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的成就魯迅先生的成就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字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戰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下面是魯迅先生的成就,快來看看吧! 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
《回憶魯迅先生》賞讀《回憶魯迅先生》賞讀 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裡的歡喜。若有人說了什麼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菸捲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 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尤其使人記得清楚的,是他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彷彿不顧一切的走去。 魯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說:“誰穿什
魯迅先生的兩任妻子魯迅先生的兩任妻子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下面為大家帶來魯迅先生的兩任妻子,快來看看吧。 朱安是魯迅的原配夫人,她是一個身材矮小、目不識丁的小腳女人,那時的魯迅在日本潛心學醫,“他是不懂愛的”。
魯迅先生的老師壽鏡吾魯迅先生的老師壽鏡吾 魯迅在諸多的老師中,最為敬重的一位,就是他的啟蒙老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壽鏡吾先生。壽鏡吾是三味書屋的第三代主人,也是最有作為的主人。他從先人手裡接過教鞭,一揮就是60年。壽鏡吾辦學注重傳授知識,培養有文化的國民,不講八股文和試帖詩,不為封建王朝培養犬和奴才。他是當
致魯迅先生的一封信作文致魯迅先生的一封信作文 敬愛的魯迅先生: 這是數十年後的一個學生懷著敬仰之情寫給你的信。我不知為何想要寫信給你,恐怕是因為你讓我懂得了一個簡單卻又深邃的道理吧。 依稀記得小時候,我無意間從雜誌上翻到了一頁《題辭》,這便是我們的第一次“邂逅”。但這第一次似乎並不太美妙,因為從你瘦削的臉龐上、嚴峻
魯迅觀鏡有感閱讀答案魯迅觀鏡有感閱讀答案 觀鏡有感 魯迅 ①因為翻衣箱,翻出幾面古栩鏡子來,大概是民國初年初到業京時候買在那裡的,“情隨事遷”,全然忘卻,宛如見了隔世的東西了。 ②鏡面國徑不過二寸,很厚重,背面滿刻蒲陶。古黃店家都稱為“海馬荀萄鏡”。這些都是漢代的鏡子。漢武通大宛安息,以致天馬蒲萄,大概當時是視
魯迅經典語錄 (精選120句)魯迅經典語錄 (精選120句)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比較經典的語錄吧,語錄一般用於正式文體,是指一個人的說話記錄。你知道什麼樣的語錄才能稱之為經典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魯迅經典語錄(精選120句),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用玩笑來應付敵人,自然也是一種好
魯迅讀《朝花夕拾》有感500字(精選31篇)魯迅讀《朝花夕拾》有感500字(精選31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魯迅讀《朝花夕拾》有感5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魯迅讀《朝花夕拾》有感 篇1 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一次幻燈片
魯迅作品《阿Q正傳》簡介及其內容魯迅作品《阿Q正傳》簡介及其內容 《阿Q正傳》是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說,創作於1921年12月,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魯迅作品《阿Q正傳》簡介及其內容,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作品簡介: 《阿Q正傳》,魯迅小說代表作。寫於1921年12月,文章最初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簡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簡介 作者簡介: 周曄(yè), 女,1926年5月生,1984年1月去世。浙江紹興人。魯迅兄弟三人,老大周樹人(魯迅原名),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曄是周建人和王蘊如的大女兒,所以她稱魯迅為伯父。周曄生於上海,魯迅逝世時,她才11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周曄回憶
魯迅作品《雪》原文賞讀魯迅作品《雪》原文賞讀 原文: 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訊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臘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胡
魯迅社戲的教案魯迅社戲的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教材,梳理詳略,加深理解。 2、揣摩文中的美詞佳句,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獨特感受。 3、學習小說採用白描的手法,透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4、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幹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誠摯情誼。 教學重點、難點:領會小
淺談阿Q形象淺談阿Q形象 淺論阿Q形象 《阿Q正傳》是魯迅小說中著名的一篇,也是唯一的一篇中篇小說。 最初發表於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北京《晨報副鐫》,後來被收入到第一部故事集《吶喊》當中。小說透過辛亥革命前後中國農村社會典型環境的描寫,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的變化和農民的命運,提出了農
魯迅《狂人日記》創作背景魯迅《狂人日記》創作背景 創作背景: 魯迅在發表《狂人日記》之前,不但寫了《文化偏至論》、《羅詩力說》等文學論文,譯了許多“域外”的進步小說,還創作了文言小說《懷舊》,其主要思想都在於喚起人們的覺醒。然而,作為一個先進的知識分子,聲音雖然激進,但畢竟缺少呼應,不能造成一個運動。而《新青年》
淺談魯迅筆下閏土的形象淺談魯迅筆下閏土的形象 棄醫從文的魯迅先生是魯迅是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出生在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從小到大的遭遇跌起伏、大起大落,正是這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不平凡的人生遭遇成就了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代巨豪。閏土,是魯迅先生筆下比較突出的一個農民人物形象,文中透過對“少年閏
魯迅《朝花夕拾》1000字讀後感魯迅《朝花夕拾》1000字讀後感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下面是關於魯迅《朝花夕拾》1000字讀後感的內容,歡迎閱讀! 魯迅《朝花夕拾》讀後感 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著從字裡行間透露出年少輕狂時的童真,神思似
魯迅《吶喊》讀後感精選魯迅《吶喊》讀後感精選 魯迅吶喊讀後感(1) 《吶喊》小說集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魯迅先生的作品。讀過那麼多的文學作品,《吶喊》文集卻讓人讀過後蕩氣迴腸,久久不能忘懷。 《狂人日記》,瘋言瘋語可所說的卻未必不是真話。那本寫滿吃人的日記,是社會的真實寫照。恐怖的封建壓迫,毫不留情地扭曲了
魯迅《孔乙己》讀後感魯迅《孔乙己》讀後感 篇一、魯迅《孔乙己》讀後感 媽媽下午給我講了孔乙己的故事,很是讓我感動。於是我自己又把故事讀了一遍,我深深的為故事裡的人物和情節所吸引,它主要講述的是發生在南方一個叫魯鎮的小鎮上的故事。 魯鎮的酒店的格局和別處不同,做工的人,傍晚散了工,喜歡花點銅錢,買上一碗酒,加一些茴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讀後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讀後感 一: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周曄寫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四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和伯父談《水滸傳》,第二件事是談“碰壁”,第三件事是幫助車伕,第四件事是關心女僕。這幾件事給我的印象很深。 第一件事主要講了作者讀書不認真,看《水滸傳》只注意
閱讀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有感閱讀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有感 長媽媽,已經說過,是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女工,說得闊氣一點,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親和許多別的人都這樣稱呼她,似乎略帶些客氣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長。我平時叫她“阿媽”,連“長”字也不帶;但到憎惡她的時候,——例如知道了謀死我那隱鼠的卻是她的時候,就叫她阿長。 我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