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清明節

清明節的初三作文

清明節的初三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初三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節的初三作文1

清明掃墓寄託著對逝去親人滿滿的哀思。焚香燒紙錢、供奉許多祭品以及燃放鞭炮行祭拜禮等,是我國清明掃墓的習俗。

然而有許多新聞媒體播報了類似綠色掃墓的專題欄目,以此來告知那些過於浪費的掃墓者。看到欄目後我有一種深深的認同感。雖然我們是該好好祭奠,然而懷念親友的方式不只有這一種。我們可以透過多種多樣不浪費財物,不破壞環境的方式表達。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幾千年來,杜牧的這首詩似乎成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的唯一寫照。但是,我們家不以為然。早晨起床,全家一致透過,去烏魯木齊市文廟,參加“春思.春頌”——清明祭頌詩會,祭奠親人。

文廟的“春思.春頌”——清明祭頌詩會,形式不具一格,凡是在文廟燒香緬懷祖先的人,都可以上臺朗誦或表演。透過朗誦或表演,緬懷已逝的親人,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我們一家三口到達文廟,清明祭頌詩會已經開始。一位精神矍鑠的老者正在神情並茂演說山東快板。他自創的快板《鬼子來了》,是為了哀思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爸爸。精彩的山東快板,博得了陣陣掌聲。原來啊,他就是原新疆曲藝協會會長、新疆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馬爺爺。今天,透過清明祭頌詩會,祭奠親人亡靈,並透過自己的長詩,告訴遇難的親人,她生活得很好,她不是“賣火柴的小女孩”!所有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很多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都偷偷抹眼淚……受這種特殊氛圍的感染,我邀請了四位不相識的小朋友,年齡最小的才6歲,一起上臺表演了《弟子規》朗誦,告訴我們已經死去的親人,幼小的我們沒有忘記你們,沒有忘記你們傳承下來的忠孝禮儀!在清明時節,我們很想念你們!

清明祭頌詩會,用現代科學文化形式,替代了封建迷信焚燒行為,即進行了文化交流,又祭奠了已逝的親人,更是給我們兒童的一堂意義深遠的歷史教育課!

清明節的初三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我坐在書桌前,搖頭晃腦地揹著唐朝詩人杜牧寫的《清明》,腦海裡彷彿出現了這樣的畫面:清明節那天,本是花紅柳綠、春光明媚的時候,卻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有一個人冒著雨正在孤身趕路。他看到路上有許多行人面帶悲傷結伴去墳地祭拜逝去的親人……“天然,早點休息,明天我們要去給爺爺掃墓。”哦,知道了!我翻開日曆,今天是4月4日,明天就是清明節了。對了,家鄉的清明節是什麼樣的?我的心裡充滿了好奇。

第二天,我早早起床,今天,我要好好觀察觀察,家鄉的清明節和詩人筆下的清明節一樣嗎?坐了好一會兒的車,總算到了山腳下。望望天空,陽光明媚,晴朗著呢。開始登山路了,路上來來往往的全是人,使原本就比較窄的小路顯得更擠了。我和媽媽微微側過身,從一群人的身邊小心翼翼地走過。再看看路上的大人們,雖沒有“欲斷魂”,但個個也面色沉重,就像他們肩上那沉甸甸的擔子。大人們沉默不語,在一旁的孩子們倒是一路開著玩笑,讓這個令人悲痛的節日有了一絲生氣。

到了爺爺墳前,聽不見了路上的笑鬧聲,但我已經累得氣喘吁吁了。媽媽擺好了餅啊,魚啊,魚丸等十盤菜,還在前面放上一大盆香噴噴的米飯,接著用打火機引燃了一炷香,插在墳邊,給放在菜前的十個酒杯裡倒了三次酒後,媽媽便抬出一個髒兮兮的焚燒爐,從袋子裡拿出一大堆紙錢,準備給爺爺燒紙錢。我也想幫忙,於是也拿了一沓紙錢。

我用拳頭把紙錢頂住,順時針地旋轉拳頭,反覆幾次,嘿,真神奇,紙錢就像一朵盛開的花一樣靜靜地躺在我的手中。我正準備燒時,突然一陣山風吹來,帶著刺鼻味道的熱氣,讓我止不住地咳嗽。微風帶走這些熱氣後,我學著媽媽的樣子開始幾張幾張地往焚燒爐裡放紙錢。燒了一堆又一堆,紙錢很快就燒完了。媽媽抓起一把豆子,往爺爺墳墓上用勁撒了過去。豆子蹦啊跳啊,然後漸漸平在墳墓頂上靜了下來。祭拜完畢,帶齊東西后,我們原路返回下了山。

看來家鄉的清明節和杜牧寫的清明節不太一樣,媽媽說,這是因為各地清明祭拜的習俗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我還是記住了家鄉的清明節,記住了唐朝詩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節的初三作文3

清明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每年一到清明節我們全家一起去上墳,到了墳地,我的弟弟妹妹們都等著我去玩呢。

我的弟弟妹妹都很喜歡清明節,也包括我這個小姐姐,因為我們大家可以聚在一起,一起爬山,一起放風箏,可開心了!可快樂了,可惜一年中“‘清明節”只有一次,所以我們很珍惜哦!說到這兒,我得趕快拿著我的風箏去和她們玩了,要不然他們爬山就不等我了。我走到墳前一看他們全來了,就差我一個人。我們給祖爺爺、祖奶奶祭拜後就去玩了,爬山有兩條路,一條很崎嶇以前放羊時走過的山路,很難爬。還有一條是山野地上長滿小草的路,人們可以輕輕鬆鬆的爬上去,但是兩條路都一樣遠。最後我的弟弟、妹妹們一致決定為了鍛鍊我們的意志,上山時走那條崎嶇而艱難的山路,下山時走那條平坦而長滿小草的路。

上山了,我們象一隻小老鼠一樣“嗖、嗖、嗖”爬上去,可是爬到半山腰,他們累得直喘氣,我們快要爬不動的時候,兆兆比我小一歲的妹妹對大家說:“我們要堅持,堅持才是勝利,如果我們退縮了,就是一個懦弱的人,就是一個經不起一點風雨的人”,我聽了後說:“妹妹你說的對,俗話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一定要爬上山頂”。“行”,大家說。我們艱難而努力的向上爬,終於,我們爬上了山頂,大家一定會問,我們是怎麼爬上去的,因為有一種信念,一直記在我們心中,那就是,堅持就是勝利。我們在山頂被清風吹過,把我們身上的“累”給吹走了。往下一看:啊!我們的家鄉貴德就像一個盆地,到處綠樹成蔭,清清的黃河順勢而下,柏油馬路像一條條白色的帶子,高大的建築物拔地而起,好美麗、好漂亮。

突然妹妹對我說:“姐姐我們一起放風箏吧”!我聽了連忙點頭,拿出了我的蝴蝶風箏,妹妹拿出了小鷹風箏準備放風箏。那線一緊一鬆風箏慢慢飛上天空,我們邊跑邊放,風箏越飛越高。我的蝴蝶風箏在空中翩翩起舞,妹妹的小鷹風箏翱翔在藍天中,看到五顏六色的風箏在空中飛舞,我們的心情好高興、好激動。

突然,爸爸、媽媽在喊我們該走了,我們只好依依不捨的收起風箏離開。這一天是我們值的懷念的日子。今天我們好快樂好盡興。最後我要大聲說:我最喜歡的節日是“清明節”。

清明節的初三作文4

清明節,這個略顯深沉的節日一直都有著一種神奇的魔力,在歲月的沉澱中愈發的顯現出它的韻味與古色古香。多少度春秋過後,人們還能保持著最原始的信仰,在這一天裡卸下塵囂,靜靜地拜祭祖先,緬懷先人,為先人獻上一炷香,這難道不是清明節的魅力嗎?

古人曾說“清明節雨紛紛”,彷彿只有這昏昏沉沉的天氣才能襯托出節日的風韻,只可惜,今年的清明節沒能見到這番景象了。站在山上,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排又一排的墓碑,那是每一個安息的靈魂,每一段沉睡的過往,亦是每一位後輩對自己先人的尊敬與懷念啊。時間過去了,人們終於學會了堅強地面對一切。生老病死,是世間上最悲哀也是最無奈的事情了。改變不了結局的人們,只好學著去承擔,去面對,清明節,總能輕易地使人的悲傷洋溢眼底。

兒時的記憶在時間的推移下,一點一點被遺忘,被新的記憶取代然後消失,但我卻忘不了,忘不了外公去世時,外婆的悲痛欲絕,媽媽的傷心無助。也許是因為太深刻了,才會使那時對於死亡毫無概念的我產生了如此大的恐懼,排斥。外公,記憶模糊卻感到格外親切。還記得在幼兒園上學的時候,外公總是第一個出現在課室門外,笑眯眯地看著我,用他那雙溫暖的大手牽著我的小手回家。在那時候,能夠第一時間放學就是一件足以在小朋友面前炫耀的事了。如今,不禁懷念起外公那雙粗糙卻異常溫暖的手了。

現在,我站在外公的墓前,看著外婆已不再會失控流淚,只是靜靜地端詳著那張黑白照片。我想外婆在那段以為失去了外公就會活不下去的痛苦日子中挺下來了,堅強地生活著。外婆跪在墓前,跟外公絮絮叨叨地說著我們一家人的近況,把所有的思念化成對家人的祝福。整整十年,傷痛過後,外婆也學會了更好地照顧自己了。

原來,時間真的能讓傷口癒合,也許不是痊癒,也許還會留下一道淡淡的傷疤,但最碼的是再也不會是鮮血淋淋的了,不是嗎?時間讓我們緩衝,讓我們堅強,時間沖淡了一切的痛苦,我們總該明白,總該長大,總該面對一切要面對的事情。

清明節,一個引人深思的節日。站在墓前,莊嚴而肅穆,逝去的親人啊,我們一定會帶著你們那份對生活的熱情精彩地活著。

清明節的初三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今天是星期六,我父親一大早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母親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父親一個字都不敢說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父親母親的懷裡,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父親說:“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的。”母親說:“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說:“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為什麼這麼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鄰居看見了我這副得性,馬上告訴了我父親母親,我父親母親聽了害怕極了,連忙把我送到醫院裡包紮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著父親母親的樣子,先鞠躬,再說些什麼話,我的父親母親在說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知道我這樣只說說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後,我父親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裡,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著火嗎?”他們說:“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

回到家中,父親拿出幾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說:“我從來沒做過“清明果”,所以,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難吃很多。”我嚐了一口,我覺得不好吃,可是我還是吃了下去,因為我相信父親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吃!因為沒個人都有自己的落點和高處。

清明節的初三作文6

我們一家人像往常一般燒元寶、拜祖宗,而我卻對這進行了十幾年的習俗有點漫不經心。奶奶在一旁催促我:“甜甜,多磕幾個頭!請祖宗們保佑你上大學!”我面無表情地又磕了幾個頭。說實話,我真不明白清明節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也不明白清明節的感情色彩應該是怎樣的。在我眼中,它只是個儀式,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它在我心中的分量越來越輕。

拜完了以後,我繼續漫不經心地站到了一邊。

這時,86歲的太奶奶拄著柺杖走到了供桌前,她顯得有些激動,眼睛紅紅的,對著太爺爺的牌位說:“老頭子,你的章,我找到了!”太奶奶一邊絮絮叨叨地說著,一邊掏出一個金黃色的東西,“這個木頭章,可是你最喜歡的啊……”

我盯著太奶奶手裡的那個小東西,眼睛越來越亮。按奶奶的說法,這竟是一枚比她自己還要老的印章!於是,我跑過去從太奶奶手中拿過這古董欣賞,最後終於忍不住向太奶奶要了下來。我說:“太奶奶,您把它交給我保管吧,等我長大了,我拿給我的孩子看,告訴他,這個可是你太太爺爺的章哦!”是呵,這是我從未謀面的太爺爺的章,一種從未有過的親切感在心裡升騰起來!

我仔細端詳著章身,木製的印章只有我的半個中指長,通身被塗成金黃色,章身頂部鑽了一個洞,章底“陸文根”三個字被磨得光滑平整,周圍凹陷部分是硃紅色,好像在印泥上被按過了無數次。太奶奶說,這章是太爺爺自己刻的。我彷彿看到了那個令太奶奶至今唸叨起來眼睛都紅紅的人端坐在昏黃的燈光下專注刻章的模樣。以往,我只看過太爺爺的一張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他戴著眼鏡,眉目清秀。觸控著這枚印章,我第一次感覺到太爺爺是真實活過的人,也第一次感覺到那些遙遠的祖宗們也都是真實活過的。

後來,每當我把玩這枚印章時,就會想起太爺爺也曾經這樣把玩過它。這個印章經過他的手,現在到了我的手上,將來又會經過我的手,到我後代的手上。一枚小小的印章,卻有著許多我不知道的故事,它讓我明白了清明的意義。

清明節,僅僅是祭奠祖先的儀式嗎?不,這是在深深懷念他們——我們曾經活過的親人!

清明節的初三作文7

又是一年清明,懷念已故親人的日子。

所有的節日中,唯獨清明,令人傷感。三、四月,正是萬物復甦,植物萌生新芽,動物結束漫長冬眠的時候。陽光和煦,寒風凜冽。這種天氣最糟糕,早上還算是暖和,下午一下就變了天。晚上更是沒得說,風大,又冷,在外面通常是呆不住的。

我又在想,在南山,爺爺奶奶又是如何承受四季的變化?他們不冷,不餓,不孤獨嗎?那時候媽媽總是拍拍我的頭,說:“孩子,別想太多了。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一定會過得很好的。”

掰指算算,他們離開我將近八年了。我早已經從稚氣的孩童變成懂事的少女。我漸漸開始忘記,走出悲傷。

中國的清明節,在我眼裡,極為非凡。沒有親人間的團聚與把酒言歡;沒有歡聲笑語和張燈結綵;更沒有喜慶的氣氛……甚至哭泣與沉默更多。每每去上墳,我都告誡自己不要哭。可是,又有幾次忍住了?忍不住的,是對親人的思念。

爺爺很是喜歡菊花,甚至可以說是愛,大約從記事起,爺爺的生活中就有菊了。不論是練字還是畫國畫,字裡行間都透露著對菊花的無限熱衷。“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我認為,爺爺就像菊花一樣,潔淨,不卑不亢……他永遠是那樣平易近人。奶奶則像百合,散發著沁人的幽香。如同她的性格,總是開朗的。生活中笑聲不斷。

清明,花也同樣是寄託了生者對故人的思念。見花如見人。年年掃墓,家人只拿這兩種花去看爺爺奶奶,我總是認認真真地擦墓碑,直至一塵不染。再小心翼翼地將花擺到墓前,彷彿懷中是不可侵犯的聖物。對啊,那本來就是代表爺爺奶奶的花,神聖而高貴,怎麼可能答應別人隨便玩弄。

清明,誰說是流淚、安寂的日子?我們在世界另一邊的親人,正在面帶微笑看著我們,看我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同時也為我們默默祈禱:在那邊,一定要平安、幸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