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1

經過這段時間培訓,我深地認識到了“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學科是一門滲透性很強的學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門學科,同時也是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心理品質的一門學科。

一、提高了認識,轉變了觀念

過去,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針對那些有心理疾病的學生進行教育。現在透過培訓,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轉變,取消了過去那種錯誤的認識,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包括有心理疾病的人,而且也包括對正常人的心理教育。這就要求我們教育者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這樣才能夠悅納我們的教育物件。教師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品質,就必需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同時我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滲透性很強的學科。它不公滲透到課堂中,而且還滲透到課外活動中;不僅滲透到每一門學科中,而且還滲透到人與人的交往中。因此,它是一門滲透性很強的教育學科。

二、理論知識得到了提高

透過這次培訓,不僅改變了我的思想認識,同時也學到了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明確了小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涵義、功能和內容,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原則等等的理論知識。短期的培訓,我走出了心理健康的盲區,逐漸走向一個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彩池。

三、體驗了實踐與操作的方法

透過老師們講解理論知識,個案分析,觀看“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實錄和“心理訪談”節目,以及小組討論合作等活動,掌握了分析案例的方法,諮詢師怎樣和來訪者交流,諮詢師應注意的問題,怎樣去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等技術問題。透過上面的活動使我明確了在今後的工作應怎樣去接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怎樣去與來訪者交流,怎樣化解來訪者的心理問題,達到治癒的目的。

四、教師必備的一門學科

心理健康是兒童青少年身體健康、人格完美、社會適應能力培養以及全面和諧發展的需要。要促進兒童身心的協調發展,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應以良好的心理素質為基礎。塑造學生的健康心理,提高其全面素質,最佳化其個性品質,促進其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協調發展,是當代社會發展提出的客觀要求。這就要我們教育者首先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用健康的心理去引導學生、教育學生。其次,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在課堂上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一個和諧的課堂,才能使學生心情愉快地接受知識,開拓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健康愉悅地成長。

總之,這次的培訓對我來說收穫很大。首先針對自己的心理進行了一次調適。其次,學到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懂得了怎樣去進行個案分析,明確了一般心理問題怎樣去解決等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2

最近我有幸參加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培訓》,經過培訓,我領略了心理諮詢的魅力,更意識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這兩天的培訓中,老師們透過個案、小故事等從理論講到實踐,講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及在學校如何開展、實施。其中薛老師的個案讓我深受觸動。這是一位漂亮的高中女孩,女孩很內向,不與人交流,課堂上也不回答問題。後來媽媽和女孩一起來找薛老師,據薛老師說,女孩第一次來幾乎不說話,都是媽媽在講述:在女孩8歲的時候,爸爸出車禍突然離開了這個家,那段時間所有人都忽略了女孩的感受,沒有人關注這個女孩。事情過後,女孩變得沒有以前那樣開朗、愛笑、愛說話了。就這樣度過了小學、初中,直到高中女孩發展到不能參加集體活動,不能住宿舍,這才引起了關注。雙方建立諮詢關係後,薛老師讓女孩做了幾次箱庭,女孩在不斷的敘述中自我療愈,慢慢走出了童年的陰影。

這是一次成功的個案,我們應該慶幸女孩的情況發現及時。由此可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不容忽視。心理諮詢師經常說這樣一句話:一切問題的根源都來自童年。請大家都來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吧!讓我們更多的瞭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更好的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讓他們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3

我有幸參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對我來說,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對我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本次培訓我很認真的聽了多位專家的理論課,還有課上與課下的交流,讓我受益匪淺,以下就是我在這次培訓活動後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透過本次學習,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與考試焦慮、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際交往障礙、性格孤僻抑鬱、自卑心理嚴重、對新環境不適應等等,並且在近幾年呈上升趨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可是,不正確的關注,反而引發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更嚴重的後果。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預防為主的,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不應該只針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應該是有他們的各自作用的;不應把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地理解為一門增加學生負擔的學科,而應該具有促進學生各方面健康成長的獨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論,不要我們教師誠惶誠恐,而應該是講究藝術,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式應該是形式多樣,時時處處注意的問題。

二、心理教育培訓對於教師自身的重要性

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老師也有煩心的事,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和苦惱。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歡迎的老師,就無論如何也不能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帶入課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課堂上隨意發怒,挖苦打擊學生。而是要學會良好的情緒控制,在走進教室的前一刻,告訴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展現給學生,並以此來感染學生的學習情緒。沒有一個學生願意看到一個怒氣沖天,動不動就發火的老師的。教師樂觀積極地穩定地情緒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提高心理健康的時效性。在新形勢下,小學生不同階段表現出各自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這就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學的適應期。這一階段應用心理評價系統建立小學生的心理檔案,目的是透過分析評價,瞭解每一個學生的氣質、性格型別、興趣愛好、情緒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質和個體心理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樹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時有助於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的角色轉換,為他們身心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是學習生活的困惑期。這一階段小學生正處於兒童身心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這一階段,第二訊號系統活動日益發展並初步占主導地位,口頭言語,內部言語能力不斷完善,但學習生活中往往表現出自制力差,社會道德是非判斷力以近期、自我為主的特點。

透過心理諮詢、心理訓練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方式解決學生學習焦慮、人際關係不良、多動症和學習無能的心理問題。同時透過心理健康指導,開發小學生潛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觀念,塑造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推進整體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4

做幸福的老師,擁有健康的心態是關鍵。

心理健康的指標是無心理疾病,即有幸福感和積極的心態。“幸福是一種積極的心態”,“當現實無法改變的時候改變自己的心態”。

我想:決定幸福的健康心態應該是陽光般的吧。陽光普照大地,溫暖每一個人,也是寬容平等的。教師的心態也要像陽光那樣,是平常的、達觀的、寬容的、積極向上的。我們只有擁有這樣的健康心態,才能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教師要有一顆平常之心。平常心是一種冷靜、客觀、理智的心態。如果教師缺少平常心,就會對學生提出過高過嚴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細心、冷靜和理智。就比如我們經營一個班級,總是希望班級樣樣都好,不知不覺地用尖子生的標準來要求全班學生,這樣一來不僅教師累、學生累,而且做老師的越累,學生反而越是反感,教師不禁會陷入“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溝”的困惑,學生也會越來越失去學習的信心,怎麼談得上幸福快樂呢?這一點又與前面劉老師介紹的最佳化一般心理素質的方法相吻合——“將‘應該’變成‘希望’”。我們可以希望班級各個學生都品學兼優,但要用平常心去面對不盡如人意的現實。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5

我認為作為學生,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和諧,很好的融於群眾;能很好的適應環境……心理諮詢,是指諮詢員運用心理學的知識,透過詢問等方法解決其心理困惑。心理諮詢事實上是幫忙來訪者實現心靈再度成長的過程。那些認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會去心理諮詢的觀念是不對的。總之,心理諮詢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在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並企求解決問題的來訪者帶給心理援助的過程。

透過這學期對大學心理的學習,我對心理知識有了必須的瞭解,首先是對心理學的發展史有了必須瞭解,然後是學習了一些團體活動的知識,並且在參加活動課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識,在團體活動中大家彼此敞開了自己的心扉,用心的參與到了群眾的活動中,在此中再一次體現了群眾的力量……

在心理諮詢的活動課中,我認識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時心靈事多麼的需要他人的呵護,那種心與心的交流才能讓人體會到交流得喜悅,我們的心理諮詢的模仿有時會讓人感覺像節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誠的心卻又不能不讓感動,初次它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幫忙別人的喜悅。活動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論聯絡實際的重要途徑。它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活躍課堂氣氛,真正到達育人效果。學生在實實在在的活躍的生動的並且有必須新意的活動中受到教益和啟迪,促進知行的結合。

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激發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結,構成了信念之後,進而需要在行動中表現自己。此時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為他們帶給展現自己行為的機會和場所。這學期我還參加了我們學校的心理協會——沁心港灣,這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齊共同努力,不僅僅學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識,還為其他同學帶給心理方面的服務。個性是今年的5。25活動更是深深的感動了我,老師與同學們的親密交談讓同學們,還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

而且在那裡我能夠把在心理課上學到的知識付諸與實踐,讓我學而致用!完成了大學心理學的學習,我對自己大學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規劃,對以後的路,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了一個初步的規劃可見,心理學對我們大學生的幫忙之大是顯而易見的。我們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交際方面都能夠用到這方面的知識。這門選修課我很感興趣的一門,我有種不用逼自己去專心聽課,而是那種不由自主被老師所吸引的感覺。可見心理學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雖然我選修的心理課結束了,但我對心理知識的學習卻還沒有結束,或許心理學跟我以後的職業沒有什麼很大的聯絡,但是心理學知識對於我的幫忙卻是長遠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6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結合。在思品課教學中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既能達成思品課教學的內容,又能在瞭解學生思想的基礎上發現問題,並借鑑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技巧及時解決問題。這些措施包括課堂討論,及時化解矛盾;模仿示範,學會正確模仿;活動體悟,激發心靈震撼;多元評價,全面認識自己。

關鍵詞:思品課;心理健康教育;心靈成長

隨著課改的深入,廣大教育者都認識到加強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課堂學習是學生一天的主要活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心理素養。初中的思品課教學是一個塑造學生美好心靈,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過程。在教學中有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良好的心理品質,是品德課義不容辭的任務。作為一名心理學專業畢業的思品課老師,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都很注重應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理論、方法,以此提高思品課的質量,達到對學生心靈的導航作用。

一、課堂討論,及時化解矛盾

課堂討論指的是教師為學生創設一種情景,引發學生的矛盾心理,進而透過學生間的討論澄清模糊認識,糾正錯誤觀念,達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過程。

講《珍愛生命》這一課時,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個學生突然說“一死百了”,全班同學馬上鬨堂大笑。這是一個很小的插曲,甚至不會對我的課堂教學有多大的影響。但我清楚,這不是一件小事,它關乎一個人的生命價值觀。我覺得我必須幫助這些正如花朵般綻放的孩子們。於是,我轉身用紅色的粉筆在黑板上寫了個大大的“死”字。學生看我寫了這麼一個字,一瞬間就靜了下來,靜得只剩彼此的呼吸聲。我說,請大家就“死”發表自己的看法。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三三兩兩聚攏著頭開始討論,很快就有不少學生舉起了手。有的說死能夠讓人解脫,不再感到煩惱;有的說死的人沒事,留下親人會很痛苦;有的說死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而是自私自利的想法。最後,大家一致認為用“死”來解決問題是愚蠢的、自私的,生命不息,就一定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節課沒有按時完成課堂內容,可是卻幫助學生們糾正了對“一死百了”的看法,學會珍愛生命。

二、榜樣示範,學會正確模仿

現代社會是一個偶像的時代,中學生在時代的潮流中顯得更敏感。可讓老師們感到頭痛的是,現代學生的偶像不再是我們所謂的偉人、英雄,而是流行歌手、個性明星;現代學生對偶像的模仿不再是學習其精神、毅力,而是模仿偶像的穿衣裝扮。由於模仿會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現出來,並逐步內化為心理品質,所以對於中學生的模仿行為就需要老師多花點心思。

我國曆來重視對偉人、英雄的榜樣學習,可在特定的生活、學習環境下,當今的學生對偉人、英雄都有一定的距離,並顯得陌生。上《揚起自信的風帆》這一課時,我用大量例子告訴學生要“做自信的中國人”。我呈現青年提琴製作大師鄭荃、著名生物家童第周等人,學生們茫然的眼神像閃電一樣擊中了我——他們並不瞭解這些人,也不瞭解做自信的中國人跟他自己有什麼關係。於是,我佈置了這樣一個作業:每個人都要找一個關於做自信中國人的例子,並思考做自信中國人的好處。第二天的課堂上,我擠出時間讓大家討論這個問題。看著學生們嘰嘰喳喳地分享自己的例子,並討論那看似並不成熟的觀點,我很是感動,因為他們開始了對自己人格、心靈的塑造之旅。

當然,如果只是講偉人、講英雄,學生並不買賬,因為他們的生活中還有另一種偶像,那就是鋪天蓋地的明星們。老師不能一棒子打死學生的偶像,不然他會倔強地跟你對著幹。我在給學生講偉人、英雄的同時,也會談到各種明星。比如國際章、春哥、周董等,學生對於這些明星很感興趣,我就趁熱打鐵讓學生找到這些明星身上關於“自信”的品質,並談談明星們的言行舉止對國家、民族的影響。這節課的知識點不多,但我根據書本知識、結合現實生活充分拓展,讓學生達到了思想上的昇華。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7

心理健康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小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小學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近年來,小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群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群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著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著手抓好心理健康。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小學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並形成了最佳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小學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透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群,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絡,家庭教育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說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為。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採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絡做到及時矯正,並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發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絡,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8

透過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讓我瞭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現談談自己本次學習的心得體會: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可有私心講究誠信,要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

要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平等相待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首先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應總體規劃,多方面做工作。

一、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

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衝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學校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牲特徵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此外要對教師廣泛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使每一位教師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以利正確對學生進行指導,並在教育教學過程不出現失誤。培養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能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這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的。同時應對學校進行整體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學方法,融洽師生關係,創設一個使學生心情愉快的學習生活環境。

二、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幫助。

據調查,目前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學過教育學,心理學的有關知識。據《中國青年報》5月17日報道:"95%的家長沒看過心理學方面的書,72%的家長沒有看過教育方面的書。"他們不瞭解如何更科學地教育孩子。因此,學校要透過家長會,家長座談會等到方式,讓家長懂得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瞭解青少年年齡特點,懂得教育學生的正確方法。使家長了解青少年是一個特殊年齡階段,學生情緒反覆,行為多變,對此要有心理準備,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們。對學生教育既要鼓勵,也可以批評,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規律。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要過高,希望孩子成才,這是人之常情,但壓力過大,也會適得其反。此外對"問題家庭"的學生更要特別留總關心,幫助他們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響引起的心理問題。

三、在中學開設有關心理健康課程,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

目前不少學校已開設健康教育課,其中也開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識。但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僅僅是普及心理學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中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課應該是融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操作性為一體的,這樣才能學以致用,真正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減少心理障礙及其他心理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際關係適應的心理健康標準,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四、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目前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缺少專業人員是一大問題。在近期內還很難配專業的心理醫生,但教育行政部門應考慮儘快培養和培訓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在上級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在學校開設心理諮詢室,心理閱覽室,心理活動室,開設心理諮詢電話熱線。定期為師生舉辦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專題講座。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生活輔導,前途職業指導等並建立健全學生心理檔案,作為班主任、任課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依據。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實處。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首先,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其次,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9

當今教師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21世紀是競爭的世紀,教師要適應社會的發展、時期的挑戰,堅持健康的心理尤為重要。教師要幹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強烈而持久的教育動機,有很高的工作積極性。很難假想一個對教育工作毫無興趣的人,會努力做好教育教學工作。

經過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我的收穫很大。學習了許多專業的心理知識,以前很多的疑問都得到了解決,我真正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經過了此次學習,我真正感覺到了不僅學生要堅持心理健康,教師本身也要堅持心理健康,而這個問題一直是被我們大家疏忽的。教師常常要做學生的心理工作,給學生排憂解難,而教師的心理壓力又由誰給解決呢?教師這個社會的一個特殊的群體,由於自身的社會角色和所承擔的社會任務,和對自己身份的認同,及社會的認可的不對等,給自己帶來了極大的迷惑和壓力。

教師的工作環境是學校,每天和自己的上級同事,又和自己的服務物件終日在一起工作。社會分工的其他工作都是針對物品或者人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時間段來服務,而老師的服務物件是人,成長中的人,並且肩負著領導他們成長的重擔。那種八小時以外時間還在為自己的學生的成長和未來殫精竭慮的事情,是不做此項工作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做教師根本就是一個累身更累心的活計。那麼,教師怎麼樣避免或者剪除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呢?

一,要開闊自己的視野,讓自己的業餘生活豐盛起來。就我個人而言,運動是一個調節身心的好方法,找幾個朋友,在運動場上大汗淋漓後,不僅疲勞的身體得到了鍛鍊,有材料指出:運動時,身體內部會分泌一種物資,俗稱“快樂物資”——會讓人們放鬆,高興。

二,要有知心朋友。時常和他們聊天,好的,不好的;得意的,失意的:大的,小的……把心事跟大家傾訴,是緩解心理壓力的好辦法。

三,利用好你的假期。對於平時假期少的教師,可以選擇鄰近的地區遊覽,逛逛市區,或者去故鄉有名的景區遊覽。當然。教師的兩個長假是你放鬆自己調節情緒的最佳時間。

四,照顧好家庭。什麼都不順利的時候,家是你永遠的避風港灣。永遠不要試著只顧大家,不顧小家。最後的可能是會失去兩個家。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穫是巨大的,體會可能浮淺,一點建議僅給同行們參考,當然,切記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體健康!器重我們自己的心理,正視我們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不足。盼望我們都能堅持開闊的心情,良好的心態!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10

有幸聽到福建省xx中心醫院心理治療中心林老師的有關心理健康講座,很受用,下面談談我的體會:

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做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講座上,林老師透過可怕的調查資料,各種殘酷的案例,告訴我們從事教書育人的特殊群體——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多麼的重要。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僅僅影響到教師整體素質,還影響到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由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給教師帶來超於其他一般職業更大的壓力。因些我們更應該想辦法調節好身體,心理健康,以便更好做工作,適應社會,生存下去。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教師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可能“完美,全能”。教師要學會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我們可以透過繼續學習不斷地填補自身的知識文化、道德品質素養,以適合社會發展,滿足學生各種各樣的需求,但是,我們不要把自己看成“全能”的,也不要認為一切高於學生。不是有句話說: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不能要求完美。

其次,教師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培養幽默的生活方式。中學教師面臨著課改的壓力,升學的壓力,社會的輿論以及自身的家庭、生活,必須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工作中樂於奉獻,愛崗愛學生,學生氣我,我不氣,以平等,與平的態度對待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在生活上,注意身體,合理飲食,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建立良好社會人際關係;學會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做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11

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敢於冒險,敢於探索,善於競爭,善於合作,富於創造是21世紀對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這些品質無一不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素質教育就是要求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的素質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發展有多方面的內容,心理素質不僅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其他素質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制約作用。它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素質教育的歸宿。柳斌同志在《關於素質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談到素質教育的三要義中,他指出:"素質教育的第二要義,就是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再一個是心理素質,承受挫折的能力。帶著什麼樣的心態來看社會的問題非常重要。"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關係、同學關係、學習問題等方面的認識和處理方式的正確與否往往會影響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是關係到學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是發展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會提高。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絡。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運用心理學知識協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世界,適應社會、發揮潛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施加影響,培養學生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活動。二者都是育人,在統一育人活動中各自都能發揮獨特的作用,相互借鑑,相互促進。心育對德育有一定影響。心育適當擴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標和內容;心育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術;最重要的還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觀和學生觀,對整個教育都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二、心理健康教育能促進學生文化科學素質的提高

在一項對475名高中畢業班學生的研究表明:學習成績並不完全取決於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較智商預期為高)、普通成就者(成績與智商預期相當)、低成就者(成就低於智商預期)差別的產生,與性格特徵有關。高成就者工作習慣較佳,對學業興趣較濃,按時完成作業,關心學習成績,做事認真負責且有計劃。低成就者難自律,難自我規範,較衝動放肆,喜好玩樂,貪圖近利,與同伴關係欠佳,較不合作,較自私,較不尊重權威與傳統,較不合群,在校在家較不快樂,常為己辯護,憤恨他人,對挫折和壓力不知所措,較悲觀。普通組介上下之間,尚屬正常。由此可見,培養積極的情感品質和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性格特徵能促進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

三、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促進身體健康和身體素質的發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寓於健康的身體;身體健康和身體素質的發展也依賴於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視自我觀念或自我意識,包括對自身形象方面的觀察、概念、看法,關注自己外貌美醜、體能強弱、運動機能優劣等,常將自己的形象與理想中的標準進行比較,或與同輩人進行比較。比較結果,或滿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確對待,也對身體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體健康的心理條件。透過心理教育,維護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是提供這種心理條件的重要措施。

不僅如此,良好心理素質對身體素質的發展、體能的充分發揮也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是造型美、生氣美等身體美的各要素還是力量、速度、耐力、靈敏等身體素質。這些素質的發展無不需要相應的心理條件,如性格外向的人適於力量大、速度快的活動,內向性的人完成目標的動機強,適宜進行精細、準確的任務。同時,身體潛能能透過運動技能的提高得到發揮。運動技能是習得的能力,表現於迅速、精確、流暢和嫻熟的身體運動之中。運動技能中包含任知成分,與智慧技能有聯絡。運動技能是心因性技能。它既不是不隨意的、反射性動作,也不是如同搖頭那樣簡單的肌肉反應,他受到內部心理過程的控制。因此,提高動作技能,發揮人的的身體潛能,必須依賴於良好的心理素質的發展。

四、透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質是形成審美素質的基礎和條件

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沒有心理上的修養,審美的修養不可想象。此外,許多優良的心理素質既是內在美的表現,也是美感素質形成和發展的條件。例如一個人能正確地認識現實,客觀、全面、公允地看待問題,能正確地正視現實,熱愛學習和工作,聰明才智得到正常發揮,有自知之明,對自己能正確評價,行為舉止得體等,都是理智美的表現。又如對人富有同情心,誠懇,正直,正義,樂群,對學習與工作勤奮、細心認真、有首創性,不卑不亢,嚴於律己,自信、謙虛,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現。透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的這些優良的心理素質,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審美素質形成和發展的條件。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艱鉅而偉大的工程,是充滿活力的新課題,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12

我們一般說到健康大部分情況下都會被認為在討論身體上的健康問題,而心理健康是個嚐嚐被忽視的問題。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概論的過程是自我認識、自我理解的過程,要提升自我修養和素質,需要將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者結合起來。

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基礎,優良的心理素質在行政管理、接人待事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21世紀的人才,首先就需要具備優良的心理素質。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所有的人都是會用自己的心理想法來揣摩他人,這其實可以認為是一個水中看月的過程,你的心理是什麼樣的,所對映在你心理的他人就會折射你自己的內心想法。因此,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是能夠與身邊的人交往的重要條件。作為一個行政管理方向的人員,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後對自己生活中的為人處事有一下的想法。

作為一名員工,與領導關係、與同事關係、與客戶關係不協調是導致員工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而在中國傳統的文化教育下,面對領導很多員工會選擇阿諛奉承的方式,而真正忽視自己的價值和創造力。這就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如果一個公司企業所有的員工都是虛與委蛇的馬屁精,企業就會失去了真正幹事情的骨幹力量而最終走向失敗。所以面對領導,我們應該正當擺正好我們是為領導創造價值的員工這樣的觀點,每一個員工都是企業不可缺少的螺絲釘,都能夠有自己的意義。而對於同事之間,很多員工會有競爭心態、有嫉妒甚至排擠的想法,這必將導致在關己利益面前與同事產生矛盾而導致工作不順利。正確認識對於同事的關係是一個員工在企業能夠快樂工作下去的重要心態,同事是與自己共同工作的夥伴,是與自己一樣為公司帶來價值的合作伙伴,只有同心協力、共同合作才能構成一個團結的團隊,不同的團結的團隊才能夠構成團結的公司,而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凝聚力是一個公司企業軟實力的體現。所以對於同事,不應該懷著嫉妒甚至排擠的心態,而是應該和諧合作、共同進步、共創雙贏。都說顧客就是上帝,一個企業沒有顧客就沒有發展的機會,和顧客打交道不能因為自己的原因、顧客的原因而怪罪顧客。所以作為一名員工,我認為在面對領導、同事和顧客的時候都應該擺正好自己的心態,擁有一個優良的心理素質。

其次是心理的自我性質,學習心理學我認為最大的目的並不是教會去如何與人打交道,而是深刻的認識自己,給自己指引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沮喪、挫折。當處於人生的低谷,也許心裡脆弱的人會選擇輕生來尋求解脫,然而那樣的方式是病態的表現。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會指導一個人從人生低谷走向陽光。同樣的,當面對人生的成功時刻,也許有人會傲慢自大起來,然而這樣之後很快會贏來挫折的失敗。所以即使成功了,也應該要不驕傲,保持平常心。此外,對於人生的思考,也許是支撐我們尋找生活動力的源泉,有的人選擇不斷挑戰自己、有的人選擇快樂、有的人選擇實現自我價值,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人生思考和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需要一個優良的心理素質。

另外,心理教育不僅僅是對於成年的教育。我認為心理教育和健康教育一樣需要從小孩子就抓起。我們總是能在新聞中看到很多關於青少年犯罪、自殺等行為,這些青少年都有健康的體魄,但是他們的心理多少受到了上海最終導致了他們走上歧途而耽誤了人生之路。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去關心他們、教育他們。因為青少年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如果青少年都心理歪曲了,一個國家的未來又在哪裡呢?

以上就是我接受心理健康課程的心得體會。我覺得這堂課不管是針對青少年還是成年人都是必要的,每個人在人生遇到不同的事情的時候總是會容易走進死角而出不來。接受心理教育能夠即使的糾正自己的錯誤,幫助自己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作為一名員工,我們需要不斷的加強對適應性、承受力、意志力、創造力、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訓練,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擁有美好的未來,需要擁有健康和體魄和心理,從而使我們科學的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超越自我,走向成熟穩重。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13

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小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小學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近年來,小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群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群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著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著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小學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並形成了最佳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小學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透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群,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道德上的內在聯絡,家庭教育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說謊、無爭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為。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爭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絡做到及時矯正,並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發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絡,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14

教學以來,我一直明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嚴峻性,而全方位、多角度、近距離地觸控到心理健康輔導工作。這次培訓既有專家講座,又有同行的互動交流,讓我在觀念上、理論上都有很大地提升,可以說感觸頗多。

現代社會紛紜複雜的社會現象,多元化的價值觀,帶來升學、就業、競爭等多方面的壓力,引發了學生心理疾患的上升。我們的老師也時常抱怨,“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從低效而勞神的教育工作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了當代學校教育面前的一個非常嚴峻的話題。在培訓中,聆聽專家們列舉的真實而又撼人的當今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健康疾病,我深深地意識到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身體力行,儘快地加入到這項工作中來。

第一次接觸心理健康活動課,我腦中不禁浮現出這樣的疑問:心理健康活動課與思想品德課不是如出一轍嗎?透過培訓,讓我走出了這個誤區,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課和思想品德有很大的不同,說教和輔導有很大的不同。我明白了心理健康課不同於傳統意義的學科課程,它是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的過程,認識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我並解決自己成長中的各種問題,以互助和自助為機制,透過學生自己的體驗和感悟,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成長。

透過培訓,我認識到學生自己是心理發展的主體,教育的影響只有透過學生主體心理的自我矛盾運動,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師在心理活動課中,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思想、言行、需要、情感等因素,儘量滿足各類學生的心理需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處理自身面臨的各種困惑。在設計活動時,要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組織互動時,要提供舞臺讓學生唱主角,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能說、有話敢說,能理直氣壯地傾述自己的心聲、宣洩情緒、發表觀點;教師以引導著、協助者的姿態出現,這正如杜威說的:“教師是一個引導者,他掌著舵,學生用力把船划向前方。”

學習了這些知識之後,我突然發現自己在不經意中自覺地應用著現在所學的心理健康知識。雖然整個培訓只有短短几天,但我從中學到了心理健康知識和技巧,為以後的工作積累了一些經驗,感到受益匪淺。它填充了知識的盲點,在將來的工作中,我一定將學來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工作中,讓學生們能夠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15

“人啊,認識你自己!”成為德爾斐神殿的三大箴言之一,先賢老子亦提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中西偉大思想家對人重要性的有力強調說明了人作為主體的重要之處。

“人貴有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確的自我認識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基礎。正如一曲完美經典的鋼琴曲,在鋼琴大師無數次冥想中,漸顯無簌,獨成曲風,人的意識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逐漸成長中,透過他人、環境並加以自身調控下產生,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馬克思唯物論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透過意識,我們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生理特徵,明白肢體活動的意義,透析自己的思維、情感。正如周國平所說: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把“認識你自己”理解為認識你最內在的自我,那個使你之所以成為你的核心和根源。認識了這個東西,你就知道怎樣的生活是合乎你的本性的。你究竟應該要什麼和可以要什麼了。正如英國浪漫作家濟慈,早期被送去當藥劑師,本應成為一名醫者。但他無法假裝自己熱愛醫學,忠於內心提筆寫詩。意識的存在讓濟慈更加了解自我。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世界上亦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可以說,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擁有自己的閃光點。全面剖析自己,找到自己的優缺點,挖掘自己的特質,更加豐滿自己的形象,看到更加全面、更加真實的自己,使自己的優異得到更近一步的發揮,缺陷得到一定的彌補,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獨特風采。看向社會上的趨同風氣,例如當今大學生報所謂的“熱門專業”,而不是把自身興趣放在首位,這種選擇不正是反其道而行之,埋滅自己的天賦?“熱門專業”的存在表明的是在社會發展的當前階段缺少這一類人才,卻無法保證將來步入社會所謂的“熱門專業”的職業缺口仍然存在,我們做出的任何決策,首要考慮的便是自己,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選擇適合自己的人生即可,又何必人云亦云,跟隨大眾,讓自己的獨特被無情地時光埋沒?唯物辯證法: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每個人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我們擁有不同的人生,擁有自己的閃光點!

馬克思在談論人的本質時曾言:“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可見,人與社會不可分割,相互制約,相互影響。每一個嬰兒呱呱墜地時,他現在乃至將來的生存環境早已固定。人是環境的產物,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意識,不同的人奔向不同的人生,如貧民區中的小孩倍受歧視,從少年起便早早當家,苦苦為生計奔波;富家子弟則受萬千寵愛,不用為柴米油鹽醬醋茶擔心,肆意揮灑青春,不同的環境造就了迥然的人生。

人不是孤立於社會的存在,我們在社會的打拼中會遇到很多人,有些人很投緣。卻有人是相看兩相厭的存在,不過,不要質疑自己,正如《親愛的,你只是遇見了你自己!》中言:有人喜歡你,那只是喜歡他喜歡的本質,屬於他的喜歡,其實跟你沒關係。有人討厭你,那只是不接納經由你投射出他的自己,其實跟你沒關係。

在和他人的相處中,相信自己,不要隨意質疑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認識自己能力的人將擁有自己的天下,正如阿基米德所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

潛意識,泛指“已經發生但並未達到意識狀態的心理活動過程”。亨利“當我相信時,它就會發生!”這就是信心,心理學家表明:人的行為受信念支配,你想要做出什麼樣的成績,關鍵在於你的信念,也可以說潛意識在起作用。潛意識無處不在又異常強大,如夢的存在,日常生活中口誤的出現。世界潛能大師博恩·崔西說:“潛意識的力量比意識大三萬倍以上。”潛意識是強大的,毋庸置疑。正如菲迪波德斯在潛意識信念的支撐下奔跑了42千米,只為傳遞勝利的喜悅。相信自己,全面認知自己。

弗洛伊德在人生晚期提出自我、本我、超我形成人格,當三者之間平衡被破壞,則會引發自我焦慮,從而促使自我防禦,阻礙個性發展。本我有些原始本能,滿足自我快感;自我以現實原則行事;超我則代表人性的至高境界,有著道德準繩的捆綁。當人的行為受到慾望支配,會受到超我抵制,正如弗洛伊德所言:“良心是一種內心的感覺,是對於躁動於我們體內的某種異常的抵制。”從而自我焦慮,焦慮的產生讓人類在本能下轉移或逃避,我們稱之為自我防禦,弗洛伊德將其歸納為壓抑、否認、投射、合理化、反向作用、替代和昇華等幾方面,當人格在發展中受到刺激,自我防禦無法起作用,當事人則會保留下受挫記憶和習慣性動作,我們將人格的發展期分為口腔期、肛門期、性蕾期、潛伏期、生殖期五個階段,如中國人有著明顯的口腔期人格,日本人的肛門期人格等。

全面認識自己,學會客觀評價自己,對自己下達積極暗示,透過快走、著靚裝、鍛鍊、樹立好心態等有效調控自我,瞭解自己的能力並不斷超越,更加全面的發展自己。

認知自己,高考後的時光在懵懵懂懂中度過,想著自己能幹什麼?忽然腦洞大開“擺攤賣花卉”,剛開始,不敢叫賣,不敢交談,不服輸,不甘心的念頭湧上心頭,而後向周圍的大人請教,虛心接受,太陽一日日變得灼熱,我卻愈加興致高昂。我大膽地邁出了步伐,生意漸漸上了軌道,縱然僅是一個賣花卉的小小生意,卻讓我更加自信,更加了解自己。

松下幸之助說過:“我們不必羨慕他人的才能,也不須悲嘆自己的平庸,各人都有他的個性魅力。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己的個性而加以發展。”全面認識自己,瞭解支撐我們自己行動,信念的意識,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也不必忽視自身的不足,明瞭自己的獨特性並利用,洞悉環境他人社會與自身的相互作用,並昇華自身,從人格的高度看到本我,自我,超我的關係,思考自我焦慮與自我防禦的聯絡,全面認識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16

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由於心理不健康而發生的各種讓人瞠目結舌的事件,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及時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已將迫在眉睫。作為當代大學生,我認為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和諧,很好地融入集體,能很好地適應環境。

經過一學期的心理課學習,我學到一些與人交往的方法。無論是與親人還是朋友交往,我們都要把握好交往的方法,要學會換位思考,要用一個寬容的心去待人,這樣我們才能處理好與親人朋友的關係,使我們的身邊少許多爭吵,多許多的愛與溫暖。心理課老師上課很用心,教育方式也不同,教我們怎麼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些事,怎樣處理自己與父母、老師、同學和朋友的關係。上這樣的心理課,不僅增長知識,還得到新的感受,尤其是老師講過自己或是從媒體上見過的案例,讓我感同深受。

上心理課,我學會很多知識和道理。我知道當彼此遇到誤會,要換位思考,要寬容待人,要理解他人,也要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坦白地說出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論與多少人同處,總要存心公正、一視同仁,不可與一兩個人特別親近,卻與其他的人疏遠,尤其不可袒護自己所愛的人,一有這種情形,勢必引起別人的嫉妒,許多糾紛就是因此發生的。父母對子女、師長對學生、上司對屬員、兄弟姊妹,同學同事,彼此之間都必須謹防這種情形。透過上心理課,我覺得人與人之間要及時溝通,與父母之間要敞開心扉,不要製造矛盾。平時父母管我,我心裡感覺很厭煩,現在我什麼事都為父母朋友和家人著想。透過上課,我變了很多,希望有機會上更多這樣的課。

上課的老師很棒,很詳細,雖然老師和我們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但是絲毫感覺不到與我們之間存在的任何代溝。上課沒多久,同學們就被老師感染了,也都活躍起來。經過上課,我的知識更豐富了,辦法更多了,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我會按老師教的方法合理去對待每一件事,開啟心扉與別人溝通,不與別人產生隔閡。

我第一次上心理課,開始很緊張,以為要把自己的心裡話當那麼多同學的面說,有些不好意思。後來我明白了,大家都很友善,不需要顧忌。以後有什麼事情,要站在別人的立場或他人的角度看待事情,不能只顧自己,而不想想他人的心理是否受傷。我很高興,現在我學會了換位思考,我又多了一筆財富。心理健康課令我受益匪淺,我感悟到人世間愛的可貴,學會了與人共處,我會將課堂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愛,報答愛。就讓我們乘著愛的翅膀去騰飛!在心理課上,我學到很多知識,也回答了很多問題,我還感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並下決心改正。

心理課讓我終於感到人生的珍貴,感到要孝順父母,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為我們操心,不讓他們為我們擔心,我們還要關心身邊的人,讓每個人得到關心。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真正踏入社會,但是身邊的老師和同學就如同我們的朋友一樣,我們要凡事真誠,存真誠的心,說真誠的話,做真誠的事。自己有了什麼錯失,應當坦白承認,切不可設詞遮掩;有人責備勸導你的時候,要存著謙卑感謝的心領受,切不可羞惱拒絕。與人同處不可有虛偽的客套,但總要彬彬有禮,舉止中節,使人在你的動作舉止上沒有可挑剔的地方。多愛人才能多得人的愛,多敬人才能多得人的敬,多寬容人才能多得人的寬容,多體恤人才能多得人的體恤。你送出去的是什麼,你收回來的也是什麼。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17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就不用多提了,一個人只要心理健康,就不會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也不會做出很多的不合常規的事情。對於學生來說,心理健康就更重要了,心理健康的學生在學習上都能夠認真努力的學習,聽老師、家長、長輩的話,這些都是我們要做好的事情,在不斷的發展中,這些都會得到很大的發展,我相信這一次一定能夠做好學生心理健康的培訓!

我是一名小學班主任,憑著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和熱愛,在驕陽似火的7月,我參加了龍灣區第三期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上崗C證資格培訓會。此次培訓請來的都是全國各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家,有z周紅五、鍾志農、徐慧珠、龐紅衛等。培訓的內容有《心理健康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班級團體輔導,培養學生積極人格》、《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健康》等。

在培訓過程中聆聽了眾多專家的精彩講座,他們都用一個個鮮明的事例闡述了心理健康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並且透過理論學習、小組討論、自我剖析等讓我們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基礎教育,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可以減少甚至杜絕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透過培訓我還意識到要實現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的人格健全發展的目標,教師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所以在這幾天的培訓學習中,我都認認真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做好筆記,學好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學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心理健康培訓就像夏日裡的一陣涼風,掃去了我心頭的煩燥,就像高山上的一股清泉,滋潤了我幾度迷惘徘徊的心靈,就像衝破曉霧的第一道陽光,使我豁然開朗!

鍾志農老師的講座,將我的目光緊緊地聚焦在大螢幕上。他對班級團體的輔導,獨樹一幟。他的方法、他的技巧、他的策略值得我們借鑑、值得我們學習。鍾老師在講座中說到:小學階段學生髮展的重要主題是養成一種勤奮、積極、進取的學習與生活的態度。“天天向上”是人與生俱來的天賦特質。我們不難發現新入學的小學一年級學生臉上都是洋溢著對新學校、新生活的興奮、期待與希望,上課的時候每個小朋友都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爭著回答問題。可是過了六年之後這些充滿朝氣的孩子臉上卻寫滿了自卑無奈......

大學生心理問題存在著年級差異,不同年級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心理問題特點。一年級學生在高校生活適應方面的心理問題居多;二年級學生是各類心理問題較多產生期;三年級較多表現在個人發展與情感的衝突;四年級則以擇業求職而產生心理上的困惑為主。文章主要根據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年級特點,提出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及有針對性的相應對策,以不斷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

處於大學階段的學生們在成長過程中,面臨著人生課題的挑戰,由於大學生在智力和人格發展上尚未成熟和完善,遇到問題和困惑常產生苦悶、煩惱、情緒不穩定等,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心理障礙的發生率一直保持較高水平,是心理障礙乃至心理疾病發生的高峰時期,因此,認真分析和把握不同年級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有針對性地採取相應對策,按學生年級特點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實處,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方法。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存在著年級差異

透過調查發現,不同年級大學生在心理問題方面存在著年級差異,不同年級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心理問題特點和發展趨勢差異

1、高校生活不適應是新生主要心理問題

大學新生帶著美好的理想和憧憬,從中學邁進高校,由於角色的變化,環境的改變,在入學後普遍存在適應方面問題:一是生活環境與角色變化的不適應。新生由原來依賴父母的小家庭生活到相對對立的集體生活,一部分學生入學後表現出對生活環境及角色變化的不適應,心理上產生孤獨感,大學特殊的生活環境使得他律失去,自律尚未建立,喜悅感和失落感、新鮮感和無意義感和盲目感的交織,產生了矛盾和衝突、憂鬱和焦慮。二是高校要求與學習規律不適應。一些新生入學後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採取應付的態度;在學習規律和學習方法上仍沿襲中學的思維模式和學習習慣;有些新生不喜歡所學專業,學習不努力;還有些學生頻繁地參加各種活動,熱衷於社會工作,學習受到較大的影響,並因此引發自卑等心理困惑。三是人際關係與交往溝通的不適應。很多新生對高校全新的人際關係不適應,入學後,因缺乏經驗、技巧而不善交往;因怕閒言碎語與異性而不敢與異性交往;因性格內向孤僻而不會交往等等,因此造成與他人難以溝通。人際關係的不適應不僅直接影響新生入學後的學習、生活,也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

2、各類心理問題較多集中在大學二年級產生

大學二年級是學生心理問題較多的年級,也是心理問題發生率較高階段。

一是學習壓力造成心理焦慮。大學課程設定滿,各教學環節涉及面廣、難度大、要求高,學習壓力大。學習方法不佳,學習效率不高,學習產生疲勞,考試造成焦慮,使他們產生情緒浮躁、憂鬱、厭煩、易怒等心理問題。二是個性差異造成人際關係衝突。由於不同的家庭、生活習慣和個體性格,導致了人際關係不和諧。三是異性交往產生心理困惑。大二學生的心身發展逐漸成熟,渴望與異性交往,往往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會產生心理困惑

3、個人發展與情感的衝突較多表現在三年級

隨著年級的增長,大三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而不斷成熟,但心理發展尚未完全成熟、穩定。其心理問題表現較突出的有:一是自我發展與能力培養的問題。大學生自我定位高,成才的慾望強烈,作為承載社會、家庭、學校高期望值的特殊群體,過高的期望與高校現實條件使他們感到自我發展與能力培養和他們期望與理想相差甚遠,他們感到困惑、迷惘,產生失望感,導致情緒消極低落。二是戀愛情感帶來的心理衝突。學生戀愛在大一、大二時一般比較單純,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到了大三,就會出現要分手的、失戀的、是否要重新選擇等問題,一些學生往往不能自拔,陷入無法解脫的境地,情感衝突在大三表現得比較突出

4、擇業求職的心理困惑是畢業生的突出問題

四年級學生以擇業求職而產生的心理困惑是突出問題,兼有個人未來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問題以及因戀愛而產生的問題等。嚴峻的就業形勢使莘莘學子早早就開始了擇業求職,他們奔波在學校、社會組織的各種供需見面會上,期望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不少畢業生擇業時受社會上一些輿論的左右,盲目從眾,追逐熱門,不考慮自身條件及職業特點和社會整體需求,擇業觀念、傳統束縛、愛慕虛榮、自我封閉、消極怠慢等心理極大地影響了畢業生的擇業和求職,使擇業範圍和發展空間大大縮小,易導致挫敗感和消極情緒並因此引發心理問題。

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長期以來,由於“應試教育”以及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學校教育,對學生的教育更多的是著重智力培養,大學生群體暴露出的心理問題實質上是長期的教育中積累和潛伏下來的,因此,對不同年級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應有針對性地採取相應對策。

1、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身心健康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必須協調發展的理念逐步深入。高校應開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諮詢與談心等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緊密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2、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學工作體系。在教學工作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選修課程;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開設有助於學生心理素質提高的各種講座,創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刊物,介紹國內外先進的心理調適方法,普及提高心理素質能力知識。

3、健全學校、院系、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組織體系。在加強校級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建設的同時,著力加強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建設,及時反映學生中的心理異常情況,協助學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健全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預案,並將其列入維護學校安全穩定和公共應急管理工作預案之中,一旦大學生遇到重大心理創傷事件時,能提供高效的危機干預服務。認真開展大學生健康狀況摸排工作,做好心理問題高危人群的預防和干預。

5、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人力投入。堅持按需、精幹的原則,根據學校的規模,按1∶3000—5000的比例,配備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的專職教師,著力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幹,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工作隊伍。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心理素質是人才素質的基礎,只有心理健康,大學生的德、智、體、美才能得到全面發展;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不斷增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承擔未來建設祖國的重任。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18

xx縣第一期心理健康培訓已經結束了,但我深知我們的心理健康的學習之旅才剛剛開始,也懂得努力的重要。聽了那麼多專家的專題講座,對心理健康的認識也趨於理性和全面,也深深感受到做一名幸福的老師其實並不難。

如今我們已經步入21世紀,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可我們驚奇地發現,我們的幸福感卻並沒有相對提高,反而有降低的趨勢,社會上也時有一些自殘自殺甚至傷害他人的事件發生,甚至連到我們原本安靜的校園也會有不太平。當聽聞一些小學生、中學生乃至大學生髮生跳樓等事件時,在為生命之花過早凋謝而痛心的同時,強烈地感受到一個人的心理健康遠比比生理健康、學識才能重要,如何科學正確地進行學生心理輔導已是當務之急。因為心理健康從學校抓起,從老師和學生入手,才能更好地防微杜漸,培養出有學識有才能更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國之棟樑,家庭之希望。

可心理健康倒底是什麼?這次心理培訓無疑是場急時雨,不僅讓我真真切切觸控到了這個學科,還讓我掌握了一些比較專業的知識。認識到心理學並不神秘,其實我們平時在教學時在為學生釋疑解惑疏導情緒時就會無意識地運用到了一些心理學知識,只是我們並不清楚這就屬於心理學範疇。透過本次學習,認識到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它的分支很多,任何一個分支都能發展一個專業,比如發展心理學中的幼兒心理學就是心理研究的一個專題。我們不是心理學專家,而且學習也是剛剛起步,所以目前而言只需掌握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內容特點、分類及發展規律和必要的諮詢技巧就行。可真正要消化好這些知識,還需要多下功夫,注意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更重要的是明白心理學在疏導不利情緒,調適心情等方面儘管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並不意味著它是萬能的,能獨擋一面,單兵作戰。心理學教育只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它與學校終極目標即育人相一致,是一種有效地輔助性教育手段。另外它能更好地發揮作用並不是輔導者一個人就能做到的,需要受輔導者積極配合,而且這個效力的產生也不是立馬就顯現的,需要一個過程。這時輔導者除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外,愛心和耐心也是必不可缺的。

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懂得此次xx縣教育局的高瞻遠矚的戰略意識和良苦用心,我們這期培訓的老師應該有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自己做起,快樂自己,影響和帶動他人,共同創造和諧環境,齊育芬芳桃李。

那麼身處忙碌、浮躁、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轉型時期的我們又該如何固守心靈,堅守淨土,做一名積極樂觀有幸福感的老師呢?

心理培訓很清晰地告訴我,瞭解自己所處的階段的心理特徵,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性格特點,明確自己的需要,激發動機,合理利用內外誘因,實現願望,就會獲得幸福的情感體驗。那麼在現實中我們又該如何去做呢?

第一,心中應有理想。理想是照耀我們前行的指路明燈。一個人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標,才會有熱情,才會一往情深,也會一往無前。遇到了困難不會退縮,受到了排擠不會洩氣,遭遇了失敗不會放棄,永遠保持一顆向上努力進取的心,向著自己的理想進軍。但我們在樹立目標時,不要過大和不切實際,如果是一個大目標,不妨將它分成幾步,將整轉化成零,一小步一小步地逐一去實現,滿足感會越來越強,幸福也就越來越多,信心和動力隨之加強。如此一來,成功也就越近,成績也就越好,心裡的甜蜜也少不了。

第二,熱愛生活。記得白巖松在談到他的工作時,說過“痛,並快樂著”的話。其意思就是說即使從事的職業很累很辛苦,但只要是我的選擇,我熱愛這份職業,那麼我會認為我的付出是值得了,併為此感到快樂。誠然老師的工作是單調的,煩瑣的,辛苦的,但只要我們擁有一顆熱愛之心,我們就會從平淡中發現美麗,從平凡中感悟美好,從點滴中覺察珍貴,心存感激地認真過好每一天。既然我們選擇了老師這份職業,我們就不應只單單將它看成我們謀生的手段,而應發自內心地去熱愛這份職業,從學生的進步中感受教育的偉大,去感受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第三,學會寬容。寬容不僅是對別人而言,對自己也要寬容,即學會悅納自己。“人無完人”,這一點我們都清楚。可落到現實時,我們很多人覺得自己不夠優秀,於是不滿意自己,處處跟自己較勁,弄得自己不開心,甚至很抑鬱。不妨換過思路,正視自己,既認識到自己的優點也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點,揚長避短,努力進取,不斷完善自己。於是你會發現生活很美好,自己很重要,幸福快樂也會常相伴。

第四,與人為善。人活於世,不可能不與別人打交道。與人相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關鍵就是應學會與人為善。友好地與人相處,降低姿態,平等交流,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心存善念,少計較得失,熱心助人,方便別人,快樂自己。一旦擁有了別人的信任和尊重,無論是開展工作,還是過生活,都能順利輕鬆,快樂美好。

第五,知足常樂。這就要我們放下名利思想,不被榮譽所累,多點精神追求,少些物質攀比,但求無愧於心。擁有一顆平常心,就能夠坦然面對周遭的環境,能夠不被不利因素,不良風氣影響,心也就因為沒有過多奢望而變得平靜,也就沒覺得自己生活的差,也就少了抱怨之氣,沒了憤憤不平,煩惱沒了,快樂也就隨時來敲門。這時,你的心理應是最健康的。

第六,常鍛鍊身體。我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所以沒有了身體的“1”,後面的理想、家庭、事業、成就、名譽等“0”再多也就沒有了任何的意義。從事教育的老師腦力活動更多於體力,所以注意勞逸結合,積極鍛鍊身體就顯得尤為重要。與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每天能以飽滿的精神,旺盛的精力面對自己的工作,向學生傳輸積極的資訊,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

以上就是我對本次心理健康培訓的一些膚淺認識。也許有些地方還值得商榷,但是航船已經揚帆準備起航,儘管一路上波滔洶湧,一路上風雲變幻,都無法阻擋我追尋心理健康教育的決心。我也相信,努力就有獲得。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19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教室是小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佈置的內容隨著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遊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係,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鬆。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併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透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現代的教育觀認為,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裡接受你善意的意見與建議。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最後,我引用美國的柯賴齊亞和斯塔頓所著的《小學生健康教育》一書中的一段話來說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便學會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學會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讚揚中,他便學會自賞。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他便學會鍾愛別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贊同中,他便學會自愛。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麼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會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他便會覺得他生活在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來關心、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們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20

在接觸心理學以前,總以為它很深奧也很虛幻,但是透過這一個學期的學習,我為它的科學性和真實性所折服。心理學是十分客觀的一種存在,但同樣不乏應用性。也許心理學理論有些枯燥,但輔以例項,不但不乏味,反而讓人有一種深入體悟生活的感覺,所以說心理學給我的整體感覺就是——來源於生活,又指導於生活。

在科技進步,知識爆炸的今天,人類也進入了“情緒負重”的時代。而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自身也就存在著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對專業的選擇和態度,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人際關係的處理以及對未來職業的規劃等等。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我們避免出現或有效應對由上述種種問題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現象,以積極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環境,是非常必要的。

對於我個人而言,心理學教會我的是,正確地認識自己。

從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考慮,我的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與他人,人際關係良好,與心理年齡特點相適應,所追求的目標現實可取,情緒基本穩定,意志健全。

從自我意識特點考慮,我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一定主見,不隨波逐流,但遇到大事偶爾會猶豫搖擺,受他人暗示影響。我逆反心理和依賴心理偏強,但已經開始嘗試著以成人的角度審視社會,以自己的道德標準分析社會現象,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標。雖然自我控制願望強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

從情緒特點考慮,我的情緒體驗較為豐富,並且隨著知識水平的提高和知識經驗的積累,情緒的自控能力加強,但還存在明顯的波動性。在外界刺激下,雖能剋制自我,但有時仍易衝動,不能夠十分冷靜客觀地分析問題,有時容易感情用事。

從性格特點考慮,我能夠面對和接納現實,客觀評價和接受自己、他人和社會,有較廣闊的視野。較為熱愛自己周圍的事物,有獨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對善惡的區分態度較為明朗,有適度的幽默感和創造性。

這就是我對自身的認識。雖然可能會有些偏頗,但這也是調整自己以適應不斷前進的生活的基點。從不同角度正確地認識自己,這就是我的最大收穫。

每個人都渴望更清楚地看清自己,也渴望瞭解別人。心理學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把自己清晰地呈現在裡面。有人說心理學是神秘的,我想神秘的只是我們所不夠了解的人和事物。其實很高興學習心理學這門課程,也很高興看到了鏡子裡的自己,相信從其中得到的東西,會讓我更加自信地面對未來。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21

中學生的自殺事件屢次發生,各種心理疾病、校園暴力及青少年犯罪等現象越來越突出,這說明了我們面臨的教育形勢極為嚴峻。因此我們一定要緩解中學生的心理壓力,調節中學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這就需要我們:

1.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思想認識。

現在,中學生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狀況尚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夠重視。不少學校的領導和教師,只把眼睛盯在學生的分數上,盯在升學率上,很少甚至從不關心學生的內心世界。在錯誤認識的支配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每週兩節被減縮成一節。有的學校甚至砍掉或者只填在課程表上。總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現出“荒漠化”狀態。

近年來,素質教育在全國範圍內已經轟轟烈烈地全面展開,我們一定要把素質教育貫徹到底,讓絕大多數教師都意識到,人一生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健康的影響。正如愛因斯坦說的:“只教人一種知識、技術是不行的,專門知識和技術雖然使人成為有用的機器,但不能給他一個和諧的人格。”因此,我們要提高思想認識,樹立全新的教育觀、人才觀,充分認識到在中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而且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2.構建教師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首先,應塑造健全教師的人格。這就需要做到:教師能與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積極努力地工作,有所追求並取得成功:能夠接受新思想、新觀念;保持獨立的自我。其次,應培養民主平等的意識。自古以來,我國的師生關係是建立在“師道尊嚴”的基礎上的,教師的話是不容置疑的,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當務之急,我們應轉變傳統的“師生觀”,把學生看成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放下教師的架子和學生平等相處,才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實現“親其師,信其德”。最後,提倡仁慈,施以寬容。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仁慈具有情感性、理智性和超越性等特徵。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會促使學生不斷地取得進步。

3.讓課堂成為全方位、多角度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1)學校各學科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學生心理品質形成的基本途徑。各科教學活動中都蘊涵著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各科教師都要認真挖掘出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質教育內容的因素。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和訓練。只有各科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行為滲透到每天的具體教育教學中,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實處。“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教師要隨時隨地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對心理不健康的學生,要做到對症下藥,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及訓練。當然。學生動態的心理活動與本能的心理封閉,會使這項工作難度增加,這就需要工作的藝術性及很好的耐心了。

(2)在教學中,我們還可以透過一系列的活動,如:角色扮演、繪畫、演講、遊戲等,讓學生在參與、親身體驗中獲得成功,促進心理健康發展。例如,推廣班級小品、情景劇的表演,由學生自編自演,把“大道理”用“心理劇”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做既能讓學生受到心靈上的啟迪,又能使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的美好,還能增進學生間的感情和友誼。此外,還可以讓學生情緒振奮、開朗並且有團隊合作精神。但是開展這些教育活動,不但要有針對性,還要堅持經常性,因為任何教育活動對學生心理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而不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總之,我們要調動一切積極性,採取多種渠道,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

(3)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諮詢。心理諮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手段,要面向全體學生,採用集體輔導和個別諮詢相結合的形式。

第一,集體輔導。集體輔導是以全體學生為物件,關注學生的未來,注重預防和發展。發現學生的共性問題。確定集體輔導的主題。如發現學生缺乏信心,可以設計以“如何樹立學習信心”為主題的講座;如發現學生對失敗體驗多而對成功體驗少,可以設計“如何走向成功”為主題的講座,等等。透過集體輔導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一位學生曾經在來信中寫道:舉辦“我能行”的講座後,我從自己身上找出了好多優點,我的自信心大大加強,相信只要透過努力,我也會取得成功。

第二,個別諮詢。因為學生具有不同的煩惱、焦慮、緊張等特點,僅僅透過團體指導有時難以收到最佳效果。所以可以透過個別諮詢,單獨指導,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和負擔,增強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4.需要家長和社會的積極參與。因為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時時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所以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重視家長的參與,利用一切機會,如:透過開家長座談會或定期進行家訪,主動與家長探討心理健康的知識,積極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協調家長和社會,共同為孩子創立一個平等的、寬鬆的、自由的生活空間,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總之,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要想有效地維持學生的心理健康,就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綜合素質,才能使他們快樂學習、快樂生活,並在學習和生活中,體會到幸福感和成就感。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22

xx年的11月至12月我幸參加了延邊州班主任遠端培訓,透過二個多月的網路培訓,我學到了許多班級管理方面的知識,使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學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專題後,受益匪淺,感想頗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任務與新要求。在現今的學校裡,如何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一、透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與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與輔導,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於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與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說,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心理健康的內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著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著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為心理健康教育。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這是因為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與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謂自尊是指學生中間,或者指某個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價,體驗或態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因為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為自強、自立、自信的年輕一代,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三、正確區分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態

一般來說,人的心理狀態可以分為三種:正常狀態、不平衡狀態與亞健康狀態,與這三種心態相應,其社會行為方向也表現出十分重要的特點。

在沒有較大困擾的情況下,學生的心理處於正常狀態之中。這種狀態之下,學生的行為基本上預期價值觀體系、道德水平與人格特徵相一致,是一種健康或者優秀的狀態。

第二種狀態是不平衡狀態。一旦發生了擾亂正常生活、引起人們消極情緒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滿足等,就會進入一種不平衡狀態,這裡指學生處於挫折、焦慮、壓抑、恐懼、擔憂、矛盾等狀態。一般來說,學生在生活過程中會不斷地經歷各種不平衡狀態,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積極主動而不是消極被動的面對不平衡狀態才會帶來發展或者成長的契機。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要不斷打破物件的平衡,促進其發展。對不平衡狀態的外在或內在的非建設性或傷害性處理,才會導致所謂的“病態、變態、或偏差”。

異常行為是學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況下發生的,是一種偶發性行為,這種行為在學生正常狀態下是不會發生的,它與常態行為不同,可以稱為“偏態行為”。班主任如果能及時鑑別學生的行為,採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擺脫心理的危機狀態,回覆到正常狀態,那麼,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違法行為、不道德行為以及意外事件就會大大減少。

第三種狀態是不健康狀態,當學生處於不健康狀態時,往往會非線性地發生不適應行為,包括反社會行為與異常行為。所謂“非線性”地發生,是指這些行為的發生常常是沒有明確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關係,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學生突然害怕方格或類似方格的所有物體,這是一種異常行為,包括他自己在內,誰也弄不清他為什麼會怕方格。正是由於這種非線性的特點,我們對其不適應行為的產生就無法預測。學生在心理不健康狀態下所發生的反社會行為或異常行為既沒有直接的原因,也沒有明確的行為動機。因此,談不上是其價值觀、道德水準或人格特點的必然產物。這類行為我們稱之為“變態行為”。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不適應行為的發生有不同的特點,作為班主任,我們要看到廣大學生的兩個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學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學生由於學業、生活、環境的壓力產生暫時的心理不適,他們要求給予指導,以幫助他們正確應對遇到的問題。對於班主任,在面對學生髮展中所出現的心理偏差,應樹立正確的觀念,採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而針對極個別的出現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則要能夠及時甄別,並積極尋求專門機構予以解決。

四、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

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與自信心。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與、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與諧平等的集體,儘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於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二)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如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等等,同時也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就能夠形成眾多的非專門渠道,促進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注重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絕不是每週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活動就能實現的。事實上,大量的研究與實踐經驗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與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與觀念;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僅靠有限的時間、空間是難以實現的,同樣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因此,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與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與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與的心態對待生活與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與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與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23

做為剛踏入工作一年的年輕教師,在上個學期,我有幸參加了棲霞區心理教師培訓,這次培訓不同於一般的學習培訓。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著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然而,在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因素,導致部分老師厭教,部分學生厭學等不健康心理,嚴重影響了教與學的工作。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對孩子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什麼都懂,什麼都會,教師是聖的。教師的言談舉止,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一個樂觀的、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夠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學習氣氛,使學輕鬆愉快的進行學習。反之,能夠造成一種緊張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如坐針氈,情緒不安。所以,教師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教師要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用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處理問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合理的規劃、安排自己時間;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只有這樣,才能夠積極、樂觀、健康地投入到工作中區。

二、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培訓過程中,培訓的老師對一些案例的剖析,讓我們認識到很多在班級管理中的事情也可以這樣處理啊,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是僅僅相連的。雖然我們沒有處理過類似的案例,但我們已經掌握了這些事件的相關知識及應對措施,這都要感謝心理學老師對我們所作的培訓。

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從心靈上給予學生鼓勵和信心,瞭解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我們無法改變社會現狀,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創造和諧的環境。例如,我們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舒心的、快樂的、學習氣氛,讓孩子踏入學校就很開心,樂於學習。學校有莫大的吸引力,而老師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那樣孩子會樂於學習。也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發點就是要將其全面滲透到學校教育的過程。

就像陶行知先生的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學做人的前提是要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那麼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因為低年級的孩子時刻在模仿著周圍的人、事。

透過這次的學習,只能說無論在理論知識上,還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對心理教育有了初步的瞭解,我的瞭解也只是皮毛。但是未來的路還很長,我會繼續努力地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在教育教學上,希望我能夠成為照亮孩子們內心深處的一縷暖陽。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24

隨著獨生子女的慢慢長大以及二胎政策的放開,家庭缺少了對子女的教育,以及教育上的失誤,從周邊的許多孩子中能看出現今的許多兒童都有自我中心的心理傾向,自私、唯我獨尊、從來不會為別人考慮。從這些現象更能體現出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非常重要。在新課改的倡導下的,人們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讓我們的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和身體素質都得到發展。但由於各種社會環境的影響許多孩子在很多情況下心理都比較脆弱,因此,對小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猶其重要,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能更好的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成功、形成良好的品德、保證學生正常健康地生活與發展成人。同時對小學數學教學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

在愉快輕鬆、平等民主的氣氛中,在數學學習中學生髮現問題、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啟用。因此數學教師要及時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做學生學習的助產士,催化劑。同時我們要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更多的鼓勵留給孩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用辯證的思想去發現學生的優點與不足,在數學課堂學中善於利用學生的閃光點去促進學生學習,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提問質疑。

二、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

在數學教學中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數學教學可以利用故事、典型趣聞等匯入新課,使“匯入”真正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寬鬆的心理情況下發表不同的見解。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是創設民主教學氛圍的核心。在課堂上教師要以平等、寬容的態度,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創新,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上的促進者,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去發現。如在“三角形分類”的教學中,利用小遊戲形式讓學生去動手操作、觀察分類,從而找出分類標準。確定分類標準後再進行具體分類。

總之,數學教學中貫穿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正確運用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教師管理數學教學,促進學生數學學習。因此數學教育必須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