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為什麼要吃臘八粥2篇
臘八節為什麼要吃臘八粥1
臘八節吃臘八粥來歷
釋迦牟尼原本是王子,他深切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遭遇,二十九歲時,毅然捨棄了王族生活,去探求解救人生痛苦的方法。相傳,一天釋迦牟尼來到一片茫茫無際的荒漠,又飢又渴,終於不支倒地。這時,恰巧有個善良的牧羊姑娘路過,忙將隨身所帶的雜飯與泉水調煮成粥,餵給釋迦牟尼吃。釋迦牟尼醒來後,謝過牧女,繼續前進,以堅韌不拔的毅力修行了六年,終於在十二月初八那天得道成佛。從此以後,凡逢十二月初八,各佛寺均效法牧女獻粥,取香谷、果實煮粥,供於佛像前。
遠古時期,人們往往在冬季用獵獲的禽獸祭祀天地、祖先,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古代"獵"、"臘"是同一個字。沿襲下來,就把處在冬末春初、新舊交替之際的十二月稱做"臘月"。據古書記載,在南北朝時,就流傳著"臘鼓鳴、春草生"的民諺。說的是在臘月,農民為了喜慶一年的豐收,敲打臘鼓,跳起各種舞蹈,預祝來年再有一個好收成。
中國古代民間有在冬至前後食用"赤豆粥"的習俗。如《本草綱目》赤豆條記載,傳說中那位頭撞不周山的共工氏有七個"不才"兒子,"以冬至死為疫鬼",故於是日作小豆粥,來祓除瘟神疫鬼。這個節日風俗,後來和佛教紀念"佛祖成道,的"五味粥"逐漸融合,宗教迷信的成份也逐漸淡薄下來,成為入臘以後的節日佳品——"臘八粥"。
臘八節的由來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
喝臘八粥的意義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節為什麼要吃臘八粥2
臘八粥由多種食材熬製而成,也叫做七寶五味粥。臘八粥來自印度天竺。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的紀念日,俗稱“臘八節”,在佛教中稱“法寶節”。
現在吃臘八粥的習俗已非佛門所有,作為一種民間風俗。農曆十二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
最早的臘八粥是用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
臘八粥的'配料,主料是米、豆。另外再加各種輔料,如棗、栗子、花生等。民間常見的是以八種配料煮粥,與臘八的“八”相應,寓意吉利。然而,許多地方的臘八粥配料並不侷限於八種。
臘八粥營養豐富,具有健脾、補氣、安神、養血等效用。然而。民間對臘八粥更是賦予了許多神奇的功效。
一是祈豐收、祈子。即將粥塗抹在果樹花木之上,祈祝多產果實、枝繁花盛。在湖北,若有不結果實的果樹,人們便用斧子在樹上砍個口子,將粥塗在口子上,稱為“喂樹”,以此祈果。
二是增福、辟邪、避瘟疫。在河北張北,要將臘八粥塗於牆壁、樹木、門環等處,以驅邪。
三是祛病。在湖北黃岡、新洲,人們認為此日為翻痢菩薩生日,吃臘八粥可免生癲痢。
四是驅寒。臘八粥溫暖滋補,有較好的驅寒之效。在山西和順。臘八粥也稱“防風粥’,說是可以禦寒。
臘八粥的來歷
臘八節是農曆的十二月初八。這一天在中國,家家戶戶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叫八寶粥。
相傳臘八粥來自印度,它的普及多虧了佛教。眾所周知,農曆的十二月初八也是佛祖悟道成佛之日。根據民間傳說,在未成道之前,釋迦牟尼周遊了印度許多地方。一天,他又累又餓,昏倒在路邊。一位牧羊姑娘發現了他,給他飯吃,釋迦牟尼很快恢復了體力。然後,他在附近的河裡洗了一個澡,獨坐在菩提樹下,靜觀思維。苦行六年後,終於在臘月初八之夜一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牧羊姑娘的飯食是用大米和糯米加上些在大山裡採摘的新鮮野果做成的。從那時起,釋迦牟尼的追隨者就開始用新糧米和鮮果做粥。粥要從臘月初七開始,一直煮到第二天黎明。這種粥象徵性地用來祭佛。農曆十二月初八就成為“佛祖悟道紀念日”。
大約在九百年前,宋朝時代,臘八粥開始傳人中國。根據文字記載,為了表示對佛陀的忠誠,在農曆十二月初八這天,大的佛教寺院都提供用大米和其他香料一起煮成的粥。大約五百年前,明朝年間,臘八粥已成為一種聖餐,以至於節日期間皇帝們把它贈給他們的官員。由於臘八粥受到封建社會上層階級的青睞,也就很快在全國普及開來,到現在一直作為傳統食品受到尊崇。
現在,我們習慣上稱臘八粥為八寶粥,指的是做這種粥需用許多種有營養的配料。這裡介紹一下製作八寶粥的特殊方法。首先把糯米、小米、高粱、栗子、幹棗、花生、杏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其他乾果一起煮,然後再加紅糖。這樣做出來的粥不僅美味可口,而且營養豐富。也可以加上紅豆,菜豆,松子仁,蓮子,或者另外一些有營養或美味可口的東西。
這樣,你會發現粥的配料已遠遠超過八種。實際上,八寶粥用的配料幾乎沒有任何限制。這裡“八”簡直就是指“許多”。怪不得在中國傳統醫學中八寶粥被認為是一種保健食品,它特別有益於人的脾、胃和血液。對許多中國人來說,現在八寶粥食譜已成為家常便飯。實際上,這種色、香、味俱全的美味粥,人們不只是在臘月初八食用,在中國市場上人們到處都可以買到它,並可一年到頭盡情享用。
民間臘八節似為古臘日和佛祖成道日的融合。這天,多以臘八粥為食,俗語稱“臘八不吃臘八粥,媳婦攆著丈夫哭”。臘八粥用小米、大米、紅薯、紅棗、紅豆、綠豆等熬製而成,富裕人家則以糯米、果脯、蓮籽、百合、銀耳、玫瑰、青紅絲、紅糖或白精等原料做成。
臘八粥早在宋朝就盛行,臘八粥的來歷起源在河南民間有多種說法:僵師人多稱臘八粥是佛祖“悉達多的救命糧”,說悉達多修行時,因吃了一個善良姑娘的炒麵糊糊而未被餓死,修成正果,創立佛教。唐玄獎取經時打聽此事發生在中國農曆的臘月初八,故將其炒麵糊稱作“臘八粥”。
臘八粥放什麼東西
這在各地並不一樣。有的用青菜、芋艿、蠶豆,荸薺、白果、果子,黃豆等七種菜蔬乾果,摻入桂皮,茴香等調味品和以大米煮成。因而,它又有“五香七寶粥”的別名。這大概和江南名點“八寶飯”的來歷是一樣道理。但是,許多地方並不拘泥於七種蔬果,而是多多益善,隨各人所好。
臘八粥有甜有鹹。通常,北方人愛用糯米(或小米),赤豆,蜜棗、米仁,黃豆、桂圓、蓮子、胡桃、松子等煮成甜味的;而南方人則喜以大米加入各種時令蔬果煨成成鹹味的。
古時煮臘八粥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漸漸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