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勵志小故事7篇
歷史名人勵志小故事1
萬卷書
明代,安徽亳州有書生,名叫歐陽搏雲,字苦書。本是出生在宦官之家,後因家境日下,漸漸敗落,十分貧寒。但是,書生不甘命運的安排,更不願寄人籬下,決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連年落榜。有位好心腸的先生告訴他:“後生功底太差,還需讀萬卷書,方能感動天地之神。” 於是他終日抄書習文為止。可是家中貧寒,紙又太貴,只得將一篇篇文章抄寫在牆壁上和門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悶倦,便來到後院散心。只見後院那株多年未開花的牡丹叢,花繁葉茂,感到驚喜,於是突然心血來潮,返回室內,取來筆硯,將文章抄寫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紙。那位好心的先生路過主這裡看到此景,稱此牡丹為“萬卷書”。這也許感動了“花神”,翌年,歐陽搏雲果真中了“舉人”。
歷史名人勵志小故事2
孔融,字文舉,孔子的後代,漢末山東曲阜人,漢獻帝時曾任北海相,人稱"孔北海"。他為人剛直敢言,後應觸怒丞相曹操而被殺。
相傳,孔融四歲的時候,父親帶回一些梨讓他們弟兄分吃。因孔融最小,全家人都讓他先挑。孔融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大家都很奇怪,父親問他為什麼要揀最小的拿,他回答說: "我年齡最小,應當吃最小的梨。"從此,幼年孔融這種懂禮謙讓的美德,受到人們的稱頌。後代教育家們又把"孔融讓梨"的故事寫進啟蒙課本《三字經》中,以此教育兒童學會禮貌讓人,使這個故事得到廣泛流傳。 孔融長大後,成了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是"建安七子"之一,並步入仕途,做過北海相。雖權重位高,但仍保持著謙虛禮讓樂於助人的美德。他在北海做官時,有一次被敵兵圍困城中。正當危急之時,忽見城外一人挺槍躍馬,殺入敵陣,左突右衝,解了重圍,前來拜見孔融,說道: "我叫太史慈,剛從遼東回家探親,聞知敵寇圍城,家母平日蒙君恩顧,特地命我前來相救。"原來,太史慈有一老母住在城外,孔融聽說老人孤獨無靠,常派人送去粟、帛之類,逢年過節,還親往探望。老人家深為感動,才命兒子太史慈來救。
孔融為官數十年, "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甚得人心,不能說跟他謙虛禮讓平易待人的美德沒有關係。
歷史名人勵志小故事3
覆水之舟
亡國之君,手中握著的最後一條馬鞭。你就是臥塌下的薪柴,你就是懸在床頭的苦膽了,浣紗的女子從民間一路走來,因你遺棄的棒槌已長成苧蘿山的叢林。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苧蘿村。天生麗質。2400年前,春秋末年,吳越爭戰,越敗夫椒。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復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為興越滅吳作出了重大貢獻,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後人常說的“情人眼裡出西施”或多或少有些對歷史不恭了。
她長袖善舞,絆倒一代豪傑座下騰空的馬蹄。
她柔骨似水,熄滅一代壯士胸囊四海烈火般的激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歷史的事實可以上升到哲學的高度。
女人,一旦成為武器,沒有任何盾可以抵禦,沒有任何矛可以擊穿。能讓一個君主失卻江山,也能讓另一個君主得到江山。
得也好,失也罷,過眼的富貴雲煙,恰如太湖泛舟的那份恬靜。
傳說吳被滅亡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不知這片舟子是否也被覆了?
歷史名人勵志小故事4
"岳母刺字"是一個盡人皆知的故事。
北宋末年,朝廷無能,北方金國趁機大舉南侵,很快就佔了宋朝都城汴梁(今開封),擄去了皇帝欽宗、太上皇徽宗。這時,河南湯陰縣有位熱血青年岳飛憂國憂民,報國之情日增。他自從大鬧比武場,槍挑小梁王之後,便和結義兄弟牛皋、王貴、湯懷、張顯一起回到了家鄉。幾年來戰亂頻仍,偏偏這年又遇大旱,加上瘟疫盛行,百姓如處水火,苦不堪言。王貴、湯懷、牛皋幾個人耐不住飢寒,未免去做些不潔之事。岳飛幾次苦勸,要他們休取不義之財。但他們不肯聽,最後竟到山中落草去了。岳飛堅守清貧,和母親、妻子在家中過著悽楚的'生活。
一天,岳飛正與母親在家中說話,洞庭湖楊麼起義軍的部將王佐登門拜訪來了。他帶來了許多金銀珠寶,向岳飛說,他的首領楊麼十分欽慕岳飛文武全才,特地命他專程而來邀請岳飛前去相助。岳飛堅辭不收,正色回答說: "岳飛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王佐無計可施,只得拾起聘禮告辭而去。
岳飛遂即向母親稟告了這件事。岳母聽罷,沉思有頃,讓嶽去中堂擺下香案,端正香燭,隨後帶媳婦一同出來,焚香點燭,拜過天地祖宗。又叫岳飛跪在地上,媳婦研墨。岳母說道: "為娘我見你甘守清貧,不貪富貴,是極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後,又有些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倘我兒一時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豈不把半世芳名喪於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盡忠報國'四字,願你做個忠臣,盡忠報國,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九泉了!"岳飛將上衣脫下半邊,說: "母親說得有理,就與孩兒刺字罷。"岳母取過筆來,先在岳飛背上寫了'盡忠報國',然後將繡花針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見岳飛的肉一聳。岳母問: "我兒痛麼?"岳飛說: "母親刺也不曾刺,怎麼問孩兒痛不痛 ?"岳母流著淚花說: "孩兒,你怕孃的手軟,故說不痛。"說罷,咬著牙根刺起來。刺完,將醋墨塗上,便永遠不褪色了。岳飛起來,叩謝了母親的訓子之恩。
不久,岳飛接了南宋皇帝高宗趙構的聖旨,即刻告別了母親和妻子,到金陵(今南京)受職,勇敢地擔負起了率兵討賊、報仇雪恨、圖復中興的重任。此後岳飛率領使金兵喪膽的岳家軍幾次大敗金兵,屢建功勳。
正當岳飛信心百倍,準備揮師北伐,直搗黃龍府,恢復中原之時,賣國賊秦檜一夥用十二道金牌把岳飛召回金陵,誣他謀反,下在獄中,審訊時,岳飛脫下上衣,露出背上"盡忠報國"四個大字,凜凜正氣,貫衝鬥牛。後來,投降派以"莫須有"的罪名在風波亭殘害了岳飛。
岳母以自己的方式教育出了一位精忠報國的偉大兒子,她和自己的兒子一起,永遠為後人所景仰、緬懷。
歷史名人勵志小故事5
尉遲恭造寺
杭州下城有座仙林寺。仙林寺光有大殿,前面少了個山門。這座不尷不尬的寺院,據說是唐太宗時候造下的。
唐太宗小時候多災多病,他老子怕他養不大,就讓他拜一個名叫仙林的和尚做師父。後來,唐太宗打出天下,做皇帝啦。仙林和尚聽說杭州地方風景好,就要唐太宗在杭州造一座頂大的寺院,讓他養老。
唐太宗礙著師父的面子,不好推託,便答應下來。還差大元帥尉遲恭到杭州來,監造這座頂大的寺院。
仙林和尚跟尉遲恭到了杭州,兩人便商量這座頂大的寺院到底要造多麼大。仙林和尚說:“這寺院是皇帝的師父養老的,非同小可,至少也得圈它五里地皮!”
尉遲恭一聽火起來:“誰見過五里大的寺院呀!我沒當大元帥時候,和七八個徒弟做生活,家裡打鐵的工棚爐房也不過五丈見方!你一個老和尚,除了吃飯、睏覺、唸經,又不做別樣生活,要那麼大的地方做啥?給你圈五十丈地皮造寺院,也算碰頂啦。”
仙林和尚漫天計價,尉遲恭就地還錢,兩個人從早晨爭到天黑,沒有結果。
第二天一早,仙林和尚差人請尉遲恭再去商量。尉遲恭到了仙林和尚門口,剛剛跨下馬鞍,只聽仙林和尚在屋裡大喝一聲:“聖旨下!”尉遲恭一聽聖旨下,只好趴在地下磕頭。仙林和尚篤定站在屋裡念聖旨,一字一板,拖長聲調慢慢來,幾十個字的聖旨,足足唸了半個時辰,唸了一遍又一遍,
唸了一遍又一遍,一直從清早唸到響午。尉遲恭是個又黑又粗的大塊頭,你叫他馳馬上陣,三日三夜也不會吃力的;如今卻叫他跪著半日不動,真累得滿頭大汗,腰痠背疼,差點爬都爬不起來了。仙林和尚念罷聖旨,笑嘻嘻地問尉遲恭:“大元帥,這回聽清楚了吧?聖旨上講的明明白白,要造一座頂大的寺院給我養老。頂大的寺院嘛,方圓五里地少得了嗎?”
尉遲恭仍舊搖搖頭,說:“聖旨上只講造一座頂大的寺院,卻沒有講要造五里大。我是欽差監造寺院的,說一無二,還是頂多五十丈!”
兩個人又爭了一天,還是沒有結果。過了一夜,仙林和尚又差人去請尉遲恭。尉遲恭心想:這刁和尚叫我跪了半天,我也要叫他嚐點味道!就從箱子裡翻出一柄碧玉如意,藏在懷中,騎著馬去了。他剛在門口下了馬,仙林和尚的老辦法又用上啦——“聖旨下!”這一回,尉遲恭不慌不忙地走進屋裡去,往正中太師椅上一坐,摸出碧玉如意,喝道:“太上皇恩賜如意在此,下跪宣讀聖旨!”原來這柄如意唐太宗的老子給尉遲恭的,因為尉遲恭打天下的功勞大,應該讓他事事如意。仙林和尚沒料想他會有這一著,只好跪下來,急急忙忙把聖旨唸了一遍,直直腰板想要起身。哪知尉遲恭說:“慢著,慢著,我耳朵不好,還沒聽清楚哩!”仙林和尚只好跪下再念一遍,尉遲恭還是說沒有聽清楚。唸了一遍又一遍,唸了一遍又一遍,從清早唸到夜快邊,念得仙林和尚差點斷了氣。尉遲恭看看差不多了,才讓他起來。仙林和尚觸了這回黴頭,知道自己拗不過尉遲恭,便乖乖地答應只造五十丈方圓的“仙林寺”。
仙林寺造後,尉遲恭騎上烏騅馬回京去了。仙林和尚想想不甘心,便騎了一頭禿驢,“的嗒的嗒”一路追趕上來,一直追到海寧縣地界才追上尉遲恭。仙林和尚在後面大喊:“大元帥慢點走呀!還有一樁事要商量哩!”
尉遲恭勒住烏騅馬,問他還有什麼事情。仙林和尚說:“大元帥還不曾造山門哩,你倒說說看,天下哪有沒山門的寺院呀!”
尉遲恭想想也是的,就答應再給他十丈地皮,在寺前補造一個山門。本來,這事情就好了結;可是仙林和尚偏偏節外生枝,說要把山門造出五里路以外去。尉遲恭問他:“這又是為什麼?”
仙林和尚煞有介事地說:“這個道理你都不懂呀?我這仙林寺是大唐開國以來造的頭一座寺院。山門造得遠些,大唐江山就長久啦!”
尉遲恭一聽又火起來,狠狠唾了仙林和尚一口:“呸!我們汗馬功勞打下的大唐江山,難道只有五里路長嗎!”
仙林和尚還當尉遲恭要給他比五里路還多,高興得差點從禿驢上滾下來。
尉遲恭跳下馬,拿竹節鋼鞭在地上畫了個十丈見方的圈子,說:“喏,山門就造在這裡!”便自顧回京去了。
這一來,弄得仙林和尚啼笑皆非。他原想拿大唐江山來哄一鬨尉遲恭這個老粗,好把山門以內五里路的田地都劃歸自己;哪知尉遲恭偏要把山門造得更遠!海寧杭州隔著一府一縣,一個和尚怎能管得這麼寬呢,他的如意算盤又落空了。
直到如今,這座仙林寺還是老樣子:寺院座落在杭州,山門卻孤零零在造在海寧。
歷史名人勵志小故事6
勾踐23歲就繼承王位,剛繼位不久就打敗了強大的吳國,可謂是志得意滿,但此時的勾踐當然還算上“成”。因為強大的吳國正在發奮血恥,一場滅頂之災隨即就降臨到了這位年輕的君王和他的國家。
闔閭受傷而死,其子夫差立志報仇。勾踐於次年主動進攻吳。在夫椒山(今江蘇吳縣西南)與吳兵發生激戰,越兵大敗。勾踐退兵至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南),用范蠡的計策,向吳稱臣乞和。勾踐五年,率妻和大臣范蠡親去吳國臣事夫差入質於吳,抵達吳都,勾踐忍辱負重,自稱賤臣,對吳王執禮極恭,吃粗糧、睡馬房、服苦役,“服犢鼻、著樵頭;夫人衣無緣之裳、施左關之襦。”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順,養馬,夫人給水、除糞、灑掃。三年不慍怒,無恨色。勝過夫差手下的僕役。
勾踐七年(30歲)歸越,歸國後,為了激勵自己不忘報仇雪恥,睡覺時不鋪褥子而鋪上柴草。在房間裡掛了一個苦膽,每頓飯前都要嚐嚐。這就是“臥薪嚐膽”典故的由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勾踐乘吳國爭霸中原國內空虛加上國內天災大敗吳國。勾踐二十四年(47歲),吳都被圍三年後城破,夫差自殺。吳亡。隨後,勾踐又乘船進軍北方,宋、鄭、魯、衛等國歸附,並遷都琅琊(今山東膠南南),與齊、晉諸侯會盟,經周元王正式承認為霸主。
“有志者,事競成,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歷史名人勵志小故事7
這位在近代中國畫壇享有盛名的藝術大師也是起步晚,基礎差。齊白石從小家境貧困,世代務農,僅在12歲前隨外祖父讀過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種田,什麼活都幹,12歲學木匠,15歲學雕花木工,掙錢養家。27歲才開始正式學畫畫。這個時候所有人恐怕連他自己也不會想到,日後會成為一代大師,獲得一連串的榮譽。
齊白石什麼時候可以稱的上“成”字不太好說,我想在他中青年的時候已經小有名氣,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在56歲後開始大膽突破自己,轉變畫風后才從此聲名大振。
1949年當選中國文聯委員、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委員。1952年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曾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1957年,擔任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同年9月16日謝世。卒年9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