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于謙保衛北京的歷史典故

于謙保衛北京的歷史典故

明朝五十萬大軍在土木堡全線崩潰,訊息傳到北京,太后和皇后急得哭哭啼啼,從宮裡內庫撿出大量金銀珍寶、綾羅綢緞,偷偷派太監帶著財寶去尋找瓦剌軍,想把英宗贖回來。結果,當然是毫無希望。

從土木堡逃出來的傷兵,斷了手的,缺了腿的,陸續在北京街道出現了。京城裡人心惶惶,誰也不知道皇帝下落怎樣。再說,京城裡留下的人馬不多,瓦剌軍來了怎麼抵擋呢?

為了安定人心,皇太后宣佈由郕王朱祁鈺監國(就是代理皇帝的職權),並且召集大臣,商量怎麼對付瓦剌。大臣們七嘴八舌,不知怎麼辦才好。大臣徐有貞說:“瓦剌兵強,怎麼也抵擋不住。我考察天象,京城將遭到大難、不如逃到南方去,暫時避一下,再作打算。”

兵部侍郎于謙神情嚴肅地向皇太后和郕王說:“誰主張逃跑的,應該砍頭。京城是國家的根本,如果朝廷一撤出,大勢就完了。大家難道忘掉了南宋的教訓嗎?”

于謙的主張得到許多大臣的支援,太后決定叫于謙負責指揮軍民守城。

于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他自小有遠大的志向。小時候,他的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的畫像。于謙十分欽佩文天祥,把那幅畫像掛在書桌邊,並且題上詞,表示一定要向文天祥學習。長大以後,他考中進士,做了幾任地方官,嚴格執法,廉潔奉公;後來擔任河南巡撫,獎勵生產,救濟災荒,比較注意人民疾苦。

王振專權的時候,貪汙成風,地方官進京辦事,總要先送白銀賄賂上司,只有于謙從來不送禮品。有人勸他說:“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于謙甩動他的兩隻袖子,笑著說:“只有清風。”他還寫了一首詩,表明自己的態度,詩的後面兩句是:“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後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說長道短,閭閻就是里巷。“兩袖清風”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

因為于謙剛正不阿,得罪了王振,王振就指使同黨誣告于謙,把于謙打進監牢,還判了死刑。河南、山西的地方官員和百姓聽到于謙被誣陷的訊息,成千上萬的人聯名嚮明英宗請願,要求釋放于謙。王振一夥一看眾怒難犯,又抓不住于謙什麼把柄,只好釋放了于謙,恢復了他的原職;後來,又被調到北京擔任兵部侍郎。

這一回,在京城面臨危急的.時刻,于謙毅然擔負起守城的重任。他一面加緊調兵遣將,加強京城和附近關口的防禦兵力;一面整頓內部,逮捕了一批瓦剌軍的奸細。

有一天,監國的郕王朱祁鈺上朝,大臣們紛紛要求宣佈王振罪狀。朱祁鈺不敢作主。有個宦官馬順,是王振的同黨,見大臣們不肯退朝,吆喝著想把大臣趕跑。這下激怒了大臣。有個大臣衝上去揪住馬順,大夥趕上來,一陣拳打腳踢,就把馬順揍死了。

朱祁鈺見到朝堂大亂,想躲進內宮,于謙攔住他說:“王振是這次戰爭失敗的罪魁禍首,不懲辦不能平民憤。陛下只要宣佈王振罪狀,大臣們就心安了。”

朱祁鈺聽了于謙的話,下令抄了王振的家,懲辦了一些王振的同黨,人心漸漸安定下來。

瓦剌首領也先俘虜了明英宗,沒把他殺死,卻挾持著英宗當人質,不斷騷擾邊境。看來,京城裡沒有皇帝不好辦。于謙等大臣請太后正式宣佈讓朱祁鈺做皇帝,被俘虜的明英宗改稱太上皇。朱祁鈺這才即位稱帝,這就是明代宗(又叫景帝)。

也先知道明朝決心抵抗瓦剌,就以送明英宗回朝為藉口,大舉進犯北京。

這一年十月,瓦剌軍很快打到北京城下,在西直門外紮下營寨。于謙立刻召集將領商量對策。大將石亨認為明軍兵力弱,主張把軍隊撤進城裡,然後把各道城門關閉起來防守,日子一久,也許瓦剌會自動退兵。

于謙說:“敵人這樣囂張。如果我們向他們示弱,只會助長他們的氣焰。我們一定要主動出兵,給他們一個迎頭痛擊。”

接著,他分派將領帶兵出城,在京城九門外擺開陣勢。

于謙在城外把各路人馬布置好後,他親自率領一支人馬駐守在德勝門外,叫城裡的守將把城門全部關閉起來,表示有進無退的決心。並且下了一道軍令:將領上陣,丟了隊伍帶頭後退的,就斬將領;兵士不聽將領指揮,臨陣脫逃的,由後隊將士督斬。

將士們被于謙的勇敢堅定的精神感動了,士氣振奮,鬥志昂揚,下決心跟瓦剌軍拼死戰鬥,保衛北京。

這時候,各地的明軍接到朝廷的命令,也陸續開到北京支援。城外的明軍增加到二十二萬人。

明軍聲勢浩大,戒備森嚴,也先發動幾次進攻,都遭到明軍奮勇阻擊。城外的百姓也配合明軍,跳上屋頂牆頭,用磚瓦投擲敵人。經過五天的激戰,瓦剌軍死傷慘重。

也先遭到嚴重損失,又怕退路被明軍截斷,不敢再戰,就帶著明英宗和殘兵敗將撤退。于謙等明英宗去遠了,就用火炮轟擊,又殺傷了一批瓦剌兵。北京城保衛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于謙立了大功,受到了北京軍民的愛戴。明代宗十分敬重他。于謙家的房屋簡陋,只能遮蔽風雨,明代宗給他造一座府第,于謙推辭了。他說:“現在正是國難當頭的時候,怎麼能貪圖享受呢?”

也先失敗後,知道扣住明英宗也沒有用處。就把明英宗放回北京。

于謙一心保衛國家,但是那個在北京危急的日子裡主張逃跑的徐有貞,還有被于謙責備過的大將石亨,都對他懷恨在心,在暗地裡想法報復。

英宗回北京後過了七年,也就是公元1457年,明代宗生了一場大病,徐有貞、石亨跟宦官勾結起來,帶兵闖進皇宮,迎明英宗朱祁鎮復位。歷史上把這件事稱作“奪門之變”。沒多久,明代宗就死了。

明英宗復位後,對於謙在他被俘流亡的時候,幫他弟弟即位稱帝,心裡本來有氣,再加上徐有貞、石亨一夥在他面前說了不少誣陷的話,竟下了狠心,給於謙加上個“謀反”的罪名,把于謙殺害。

北京的百姓聽到于謙受冤被害,不論男女老少,個個傷心痛哭。人們傳誦著于謙年輕時候寫的一首《詠石灰》的詩: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人們認為,這正是于謙一生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