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發展模式高中歷史知識點
1、市場經濟模式
以英國為代表的市場經濟模式,自由放任經濟政策佔據主導地位,對市場不加干預,認為市場自身能自動平衡商品的總供給和總需求。主張自由經營、自由貿易、自由競爭,注重開拓海外市場,透過新航路開闢、殖民擴充套件、兩次工業革命等建立起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併成為市場的主導。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工業國可以從全世界範圍內獲得它們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級產品並傾銷工業品或進行投資,它們之間的貨幣可以自由兌換,它們中的一國發生經濟危機會波及他國甚至影響世界。這樣,以歐美工業國為主導的統一的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包括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範圍的建立(英法美和俄德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資本主義殖民體系的最終確立(亞洲除日本外成為歐美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基本被瓜分完畢,拉丁美洲又重新受制於列強)。
2、國家干預經濟模式
以美國羅斯福新政為代表的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政府透過法律等手段對經濟進行大規模干預,其核心內容是用國家的力量擴大消費,調整供給與需求的矛盾,緩和階級矛盾。羅斯福新政措施與凱恩斯主義基本一致。當商品供給大於需求時,刺激消費和投資;當需求大於供給時,限制投資和消費。在社會政策方面,建立社會福利制度。
3、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時期重點是實行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實行單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實行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實行排斥市場的指令性計劃經濟;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經濟。形成了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基本上實現了工業化。但是也導致片面、僵化等一些弊端。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道路的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除具有歐美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外,還具有自己的鮮明特色: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誌,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國家能夠對市場經濟的執行實行有力的宏觀調控。
5、關於經濟發展的一些認識
經濟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它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並在社會政治、思想文化的發展中起決定作用。
在古代,東亞大陸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生態環境,孕育了中華民族以農耕文明為主體的經濟形態,並逐漸形成了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模式。明清時期在農耕經濟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分離出一些迥異於傳統經濟模式的變異。
新航路的開闢,使西方人透過殖民擴張與掠奪逐步建立了世界市場。在兩次工業革命成果的基礎上,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實力大增,並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20世紀是經濟體制不斷創新與調整的時期。美國羅斯福新政,資本主義經濟體制表現出一定的自我調節功能。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在發展經濟的道路上歷經坎坷,其國力一度與美國抗衡,但由於政策失當,導致了聯盟的解體。
20世紀50年代後,中國不斷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加強,各種地域性經濟合作組織紛紛建立,世界經濟出現許多新變化。
制度創新、社會變革與經濟革新、技術革新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