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育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合集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心與教育》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1

幾年前就拜讀過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就感受到了李老師對學生很有愛心,對後進生有耐心,有很好的教育方法,現在再次品讀,又有新的收穫。

李老師工作二十多年了,對教育事業的心始終如一,他對教育事業的真誠的熱愛使我很汗顏,他對教育有一種深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兩種情感融成了他對教育的事業心,而我只是把教育當成了一種職業,並沒有多大的教育熱情,從書中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最大不足。不管哪一行業,不投入熱情,是都不會取得成功的。我們應把教育當成自己的事業,全身心投入,而不單單把它當成一種職業,這是我的收穫之一。李老師說:“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是在我教育生涯的早晨投下的第一縷金色的霞光。”今後,我會真誠地熱愛我的事業,熱愛我的學生,把教育當成事業全身心投入工作,我不管能否有所成功,但我會努力的!謝謝您的支援和鼓勵!

李老師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教育技巧或者教育藝術而言,我有許多致命的弱點,因而在我的教育歷程中,有不少至今想起來還令我臉紅的失誤,但是,只有一點我可以毫無愧色地說:我有一顆童心!這顆童心使我深深地愛著我的每一個學生;這顆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學生一起歡笑,一起流淚;這顆童心,使我自然而然地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也讓我的學生常常不知不覺地撥動我的琴絃。”這段話道出了他走進學生心靈的秘密:童心。這也讓我深思:自己到底還保留幾分童心?能否經常和學生一起遊戲?能否和學生一起看兒童書籍?能否傾聽孩子的心聲?我們習慣了經常板著面孔教訓學生,卻不知這在不知不覺地拉開了與學生的距離。李老師主張“用心靈贏得心靈”、“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孩子的感情世界。而要走進孩子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確實只有擁有一顆和學生一樣的童心才能與學生走得更近,才能走進學生心靈深處,是教育活動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利益。其實擁有童心並不是要求我們和他們一起玩蘇,而是隻要你不是總以大人的眼光、心理去看待他們的言行、思想就行了,如我們大人總覺得動畫片裡演的都是很天真的事,當孩子看得津津有味時,我們卻走開了,這就是沒童心的一種表現。

常常有人問我:“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我總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我要永遠記住要用愛心、熱心、耐心、童心去做好教育!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2

有幸讀到李鎮西老師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起初是出於要完成讀後感的任務才翻看這本書,捧讀這本書時,說實話,我不想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覺我就被書中描述的師生真實情感所投入,更為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 性的教育所折服。就這樣,我陶醉著、感嘆著進入了一種會意忘文的閱讀境界,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省自身,反省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教書幾近十年,隨著歲月的流逝已變得毫無稜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只到捧讀李鎮西老師的 《愛心與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識到,實際上所謂的單純是蒼白,是膚淺;所謂的平 淡是平庸,是無為。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 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但我從未想過, 學生到底為什麼來上學? 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 ”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著他們——所以他會為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 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 ”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的胸懷,多麼博大的愛啊! 跟李老師相比,我的學生年紀更年輕、心靈更稚嫩,更需要我去呵護、去關心、去琢磨、去引導他們。人之初,性本善,在這個社會給予孩子更多影響之前, 我們必須把他們培養成品行端正、熱愛生活、富有理想、朝氣蓬勃的學生;必須把他們培養成積極進取、敢於創新、富有個性、獨立見解的學生;必須把他們培養成自信自強、永不屈服、愈挫愈奮、樂觀向上的學生;必須把他們培養成興趣廣泛、身懷特長、善於協調、精於應變的學生。我喜歡隨意的生活,儘管我工作的也踏實認真。但讀完李老師的書後讓我明白“隨意或許是一種美麗, 而執著卻是一片更燦爛的雲彩。 反思過去的 ” “隨意” “從容” ,越來越覺得我的隨意是低層次的,我的從容包含著更多的惰性。讀了這本書, 讓我的心靈受到一些激盪,讓我漸趨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讓愛心與童心在我的心中留存的更久吧!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 鼓勵, 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 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 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 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3

李鎮西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學生對李鎮西老師愛的回報,是因為李老師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這是他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牢固的防線。其實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詮釋著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因為他明白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學生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李老師的內心的教育思想對我啟發很大。首先,他是一生致力於教育的人。他的教育信條“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影響了無數人。其次,從教以來,李老師能從學生的視角思考與解決問題,身體力行給學生樹立了榜樣,他的學生有愛心,純潔,努力向上。他深刻地印證了“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最後,李鎮西老師真正參與學生的成長,工作生活不分家,教育就是生活,生活也是教育。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們可以借鑑成功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實踐中反思並總結自己經驗,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靈。

首先,我們可以參與到學生的成長中,教會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既要教他們學習真、善、美,也要告訴他們要有一個寬容的心,包容這個不完美的世界。還要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在日常的小事中培養優良品德,發現感動,留住感動。傾聽學生的心聲,塑造學生健康的靈魂。

其次,增加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班裡的管理幹部能鍛鍊學生,讓每個學生在班級裡有自己的標籤,每個學生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在班級強調奉獻精神,建設和諧團結的班級。

最後,教育的物件是人。各種教育理論的最終落腳點都是對人的教育,而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有不同的文化與習慣,我們學習理論與借鑑經驗,都要結合自己的學生。把學生當成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把學生培養成有血有肉的人。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面對著一群天真無邪、稚淳可愛的孩子們,我們又傾注了多少愛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

愛學生的心!”愛學生,就必須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讓我們對孩子多一份愛吧!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4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被李老師對學生的那份真情,那份真摯而無私的愛震撼了。

讓愛走進學生的心靈,讓愛永駐學生的心田,李老師換來了學生的健康與幸福的成長,桃李芬芳。記得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愛學生,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感受他們的苦惱和困惑,並且為幫助學生而費盡心思。李老師以自己的行動踐行愛的教育。特別對待“後進生”,傾注了更多的愛。用心靈贏心靈,在“後進生”萬同身上得到充分的展現,萬同是一個上課擾亂課堂紀律,常與街頭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經常打架鬥毆,鄰近幾條街“家喻戶曉”的人物,在李老師愛的感召下,後來萬同成為我們國家的“最可愛的人”。這當中李老師付出了多少愛心、耐心教育。老師對學生的那份愛是真摯的、是無私的,也只有這種愛,才是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正像李老師所說:“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李老師與學生一起過生日,為學生送上生日禮物——書籍、筆記本、賀卡;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透過書信交流,拉近了師生的距離,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李老師的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首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在平時的教育實踐中,我們何嘗不努力地愛著自己的學生,但有時很難做到自然而然,往往居高臨下,以至於學生不能接受。班上總有個別學生懶做作業,儘管軟硬兼施,既耐心地開導過他,也讓他罰做過作業,但過不了幾天,缺交作業問題依然存在。

反思再三,是我們缺少了李老師那顆童心,李老師說:“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我們用一種十分純粹的大人的視角去看待學生,沒有站在學生的立場為他們設身處地想問題,結果學生內心不接受,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我們要學會“變學生”,用“學生的眼睛”觀察世界,用“學生的情感”體驗生活,用“學生的愛好”培養興趣。真正自然而然地走進學生的世界,與他們進行心靈的交流,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去。用我們的童心、耐心、誠心,把愛傾注在學生的心靈,我們相信我們的教育之舟定能駛入成功的港灣。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5

當被迫去書店看李鎮西老師的這本《愛心與教育》之時,我已經大概斷定了,這本書肯定是在講寫無聊的什麼教師奉獻啊,什麼犧牲自己造就孩子的情節。愛心一詞,在我們眼中,不過是一種對學生的奉獻而已。人們總說“平平淡淡才是真”嘛。當無奈之時,捧讀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識到,實際上所謂的單純是蒼白,是膚淺;所謂的平淡是平庸,是無為。

作為教師,誰不想幫助那些不管是學習上或者是生活上有困難的孩子呢,誰不想過要在課堂上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呢,誰不想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呢,讓孩子們喜歡自己呢。但我們好像都是淺嘗輒止了吧。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使我深深震撼了。這些話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為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著他們。所以他會為高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便是一個平凡卻又不平凡的老師而已。堅持著自己的堅持,他的簡簡單單,堅持過後的現在,被我們看起來卻是那麼的偉大,而我們卻只能用這麼蒼白無力的詞語“偉大”來形容他,夠嗎。不言而喻。

一本書下來,我的內心波瀾起伏著,卻又有一種欲言又止,難以言狀的感受。說什麼,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最偉大的職業,這些官方的話語,在這些活生生的付諸行動的李老師面前都無法直面。我們被打動的就是他的心思在孩子身上,是百分之百的投入,他將這看做是自己的事,把學生看做是自己的孩子似的。他關注的不只是孩子的學習,也有孩子的生活,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給孩子的愛,是滲透在生活的各各角落裡的。就像陽光,灑在了萬物的身上,滋潤著每一個活生生的細胞,它們跳躍、歡騰。

看到這樣的故事,我沒有再去將自己與李老師對比什麼,而折服之後,更多的是反思。思考我是不是應該將全部的自己都投入到我的工作中,犧牲自己的生活,家庭等等。是啊,瞬時間,我又在反問自己,難道必須是兩個爭鋒相對的極端嗎?為什麼不可以有一個權衡,在某一情境中,有一個取捨呢?可以,顧全大局、以智教學,在此刻可以描繪出我的內心所感。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6

每每問自己,我要做一個怎樣的老師呢?我想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之後,我心中已經有了答案,那就是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做一個愛學生的老師,做一個富有童心,心中充滿愛的老師。

李老師說:“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其實現在的社會何嘗不需要有愛心的老師呢?每次和家長交流,已不多是以前家長所要求的嚴厲與管束,更多的家長現在會說,希望這位老師是我孩子喜歡的老師,是教育有方,態度和藹可親,能正確引導孩子的老師,是能夠讓孩子愉快學習,經常能搞些活動來豐富孩子生活的老師,或是能讓孩子有一些鍛鍊的機會,提高能力的老師。總之是一位擁有愛心和童心的好老師,讓孩子能在他的教育下快樂成長的老師。聽聽要求還真不少,而且還很高。不過這話一點也不假,作為每個孩子的家長,都是這麼想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遇到一位好老師,讓孩子在他的引領下健康快樂的學習和成長。

現在的我已經是一位家長同時是一位老師,捫心自問,我是一位好老師嗎?這個問題總是引起我的思考,工作認真負責,鑽研教材,備課一絲不苟,上課認真投入,批改作業認真及時,這樣充其量是個合格的老師。而在大家心中一致的好老師,我想做到這些肯定是不夠的。就如上面所說的,做一個有愛心和有童心的老師,是多麼難能可貴,也是所有孩子和所有家長都期盼的,也正是老師最難做的。

“素質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為了一切全面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是“民主,科學、個性”的教育。”李老師的這些話不正是詮釋了素質教育的真諦嗎?不正是告訴我們童心和愛心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兩把金鑰匙嗎?

一位被孩子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個富有愛心和童心的人。只有具備了童心,才會理解學生看似幼稚的言行,珍惜學生的奇思妙想;知道了具備一顆愛心,才能寬容學生在學習中的失誤,耐心對待學生千百次的發問。“老師的尊嚴都是學生給的。” 細細發現,其實每個孩子都很可愛,都值得用我們的心去愛。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7

近日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托爾斯泰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我們應該擴大內心的愛。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話嗎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每一頁都寫著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愛心與教育》我以為,應該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教育,僅有愛心是不夠的。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瞭解了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了他們的個性特徵,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李鎮西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而這份愛總覺得與其他人愛有所不同。我看到過不同的老師表達過對學生的愛。有保姆式的愛,有恨鐵不成鋼式的愛,有施恩式的愛,無論哪種,總是在潛意識裡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物件,這當年然也沒錯,但我們能夠非常明顯地感覺到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感覺到為人師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優越感。而李老師卻不止一次地說過,學生的心靈往往要比教師純潔得多,學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師,這是整部書中我最以為然的結論!所以李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而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穫!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為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什麼叫享受教育?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穫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這一點,李老師多年以前就意識到了。所以,在愛心的背後,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甚至有對學生必要的懲罰。而李老師廣博的知識,深厚的學養,更使得李老師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師,而進入到了對教育本質,特別是德育本質的思考,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同行,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李鎮西老師出發,傳送這份珍貴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8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間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李鎮西 老師正是將自己的愛給了學生,給了教育事業,讓教室,讓校園變成了愛的海洋,鑄就了師生的“愛情海”!

李鎮西老師的筆尖沒有豪情壯語,取而代之的是平鋪直敘的真實的生活化的故事;沒有華麗辭藻,取而代之的是一番番發自肺腑的聲聲嘮叨與囑咐!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裡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讀著李鎮西老師的故事,聆聽著李鎮西老師與學生間的那番“甜言蜜語”,讓我回憶起曾經學生時代,我的老師和我的每個瞬間。同時也不斷地衡量自己,其實,我真的差得太遠了。作為一個小學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天真無邪、稚淳可愛的孩子們。有時孩子的淘氣,讓我們動不動就煩躁;有時孩子的人性,讓我們拿她們毫無辦法;有時孩子會闖禍,我們是批評是職責;有時……這樣的事件層出不窮,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或大或小。我們處理了,但同時心理又是那樣的不順心,因為事情實在是多之又多。

要建立良好的師生伴關係,讓孩子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孩子與教師、同伴交流。因此,教師的真愛成為構建這一和諧關係的首要因素。我們在教學中要學會以一顆真愛的心去面對孩子,用真愛去融化孩子的心靈。及時發現孩子們點點滴滴的進步,哪怕是稍縱即逝的閃光點。

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讓我們也擁有屬於自己的那片“愛情海”!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這是 李鎮西 老師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導思想。《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也正是作者愛心與智慧的昇華,也是一曲用愛心來譜寫的教育之歌!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9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老師是學生的第二任父母。”這是我讀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的,李老師的文中沒有教育的豪言壯語,也沒有高談闊論教育的真諦,他用學生的原話,真實的故事,真真切切地道出了什麼是師愛,什麼是真正的教育。

李鎮西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星族”一員,而我則是李老師的粉絲之一。看了其書好幾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收穫,每一遍都在引發我的思索。

送生日禮物,學生收穫滿滿的愛,老師也收穫沉沉的愛。由偶然到必然,李老師把每一位學生的生日記在紙上,記在心裡。生日禮物多種多樣:書、文具、生日蛋糕、真誠祝福……每一樣禮物都充滿鼓勵,都代表著老師對學生深深的愛。而這樣純潔無私的愛必然會贏得學生愛的回報。學生進步了,班級更和諧,更加充滿了愛。這就是一種超越三尺講臺的魅力,這就是愛,真心拿學生當孩子待的愛。當學生家長對他說:“您對我們的孩子太好了!”他卻說:“那是因為你們的孩子對我太好了!”多麼真誠,多麼無私的語言啊,它深深得震撼了我的心靈。

把更多的愛投向後進生。李老師對後進學生特別關注,研究頗深,從產生的原因到具體的教育方法都一一羅列。縱觀全文,其實最好的方法還是——愛。文章對後進學生萬同的故事記載詳細,從15個連載小故事中,我清晰地看到一個缺少愛、缺乏教育的孩子,李老師傾其所有精力去幫助他、感化他、教育他。不僅關注他的課堂,還關注他的家庭,甚至於私生活。慢慢地一步步地讓這樣一個既偷又暴還差,人人聞而駭之的學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樹立了自己的目標,最後成為了一名軍人。試想:如果沒有李老師的愛,萬同會這樣嗎?也許早入社會,偷雞摸狗,或許成為一個大惡不赦的混混,這是多麼可怕!所以,沒有絕對的黑暗,只要有愛,光明的希望就在前方。

“程樺、王銅”這些李老師班級裡的優生的名字已經印入我心,看似不讓人操心的優生,其實李老師也費盡了大量的心血引導他們、教育他們,使他們揚長避短,成為成績、品德、人格上真正的優生。這又源於什麼?愛。只要有愛,才會有教育。

和學生去旅遊,給仰慕者回信……文章的故事太多太多,文中的愛太多太多……

手捧《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感覺自己就像和李老師在對話一般,讓我有所思、有所悟,相信這些“談資”可以成為我以後教育工作中的火花,我會以李老師為標杆,在自己的教育之路上,好好努力,也譜寫一曲屬於我的《愛心與教育》。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10

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蘇霍姆林斯基

近日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對我的感觸頗深,讓我對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

很多時候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總是忙著備課、上課、批作業、考試等教學任務,還要應付各種學校的任務和檢查,而忽略了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忽略了對學生誠實、善良、正直這些優秀品質的培養。而李老師則不同,他給汪斌煮雞蛋,給學生送生日祝福,和寧瑋八年如一日地通訊並一直鼓勵她。對於後進生萬同,他用關愛和平等一直激勵著這個孩子一步步的健康成長。

我們班有個學習困難戶小王。平時上課講授的知識,不論怎麼樣也聽不懂。上課不專心聽講,不完成作業更是“家常便飯”。隔三差五的還要整出一些小麻煩。有一次,坐在他前面的同學小馬的文具都不見了,急得哇哇大哭。

我說“這是誰幹的?”“是小王扔出去的,我都看見了。”一位同學斬釘截鐵地說。

“明天把你的家長請來吧。”

“我爸爸今天值班,

“那就叫你媽媽來!”我毫不示弱。

“我爸爸和媽媽離婚了。”他的聲音壓得很低很低。聽到這,就好像有一股電流擊穿了我的身體,我真恨自己,學生家裡發生這麼大的事,我居然都不知道。

“那你為什麼扔同學的鉛筆盒?”

“我向他借鉛筆,他不借給我,根本沒人喜歡我!”說著,他終於忍不住哭了起來。直到這一刻,我才明白了癥結所在,失落、不自信、沒有安全感,這些都是父母離異帶給他的負面影響。而我因為不明真相給他施加壓力更讓他幼小的心靈雪上加霜。

“誰說的?老師就很喜歡你呀!”聽了這話,他停止抽泣,透過眼角偷偷地看著我。

“是呀!”我放大了聲音,“你看,有的時候放學了,別人都揹著書包出去排隊,你卻默默的把那些沒有抄起來的椅子搬到桌子上,當時老師並沒有表揚你,但是老師是不是說過最喜歡默默付出的男子漢?”

聽到這,他的頭完全抬了起來,眼裡也有了光芒。可也只是片刻的喜悅,頭馬上又低了下去。我看出了他的心思,於是說:“今天的事,老師不會告訴你爸爸,小馬的鉛筆盒老師也會幫他修好,但是你一定要去和他真誠的道歉。”聽完,他高興地點點頭。

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從我手裡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並不是無可挑剔的模範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作為教師,千萬不能因為他(她)是後進生而放棄對他(她)的培養與轉化,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要關懷學生的精神成長。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11

這些日子深知自己對教育理論的匱乏,同時為了提高自己的作為一名教師的修養自身的理論修養,提高我們自身的教育理念,我在寒假閒暇之餘,打算到書店買幾本關於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來給自己進一步提高。當我走過喧譁熱鬧年味十足的大街,漫步走到一家書店雖是春節期間,人們很多都去走親訪友,但是這裡也不乏有許多學習之人,有很多人來這裡挑選自己喜愛的圖書,還有的為自己的孩子來挑選等等之類。當我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來到書店街來尋找我心目中的導師——教育中書籍。面對著許多壓力更感覺著自身學習的必要的必要性。問了這裡的人員,來到教育書籍的書架前來挑選自己喜愛的教育書籍。

面對琳琅滿目的書籍頓時使人感到無所適從,不知挑選哪一本書較好,這時我無意間發現了李鎮西老師寫的有關愛的教育書籍《愛心與教育》深深所吸引,《愛心與教育》裡面有很多有關如何轉變差生的經典案例,有時在教育教學中,我們大部分老師都喜歡班裡面聽話的學生。對班裡的差生很是反感,也有事對他們的行為也是束手無策,差生在許多老師眼中也基本上變成無可救藥的學生,他們經常在班級裡是比較份子,有的時候在上課的時候還帶頭給老師搞一個對抗活動。

但是李鎮西老師寫的《愛心與教育》是一本成功的“例項教育學”。此書既有精深的教育理論的闡述,又有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和剖析。尤其李鎮西對“逆境”學生的關懷,那些缺少關愛的學生更是愛護有加,特別是對“後進”學生的轉化工作,如何改變他們的缺點,讓那些調皮的學生能夠進一步的迎頭趕上,和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問題,李鎮西老師都做了教育方法的闡述。

同時他更注重對“中學生健康心理教育的養成,他認為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不但有健康的體魄而且有健康的心理,成為一個合格的中學生。加強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首先是讓學生充滿感情的教育。對每一個學生擁有愛的教育,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做一個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才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同樣李鎮西老師要求教師的教育應全面提高人的素質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教育的歸宿提高全民素質。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12

每當別人聽說我是從事特殊教育事業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讚歎道:"您真有愛心呀!",聽到這樣的讚歎,我總會有些許慚愧感,愛心與教育讀後感。

從教之初,我的確是全心身的投入到特殊教育中去,以極大的愛心與耐心去教育這些殘疾孩子。課堂上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神,就是對我認真備課的最好回報。課後孩子們總纏著我,對我打著手語說:"老師,晚上我可不可以到電腦室練習打字?",我又怎麼忍心拒絕學生的好學請求呢?於是,每天晚上,我都會回校在電腦室裡邊備課,邊靜靜的等候孩子們來練習打字。孩子們也會在做完作業後安靜的來到電腦室,認真的練習打字。而且越是笨的孩子就越是勤奮,這麼愛學習的學生,真的令我感動,我喜歡看到他們認真學習的樣子,再苦再累我也願意。孩子們把我當成他們的朋友,把我當成他們的姐姐,愛向我傾訴心事。所以,我也經常去學生家中家訪,即使我並不是他們的班主任。孩子們畢業後,遇到總總問題也愛向我諮詢,家長也信任我,孩子們遇到一些婚姻方面的問題也讓我幫助解決。雖然那批孩子都已經成家立業了,但見到我還是非常親切的叫我姐姐,經常在QQ上和我聊一聊他們的生活。的確,那時的我不愧是個有愛心老師。

也許我是個比較笨的人吧,組建家庭後我並不能很好的處理好生活中各種瑣碎的事情 。我漸漸發現我並不那麼在意學生是否喜歡我了,因為我太忙了,我沒時間,也沒精力去與學生聊天、照顧他們感受。在教學過程中,由於現在影響學生學習的誘惑太多,學生的學習態度也沒有以前那麼認真了,學生的求知慾不強,也慢慢削減了我對教育的熱情,雖說每年所教學生的學習成績也不錯,但我總覺得學生對我沒有以前那麼親近了,也很少有經常向我傾訴心事的學生了。做一名特殊學校的老師,註定不會桃李滿天下,但學生時不時對你表達的關心與牽掛卻是對你教育最大的報答。前幾天,天氣涼了,以前的學生給我發了個簡訊:老師,天氣涼了,記得加衣呀。看到這樣的資訊,能不感到溫暖嗎?

最近,有幸讀到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深愛感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是永恆不變的,他是一位有智慧且非常有愛心的老師。如:對待後進生萬同,他是想盡一切辦法,為了學生的成長不斷的堅持,當學生一次又一次的犯錯時,他能理解、能寬容,但並不放棄對他的教育。也只有他這樣的老師才可稱得上是一位有愛心的老師。其實,學生可以感動教師,教師也可以感動學生,成功的教育其實就是"愛"的教育。我應該向他學習,排除工作與生活中的各種困難,重燃起對教育的激情,以自己的熱情去感動學生。

"回首昨天,應該是問心無愧的;面對今天,應該是加倍珍惜的;展望明天應該是信心百倍的。"但願每一位教師都能做到像李老師一樣問心無愧。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13

《愛心與教育》終於讀完了,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李老師對學生充滿了愛,他的這份愛總覺得與其他人不同。老師對學生表達愛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保姆式的愛,有恨鐵不成鋼式的愛,有施恩式的愛,無論哪種,總是在潛意識裡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物件,能夠明顯地感覺到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感覺到為人師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優越感。而鎮西老師卻不止一次地說過,學生的心靈往往要比教師純潔得多,學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師,這是此書中我引以為然的結論!

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師,尊敬李老師,因為他是那麼富有愛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為是這樣的人,李老師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為這樣,李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的"成功"。想著,看著,愧疚之心不自覺地油然而生,誠然,我也是愛孩子的。我會為孩子生病而憂心忡忡,我會為孩子的退步而發愁,我會為孩子的一點進步而感到欣慰萬分……但,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發火,而且,是復一日,年復一年,繁瑣而平淡的工作,讓我漸漸地迷失了,麻木了,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李老師卻能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地播撒愛的種子,細心呵護著那顆粒幼芽,讓他們不斷地成長,這一點無穎深深地震憾了我,直至我那顆煩燥,迷失的心,是的,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穎會使學生接近我們並樂於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止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地懂得,做一個教師,愛心更重要。如果說最初的愛來自於職業的要求,自己命令著自己,自己提醒著自己,那麼,能讓這愛綿延不絕的,是我們的"心"。用心去愛孩子吧,讓愛一路伴隨他們成長。縱然不能給予鳥語花香,也可以帶來些微綠;用心去愛孩子吧,讓愛成為畫中和諧的一味色彩,即使不是畫龍點晴的神來之筆,也不會是大煞風景的塗鴉之作;用心去愛孩子吧,讓愛回報愛;用心去愛孩子吧,讓愛地久天長。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14

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讓我感受到,李鎮西老師特別勤奮。在這本手記中,他常常整篇摘錄過去教過的學生的優秀日記或作文,作為第一手最真實的資料,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和可信性。對比之下,我在學生資料的儲存和利用方面就怠惰得多。

我也常常把天道酬勤作為口頭禪,但是實際上行動卻不如心動。曾經有過的成功都是勤奮與幸運牽手使然。而寄希望於僥倖和偶然,總是讓人心裡不踏實。我想,今後如思進取,則需套用梁啟超激勵兒女的一句話: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從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手記裡,還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在《愛心與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九問,而在手記三中他在指導優生黃金濤學習時提出了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他要求黃金濤把這十個問題製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並鼓勵學生一兩天做到這每日十問並不難,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唯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迴圈。我對比了一下,這每日十問就是原來的九問中的一問今天的功課複習預習沒有?拆分開來的,但我覺得這樣更合理,因為複習和預習是兩件事,各自要費不少時間,不能一言涵蓋。這十問不僅對中學生有用,對於每一個自學自勵的人都有啟發。我如果照搬來指導小學生恐怕會有困難,但可以借鑑改編然後指導家長督促孩子的學習。雖然李鎮西老師教的是中學,而我教小學,但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也應該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覆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

感受還有很多,李鎮西老師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也有很多,雖然他的方法可能針對中學老師更實用,但我這個小學老師也受益匪淺,我不學他的例項,而學他的精神。我想,即使是一個成功的小學老師的事例,我也不能完全套用,因為面對的學生是不可複製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百試不爽。關鍵是要把握素質教育的實質,著眼於人的培養,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對得起學生那一聲聲老師的呼喚!我也向往當學生離開我的時候,會這樣說:我幸運,因為我遇到了於老師!我會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為這個願望而不懈努力。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15

古人說:“書非借不能讀也。”的確如此,因為借來的書就有還期,必須每天有計劃地讀一些,到時候才能如期償還。

愛可以創造新的生命,愛能創造新的奇蹟!愛能創造教育的輝煌!

近日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托爾斯泰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我們應該擴大內心的愛".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話嗎 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

透過本書這些案例,折射出的是李老師的教育理念。我們的教育活動目標,並不是一張張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講到這裡,我有點慚愧,回憶我一年的教學活動中,我似乎真的像教育家們所說的那樣,把學生當成了承載知識的容器。我希望我的每個孩子上課能夠認真聽講,能夠按時完成作業,並且希望那些後進生們別考的太差,別把平均分拉動太大。事實上,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我們理由讓他們變成一模一樣的產品啊。

李老師教育學生的方法確實跟別人有這不一樣的地方,真正的做到了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比如說有位後進生上課特別愛唱歌(雖然有時候只是小聲哼哼),他知道同學們對他這個壞習慣很反感,自己也想改正,缺乏信心,於是李老師就對他說:“你現在是每堂課都要唱歌,影響同學們的學習。這樣吧,你先試試儘量爭取每天有一堂課沒唱歌,你就給我來個喜報,好嗎?”第一天,他沒有來喜報,第二天他來喜報了而且特別興奮;第三天和第四天他又沒來喜報,第五天他來喜報了。儘管一週內他只有兩天來喜報但李老師還是給他熱情的鼓勵。就這樣,他犯這個錯誤的頻率慢慢少了;半個學期後,他基本上改正了壞習慣,李老師在全班人面前表揚他有“戰勝自己的勇氣和毅力”。還有一位學生上課在抽屜裡偷偷研製炸藥,結果引燃了書包,李老師就把這位學生介紹給一個化學老師,結果他漸漸的迷上了化學。還有一位學生一上課就睡覺,李老師給他推薦既有教育意義又有精彩情節的長篇小說《烈火金剛》,叫他上課抄這本小說等等。

比如說他每個學期前總會印很多的報喜單,哪個孩子在學校有進步,不僅僅是成績上的進步,都可以讓他們填寫報喜單,並讓他們帶回家。李老師每天都會親自為學生朗讀小說,和學生一起品味“書”的味道,這正是我們現在正推崇的班級讀書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