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傳人》課後反思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龍的傳人》課後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龍的傳人》課後反思1
(1)對於教材的定位應更精準。既然已經利用了網路這一平臺進行教學,那麼,網路應該發揮出更大的效應。學生對龍的精神的內涵理解是否只能停留在文字所呈現的層面,還是應該運用網路,進一步的拓展?這是語文教師必須思考而又無法迴避的問題。
我認為應該讓學生在朗讀課文、上網瀏覽、彙報交流過後,腦海中對課文所表達的思想、人文內涵要達到這樣一種理解的高度: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澱;龍成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連的情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自豪。
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繼承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然而,在本課教學中,對“龍”的精神層面的認識並沒有加以昇華。因而,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偏低的,或者說是單一的。
《龍的傳人》課後反思2
語文味雖濃,但文化味不足。課堂上雖流淌著濃濃的語文味,但是這種語文味應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味”上,否則,課堂教學就不能達到一定的深度。顯然,本堂課的課堂上只有對文字就事論事的討論,而沒有深層次的引導感悟,學生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這可能是教師本身對“龍文化”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深度不夠。如果教學時,運用網路,能讓學生充分感知龍文化的歷史淵源和傳承,龍文化對中國人性格的塑造、龍文化對民族精神形成的作用,就能避免教學時出現的“淺嘗即至”的現象。
在教學拓展階段,筆者認為能否利用網路,讓學生在“龍文化”層面上進行一種嘗試性或趣味的練習,比如:交流龍的傳說故事、龍的詩歌、龍的成語、龍的繪畫,本地龍文化的現象等等,這樣,就本課而言,教學更具針對性,也有利於教師及時考察學生文字的掌握程度,進一步的激發學生探究龍文化的興趣。同時,本單元圍繞“龍”這一主題有四篇課文,本文是第一課,因此教學的時候,教師還要把握課文在整個單元中的作用,本文的學習應有助於其他3篇課文的學習。
《龍的傳人》課後反思3
今天,我和學生一起走進了《龍的傳人》。我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基礎和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因此,在本課的學習中我圍繞“質疑、解難,讀書、感悟,討論、交流”展開教學,透過聽歌匯入,圖片展示,讓學生“樂中求知”,透過自讀感悟,小組合作交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相機點撥,又突出了重點,將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思想落到了實處。
在課文裡邊,我們對龍文化的認識僅限於一個極其粗放的認識和了解,但是作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龍的傳人,一名教師————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我不希望我的學生和我一樣在這一方面缺失,我要盡我所能的幫助他們瞭解更多的龍文化。
龍文化到底包括什麼內容?網路給予了我幫助,蒐集來與之相關的知識,和學生一起了解了龍的起源、龍的發展、龍的傳說、龍的藝術、龍的影響。僅僅瞭解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我上的是語文課,我要藉助這個載體給予學生更多語文的東西。
於是蒐集了龍的詩歌、龍的詞語等等與語文相關的東西讓學生在手抄報裡邊呈現出來。透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孩子們對中國的龍文化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也對與龍有關的知識加以了鞏固,自我感覺還是不錯的。
現在幾乎每一個孩子都能說上幾個與龍有關的傳說,都能寫出十個八個龍字成語。回想我曾經對那個會講“龍生九子各個不同、護佑平安的海龍王”是那樣的崇拜,現在我的學生也都知道這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了,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這也就是一名普通教師內心的追求,只要能儘自己的努力教會自己的學生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