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中秋節

中秋節的介紹作文

關於中秋節的介紹作文4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的介紹作文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的介紹作文 篇1

今天是中秋節,晚飯後,我和爸爸、媽媽高高興興地在家門前的空地上坐著,一邊吃月餅,一邊吃柿子,一邊賞月。

天上月圓,地上人圓。只見月圓,不見人圓。

一輪金黃的圓月已經高高地掛在天空中,向地上灑下皎潔的月光,像輕紗似的一般溫柔。天空中雲很淡,風很輕,月光很美,這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在深藍色的夜空裡,月亮顯得更圓、更亮、更美了。這麼美的月亮能不讓人心動嗎?

談起月亮,我想起了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圓。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陰 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

這圓月非常調皮,月亮一會兒鑽進雲姐姐的懷裡,一會兒和星星談話,一會月亮到雲層後面,蒙上一層細紗,顯得更加嬌氣,真迷人;月亮時而又像個調皮的孩子,把臉露出來偷看我們過節呢!真好玩!

啊!這皎潔的明月引起了我的遐想。啊,我知道,這時嫦娥一定很後悔,真應了那句古詩“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呀!她地偷偷地看著后羿。后羿在地球上看著給嫦娥的月餅和水果,默默地想念著嫦娥。再說吳剛,正在不停地砍五百多丈高的桂樹,砍了又長??玉兔專心致志地搗藥??

中秋佳節真快樂呀,不但月亮圓,而且人們也和親人一起團聚。中秋節的月亮真是美極了。

中秋節的介紹作文 篇2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這就是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的由來之一:“嫦娥奔月”說,早在戰國末年成書的《歸藏》記載:“昔日嫦娥一西王母的不死藥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人們對嫦娥寄以同情,說她登上了天帝的後庭,十分寂寞。所以在唐朝開始將八月十五日夜的賞月改稱為祭月,期盼嫦娥迴歸人間。

中秋節的由來之二:“時令節氣”說,近人考證,“中秋”一詞,始見於春秋末年《周禮》:“中春晝,鼓擊士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雲。”

中秋節秋高氣爽,歷來都有吃月餅與賞月的習俗,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許多詩人也有留下了許多的名篇,一至到宋朝,被正式定為中秋節。以下是一些關於中秋節的古詩及諺語、對聯等,供大家欣賞。

中秋節的介紹作文 篇3

月亮,托起明天的太陽

每當人們談起月亮,總是滿含柔情的給她賦予淒涼和憂傷的美。“淡淡的月輝輕輕地灑滿大地,輕緩的銀色瀰漫了天空”,“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有關月的散文詩詞都讓人感受到月的美。

今天,我卻要說說月亮的無私。當你讀完這篇文章後,相信你也會為月亮的奉獻精神喝彩!

山的最深處是谷壑,也許深不見底,也許從來就不曾有人問津過,甚至也許不長一棵花草,然而月亮照樣把自己的光輝撒向它的每一個角落,就猶如那溫暖的太陽,只不過在我看來,月亮是晚上的太陽罷了,難道不是嗎?不管多麼險惡,多麼深邃,月亮都勇敢無私地獻出自己的光芒。

古人稱月亮為嬋娟,那是一個多麼美麗的名字,“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冰清玉潔的嬋娟,我多想也用美妙的詩句來形容你,可是我怕自己笨拙地無法展示出你的美麗。

太陽的激情一(下就能燃燒一片無際的天空,而月亮呢,她只有

用盡全身力氣,發出微薄的光芒,做一盞照亮人們行路的夜燈。她雖不及太陽,可在我心中,她是晚上的太陽。

望著皎潔的月亮,在樹杈中隨著眼球滾動,似乎蒙上一層陰影,就連月亮這麼純潔清高的事物都會有瑕疵,更何況我們人呢?人們身上有著種種不足,可就是不肯正視自己,難道就不應該改正過來嗎?

月亮煞費苦心,盼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之夜。月兒圓圓,人間圓圓。但也不是家家如願以償。此刻,我不由得想起遠在深圳工作的爸爸,是爸爸和他的戰友忠於職守,保家衛國,才有這美好祥和的夜晚。想想自己崇拜的爸爸就像這美麗月亮無私的在崗位上奉獻自己,呵呵,何不開心點?月兒圓圓,餅兒圓圓,咬下一口,津津有味地嚼著,心裡好受極了。

其實,我們人人都是這月亮,只是看你願不願發光,只要心中有夢,並朝著夢不懈努力,一定會成為明天那個耀眼的太陽!

中秋節的介紹作文 篇4

中秋節源自於人們對月亮的崇拜。

我國是古老的農業國家,古人經長期觀察認為,月亮的運行同農業生產和季節變化有很大關係,因此祭月就成了祈禱國家長治久安的一項重要祭祀活動。

《周禮》中就有“中秋獻良裘”“中秋夜迎寒”這樣的話,記載了當時中秋之夜擊鼓賦詩以“迎寒”的活動,周天子每年秋天都要舉行“夕月”儀式。 當然,這一記載中的“中秋”只是單純的月令時間,並無節日之意。

春秋戰國時,日月神分別稱為東皇公、西王母。後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最早名常羲)演變而來。

北魏、隋唐以來,歷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禮儀。人們為了祈求月神為農業發揮有利作用,或為了慶祝豐收,答謝月神的保佑,便更加重視祭月、拜月禮俗,現在北京的月壇公園就是明清中央政府祭月的壇場。

在長期的歷史程序中,人們在祭月拜月的同時,又出現了賞月的習俗。晉代文獻中已有中秋賞月的記載。

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大約是在唐代。 是由仲秋時節的月神祭祀發展而來。實際,縱觀華夏諸多傳統佳節,或早或晚,多由節令演變而來,由紀而祭,由祭而慶。

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

到了明清,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濃厚,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中秋上升為與新年、清明、端午並重的民俗大節,節俗活動豐富多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月圓之日,又是親人團聚、團圓之時。自古以來,團結、團圓、慶豐收,就是中秋節的主題。因此,中秋節又稱“團圓節”,由家人團聚、團圓、和睦相處,達到社會和諧、民族團結、國家統一。

中秋節,是不折不扣的“祭月之節”“月神之節”“團圓之日”。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