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朱熹文化書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書信吧,書信是人們用於表情達意的一種交際工具。寫信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弘揚朱熹文化書信,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弘揚朱熹文化書信1
朱熹公祭活動始於明弘治四年(1491年),尤溪是古代全國唯一朱熹誕辰日官方祭祀朱熹的地方。20xx年,尤溪縣在南溪書院恢復朱熹誕辰祭祀活動,在海內外引起巨大反響。20xx年,“朱子祭祀大典”被列入省級非遺名錄。
“你看,這"南溪書院"匾額為宋理宗皇帝御書,"文山毓哲"匾額是清康熙皇帝御賜,這裡就是祭祀朱熹的地方(書院),幾百前就是閩文化象徵之一……”紀優梓介紹起尤溪縣近年來在推進朱子文化品牌建設方面所做的工作,如數家珍。
沒有文化的城市沒有靈魂,沒有傳承的地方缺少鄉愁。
作為尤溪最大的特色,朱子文化的研究、保護和傳承工作一直為尤溪高度重視,並以“全城朱子文化”來定義城市的規劃發展。
比如在挖掘、保護、整理、研究和運用朱子文化工作方面,透過艱苦努力,尤溪縣理清了該縣作為“朱熹誕生地”及其朱熹生平的脈絡,出版了有關朱熹的著作12本,共200多萬字;整理、規範了朱熹公祭活動相關事宜;與上海辭書出版社合作,由我國著名哲學家、朱熹研究權威張立文領銜,集全國近百位專家學者精心編撰了《朱熹大辭典》一書,於20xx年編輯出版,反映了目前國內外朱熹研究的最高水平。
“以家風家教、家訓祖訓為內容的朱子家訓文化以及孝文化在尤溪得到很好的發展弘揚,像這裡的南溪書院、開山書院,甚至尤溪火車站廣場都成為弘揚朱子文化的重要載體。”紀優梓說,尤溪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朱子家訓的研究,把朱子家訓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相結合。如,尤溪實驗小學組建百人朱子合唱團和百人朱熹詩詞、朱子家訓朗誦隊。縣裡還組織有關朱子詩詞演唱的節目,被搬上了中央七套的鄉約欄目、林博會等。
挖掘、整理是基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傳承,由此,尤溪縣根據“全城朱子文化”的定義,設定了打造“中華理學文化名城”的總體目標。
弘揚朱熹文化書信2
朱熹(1130.9.15~1200.3.9)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南宋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省婺源縣)人。
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為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人們曾用這樣的`話讚美他:“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歸。”
乾道三年(1167),偕學生林用中、範念德從福建趕赴嶽麓書院,與張栻會講三月,會講的主要議題是“太極”和“中和”,然後同遊南嶽。朱張會講,盛況空前,學生多達千人之眾,其聲勢為全國之最,史稱湖湘學派自此之後,才去短集長,臻於成熟。淳熙十二年(1185),他還動員衡州官府重修石鼓書院,提出把書院辦成德行道義之實的教育機構的方針,使書院教育走上正軌。在石鼓書院復興後,應湖南提刑宋若水之請,撰寫了一篇名垂千秋的《石鼓書院記》,由張栻親書,後人鐫製成石碑,置於石鼓書院內,使“石鼓有聲於天下”。
他一生三次監南嶽廟,但都只是遙領食俸,並未親臨南嶽。明萬曆中(1587~1598),與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張栻、黃幹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弘揚朱熹文化書信3
朱熹一生勤於講學、誨人不倦。他建立和修復了許多書院,建立的第一所書院是寒泉精舍,修復的第一所著名書院是白鹿洞書院。白鹿洞書院初建於南唐,到南宋已是斷垣殘壁,朱熹出任江西南康軍的郡守,上廬山訪求白鹿洞書院的遺址,組織重建書院。他制訂《白鹿洞書院揭示》,提倡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強調修身、處事、踐行的原則,對中國書院教育發展的產生很大影響。朱熹晚年出知潭州時,主持修復了嶽麓書院。他以《白鹿洞書院揭示》為學規,以《四書集註》為教材,到學院授徒講學。白鹿洞書院和嶽麓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中的兩個,它們都因朱熹而名揚天下。
朱熹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深刻總結歷代教育經驗,認為教育應分為“小學”和“大學”兩個階段。8——15歲為小學教育,目標是學習初步的文化知識技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聖賢坯璞”。15歲以後為大學教育,任務是培養國家所需要的人才。與重在“教事”的小學教育不同,大學教育內容的重點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對於大學教育方法,朱熹強調自學為主,輔以老師教導,主張開展切磋交流,在自學、教導、切磋交流中提高。
朱熹繼承周敦頤、張載、二程,融匯釋道,構建了“致廣大、盡精微”的哲學體系。這一體系的最高核心範疇是“理”。理,是先於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形而上者。理先於氣,理比氣更本源。氣是理的表象,有發展變化的能動性。理是事物的規律。社會倫理也是理的表現。
朱熹深化孔子“仁”的認識。他提出,“仁乃天地生物之心”,仁是自然萬物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動力和源泉。自然的本質是“仁”,是宇宙意志的根源,是生命的基礎和不竭動力。朱熹認為“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萬物的生生不息是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本性和特性。自然萬物都蘊含著生生不息的潛力,根本的原因是天理本身含有“仁”的基因和要素。這種基因和要素決定了自然萬物呈現出發展變化的不同狀態。人從自然中走來,人的生命也蘊含著仁義禮智信的基因和要素。由“天地生物之心”所規定的萬物之間的發展變化,構成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生命史和人類社會發展史。
朱子一生致力於對經典的重新詮釋。朱子對孔子儒家經典《五經》和重要文化典籍作深入研究,編撰《大學章句》、《中庸章句》、《論語集註》、《孟子集註》,形成《四書章句集註》(簡稱《四書集註》或《四書》),使之成為在中國文化史上產生廣泛而深刻影響的新的文化經典。
從歷史看,孔子總結了夏商周到春秋的文化,創立了儒家學派,成為中華文化的主體部分。面對佛教道教對儒家文化的衝擊,朱熹融匯重建儒學的基礎和體系。這是極為龐大而複雜的文化工程。原先的《五經》不包括《論語》和《孟子》。《論語》在漢代不過是小學的教材。而《孟子》在北宋之前也是不受重視,甚至連經書都不算。朱熹認真研究《五經》,認為《周易》主要是卜辭,是占卜之書。《禮記》是禮儀制度的彙編;《尚書》與《春秋》屬於記載歷史的書;而《詩經》則是詩歌總彙。《五經》內容豐富而且龐雜,表達的意義不夠集中、明確,無法形成足以與佛教道教抗衡的思想理論體系。
朱熹重新選定文字。他將《論語》、《孟子》和《禮記》中的兩篇文章《大學》、《中庸》合併為《四書》。他以極大的理論勇氣,深入細緻研究《四書》。他將《大學》區分為經和傳,在註釋時廣泛吸收了漢唐和當代學者的研究成果。他在文字研究時發現《大學》僅有載“格物致知”字樣,但沒有解釋。他認為流傳原本丟了“釋格物致知義”,補進“即物窮理”等134字,使《大學》邏輯通順,文氣貫通,意義完整,也使“格物致知”成為新儒家重要思想和實踐指南。他還明確把《大學》作為《四書》首篇。他認為《大學》確定的“三綱領、八條目”,明確提出儒學的宗旨和綱領。“三綱領”即:“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條目”是指修身與學習的過程,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四書》的產生,使中華文化有了新經典。有力的突出孔子和孔子思想,維護和鞏固了孔子思想的主導地位。
弘揚朱熹文化書信4
武夷山是朱熹“琴書五十載”之地,是朱子理學發祥地和世界研究朱熹思想的中心,朱熹創設的武夷書院使武夷山成為“三朝(宋、元、明)理學駐足之藪”。他一生共留下126種著作400多卷,其內容遍及經、史、子、集諸部,範圍廣闊,卷帙浩繁。
為打造朱子文化品牌,傳承書院文化,武夷山市擬在“朱子理學搖籃”五夫鎮修復興賢書院,重建屏山書院,並建設紫陽書府,收藏和展示與朱熹和朱子文化有關書籍、著作。為此,特向海內外朱子文化專家學者、朱子後裔、收藏愛好者、文博工作者等,徵集朱熹著作以及與朱子文化相關學術著作、普及讀物、圖片、家譜等。徵集時間4個月,從20xx年6月18日至10月18日。
今年是朱熹誕辰885週年,武夷山市將在11月開展系列紀念活動。據悉,武夷山將把徵集到的珍貴書籍等實物,收藏在紫陽書府,供海內外朱子文化研究者和遊客閱覽,並在顯著位置標示捐贈者資訊,向捐贈者頒發收藏證書
弘揚朱熹文化書信5
朱熹,字仲晦,號晦庵。遠祖在山東,與孔孟是同鄉。後遷居徽州。祖上本為“婺源著姓,以儒名家”。1118年,朱熹父親朱松中了進士,1123年被任命為建州政和縣尉。由於家境窘迫,朱家將祖上遺留的百畝田產抵押,一家八口,舉家遷到福建政和。朱熹祖父朱森被稱為朱氏“入閩始祖”。其子孫則世代居閩。
1128年,朱松調任南劍州尤溪縣尉。因為主張抗金受到秦檜迫害。不久被降職為泉州石井鎮監稅。朱松家人則仍寄居在尤溪鄭安道家。1130年,朱熹出生於美麗的福建尤溪。
朱熹早慧。他幼年時就有很強烈的好奇心。有一次,朱松指著天對他說:“這就是天”。朱熹反問道:“天之上為何物?”何為天?天之上為何物?這個問題,整整陪伴朱子一生,成為他終身探索的哲學命題。
朱子屬歷史上讀書最多、領悟力最強的學者。他一生都在讀書、著書。歷史上流傳的“朱子讀書法”,即“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要求讀書應該按照知識內在次序和規律,逐步學習掌握,不可囫圇吞棗,急於求成。讀書既要熟讀成誦,又要精於思考。虛心涵泳中的“虛心”,是指讀書時要虛心細心,反覆思考、細心玩味。切己體察,則強調讀書須結合自己生活體驗,並見之行動,身體力行,在生活中對照檢驗書本知識。他要求抓緊時間讀書,專心讀書,持之以恆。
朱熹一生勤於講學、誨人不倦。他建立和修復了許多書院,建立的第一所書院是寒泉精舍,修復的第一所著名書院是白鹿洞書院。白鹿洞書院初建於南唐,到南宋已是斷垣殘壁,朱熹出任江西南康軍的郡守,上廬山訪求白鹿洞書院的遺址,組織重建書院。他制訂《白鹿洞書院揭示》,提倡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強調修身、處事、踐行的原則,對中國書院教育發展的產生很大影響。朱熹晚年出知潭州時,主持修復了嶽麓書院。他以《白鹿洞書院揭示》為學規,以《四書集註》為教材,到學院授徒講學。白鹿洞書院和嶽麓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中的兩個,它們都因朱熹而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