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鼎立歷史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鼎立歷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鼎立歷史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三國鼎立等基本史實,透過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瞭解史實,使學生能正確評價著名歷史人物曹操、諸葛亮等,提高歷史地看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正確分析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提高辯證地看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總結曹操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對比《三國演義》裡許紹對曹操的評語,“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之間的差別,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史觀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明確曹操統一北方以及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據走向區域性統一,由混戰趨向相對穩定的過程,因此是歷史的進步。
認識在三國鼎立形成的過程,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權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傑出人物對推動歷史發展程序所起的作用。
認識三國都重視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區得到了一定的開發。
【教學重難點】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國鼎立的史實、;如何看待三國分立這一局面,如何全面評價曹操、諸葛亮、孫權等歷史人物。
【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與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情景匯入】
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開篇語就是“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認為這句話正確嗎?從春秋戰國到三國的史實是否驗證了這一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東漢末年,為什麼會湧現出像曹操、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雲、孫權、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傑?他們都有什麼樣的作為?對後世有什麼樣的影響?
曹操、劉備和孫權都是叱吒風雲的人物,而且有那麼多的人才為他們出謀劃策,為什麼到頭來卻依然要三分天下呢?他們之間發生了哪些激戰?
三國是指哪三個政權?分別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建立的?開國君主都是誰?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從這一課的學習中尋找答案吧。
【自主預習】
一、官渡之戰
1、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漢政權名存實亡、為了地盤、人口等軍閥進行混戰,其中曹操和袁紹是地盤最大的兩個軍閥等內容。教師再引導:那麼同是北方的兩大軍閥會怎麼樣呢?(打仗)從而引入官渡之戰。
曹操勢力的逐漸強大的原因和舉措,這也是官渡之戰勝利的原因。讓同學們談一談什麼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唯才是舉”、“屯田”,這些舉措為曹操帶來了什麼好處?在學生討論完,教師可以加以總結。
2、官渡之戰──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官渡之戰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講,同時展開討論,為什麼勢力大的袁紹會輸給勢力弱的曹操。最後讓學生明白:曹操之所以會勝利主要因為他禮賢下士會用人,人才的重要性。
官渡之戰的歷史作用,應當著重強調: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二、赤壁之戰
1、赤壁之戰前的形勢
出示《三顧茅廬》圖,讓學生講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然後出示《赤壁之戰示意圖》,在圖示的幫助下,講解赤壁之戰前的形勢。
208年,曹操率20多萬人馬南下。劉備兵力只有1萬多人無力抵抗,形勢十分緊急。在此情況下,他派諸葛亮東下面見孫權,提議聯和抗曹。孫權決定抵抗,派周瑜為都督,魯肅為參軍校尉,率軍3萬聯合劉備抗曹。聯軍不到5萬人,雙方在赤壁、烏林一帶隔江對峙。
2、赤壁之戰
指導學生利用對“赤壁之戰”的瞭解和課文中的內容,展開“軍事家評論赤壁之戰”的.活動,讓學生以軍事家評論的方式學習戰爭的過程、結果並探討曹操失敗的原因。
三、三國鼎立
1、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及課件圖片瞭解,重點強調的是曹魏的建立者是曹丕而不是曹操。
2、三國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①曹魏重視農耕
結合曹操的舉措,指出曹魏建立後繼續採取重視大興屯田。北方出現“家家豐足,倉庫盈溢”的現象。
②諸葛亮治蜀
總結諸葛亮治蜀的幾個方面,著重指出改善同西南少數民族的關係,絲織業發達。
③吳國開發江南
講述吳國發展經濟的情況,教師強調230年吳國的衛溫曾到過夷洲,加強了內地與臺灣地區的聯絡。
【合作探究】
1、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弱勝強,為什麼又在赤壁之戰中失敗了呢?赤壁之戰後又形成了什麼樣的局面呢?
2、你認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
3、東漢名士評論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你認為曹操是什麼樣的人物?
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交流解決上述問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小結提升】
三國是古今中外,英雄人物輩出的時期。若是是英雄,怎麼能不懂三國。
三國鼎立歷史教案2
掌握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歷史作用、曹操能夠統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以及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提高對重大歷史事件的複述能力。同時,透過曹操一勝一敗原因的分析,提高學生分析歷史現象,抓住現象所反映的本質的能力。透過對歷史史實和文學藝術作品中描述的情節比較,提高學生對歷史事實的文學創作的分辨能力。
認識到每一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其客觀條件。但是,人們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符合實際情況的主觀能動性也起著重要的歷史作用。認識到評價歷史人物時,主要應該看他是否打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
本課重點: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的形成。
設計思路: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歷史情景,把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歷史氛圍中,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的興趣。
教學程式設計:
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影片):“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設疑:1、說一說你知道的這一時期的英雄(一時多少豪傑)
2、你喜歡曹操還是諸葛亮?為什麼?
師導:你心中的曹操、諸葛亮與歷的曹操、諸葛亮是否一樣?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與他們有關的兩次戰爭。
探究新知
一、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爭
1、同時出示官渡之戰與赤壁之戰的作戰示意圖
設疑:
①比較兩戰的作戰雙方、結果、特點、作用,有何異同?
②“我想問”:(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議。)
2、“煮酒論英雄”:有人認為,曹操是奸臣,諸葛亮遇事先知,請說說你的看法。
3、播放《火燒赤壁》片段
師導:赤壁之戰的結果如何,對當時的局面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二、三國鼎立的形成
1、出示動畫:三國鼎立形勢圖
(解釋“鼎立”的含義)
2、設疑:曹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嗎?
3、自學教材
(師強調:夷洲即臺灣,證明了臺灣是中國的領土。)
合作探究:從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到三國鼎立,你認為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
活動與探究
1、三國諺語知多少。
2、根據你的所見所聞,哪些與三國文化有關(如廣告、旅遊景點、物品等)?
結束:(出示課件)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