現整合教育的觀念,教師就應該克服單一化的思維方式,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活動,鼓勵幼兒從多方面來認識和表現。
(一)讓音樂材料“說話”
音樂活動可以利用其特有的藝術性,將音樂的優美旋律、變化的節奏和不同的音色與幼兒生活情境有機整合,最大限度地讓音樂材料“說話”。透過多種途徑,引導幼兒與各種音樂材料互動,從而提升審美情感。如親子記錄“有趣的哈哈鏡”,發動家長協助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的哈哈鏡,並用圖畫、標記、文字等方式記錄探索結果;引導幼兒把自己照哈哈鏡的模樣用好聽的詞彙編成說詞,幫助自己記憶??在這些活動中,幼兒可以經歷一種更為豐富也更為主動的學習。又如,圍繞音樂主題開展,我在探索區投放了平面鏡、放大鏡等材料,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去發現、去探索放大鏡映象產生的神奇效果。在活動過程中,幼兒拿著鏡子在自由交流著:“放大鏡一面是鼓鼓的,另一面是扁扁的”“鏡子會反光,放大鏡也會反光的”“鼓鼓的這一面照的東西變小了,扁扁的這一面照的東西變大了”??在自由的科學探索中,幼兒不僅認識了放大鏡映象變化的特性,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內容。
(二)讓幼兒用音樂“說話”
要培養幼兒的樂感,就必須讓幼兒自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用音樂“說話”,進行個性化的表現。活動不限定於一次完成,而是在一個連續的過程性活動中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並將經驗遷移到新的材料中,讓幼兒結合自己對新材料的理解,運用動作、創編和合唱等多種方式盡情地用音樂語言表達個人感受。
1.為歌曲配動作
根據該音樂素材的特點,即雙聲部說唱的地方有問奏音樂,感受歌曲的旋律和節奏,聽辨歌曲中的問奏,創編照哈哈鏡的滑稽動作。藉助幼兒間的思維互動,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動作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如在思考用什麼滑稽動作表現照哈哈鏡時,幼兒開始只是用諸如踮腳尖、半蹲等動作來表現形態上的變化,但是隨著活動的深入,幼兒的創意越來越多,從身體動作到面部表情都表演得妙趣橫生。同時,在為歌曲配動作時,有些幼兒一個接一個地做滑稽動作,結果出現了混亂,但我並沒有加以制止,而是及時找到了原因——幼兒過於熱衷滑稽動作而忽略了音樂。於是,我肯定了幼兒在動作上的創意,同時引導他們關注、傾聽樂曲,並根據音樂的變化逐步控制自己的動作,使動作與音樂相協調。
2.為歌曲編歌詞
根據節奏創編歌詞,將創編歌詞的學習融人到變化橡皮筋的“魔術”當中,有效地激起了幼兒創編興趣。如:圓滾滾、胖墩墩,長又細、瘦又高;小小的、肥肥的,高高的、短短的;寬寬的、扁扁的,瘦瘦的、長長的;長又細、圓又胖,高又瘦、短又小;長又長、厚又厚,扁又扁、粗又粗?創編完歌詞後,以遊戲“照鏡子”的形式說唱歌曲。
3.雙聲部合作演唱歌曲
運用小組合作演唱的形式,一組用歌詞伴唱,另一組有節奏地說歌詞,兩聲部同時合作說唱歌曲,將歌曲教學畫上圓滿句號。貫徹整合教育理念實施音樂主題教育教學,是一個不斷實踐、思考、審視、反省而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要深刻領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所蘊涵的“以幼兒發展為本”思想,在音樂主題教學組織中真正做到:尊重幼兒、發展幼兒的個性、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幼兒身心健康地發展,最終實現“審美與快樂”的音樂教育理念。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17
在本次活動設計中,我增加了“引導幼兒看圖譜,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型”的教學過程。我覺得音樂教學中,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表達情感,同時對節奏的掌握也尤為重要。
一、身體動作能培養幼兒的專注力。
幼兒身體動作前提是孩子熟悉了歌曲的旋律、節奏的快慢、節拍的輕重,也理解了歌詞的內容,根據歌曲的節奏和歌詞的內容來表現動作。本次教學中我出示節奏圖,請幼兒隨歌曲節奏進行拍打,在節奏練習中,剛開始孩子並不能一下子就能拍打出來,我透過啟發、引導,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用動作表現。
二、身體動作能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
身體動作也是藝術的創作一部分,幼兒有意識的用身體動作表達他們聽到的、感受到的音樂,結合自己的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動,採取身體動作動作來表現,創造出有想象力的動作。在本次教學中,我們用拍手、跺腳等來表現音樂中的歡快部分,用手臂的擺動來表示音樂的優美部分。這首歌曲是ABA的結構,我讓孩子邊唱歌曲邊做不同的身體動作,透過歌曲旋律的變化產生動作,這也是幼兒創造力的表現。
三、身體動作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能力。
節奏在打擊樂中起重要的作用,也是音樂活動的重要元素,是體現音樂美感的重要來源。所有的節奏都是透過身體動作來感知,人們的節奏感也依賴於動作。音樂教育透過語言、動作和音樂融合為一體,在這次教學中,歡快部分我設定的是XX XX的節奏,而在優美部分,我又設定了X———的節奏,讓幼兒邊打節奏邊唱歌曲。幼兒在熟悉節奏的基礎上,自選樂曲進行歌曲演奏,幼兒透過身體動作反覆練習節拍,提高了幼兒的音樂節奏能力。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18
本週的主題是《我們都是好朋友》,結合主題內容,我安排了跟主題有關的音樂教學活動——拉拉勾,中班的孩子他們對音樂活動比較喜歡,尤其是歌曲中的歡快旋律和配合簡單的肢體動作,這樣不但孩子們學得快,而且更感興趣。
歌曲——拉拉勾是一首比較好理解的歌曲,很情境化,而且在孩子們的一日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境。中班的孩子他們很容易為一點點小事情而生氣。從這個活動中,可以讓幼兒感受到朋友之間要友好,遇到事情不要生氣,學習寬容待人。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把活動目標定位:
1.學唱歌曲,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旋律中的休止符號和間奏的作用。
2.知道朋友之間要友好,遇到事情不要生氣,學習寬容待人。在活動開展前,我請了兩個大班的孩子進行情境表演,孩子們看了情境表演以後,一起來說說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為什麼事情而生氣?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麼解決,什麼樣的解決方式比較好?一系列的提問,孩子們產生了許多想法,也會進行講述自己的看法。有了認識以後,請幼兒共同欣賞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孩子們的會更認真。讓孩子們感受到原來我們經常發生的事情,還可以在歌曲中體現出來。
但在學唱歌曲的部分,有些幼兒在學唱歌曲的時候比較認真,也會帶上各種各樣的表情一起唱,從這裡可以感受到,孩子們已經完全融入到了歌曲中。但在間奏和休止符中,有個別幼兒會唱錯,透過老師的強調和示範以後,孩子們基本都能掌握這個難點部分。
在歌曲完全掌握後,我看到一部分孩子用表情來演繹歌曲的情境,我馬上聯想到了把肢體動作穿插在歌曲中,這樣會更好的演繹歌曲和感受歌曲。在創編動作前,我先引導幼兒邊唱邊表演,個別幼兒在演繹中可棒了,還邀請了好朋友一起來演繹,比較形象。在透過同伴的示範和教師的引導後,孩子們的表演就跟更投入了。看到孩子們用兩個兩個的合作方式,我就把孩子們的座位也調整了一下,變成了四排——兩個兩個一起做,這樣一來孩子們就更好互動,把本次音樂教學活動推到了高潮。還用了幾對幾對幼兒上臺表演的方式,孩子們的表演慾望就更強了。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19
在本次活動中,我讓孩子充分的聽音樂,充分的感受,這樣給歌曲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孩子透過感受音樂,能夠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心情,這是個進步,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說,能夠跟著音樂的節奏做動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抓住了孩子的心理,那就是“交朋友”,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有很多的好朋友,而他們也都希望自己能夠和老師成為好朋友,這一點我利用這首小歌《拉勾勾》得到了解決,在歌唱過程中,我深入學生中間,與他們每一位唱的好,表演得好的人去拉勾勾,並且告訴孩子,和我拉過勾勾的人都已經成為我的好朋友了,這樣一來,激勵了其他沒有被我拉過勾勾的孩子,大家是在開心的過程中學會的,因為每個人在學會歌的同時,都和老師成為了好朋友。
在活動中遇到不認真聽講的幼兒,我會用很委婉的一句“我的好朋友在哪裡呢?”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這樣一來,大家都會用最快的速度把心思迴歸課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許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在歌曲學唱的過程當中,我深入孩子中間和他們拉勾勾的時候沒有想到要按照音樂的節奏拉勾勾,只是和學生簡單的拉了幾下,如果按照音樂的節奏拉勾勾則能夠滲透到音樂中,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讓孩子更容易理解3/4拍子。
本次活動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和要求,孩子學會了許多知識,學會了一首歌曲,能自己根據生活經驗來創編動作,上了一節有趣,活潑、開心的音樂課。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總結不足,發揚優點,不斷的提高自己。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20
音樂欣賞活動是幼兒園實施音樂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認知、審美情感的重要途徑。由於幼兒不能像成人那樣抽象地理解音樂作品,因此在音樂欣賞活動中,他們需要依賴一定的音樂操作活動、遊戲活動來感知和欣賞音樂。目前,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活動在內容選擇、途徑手段、組織形式等方面,表現出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體化等特徵。然而,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媒體的參與中,也容易出現一些偏頗,本文就其中的一些方面加以反思,以在思考中更準確地認識和實施幼兒音樂欣賞活動。
一、對活動目標的反思——切勿重認知輕審美
教師在設計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時,會事先對音樂作品進行理解和分析,往往更多地將作品介紹印在頭腦中,自然而然地將原作者本身的感受強加給自己和孩子,更多地將作品中認知方面的音樂元素放到目標中,始終關注的是孩子們在活動中是否理解了音樂本身,是否能對音樂進行描述和動作展現。而孩子們在音樂中是否獲得情緒的渲瀉、是否體驗到美與感動、是否在音樂中沉迷留連,這些都是教師相對忽略的部分。當然,我們要把從音樂中感悟到體驗到的情緒、想像、沉迷、留連、感動用語言表達出來,然而能夠用語言表述可能不是音樂欣賞的最根本要求,音樂欣賞中似乎更應該關注兒童的融入、迷戀和感動,而這些可能是一些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緘默知識”。老師們往往認為只有孩子用語言去說出他對音樂的理解,才能證明這個欣賞活動的成功,殊不知即便是成人在對音樂、散文、美的感悟中,也會時時感受到語言的蒼白,對兒童則是更大的挑戰,畢竟兒童的經驗是有限的,不能用語言去流暢表達的時候,教師完全可以更多地引導幼兒運用身體語言來反饋。
二、對媒體運用的反思——切勿本末倒置
目前,多媒體和大量教學輔助手段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被廣泛應用,如錄音、錄影裝置的採用,flash製作的和音樂相匹配的動畫軟體,配套的圖片、圖書等。如果合理地運用這些輔助手段,對於引起幼兒積極的音樂審美注意和幫助幼兒理解、體驗音樂的情緒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如果過多地使用多媒體等輔助手段,孩子們的注意力往往只專注於畫面所帶來的視覺享受,音樂似乎成了背景,視覺和運動覺的參與淹沒了音樂本身作為聽覺藝術的本質,孩子們的耳朵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倒成了可有可無的。幼兒看似積極主動、十分熱鬧,但他們的興奮、激動、手舞足蹈不是來自於音樂本身的體驗和感悟,而是由音樂欣賞活動中所採用的一些輔助手段引起的。因此,在選擇輔助手段的同時切忌本末倒置、過度過泛,我們應該培養的是孩子對音樂作品本身的興趣,要讓兒童成為音樂欣賞中的兒童,讓音樂和兒童融合在一起。
三、對幼兒表現方式的反思——切勿喧賓奪主
音樂欣賞是聽覺的藝術,但是單一的傾聽會讓幼兒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們讓幼兒不僅用口唱或用耳聽,而且採取了綜合動作、舞蹈、語言、遊戲、表演等豐富的表現形式。但很多活動設計過於“豐富”,以至在一個音樂欣賞活動中,孩子們一會兒在聽故事,一會兒在角色表演,一會兒又跟著圖譜打節奏,甚至又去用筆作畫等。殊不知,用動作、舞蹈或語言來表達,是孩子們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最自然的情感流露方式,而不是教師刻意設計的幾個環節,而且音樂欣賞重在對音樂作品認真地感受、欣賞,並不一定要完整地學習、歌唱、記憶和表演,所以我們在音樂欣賞活動的設計中切忌堆砌不同的表現手段,喧賓奪主。
四、對欣賞主體的反思——切勿角色顛倒
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幼兒是欣賞活動的主角,教師更多的是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但有時,教師在幼兒面前往往不自覺地充當著全知全能的角色,主要表現為指導語過多、線索過多、發問過多、控制過多。事實上,成人與兒童的體驗有時會有很大的差別,成人不要把孩子們天真大膽的想像引導到千人一面上來。同時,幼兒之間也存在著個體差異,在欣賞、理解音樂方面有著不同的看法和感受,教師要善於傾聽,要透過多種方法激發、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說出來,以求師幼互動,產生共鳴。對於沒有進入欣賞狀態的幼兒也要多引導、提問,激發他們的欣賞興趣,並及時地對其進步表示肯定和鼓勵。對於表達不夠準確、對樂曲感受在理論上存有偏差的幼兒也要及時地給予指正和引導,使他們的欣賞能力得到提升。在活動結束時,教師還應該善於總結、評價,給幼兒在活動後的思考留有充分的空間,鼓勵幼兒用多種思維感受作品,多聽、多欣賞,不斷拓寬自己的欣賞空間,從而提升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如,幼兒在欣賞《化蝶》的時候,並不能一開始就能想像到音樂作品表現的是兩隻蝴蝶的形象,更不能體驗到其中相親相愛的高深內涵,而幼兒說出感覺“春天來了,花兒開了”、“像小寶貝在媽媽懷裡睡覺”等,看似與作品本身表達的內容無關,但這些感覺同樣表達了他們對這段舒緩悠揚的音樂的理解和感受,我們同樣應該鼓掌叫好。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21
《新年到》是一首中國民歌味很濃又十分歡快的歌曲,表現小朋友過年愉快的生活、抒發小朋友的與同伴一起歡慶的感情。
一、氣息的變化
《新年到》這首歌曲的音高跨度較大,剛開始唱的時候,音高不準,氣息接不上,出現尖音,不好聽。在進行活動預設時候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必須解決氣和聲結合的問題,只有把聲音變得明亮集中,這首歌才好聽。於是透過練聲,邊彈鋼琴邊慢慢練,用鋼琴聲校對音高,這樣發音準確,找準音也方便,控制好氣息,注意樂句中氣息變化。
二、咬字、吐字和情感表現
在歌曲中,有些字必須要清楚地唱出來,比如:鬧、咚咚響的響,敲、好。先練習咬準字的音,反覆吟誦歌詞,說唱尋找字的準確部位,藉以掌握良好的語感,使得聲音自然流暢,從而在歌唱中較好的表達快樂地情感。在歌曲的演唱時還要注意每一樂句最後一個音的時值,歌聲以情帶聲,用身體動作表現部分節奏:鼓兒咚咚響(打鼓),鑼兒噹噹的敲(敲鑼)。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歡快地情緒中,聲情並茂的唱好這首歌曲。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22
《拍皮球》是一首歡快的兒童歌曲,孩子都很喜歡這首歌曲,它生動地描繪了孩子們在一起玩皮球遊戲的愉快心情。
平時教孩子學唱歌曲的思路都是欣賞念詞聽唱完整唱,這一次我改變了一下形式,因為在課件中本身就出現了該曲的節奏,所以,我以節奏入手來引入歌曲教學。在活動一開始,我以《乒乓變奏曲》來匯入歌曲,直接吸引孩子的視線,課件上激烈的乒乓賽正在進行著,並且裡面有乒乓跳躍彈動的聲音,深深吸引著孩子,這一環節孩子都比較活躍,然後再對比兩段旋律的帶給大家不同的感受,大家都各抒己見,都認為第二樂段速度加快了,然後我以圖譜的形式出現,給大家看兩段音樂節拍是否相同,速度沒有變化的情況是什麼原因會讓我們都覺得第二樂段比賽激烈,我以小朋友排隊來做對比,兩個小朋友和四個小朋友排相同長度的一個隊伍,到底哪個隊伍比較緊湊,小朋友異口同聲,所以也得出原來激烈的聲音不是由於速度的變化而是節奏的變化,給這個樂曲變奏也有了很好的定義,給小朋友一個更深的瞭解。
由聽關於球的樂曲到歌曲《拍皮球》的匯入,也是過渡地比較自然,然後我神秘地說:這個皮球拍的聲音可不是隨便亂拍的,也是和剛才乒乓的聲音一樣很有節奏感的。你們看,節奏譜一出示,條件反射性地大家都拍了起來,一共六行節奏,分別請了幾個小朋友做了小老師來示範帶領,對於大班的小朋友,基本的節奏型這裡也都出現了:休止、附點等等,容易出現錯誤的也就是這幾個地方還有一個前八後十六音符的節奏,我做了示範並且讓他們多練習了幾遍之後,一首《拍皮球》的節奏譜孩子們能很好的表現出來,然後再填入歌詞,沒有我的引導示範小朋友都能自己邊拍擊節奏邊念歌詞,表揚了他們之後個個都信心滿滿,最後再把我平時教授歌曲第一步的欣賞拿出來讓孩子們聽,學起來就很得心應手,除了最後兩句的末尾的音沒有唱好,我讓他們聽我示範演唱並且用手勢來表示音符的高低,再次演唱時候就很順理成章。
平時演唱的歌曲,只要是帶有跳躍性的或者比較活潑歡快的歌曲,我都會讓孩子聯想拍皮球那種跳躍有彈性的感覺,這一次,出乎意料的,一個孩子站起來和我說:“李老師,這首歌曲更加要用拍皮球的感覺來演唱了”。讓我有點驚喜的同時也給所有的小朋友一個啟發,所以在情緒處理時除了本身大家都知道的歡快的情緒,再加上用了拍皮球的力度和感覺,真正唱出了小朋友拍皮球那股開心快樂的勁,也彷彿讓我們感受到了皮球在小朋友手中那跳躍彈力十足的感覺。
透過這節音樂活動,我覺得類似於先教歌曲節奏再學唱入手還是可以嘗試,特別對於節奏特點比較鮮明的或者歌詞念上去都朗朗上口的歌曲,總之,在音樂歌曲的教學上不斷突破創新,勇於嘗試,每一節活動都能有新的體會和心得!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23
在現實生活中,幼兒對於小鬧鐘已再熟悉不過,我以一首《我會變》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接著就變出了一件小禮物,原本我想直接把它變出來,後來一想,要想吸引幼兒,最重要的就是投入於行動中,因此,我就讓幼兒上來用手觸控下,由於人都有好奇心,這時的他們,安靜的一點聲音都沒有,我叫了2位幼兒上來,最後,我揭開紗布,原來是一隻小鬧鐘,頓時,深深吸引了他們。在這堂課中,幼兒很喜歡這首歌,我估計跟我創編的動作也有極大的關係,幼兒不僅喜歡唱,更喜歡用肢體動作來表現,最後,在他們熟悉歌詞的同時,我變出了一個青蛙鍾與小羊鐘的頭飾,此時,他們表演的慾望更加強烈了,對這首歌掌握的也不錯。
在此同時,我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值得好好改進:
1、在變出小鬧鐘的時候,我把小鬧鐘的聲音開起來了,讓幼兒聽聽原來它 還可以“唱歌”,提問:“小鬧鐘用來幹什麼?”就這個問題,提問的幼兒可以再多幾個,給幼兒更大的空間去回答。
2、為了讓幼兒更方便的記住歌詞,我採取每句加不同的動作,但後來他們一下學會了,我也沒加動作,不過,我看到不少幼兒都對我做的動作感興趣,但我也沒特別提醒,其實,可以讓幼兒更加投入於歌曲與我創編的動作中,效果會更佳。
3、自己這堂課上下來,有一大缺陷,就是自我感覺教案的形式單一了點,可以在唱歌時,加入各種不同的形式,來學習這首歌曲。
4、為考慮給更多幼兒表現的機會,我反思了下,最後頭飾應該再可以多做幾個,這樣,就能給幼兒一個更大的舞臺。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 篇24
今天我上的這節課是大班的音樂教學活動《火車開了》,在今天的上課過程中,首先我認為孩子對這節課非常的有興趣,因為課中加了一些遊戲,這樣幼兒的積極性就加強了。
課的匯入是用了一張幼兒非常喜歡的動畫片中的一個角色——托馬斯。接著就請幼兒來表演火車開的樣子,這樣今天要學的歌就引出來了。
在請幼兒來表演火車的環節中,幼兒的小火車開的有點亂。自己唱的太多,幼兒沒有更多的表現機會;再邀請小朋友來當車廂的時候也唱的太多,沒有去觀察幼兒對這首歌掌握了多少。
如果在其中的過程中多給幼兒一些表現的機會,讓幼兒都會唱這首歌,那幼兒表現的就會更加的有自信。
整節課的時間有點短,在一些環節中可以多給幼兒一些表現的機會,這樣效果就會更好了。
在這節課中,我認為也有一些好的方面。在課中沒有枯燥的教學,沒有老師唱一遍,幼兒跟著唱一遍。在遊戲中,看到幼兒臉上的笑容就知道他們玩得很開心。在老師提出問題後,幼兒也能積極的舉手發言,在課前我還在擔心幼兒的上課紀律可能會不太好,但今天幼兒表現的非常棒。
我知道自己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希望自己在以後能多琢磨琢磨,向有經驗的老師取經,一次上的比一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