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影片《小孩不笨》觀後感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影片《小孩不笨》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影片《小孩不笨》觀後感1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在新加坡一所小學裡,有四個不一樣家庭背景、所理解不一樣家庭教育的孩子,他們分別是em1的心潔、em3的文博、國彬、terry。心潔是一位乖巧、聽話、學習優異的六年級小女生,媽媽對她疼愛有加,但從不給她壓力,可由於她上邊有兩位十分優異的哥哥、姐姐,無形中使她產生自卑,她不斷地給自我施加壓力,最後導致精神憂鬱養病在家。
文博是一位家景貧窮的孩子,爸爸坐牢,媽媽為了養家餬口做一些小生意,沒時光管他,文博從小明白媽媽辛苦,放學後就幫忙媽媽在店裡做事兒。因此養成一種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好習慣,可由於家裡沒有學習環境,導致自我學習成績差,而一向自卑,沒自信。
國彬是一位聽話、懂事,但長期在媽媽那種“恨鐵不成鋼”的壓力下,放下自我理想和信念的孩子。在每次的考試中經常會出現“腦子一片空白”的狀況,而使考試成績不及格。
terry是一位膽小,凡事都聽媽媽話的乖乖生,在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懷下,他失去了主動性,對生活常識什麼都不懂,什麼事兒也都不會做,只會順從他人意見,聽從他人的安排。
這四個孩子在學校裡成為好朋友,他們利用自我的優點,互相幫忙,每一個人都在不一樣程度上有所提高。在影片最後文博和terry被綁架了,透過這件事情,讓他們的爸爸、媽媽對他們有了新的認識,國彬利用自我畫畫的特長,幫忙警察在最短時光內抓住綁匪,讓他的媽媽明白了畫畫在新加坡不是沒有前途,它還是有用武之地的,同時國彬也找回了自我的理想和信念。而文博則利用自我的聰明智慧,帶領terry一齊逃跑,正好被前來接應的警察所救,terry也從中找到了勇氣。
<小孩不笨>雖然是一部影片,但它是社會上不一樣級層、不一樣家庭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濃縮,它教育我們家長和孩子都不要有自卑感,醫院裡,校長跟一個老師看見一個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把爛掉的蘋果扔掉,因為用刀削去爛掉的部分,蘋果一樣可以吃,但是扔掉了,就浪費了,不會再有機會!就像學生,就像孩子,當他們犯錯時,老師和父母的打罵是對他們的否定,是對他們的放棄……
教育影片《小孩不笨》觀後感2
當我看完《小孩不笨2》之後,陪伴我的,是長時間的沉默以及劃下的兩行淚痕。
“爸爸太愛你,可是爸爸太不會愛你”。我明白,父母做什麼,他們都是在愛著我們,他們習慣了用最平凡的事情去蘊藏最偉大的愛。可是我也不得不說,“爸爸媽媽,我太愛你們了,然而我愛的太辛苦了”
不明白從什麼時候開始,也不明白為什麼,我所做的事情在你們眼裡都是不對,不好的。每一次我想拿出我最好的,可卻永遠換不來你們對我的讚許,你們總是要求我們更好,總是要我們更加努力。然而一次次的不能滿足你們的期許,卻讓我對我自我越加的絕望起來。我就好像附在了峭壁上,遙遠上方是你們給我們定下的期望,下邊,卻是望不到底的深淵。
漸漸的,我們忘記了彼此之間如何溝通,甚至有的時候我感覺彼此已經不再熟悉。我們之間的門,已經關了。
看著《小孩不笨2》,望著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尋找著這些故事裡自我的影子,體會著心中無法平息的感動。它和以往的教育類電影最大的不一樣在於,它不僅僅講述父母對子女的付出,也演繹了子女為父母付出的愛。這一切明明都是完美的,可卻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杯具。
看著它,我不得不掉下眼淚。我為成才父親對成才的愛落淚;為Tom為父親買剃鬚刀修電腦卻被否定而哭泣;為JERRY想讓父母去看他的演出而付出的努力而哭泣;為Tom媽媽為了兒子辭去工作而哭泣;為了Tom父親為了兒子下跪而哭泣;更為兩代人之間不能互相理解而哭泣。
看罷這部電影我才明白了,父母子女之間,連線他們的並不是職責,而是他們之間的愛。同時也明白了所謂的“我是你的(父母孩子)我瞭解你”什麼的只是一廂情願。沒有溝通,就註定會產生衝突;沒有溝通,就失去了彼此瞭解的機會;沒有溝通,我們無法正確對待彼此的愛;沒有溝通,我們不明白對方在什麼時候最需要的是什麼;沒有溝通,我們甚至不明白自我失去的、錯過的是什麼。
此刻,我只期望,我的父母也能夠看看這部電影。我期望他們能經過《小孩不笨2》和我一樣體會到什麼。我期望,我們彼此的愛會更加有價值。期望這種愛不會因為“不懂的如何去愛”而產生更多的杯具。
教育影片《小孩不笨》觀後感3
認真觀看《小孩不笨2》後,我的`心境久未平靜。比較影片中家長,我不禁捫心自問,作為家長,我稱職嗎?合格嗎?下頭就影片中涉及的問題,談幾點觀點和看法:
一、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讚美。影片中成才的爸爸就是一個不會讚美孩子的典型,以致他在學習鄰居第一次對孩子說出“我愛你”三個字時,我們看到了孩子異樣的表情。都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一點不錯。當你對孩子給予讚美時,他必須在心裡想:下次我必須要做的更好!
二、做孩子的朋友,架起一條相互理解溝通的橋樑。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也毫無保留,因為我是站在朋友的角度去傾聽他的內心。我經常鼓勵孩子和我聊天,聊聊他的喜怒哀樂,幫他指點迷津,教他解決問題。這樣敞開心扉地暢所欲言,孩子自然不會將我拒之他的心門之外。
三、尊重孩子的特長和愛好。此刻的孩子大都有報的興趣班、特長班,我認為在報班之前家長必須要聽聽孩子的心聲,尊從他們的意願,儘量不走彎路,避免事與願違。
成才的爸爸在生命的最終一刻說:“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僅有不會教的父母”。是的,我們每個人都在學著怎樣去做一名合格的家長,記住:家長是一種職責,一種使命,千萬別把當家長作為一種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