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清明節

清明節來歷作文

清明節來歷作文(合集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來歷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來歷作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今年的清明多了份傷感與思念,那是因為我的爺爺去天堂後的第一個清明節。以往都是我跟著爸爸媽媽去給他們的爺爺奶奶等故人掃墓,而今年是我第一次給至親的人掃墓,心情頓時感到非常沉重,沒有了以往遊玩的心情。

到了爺爺的墓前,為他上了香,擺上他喜歡的菜和水果,我跪在地上,靜靜地凝視著爺爺的墓碑。我彷彿看見爺爺正對著我笑,此時滿滿的回憶湧上心頭:爺爺很瘦,走路很緩慢。他獨自一個人生活,所以我們一家人經常去爺爺家看望他。每次我們去爺爺家時,他都高興得合不攏嘴,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連走路的速度彷彿也快了不少。爺爺偶爾也會來我家住上一段日子,我感覺那時的爺爺過得最開心、最幸福,有家人的陪伴讓爺爺的心情非常好。

現在,爺爺不在了,我只能回憶,只能懷念,只能牽掛。想念與爺爺一起散步的日子,想念與爺爺手拉手的日子,想念與爺爺一起睡覺的日子……

爺爺,我想您了,您想我嗎?

爺爺,願天堂沒有痛苦,沒有憂傷。明年此時,我再來看您!

清明節來歷作文2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在古人的觀念裡,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清明節來歷作文3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直到今日,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要談清明節,需從一個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熱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也就是距清明節不過一日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食備好的熱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互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從20xx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認定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日。至20xx年,又改為三天。一直延續至今。

清明掃墓是我國的傳統風俗,它表達了我們對先人的懷念,同時又是踏青賞春的絕好機會。

清明節來歷作文4

你知道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嗎?哈哈!不知道了吧還是我來告訴你吧!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最開始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節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節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節與寒冷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節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即成為清明節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節的一個習俗。清明節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掃墓。今年清明節前後,我們學校組織了春遊,就是去革命英雄紀念碑。我們帶著太陽帽,拿著小白花,浩浩蕩蕩地拉到了革命英雄紀念碑,在那裡,有許多高大的石碑,石碑上有很多烈士的名字在上面的,我們低著頭,來到長清樹面前,把我們的小白花寄在長清樹上,默默地看著長清樹上的小白花……依依不捨在離開了革命英雄紀念碑……

這是我們紀念已故先人的節日,也是我們中國非常傳統的節日——清明節!

清明節來歷作文5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菸節”。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春分後十五天為清明,是郊遊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掃墳祭祖的日子,民間又稱為“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十月一日總稱“三冥節”,有城隍出巡的儀式。

清明節來歷作文6

前幾天剛過了清明節,那你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嗎?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這一天就被命名為清明節。

這就是清明節的傳說,一個悲慘的傳說。

清明節來歷作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來到了, 爸爸媽媽帶我給阿太掃墓。我們將墓地周圍的雜草拔淨,落葉掃盡,供上鮮花食品,表達追念之情。

媽媽告訴我清明節的來源和歷史人物介子推有關。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它的介子推從腿上割下一塊肉讓它充飢。後來重耳做了國君,為晉國公,獎賞所有跟隨它的隨從,只有介子推拒絕獎賞,帶著母親隱居在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防火韶山逼它出來,誰知卻把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把寒食和清明合二為一,清明節也便成了一個清明掃墓紀念祖先的節日了。

清明節來歷作文8

清明,夏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由於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箇中國傳統節日,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為冬至之後106天,寒食節的後一天。掃墓活動在節前後可延續十天左右。

清明節的習俗在中國南方和北方地區的規模、方式不盡相同。民間還有插戴柳枝、放風箏、取薪火、畫蛋、鬥雞、盪鞦韆等活動。此習俗也流行於白族、苗族、蒙古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在越南、韓國、琉球等地,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節日。

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陽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為香港、臺灣等地唯一根據節氣而定的休假日,澳門則是其中一個根據節氣而定的休假日(另一個是冬至),而中國大陸從20xx年起也將清明列為公眾假期。

清明節來歷作文9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就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就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就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就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就是“三月節”。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菸節”。

民間傳說寒食就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就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在古人的觀念裡,108就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就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就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就是清新的陽氣。

清明節來歷作文10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我們準備去香爐峰公墓給爺爺上墳。

一路上,車輛行人川流不息,有的去大禹陵景區,有的去看櫻花,還有的呢和我們一樣去掃墓。來到大門口,我發現這裡的景色和以前沒有什麼變化,寺廟還是寺廟,水池還是水池。在這種沒有改變的環境中,人們帶著沒有改變的心情,來看望自己去世的親人。

我來到墓地,看見墓碑前已放有許多美麗的鮮花,這些鮮花寄託著人們對死去親人的哀思。我們一行人來到爺爺的墓前,爸爸拿出水果、食品、鮮花……我們看著爺爺的遺像,不禁哭出了聲。這時,天空中飄起了小雨,雨水和淚水交匯在一起,流進嘴中又苦又澀。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就到了回去的時候,我十分捨不得,便三步一回頭地向前走去,直到看不見爺爺的墓為止。

在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以後,我長大了,有錢了,一定要給爺爺重造一個更新更美麗的墓,讓他即使去世了也能享福。

清明節來歷作文1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落雨紛紛、雲霧迷濛,天空濛上了一層輕紗,似乎蒼天也在緬懷那些逝去的人。

今天清晨,我和家人如同往年一樣為過世的外公掃墓。我們步行上山,兩旁的花草都低著頭,天上下起了濛濛細雨,它們似乎也在緬懷那些逝者。在我的記憶中,關於外公的回憶只有外婆家的照片和父母口中的故事。外公是在我兩歲的時候因為腦溢血去世的.,那時姐姐還是一位小學生,更別說我了。每次看到外公的照片時,就如同看見了外公那張面帶微笑的臉,心中也湧起了一股溫暖和歡樂。

現在,我們全家人來到墓前,我拿起掃帚為外公的墓拂掃塵土,為四周的花木去塵澆水,舊墓周邊的塵土灰飛煙散,那些植物也頓時生機四溢,顯露出真正的春色美景。我也回憶起小時候與親人相會的興奮之情。隨著盆中的火苗越來越小,火光星星點點,我們的那些悲痛回憶也煙消雲散,心中逐漸平靜不由的滋生出了一種生機。下山時,路旁的花木綠意盎然,它們彷彿也已經拋開了那種悲痛吧!

想起那些已故的親人,心中總有一種惆悵的感覺。那些被歲月接走的親人們啊,希望你們在天堂一切安好……

清明節來歷作文12

又是一年清明節。學校組織我們去革命烈士紀念碑掃墓。我們帶著激動和敬慕的心情上路了。

徙步一個半小時,我們終於來到了紀念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長長的臺階。臺階上方就是烈士紀念碑了,莊嚴肅穆。上面用金色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四周的松柏翠綠,像一個個傲然挺立的衛士,守衛著這方聖土。我們一步步走上臺階,看著這塊紀念碑,我好像看到了烈士們浴血奮戰的畫面。學生代表的演講開始了,很榮幸我是其中的一員,懷著沉重的心情我激昂地道出了對先烈們的敬佩之情。一首少先隊隊歌唱響,一百五六十人的大隊伍莊重地向紀念碑敬隊。老師讓我們默哀一分鐘,然後恭恭敬敬地繞著烈士紀念碑走一圈,並把準備好的菊花放在碑旁,獻給烈士們。老師又告訴我們有很多的烈士為了保衛國家的和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是啊,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同學們,我們要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努力奮鬥。

活動結束了,我們排著長長的,整齊的隊伍,邁著沉重的步伐,沿著山路往回走,可我的心啊,卻久久不能平靜……

清明節來歷作文13

清明節來源於古代,素有掃墓的風俗。以下為清明節的由來簡寫: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 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由於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箇中國傳統節日,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為冬至之後106天,寒食節的後一天。掃墓活動在節前後可延續十天左右。

在清明節的由來簡寫中可以瞭解到掃墓的習俗及“寒食”的來源。

清明節來歷作文14

清明節是我國民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前後。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

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

“清明”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清明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要去掃墓,表示對已故人的尊敬與懷念。

清明節來歷作文15

“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清明節又到了。清明,不僅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也是我國傳統24節氣之一;它不但是一個祭祖掃墓的日子,更是一個春意盎然的溫暖節日。

每年清明節,爺爺都會帶著我們一家人前往墓園祭奠先人。祭祖掃墓是必不可少的莊重節日,肅靜的墓碑前,爺爺奶奶帶著爸爸、媽媽和我莊嚴鞠躬,向逝去的先祖祈福保佑我們全家平安健康。一杯濁酒、半疊紙錢、三柱清香寄託著我們全家對先人的無限懷念和哀思。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是在懵懵懂懂中清晰感受到家族情感的傳承,不知不覺間對父母和祖父母的愛愈加濃郁深厚起來。

《歲時百問》有曰:“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萬物萌發,欣欣向榮。遠郊近野是藏不住燕語鶯啼,堤邊柳岸是嗅不盡的桃李芬芳。我們流連在十里錦繡的落櫻海洋裡,徜徉在金黃綢帶般油菜花田裡,盡情感受春的溫暖、呼吸春的氣息。這生機勃勃的清明時節,讓我感悟到“不負大好春光”“萬物生長”的緊迫,點燃了我新學期的激情與活力。

又是一年清明到,歡欣追憶兩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