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資源的開發高中地理知識點整理
一、人類使用的能源
1、可再生能源:水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陽能
2、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和核能
3、開發原則:因地制宜,不僅要考慮區域的資源狀況,而且要考慮市場和交通條件。
4、能源消費結構
世界:石油佔絕對優勢,煤炭、天然氣比重較大,核能也佔相當的比重。
中國:煤炭佔絕對優勢,石油的比重較大,天然氣比重小,水電佔相當的比重。
二、山西省煤炭資源的開發條件
①煤炭資源豐富,開採條件好、儲量豐富、分佈範圍廣、煤種齊全、煤質優良
②市場廣闊:我國的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
③位置適中:輸煤輸電距離近。
④交通比較便利:北中南三條運煤鐵路分別是大秦線、神黃線、焦日線。
三、能源基地建設:
⑴面臨挑戰:①人均資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單位產值能耗高;④以煤炭為主能源消費結構;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脅。
⑵採取措施:①擴大煤炭開採量;②提高晉煤外運能力,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③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一是建設坑口電站,變輸煤為輸電;二是發展煉焦業。
四、能源的綜合利用
⑴變革原因:產業結構單一、經濟效益低下、生態環境問題嚴重。
⑵變革模式:結合鐵礦、鋁土礦等資源優勢,構建三條產業鏈:煤電鋁、煤鐵鋼、煤焦化提高了能源的綜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價值。
⑶能源綜合利用的結果:①山西省產業結構由以煤炭開採業為主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多元結構,②原料工業逐步超過採掘工業而佔到主體地位,③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
五、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1.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1)生態問題:表土的剝離,井礦巷道建設、道路鋪設等,開挖地表,排棄土石造成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產生風沙。
(2)汙染問題:燃煤發電、洗煤、煉焦等造成大氣汙染、水汙染;煤矸石等造成固體廢棄物汙染。
2.提高煤的利用技術:推動以潔淨煤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
3.調整產業結構: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是生態環境問題根源所在,①對原有重化工業進行調整,使產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②大力發展農業、輕紡工業、高技術產業和旅遊業。
4.能源的綜合利用:產業結構調整,結合鐵礦、鋁土礦優勢,主要構建煤-電-鋁、煤-焦-化、煤-鐵-鋼三條產業鏈,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5.環境保護和治理:①提高煤的利用技術,潔淨煤技術等;②調整產業結構,如原有的重化工業進行調整,使其產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農業、輕紡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旅遊業,降低重化工業的比重;③三廢的治理。廢渣:回收再利用;廢氣:消煙除塵,營造防風林帶;廢水:沉澱淨化。
圖解日出和日落的方位
某地的日出日落方位就是該時太陽光線在該點所在的經緯線構成的座標軸中的方位,又因只有在兩分日太陽光線一直與緯線面平行,故日出日落為正東正西方向,春分到秋分太陽直射在赤道以北,太陽光線每天在所有緯線靠北位置射來 高中政治,故除兩極點及正出現極晝極夜的地方外其餘各地均日出在東北、日落在西北。秋分到次年春分太陽直射在赤道以南,太陽光線每天在所有緯線靠南位置射來,故除兩極點及正出現極晝極夜的地方外其餘各地均日出在東南、日落在西南。
極點處出現極晝時,太陽是螺旋上升或螺旋下降的。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的地方日開始升與日降落到的最低位置均在正北;南半球出現極晝的地方日開始升與日降落到的最低位置均在正南。
夏至日日出和日落
冬至日日出和日落
春秋分日日出和日落
赤道北半球夏至日日出
赤道北半球夏至日日落
氣候與自然帶的對應
氣候型別分佈對應情況如下:
熱帶雨林氣候 赤道地區 熱帶雨林
熱帶草原氣候 10度緯度和迴歸線之間 熱帶草原
熱帶沙漠氣候 迴歸線和30讀緯度之間的大陸中、西部 熱帶沙漠
熱帶季風氣候 迴歸線和10度緯度之間的大陸東部 熱帶季雨林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溼潤氣候 25度-35度之間的大陸東部或30度-40度緯度之間的大陸東部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地中海氣候 30度-40度緯度之間的大陸西部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溫帶海洋性氣候 40度-60度緯度之間的大陸西部 溫帶落葉闊葉林
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大陸的內部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的東部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極圈地區 亞寒帶針葉林
極地氣候氣候 極地地區
特殊情況:
自然帶與氣候型別不完全對應的情況
自然帶與氣候型別、植被是緊密聯絡的。氣候是形成自然帶的最主要因素,植被則是自然帶的最明顯的標誌。所以有什麼氣候型別必有相應的什麼自然帶;有什麼的自然帶一定也有對應的植被型別。故而很多自然帶與氣候型別、植被型別的名稱是完全一致的,如熱帶雨林氣候—熱帶雨林帶—熱帶雨林、熱帶沙漠氣候—熱帶沙漠帶 —熱帶沙漠、熱帶草原氣候—熱帶草原帶—熱帶草原、苔原氣候—苔原帶—苔原等等,這就使我們較易掌握這部分內容。但也有一些例外,在教學中需特別注意。
一、熱帶季風氣候區有兩類自然帶—熱帶季雨林帶和薩瓦納帶(熱帶稀樹草原)。
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地區差異顯著。在降水多的地區如南亞的東北部、印度半島西岸、中南半島東西兩側和菲律賓群島北部,都處在迎風坡,降水很豐富,植被以高大茂密的森林類似熱帶雨林,只是在旱季時,不少樹木有落葉現象(如抽木)所以叫熱帶季雨林(我國雲南的西雙版納也屬之)。
而在內陸或背風坡的平原低地,降水較少,有的年降水量甚至不足100mm,如印度的中部、德干高原內地、緬甸中部、泰國中部東部等處,植被以熱帶稀樹草原(即薩瓦納帶)。這裡也就成了亞洲唯一分佈有熱帶稀樹草原的地區(我國海南島西南部也有分佈)。
二、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有多種自然帶。
溫帶大陸性氣候是個廣泛的概念,因氣候差異顯著,可分為四個亞類:溫帶落葉闊葉林氣候、溫帶草原氣候、溫帶荒漠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故相應必有四個自然帶。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是降水較多的溼潤地區,如中歐東歐和北美五大湖及東部沿海,往內陸降水逐漸減少而過渡至溫帶草原帶和溫帶荒漠帶。由於還受大氣環流、地形等影響,有的荒漠不一定在大陸中心地區,各帶延伸方向也不盡相同,但具有明顯經向地帶性。在北半球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北側,就是東西向呈完整帶狀分佈的亞寒帶針葉林帶,幾乎橫貫整個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這裡緯度高,氣候寒冷,降水量不多,但蒸發弱,仍相當溼潤,能生長耐寒的針葉樹(如雲杉、冷杉、落葉松、柏等)。南半球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只分布在南美洲南部東側(巴塔哥尼亞高原),只有一個亞類:溫帶荒漠氣候,所以也只有一個自然帶—溫帶荒漠帶,且呈縱向分佈。這是由於本區的西風,受安第斯山阻擋,背風坡降水稀少,而沿岸又有北上的福克蘭寒流影響的緣故、這是世界上大陸東岸有荒漠分佈的唯一地區。
三、溫帶海洋性氣候區與溫帶季風氣候區共同對應一個自然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這兩類氣候影響地區,氣候溫和,降水較多,都較溼潤,能滿足闊葉樹的行長,但冬季都有一個相對低溫過程,故樹木都要落葉。這一自然帶在歐洲就同溫帶大陸性氣候溼潤地區的溫帶落葉闊葉林聯成一片,範圍很大,從西海岸一直延伸到東歐平原甚至越過烏拉爾山抵西西伯利亞平原南端。在東亞溫帶季風區的北部則屬亞寒帶針葉林帶(如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日本的北海道等)。
四、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區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有相同的自然帶,如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在非洲南部東側也有這類自然帶分佈。這裡處在德拉肯斯堡山的東側,面向來自印度洋的東南風降水較多。在南美洲,只在其北部(巴西南部)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但在南部地區(烏拉圭和阿根廷的潘帕斯)卻是草原帶。
五、澳大利亞熱帶荒漠南側是薩瓦納帶嗎?大家知道薩瓦納氣候區一般都靠屬夏雨型,即夏季因受赤道低壓帶南移影響而多雨。而從熱帶荒漠向亞熱帶森林(地中海氣候)過渡的草原地區,冬季受西風帶影響而導致多雨,故應屬冬雨型,所以該處草原帶應為亞熱帶草原帶,這樣自然帶分佈就符合規律了。
綜上所述,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讓牢固掌握普遍規律,但同時也不能忽略個別的特殊的一些現象,這也正是如何運用學過的各類來解答各地現象,考查的關鍵所在。
宇宙中的“錯”名
宇宙中許多事物的名稱是可以望文生義的,但是,也有不少天文名稱是反彈琵琶,別有一番趣味。
水星無水
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的2/5,因此,水星表面上的物體很容易逃逸掉,時至今日,它上面只剩下極稀薄的大氣。因為沒有水和大氣的調節,所以晝夜溫差極大。地球少地 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而它的表面水(海洋)竟佔了71%,地(陸地)僅佔29%!難怪遨遊太空的第一人—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驚呼:人類給地球取錯了名字,不該叫它地球,應叫它水球。看來人類真的把地球與水星的名字給顛倒了。
恆星不恆
由於恆星距離我們十分遙遠,在地球上看來,恆星之間的相對位置似乎是固定不變的,因此古人就稱它們為恆星。事實上,所有的恆星都在不停地運動和變化中,例如,北斗七星在10萬年前和10萬年後 高中政治,它的排列就決非現在的勺子狀。銀河非河 銀河系是由2000多億顆恆星構成的巨大的天體系統。在晴朗的夜晚,人們憑肉眼即可看到天上有條白茫茫的帶子,就像一條河流似的,人們就叫它銀河。其實這是古人不知道銀河是由無數恆星密集而成,在夜空中較亮的緣故。民間傳說的鵲橋相會,牛郎、織女每年相會一次,而實際上這兩顆恆星之間相距16.3光年,步行走過這座橋需要20億年,噴氣式飛機要飛幾千萬年。
太空不空
人們常把星際空間稱為太空,意思是說那裡是虛無縹緲的世界,但經天文學家研究發現,那裡是形形色色的物質世界,僅太陽系就有大小行星無數個,在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有2000多億顆,另外還有數十億個大小同銀河系相當的天體系統組成的河外星系。太空真是一個龐大的家族。也正是由於人們給宇宙中的成員取名時的主觀性,不經意之間造成了一些張冠李戴,才使得宇宙中的成員更加神秘有趣、流光異彩。
學習高中地理幾個基本要點
地理是人類最古老的學科之一。開天闢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著地球的滄海桑田,也帶給了古老的人類無窮的好奇與想象。忽忽數十個世紀,人類一直在感受著自然造物的神奇,並透過人與自然的往來交流中,地理學不斷被拓展出新的意義與內涵。時至今日,地理事物與現象變成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的話題,不僅僅侷限於經典意義上的山川面貌、星辰執行等自然地理的內容,而且更多地融入了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旅遊等人文層面的印記。由此延伸,進而折射出社會風貌真實的投影。上至宇宙空間,下到地球內部,還有我們生活的人類社會,這些都是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都屬於地理學的研究範疇。地理學還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地理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在生活中觀察到許多有趣的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到許多有用的地理知識。不僅如此,地理學在現代科學中還需要佔有重要地位,對於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起著重要作用。
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們怎樣才能學好地理呢?首先,我們得明確,為什麼學地理?學地理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幫助。其次,要清楚地理學習有三個層次:是什麼、在哪裡、為什麼。很多進入高一的學生,會覺得地理很難學,原因是高中地理與初中的內容相差很大,初中多為“是什麼,在哪裡”,而高中是“為什麼”,尤其高一上冊的自然地理,學習時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理科思維,理解難度大;剛進入高中的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如學生對四季更替,邊遠地區鄉村學生對工業佈局都缺乏感性認識。其實地理很簡單,學習地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一、要學會閱讀理解地理教科書
地理學習的支柱是教材的閱讀理解,地理不同另兩個文科之處在於,對教材知識點必須理解記憶而不要死記硬背,要達到較深刻的理解,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閱讀,積極思考。上課時間有老師的引導,可以少走彎路,特別是進入高中以後地理中常識所佔比例較初中小了,但知識更深,更系統化,更加複雜,理解難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滲透的範圍越來越廣,學習地理需要的課外知識也多,所以,一定抓緊學習的主陣地課堂。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冊),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絡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恆星日、太陽日;時區、區時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第二、抓"原理"重"理解"。從基礎知識抓起,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氣溫與氣壓的關係;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生態平衡的條件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做就能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
第三、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指用聯絡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等,是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視覺化,便於思考、交流與表達。它是由節點、連線組成的知識網路圖,其中節點表示概念,連線表示概念之間的.聯絡,用節點和連線組成的網路知識結構表示某一個主題及其層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下冊、選修教材一和選修教材二),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二、學會閱讀和使用地圖
地理學習的靈魂是地圖的閱讀和使用,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是我們獲得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地理學習不能夠離開地圖。
第一、“圖文結合易學好記”,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詢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把地圖印在腦子裡,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資訊,從容作答,即形成“腦圖”。在歷次高考地理試卷中,都有許多無圖考圖的題目,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十分重視構建“腦圖”的訓練。
第二、抓"讀圖"明"空間",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象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瞭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空間聯絡、空間組合。從歷年高考地理試題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試題直接或間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間分佈知識。在區域地理學習中更應重視地圖的運用。
第三、地圖學習要學會分類、讀圖、變圖、用圖。
學會分類,包括日照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景觀圖、原理示意圖、漫畫圖、資料圖、結構圖、等值線圖等。
學會讀圖,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①先讀圖的主題,即圖名;②看清圖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細節,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範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資訊;④聯絡實際。學會變圖,如圖圖轉換(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圖文轉換等。
學會用圖,如用圖歸納總結地理規律或特點,用圖記憶等。用圖記憶就是記的時候,應該直接把文字放到圖上記,當涉及到這個知識點的時候,你的腦子裡反映出來的是有文字的圖片而不單是文字,你便可以象讀圖一樣回答各種問題了,不管是文字題還是讀圖題都可以解決。
學習地理要學會掌握使用地圖的方法,養成讀圖、用圖和收集地圖的好習慣,“左書右圖,圖文並茂”,從地圖中獲取知識資訊,發現知識、提高技能。地圖是工具,也是最好的老師,同學們學會了使用地圖的方法和習慣,學習地理就會學得輕鬆、學得有趣,才能學好地理。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
三、注重學習的幾個環節
學習地理與學習其它科目一樣,要注重學習的幾個環節:預習、上課、練習、複習,特別是容易忽略的預習、複習兩個環節。根據記憶規律,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也是很有必要的,透過預習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內容概貌和自己不懂之處,便於上課分配注意力,因為上課時間每一分鐘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課有明顯的節奏感,必須將勁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時間放在重難點上。學習地理決不能等全部學完後再回頭複習,這樣你是決不會理解課本知識的,你會發現學地理很難。可是如果你把地理當天的內容當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點知識就在你腦子裡更明確一些,日積月累就會培養成為你的地理思維,那麼學習地理就會易如反掌了。高考雖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礎,地理基礎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實、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等,因此,複習中應多看書。實踐證明,自覺做到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
四、收集資訊理論聯絡實際
現代社會是個資訊社會,生活中處處蘊含著資訊,如電視新聞、報刊雜誌、媒體網路、旅遊科技、綜藝體育等,經常為人們提供大量的知識資訊,這些資訊中很多是人們普遍關心的鮮活生動的地理知識和敏感具體的地理問題,我們要善於收集和處理,不斷補充豐富地理知識。課外同學們也要注意博覽群書,養成良好的資訊素養,如走進圖書館,訪問網際網路站,參加社會實踐調查等,及時查閱收集、檢索處理地理資訊。這不僅是地理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也是同學們收集資料、獲取資訊、充實知識、豐富閱歷的有效途徑。資訊就是資源,資訊就是知識,要使自己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不斷提高自己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勇於實踐、創新學習的意識。
地理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實踐性強,應用性廣,學習時要緊密結合、密切聯絡周圍的事物和現象、當地和國家的經濟發展、國內外的時事熱點等,讓學習更貼近生活實際,更為鮮活有趣。還要儘可能地走進大自然、走入社會,親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和現象,將書本、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在野外觀察和社會活動中得到應用,培養觀察分析、活學活用、理論聯絡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實踐創新的能力。
相信經過努力,同學們一定會喜愛地理並學好高中地理的。
地理記憶大洋和大洲
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為四洋首,位於亞澳兩美間。
大西洋西南北美,東岸臨界歐與非。
印度洋臨亞非澳,南部三洋水相連。
北冰洋麵為最小,亞歐北美三洲環。
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陸佔三,亞歐非洋兩美南①。
亞歐兩洲本一體,烏拉高加分兩邊②;
亞非原本相結連,蘇伊運河來割斷③;
亞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峽在中間;
中美南北來牽線,巴拿運河又阻攔④;
數大洋洲面積小,似斷不斷亞下邊。
亞歐非洋東半球,南北美佔西半邊,
唯有南極搞獨立,冰層覆蓋稱高原。
①洋,大洋洲。兩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極洲。
②烏拉,烏拉爾山脈和烏拉爾河。高加,高加索山脈。
③蘇伊運河,蘇伊士運河。
④巴拿運河,巴拿馬運河。
洋流知識專題複習
一、洋流
1.定義洋流是海水常年比較穩定的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模流動,叫洋流。
2.性質分類:暖流(從較低緯流向較高緯的洋流);寒流(從較高緯流向較低緯的洋流)。
三、洋流對環境的影響
①調節全球熱量平衡。
②對氣候的影響。例:北大西洋暖流對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影響;南北半球沙漠氣候的形成與寒流的關係;俄羅斯北冰洋沿岸的摩爾曼斯克港位於北極圈以內,卻終年不凍;而其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託克港位於43°N附近,卻有長達近半年的結冰期,這主要是分別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和千島寒流的影響所致;秘魯寒流與南美大陸西岸氣候的形成等寒流流經過的海區降溫減溼,如澳大利亞沙漠直逼西海岸;暖流流經過的海區增溫增溼,如西歐溫帶海洋性氣候向北延伸。暖流流經的海區水溫一般偏高些,寒流流經的海區水溫一般偏低些。洋流、特別是寒流對等溫線的影響比較顯著。例如北半球等溫線沿非洲和北美的西岸向南凸出,是受加那利寒流和加利福尼亞寒流影響的結果。在南半球等溫線沿非洲和南美西岸向北彎曲,則是受本格拉寒流和秘魯寒流影響的結果。
③影響航運。順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如哥倫布橫渡大西洋,1492年逆大西洋暖流而行花費37天,1493年順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僅花了20天。
④寒暖流交匯處形成漁場。在寒暖流交匯的海區,海水受到擾動,可以把下層豐富的營養鹽類帶到表層,使浮游大量繁殖。如北海道漁場。
⑤對海洋汙染物的影響。有利於汙染物的擴散,但汙染範圍擴大。
要點應用點撥
例1 讀右圖,A、B兩地位於同一緯度的不同海區,曲線代表等溫線,讀圖回答問題。
(1)該海區位於________(南或北)半球。
(2)A、B各受什麼性質的洋流影響,洋流流向怎要?
A.________,流向________B.________,流向________(3)如果A、B分別位於大西洋東岸或西岸,則流經A處洋流名稱是______,流徑B處洋流名稱是______。
[答案](1)北。(2)暖流,由南向北;寒流,由北向南。(3)墨西哥灣暖流,加那利寒流。
[分析]讀圖分析:由於等溫線數值由南向北遞減,可知其南方為低緯度,故為北半球。由於A處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可以判斷出A地比同緯度相鄰海區水溫高,故受暖流影響,同理,由於B處等溫線向低緯凸出,B應受寒流影響,由此也可推斷出暖流的流向由南向北,寒流的流向由北向南。由於A、B分別位於大西洋東岸或西岸,根據等溫線數值來判斷,由於海水溫度不低於20℃,因此位於中、低緯度,根據洋流分佈規律,大西洋中、低緯度大洋西岸是墨西哥灣暖流,大西洋東岸是加那利寒流。
例2 歐洲殖民者自16世紀開始從非洲販賣黑人奴隸到美洲,再將掠奪來的物質運回歐洲。讀海上航運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航運路線是否合理 。為什麼: 。
(2)沿線所經過的洋流(名稱)分別是:A 、B 、C 、D ,所組成的環流系統叫 。
(3)按洋流的主要成因分別為:A B
[答案](1)合理整個航程基本都是順風順水的(2)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灣暖流北大西洋暖流順時針大洋環流(3)補償流風海流。
[分析]本題考查對洋流的分佈、成因等的熟悉程度和掌握情況。
1.由於緯線的度數越向北越大,且最南部的緯線為赤道,因此根據圖中的緯線可判斷出此圖為北半球上某地區海陸分佈圖。
2.根據圖中的緯度,且該環流系統為順時針方向流動,從而可知該環流為北半球上中低緯度海區的環流系統。
3.根據海陸輪廓可知該海域為北大西洋地區,結合洋流的分佈規律可判斷出:A為加那利寒流,B為北赤道暖流,C為墨西哥灣暖流,D為北大西洋暖流。根據根據洋流成因可知:A洋流為補償流;B洋流為風海流 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