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小學生演講稿
演講稿具有邏輯嚴密,態度明確,觀點鮮明的特點。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你知道演講稿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小學生演講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傳統文化小學生演講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站在這裡,我感到既慚愧又興奮。慚愧的是,我從十歲開始背誦《三字經》到現在接觸傳統文化也不過區區十年功夫,和真正的大師相比,是蜉蝣和大鵬鳥的差別。然而令我興奮的是,年輕的我尚有充足的精力和熱情去恣意遨遊,在傳統文化的精神海洋裡乘風破浪。
我非常感謝首都師範大學給我們這樣的大學生提供了十分舒適的環境和便捷的渠道,北一區的圖書館可能沒有想象中那麼宏偉,但是你一進去,首先引入眼簾的就是一排排厚厚的《傳世藏書》,匯成商學院排了三個櫃子。
我認為“典籍”便是傳統文化走進校園,走進我們大學生活的第一通道。我專門瞭解過身邊的同學對於傳統文化的一些看法。有的同學會直接將“傳統文化”等同於“文言文”。其實這也是我小時候的想法。這種理解看似簡單粗暴,但其實有一定的道理。沒錯,進入大學之前的我們,基本上都是從課本教材裡面學習一些零星的傳統文化文字,為了應付考試也根本無暇思索背後的精神內涵。而一旦進入大學,也有不少同學對“之乎者也”的古文嗤之以鼻,總想趕緊擺脫。
面對這樣的現象,有人痛心,也有人痛斥,但我覺得,時代的浪潮會把所有的泥沙都淘洗乾淨,只要是金子總會發光。只要有像在座各位一樣熱愛傳統文化的人存在,我相信我們的民族精華就有希望薪火相傳。我身邊就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榜樣,他是我們文學院師範班的同學,熟讀四書五經,信手拈來完全不是問題。
一開始大家會覺得他就是個書呆子,平常也不怎麼說話,走路飛快,人稱“小馬達”。但是在我和他交流,或者說“辯論”之後,我就完全被他的修養所折服了,這個看起來瘦瘦弱弱的書生完全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抱負和氣魄。也是因為他,讓我對傳統文化有了新的認識。它不是我們學習中的墊腳石,而是不可或缺的,值得我們反覆咀嚼的精神食糧。
除了文化典籍之外,“活動”是傳統文化走入大學校園的另一個重要的渠道。相比於高小的學生而言,大學生無疑有更多可以自由利用的時間。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親身經歷。除了參加一些校內組織的活動之外,透過老師的介紹,我還參加了一些社會上的有關傳統文化的活動。比如說書院中國的一些有關茶文化、古琴文化的雅集和四維通慧書院的講座和遊學。現在社會上傳播傳統文化的法人組織有很多,“四維國學”是我個人認為當中做的最得比較成功和有特色的。
它不僅有聯合北京高校的支教活動,而且還會資助大學生組織傳統文化遊學。去年暑假,我個人擔當了第五屆“瞻禮聖王”遊學的領隊,和劉宏毅老師一起去河南遊學,收穫頗豐。這些社會活動可以幫助大學生走出校園,去更廣闊的天地,獲取到更多出色的文化資源和更高維度的能量。歸根結底,其實這些社會活動是為了幫助我們建設更美好的精神花園,也有利於傳統文化更好地走進校園,走進我們的生活。就首都師範大學而言,本身就有非常優厚的文化資源。
文學院就有鹿鳴演頌社和鶴鳴吟誦社,兩個社團都已發揚傳統文化精神作為自己的宗旨,並在此方向指引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作為鹿鳴演頌社的社長,我十分榮幸接觸到著名演頌家胡樂民老師,在他的指導下,我們演頌社蓬勃發展,先後出演了二十幾場大大小小的活動。比如說4月23號的世界讀書日,東城區第一圖書館邀請我社參加讀書活動,我社社員集體表演了《光的讚歌》。對處於這個階段的我們來說,學習傳統文化,老師的帶領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胡樂民老師正是這樣一個具有強烈責任心的能給我們很多幫助和指引的老師。胡老師為人十分隨和,每次他出差回來都會和我們同學交流心得。最近他去成都參加中國影視高考培訓聯盟會議,他將所思所得分享在我們的微信群裡,足足有一個小冊子那麼長,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在鹿鳴演頌社裡,同學們不僅能原創古詩,還能將之生動地演繹出來。
此外,我本人還在鶴鳴吟誦社擔任骨幹,參演過一些吟誦節目,比如說《木蘭辭》、《木瓜》等等。主要是我個人比較感興趣,吟誦是古代讀書人學習與交往的基本方式,優美而高雅。古人三五知己,怡然唱和,旗亭畫壁,流觴曲水。
以這樣一種真誠而高雅姿態生活怎麼能不讓人嚮往和傾羨?恰好學校也提供了非常優厚的吟誦資源,比如說像楊懿蘭老師的講座、徐建順老師的吟誦課等這個暑假我們還將迎來第三屆“中華吟誦周”,到時候名師濟濟一堂,場面會更加盛大。在這些活動中,我不僅能學會各種各樣的朗誦、吟誦的技能,還親身體驗到一種更加自然而愜意的生活態度。所以,我認為,傳統文化離我們大學生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遙遠,反而可以說是觸手可及的,我們要做的,可能就是用自己更多的身體力行去表現,去感染。但並非刻意地表現,唯有我們自己本人真正瞭解和受益於傳統文化,我們才能將之發揚光大。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裡來的,要到哪裡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著目標前進。”xx在北大師生座談會的講話中提到“傳統文化”四個字多達五次,所引用的傳統文化文字更是超過二十餘條。我們是誰?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這堪稱世界上最難的三個哲學問題幾乎都可以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找到答案。
我們本自具足如此優厚之文化資源,怎能坐而廢棄?因此最後,我想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斗膽以鄙人之見闡述我對“傳統文化走進校園”的四點建議:
第一,沉下來。我認為大學生首先要具有敏銳的眼光和前遠的意識,這就要靠積累和沉澱,一邊從閱讀中積累,一邊從活動經驗中沉澱。從下往上打基礎。也就是xx所說的“勤學”和“明辨”。
第二,走進去。身處校園之中的我們,不能兩耳只聞窗外,一心只讀聖賢,必須先有勇氣走進社會去實踐。擴大自己的經驗範圍。在這個環節,是否能做到“修德”和“篤實”往往決定了一個人價值的高低。
第三,選出來。根據自己的理解,從浩浩文獻中挑選出自己認為最精華的,最經典的傳統文化書籍,同時繼續進行積累性閱讀以達到效益最大化。
第四,升上去。在體驗古人的傳統精神,吸收傳統文化的高維能量之後,我們大學生就要藉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精神水平。我始終堅持,傳統文化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塊墊腳石,而是我們不可缺少的`養料。
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小學生演講稿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的祖國——中國,有著悠久的5020xx年曆史。在這5020xx年中,一些偉大的政治人物,愛國人物,思想家,將領讓祖國的歷史變得豐富多彩。有博學廣才的孔子、老子、管仲、孟子、蘇秦等文人;也有衛青、霍去病、韓信這樣能征善戰、勇猛的武將;還有漢文、景、武帝,唐太宗、勾踐等英明的皇帝;更有吳起、姜維、諸葛亮這樣足智多謀的,會為自己的君主效力的謀士;而像屈原、文天祥、鄧世昌、于謙這種愛國人士也有不少。這些賢王能臣名將裝點著中華悠久的歷史,更讓我們炎黃子孫有了尊嚴,有了一種自豪感。
中華五千年,不盡有那些名人名士,還有出土的文物、兵器、美麗的神話。當我還在牙牙學語、蹣跚學步時,夸父的故事縈繞耳畔;當我坐在實驗室研究化石上的文字時,這小小的化石帶動了我的心,我十分自豪,因為我是炎黃子孫!
甲午戰爭、鴉片戰爭、抗日戰爭帶著中華人民走進了噩夢。肆無忌憚的侵略者在中華的大地上為所欲為,給神州大地留下了殘痛的傷痕、血斑。因為祖國的羸弱,中華兒女飽受外國列強的欺凌。直到“春天的故事”響徹大江南北,才喚醒了噩夢中的中國。
現在,新的中國將要由我們建設,為了中國之崛起,讓我們一起呼:讓我們努力吧!
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小學生演講稿3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x小學六(1)班的王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的根》。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互相聯絡、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形成了現在的中華民族,共同創造了祖國的光輝歷史和燦爛文化。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文化交流的頻繁,外來文化漸漸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但當我們在追求外來文化時,卻冷落了傳統文化。
華夏五千年燦爛的歷史和文明,孕育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精神;孕育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創新理念;孕育了“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高尚氣節;孕育了“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社會美德……這些無不是前人心血與思想的結晶,無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無不是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標誌。這些優秀的文化精神,成為連線各族人民精神的紐帶;成為振奮各族人民精神的力量;成為中華民族延綿精神的支柱。
近年來,“洋節熱”現象層出不窮,而中國的傳統節日卻無人問津。端午節只剩下一顆粽子,中秋節只剩下一塊月餅,臘八節只有一碗稀飯……十二星座代替了“及笄”、“弱冠”……我們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正在逐漸減少……
同學們,挽救中國傳統文化刻不容緩,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要在廣徵博採的基礎上,仔細挖掘提煉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把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互相結合,有益的外來文化與本國文化互相結合,融入中國文化元素,打上中國文化烙印,形成中國現象,中國風格,使中國文化始立於世界文化發展的潮頭。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我們在瑰美“國寶”的薰陶下努力學習,為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的傳承復興而奮鬥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小學生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中華出色傳統文化。
俗話說的好:“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代流傳下來的寶貴的道德文化遺產,它包含了優良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以及高尚的民族情感……有許許多多的人對中華美德有著獨到的見解。
晁說之說過:“不信不立,不誠不行。”這就是中華美德——誠信。
父愛比山高,母愛比海深,這是中華美德——孝順。
魯迅爺爺曾經說過;“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這就是中華美德——感恩。
華羅庚說過:“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這是中華美德——勤奮。
盧梭還說過:“善良的行為使人的靈魂變得高尚。”這是中華美德——友善。
中華民族不但有著優良的美德,還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的四大名著有哪些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四大名著有:《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它們個個都是作家嘔心瀝血的作品呢!還有流傳千百年來的歷史故事:屈原投江,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還有流芳百世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媧造人……以及耐人尋味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那《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他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
無論是什麼中華文化,我們都應傳承下去,從現在開始: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要行得正,坐得端;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精神。努力學習出色文化,傳承傳統美德。
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把這份屬於我們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昂首闊步,向著和諧而文明的社會前進吧!
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小學生演講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叫鄭豔玲,是佳木斯市第一小學一名教師。在這春暖花開,萬木爭春之季,我很榮幸能夠代表學校參加這次評比活動,也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把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點粗淺認識向各位領導彙報。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很多內容,概括地講,可以用“一片陽光、一塊沃土、三棵大樹”來表述。其中,“一片陽光”是指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包括了天道自然、人天合一、五行相剋、陰陽和合。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就像一片陽光,照耀著中華民族五千年前進的步伐。“一塊沃土”是指中國傳統文化這塊肥沃的土地,包括區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三個要素。上有陽光的照耀,下有肥沃的土地,就長成了“三棵大樹”,這三棵大樹就是儒、道、釋,好比這片“沃土”裡的氮、磷、鉀,使得這片土地變得更加肥沃。
先師用這種文化治理魯國三個月就達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四方之客歸之”的社會狀況;周朝的成康之治,更是達到“刑措四十餘年不用”,可見其和諧程度;山西晉商,運用儒家思想,以義制利縱橫歐亞九千里,誠信為本稱雄商場五百年。這就是我們的文化啊,四大文明古國中,也只有中國的文化被完整的保留下來,並一直隨時代發展至今仍閃耀光芒。
自秦漢以來,中國的GDP總值,一直佔全球第一,佔53%,最多時達到80%;到鴉片戰爭前依然是佔32。9%,仍是世界第一;而20xx年,中國的GDP只佔全球GDP的6%,美國佔18%。中國當了幾千年的世界第一強國,靠的是什麼?就是靠我們的民族文化!而且,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唯有5020xx年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明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東西。我們國家本身有這麼好的文化,為什麼不去學習呢?我們國家有這麼好的文明?為什麼不去傳承呢?
具體到我們的教育來說,在教育過程中傳統文化對學生人格塑造、加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增強社會主人翁意識、加強傳統道德教育都有重要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從行為模式、思想傾向、心理傾向、心理素質、自我意識等多個方面塑造學生的人格和行為。然而如此重要的教育手段卻在我們的教育中經常被輕視忽略。正是這種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來越多的學生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多的依賴家長,缺乏自立能力,欠缺勞動習慣;自私自利,不太合群,集體觀念淡薄;花錢大手大腳,不珍惜勞動成果;是非觀念淡薄的意識。在任何地方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沒有任何民族意識、集體意識、國家意識。這樣將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新時代的學生是一批沒有自己正確價值取向的人。對於學校來說,就必須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著眼於繼承發展它的心髓,適時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讓我們的孩子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薰陶,讓他們有更高的理想和抱負。
現在我要說,要想得到智慧、尊嚴、快樂,那麼你一定要去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僅要學習,而且要用自己畢生的力量去傳播,因為現在全世界都需要這種文化。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更喜歡另一種說法:天下之事教育為先!我們從事的是教育子孫後代的職業。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有責任向學生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用傳統文化淨化靈魂,昇華思想,將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在中華大地上發揚光大。
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小學生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五年級xx班xxx,今天早上有幸可以站在此處做演講,這讓我很激動很興奮。這一次機會很難得,我很珍惜,也感謝大家,讓我有機會站在上面演講。今天我的演講題目是《弘揚傳統文化,是大家共同的責任》。
我們是中華人,我們是傳統文化的弘揚人。現在的我們還是一個小學生,但是一點都不妨礙我們去弘揚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傳統文化有哪些呢?在家孝敬父母,在校尊師重道,對人友好相待,都是一種文化。尤其是孝,我們是父母的兒女,理應孝敬父母,這是古今的傳統文化,永遠都不會被取代的文化,是我們的優良文化傳統。正是因為我們還是小學生,還是一個小孩,從現在起就要重視這個事情,從現在起就開始把這個事情當成自己的責任。,未來才會一代代傳承和弘揚下去。
我們的傳統文化還包括傳統節日,比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節日,這些都是我們歷來的傳統節日。現在隨著西方節日的傳進來,很多人都要開始不重視自己國家的節日了,轉而重視和慶祝西方節日了,像什麼萬聖節、聖誕節等等,這些漸漸成為了我們國家很多人的節日,可是自己國家的傳統節日卻逐年的不重視了,人們越來越喜歡他國的節日。這樣是不對的,自家國家的節日應該是要不斷的弘揚下去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文化的根本,我們可以吸收西方文化,但是不能被取代。我們是新的一代學生,我們就要把弘揚傳統文化當成己任,我們要採取措施要國人繼續重視自家的節日。這些節日都是傳承千年的,經歷了多少的才到了現在還在繼續每年都慶祝。
同學們,我們是國家新的力量,就要有責任保護傳統文化,有責任去弘揚它們,我們不能忘本,不能讓他國文化把我們的文化擠出去,必須讓自己成為中堅力量,把我們國家的文化一直不斷的弘揚。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是不能推卸的責任。新時代的中國,我們需要共同維護,要承擔自己的那一份責任。
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所有人的責任,從我們知道的那一天開始,我們就是新的血液,為傳統文化的弘揚而努力,不怕其他文化的碰撞,我們也要堅持弘揚。
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小學生演講稿7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離別的精神家園。精神家園指的是人們精神生活,精神支柱,精神動力和精神信仰的總和。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是整個中華民族共同依託、共同傳承、共同發揚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觀念的總和,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財富。正因為有了中華傳統文化所營造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才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和發展狀大有了豐厚的精神滋養。
為了把握文化根脈,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築美好的精神家園,國家天下的興盛與衰敗,是每一個老百姓義不容辭的責任。
青少年要以祖國的繁榮為最大的光榮,以國家的衰敗為最大的恥辱,增強囯家的認同,培養愛國的情感,樹立民族自信,做一個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強的中國人。
要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古人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為學之要貴在勤奮,貴在鑽研,貴在有恆。小學階段有老師指點,有同學切搓,有浩瀚的書籍引路,可以心無騖求知問學。
同學們勤於學習,敏於求知,既要專攻博覽,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學會擔當社會責任。
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偉大貢獻,也是世界文明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感到自豪!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要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傳統文化小學生演講稿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叫鄭豔玲,是佳木斯市第一小學一名教師。在這春暖花開,萬木爭春之季,我很榮幸能夠代表學校參加這次評比活動,也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把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點粗淺認識向各位領導彙報。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很多內容,概括地講,可以用“一片陽光、一塊沃土、三棵大樹”來表述。其中,“一片陽光”是指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包括了天道自然、人天合一、五行相剋、陰陽和合。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就像一片陽光,照耀著中華民族五千年前進的步伐。“一塊沃土”是指中國傳統文化這塊肥沃的土地,包括區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三個要素。上有陽光的照耀,下有肥沃的土地,就長成了“三棵大樹”,這三棵大樹就是儒、道、釋,好比這片“沃土”裡的氮、磷、鉀,使得這片土地變得更加肥沃。
先師用這種文化治理魯國三個月就達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四方之客歸之”的社會狀況;周朝的成康之治,更是達到“刑措四十餘年不用”,可見其和諧程度;山西晉商,運用儒家思想,以義制利縱橫歐亞九千里,誠信為本稱雄商場五百年。這就是我們的文化啊,四大文明古國中,也只有中國的文化被完整的保留下來,並一直隨時代發展至今仍閃耀光芒。
自秦漢以來,中國的GDP總值,一直佔全球第一,佔53%,最多時達到80%;到鴉片戰爭前依然是佔32。9%,仍是世界第一;而20xx年,中國的GDP只佔全球GDP的6%,美國佔18%。中國當了幾千年的世界第一強國,靠的是什麼?就是靠我們的民族文化!而且,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唯有5020xx年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明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東西。我們國家本身有這麼好的文化,為什麼不去學習呢?我們國家有這麼好的文明?為什麼不去傳承呢?
具體到我們的教育來說,在教育過程中傳統文化對學生人格塑造、加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增強社會主人翁意識、加強傳統道德教育都有重要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從行為模式、思想傾向、心理傾向、心理素質、自我意識等多個方面塑造學生的人格和行為。然而如此重要的教育手段卻在我們的教育中經常被輕視忽略。正是這種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來越多的學生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多的依賴家長,缺乏自立能力,欠缺勞動習慣;自私自利,不太合群,集體觀念淡薄;花錢大手大腳,不珍惜勞動成果;是非觀念淡薄的意識。在任何地方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沒有任何民族意識、集體意識、國家意識。這樣將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新時代的學生是一批沒有自己正確價值取向的人。對於學校來說,就必須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著眼於繼承發展它的心髓,適時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讓我們的孩子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薰陶,讓他們有更高的理想和抱負。
現在我要說,要想得到智慧、尊嚴、快樂,那麼你一定要去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僅要學習,而且要用自己畢生的力量去傳播,因為現在全世界都需要這種文化。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更喜歡另一種說法:天下之事教育為先!我們從事的是教育子孫後代的職業。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有責任向學生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用傳統文化淨化靈魂,昇華思想,將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在中華大地上發揚光大。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