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長城》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城》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
2、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中介紹的兩種不同的景象。
3、正確認讀12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4、培養學生對長城的熱愛,激發學生對祖國曆史的初步瞭解,從而激發起對祖國的熱愛。
5、繼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意識。
重難點分析:
透過課文的閱讀,使學生了解課文中介紹的兩種不同的景象,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或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教學過程
設計說明
激趣引入
1、(出示課件)師生一同進入情境——“戈壁灘上古長城”。
2、引導學生說自己看明白了什麼。
3、學生開始自己讀課文。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為更好地學習課文打基礎。
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開始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小組互相解決。
2、引導學生說一說明白了什麼。(在這個環節中其他學生透過自己課下蒐集到的資料可以補充或提問題)
3、在對課文理解的同時,出示帶生字的句子,讓學生讀一讀。
4、讀生詞、生字。
5、指名讀課文、齊讀課文。
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要求孩子認讀生詞和生字,是幫助學生在課文的語境中認識生字新詞,有利於記憶。
書寫生字
1、重點指導“城”、“箭”、“臉”、“藍”四個生字。
2、其他生字學生獨立書寫。
觀察教師的範字書寫,是寫好字的基礎學生已經能夠在田字本上很好的寫字了,但是要求孩子寫規範。
課內延伸
1、讓孩子課下去搜集有關古長城的其他資料。
2、把自己蒐集到的材料整理在“小本本”上。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孩子們能夠對祖國的文化有更深遠的認識,更增進孩子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長城》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正確讀寫11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瞭解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4、知道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5、結合理解課文,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學習重點:瞭解長城的構造,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學習難點:圖文對照,展開想象,理解課文的內容,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的情感。
學習媒體:多媒體電教平臺。
學習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要點: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圖文對照,展開想象,理解課文的內容,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的情感。
學習過程:
一、談話匯入,初讀課文。
1、談話匯入:同學們,毛主席曾經說過,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跨越時空的界限,盡情領略長城的風采。請翻開書本17課,齊讀課題:長城。長城到底有多長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彙報。
(1)長城有一萬三千多里長,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
(2)開火車讀生字詞——齊讀。
二、瞭解長城構造,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導語:有人說,在普通遊客的眼中,長城是一座建築物,在有藝術品位的遊客眼中,長城是世界偉大的奇蹟,在中國人的心中,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板書:建築物 奇蹟 驕傲)
(一)瞭解長城的構造。
1、指導觀察文中的兩幅畫。
那作為一座建築物,長城的構造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幅長城圖,你看到了什麼?(第一幅畫是遠看長城,有一個整體的感覺(板書:整體)。第二幅畫是近看長城,看到了城牆頂上,城牆外沿上有垛子、嘹望口和射口,城臺,一部分一部分地觀察,(板書:部分)無論看什麼,都有一定的順序,作者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從遠到近的順序觀察。)
2、快速默讀課文,找出圖文相符的段落。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看看文中哪些內容是描述畫面景象的?
3、瞭解長城構造。
課文是怎樣描述第一幅畫面的?(學生回答: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多有氣勢的長城啊!你想感受一下嗎?(練讀——評讀——齊讀)
課文又是怎樣描述第二幅畫的呢?(學生回答:儘量要求學生用課文語言回答。)
4、創造情景,加深理解。
同學們,你明白了長城的構造了嗎?現在請你根據自己的理解,用簡筆畫畫一畫長城。(學生畫)畫完的同學,向小組的同學介紹一下。(小組交流)誰願意上來展示。(全班交流)
5、拓展小知識:有關長城的課外知識。
(二)、知識深化,情感內化。
1、同學們,當你看到無數的城磚、無數的條石是那樣整齊、堅固,你會想到什麼呢?(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到勞動人民處。是啊!萬里長城上印刻著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啊!(出示句子: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請同學們看著長城上的一磚一石,想著勞動人民修建的場面,讀一讀這個句子。
2、用心感受長城,看來同學們已經有點藝術品位的感覺了。那就讓我們用朗讀和作者進行一次心靈的交流吧!(學生齊讀第三自然段)你感受最深刻的是哪句話呢?請你用筆劃下來,想象場面讀一讀。(學生自由練讀)
彙報:第一句: “站、踏、扶”這三個動詞是說作者已經身臨其境來到長城,作者由眼前的方磚、條石,聯想到了修築長城工程的浩大、艱鉅,進而聯想到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
第二、三句:一塊條石有兩三千斤重,長城上數不清的條石,當時,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有的是無數的肩膀,有的是無數的手,有的是無數的勞動人民。他們用自己的身體撐起了一座萬里長城。所以扶著條石,作者很自然地想到了(句子)
多少次,汗水溼透衣衫而不顧,多少次,手和肩膀被檫傷,鮮血直流,多少次,多少次置之不顧,才有今天的萬里長城。讓我們再用心地感受一遍。
第四句:想到這裡,作者不由得發出感嘆: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3、想象場面,情感內化。
同學們,請你閉上眼睛,手放在桌子上。好,現在你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啊!你彷彿看到了——,你彷彿聽到了——。
彙報:我彷彿看到了——,我彷彿聽到了——。於是,你發出感嘆:(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4、所以說,(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學生齊讀。
(三)、迴歸現實,情感昇華。
1、其實,作為每個中國人,我們都深深地以長城為驕傲。請看古人對它的讚頌。(出示詩:秦築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雖然萬里連雲際,爭及堯階三尺高。唐:汪遵)學生讀。再聽聽我們的國歌所唱的(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學生唱。長城,不再是一座建築物,而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而堅強的凝聚力和戰鬥精神的象徵。今天,成為遊覽勝地的長城,已經遠離戰爭的腥風血雨,歷史又賦予它新的意義,著恰恰說明了長城內外的中華民族已經團結一致,共同走向繁榮富強。請看國際友人對長城的讚譽: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蹟!(以色列前總理拉賓) 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美國前總統尼克松)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傑作。(俄羅斯原總統葉利欽) 長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蹟之一,確實令人鼓舞。人們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當年建造長城時需要什麼樣的智慧和力量。(美國前總統里根)
2、這時,我忍不住自豪地說:“長城,你是中國的驕傲!”你呢?
三、作業:
1、收集有關長城的傳說,講給父母聽。
2、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學習要點:體會寫法,積累好詞好句,指導書寫。
學習過程:(略)
板書設計:
17 長城
建築物:城牆頂上( 城臺)
城牆外沿(垛子 瞭望口 射口 )
奇蹟
驕傲
《長城》教學設計3
設計思想:
《長城》這篇課文是看圖學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想象。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想象。
3、透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奇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朗讀感受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聯絡上下文體會作者在聯想中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
走進文字中體會作者在聯想中所表達的感情,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對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蒐集長城相關資料,教師準備長城的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多媒體演示:鳥巢、水立方、五棵松籃球館等圖片
生:欣賞交流
師:這些蘊涵高科技、環保、人文內涵的現代化建築讓中國人為之驕傲,現代人真了不起。
多媒體演示:北京故宮、天壇、頤和園、長城圖片
生:欣賞交流
師:古代勞動人民同樣了不起,他們創造了建築史上的一個個奇蹟。毛主席曾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們就一同來遊覽長城。
二、整體感知,心生讚歎。
自讀課文交流長城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三、朗讀課文,體會特點。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長城遠景圖 學生給圖起名(長龍、蜿蜒盤旋、氣勢雄偉……)
引導:借圖理解蜿蜒盤旋、崇山峻嶺
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一句
2、你從哪裡體會到了長城的長?(學生抓住長龍,一萬三千多里等詞語體會)
引導:列數字的準確 打比方的形象
3、指導朗讀
資料補充:據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介紹,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到的建築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國的萬里長城。
生:交流內心升騰的情感
4、滲透寫作方法:作者在這段描寫中,分別運用了打比方和例數字的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長城長而壯觀的氣勢,這也是我們今後在習作中需要學習的把事物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5、明確觀察點:這是在哪裡看長城?(遠處)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請同學們有感情的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長城又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高大堅固)
2、長城的高大堅固體現在哪兒?
適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朗讀。(兩米多高、五六匹馬並行)
3、長城除了建的高大堅固,在構造上還有什麼特點?
生:(設計有方,設施齊全,在長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垛口,城臺,城牆還很寬,便於奔跑)
多媒體演示長城構造
4、這些構造向我們傳達了什麼訊息呢?
(意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瞭解長城是古時候用來防禦敵人進攻的城牆,瞭解20xx多年前秦始皇修築長城)
5、有感情的自由讀第2自然段
交流:此時,你內心又升起怎樣的情感?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作者浮想聯翩,誰來讀第三自然段?(指名讀)
2、僅三個字就拉近了我們與長城的距離。再讀“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
問:此時,你又會想些什麼?
3、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並且點名朗讀)
“數不清的條石 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要抬到高高的八達嶺上”
4、激情:此時,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師點:長城與其說是由一塊塊磚石組成,不如說是由一個個勞動人民的血肉之軀築成。難怪作者感嘆到: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出示最後一段文字
學生朗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2、為什麼說長城是個偉大的奇蹟,你理解了麼?(學生髮表見解)
《長城》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瞭解關於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激趣
1、在我們中國,有兩大建築工程,一個像巨龍,一個像綢帶、她們蔚為壯觀
2、堪稱人間奇蹟、你們知道她們的名字嗎?師板書題目:長城和運河
3、生齊讀課題)
4、你們瞭解長城和運河嗎?
(運用課件)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各自輕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說說課文是以什麼為主線
(2)引出主要內容的、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3)運用解詞六法,並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不朽創造奇蹟天堂
2、教師檢查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助後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 連綿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關 譜寫
不朽 創造奇蹟 天堂 杭州 綢帶
(2)指名逐個讀這些詞語、
(3)指名解釋詞語、
連綿起伏:
這裡指長城像巨龍一樣連線不斷,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這裡比喻長城像巨龍一樣彎彎曲曲地爬行,生動的說明了長城彎彎曲曲,漫長延伸的樣兒
譜寫:
本文引申為編寫讚美的詩歌、
不朽:
永不磨滅、本文指詩歌傳誦千古、
創造:
本文指從無到有,艱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蹟:
奇異的景象、
天堂:
這裡指美麗的杭州、
(4)齊讀出示的生詞、
(5)指導書寫生字、
三、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部分都圍繞奇蹟講了哪三個方面?
2學生自學後討論
四、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透過自己的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景呢?
2、講讀
3比較: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
我看見了一個奇異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運用動畫)景象的奇異表現在哪些地方?
5自己的話說一說、
6你覺得長城怎樣?
東起山海關,西起嘉峪關,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
7詩篇
不朽有哪
8兩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發譜寫了一篇又一篇詩歌,這裡為何
9要說是萬里長城譜寫的?
這是一種什麼修辭手法?
這樣寫有什麼好
10創造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後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11祖先該怎麼理解?比較:
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蹟?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創造了這人間奇蹟、
12最後兩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麼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蹟的出現和特點的句子怎麼讀?
(驚喜地)
(5,6行)寫對奇蹟抒情的句子怎樣讀?
(讚美地)
(7,8行)寫奇蹟的創造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
(敬佩並自豪地)
14將第一部分三方面內容分組讀、
生評議、
15指名讀,
生評議、
16齊讀、
五、佈置課堂作業
1、用鋼筆描紅、
注意坐姿四訣和握筆姿勢、
2、觀察文中長城的插圖,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
巨龍
連綿起伏
奇蹟
曲折
蜿蜒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哪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讚歎?
(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導讀、
聽錄音並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後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講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並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這句話是把比成它們之間存在之處,你能說說嗎?
(相似之處在於: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
(4)句話讀懂了什麼?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指導朗讀、
4這部分結構完全同於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絡奇蹟的歷
5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
6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7指名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別、
8同座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9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後糾正、
10師讀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於描寫特點的兩句
11讀兩部分關於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全文
1、透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麼?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於兩大奇蹟嗎?
2、文章僅讚美了祖國嗎?
3、師總結、
四、佈置作業
1、課堂作業、
完成課後習題第三題、
2、課後作業、
《長城》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長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視窗,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氣勢磅礴的長城鳥瞰圖,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長城的近景,使學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長城的.氣勢;第三自然段是由長城展開的聯想,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第四自然段總結全文,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讚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蹟”。可以說,它不僅是一篇狀物類的文章,更像一首動人心魄的中華歷史文化的讚美詩。
語文課程目標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擬訂“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朗讀表現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瞭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教學準備:長城遠、近景圖的課件
二、設計理念: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凸顯學生的感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本節課以悟為強音,加深學生認識的深度;以情為重點,引領學生與文字對話;以讀為主線,開啟學生情感的閘門。
四、教學方法:
在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學中準備採用“讀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說教學流程:
(一)展示資料,在歷史情境中激情
於漪老師說過:“課的第一錘一定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他們思維的火
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課文教學我以交流資料為起點。請各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課前蒐集的有關長城的資料與資訊,交流完之後,把它貼在後黑板的讀書角。學生可能蒐集到的資料有:“盂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好漢坡上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碑刻、曾有宇航員說,從月球俯瞰地表,惟有兩處建築遙遙可見,其中之一就是我們中國的萬里長城!長城經過的省市、修長城的目的、時間……齊讀大螢幕長城背景圖上老師蒐集的國際名人對長城的讚譽之詞: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美國前總統尼克松);“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從未見過類似的傑作!(俄羅斯原總統葉利欽)。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產生與文字對話的強烈期待,為本堂課的學習打下情感和價值取向方面的鋪墊。激發學生探究氏城文化的興趣。
(二)品詞析句在文字語言中動情
學生們的讀書興趣被激發起來之後,讓他們帶著定的知識儲備進入讀書過程。首先讓學生帶著老師的溫馨提示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文,這一遍讀,重點放在讀正確、讀流利,有不認識的字,鼓勵學生藉助拼音多讀幾遍或解決,養成良好的利用工具書的習慣。接著,同桌互相檢查讀生詞,並將自己認為需要給大家提醒字、詞交流交流。如“血汗”中血的讀音,“堡壘”的壘,3個撇著點要寫均勻,“屯兵”、“堡壘”的意思。然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展示讀,就是讓他讀自己最拿手的一段,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我能行的信心。最後要學生說說讀書知道了哪些內容,在學生的彙報中,我刪繁就簡,集中目標,理請課文的思路。
《長城》教學設計6
知識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牆、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陡峭”,“凝結”等詞語。瞭解長城的概貌、構造、歷史等。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能力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絡。聯絡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學生圖文對照理解課文,結合理解課文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3、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情感目標:
1、瞭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2、透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讀文討論,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激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理解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長城錄影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20xx年,我國航空飛天史上創造了一個奇蹟,中國首次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從而我們認識了一位英雄,他是誰?那你們知道楊利偉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麼嗎?對,是長城!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長城,去領略長城的風采!
二:整體感知,心生讚歎
播放錄影,誰來說說長城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麼?能用一句話來說一說嗎?
過渡:文中又是怎麼評價長城的呢?請同學們大聲的朗讀課文,畫出那句話。課件出示:長城,是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蹟。指導朗讀(齊讀,指名讀,再讀這句話的時候應該重讀哪個詞?)
提問:那麼長城有什麼過人之處說她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呢?自由的朗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或者段落,並和同桌說說你的想法或感受。
三、細讀課文,感悟體會
1、分析第一段。
(1)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理解“蜿蜒盤旋”:彎彎曲曲的延伸 。
觀察第一幅插圖
(2)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全長有六千多千米。這句話用了什麼手法具體的寫出了長城的長? 列數字(課件出示長城路線圖)
過渡:我們剛才遠遠的看到了長城,給我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特別的長,那你們想不想把長城看得仔細一點,清楚一點呢?
2、分析第二段。
出示課文第二幅插圖,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圖畫,你都可以看到長城的什麼?課文的哪一段描述了這幅圖的內容?(第二段)現在請同學們自由快速的朗讀第二段,結合插圖,想一想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向我們介紹長城的?各有什麼特點或者作用呢?結合圖片引導學生認識長城的結構,並瞭解各部分的作用。
根據課文的描述畫出長城的示意圖。
遠看長城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長,近看長城又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感覺呢?(高大堅固)
這麼長、這麼高大堅固的長城你能用一個詞語修飾嗎?(氣勢雄偉)板書:氣勢雄偉。這樣氣勢雄偉的長城怎能不是世界建築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呢?
四、總結
長城的長,長城的高大堅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感受到長城的確是是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蹟。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此外,長城被稱為世界建築史上偉大的奇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你們想知道嗎?下節課我們再一起走進長城,去更深入的瞭解長城。
五、板書
長城
長:六千多千米
氣勢雄偉
高大堅固:平 寬 高
《長城》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閱讀教學《長城》第一課時。
設計說明:
這是一課看圖學文的教學內容。它由兩幅長城圖片和一篇短文組成,表現了長城的雄偉壯觀和高大堅固,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本文不僅可以讓學生透過閱讀理解,增加有關長城的知識,更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而且還可以指導學生如何觀察事物,如何做到行文有序有物。
學習本文,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緊緊依靠學生的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來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教師在關鍵處給以點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思考--觀圖品文--區域性制畫--評議感悟”等學習活動,使學生參與到學習的每個過程中,成為真正的知識發現者。
教學目標:
1、透過看圖和理解課文,學生能感受到長城的雄偉壯觀、高大堅固,瞭解到長城的建築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蹟。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學習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學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能在閱讀交流中提出自己的見解。
3、運用圖文對照的閱讀方法,學習本文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區域性的觀察事物的方法,並學習在觀察中展開合理的想象。
4、透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出對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讚美之情,並能注意背誦積累語言文字。
教學重點:
理解長城的建築特點--氣魄雄偉、高大堅固,體會作者表達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
在閱讀中體會含義深刻的詞語:“高大堅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發興趣。
1、師:上課之前先請同學們欣賞這一組圖片。多媒體出示長城的圖片。
2、學生欣賞圖片,師匯入新課:這就是聞名中外的長城,象徵著中華民族的長城,華夏兒女為之驕傲的長城。從秦代到明代,從明代到現在,千百年的歲月過去了,歷史的硝煙已經散盡,但長城依舊巍然屹立在中國的領土上。
今天我們從圖片中領略了它的風采,請你們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一個句子來說說你眼中的長城。
3、學生說感受。(美、長、壯觀、雄偉、氣勢磅礴等)
師過渡:長城就是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吸引著中外遊客。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走近--(長城),瞭解--(長城)。
4、板書課題。
師:作者眼中的長城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開啟課本,翻到--《長城》一課。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感受,你可以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這就是批註。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指名分段讀課文(4個人),正音。
師:誰願意站起來為大家朗讀這篇課文?
師:看來預習很成功,4個同學都讀得很流利。那作者眼中的長城是怎樣的呢?課文中有一句非常概括的話,找到了嗎?
3、指名學生交流。
師出示最後一段話: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師:這句話中有兩個新語(描紅:氣魄雄偉、奇蹟),指名學生讀準確。
自由讀句子,你比較關注哪個詞語?
氣魄雄偉寫出了長城的特點,氣勢。工程,可見非常浩大,不是一兩天能完成的。世界,不僅僅是中國,可見長城威名遠播,世界聞名。奇蹟同上。
師:讀懂一句話可以從關鍵詞語入手,這是我們讀書的一種方法。
過渡:為什麼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呢?
三、細讀品味,積累語言。
1、請同學們再來讀課文,劃出相關的段落或句子。
師:誰先來與大家分享你的收穫?
2、交流。
(1)品“長”,感悟氣勢。
①指名學生讀句子說感受,師出示句子: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師:讀了這句話,你有什麼感受?
◆長
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多長?
一萬三千多里,同學們,你知道多長嗎?二十年前,有一個年輕人曾徒步走完了這一萬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長吧,來讀出你們的驚歎吧,就讀“長”的這句,指名讀,齊讀。
我們的操場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長城相當於繞操場跑上35000圈,長嗎?來再讀。真是名副其實的萬里長城。一起讀。
(出示圖片)一萬三千多里,長城從東頭的山海關,經河北、天津、北京、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到甘肅省的嘉峪關,橫貫9個省市,基本上貫穿了全國。難怪作者會用這兩個詞語來形容它:前不見頭,後不見尾。(出示)齊讀詞語。再讀句子。
◆ 氣勢
請看,這是一張長城遠景圖。從遠處看長城,除了感覺長,還有什麼特點?(彎彎曲曲、連綿起伏)
你們看,長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隨著山勢而變幻。遇到陡峭的山嶺,它就直衝雲天,遇到低矮的峽谷,它就俯衝直下。它時而盤旋,時而筆挺,這樣的姿態作者用了一個什麼詞?(描紅蜿蜒盤旋)非常正確,齊讀詞語,讀出它的意思。
像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多有氣勢啊!誰願意來讀讀第一段?就讀出這種美,這種氣勢。齊讀。(不錯,美中有氣勢。)
②、迴歸“奇蹟”。
這樣美而又有氣勢的長城,讓我們情不自禁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齊讀“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過渡:我們繼續交流,文中還有哪裡可以說明長城是個奇蹟?
(2)品結構,感受巧妙。
①指名讀句子說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寬)
師:是呀,長城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而且五六匹馬可以並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堅固。
(齊讀這部分)這一段,作者還向我們介紹了長城的構造。
看看作者分別向我們介紹了構成城牆的哪些部分?圈出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
②請同學們細讀第二段,在上面的插圖中找一找,標一標。
③出示長城近景圖。這是長城的近照,誰上來指著圖片向大家介紹長城的結構呢?(指名板演)評:真會讀書!你已經讀懂了長城的構造了。
④想象一下,在戰爭中,這樣的設計有什麼作用呢?(城牆高,易於防守;垛子高,躲在後面安全;城臺可以讓士兵養足精神等)
這樣的設計讓你們感受了什麼?(巧妙,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師:長城用它獨特而巧妙的設計,高大而堅固的身軀,一次次地抵禦了外族的侵略,保衛了祖國的領土,真正地做到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像這樣的設計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當你知道這些的時候,你想說點什麼?
⑤迴歸“奇蹟”。
讓我們在此由衷地讚歎--齊讀“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四、總結昇華。
1、(出示圖片)長城不僅震撼著我們,也震撼著全世界。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歎它的磅礴氣勢。
出示:
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蹟!(以色列前總理拉賓)
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美國前總統尼克松)
同學們,面對這巍然屹立的萬里長城,此時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千言萬語。就讓這千言萬語匯成一兩句話寫下來。
2、出示句式,學生配樂寫話。
長城, 。
3、開火車交流,匯成一首詩。
4、有一個小詩人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寫下了一首奇麗的小詩,出示:長城啊,長城!
你像一條巨龍,盤旋在崇山峻嶺,
你如一座堡壘,為中原大地遮風。
你似一座豐碑,見證炎黃子孫的智慧。
長城啊,長城!
我為你歌唱!
我為你自豪!
我為你列入“世界八大奇蹟之一”驕傲!
學生齊讀詩歌。
教後反思:
新課標提出要轉變教師角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體驗,變讓我學為我要學。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努力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1、複習引入的方式有所改變。以往開課後教師直接採用提問式分別複習上節課學習的生字、詞語和理清文章脈絡。而今我採用學生齊讀課文,整體回顧,再自由彙報的方式,既檢驗了學生預習所學所悟,又發揮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情趣,給予學生更多的展現機會,更有利於新課教學的開展。
2、教學思路遵循人的思維習慣,從整體感受到區域性探究,最後再回到整體感悟的高度,使知識形成體系,情感產生共鳴,思想得到昇華。
3、依據教材為例,合理安排學習方式。如本文的四段內容各具特點,學習方法也各不相同。第一段描寫長城遠景,文字簡短、凝鍊,適宜背誦。第二段描寫長城近景,介紹詳盡,方位明確,最能突出長城設計和建造的精良,適宜研讀、繪圖。第三段抒發了作者登長城的感慨,適於讀中體會。第四段內容是對長城存在的意義進行高度概括和讚歎,最適於發揮學生的拓展思維,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因此,採用了討論學習的方式。
《長城》教學設計8
教材說明:這篇看圖學文由兩幅長城的彩圖和一篇短文組成,直觀的圖畫和具體形象的短文緊密結合,表現了長城的雄偉壯觀、高大堅固,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第一幅圖片是從遠處看到的長城,畫面展示了長城隨著起伏的山勢蜿蜒盤旋的雄偉其實,給人的突出印象是長而壯觀。第二幅圖片是從近處拍攝的長城。圖片清楚地顯示了長城的結構:城牆外延有垛子,垛子上有瞭望口和射口;
城牆頂上有方形的城臺。一眼望去,就感覺到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課文一、二自然段描寫的是兩幅彩圖的內容,突出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第三自然段抒發作者由看長城而展開的聯想。
教學重點: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的重點。
教學難點: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3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0個。正確讀寫“崇山峻嶺、蜿蜒盤旋、城磚、屯兵、堡壘、陡峭、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的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4、把看圖、學文、想象結合起來,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談話匯入,激發情趣
學生們對長城都有一定的瞭解,而且還有不少學生去過,對其有感性認識,還有的學生透過閱讀、透過電視,對古代歷史、對長城的修建有一定的瞭解,所以,可以透過談話的形式匯入,使文字與學生的實際相聯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指導看圖,直觀感知
出示兩幅彩圖,讓學生形成對長城的直觀印象,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同時,透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圖中的內容,引導學生觀察要有序,而且認識到從不同的角度會觀察到不同的景象,從而對學生進行遣詞說話的能力的培養,進行有效的訓練。
三、圖文結合,理解課文
1、圖文對照,在理解課文一、二自然段內容的基礎上,分別對照圖,儘量用書中的語言描繪圖中景象,這樣既可以做到對文字中語言的積累,又可以培養學生學以致用。
2、瞭解了一二段內容,由此引發作者聯想。教學三四自然段。圍繞寫作者聯想的語句,讓學生多讀熟讀,交流感受,進行有感情朗讀的訓練。在此過程,訓練學生抓重點字詞理解課文、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聯絡生活實際或課外閱讀理解課文等多種學習方法。同時感受古代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艱辛,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智慧力量的敬佩以及民族自豪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貫穿始終。
3、其中設計一個小環節,讓學生結合課文進行合理聯想,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同時也滲透了寫作方法上的訓練,透過你觀察到的,把你聯想到的寫出來。
四、迴歸整體,總結收穫
讓學生瀏覽全文,把有感受的地方再有感情地讀讀,使學生從整體上再次把握全文內容、感情、寫法。
五、練習作業,鞏固新知
基礎字詞;仿寫片斷,由觀察到的所聯想到的;設計導遊詞。
板書設計:
長城
遠看
長龍蜿蜒盤旋
近看
高大堅固
——
氣魄雄偉
奇蹟
聯想
勞動人民智慧和力量
《長城》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課文,認識到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魄,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長城的氣勢和自豪感。
3.激發探究我國世界遺產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的感情,培養他們保護文物古蹟和風景名勝的意識與習慣。
課前準備
教師:蒐集有關長城的知識資料,準備中國地圖、長城的圖片、掛圖。
學生:蒐集關於長城的歷史知識、故事傳說或圖片資料;自學生字、生詞,讀通課文。
教學課時:2
第一課時
一、破題入手,字面理解
1.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所瞭解的長城是什麼樣子的。
出示長城圖這就是長城
2.每年來到長城遊覽的遊客不計其數,大家請看圖,沈老師也兩度登上長城,分別是91年和20xx年。
來長城的遊客中有許多國家的領導人,他們遊覽了長城後,都發出了由衷的讚歎,請看:
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蹟!——以色列前總理拉賓
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美國前總統尼克松
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從未見到過類似的傑作!——俄羅斯總統葉利欽
指名讀一讀齊讀
讀著這些外國元首送給咱們長城的題詞,你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二、長城的直覺梳理
1.通讀全文
師:請大家就帶著這樣的心情、這樣的感受,來一起學習《17
長城》。
在學習課文之前先要把這些詞讀正確:
峻峪屯
這是課文中出現的一些新的詞語,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盤旋城磚城牆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
下面就請同學們初讀課文,做到不漏讀、不錯讀,並想一想,課文哪些部分寫的是長城的“長”,哪些部分寫的是長城的“城”?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交流反饋:
長:課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課文
城:課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課文
從什麼地方看出作者登上長城?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
接下來的三、四自然段是寫什麼呢?指名讀
這些是作者看到的嗎?是作者的聯想和感受。
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對長城進行觀察的?鳥瞰長城是遠景——近觀城牆是近景,作者從遠到近地觀察長城。
文章又是按怎樣的結構安排的?先描寫鳥瞰長城,再描繪近觀城牆,最後寫自己的聯想和感受。
三、細讀課文,語感理解
下面我們隨著作者的遊覽順序來細細地讀讀課文
1.請看圖片(長城遠景圖)
我們平時描述群山狀態時,會用到哪些詞語?(峰巒起伏重重疊疊、崇山峻嶺……)簡筆畫
建築在群山之巔的長城,隨著山勢的走向,長城是怎樣的狀態呢?(蜿蜒起伏盤旋、起伏迂迴、連綿不斷、氣勢飛揚)簡筆畫
請你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你想讀出長城的什麼?(長蜿蜒盤旋)(至少三人)
長龍的比喻理解明長城圖
師補充:簡介長城的歷史長城經過的九個省市自治區,感受長城的長。
我們大家一起再來讀一讀這部分,把長城的長、長城的蜿蜒盤旋的氣勢讀出來。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導語:古老的長城,守衛著中原大地,保護了民族的安危,在一萬三千多里的長城中,最為壯觀的是北京八達嶺長城,這裡山勢陡峭,城牆堅固。我們隨著作者走近長城,細細地觀察一下吧。
指名讀,思考:我們隨著作者登上長城近看長城,你獲得了哪些資訊?高大堅固氣魄雄偉都可
材料:條石城磚
高大:五六匹馬可以並行,我們並不熟悉馬,用具體的數字來說,是5、6米寬;高有8——10米。(與教學樓比較)
你瞭解課文中寫到的關於長城的一些特定的詞語嗎?
什麼是城臺、垛子、射口、瞭望口?
畫一截高大雄偉的長城,指出垛子、射口、瞭望口等具體的位置形狀。
這些部位有什麼作用?
引導學生聯想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3.學習作者聯想部分
作者也是與我們一樣,他也想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他還聯想到什麼?
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凝結而成
想象古代勞動人民在建造萬里長城時會遇到哪些困難。
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四、小結
遊覽了萬里長城,你想對誰說?說什麼?
五、作業
《長城》教學設計10
【教材簡析】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視窗,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課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具體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長”,這是遠看長城;第2自然段,具體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高大堅固”,這是近看長城;第3自然段,由長城展開聯想,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第4自然段,總結全文,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讚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蹟”。根據文意,教材配有兩幅圖片,一幅是氣勢磅礴的長城鳥瞰圖,一幅是長城城牆的近景,使學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長城的氣勢。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長城,知道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結合理解課文,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牆、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瞭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建議】
1、佈置課前收集有關長城的歷史知識、故事傳說或圖片資料。
2、經過自己分析教材,分析學生,我提出自己的教學建議:
⑴ 讓學生自己初步讀文,理解每一句話,再弄清各自然段的大體意思。
⑵ 教師出示課文最後一自然段,學生齊讀,讓學生填空如下:
這樣( )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 )。
讓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作者這樣說的依據。再一次仔細去默讀課文。
⑶ 同學們用自己的朗讀來讀出長城的氣魄雄偉。
【教學設計】
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去默讀課文,看一看作者為什麼說長城的氣魄雄偉,是一個偉大的奇蹟呢?
學生仔細讀文,找出有關的語言。
生: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師:一萬三千多里有多長呢大家想過嗎?讓我們來作個比較大家就明白了。從陽泉到蔭營只有12裡,13000多里是12的多少倍呢?1000多倍,大家想一想這有多麼長啊!
課文中這樣的數字很多,學生們可能對這些數字感知得不夠清楚,如果老師能引導學生透過比較就能更好地理解長城的氣魄雄偉這一特點。
【資料袋】
全長一萬三千多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之一。長城始建於秦始皇時期,經過歷代的增補修築,現在我們能看到的長城幾乎都是明代所建。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儲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這裡是長城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海拔高達1015米,地勢險要,城關堅固,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登上八達嶺長城,極目遠望,山巒起伏,雄沉剛勁的北方山勢綿延不絕。長城因山勢而雄偉,山勢因長城更加險峻。“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到北京遊覽的必到之所,迄今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爾夫人等在內的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達嶺一覽這裡的山河秀色。
【練習設計】
讓我們來當導遊來介紹一下長城好嗎?
《長城》教學設計11
課題:第一課
《長城和故宮》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長城是舉世聞名的歷史宏偉建築奇蹟,體現了我國古代工程技術成就;知道作為世界上著名的古代皇家宮殿——故宮,凝聚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力,是一座輝煌的建築群。
2、技能目標:能在《中國地圖》上指出長城和故宮的位置、及長城的起止點,培養閱讀使用地圖的能力;能介紹相關的長城和故宮知識,鍛鍊語言表達能力;能根據同學的介紹補充知識,培養傾聽能力。
3、情感目標:我國有舉世聞名的長城和故宮,作為一箇中國人是值得驕傲自豪的。古代勞動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為我們留下這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我們應當珍惜保護。
重點:人類工程的奇蹟——長城。
難點:長城和故宮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蹟。
教學過程:
(1)匯入部分:
談話匯入:我們的祖國曆史悠久,有著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被稱為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山河壯麗,被稱為美麗神奇的東方國度。這些令人嚮往的歷史遺蹟和名山大川,吸引著中外遊客,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旅遊勝地。今天就開始學習第十三單元——我國的旅遊勝地。
(2)新課部分:
第一部分:人類工程的奇蹟
1、進入情境,提出問題:
(1)引導介紹:來中國旅遊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想想他們看到雄偉的長城時,會說什麼?
(真長啊!太壯觀啦!了不起!)
(2)引導質疑:第一次看到長城的人隨後會問導遊一些什麼問題?
(長城有多長?長城是什麼時候建的?怎麼建的?為什麼要築長城?)
(3)小結:人們最想知道長城的長度,修築的時間,修築方法和它的用途
板書:
長城
長度
時間
方法
用途
(5)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商討:能解答哪個問題,怎樣解答更清楚。
學生以“小導遊”身份介紹長城。
2、解答疑問,彙報成果
(1)長度
1
學生介紹:長城長度
(長城位於我國北方,西起甘肅省嘉峪關,東至遼寧省的鴨綠江,全長一萬多華里,5000多千米,被看作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板書:長萬里
2
組織分析:長城“全長一萬3
多華里,4
5000多千米”,5
這是多長?
(如果從長城的起點步行止終點,每天走50千米,要3個多月的時間才能走完。)
(2)時間
學生介紹:修築時間
(春秋戰國時期,即20xx多年前,各諸侯國在自己的管轄境內修築城牆,秦、趙、燕在北方修築了長城。秦統一六國後,在三國長城的基礎上繼續修建,形成萬里長城。秦以後,歷代都修過長城。現在我們見到的長城大多是明朝時修建的。長城的修建歷時一千多年,清朝以前從未停歇,是世界上建築時間最久的人類工程。)
板書:春秋戰國
明朝
(3)方法
1
學生介紹:修築方法
(勞動人民用肩扛、手抬、土堆等最原始的建築的方法,將每塊重達一二百千克的條石運送到陡峭的山嶺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很多人為此付出汗水、鮮血、甚至生命;據粗略計算,修築長城的磚石,如果用來修建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長牆,可以環繞地球一圈多。如此巨大的工程量、艱難的建築環境,即使是在擁有大量高科技的建築工具和運輸工具的現代社會也是難以達到的。可我們的古代勞動人民卻做到了,讓人驚訝讚歎。)
2
組織歸納:長城的真正建造者是誰?
(長城的建造者是古代的勞動人民。所以說,人民創造了歷史,人民創造了一切。)
板書:肩扛手抬
(4)用途
①學生介紹:用途
長城是一項用於軍事的防禦建築工程,為防禦北方遊牧民族南下而修建。在歷史上,對遏制衝突擴大,維護當地人民的生產和安全,保護當時中原地區較先進的經濟和文化,方便各民族的友好往來,起著重要作用。
②組織介紹:今天的長城發揮什麼作用?
(今天的長城成為人們回顧歷史,展望未來的旅遊勝地)
板書:防禦
遊覽
3、小結
組織分析:長城為什麼被稱為“人類工程的奇蹟”?
板書:人類工程的奇蹟
(長城凝聚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堅強毅力和高度智慧,體現了我國古代工程技術的非凡成就。)
第二部分:宏偉瑰麗的紫禁城
1、
進入情境,
①提出問題
②組織介紹:故宮過去叫什麼?紫禁城在什麼地方?
(故宮過去叫做紫禁城,位於首都北京的市中心。)
3
組織質疑:看到這麼大的紫禁城,4
人們想知道什麼?
(紫禁城有多大?都有什麼用途?)
④小結:人們想知道紫禁城的規模和用途。
板書:故宮
紫禁城
規模
用途
2、解答疑問,彙報成果
(1)規模
1
學生介紹:紫禁城規模
紫禁城
,明清兩代的皇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房屋9999間半,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是我國現存最大的、最完整的古建築群。紫禁城由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組成,其中外朝有著名的故宮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內廷由後宮和御花園等建築組成。整個建築群以神武門、三大殿、午門、天安門為中軸,宮殿層層疊疊,萬戶千門,異常壯觀。
板書:宏偉壯觀
2
組織分析:這麼宏偉的紫禁城是由誰建造的呢?說明什麼?
(古代勞動人民建造的,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是令人讚歎和佩服的。)
(2)用途
1
學生介紹:紫禁城用途
(外朝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召見群臣的地方;內廷是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以及眷屬居住、遊玩的地方。)
2
組織分析:紫禁城的用途是什麼?為什麼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皇帝生活的地方。“紫”是指紫微星座,象徵帝王。“紫禁”的意思就是帝王的門戶有禁,不得隨便入內。在封建社會,沒有皇帝的准許,皇親國戚都不得入內,老百姓甚至連走近看看都是犯禁的。)
3
組織介紹:今天的紫禁城的用途是什麼呢?
(今天的紫禁城已建成為故宮博物院,供人們參觀遊覽。)
板書:禁城
博物院
第三部分:總結
說一說:在瞭解了長城和故宮的過去及現在後,自己有什麼想法?
板書:
《長城》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掌握本課生字、生詞,瞭解長城的概貌、構造、歷史等。
2、智慧目標:
⑴ 指導學生圖文對照,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⑵ 讀懂課文,理解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絡。
3、情感目標:
透過讀文討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難點重點】
1、指導看圖:
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根據事物的特點選取不同觀察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2、圖文對照:
理解課文內容,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人,觀察插圖,瞭解圖意
1、介紹長城: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前476)時期,那時各諸侯國為了互相防禦,都在自己的境內地勢險要的地方修築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為防禦北方匈奴貴族的入侵,將各個諸侯國的長城連線起來並將其延長,號稱萬里長城。以後各個朝代,都對長城進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說長城是我國古代人民在兵器還不發達的情況下,為拉抵禦外族入侵而建築的軍事建築。
2、觀察彩圖:
(打出幻燈片)
⑴ 這兩幅圖的觀察點有什麼不同?
(上面一幅是遠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⑵ 長城修築在什麼地方?
(崇山峻嶺之間)
⑶ 從畫面上可以看出長城有什麼特點?
(長和高大)
⑷ 作者為什麼要選擇遠,近兩個觀察點?
(不從遠處觀察,就看不出它的“長”這個雄偉的全貌;不從近處觀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堅固的構造特點。只有從不同的觀察點介紹長城,才能更顯出其氣魄雄偉的特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全文:
說說剛才兩幅彩圖分別與文中哪些段落相對應。
(第一幅與第一自然段,第二幅與第二自然段。)
2、生討論:
課文三、四自然段為何沒有圖片與之對應?
(不是作者所見之景,無法畫出。)
後兩節分別寫了什麼?
(作者的聯想和長城的地位。)
3、試給課文四個自然段分別加一個小標題。
三、圖文對照,讀懂課文
1、第三次看遠景圖:
⑴ 遠看長城是什麼樣子?
(像一條長龍)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什麼特點?
(長、大、彎)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這個比喻把靜態的長城寫活了。)
⑵ 列出數字“一萬三千里”對說明長城的長有何好處?
(表達更準確、讓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圖:
⑴ 此景是作者在何處(觀察點)看到的?
⑵ 作者分別介紹了構成城牆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⑶ 根據文意和蒐集的資料展開想像:
說說古人怎樣利用城臺、垛、嘹望、射傳遞資訊、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
3、披文入情,學第三自然段:
⑴ 假如你登上了長城,看到高大堅固的城牆綿延起伏,摸著巨大的條石,踩上平整的方磚,領略巧妙的設計,你會想起什麼?
討論後歸結到:
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⑵ 默讀第三自然段:
想想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的艱難有哪些?
文中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智慧體現在哪裡?
(精心設計使之易守難攻,開鑿搬運巨大條石的方法等。)
4、齊讀第三自然段:
為什麼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奇蹟”?
四、總結全文,迴歸整體
1、第四次看兩幅彩圖,結合下列提示語複述長城遠景、近景:
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條石城磚垛嘹望射城臺。
2、老師總結談話。
五、作業
長城到底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什麼?是苦難?是安寧?是驕傲?是屈辱?還是其他什麼呢?請大家課外閱讀有關長城的書籍,蒐集資料,以《長城為中華民族帶來了什麼》為題寫一篇辯論稿,準備參加下一次的語文活動課──辯論會。
《長城》教學設計13
知識與技能:
1、 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長征的象徵意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長城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感悟長城的威武壯觀,激發學生對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堅強意志、民族精神經的敬佩和讚歎,鍛鍊學生的頑強的意志。
教學重點、難點
感悟長城的象徵意義。
教學準備
長城圖片以及相關的文字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新課:
1、同學們都知道萬里長城嗎?把你瞭解的長城跟大家說說。
2、教師小結:長城是世界最偉大的古代建築奇蹟之一,它以悠久的歷史,浩大的工程,雄偉的氣魄著稱於世。它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徵。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長城的文章——《長城在我心中》(板書課題)
二、小組合作,深入探究
教師出示自讀提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讀課文。
1、讀準、讀通課文,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認真閱讀課文,劃出描寫長城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長城的情感。
4、討論:長城象徵著什麼?
三、檢查生字,指導朗讀。
1、教師出示生字,指名讀一讀。
2、教師進行必要地再強調。
3、教師指導學生畫記詞語,學生一起讀一讀。
4、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相機知道:
引導學生想象“青青牧草”“茫茫的林海雪原”“千里戈壁”“萬里沙海”……
注意把握語氣。
(2)照樣子,練讀第二、三、四自然段。
四、學生質疑:
1、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你還有什麼想問的嗎?
2、請大家帶著問題,自己先查詢資料,想辦法解決。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2、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一、朗讀第一自然段,匯入新課:
1、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2、指名反饋:讀了這一段,你有什麼感受?(祖國幅員遼闊、祖國山河壯麗、祖國物產豐富……)
3、教師導:祖國有960萬平方公里,地大物博,這一段帶我們到了哪些地方?(指名反饋:呼倫貝爾大草原、大興安嶺、鄂爾多斯戈壁、塔克拉瑪干的沙灘、黃河故道、長江堤岸、長城)
4、教師小結:在這麼多景色壯麗的地方,令作者魂牽夢繞的是——(學生齊答“長城)。
5、這一段採用了什麼寫作方法?(對比)“追尋……追尋……還追尋……”這裡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排比)
二、品讀句子,體會長城的雄偉壯觀:
1、指名反饋文中直接描寫長城的句子
我站立在寬闊的長城上,極目遠眺:在廣闊的天宇下,這古老的城牆,隨著群山萬壑綿延伸展,跌宕起伏,宛如橫臥在華夏大地的灰色巨龍。那高大的烽火臺,有的像奮起的勇士,傲視長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對蒼穹。
2、指名反饋。這段語句中,作者分別把長城比做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作者分別把長城比做巨龍、勇士、巨人,這樣形象地寫出了長城的雄偉、壯觀以及磅礴的氣勢)
3、教師出示長城的圖片,讓學生欣賞,加深感受,激發學生對長城的讚歎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
三、展示資料,瞭解長城的象徵意義
1、教師導:站在長城上,賽外呼嘯著的風、城牆上的古戰場遺蹟、讓作者的腦海中浮現出長城的經歷以及悲壯的歷史來,你們蒐集了哪些有關長城的資料?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2、學生自由地展示。
3、教師小結:聞名世界的中國偉大建築。它一方面不斷地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展示人類的堅強意志和雄偉氣魄。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
四、結合課文,探討長城的象徵意義。
1、教師:同學們,剛才透過討論,你們覺得長城象徵著什麼呢?
(學生反饋小組討論的結果)
2、指導引導學生從下面的語句中去感悟。
“那時候,我極想知道祖國究竟是什麼樣子,爸爸總是對我說:‘去長城吧,站在長城上就會知道了!’我懵懂的童年,長城喚起了我對我們民族、我們祖先、我們偉大祖國河山一種莊嚴神聖的情感。”
“是的,多麼難忘啊,我體會到了父親那句話的含義,而我們偉大祖國的形象也第一次在我心靈的膠片上感光。”
“它不就是我們古老民族的偉大靈魂嗎!”
3、教師小結: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中華人民頑強不屈、雄偉氣魄的象徵。
五、課堂小結
1、教師出示句子:“啊!長城!偉大的長城!你永遠在我心中!”
2、全班一起讀一讀這些語句。
3、指名說說對這些語句的理解。
4、教師總結:同學們,長城雄偉壯觀,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是中華人民堅強不屈。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當奮發圖強,維護祖國的尊嚴,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做課課練。
板書設計
10 * 長城在我心中
對比引出——最使“我”魂牽夢繞的是長城
孩提時代——“我”心目中的長城形象
登上長城——看到的和想到的
長城永遠在“我”心中
《長城》教學設計14
這是一首飽含強烈愛國情感的詩歌,在教學點撥上需要教師投入極大的激情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懷,增強濃重的民族自豪感。作為語文教師在講授這篇文章時,不僅要遵循語文的傳統教學,也應該把這看作是給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的一個極好機會。
全文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描寫讚頌了長城和京杭大運河。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部分結構相同,均運用反覆的寫法,一、二行與七、八行詩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簡練優美的語言勾畫了長城與運河的雄姿。所以在背誦指導的時候要對學生進行方法上的指導。
在教學設計中,我結合多種創設情景的方法把學生帶入良好的學習情境中,激發學生不斷深入探究文字。淺談我的設計意圖。
一是凸現年齡段識字特點,紮紮實實抓好字詞教學。我將識字教學與本冊的“習慣篇”對“自主預習複習”的要求結合起來。上課時,檢查學生的預習並著重對容易讀錯、寫錯的字進行指導。
二是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輕鬆自主的環境下學習詩歌,理解詩歌深刻的人文情懷。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課文插圖,撥動學生心靈琴絃,使之感受到長城和運河的“奇異景象”,從而明白為什麼人們稱之為“人間奇蹟”。
三是美讀成誦,深入感悟。因為這篇文章是一首能參雜進不少情感的詩歌,配上美妙的音樂,刺激學生多種感官,使學生在賞心悅目的氛圍中產生讀課文的興趣。力求透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做到在讀中理解。進而會背誦課文。
《長城》教學設計15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瞭解關於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關於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或投影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瞭解長城,理解長城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匯入激趣
1、在我們中國,有兩大建築工程,一個像巨龍,一個像綢帶。她們蔚為壯觀,堪稱人間奇蹟。你們知道她們的名字嗎?(師板書題目:長城和運河 生齊讀課題)
2、你們瞭解長城和運河嗎? (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自由發表後教師歸納小結)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各自輕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說說課文是以什麼為主線。
(2)引出主要內容的。
(3)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4)運用解詞六法,並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 曲折蜿蜒 譜寫 不朽 創造 奇蹟 天堂
2、教師檢查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助後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 連綿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關 譜寫
不朽 創造奇蹟 天堂 杭州 綢帶
(2)指名逐個讀這些詞語。
(3)指名解釋詞語。
連綿起伏: 這裡指長城像巨龍一樣連線不斷,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這裡比喻長城像巨龍一樣彎彎曲曲地爬行,生動的說明了長城彎彎曲曲,漫長延伸的樣兒。
譜寫: 本文引申為編寫讚美的詩歌。
不朽: 永不磨滅。本文指詩歌傳誦千古。
創造: 本文指從無到有,艱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蹟: 奇異的景象。
天堂: 這裡指美麗的杭州。
(4)齊讀出示的生詞。
(5)指導書寫生字。
三、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部分都圍繞奇蹟講了哪三個方面?
2、學生自學後討論。
四。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透過自己的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景呢?
2、講讀。
3、比較: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
我看見了一個奇異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運用動畫)景象的奇異表現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6、你覺得長城怎樣? “東起山海關,西起嘉峪關,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不朽”有哪兩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發譜寫了一篇又一篇詩歌,這裡為何要說是萬里長城譜寫的? 這是一種什麼修辭手法?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7、“創造”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後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8、“祖先”該怎麼理解?比較:
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蹟?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創造了這人間奇蹟。
9、最後兩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麼作用? (突出中心)
10、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蹟的出現和特點的句子怎麼讀? (驚喜地)
(5,6行)寫對奇蹟抒情的句子怎樣讀? (讚美地)
(7,8行)寫奇蹟的創造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 (敬佩並自豪地)
14 將第一部分三方面內容分組讀。生評議。
11、指名讀,生評議。
12、齊讀。
五、作業
1、用鋼筆描紅。
注意坐姿四訣和握筆姿勢。
2、觀察文中長城的插圖,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
巨龍 連綿起伏 奇蹟 曲折 蜿蜒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瞭解運河的特點,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習匯入
1、寫生字詞。
2、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讚歎? (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讀。
聽錄音並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後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並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這句話是把比成它們之間存在之處,你能說說嗎? (相似之處在於: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
(4)句話讀懂了什麼?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導朗讀。
4、部分結構完全同於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絡奇蹟的歷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5、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別。
6、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7、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後糾正。
8、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於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讀兩部分關於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全文
1、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麼?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於兩大奇蹟嗎?
2、章僅讚美了祖國嗎?
3、總結。
四、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3、4題。
板書:
1長城和運河
長城——連綿起伏 曲折蜿蜒
奇蹟 (像巨龍)東起山海關 西到嘉峪關 古代勞動人
運河——銀光閃閃 伸向天邊 民的創造
(像綢帶)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