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王進行曲說課設計
1、教材分析:
管絃樂曲《獅王進行曲》是法國作曲家聖桑《動物狂歡節》組曲裡的第一首。樂曲用鋼琴的顫音,沉重有力的頓音、渾厚低沉的旋律,表現了萬獸之王威風凜凜的步伐和神態,加上獅子威猛的吼聲,使整個森林都為之震撼。教材採用音樂對比(獅子、小鳥、大象、)和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在玩耍中主動參與音樂學習,學會在音樂中與同伴團結合作,用聲響、律動、歌唱等參與音樂活動。感受不同樂器對動物形象的塑造作用,區分不同音色的樂器,側重點學生想象力和聆聽習慣的培養。
2、學生分析
上課學生是廣州蘿崗區東區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他們有一定的音樂感知能力,但由於學生的年齡教小,接受的音樂方面素養不多。因此,引導學生如何去聽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將會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3、教學目標:
(1)、透過欣賞《獅王進行曲》的主題音樂,加深學生對旋律、節奏等要素的感受與理解;
(2)、透過模仿、表現,創造,加深學生對音樂表現手段的體驗,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3)、聽辨不同樂器的音色,感受樂曲所表現的不同音樂形象,創編故事情節,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透過演唱和身體的動作表現自己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心情。
4、教學重點:
聽覺訓練,感受音樂所表現的不同形象;學會欣賞音樂,啟發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以及創造力。
5、教學難點:
學生音樂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現力、創造能力的培養。
6、教具準備:
鋼琴、多媒體課件、樂器、自制道具等。
7、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先放《幸福拍手》歌,學生邊唱邊做動作(設計意圖:為後面的律動先做好準備)“今天森林裡正在開一個動物聯歡會,想知道誰先上場嗎?這一節課啊,每位同學都是評委,呆會兒老師要看看哪些同學是最佳小評委,首先上場的會是誰呢?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聽一聽。”
(二)新課教學:
1.讓學生閉上眼睛。聽完曲子後腦海里出現什麼樣的畫面?
2、引導學生是一種動物,多媒體並出示動物圖片讓學生來選擇大概和
哪個相符。(設計意圖:先設懸念,讓學生有自己想象的空間)
3.展示課題,播放音樂和介紹作品的作者。
4.讓學生討論樂曲主要是什麼樂器演奏,並簡單介紹有關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等……
5.觀看美國動畫片《獅子王》的片段。(加深學生對獅子的印象和宣傳一種機智勇敢的教育)
6.在《獅王進行曲》中找出獅子吼叫的次數,並讓學生分組模仿獅子的吼叫聲。
7.情景設想:獅子的吼叫聲把其它動物嚇得發抖,讓學生用線條表示出各種動物的聲音。另加入小貓小狗的節奏練習。
吼 |吼 |吼|吼 |
喵 |喵 |嘰嘰嘰嘰|嘰嘰嘰嘰|
呱呱呱呱呱|呱呱|汪汪汪|汪 |
8.模唱旋律,體驗獅王的威嚴,老師彈琴(或是播放音樂的主題),學生用“bang“來模唱兩遍旋律。
(三)新課拓展:
1.“獅王邁著威嚴的步子出來巡視它的王國,它一邊走一邊會唱些什麼呢?”模仿獅王演唱“我是獅子森林之王,我的叫聲吼吼吼”
2.給主旋律創編歌詞,採用開火車的形式演唱。
3.師生邊唱邊表演,模仿獅子的神態和動作。
4.“由於獅王的到來,小動物們可是樂壞了!聽!她們都在做些什麼啊?播放《小鳥》,是什麼動物呢?用的什麼樂器演奏?”
5.音樂以及簡單介紹曲作者是俄羅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所作。小鳥和長笛的聯絡。
6.播放《大象》,並簡單介紹作者,演奏樂器和音樂所要表現的內容。
讓學生感受三拍子的節奏,老師先示範三拍子的舞步,讓學生更好的感受。
(設計意圖:學生聆聽並判斷是什麼動物,即使學生說的不是大象,也給予肯定,因為音樂想象因人而異,能夠體會這隻動物腳步沉重,體積龐大就行)。
7.《小鳥》和《大象》音樂的有何異同?出示兩條節奏譜,請學生分
成三組,分別練習三條節奏,請三組學生逐一拍擊,三條打擊樂分別用在樂曲的哪一部分呢?,讓學生根據樂曲內容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用打擊樂為伴奏。
小結
邊放音樂,一部分邊模仿獅王吼叫四次,緊接著學生“獅王萬歲----我是獅子王”,另一部分各自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邊唱邊跳離開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