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書筆記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15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人傳的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1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題記

面對挫折和磨難,人要麼在孤獨和痛苦中死亡,要麼不屈不饒的抗爭。

讀過《名人傳》我才真正明白什麼是偉大,什麼叫偉人。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義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儘管他們的事業不同,貢獻不同,所處的時代和國家也不同,但他們都是各自領域裡的偉人。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為創造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他們在挫折和苦難面前,並沒有被擊垮,他們選擇了抗爭,與命運抗爭到底。

但如果這三位名人採取與現實稍微妥協的態度,就會極大的改善他們的處境。米開朗琪羅只知道工作,卻不肯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貝多芬與資助他的朋友絕交,使自己陷入困境;托爾斯泰放著舒適的日子不過,卻一心想到森林裡去修行。這些做法難道不是自討苦吃嗎?

不!絕不是!他們只不過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在生活,你也許認為生活中充滿了鮮花和歡樂,人生來不是為了吃苦的,但是人在一生中難免會遇到磨難。在磨難面前,有的人選擇了放棄,從此掉進萬丈深淵,永無翻身之日;但是有的人則選擇了抗爭,儘管這條道路很坎坷,但是他們毅然前行,為自己的命運而戰鬥。

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米開朗琪羅直到臨終前幾天還整天站在塑像前,終於留下了傳世的傑作;托爾斯泰則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下定了擺脫貴族生活的決心。由此可見,他們是在經歷了超越常人的磨難之後才成為偉人的。人們常說“苦難是最好的鍛鍊,也是最好的大學”,《名人傳》便最好的詮釋了這兩句話,它把偉大的心靈獻給受苦受難的人們,使他們的心靈得到的安慰,使他們重新振作,為自己而奮鬥,為明天而抗爭。

對於書我可以這樣形容,沒有了書,我就像失去了一位從小玩到大的摯友,形單影隻;沒有了書,我成了被困在缺氧的池塘中的魚,奄奄一息;沒有了《名人傳》,我不再做夢,思想開始僵化,頭腦開始空白,生活中只剩下了黑和白。《名人傳》不單單是一部名人的傳記,更是我們青少年的好夥伴,好老師。它為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它教會了我如何去戰勝挫折的打擊,如何擺脫黑暗的陰影,如何為自己創造燦爛的明天。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2

人們常說:一本優秀的傳記不僅能讓我們認識世界,還會讓我們更深刻地瞭解人生。《名人傳》即: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他們的主人公分別為音樂家、雕塑家和小說家,不過,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為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面對痛苦、面對孤獨,貝多芬選擇了堅持自己的信念,作為一個聽不到任何聲音的音樂家,他給人一種傲慢的錯覺,對於政治上的專制統治,無情的戰亂,他卻選擇了反抗,為了和平,貝多芬曾說:只要是為了獲得更美的事物,任何規律都可以破除。這句話準確地表達了他當時反對專制的心理,而米開朗基羅又何嘗不是呢?為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因為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麼就一定會衝破精神上的束縛。而托爾斯泰則用他的筆桿描寫出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

而我現在面對的是和平和美好的社會,更應該刻苦學習,用豐厚的知識來武裝自己,走向美好的未來。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3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題記

有的人認為聖人、名人是那麼的遙不可及,其實不然。他們也是從自身持之以恆的學習,經歷千難萬苦所凝成智慧、卓越、博學及一切美好的品質。他們在無形之間告訴我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偉大的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擁有高超技術、多才多藝的藝術家——米開朗琪羅;文筆出眾,氣質雄壯的文學家——托爾斯泰。他們命運曲折卻在一次次痛苦之後的吶喊聲中,創造了無限價值。他們一次次的證實著“生命在於無止盡的創造價值。”他們做到了,我們在名人精神的號召下努力、奮鬥著。

我們眼裡的名人不僅僅是他們頭頂的光環,更多的是名人背後的那些鮮為人知的奮鬥故事。它就像看電影一樣,看到的是現象,看不到的是啟示。名人背後的的事情往往是他們精神的結晶。羅曼?羅蘭就想告訴讀者這些。

想當名人很簡單,想當擁有偉大精神的名人卻很難很難。世事告訴我們儲存永遠比獲取難。但天無絕人之路,成功的唯一途徑是努力。很簡單、很平常幾乎是人的口頭禪,真正做到卻很難。我們無時無刻的想去獲取,往往忽視儲存。如學習就要複習、看書就要寫讀後感等等。無數的事物需要我們注意背面(即陰),一陰一陽之謂道。

求同存異,每個名人各有各的性格,但相同的是意志和那顆勇敢的心。名人就如珍珠,積累是成功的共同基因。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讀名人,讀的是他的故事而不是榮譽。我們要成為名人就要繼承併發揚他的精神。有的人之所以永生,是因為他的精神永存。我尊敬“永生”名人,他們是我的“精神工程師”

成長的道路上毒物叢生,但也是好的事情,常人知難而退,但有意志堅強的人使那些常人望塵莫及,這就是成功。——後記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4

大家常說:“閱讀一本好書等於交了一位益友。”經典的書可以讓你細細品味。在暑假裡我讀了許多好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名人傳》。

《名人傳》講述了許多享譽世界的音樂家、雕刻家、作家,讓我們在這個炎熱的暑假也能品讀書中的精華,讓書帶給我們清涼。我最喜歡的就是音樂家貝多芬。貝多芬的一生經歷的許多不幸。幼年喪母,他只有靠報酬來養活自己,可他不幸耳聾,性格變得孤僻,可他仍堅持寫作。他留給後人的是那一首首優美的旋律,是那一張張寫滿音符的紙張……

貝多芬的坎坷經歷是大家無法想象的。三十年的耳聾,還能堅持寫作,他有多大的毅力。他喜歡與音樂為伴,與大自然為友,是它們帶給了貝多芬生活的勇氣,是它們給了貝多芬優美的樂章。

在生活中,我如果遇到不會的問題,我應該自己先想一想,說不定答案就在那一分鐘中;如果遇到很難的事情,我是該選擇放棄?還是繼續?《名人傳》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味道,不一樣的思考。

閱讀一本經典=一個好友,閱讀一個故事=一點思考,與書為友,讓書帶給我們不一樣的童年!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5

在這個假期裡,我看了一本書叫《名人傳》。這本書的作者是羅曼。羅蘭,是19世紀末的法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這本書分別講述了《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講訴了在藝術方面不同領域的三位偉人,分別是音樂家、雕塑家、作家。他們雖然各自所處的領域不同。但是,在人生憂患的因頓的征途上,他們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這本書說的是三個名人在以前那充滿了野心、邪惡等人人不平等的社會中如何生存,獲得榮譽和名利全失。貝多芬,是一個在音樂領域上德高權重的人,同樣也是一個不畏強權的人。米開朗琪羅是一個著名的雕塑家,創造了無數不朽的傑作流於後人觀賞,他為了自己的作品揮灑了無數的汗水。托爾斯泰為後人留下了經典的文學作品,用文字傳播著愛的種子。他們三個雖然在各自不同領域發展,但是卻有一個吻共同的特點,就是對自己的理想從未有放棄過。這是多麼令人敬仰啊!

《名人傳》這本書令我獲益良多,讓我明白了這些人物風光的背後忍藏著讓人難以理解的痛苦。這會這個假期讓我收穫最多的一本書。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6

去年,當我破費整整半年時間置身《約翰克利斯朵夫》時,我曾一再探尋羅曼羅蘭天才思想的力量源泉。在此愚人並不在乎高爾基對它所謂的“長篇敘事詩”的禮讚,也未曾是仰慕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殊榮,所有令人能馬不停蹄地去追隨主人公約翰克利斯朵夫生平的唯是詩意的語言、約翰克利斯朵夫的音樂天才以及作品中透露出來的仁愛而敏感的吶喊。直到近來讀完《名人傳》,才找到了最確切的答案:是貝多芬用強有力的手餐攙扶起跪著的羅曼羅蘭,並給他的克利斯朵夫行了洗禮。就像他在《貝多芬傳》的原序中所說的那樣,“……但《貝多芬傳》絕非為了學術而寫作。它是受傷而窒息的心靈的一支歌,在蘇生與振作之後感謝救主的……”一如《名人傳》幾天之內在大眾手裡傳播開去而已然不再屬於羅曼羅蘭一樣,在此,貝多芬也並非屬於自己,而是被感恩者改頭換面,儼然地,在作者筆下,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都是能讓人蘇生和振作的救主。所以,並非是羅曼羅蘭依附於浪漫的標題黨之上而成就了《名人傳》世界地位,而首先是三位巨匠的英雄氣象在羅曼羅蘭的筆下更加恢弘。他所謂的英雄,不是通常所稱道的英雄人物:那種憑藉強力,在虛榮或個人野心的驅策下能為人類釀造巨大的災難;而是:具有偉大的品格,能為一切真理、正義奮鬥而向人生中所有的困頓、苦難發出挑戰的人。換句羅曼羅蘭自己的話說,便是“成為偉大,而非顯得偉大”的人。

因為《約翰克利斯朵夫》與《名人傳》,傅雷名譯便漸次成為我無可釋手的讀物,尤其是他在《貝多芬傳》的譯者序裡,開首的那些如雷貫耳的諄諄言辭,“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唯有看到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唯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以及“不經過戰鬥的捨棄是虛偽的,不經劫難磨礪的超脫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們的致命傷”。雖然傅雷的生命是選擇了非命的方式瞭解的,但他的選擇是在歷經了戰鬥、磨礪、承擔而依然無法超脫的情形下做出的。原來人的毅力,也是可以從由無限趨近枯竭。歷史會告訴我們,像這樣的譯者終究是否會成為偉大的人。優秀的翻譯家堪比優秀的作家重要,傅雷當之無愧。

傳記裡的三個人,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說家。像這樣的領域一直是欠缺審美視角、缺少藝術稟賦的凡夫俗子的禁區,他們堅守的各自的園地,對絕大部分人來說,有如天方夜譚或神秘莫測。能將每個人都感召在一起的除了他們留給我們人類的展現真善美的共同的藝術財富之外,更有他們為尋求真理和正義而與人生的困難搏鬥的力量。儘管貝多芬的暴躁、米開朗琪羅的軟弱、托爾斯泰的矛盾,但是他們那種為捍衛藝術而一往無前、痛苦掙扎的飛蛾撲火般的對抗、執著的姿態,最後使自己成為“靠心靈而偉大的人”的典範。我們從羅曼羅蘭這裡對於他們的偉大感知,並非出於對他們生平的全面記述、解讀,而是像潑墨畫一樣頗具浪漫色彩的渲染。讓讀者能夠在詩一般的語言裡形成英雄的輪廓——像羅曼羅蘭這樣的作家,他們的語言自然而然地接近詩的境界。

在《米開朗琪羅傳》末了,作者說“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裡,他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液。在那裡,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在此,與其說是作者說給別人聽的,還不如說是他說給自己聽的,更確切。按照作者的初衷,開始從偉人、英雄這裡尋找戰鬥的勇氣,主要是因為他正經歷著一個騷亂不寧的時期、充滿著兼有毀滅與更新作用的雷雨。所以,他要跪下去與他們相對傾吐他的衷曲,多霧的萊茵河畔,自從貝多芬用強有力的手扶起羅曼羅蘭的那時候起,他便要歌唱病癒者的感恩曲,於是,才有了《貝多芬傳》繼而《名人傳》。

但是我等愚鈍凡俗之人在讀這樣的書時,彷彿膜拜到了神,結果是巨大無比的距離感。何況時代教會了我們物質的力量而漸漸淡化著精神的影跡,似乎幾乎所有的人們都躲避著崇高、告別“成為偉大”而沉醉平庸、期冀“顯得偉大”。所以在拿起《名人傳》時,並非不能對著高峰頂禮,而是不願,甚至羞於。蓋因為相較於偉人的生涯,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一覽無餘。剩下的時間我們便寧願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感受他們偉大的人格魅力,甚至將貝多芬的暴躁、米氏的軟弱、列夫的多變拿來做自己最堅挺的擋箭牌來對抗苦行僧的生活(或者受虐癖的)生活:今朝有酒今朝醉,但願長醉不復醒吧。歡樂只需痛苦來換取?何苦來著。在周潤發的電影新作《孔子》中,周迅飾演的南子說過這樣的話,“人們很容易理解夫子的艱辛痛苦,卻很少有人能理解先生這痛苦背後的內心至高境界。”同樣,很多人在羅曼羅蘭這裡很容易看見——或理解——他們的痛苦,唯有體會到他們痛苦背後的內心的至高境界的人,才可稱之為頂禮了高峰的人。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7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說家,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為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就在貝多芬離成功越來越近時,災難又一次的降臨,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貝多芬以他堅強的意志,以一種不可抵抗的力量掃空憂鬱的思想,最終成為名人,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米開朗琪羅表面看上去是比貝多芬幸運的多,他不殘疾,也不貧窮,他出生於佛羅倫薩的市民家庭,從小接受貴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卻比貝多芬更受折磨,更大的壓力。

其實縱觀全書,在三位名人的傳記描寫中,都時時透露出了這些名人的缺點,貝多芬脾氣的暴躁,米開朗琪羅的軟弱和優柔寡斷,列夫·托爾斯泰固執和封建。其實《名人傳》也告訴了人們,英雄和名人並非沒有弱點,也並非就完美,畢竟他們是人,而不是神,但是這並無損於他們所做出的偉大的事業。悲慘的命運和嚴峻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名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並且堅定自己的信仰。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8

角度漸漸偏移,陽光透過雲彩,照耀著晶瑩的鑽石,折射出七彩的光芒。無論何時,我相信,每顆鑽石都會閃光。——題記。

冬日的午後,陽光不知怎麼了,悄悄地躲了起來,窗外小雪,密密地又輕輕的來了,就好像這些精靈們約好了一起出來一樣,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生怕錯過任何一片雪花。

像這數不勝數,我打開了這書,跟著羅曼·羅蘭的腳步,拜訪了許許多多的名人偉人,簡單的與不簡單的,平凡的與不平凡的,偉大的與不偉大的……都在這裡交織,醞釀,成為我們永遠無法抹去的記憶,築成一座宏偉壯觀的鑽石城堡,照亮了整個世界。

走上了一段樓梯,我輕輕叩響了身一側的房門,開門的是貝多芬,我趕忙撫他到琴旁,讓他坐了下來,眼角向下移動,不經意間,看見地板上琴旁邊都是水,我不禁好奇地詢問原因,他摸索地找到了琴上的水盆,指著它對我說“我必須要每天都練琴,不停的創造,為人們獻上美妙的鋼琴曲,所以,當手指發燙無法繼續練習的時候,就把手浸到冷水中,降溫後,繼續練。”聽了,我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敬佩之情,我便問“什麼支撐著你如此馬不停蹄地練習呢?‘我始終相信,我是一顆鑽石,總會有舉世矚目的一天。’”我默嘆。

走著走著,不經意間,竟到了西斯廷大教堂,頭頂上巨大的穹頂,金碧輝煌,晃得我睜不開眼,我不由得走近些去欣賞著獨一無二的穹頂,沒想到,米開朗基羅竟在那裡,專心地畫畫,只不過看到他的姿勢,有點好笑,只見米開朗基羅頸椎後仰,眼鼻朝天,每畫一筆,都有一些顏料和灰泥滴到他臉上,甚至滴進他的鼻孔和眼睛裡,有時畫到一些轉彎抹角的地方,他或蜷曲身子,或跪下雙膝,甚至整個人彎曲成一直弓箭狀。我不由得怔住了,臉上流淌著的笑容瞬間凍住了,我僵在了那裡,直到他走過來招呼我,才醒來。原來,所謂的“鑽石”是用無窮的汗水和畢生的心血傾注而成的,它照亮了整個梵蒂岡的天空。

唯有經過勤奮的雕琢,鑽石才會發出耀眼的光,是勤奮,是堅持,是信念,支撐著他們去創造一顆又一顆令人矚目的成功的鑽石。只因堅持,貝多芬“這座已倒落的火山,頭顱在熔岩內燃燒。”終於扼住命運的咽喉,發出奪目的光壞——《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只因信念,米開朗基羅“完美不是一個小細節,但注重細節可以成就細節。”造就了完美無瑕的鑽石——《大衛》《末日的審判》。許許多多的光芒四射的鑽石,永恆的刻在了人類歷史的篇章。

合上書,望著窗外,竟發現雪竟停了,夕陽灑在蒙了一層雪紗的樹上,閃閃發光。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9

再一次看《名人傳》,不知道老師讓我們看什麼?記得初一時看它,不是因為我愛看名著,而是因為想把時間浪費掉。不是初一了,不再是小孩了,連看問題的角度都不一樣了!

但看貝多芬傳,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是的,一個在音樂上有天賦的人,不應該有如此大的打擊(聽不見了)。或許你認為這不算什麼,不過是耳聾罷了。但在音樂家的角度看,這就是毀滅的打擊!我至今都不明白,一個聽不見聲音的人,他是如何完成一首首美妙音樂的。

不可思議,貝多芬的音樂作品都是在他聽不見後所作。我不得不為他那才華和毅力所欣賞和感動。那一次次的嘗試,那一次次的失敗,他並沒有沮喪和放棄。

他最後一次走上指揮台,和唱手的歌聲不一致時。就知道一切的一切都將過去,一切的一切都將結束。他是一個不同凡響的人,他在做自己和上天一搏的機會。是的,開始了,又是一首首不同凡響的音樂就好像和他這個不同凡響的人一樣譜在樂譜上!他證明了自己有和上天對抗的實力,證明了自己在音樂上的造詣!

正如名人傳上所言“耳聾,對正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滅。整個的世界死滅了而貝多芬不曾死!”僅僅作者的兩句話不僅證明了貝多芬的毅力和天賦,更是證明了貝多芬音樂家的身份和交響樂之父的美名。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10

旭日初昇,惠風和暢。院子裡的梧桐樹在沙沙作響,花兒在搖曳著她優美的舞姿。捧一杯綠茶,坐在青石板上,望著書上的“名人傳”三個大字,嘴角微翹,揭開扉頁,這便與你們相識。

初相逢是在小學三年級的音樂課,一首《命運交響曲》震撼了我的心靈。這樣的曲子,竟然是由一位雙耳失聰的人譜寫出來的!長大後,偶然偷翻姐姐的書,卻原來你的命運是那麼的悲慘!

一位音樂家卻聽不到聲音,如果要是一般人的話,肯定會接受不了這樣的磨難但是你泰然自若。還有創作出那麼多流傳百世的曲子。不僅如此,你還不畏權貴,當你和你喜歡的大詩人歌德在一起散步時,迎面走過來一群貴族,你就像一棵挺拔的松樹,任爾東西南北風!“而我貝多芬卻只有一個”正是對命運的嘶吼,時代的吶喊!

告別了搏擊命運的貝多芬,而你——米開朗琪羅,又緩緩向我走來。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他的作品家喻戶曉。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富有激情創作力的作家過得卻並不快樂。他被迫為教會服,面對這種情況,他卻並沒有像貝多芬一樣勇於去反抗。或許他覺得已經是勝利了也不是他想要的勝利。他從未嘗過愛情的甜美,而他的智慧和才幹卻是永久的。他的作品就是他才幹永久的象徵,而這與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他就像歷史上一座不倒的豐碑。當人抬頭仰望他時,難道不會慨嘆:“那就是我的偶像,我畢生的追尋?”

樹葉旋轉著滑落,掉在膝蓋上。輕輕拿起,放在青石板上,一陣風吹來,又翻開了頁。

托爾斯泰!還記得第一次見到你,便是你的《復活》。那時的你很有文采。初二時,走近你。“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原來你竟有如此悲慘的人生經歷。你雖是上流貴族,卻淡泊名利,關心底層人民得辛苦。你幾次憤而離家,最後卻病死途中。你嚮往和平,視金錢如糞土。你竟是如此的狂放,讓後人景仰。

陽光透過斑駁的樹影跳躍到書頁上,遇見你真好!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11

哥白尼生活的那個時代,科學還不是很發達。那時候,人們大多數認為天主主宰著宇宙,天主創造了人和萬物,明月星辰都圍著地球轉。

經過多年不懈的觀察和研究,哥白尼大膽地推翻了地球中心說。他認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它和其他行星一樣都是圍繞著太陽執行的,而且地球還在不停地自轉著。一些宗教人物當眾挖苦哥白尼,哥白尼對此付之一笑,反唇相譏道:天體地執行絲毫不會因為這些笨蛋的嘲笑或尊敬而受到任何影響。

哥白尼的日心說在近代科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他為了追求真理,耗盡了畢生精力。

生活是不平凡的,只有不怕磨難,勇於攀登的人,才能登上光輝的頂點。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12

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裡,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裡,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荒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 ——羅曼·羅蘭 就像有時候我們聽到一支過去唱過的歌會引起很多回憶一樣,有時看到一本過去讀過的書我們會莫名的感動。一想起《名人傳》中那些偉大而高貴的靈魂,我就不由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在我身體中碰撞。雖然也許我並不能真正讀懂這本雖然單薄,分量卻很重的小書。然而我相信,每一個接觸到它的人,都會多多少少的體驗到書中那種迫人的激情,那種對於生命的豐滿和崇高的追求。 在生活海洋的波濤和風暴中,總有一本書在陪伴著你,心情沮喪的時候,面對挫折的時候,懷疑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的時候,就找出來翻讀一下,它會安慰、鼓舞你,使你洗掉疲憊,抹去憂傷,重新上路。對於我,這本書就是《名人傳》!它我是精神和力量的源泉。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於對名人們的生平做任何誇耀的敘述,也沒有像大多數傳記家們一樣追溯名人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偉大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承受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偉大的命運之歌。 “我的體能和智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增無已……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才剛剛開始。我已經隱隱約約看到目標在前,雖然尚不清楚,但正在一天天地接近……啊!如果我能擺脫這種疾病,我一定能擁抱整個世界!……除了睡眠,我不知道有其他的休息。可惜我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睡覺。但願我能擺脫疾病,哪怕一半也好,那時侯!……不,我不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永遠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就太好了!”——《貝多芬傳》 惟其痛苦,才有歡樂!——貝多芬 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德國古典主義最偉大的音樂家,是這樣一個不幸而堅強的人:在青年時期就開始耳聾了。對於一個以音樂為生命的人,還有什麼比這更不幸的呢?誰又能想象他在漫長的酷刑中的心情和痛苦?上帝真是殘忍,把最美的音樂賦予了貝多芬卻剝奪了他欣賞音樂的權利,他聽不到自己的音樂,人們都在盡情享受他的音樂帶來的歡愉的同時,他卻必須獨自忍受無聲的折磨!而就是這個人,寫出了那樣大量的樂曲,而且往往是歡樂的樂曲——從天國發出的,傳播到人們內心的歡樂!他扼住了命運的喉嚨,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苦鬥的成果,是勝利的標誌。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 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惟其痛苦,才能歡樂!” “他是孤獨的。——他恨人,也遭人恨。他愛人,但無人愛他。人們對他既欽佩,又懼怕。最終他在人們心中引起了一種宗教般的崇敬。他凌駕於他的時代。於是,他稍稍平靜了一些。他從高處看人,而人們則從低處看他。他始終是單身。他從不休息,連最卑賤的人都能享受到的溫柔他也嘗不到,他一生中連一分鐘都不曾在另一個人的溫柔懷抱裡入眠。他從未得到過女人的愛。在這荒漠般的天地裡,只有維多利亞科洛納的友情,曾閃過一道純潔而冷峻的星光。周圍是一片黑夜,只有他熾熱的思想流星——他的慾望和瘋狂的夢境——飛馳而過。貝多芬從未經歷過這樣的黑夜。因為這黑夜就在米開朗基羅的內心。貝多芬的悲憤是社會的過錯,他本人卻天性快活,且渴望快樂。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13

羅曼。羅蘭說:“敞開窗戶吧!讓自由的空氣從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不知為什麼,我感到這句話蘊蓄者很深刻的哲理也許這就是筆者寫這本書的目標吧。對於當初的時代來說,這部作品無不是一本美好的神魂糧食。

在我未讀這部作品之前,我一直以為貝多芬是一個很幸運的人,不想他是這樣的不幸運。是啊,他的一輩子是坎坷的,整個兒人的生活中最不幸運的事都給他遇上了,想想看作為一個音樂家,聽覺失聰了,這是多麼悽慘的一件事呀!並且這種對音樂家而言非常致命的惡疾給他帶來的苦痛,是十分人所能假想的,不過全部的苦頭都使他變的更加剛強:他苦痛,卻不肯屈撓於命數;他貧窶,卻既不賣身投靠,亦不迎合潮流,始末維持獨立的人格;他伶俜,卻能以熱心誠懇的赤子之心最愛的人類;他從未享用快樂,卻發明呈獻給全球。不過他卻聽不到許多人對他的讚譽,他也聽不到自個兒創編的一點佳作。

貝多芬的勇敢、盡力儘量、堅決保持並沒有徒然耗費,由於他終於成功了,他打敗了眾多我們難於假想和難於勉強承受的一點苦痛、惡疾,還有一點兒就是作為一名音樂家,戲臺上的變奏者沒有臺下聽眾的支援、肯定和青眼,這沒有疑問是一種苦痛的壓力,帶給心魄沉重的艱難困苦感。不過他仍然打敗了他們;他的盡力儘量使全球的人都為之歡樂的度過高興得;他的實在的力量獲得證實,所以最終他登攀上了性命的顛峰。

羅曼。羅蘭也曾說過:“生存是嚴酷的。對那一些不安於平凡的人說來,生存就是一場無停止的搏鬥,並且往往是無光榮的名譽無福祉而言的,在伶俜中默默施行的一場令人悲傷的搏鬥。”筆者寫的這三位著名人物,它們都是很平凡的人,可它們卻比常人碰到更多難於假想的苦頭和絆腳石。然而它們都是從幢幢艱難中勇敢起立來的人,也是從種種艱難中造煉出來的偉人、著名人物,並且仍然不屈撓於命數對它們的挑戰和考驗。它們三個都是筆者確定地認為的英雄人物,由於它們都具備一樣的英雄品格:一是有百折不回的努力向前神魂;二是永恆維持人格的尊嚴,嚴格遵守個性的獨立,既不勉強服從於強權政治,也不認識不清地隨大流;三是具相關懷人、愛惜並保護人的博愛神魂,甘心為人的總稱的福址呈獻自身。

原來,著名人物也並不像我們假想當中的那樣子美妙,或許正由於幢幢艱難,種種阻攔、艱難困苦和不幸運的命數才讓它們勇敢地起立來而變成絕世傳誦的著名人物吧!它們要打敗這樣艱難危險的艱難到底要多大的力氣,多大的勇氣,多大的毅力呀!你們的力氣、勇氣、毅力都使我很欽佩。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14

本週我讀了一本書《名人傳》,作者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其中有一篇是貝多芬傳,讀後使我深筆記觸。

貝多芬是德國人,從小就顯露音樂方面的才華及天分,四歲啟蒙學習音樂、五歲學習鋼琴及小提琴、八歲首次公開演奏、十一歲時以鋼琴演奏即興曲的才能,初露頭角,加入家鄉劇院的樂隊。十七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失業,他負起照顧家庭,教育兩個弟弟的重任。二十二歲父親去世,貝多芬到維也納發展,展開了鋼琴演奏與作曲的生涯。二十五歲成為鋼琴名家。不久,作曲的聲譽也漸漸提高,但是二十七歲時聽力開始減退,三十歲兩耳漸聾,到四十五歲雙耳全聾,但在此期間,他仍然發表了其偉大的《歡樂頌》,《第七交響曲》,《第八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等。 貝多芬一生與苦難命運搏鬥,永不低頭,他對人生的感觸極深,了悟人生的意義,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不少前人不曾想像的深刻感情,處處充滿了自信。這些作品正如燦爛絢麗的萬丈光芒,照耀著整個生命的園地,展現出崇高的氣節,與奔放的熱情,十分令人感佩。我們的一生不可能總是風平浪靜的,在遇到挫折時,我們應學習貝多芬這種不畏艱難努力向上的情操,永不氣餒,與困境作鬥爭,做命運的主人公。 《名人傳》讀書筆記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名人傳》,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在人生的征途上,我們會遇到很多挫折,只要我們不放棄,不退卻,懷有迎難而上的奮鬥之心,就會走向人生的巔峰。

書裡講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等著名學家的故事。

貝多芬的原名叫路德維希。貝多芬。他十七歲時母親就去世了,父親還是個酗酒的人。自然撫養兩個弟弟的家庭重任落在了他的肩膀上,但是他不氣餒!1918年,貝多芬唯一的好朋友瑪麗亞。馮。埃爾德迪的獨子暴病身亡。在1816年,不幸的事情又降臨在貝多芬身上,他的耳朵聾了。作為一個音樂家,耳聾是多麼的悲哀,在歌劇《菲德里奧》的彩排,因為耳聾所以排練無法進行。這使貝多芬受到沉重的打擊,但是他不放棄,擁有一種不服輸的心態,努力拼搏!最後他戰勝了自己,創作了一首被稱為世界最有名的音樂之一——《月光曲》,精神和金錢對他都打擊很大,作為正常人是不能挺過來的,但是他—貝多芬做到了,是他骨子裡的那股韌勁,那種拼搏的勇氣幫助了他!他勝利了!在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離開了人世。但他的創作和他的精神永遠被後人歌頌。

所以說挫折並不可怕,它們是對一個人的磨練,在生活中,哪有一個人是一帆風順的?都會遇到挫折。只要勇敢地去面對,永不放棄,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因為:磨練造就人才。

名人傳的讀書筆記15

《名人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為音樂家貝多芬、繪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文學家托爾斯泰所著的一本文學傳記,在客觀的基礎上,用細膩又生動的筆觸,再現了偉人們奮鬥不息的一生。

在這三位偉人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音樂家貝多芬。

偉大的人生歷程總是伴隨著偉大的信仰,正是這種信仰,讓貝多芬鑄就了他不平凡的人生。重聽後的貝多芬聽力嚴重下降,這給他帶來了悲劇式的愁苦,他一度遠離人群,併發出“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的悲鳴。這與他對音樂、對藝術的追求是分不開的,那種內心的愁苦更多的是源自內心的信仰、激情在現實病痛下的折磨。

貝多芬在指揮《第九交響曲》時並沒有聽見全場一致的喝彩聲,直到一個女歌唱演員牽著他的手,讓他面對著觀眾時,他才看見全場觀眾起立,向他揮舞著帽子,向他致敬。在靜寂中人們看到了一張激動得有些變形的臉,他的臉部和手指都在不住地抽蓄……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無論何時,我們都要相信付出可以獲得回報,面對命運的不公,永不言敗,總有一天我們的努力會得到大家的認可。

為了藝術,可以犧牲一切;藝術高於上帝。這是貝多芬的信條,也是支撐他克服各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最終達到藝術巔峰的強大支柱。《第九交響曲》的巨大成功,帶給他的不僅僅是榮譽,更是他自我價值的實現。他的樂曲留給世界、流傳給後人。這就是一位偉大藝術家的人生真諦。我們面對自己的人生道路時,該如何去選擇、規劃呢?雖然,我們不可能每個人都成為大師,但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天地裡,為這個社會,為自己的後人留下點兒什麼。或許,這就是人類不斷延續、昇華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