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清廉文化進校園”主題徵文

“清廉文化進校園”主題徵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徵文打過交道吧,徵文具有主題鮮明、內容清楚的特點。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徵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廉文化進校園”主題徵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廉文化進校園”主題徵文 篇1

廉潔是一把琴,琴聲悠悠,餘音繞樑;廉潔是一杯茶,古樸醇厚,品味一世的清香;廉潔是一根竹,傲然挺立於世間,謂是人間正氣。

在封建腐朽的古代,當官的為了權勢壓榨百姓,用從百姓那裡剝削來的錢財布匹去討好上司,在當時這種黑暗的風氣廣泛流傳時,于謙作為其中的一股清流,不受外界的汙染,不隨波逐流,空手入京就職,並題詩“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閻羅話短長。”

“清風兩袖”表達的便是于謙的廉潔,為官不貪不汙,清白高潔,廉潔奉公,他光明磊落的做法讓後人讚頌。

眾人所熟知的周敦頤的《愛蓮說》中“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之所以能千古傳頌,正是因為其中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鄙棄貪圖富貴圖,追名逐利的事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而其中“出淤泥而不染”便是周敦頤的廉潔。

聖人孔夫子曾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君子修身養性,透過自然的規律去約束自己,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小人因不修自己,向外求名逐利,斤斤計較,患得患失,以滿足自己的私慾。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想必“坦蕩”便是孔子的廉潔吧。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無論我們在這個社會中處於怎樣的一種地位,廉潔處世,都應是我們的人生信條。

將廉潔作為我們心中的信仰,在人生這段旅途中,讓它為我們照耀前行的`道路,驅逐黑暗的陰霾。

“清廉文化進校園”主題徵文 篇2

在我心中,廉潔的定義為:不貪汙,不受賄,誠實守信,遵章守紀,要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為構建和諧社會獻一份力。

我們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廉潔應該從我做起。還記得上次,媽媽為了鍛鍊我的獨立能力,讓我獨自去買水果。我在一位老爺爺的攤位前停下來,按照媽媽的吩咐,把水果買齊,共30元。我給了老爺爺50元,他卻找了20元。接過這20元,我糾結了許久:要不要把錢還給老爺爺呢?如果不還的話,那我豈不是多了10元零花錢?豈不是可以多買兩支我愛吃的冰激凌?可是老爺爺辛辛苦苦做點小買賣,也許這就是他一天的收穫。看著眼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我又想起老師曾經教導我們要做一個誠實、不貪小便宜的好孩子。想到這,我羞愧萬分,連忙對老爺爺說:“爺爺,您多找了我10塊錢,還給您。”他那雙顫顫巍巍的手接過錢,微笑著對我說:“謝謝你!真是個好孩子!”我邁著輕快的步子回家了。

廉潔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誠實守信又何嘗不是廉潔的一種體現呢?作為一名小學生,我應該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素養,把傳統美德牢記於心。

“清廉文化進校園”主題徵文 篇3

最近在寫完教育無痕後,繼而研究家風對孩子的影響,進而深知家風是最無痕的教育。

美國的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家風傳至八代。愛德華是博學多才的哲學家,勤奮好學,為人嚴謹,為子女樹立了良好的風範。他的子孫中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是醫生,還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而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畢生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無所事事。他的子孫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殘或夭亡,60多人犯過詐騙和盜竊罪,7個人是殺人犯,總之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兩個家庭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後代,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續,在社會的大舞臺上向兩極發展著。所以說,家風的好壞直接決定子女的成才與否,而且不僅是一代。

這正如蘇霍姆林斯基一句教育名言:“父親和母親們,你們在孩子身上延續著自己!”所以,家風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是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氛圍,是透過日常生活影響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的一種無形的力量。對孩子們則是一種無言的教誨、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生活中,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性格特徵、道德素養、為人處事等,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

家風雖是一家之風範,卻是鑄造子女成才的熔爐。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廕庇之下。

上面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是極端的例子,但無不說明家風的重要性。而更多的體現在百姓家庭中的家風是最值得玩味的。

一般來說,“家風”是一種由父母(或祖輩)所提倡並能身體力行和言傳身教、用以約束和規範家庭成員的一種風尚和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