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班手工教案彙總五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託班手工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託班手工教案 篇1
一、目標
1、學習用撕貼的方法貼上大樹的樹葉。
2、培養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撕貼習慣。
二、準備
1、固體膠、抹布、撕碎的各色彩紙若干。每組一個放碎紙的盆,貼上用的大樹若干。
2、教學自制圖片一套。
三、過程
1、引出課題
以講故事的形式激起幼兒興趣:
春天來了,太陽光照在小朋友身上暖洋洋的,真舒服;太陽光照在大地上,大地上的小草穿上了新衣裳,太漂亮了;太陽光照在花園裡,花兒都開放了,哇,真美麗!太陽光照在小河裡,小魚快活的游到了水面上,他們高興的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太陽光照呀照,當快要照到大樹身上的時候,突然天空中飄來了一片烏雲,烏雲遮住了太陽,於是,大樹就沒能穿上新衣裳。
2、討論
(1)、大樹沒能穿上新衣裳,身上會怎麼樣?(冷的)
(2)、還會怎麼樣?(生病的)
3、請幼兒想辦法幫助大樹(幼兒討論後回答)
——去超市買衣服給大樹穿;把我的衣服脫下來給大樹穿;用廢紙撕成樹葉,塗上膠水貼在大樹身上。
4、教師示範
(1)、先給大樹的身上塗上很多膠水,儘量不要把膠水塗到大樹身體外面。
(2)、把廢紙用兩隻手撕成很小很小的碎片,邊撕邊貼。
(3)、給大樹身上全部貼上碎紙後,再用手輕輕壓一下。大樹伯伯的新衣裳就做好了,花花綠綠的好漂亮。
5、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鼓勵幼兒大膽撕紙並把它撕的小一點,邊撕邊貼。
提醒幼兒要把膠水塗在大樹身上,要塗的多才能粘的牢。
6、幼兒互相講述:看看誰做的新衣裳好
託班手工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彩泥的效能,並逐步學會團圓、搓長、壓扁、粘合等簡單的技能。
2、激發幼兒對泥工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每人一塊墊板、一團橡皮泥,事先準備好的魔法口袋及成品橡皮泥。如糖葫蘆、蛇、餅乾、刺蝟、等彩泥成品。
活動過程:
1、魔法口袋變變變教師以神秘的魔術師登場,以神秘、誇張的口吻,誇張的動作依次變出糖葫蘆、蛇、餅乾、刺蝟、等彩泥成品,讓幼兒觀察、討論。
2、認識彩泥教師提問:這麼好看的東西是用什麼做的?(幼兒用已有的經驗自主討論)幼兒每人一塊彩泥,進行觀察、觸控、討論。(給幼兒足夠的空間,儘量讓幼兒發現彩泥的特性)請個別幼兒發表意見。
確定幼兒的討論結果,告訴幼兒這種軟軟的,會變的像面一樣的東西就是橡皮泥,也叫彩泥。
3、彩泥變變變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橡皮泥。
(1)團圓:彩泥變湯圓。
(2)壓扁:湯圓變大餅,比一比誰的餅大。
(3)搓長:湯圓變筷子,比一比誰的筷子長。
(4)讓幼兒自己來變一變,說一說變成了什麼。
4、彩泥回家今天,橡皮彩泥和我們一起玩遊戲了,真開心呀。彩泥寶寶累了,我們送它回家吧。
教師引導幼兒檢查自己的地面、桌面是否清潔,讓幼兒將橡皮泥放進小罐,並放在固定的地方。
活動反思:
1、活動匯入有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發了幼兒對彩泥的興趣。
2、在引導孩子認識彩泥的時候,沒有向孩子闡釋清楚彩泥的性質。
3、在活動中設計了讓幼兒自己變彩泥,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力,活動中,幼兒玩彩泥時,比較專注,捏出了各種各樣的造型。透過這次活動,幼兒掌握了捏彩泥的基本技能,獲得了發展。活動結束時,幼兒很不捨的送橡皮泥回家。
託班手工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重點難點
1、嘗試用團紙或者搓紙、撕紙的方法,把比瓶口大的紙片裝進瓶子裡。 2、在教師引導下,願意觀察、模仿教師、同伴的動作,自己動手進行裝紙片練習。3、願意自己動手操作,不依賴成人幫助。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塑膠瓶。 2、每組一個小筐,內裝若干張比瓶口稍大些的紙片。
活動內容:
1、教師出示空塑膠瓶,經瓶子娃娃的吻進行講述,引起幼兒往瓶裡裝紙片的興趣。
(1)教師:瓶子娃娃肚子空了,肚子餓了,怎麼辦呀?誰願意來餵它吃東西?
(2)教師:我們做什麼好吃的送給瓶子娃娃吃呢?看看桌子上有有什麼材料!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嘗試往瓶子裡裝大紙片的方法。
(1)教師:紙片可以喂進瓶子娃娃的肚子裡嗎?小朋友們動手試一試吧!(每人嘗試一張經小紙。)
(2)教師根據幼兒的操作提取動作,配合誇張的動作和語言,幫助幼兒歸納幾佫把大紙片裝進瓶子裡的方法。(團紙、搓紙、撕紙等)
(3)教師強調規則:多裝幾張紙,讓瓶子娃娃吃飽。
(4)幼兒模仿教師動作,邊說:娃娃,我餵你吃飯:邊進行操作練習。
(5)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幫助個別幼兒觀察,模仿教師和同伴的動作,自己的手把紙片裝進瓶子裡。
3、幼兒將“吃飽”的瓶子娃娃放在小組桌上進行展示,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製作方法,體驗製作成艻喜悅。
教師:
(1)瓶子娃娃肚子吃飽啦,真棒呀!
(2)是誰把它們餵飽的?你是怎麼喂的呀?
(3)瓶子寶寶謝謝小朋友們!你們真棒!
託班手工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每當我跟小朋友們做手指遊戲一根手指頭變呀變呀變成毛毛蟲的時候,他們對毛毛蟲都表現出了特別的興趣,但興趣點各不相同。在一次教學活動《雪花飄》中,孩子們又在談論毛毛蟲到哪裡去了,毛毛蟲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孩子們的興趣點達到了共鳴。同時,教師應發現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滿足幼兒的探索興趣,尊重幼兒的自主活動。由此,我設計了此手工活動《毛毛蟲》,來進一步延伸幼兒對毛毛蟲的興趣,並將蒙氏教育中的五指抓、三指抓滲透其中。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團紙球和套皮筋的方法制作毛毛蟲,並嘗試為毛毛蟲貼眼睛和嘴巴。
2、透過練習捏、揉、團、抓的技巧,增強幼兒雙手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活動準備:
製造成型的毛毛蟲一個、 裁成小塊的報紙若干、襪子人手各一、皮筋若干、托盤、小筐、塑膠碗
活動重點:將報紙揉成球
活動難點:將蒙氏活動中五指抓、三指抓恰當的應用於活動中,給毛毛蟲身上套皮筋。
活動過程:
一、設定情景,引發興趣。
教師:今天,徐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看,是誰呀?她長得什麼樣子呀?當幼兒說不出來時可引導幼兒:他的身體長的是什麼樣子的?長不長呀?
教師小結:毛毛蟲長得長長的,他的身體是一節一節的。
二、透過觀察分析,鼓勵幼兒大膽猜測毛毛蟲的.製作材料。
1、教師:小朋友們猜猜看,毛毛蟲是用什麼做成的?(鼓勵幼兒說一說做毛毛蟲所用的材料)
2、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說了許多做毛毛蟲的材料。那,毛毛蟲究竟是用什麼做成的呢?現在咱們就來看一看。
(教師邊開啟毛毛蟲邊向幼兒展示所用材料並要求幼兒說出材料名稱。)
教師小結:噢!原來襪子裡面裝上紙球,外面套上皮筋,便做成了毛毛蟲。
三、教師示範。
1、教師:那你們知道徐老師是怎樣用這些東西做毛毛蟲的嗎?現在咱們就來看一看一老師究竟是怎麼做毛毛蟲的,來看老師的手。(教師開始示範)
先選一隻襪子放在手邊——拿紙團成球塞入直到塞滿——拿皮筋把口封住——然後用手摸到一個球套一個皮筋——最後貼上眼睛和鼻子。
2、現在,徐老師的毛毛蟲做好了,誰來說一說,徐老師是怎麼做毛毛蟲的?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說得都很好,徐老師先選一隻襪子放在手邊,然後將紙球塞入襪子,套上皮筋,最後,貼上嘴巴和眼睛。把即時貼反面的紙解下後放到小筐裡。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與指導
1、教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做一條自己的毛毛蟲?
2、教師:小朋友們在做毛毛蟲時,有時間的可以貼上眼睛和嘴巴,沒有時間的可以等下一次再貼。
3、教師:遇到困難的時候小朋友可以請老師幫忙,也可以看看你臨邊的小朋友是怎麼做的。
(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教師重點觀察以下內容:幼兒能否將紙揉成球。巡迴指導,幫助幼兒將紙團塞入襪子中,並將皮筋套在襪子上。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將毛毛蟲的眼睛、嘴巴貼上。)
五、討論分享。
教師:小朋友們的小手真能幹,一會兒就將毛毛蟲做好了。現在小朋友們拿著自己的毛毛蟲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告訴他,你的毛毛蟲是什麼顏色的,毛毛蟲身上套的是什麼顏色的皮筋,好嗎?
六、活動延伸。
教師:現在,咱們拿著毛毛蟲到另一間屋裡去跟毛毛蟲做遊戲吧!
幼兒將毛毛蟲的眼睛、嘴巴貼上。)
七、討論分享。
教師:小朋友們的小手真能幹,一會兒就將毛毛蟲做好了。現在小朋友們拿著自己的毛毛蟲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告訴他,你的毛毛蟲是什麼顏色的,毛毛蟲身上套的是什麼顏色的皮筋,好嗎?
八、活動延伸。
教師:現在,咱們拿著毛毛蟲到另一間屋裡去跟毛毛蟲做遊戲吧!
託班手工教案 篇5
製作物件:
多彩的不倒翁。
製作材料:
鵝蛋(雞蛋、鴨蛋亦可)一隻、彩色筆一盒、橡皮泥、彩色紙、剪刀一把。
製作步驟:
1、將準備好的鵝蛋洗乾淨,用布子擦乾後備用;
2、把橡皮泥粘附在鵝蛋上,保證鵝蛋在桌子上可以立住,能達到推不倒的效果最好;
3、根據自己的喜好,把鵝蛋和鵝蛋上的橡皮泥著色,可以繪製自己喜歡的圖案,比如,小丑、人臉等影象;
4、製作不倒翁的胳膊和鼻子,這個可以用準備好的剪刀剪硬紙板,剪出胳膊或者鼻子的形狀即可,然後用橡皮泥粘在鵝蛋上;
5、手工的環節就是給新粘好的部分著色,注意色調要和整個鵝蛋的形象協調。
結束語:
可愛的不倒翁製作好了,小寶寶們不要忘記把製作過程中產生的垃圾收拾掉,養成注意衛生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