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農業經濟管理

農業工作者心得體會

農業工作者心得體會(精選12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業工作者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農業工作者心得體會 篇1

近日來,我參加了關於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系列學習討論,並自學一些相關材料。透過這一階段以來的學習,以及自我反思,深刻的體會到科學發展觀是指導我日常工作、生活的思想武器,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才能使自己不斷地進步。作為一名農業工作者,透過我們的工作要使農民滿意,要使群眾認可,才說明我們的工作做到了位。

首先,我們工作還必須要做到以農民群眾為中心,解決好城鎮化過程中農民兄弟的生產、生活問題,這是我們工作的根本。“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科學發展觀的首要內容。是中國共產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的體現。農技站擔負著農業生產技術指導職責。以人為本、愛崗敬業、全心全意為農民服務,是每一位農業技術工作者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要求。把農民滿意作為工作的首要任務,努力做到心繫農民,急其所急,千方百計為其排憂解難,是農技統統工作目標最高標準。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是很辛苦的。但是,當農民兄弟生產、生活得到了改善,城鄉得了協調發展,城鎮化程序進一步加快,地區經濟快速提升,做為農業技術方面的工作者,在其中貢獻出一份自已力量,那一份滿足和喜悅,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那時便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體會到平凡中的快樂。

其次,在實際工作中要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服務就是“滿足別人期望和需求的行動、過程及結果”。增強服務意識,要求我們要發自內心地為農民服務。服務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術指導,更表現在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上。我們追求的是有效的服務,致力於使農民群眾體驗到我們優質服務。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對待農民朋友要有真心、愛心,更要有耐心,透過我們的服務,最終達到促進農民增收增效的`目的。此外,增強服務意識還必須做到無私奉獻,萬事以農民的利益為重。

最後,堅持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是基矗現代農業的發展,必須以技術作為支撐。這需要深厚的專業功底,如果沒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再談指導農業生產服務,在有限的土地資源增產增收,都是無源之水。因此,作為農業技術推廣方面工作者,只有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了,才能真正地做到以農民為中心,更好的為農民服務。只有透過學習才能使自已站得高、看得遠,才能把握全面,才能正確把握農業發展方向。

因此,我們要深入學習業務知識,用專業知識武裝頭腦,將學到的技術、理論、方法,貫徹落實到平常的工作中。我們不管學什麼,都要與推動本職工作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善加利用,解決工作中的各項問題。目前我們現有知識結構遠遠不適應新時期、新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們一定要樹立一種學習的危機感、緊迫感,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爭當學習型幹部,要透過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增強做好本職工作的能力。

農業工作者心得體會 篇2

“中原熟,天下足”。河南用佔全國1/1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10以上的糧食,每年還輸出原糧及製成品300億斤,取得了糧食生產連年穩產增產的巨大成績,其中的原因很多,有兩個因素不可或缺:一是農業科技的提升作用,二是農業基礎設施的支撐作用。

農業科技是農業的第一生產力,在我省的糧食生產中,“鄭麥9023”、“鄭單958”、玉米“浚單20”等一大批產量高、品質好的新品種發揮了巨大威力;基礎設施是農業生產的生命線,經過持續不斷建設,我省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很大改善,為農業穩產增產奠定了基礎。科技興農,固本強農,使我省優質高產高效農業得到長足發展。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省自然災害頻繁,水土資源短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糧食“靠天收”的成分還比較大。儘快改變這種局面,一方面,要加強農業科技研究,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讓科技真正成為農民種糧的“指路燈”,糧食增產的“聚寶盆”;另一方面,要增加投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改善農業技術裝備,給糧食生產築起一道堅實的“防護堤”。

近年來,中央和我省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今年的中央“一號檔案”與往年相比,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政策扶持力度更大,把抓好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省出臺的《糧食穩產保收行動計劃》,也對加強農業科技建設,強化技術措施落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抗災能力等工作,進行了詳細的安排部署。

科技創新是現代農業的根本動力,科技進步已成為提高糧食產量的主要途徑。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未來世界糧食增產80%來自單產的提高,而我們的農業科技貢獻率只有48%。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糧食增產增收的空間和潛力還很大。

進一步完善我省農業服務體系,健全農業技術服務網路,我們要創新體制機制,加大政策和資金的支援力度,關心廣大科研人員的工作生活,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國家隊”、“專業隊”研發力量雄厚、科技成果豐富的優勢,強化科技人員包村制度,儘快實現科研成果的就地轉化,讓“專家產量”真正變成“農民產量”。

農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產業,廣大農民在田間地頭積累了許多實用經驗。我們要珍視並善於利用這些寶貴財富,搞好“田秀才”、“土專家”隊伍建設,鼓勵支援善於摸索、經驗豐富的農民發揮作用,讓黃土地上走出更多像呂平安、銀功選、李炳方、趙守義、於松昌等這樣種小麥、種水稻、種玉米的專家能手,把現代農業科技和傳統種植經驗結合起來,擴大和提高農技服務的覆蓋面和針對性,更好地為農民服務,為農業生產服務。

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條件。從我省廣大農村的現實情況出發,當務之急是要不斷完善機井、橋涵、水渠、渡槽、道路等設施建設,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夯實糧食持續增產的基礎,努力改變靠天吃飯的狀況。要加快中低產田改造,透過農業綜合開發,提高土地使用的效率、效益,提高土地綜合生產能力,努力打造田成方、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產穩產農田。

一手抓農業科技進步,一手抓基礎設施建設,我省糧食生產一定會取得一季又一季的好收成。

農業工作者心得體會 篇3

我有幸參加了咸安區農廣校組織的新型職業農民茶葉培訓班。透過為期十五天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使我感受深刻,體會很深,有以下體會:

一、這次培訓得到了我鎮領導的高度重視,圍繞農業產業發展想方設法,用盡心思搞好這次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讓我從思想上從一名傳統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的轉變,特別是透過學習農產品市場營銷的基本知識和技巧,有機茶葉的發展與我區茶葉的現狀概述,農業的發展趨勢,新型職業農民素質提升,使我從思想上認識深刻,作為新型職業農民的一員理清了思路,在土壤和肥料有機茶園全程機械化管理及加工技術,茶文化、政策法規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這次培訓班舉辦的非常有意義,非常必要,像一場及時雨,因為它不僅讓我學習了更多理論知識,解放了思想,把我們這些茶葉種植農戶相聚一堂,相互交流借鑑,像是一頓豐盛的大餐,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機遇。

今後我將把這次學到的知識服務好自己,更要服務好身邊的農民朋友們,最後,再次感謝領導和專家們給我們這次學習的機會。

農業工作者心得體會 篇4

我今年47歲,初中文化,家住安陸市孛畈鎮青龍譚村2組,20XX年12月份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推薦下,經學校領導批准,我參加了安陸市農業局農技推廣中心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一週的學習,讓我體會十分深刻。

一、本次我學到了新型職業農民素養與農業發展新理念,認識到新型職業農民需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及專業技能。

同時,專家對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階級的基本判斷,惠農政策解讀,超級水稻高產栽培,測土配方施肥及有機質提升,改粳工程,高產優質良種應用與糾紛處理,農產品質量安全與面源汙染控制,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農業減災避災技術,水稻機械育秧技術,理性看待轉基因等等的講解,都十分的精彩,也使我大開了眼界,深受啟發。

二、透過本次學習,我提高了認識

懂得了僅僅依靠80畝的水稻收入是很微薄的,也沒有出路,我下定決心回去後擴大生產,流轉更多的土地,成立合作社,把所學技能帶動鄉親們共同謀求生存,追求財富,服務社會。

三、經過這次學習,讓我真正認識和體會到新型職農民培訓的重要性與使命感

尤其我們安陸是農業大市,地廣人多,農業生產簡單,很多農民崇尚外出打工賺錢,棄荒田地,確實令人憂心。那麼,安陸農業如何走呢?我個人有幾點小建議:一是我市農業局進一步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二是讓新型職業農民在培訓後,領導幫助其流轉土地,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使想種地的人有地可種;三是集中全市專業化農業科技人才,服務於農村,服務於農民。

你們好!我來自於大幕鄉鍾台山麓的桃花尖村的王廣良。今天是個高興的日子,我有幸得到你們和藹可親的熱情指導。這次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為我們農村、農民帶來學習科技知識,樹立新理念的良機,使農村充滿春意盎然的蓬勃生機。

你們為了使我成為一位“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千方百計的不遺餘力的幫助,可謂是嘔心瀝血的辛勤園丁。為了我們學到全面的知識,你們邀請市農院、區農局、司法部門的專業人員、組織專家團隊,聯絡外訓,犧牲你們的休息時間、放棄手中的急事,使我認識到科技興農的重要性和農業集約化的必然性,作為學員的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及歉意。

我們農村經濟發展之所以與城市存在相當大的距離是因為缺少合格的在市場競爭中有勝算的農產品。良性競爭是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不可阻擋的自然趨勢。科技知識是將傳統的溫飽農業引領到現代新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新動力,是你們的言傳身教呼喚我們對科學知識渴望的良知。

我們透過15天的學習,總覺得老師、領導與學員之間沒有隔閡,沒有高人一等的架勢,很融洽,那種平易近人的感覺歷歷在目,講起課來有聲有色、細緻入微、生動貼切、通俗易懂、百問不厭,使我受益匪淺。

我是一位普通的農民,是你們指導我怎樣學會科學知識,儘快從辛苦的勞動過程中解救出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們這代人羨慕已久的願望。老師們是你教我們從種子選擇、播種、移栽、管理、成熟、收割如何分段、分層次,及時適量,合理配方,精確施肥、施農藥從而使農產品有效增產,增收達到符合食品安全的標準,生產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怎樣運用電腦軟體,全程安全監控,銷售,購買,一應俱全,是我們這代人的夢想。

咸寧是一朵花,那麼大幕是這花上的綠葉,怎樣呵護這片綠葉。食品質量安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才是領導、老師、學員們所期盼的願望。作為合法的公民,我們是責無旁貸,也是任重道遠。願生命之樹常青,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綠色“金礦”永存。

最後,感謝咸安區農業局、區農廣校、大幕鄉鎮各位領導對我們學員的大力支援與關愛,願全體領導、老師、學員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待到山花爛漫時,我們都在叢中笑有所成。

農業工作者心得體會 篇5

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為抓手,培養和穩定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是促進農業科技成果應用、構建新型生產經營體系的重要基礎。”3月11日,全國政協、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溫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採取有效措施,穩定農業生產經營隊伍,積極培育新型農民。對此我十分認同。”

我國是農業大國,解決13億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張桃林說:“當前,農業勞動者質量結構方面存在的問題,導致我國農業專業化分工難以深入推進、先進農業設施裝備難以推廣、現代農業科技成果難以轉化,甚至影響到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的構建,成為制約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瓶頸。”

對於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張桃林指出了三個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一是培訓投入不足。從中央層面看,目前針對務農農民的中等職業教育沒有納入到免學費和國家助學政策中。從地方層面看,產糧大縣往往是財政小縣,加之農業對拉動地方GDP貢獻有限,因此地方難以有足夠的動力和財力投入到量大面廣的農民教育培訓中去。二是培訓條件較差。作為農民教育培訓主體力量的`各級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雖然有完整的辦學體系,但由於長期以來投入不足,培訓缺場所、教學缺設施、下鄉缺工具、實習缺基地,培訓功能難以得到很好發揮。三是扶持政策缺乏。農業生產經營風險大、比較效益低,是導致高素質勞動力棄農、轉業的重要原因。我國現有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中,專門針對種養大戶等新型職業農民和生產經營主體的還不多,亟須加強和完善。

為解決這些問題,張桃林建議,首先要加大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投入力度。建議國家研究設立新型職業農民中等職業教育專項,以農廣校和中等農業職業學校為依託,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等新型職業農民接受中等職業學歷教育實行免學費和國家助學政策,培養具有農科中等職業教育水平的職業農民等。

談到新型職業農民扶持政策時,張桃林提出:“建議相關部門結合當前農業生產力水平,分級別、分產業、分割槽域制定新型職業農民資格標準,以能力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規模、比較效益、勞動生產率、示範帶動作用等為要素,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指標體系。深入研究支援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扶持新型職業農民生產經營的政策體系,並將其作為未來國家支援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投入方向,重點在土地流轉、基礎設施建設、金融信貸、農業補貼、農業保險、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傾斜和支援。

農業工作者心得體會 篇6

20xx年6月份,我有幸參加了某縣農業局主辦的新型農民培育工程水稻培訓班的學習,通過了短短的半個月的培訓及外出考察參觀活動,讓我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理論知識,顛覆了我多年來的傳統種植觀念,真是受益匪淺,收穫多多,感觸頗深。

一、學習感受

1、感受到了國家對農業工作的重視:農業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只有打牢了基礎,全社會進步才有保障。針對農業局此次投入這麼大的人力財力搞培訓,正是為促進農業的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2、農業的發展必須依靠科技支撐:憑我們的老經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累死也不能創造很大的價值,只有相信科學技術,加大科技、農機應用,才能讓農業變得有效益。

3、農民是體面而受尊重的職業,農業大有希望。新型農民不再是普通的貧困農民,同樣能創造財富,從事農業生產同樣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創造更多的輝煌事業。

二、主要收穫

1、改善了自己農業知識結構。授課老師都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他們全面系統地講解了現代農業發展方式、現代農業種植技術,使我們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讓我的理論基礎、實踐經驗都有了進一步提高,更提高了我的經營管理能力。

2、認識到加強學習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科技時刻在進步,一刻不學習就落後,不能將新技術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就無法獲得較好的農業效益,唯一辦法就是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去,在生產操作中不斷總結,運用學習的知識與方法解決操作中的困難,做到學以致用、以學促用。

總之,參加這次培訓學習對我有很大的幫助,我會繼續努力把自己的農業生產搞的更好。

農業工作者心得體會 篇7

我叫丁祥雄,來自崇陽縣路口鎮廂所村十組,種植油茶一年有餘,面積400多畝。

我有幸參加了崇陽縣農廣校於20xx年12月6日開辦的油茶種植培訓班的學習。經過十五天的學習、實踐、觀摩,收穫不少,感觸良多,透過本次培訓,我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下面粗略的說說培訓心得:

一、對國家的惠農政策及政府對種植專業大戶扶持政策有了較為全面的瞭解。

二、在現代農業經營管理中,對專業合作社的成立與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村土地承包流轉等方面有了新的認識。

三、透過油茶栽培技術專業課的學習,對油茶的前景有了更清楚認識。對於油茶園基地建設中的開挖平整、油茶品種選擇、除草、施肥、病蟲害防治、茶園管理、茶樹修剪等更有了把握。

四、明確了新型職業農民的責任和素養,要做一個合格的新型職業農民應該具備三個素質:一是應自強自立,誠信務實,注重禮儀,崇尚文明;二是應瞭解現代農業技術,熟練掌握多項生產技能和技巧;三是應具有一定的經營和管理能力,能充分利用人、財、物和土地等資源,並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

五、龍鳳集團的觀摩讓我深有感觸,集團老總是一位老兵,他以奉獻精神,帶著他在外多年的積蓄返鄉創業,投資一億多,從荒山造林開始,以現代農業經營理念,將周邊八個行政村產業和土地進行整合,建成了集生態農業,特色餐飲,高檔住宿,觀光旅遊為一體的大型現代農業產業園——龍鳳集團。集團帶動了周邊村民致富。

由此我想到,我們班60名學員,基本上是油茶種植大戶,均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應以積極向上、互幫互助精神,把本次培訓所學知識運用到茶園建設中去,促成油茶規模化發展,為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出一份力,發一份光,實現新型職業農民的人生價值!

農業工作者心得體會 篇8

參加了由區水產技術推廣站組織的新型職業培育培訓班的學習,使我學到了水產方面的很多知識,像龍蝦養殖、泥鰍養殖以及南美白對蝦的參觀學習等,還有水產的法律法規的知識,感謝黃贊局長、劉賦華書記、萬鋒主任等領導、工程師教授的精彩授課,使我們學員在養殖生產過程中不走彎路,從而達到養殖盈利的目的。

作為學員,除了要做一個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之外,還要懂得感恩,上級政府單位花費大量的人力、物資和財力精心組織了這次培訓,目的是讓我們學員學習更多的水產養殖技術帶頭致富,從而達到帶動周邊群眾致富,使我區漁業蓬勃發展。產業發展規劃、農莊農業、種植無公害優質水稻、稻種養魚蝦、綠草餵雞、餐飲垂釣等一條龍服務,提高當地產業發展。學習能讓人進步,實踐能讓人自信,相信我們在不斷地學習和實踐經驗當中讓我們學會科學養魚,讓養魚提高利潤,讓我區每一位漁民能開開心心養魚,開開心心致富。

最後再一次感謝各位領導對我們這些漁民的關懷,沒有你們的大力支援和關懷來舉辦這次培訓,我們不可能瞭解到這麼多的漁業行情以及漁業養殖技術,非常感謝!

農業工作者心得體會 篇9

20xx年光大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總結 為了認真總結經驗,為了今後抓好更多的培訓提供依據,現將20xx年的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一、培訓基本情況: 20xx年,新型農民培訓任務數300個,實際培訓307個。於20xx年4月20日前就組建起培訓隊伍,至5月底用2個月時間完成農戶的培訓工作。圍繞各村戶的生產進行展開培訓,增強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堅持集中培訓,按不同作物的生育規律類進行適時培訓。

透過培訓又結合指導服務,農民參加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渴望能夠學到新技術、新經驗。透過學以致用,把科技知識宣傳應用到田頭地角,真正科技致富奔小康。

二、培訓主要做法: 為從根本上提高廣大農民自身素質和科技水平,培養和造就新型農民隊伍,按上級要求,結合各村戶的實際需要,針對專業農民培訓的不同要求,培訓計劃主要圍繞新品種、配套栽培技術內容進行培訓,並以簡要易掌握的技術手冊、技術資料、簡明農業政策法規宣傳資料;及時按照農事活動內容進行分期培訓,使適用技術到農戶、到人、指導農民進行生產,真正為農民服務,全面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1、培訓計劃及內容:開班動員,棉花、玉米安全用藥技術,國家推廣農藥施用技術,棉花玉米病蟲防治技術,有機肥的施用及棉花玉米專業肥施用栽培技術,農田化學除草新技術。

2、培訓教師 :參加培訓授課的教師3人。教師的職稱是農藝師2名和農技師1名。教師都是長期堅持在基層一線從事農業等農作物技術示範推廣的骨幹科技人員。有較強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豐富的專業技術經驗,能夠幫扶農民科技致富。

3、培訓方法: 結合單位承擔的專案及各戶實情,針對不同作物不同管理環節展開了培訓工作。具體做法是採取集中培訓和入戶現場指導、發放技術資料相結合。

三、取得的成效: 透過培訓使農戶良種使用率提高;透過培訓掌握使用高產優質棉花玉米栽培技術,病蟲草害防治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使生產得到發展,產量水平有提高,經濟收入有增加,並帶動周邊農戶採用新技術,促進生產發展。

四、 存在問題及不足 :由於承包到戶,年輕人外出打工較多,導致學員人數多為年齡偏大,由於棉花玉米生產農事忙,在集中培訓時,給培訓工作帶來一定難度,召集工作難度大,由於條件限制,培訓工作開展單一。由於培訓教師多數屬於兼職,承擔的工作任務較多,加之作物多、生長期長,很難達到高質量。

農業工作者心得體會 篇10

我叫xxx,透過參加本次新型職業農民“水稻班”的培訓,本人心得頗多,感受甚深。特別是各位老師給我們傳授的知識,許多都是我們平時不知道的。在實際操作中都是似是而非的。老師的講課通俗易懂。劉賦華書記講的新興職業農民素養與農業發展新理念,使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個新型農民應具備哪些方面的素質及要求,還有其他老師的精彩講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為一個新型農民,我們要關心人民身體健康,種植綠色環保食品及蔬菜,要質量第一,安全第一,要注重環境汙染與農藥的安全使用。在關心他人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自己。要學習發達國家發展現代化農業的經驗,充分發揮自己的所學知識,用到現實工作中來,依靠科學發展農業。

同學們,古人云,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讓我們在黨的光輝普照下,努力學好農業知識,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學以致用在農村這個廣闊天地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添磚加瓦,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最後,我感謝區農業局領導給了我們這次學習機會,謝謝!

農業工作者心得體會 篇11

11月14日在校領導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蛟龍素質教育基地體驗生活。讓我們這群"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城市小公主、小皇帝們體驗一回農家生活,體會體會粒粒糧食中包含的辛苦。以使我們增長知識,體驗勞動的艱辛。

看慣了高樓大廈,看慣了超市商場,這裡卻有著一種難得的樸實。綠油油的稻田,碩大的果實。當我們歡天喜地的充滿希望的來到這兒時,我們的心更開心,更興奮。這裡有一望無際的麥田,成排的樹木,鮮豔的花朵,整潔的公寓,交錯縱橫的田間小道,清新的空氣,藍天白雲之下,使人心曠神怡。

當熱烈而隆重的開營儀式落下帷幕時,我們便很快的投入到實踐當中。同學們住在一起,一起生活,一起勞動,一起流汗,一起歡笑。增進了彼此的友誼,相互照顧,互相關懷,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

經過幾天的實踐活動,我們深深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大大提高了協作能力,增長了才幹,摘掉了"小公主"、"小皇帝"的帽子,真的感覺自己長大了許多。

我相信,我們將一生難忘基地的體驗。這次活動,我們近距離的接觸瞭解了大自然,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知識,這就是一個城市孩子對鄉村生活的感受,我相信它會影響我一生。

農業工作者心得體會 篇12

為了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人才工作的意見精神,上院村在新型農民培養方面,採取了加強培養、嚴格管理、分類考核等措施,不斷提高村勞動力的整體素質。在具體工作中,我們針對全村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了新型農民人才隊伍的管理和培養力度,努力培養適合我村轉型期建設所需的管理人才、種植、養殖專業技術人才。

我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鎮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標準,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培養造就新型農民,內涵豐富,任務艱鉅,需要我們付出艱苦的努力。我們要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使命感,首先要充分認識到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培養新型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沒有新農民就沒有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就要培養新農民。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新農村建設的直接參與者和主要受益者。沒有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提高,沒有適應現代農業建設需要的新型農民,新農村建設就缺乏根本支撐。只有培養造就千千萬萬高素質的新型農民,把農村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形成持續推動建設新農村的力量源泉,才能讓農民共享和使用農業科技成果,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才能提高農民務農和轉移就業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長效機制;才能使農民崇尚科學,崇尚文明,形成農村良好的社會風氣。

(二)培養新型農民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抓手。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在於發展農村經濟和提高農民素質。農村經濟的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從長遠看,關鍵還是要靠科技進步。在科技的創新和發展中,勞動者是決定因素,只有把農民培養成掌握和運用現代科技的新型農民,才能使農業科技成果真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能更好地實現“三增”目標。所以,我們要把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培養新型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抓住了新型農民培養,就抓住了新農村建設的關鍵。

(三)培養新型農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客觀需要。說到底,“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制約了先進技術和裝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制約了農村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制約了自我發展能力的提高,已經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瓶頸。不提高農民素質,根本解決“三農”問題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一)採取更為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網路等遠端教育培訓手段的優勢,採用發放技術明白紙、播放光碟、等等形式,開展普及性知識培訓;要採取手把手、面對面的現場培訓方式,注重理論知識和實踐的結合,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要進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為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提供條件保障。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完善體系、強化手段、穩定隊伍、調動農民自身積極性,建立起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長效機制。

(二)提高農民教育培訓效果,真正做到讓農民滿意。採取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育培訓,不斷提高農民教育培訓效果。以培訓內容農民是否需要、培訓方式農民是否接受、培訓結果農民是否滿意,來作為衡量農民教育培訓效果好不好、質量高不高的標準。大力開展調查研究,摸清基本情況,準確把握農民需求,根據需求確定培訓內容;在組織實施上,要進村辦班,利用集中講解、現場指導等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方便農民學習,提高學習興趣,確保取得實效,努力做到真正讓農民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