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集合15篇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說到知識點,大家是不是都習慣性的重視?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容,有時候也叫“考點”。為了幫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識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1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一、細胞種類: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狀DNA分子)集中的區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2、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於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黴菌、粘菌)等。
三、細胞學說的建立:
1、1665英國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設計與製造的顯微鏡(放大倍數為40-140倍)觀察了軟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細胞的構造,並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這個詞來對細胞命名。
2、1680荷蘭人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首次觀察到活細胞,觀察過原生動物、人類精子、鮭魚的紅細胞、牙垢中的細菌等。
3、19世紀30年代德國人施萊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的基本單位。這一學說即“細胞學說(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2
1.有氧呼吸過程
2.無氧呼吸過程
(1)第一階段與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2)第二階段是第一階段產生的[H]將丙酮酸還原為C2H5OH和CO2或乳酸的過程。不同生物無氧呼吸的產物不同,是由於催化反應的酶不同。
應用指南
1.不同生物無氧呼吸的產物不同,其原因在於催化反應的酶不同。動物和人體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微生物的無氧呼吸稱為發酵,但動植物的無氧呼吸不能稱為發酵。2.原核生物無線粒體,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進行有氧呼吸。
3.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均有ATP產生;無氧呼吸只在第一階段產生ATP。其餘的能量儲存在分解不徹底的氧化產物——酒精或乳酸中。
4.有氧呼吸過程中H2O既是反應物(第二階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階段生成),且生成的H2O中的氧全部來源於O2。
5.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發酵。
6.呼吸作用產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對動物可用於維持體溫。
7.水稻等植物長期水淹後爛根的原因:無氧呼吸的產物酒精對細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種子爛胚的原因:無氧呼吸產生的乳酸對細胞有毒害作用。
考點2根據CO
釋放量和O消耗量判斷細胞呼吸狀況(底物為葡萄糖)
【特別提醒】
1.CO2釋放量、O2吸收量、酒精量都是指物質的量,單位是摩爾。
2.以上的根據是葡萄糖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方程式,不包括其他有機物質。考點3影響細胞呼吸的因素及其應用1.內因:遺傳因素(決定酶的種類和數量)
(1)不同種類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於水生植物,陰生植物小於陽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長髮育時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開花期呼吸速率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下降。(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於營養器官。2.外因——環境因素(1)溫度
①溫度影響呼吸作用,主要是透過影響呼吸酶的活性來實現的。呼吸速率與溫度的關係如下圖。
②生產上常用這一原理在低溫下貯藏水果、蔬菜。大大棚蔬菜的栽培過程中夜間適當降低溫度,降低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消耗,提高產量。(2)O2的濃度
①在O2濃度為零時只進行無氧呼吸;濃度為10%以下,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濃度為10%以上,只進行有氧呼吸。(如圖)
②生產中常利用降低氧的濃度抑制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消耗這一原理來延長蔬菜、水果保鮮時間。
(3)CO2
CO2是呼吸作用的產物,對細胞呼吸有抑制作用,實驗證明,在CO2濃度升高到1%~10%時,呼吸作用明顯被抑制。(如圖)
(4)水
在一定範圍內,呼吸速率隨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隨含水量的減少而減慢。
考點4實驗面面觀: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1.實驗原理
(1)酵母菌在有氧和無氧的條件下都能生存,屬於兼性厭氧菌。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能產生大量的CO2,在進行無氧呼吸時能產生酒精和CO2。
(2)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混濁,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3)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可與乙醇發生化學反應,變成灰綠色。2.實驗流程
酵母菌利用葡萄糖產生酒精是在有氧還是無氧的
提出問題:條件下進行的?酵母菌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細胞
呼吸的產物是什麼?
作出假設:
針對上述問題,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如酵,母菌可用於釀酒、發麵等?作出合理的假設
【特別提醒】
1.通入A瓶的空氣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證使第三個錐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產生的CO2所致
2.B瓶應封口放置一段時間,待酵母菌將B瓶中的氧氣消耗完,再連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錐形瓶,確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無氧呼吸產生的。【方法例析】對比實驗和對照實驗
1.對比實驗:不設定對照組,而是設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組,透過對實驗結果的比較分析,來探究某種因素與實驗物件的關係,這樣的實驗叫對比實驗,這樣的對照方法也叫相互對照。如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有氧和無氧條件下的實驗結果都是未知的,透過兩個實驗結果的對比可以得出氧氣對細胞呼吸的影響。
2.對照實驗:設定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的實驗結果一般是已知的,對照組主要起消除或減少實驗誤差,鑑別實驗中的處理因素和非處理因素的差異等作用。常用的對照方式有:(1)空白對照:空白對照是不給對照組以任何處理因素。
(2)條件對照:指雖給實驗物件施以某種實驗處理,但這種處理是作為對照意義的,或者說這種處理不是實驗假設所給定的實驗變數意義的。
(3)自身對照:指實驗與對照在同一物件上進行,即不另設對照組,向一組實驗物件施加一個或數個因子,然後測量其前後的變化,這種實驗又叫單組實驗法。
(4)相互對照:不設對照組,通過幾個實驗組相互對照,這種實驗也就是對比實驗。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3
1、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是質體。
2、動物和低等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是中心體。
3、動植物細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細胞器是高爾基體。
4、根尖分生區細胞沒有的細胞器是葉綠體、中心體、液泡。
5、生理活動能產生水的細胞器有線粒體(透過有氧呼吸產生)、線粒體(透過氨基酸脫水縮合產生)、葉綠體(透過光合作用產生)、高爾基體(植物細胞壁的合成)、核糖體(脫水縮合形成肽鏈)。
6、與蛋白質合成和分泌有關的細胞器有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7、與主動運輸有關的細胞器是線粒體、核糖體。
8、與能量轉換有關的細胞器是葉綠體、線粒體。
9、合成物質的細胞器有核糖體、葉綠體、線粒體、高爾基體、內質網。
10、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平衡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
11、原核細胞中具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
12、真核細胞中細胞器的質量大小順序為: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
13、具膜結構的細胞器:單層膜的細胞器有液泡、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雙層膜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不具膜結構的細胞器有核糖體、中心體。
14、膜結構之間的聯絡;直接聯絡;內質網向內與外層核膜相連,向外與細胞膜相連,代謝旺盛時,內質網膜與線粒體外膜相連。間接聯絡:內質網以“出芽”方式形成的小泡,可以和高爾基體融合,高爾基體以同樣方式形成的小泡可和細胞膜融合。
15、與細胞滲透吸水能力直接有關的細胞器是液泡。
17、具有核酸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
18、能自我複製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中心體。
19、參與細胞分裂的細胞器有核糖體(間期蛋白質的合成)、中心體(中心粒發出星射線構成紡錘體)、高爾基體(與植物細胞分裂末期紡錘體的形成有關)、線粒體(為細胞分裂提供能量)。
20、含色素的細胞器有葉綠體、有色體、液泡。葉綠體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4
1.使能量持續高效的流向對人類最有意義的部分
2.能量在2個營養級上傳遞效率在10%—20%
3.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4.真菌PH5.0—6.0細菌PH6.5—7.5放線菌PH7.5—8.5
5.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食物鏈食物網流動
6.物質可以迴圈,能量不可以迴圈
7.河流受汙染後,能夠透過物理沉降化學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汙染
8.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食物網
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
病毒衣殼的是1—6多肽分子個
原核細胞的細胞壁:肽聚糖
10.過敏:抗體吸附在面板,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細胞表面,再次進入人體後使細胞釋放組織胺等物質.
11.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流入該食物鏈的總能量
12.效應B細胞沒有識別功能
13.萌發時吸水多少看蛋白質多少
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
脫氨基主要在肝臟但也可以在其他細胞內進行
14.水腫:組織液濃度高於血液
15.尿素是有機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時產生有機物
16.是否需要轉氨基是看身體需不需要
17.藍藻:原核生物,無質粒
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質粒
高爾基體合成纖維素等
tRNA含CHONPS
18.生物導彈是單克隆抗體是蛋白質
19.淋巴因子:白細胞介素
20.原腸胚的形成與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關
2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腸胚
(未分裂)(以分裂)
22.高度分化的細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腎細胞
有分裂能力並不斷增的:幹細胞、形成層細胞、生髮層
無分裂能力的:紅細胞、篩管細胞(無細胞核)、神經細胞、骨細胞
23.檢測被標記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質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體處發現放射性
24.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有葉綠體
自養生物不一定是植物
(例如:硝化細菌、綠硫細菌和藍藻)
25.除基因突變外其他基因型的改變一般最可能發生在減數分裂時(象交叉互換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染色體自由組合)
26.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絲或星射線周圍聚集著很多細胞器這種細胞器物理狀態叫線粒體——提供能量
27.凝集原:紅細胞表面的抗原
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體
28.紡錘體分裂中能看見(是因為紡錘絲比較密集)而單個紡錘絲難於觀察
29.培養基:物理狀態:固體、半固體、液體
化學組成:合成培養基、組成培養基
用途:選擇培養基、鑑別培養基
30.生物多樣性:基因、物種、生態系統
31.基因自由組合時間:簡數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32.試驗中用到C2H5OH的情況
Ⅰ.脂肪的鑑定試驗:50%
Ⅱ.有絲分裂(解離時):95%+15%(HCl)
Ⅲ.DNA的粗提取:95%(脫氧核苷酸不溶)
Ⅴ.葉綠體色素提取:可替代**
33.手語是一鍾鋂裕?攬渴泳踔惺嗪陀鋂災惺?/SPAN>
34.基因=編碼區+非騙碼區
(上游)(下游)
(非編碼序列包括非編碼區和內含子)
等位基因舉例:AaAaAaAAAa
35.向培養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氣體是為了調節PH
36.物理誘導:離心,震動,電刺激
化學誘導劑:聚乙二醇,PEG
生物誘導:滅火的病毒
37.人工獲得胚胎幹細胞的方法是將核移到去核的卵細胞中經過一定的處理使其發育到某一時期從而獲得胚胎幹細胞,某一時期,這個時期最可能是囊胚
38.原核細胞較真核細胞簡單細胞內僅具有一種細胞器——核糖體,細胞內具有兩種核酸——脫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病毒僅具有一種遺傳物質——DNA或RNA
阮病毒僅具蛋白質
39.秋水仙素既能誘導基因突變又能誘導染色體數量加倍(這跟劑量有關)
40.獲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AIDS)
41.已獲得免疫的機體再次受到抗原的刺激可能發生過敏反應(過敏體質),可能不發生過敏反應(正常體質)
42.冬小麥在秋冬低溫條件下細胞活動減慢物質消耗減少單細胞內可溶性還原糖的含量明顯提高細胞自由水比結合水的比例減少活動減慢是適應環境的結果
43.用氧十八標記的水過了很長時間除氧氣以外水蒸氣以外二氧化碳和有機物中也有標記的氧十八
44.C3植物的葉片細胞排列疏鬆
C4植物的暗反應可在葉肉細胞內進行也可在維管束鞘細胞內進行
葉肉細胞CO2→C4圍管束鞘細胞C4→CO2→(CH2O)
45.光反應階段電子的最終受體是輔酶二
46.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47.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應需要酶,暗反應也需要酶
48.脂肪肝的形成:攝入脂肪過多,不能及時運走;磷脂合成減少,脂蛋白合成受阻。
49.脂肪消化後大部分被吸收到小腸絨毛內的毛細淋巴管,再有毛細淋巴管注入血液
50.大病初癒後適宜進食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但蛋白質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質。
51.穀氨酸發酵時
溶氧不足時產生乳酸或琥珀酸
發酵液PH呈酸性時有利於穀氨酸棒狀桿菌產生乙醯谷氨醯胺。
52.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53.細菌感染性其他生物最強的時期是細菌的對數期
54.紅螺菌屬於兼性營養型生物,既能自養也能異養
55.穩定期出現芽胞,可以產生大量的次級代謝產物
56組成酶和誘導酶都胞是胞內酶。
57.青黴菌產生青黴素青黴素能殺死細菌、放線菌殺不死真菌。
58.細菌:凡菌前加杆“杆”、“孤”、“球”、“螺旋”
真菌:酵母菌,青黴,根黴,麴黴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5
1.什麼是活化能?
在一個化學反應體系中,反應開始時,反應物分子的平均能量水平較低,為“初態”。在反應的任何一瞬間反應物中都有一部分分子具有了比初態更高一些的能量,高出的這一部分能量稱為“活化能”。活化能的定義是,在一定溫度下一摩爾底物全部進入活化態所需要的自由能,單位是焦/摩爾,單位符號是J/mol。
2.酶催化作用的特點
生物體內的各種化學反應,幾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應叫酶促反應。酶促反應中被酶作用的物質叫做底物。經反應生成的物質叫做產物。酶作為生物催化劑,與一般催化劑有相同之處,也有其自身的特點。
相同點:
(1)改變化學反應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2)只能催化熱力學允許進行的反應;
(3)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縮短達到平衡時間,但不改變平衡點;
(4)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
不同點:
(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應速率很快;
(2)專一性,任何一種酶只作用於一種或幾種相關的化合物,這就是酶對底物的專一性;
(3)多樣性,指生物體內具有種類繁多的酶;
(4)易變性,由於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因而會被高溫、強酸、強鹼等破壞;
(5)反應條件的溫和性,酶促反應在常溫、常壓、生理pH條件下進行;
(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調節、控制;
(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與輔因子有關。
3.影響酶作用的因素
酶的催化活性的強弱以單位時間(每分)內底物減少量或產物生成量來表示。研究某一因素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時,應在保持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單獨改變研究的因素。
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常有:酶的濃度、底物濃度、pH值、溫度、抑制劑、啟用劑等。其變化規律有以下特點。
(1)酶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足夠,其他條件固定的條件下,反應系統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質及其他不利於酶發揮作用的因素時,酶促反應的速率與酶濃度成正比。
(2)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濃度較低時,反應速率隨底物濃度增加而加快,反應速率與底物濃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濃度較高時,底物濃度增加,反應速率也隨之加快,但不顯著;當底物濃度很大,且達到一定限度時,反應速率就達到一個值,此時即使再增加底物濃度,反應速率幾乎不再改變。
(3)pH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每一種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範圍內才表現活性,超過這個範圍酶就會失去活性。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種酶在某一個pH時活力,這個pH稱為這種酶的最適pH。
(4)溫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酶促反應在一定溫度範圍內反應速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但當溫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時,酶促反應速率不僅不再加快反而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種酶在某一溫度時活力,這個溫度稱為這種酶的最適溫度。
(5)啟用劑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啟用劑可以提高酶活性,但不是酶活性所必需的。啟用劑大致分兩類:無機離子和小分子化合物。
(6)抑制劑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抑制劑使酶活性下降,但不使酶變性。抑制劑作用機制分兩種:可逆的抑制作用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6
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徵,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於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係。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援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23.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絡、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複製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永續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程序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7
細胞的癌變是指在生物體的發育中,有些細胞受到各種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細胞分化,變成了不受機體控制的、能夠連續不斷的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
癌細胞具有能夠無限增殖、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癌細胞表面發生了變化的特徵。
能使細胞發生癌變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輻射致癌;化學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細胞癌變的病毒叫腫瘤病毒或致癌病毒。
細胞癌變的機理是癌細胞是由於原癌基因啟用,細胞發生轉化引起的。
預防細胞癌變的措施:避免接觸致癌因子;增強體質,保持心態健康,養成良好習慣,從多方面積極採取預防措施。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8
1、T2噬菌體:這是一種寄生在大腸桿菌裡的病毒。它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存在於頭部內的DNA所構成。它侵染細菌時可以產生一大批與親代噬菌體一樣的子代噬菌體。
2、細胞核遺傳:染色體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載體,且染色體在細胞核內,受細胞核內遺傳物質控制的遺傳現象。
3、細胞質遺傳: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是遺傳物質的載體,且在細胞質內,受細胞質內遺傳物質控制的遺傳現象。
4、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關鍵是:設法把DNA與蛋白質分開,單獨直接地觀察DNA的作用。
5、肺炎雙球菌的型別:
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體無多糖莢膜,無毒,注入小鼠體內後,小鼠不死亡。
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體有多糖莢膜,有毒,注入到小鼠體內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如果用加熱的方法殺死S型細菌後注入到小鼠體內,小鼠不死亡。
格里菲斯實驗:格里菲斯用加熱的辦法將S型菌殺死,並用死的S型菌與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了。(由於R型經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轉化因子)的誘惑,變成了S型)。
6、艾弗裡實驗說明DNA是“轉化因子”的原因:將S型細菌中的多糖、蛋白質、脂類和DNA等提取出來,分別與R型細菌進行混合;結果只有DNA與R型細菌進行混合,才能使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並且的含量越高,轉化越有效。
7、艾弗裡實驗的結論:DNA是轉化因子,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定的遺傳變化的物質,即DNA是遺傳物質。
8、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①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過程:吸附→侵入→複製→組裝→釋放。
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質中P的含量少;蛋白質中有S而DNA中沒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標記一部分噬菌體的蛋白質,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標記另一部分噬菌體的DNA。用35P標記蛋白質的噬菌體侵染後,細菌體內無放射性,即表明噬菌體的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菌內部;而用32P標記DNA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後,細菌體內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體的DNA進入了細菌體內。
③結論:進入細菌的物質,只有DNA,並沒有蛋白質,就能形成新的噬菌體。新的噬菌體中的蛋白質不是從親代連續下來的,而是在噬菌體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說明了遺傳物質是DNA,不是蛋白質。此實驗還證明了DNA能夠自我複製,在親子代之間能夠保持一定的連續性,也證明了DNA能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
9、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只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而沒有證明它是主要遺傳物質)
10、遺傳物質應具備的特點:
①具有相對穩定性
②能自我複製
③可以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④能產生可遺傳的變異。
11、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病毒(如菸草花葉病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因此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
12、①遺傳物質的載體有:染色體、線綠體、葉綠體。
②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是染色體。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9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1.概念及其反應式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透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
總反應式:CO2+H2O───CH2O+O2
反應式的書寫應注意以下幾點:(1)光合作用有水分解,儘管反應式中生成物一方沒有寫出水,但實際有水生成;(2)“─”不能寫成“=”。
對光合作用的概念與反應式應該從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條件——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產物——糖類等有機物和氧氣來掌握。
2.光合作用的過程
①光反應階段:a、水的光解:2H2O4[H]+O2(為暗反應提供氫);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為暗反應提供能量)
②暗反應階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還原:2C3+[H]+ATP;(CH2O)+C5
二、光合作用的意義
1.生物進化方面:
一是光合作用產生的O2為需氧型生物的出現提供了可能;
二是O2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臭氧(O3)吸收紫外線,減弱太陽輻射對生物的影響為水生生物到達陸地提供了可能;
三是光合作用產生的大量有機物為較高階異養型生物的出現提供了可能。
2.現實意義: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解決糧食短缺問題。主要應滿足光合作用所需條件,內部條件——植物所需的各種礦質元素、光合作用的面積(適當密植),外部條件——充足的原料(CO2和H2O)、適宜的光照、較長的光合作用時間。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10
細胞核的兩大功能:
(1)細胞核是遺傳資訊庫。
(2)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細胞核與代謝的關係:代謝旺盛的細胞,核質之間物質交換頻繁,核孔數量多;蛋白質合成旺盛的細胞,核仁較大。
從四大層面理解細胞的整體性:
(1)從結構上理解:細胞核與細胞質透過核孔可以相互溝通;核膜與內質網膜、細胞膜等相互連線構成細胞完整的“生物膜系統”。
(2)從功能上理解:細胞各部分結構和功能雖不同,但它們是相互聯絡、分工合作、協調一致地共同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3)從調控上理解: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因此,細胞的整個生命活動主要是由DNA調控和決定的,使細胞形成一個整體調控系統。
(4)從與外界的關係上看,細胞的整體性還體現在每一個細胞都要與相鄰的細胞進行物質交換與資訊交流,而與外界環境直接接觸的細胞要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與資訊交流。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11
疫失調引起的疾病——過敏反應
⑴、概念:是指已免役的機體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質的刺激時所發生的反應。
⑵、特點: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不引起組織損傷。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⑶、過敏源:是指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如花粉、魚蝦、牛奶、蛋類、室內塵土、青黴素、磺胺、奎寧等。
⑷、過敏症狀:
面板過敏:紅腫、尋麻疹等。
呼吸道過敏:流涕、噴嚏、哮喘、呼吸困難等。
消化道過敏:嘔吐、腹痛、腹瀉等。
嚴重過敏:支氣管痙攣,窒息,或過敏性休克而死亡。
⑸、過敏反應與典型的體液免疫反應的區別:
過敏反應(免役功能過高)體液免疫反應
激發因素過敏源抗原
反應時機第二次接觸過敏源第一次接觸抗原
抗體分佈吸附在某些細胞表面血清、組織胺、外分泌液
反應結果細胞釋放組織胺引發使抗原沉澱或形成細胞集團
免疫的分類:
⑴、非特異性免疫特點:
①、長期進化形成,是免疫的基礎。
②、具有先天性,生來就有。
③、不具專一性,不具特殊針對性。
④、出現快,作用範圍廣,強度較弱。
⑵、特異性免疫特點:
①、以非特異性免疫為基礎。
②、具後天性,出生後形成。
③、具專一性,具特殊針對性。
④、出現慢,針對性強,強度較強。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12
第一節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相關概念、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系統)→個體→種群
→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徵: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型別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
大類。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
病毒、菸草花葉病毒等。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三、細胞種類:
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四、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狀
DNA分子)集中的區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
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2、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DNA
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杆
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於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
黴菌、粘菌)等。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13
細胞增殖
1.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新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的'生殖細胞的減少了一半。
2.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一定的獨立性;同源的兩個染色體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則不同對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3.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
4.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過複雜的變化形成精子。
5.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
6.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微生物的培養與應用
1、培養基的種類:按物理性質分為固體培養基和液體培養基,按化學成分分為合成培養基和天然培養基,按用途分為選擇培養基和鑑別培養基。
2、培養基的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無機鹽P14
3、微生物在固體培養基表面生長,可以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
4、培養基還需滿足微生物對PH、特殊營養物質以及O2的要求。
5、獲得純淨培養物的關鍵是防止外來雜菌的入侵。
6、常用滅菌方法有:灼燒滅菌,將接種工具如接種環、接種針滅菌;乾熱滅菌:如玻璃器皿、金屬用具等需保持乾燥的物品。高壓蒸汽滅菌:如培養基的滅菌。
7、用固體培養基對大腸桿菌純化培養,可分為兩步:製備培養基和純化大腸桿菌。
8、固體培養基的製備:計算→稱量→溶化→滅菌→倒平板
9、微生物常用的接種方法:平板劃線法和稀釋塗布平板法。
10、平板劃線法是透過連續劃線,將菌種逐步稀釋分散到培養基表面,稀釋塗布平板法是將菌液進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釋,分別塗布到培養基表面。當它們稀釋到一定程度後,微生物將分散成單個細胞,從而在培養基上形成單個菌落。
11、微生物的計數方法:活菌計數法、顯微鏡直接計數法、濾膜法。
12、活菌計數法就是當樣品的稀釋度足夠高時,培養基表面生長的一個菌落,來源於樣品稀釋液中的一個活菌。透過統計平板上的菌落數,就能推測出樣品中大約含有多少個活菌。統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低。因為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的只是一個菌落。
13、顯微鏡直接計數也是測定微生物數量的常用方法,但它包括了死亡的微生物。
14、設定對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實驗組中非測試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①如何證明培養基是否受到汙染:實驗組的培養基中接種要培養的微生物,對照組中的培養基接種等量的蒸餾水(設定空白對照)。②如何證明某選擇培養基是否有選擇功能:實驗組中的培養基用該選擇培養基,對照組中培養基用普通培養基(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如果普通培養基的菌落數明顯大於選擇培養基中的數目,則說明該選擇培養基有選擇功能。
15、如何分離分解尿素的細菌?培養基中以尿素為唯一氮源,加入酚紅指示劑,如果PH升高,指示劑變紅,可初步鑑定該菌能分解尿素。
16、如何分離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以纖維素為唯一碳源的培養基。
17、纖維素酶是一種複合酶,至少包括三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兩種酶使纖維素分解成纖維二糖,第三種酶將纖維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18、篩選纖維素分解菌的方法:剛果紅染色法,其原理是剛果紅可以與像纖維素這樣的多糖物質形成紅色複合物,但並不和水解後的纖維二糖和葡萄糖發生這種反應。當纖維素被纖維素酶分解後,剛果紅—纖維素的複合物無法形成,培養基中會出現以纖維素分解菌為中心的透明圈。(產生了透明圈,說明纖維素被分解了,說明有纖維素分解菌)
酶的研究與應用
1、果膠酶作用:分解果膠,瓦解植物的細胞壁及胞間層,提高水果的出汁率,並使果汁變得澄清。
2、果膠酶並不特指某一種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膠分解酶和果膠酯酶等。
3、酶的活性可用單位時間內、單位體積中反應物的減少量或產物的增加量來表示。
4、目前常用的酶製劑有四類:蛋白酶、脂肪酶、澱粉酶和纖維素酶,其中應用最廣泛、效果最明顯的是鹼性蛋白酶和鹼性脂肪酶。
5、加酶洗衣粉的作用原理:鹼性蛋白酶能將血漬、奶漬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質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汙跡容易從衣物上脫落。同樣道理,脂肪酶、澱粉酶和纖維素酶也能將大分子的脂肪、澱粉和纖維素水解為小分子物質。
6、固定化技術包括:包埋法、化學結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來說,酶更適合採用化學結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細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因為細胞個大,而酶分子很小;個大的細胞難以被吸附或結合,而個小的酶容易從包埋材料中漏出。
7、固定化酵母細胞時,酵母細胞的活化用蒸餾水;配製海藻酸鈉溶液時,加熱要用小火,或者間斷加熱;要將海藻酸鈉溶液冷卻至室溫,再加入活化的酵母細胞。CaCl2溶液有利於凝膠珠形成穩定的結構。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
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線,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肽鍵:肽鏈中連線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
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
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
R — C —COOH
|
H
三、氨基酸結構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線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導致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四、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數目、種類、排列順序不同,多肽鏈空間結構千變萬化。
細胞質
細胞質包括細胞器、細胞質基質等。細胞質基質功能: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其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例如,提供ATP、核苷酸、氨基酸等。
化學組成:呈膠質狀態,由水、無機鹽、脂質、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種酶等組成。
細胞骨架
真核細胞中有維持細胞形態、保持細胞內部結構有序性的細胞骨架。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網架結構,與細胞運動、分裂、分化以及物質運輸、能量轉換、資訊傳遞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
細胞器結構和功能
1:線粒體結構特點:具有雙層膜結構,外膜是平滑而連續的界膜,內膜反覆延伸折入內部空間,形成嵴。線粒體具有半自主性,腔內有成環狀的DNA、少量RNA和核糖體,它們都能自行分化,但是部分蛋白質還要在胞質內合成。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膜上含有呼吸作用有關的酶。
功能: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動力車間”。
2:葉綠體結構特點:具有雙層膜。在葉綠體內部存在扁平袋狀的膜結構,叫類囊體。類囊體通常是幾十個垛疊在一起而成為基粒。類囊體膜上有光合作用的色素,葉綠體基質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葉綠體具有特有環狀DNA、少量RNA、核糖體和進行蛋白質生物合成的酶,能合成出一部分自己所必需的蛋白質。
功能:光合作用的場所,是植物細胞的“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
3:內質網結構特點:是由膜連線而成的網狀結構,單層膜,可分為滑面內質網和粗麵內質網(附著有核糖體)。
功能:細胞內蛋白質加工以及脂質(如性激素)合成的“車間”。
4:高爾基體結構特點:高爾基體是由單層膜圍成的扁平囊和小泡所組成,分泌旺盛的細胞,較發達。成堆的囊並不像內質網那樣相互連線。
功能: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包裝的“車間”及“傳送站”;還與植物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5:溶酶體結構特點:溶酶體是由高爾基體斷裂產生,單層膜包裹的小泡。功能:是“消化車間”,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並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病菌。
6:液泡結構特點:單層膜,含有無機鹽、氨基酸、糖類以及各種色素等物質。功能:調節植物細胞內的滲透壓,使細胞保持堅挺。
7:核糖體結構特點:無膜結構,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質構成,分為附著核糖體和遊離核糖體。功能:生產蛋白質的機器。
8:中心體結構特點:無膜結構,一般位於細胞核旁,由兩個中心粒及周圍物質組成。這兩個中心粒相互垂直排列。功能: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14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氨基酸及其種類
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或單體)。
結構要點:每種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線在同一個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種類由R基(側鏈基團)決定。
二、蛋白質的結構
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鏈、一條或若干條多肽鏈盤曲摺疊、蛋白質
氨基酸分子相互結合的方式: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連線,同時失去一分子的水。
連線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叫做肽鍵三、蛋白質的功能
1、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結構的重要物質(肌肉毛髮)
2、催化細胞內的生理生化反應)
3、運輸載體(血紅蛋白)
4、傳遞資訊,調節機體的生命活動(胰島素)
5、免疫功能(抗體)
四蛋白質分子多樣性的原因
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以及空間結構不同導致蛋白質結構多樣性。蛋白質結構多樣性導致蛋白質的功能的多樣性。
規律方法
1、構成生物體的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的結構通式為:NH2-C-COOH
根據R基的不同分為不同的氨基酸。H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個-NH2和一個-COOH位於同一個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斷是否屬於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
2、n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m條多肽鏈時,共脫去(n-m)個水分子,形成(n-m)個肽鍵,至少存在m個-NH2和m個-COOH,形成的蛋白質的分子量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3、氨基酸數=肽鍵數+肽鏈數
4、蛋白質總的分子量=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總分子量-脫水縮合反應脫去的水的總分子量
高一生物知識歸納
遺傳資訊的攜帶者——核酸
DNA(脫氧核糖核酸)
一、核酸的分類、
RNA(核糖核酸)
DNA與RNA組成成分比較(見附表)
二、核酸的結構
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鹼基組成)
(1)DNA的基本單位脫氧核糖核苷酸
(2)RNA的基本單位核糖核苷酸
核酸中的相關計算:
(1)若是在含有DNA和RNA的生物體中,則鹼基種類為5種;核苷酸種類為8種。
(2)DNA的鹼基種類為4種;脫氧核糖核苷酸種類為4種。
(3)RNA的鹼基種類為4種;核糖核苷酸種類為4種。
化學元素組成:C、H、O、N、P
三、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資訊的物質,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在細胞中的分佈觀察核酸在細胞中的分佈: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試劑:綠、吡羅紅混合染色劑注意事項:
鹽酸的作用:?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有利於DNA與染色劑結合。
現象:
綠將細胞核中的DNA染成綠色,
吡羅紅將細胞質中的RNA染成紅色。
DNA是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此外,線上粒體和葉綠體中也有少量的分佈。
RNA主要存在於細胞質中,少量存在於細胞核中。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15
無機物
存在方式生理作用
水
結合水4.5%
自由水95%部分水和細胞中
其他物質結合。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絕大部分的水以
遊離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
1.細胞內的良好溶劑;
2.參與細胞內許多生物化學反應;
3.水是細胞生活的液態環境;
4.水的流動,把營養物質運送到細胞,並把廢物運送到排洩器官或直接排出;
無機鹽多數以離子狀態存,如K+、
Ca2+、Mg2+、Cl--、PO2+等1.細胞內某些複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如Fe2+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
2.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細胞的形態和功能;
3.維持細胞的滲透壓和酸鹼平衡;
六、小結
化合有機組合分化
化學元素化合物原生質細胞
○原生質1.泛指細胞內的全部生命物質,但並不包括細胞內的所有物質,如細胞壁;
2.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三部分;其主要成分為核酸、蛋白質(和脂類);
3.動物細胞可以看作一團原生質。
○細胞質:指細胞中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質。
○原生質層:成熟的植物細胞的細胞膜、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為一層半透膜。
(三)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植物特有):纖維素+果膠,支援和保護作用
成分:脂質(主磷脂)50%、蛋白質約40%、糖類2%-10%
細胞膜
作用:隔開細胞和環境;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間資訊交流;
真核基質:有水、無機鹽、脂質、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種酶等
細胞細胞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分工:線、內、高、核、溶、中、葉、液、
細胞器
協調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生物膜系統
核膜:雙層膜,分開核內物質和細胞質
核孔:實現核質之間頻繁的物質交流和資訊交流
細胞核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遺傳資訊的載體
一、細胞器差速離心:美國克勞德
線粒體葉綠體高爾基體內質網液泡核糖體中心體
分佈動植物植物動植物動植物植物和某
些原生動物動植物動物
低等植物
形態橢球形、棒形扁平的球形或橢球形大小囊泡、扁平囊網狀橢球形粒狀小體
結構雙層膜,有少量DNA單層膜,形成囊泡狀和管狀,內有腔沒有膜結構
嵴(TP酶複合體)、基粒、基質基粒(類體)、基質(片層結構)、酶外連細胞膜,內連核膜液泡膜、細胞液蛋白質、RNA、和酶兩個互相垂直的中心粒
功能有氧呼吸的主場所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細胞分泌,
成細胞壁提供合成、運輸條件貯存物質,調節內環境蛋白質合成的場所與有絲有關
備註在核仁
形成
△細胞器是指在細胞質中具有一定形態結構和執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結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