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5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教材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
20xx年12月5日,令人難忘。不僅今年的第一場雪美麗凍人,更重要的是這天的教材培訓讓人受益匪淺。
上午給我們進行培訓的是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編輯侯正海老師。查了一下資料,侯老師今年40歲,和我同歲。原來也是南京市的一名一線教師,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經成長為水平頗高的教材編輯。而我很慚愧,從教21年還是一名普通的一線教師。我想每個老師的不同發展,除了天賦、機遇之外,更多的是與自己的努力息息相關。從侯老師的講話中,明顯的感受到他的理論水平特別高,我想這與他長期的鑽研是肯定是分不開他給我們培訓的是《素養立意的運算教學》,主要探究核心素養如何在教學中落地。
首先給我們分享的是運算教學的歷史背景。建國之後數學課程標準經過了多次的修改。從最初的技能立意階段,到能力立意階段,再到現在的素養立意階段。可以看出課程標準也是與時俱進的。我們必須深入研究課程標準,使我們的教學思想跟上時代的步伐。
其次是素養立意的運算教學過程。要求我們在運算教學過程中要按照這樣的步驟進行教學:理解算理內化算理概括法則內化法則遷移運用。其中講到要透過操作活動讓學生理解算理。明確操作的四個作用一是明確運算物件。二是理解運算意義。三是獲得運算結果。四是直觀解釋算理。很高興我校的指尖教學的理念和這個非常吻合。我們一定要在指尖教學上堅定不移地繼續前行。為培養學生素養竭盡全力。
最後,侯老師強調一定要研究學生。關注學生的思維,讀懂學生的想法。對錯題進行深入分析,做到以學定教。不要急於用正確的做法遮蓋學生的錯誤。反思我們平時的教學,對學生的錯誤,通常只是簡單地予以糾正。並沒有認真分析其錯誤的本質原因。造成的結果就是常錯常糾,浪費了精力與時間。今後一定要要善於研究學生的錯誤,在化錯為利方面多下功夫。
下午給我們培訓的是蘇教版資深編輯黃為良主任。他用嚴謹的語言跟我們分享了《圖形認識教學中若干具體問題的辨析思考》。他結合圖形教學中易出錯的十幾個具體案例,進行了科學、嚴密的講解。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太才疏學淺了。原來我們認為小學數學的圖形認識講起來特別簡單,又便於安排學生操作活動,好多人講公開課都會選擇這些內容。聽了黃老師的培訓,我們才知道其實並不簡單,有很多問題也是引起專家的爭辯與思考。專家也是要查證數學辭海、數學史、國內外學者的數學專著來確定一些說法是否正確。今後的圖形教學,我們要精心設計,科學考證,表達上一定要慎之又慎,要斟酌每一句話。一定要讓學生對圖形有科學的認識。
總之,我將會把這次培訓的所想、所得、所思融入到今後的工作中,只有做到不斷學習才能與時俱進。只有在工作中處處留心、才能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數學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
寒冷的天氣也阻擋不了大家想要成長的決心,12月5日,我們有幸聆聽了侯正海、黃為良兩位數學大家對於蘇教版教材獨到的見解,受益匪淺。透過培訓,我深刻的認識到,作為數學老師,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髮展思維,提高數學素養。
一、教學應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侯老師在講到內化計算法則的時候,出示了一組練習題,看起來與一般的練習題也沒有什麼不同的,但是經過侯老師的一番講解後,我不得不從心裡佩服,大家不愧為大家,他指出了練習題的設定應當起到“把以前學習的,正在學習的,以後將要學習的,有機的聯絡在一起”的作用。反思自己的教學,在計算的教學中,每節課關注更多的是學生本節課的內容學會了沒有,錯誤都出在了哪裡,應該怎麼強化練習等等,特別是本節課的學習對後節課的影響關注的很少,以後在此方面一定要認真鑽研,精心設定習題,注重知識的前後聯絡,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對教師的作用有了新的定位
侯老師在講解的過程中提到:雖說現在科技進步了,很多崗位都可以用機器人替代了,但是我們教師不可以。為什麼呢?教師的作用應該是如何去組織課堂教學,充分發揮教材的優勢,進一步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需要情感交流,只有達到師生共鳴,教學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這一點冷冰冰的機器人是達不到的。由此可見,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應力爭一切活動都以富有情感的學生作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
三、教師應該深入理解教材
黃老師《“圖形認識”教學中若干問題的辨析與思考》幽默風趣的講解,讓我豁然開朗,澄清了我對數學問題的一些模糊認識,在講到怎樣引導學生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時還讓我認識到,個人功底深淺不一,教學風格各異,面對的學生不同,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人教,課堂效果也不會一樣。不顧客觀實際情況,只一味簡單的模仿,甚至直接生搬硬套,依樣畫葫蘆,即便畫得再像,也僅僅是形似而已。所以我們應該認真研究教材,去挖掘教材每個例題背後的深層內涵,每個習題設計的意圖,把複雜的知識教的簡單,把簡單的知識教的厚重。
雖然一天的學習很短,但對於教材的理解更深了一層。我們要做的就是趕緊行動起來,加強自身學習,認真地搞好教學工作,不斷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數學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
今年5月23號,在文昌第三中學參加了新課程培訓,透過一天時間的學習,並與其他同仁進行交流,探討,收穫很多。現談談我透過培訓學習後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 新教材的內容特點
1.人教版有了更多的圖片,且圖片清晰,形象,生動,它少掉了很多的文字表述,取而代之的是豐富、形象、有趣、易懂的圖片。
2.新教材中還安排了很多的閱讀與思考、實驗與探究等閱讀材料。讓學生自己先閱讀,進行思考分析而後討論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變為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問題的能力。
3.根據知識結構合理安排知識點。人教版教材的單元習題中,改為複習鞏固、綜合運用和拓廣探索。
二、幾點想法
1. 譬如在第七章講三角形的邊的關係時,書中講到了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我覺得應該同時提到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因為很多練習裡都涉及到了求第三邊的取值範圍,還有應該把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改為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這樣學生理解會比較透徹。
2. 第八章裡講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時應該把書中的“把具有相同未知數的兩個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改成“含有兩個未知數,並且所含未知數項的次數是一次的兩個方程組成二元一次方程組”,這樣概括的比較全面。
總之,七年級是學生知識奠定的根基時期,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課堂與課後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路,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為日後進一步進行數學學習打好良好的基礎。
數學教材培訓心得體會4
今天有幸聆聽了侯正海和黃為良兩位專家的講學,受益匪淺。
透過培訓,我們清醒地意識到教師要專業地讀懂教材,要用心地讀懂學生,要智慧地讀懂課堂,這樣的課堂才會充滿活力。
透過培訓,更加細緻地瞭解到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的特點。
一、在第一學段各冊教材的主要教學單元,都安排了教學“解決問題”的例題;第二學段各冊教材的大多數教學單元,也安排了教學“解決問題”的例題。這些豐富多樣的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案例,不僅為培養學生“四能”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也有助於學生積累探索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有效策略的經驗。
二、提供豐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現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問題解決”的課程目標,修訂教材大大豐富瞭解決問題方法的教學內容。
三、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編排,注意題材廣泛、聯絡實際解決問題的內容結合各部分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數的運算部分仍保留傳統應用題內容中合理的部分,但又注意突破傳統應用題教學內容的束縛。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思維水平,選擇學生將會面對且結合所學知識能夠解決的問題作為例題。
這次培訓對今後的教學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給我提供了更為科學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
數學教材培訓心得體會5
我有幸參加了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的培訓,透過這次學習,我更進一步地瞭解和感悟到人教版教材編寫的真諦,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對教材內容的變動有了新的認識
新教材內容的變動,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加強了數學知識和生活的聯絡,降低了難度,使教材更加合理,學生能更好的學習數學。
二、對教材編排特點有了新的理解
新教材以新課標為依據,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教材編排也儘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感興趣的事例引入,使抽象的數學密切聯絡實際,教材圖文並茂,新穎活潑。透過和老師們的交流,我對教材整體編排有了新的認識,明白了編者對例題的編排意圖,對每單元的教學目標有了更加系統的理解。
1. 各領域內容穿插編排,互相搭配。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個特點。
2.加強了對知識的整理。大的單元(多個知識點)後面都安排了一個“整理和複習”。具體編排上,給出整理的線索,引導學生自己整理、總結。
3.增加了數學的背景知識
教材結合學生所學的內容安排了一些數學背景知識,以豐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
4.解決問題突出對一般過程和一般思路的體驗。
對於解決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讓學生透過體驗,瞭解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和一般思路。
5.練習注意前後知識的聯絡。
帶著前面的內容進行練習,為後續知識的學習做鋪墊。
6.注重知識的滲透。
如填未知加數,在直觀圖的提示下容易填出得數、透過畫一畫幫助學生填出未知加數、藉助數的組成)。
7.為教學評價提供線索。
在每個單元的最後安排了一個評價版塊,給老師們如何引導學生自我評價提供一點思路和線索。
充實緊張的培訓,時間往往過得飛快,帶著幾分回味,幾分思考,幾分收穫,我深感肩上責任之重。 此次的培訓正如一枚強心劑,將我的困惑逐一驅散——它提高了我對新教材的理性認識,促進了我對新教材的有效把握,更是增強了我對新教材教學工作的信心和決心,與此同時,我真心的希望我們現在的教師能多一點創新,多一點務實,多一點奉獻,多一點眼光,多一點執著,多一點激情,讓教改之路更堅實、更寬闊、更精彩吧!
數學教材培訓心得體會6
三月六號,我們全縣五年級數學教師在教師進修學校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培訓,雖然昨天剛下了一夜的大雪,路上很滑,但是會議室還是座無虛席,教研室的呂主任已經早早的等在在那裡。培訓期間老師們都認真的聽、記,惟恐漏掉。這次培訓一共有八個教研員給我們輔導,透過培訓使我使我知道了本冊教材的新的編寫意圖,知識結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給我以後的教學起到了指明燈的作用。下面我就談一下我的具體體會:
一、 教材內容有了很大的改變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圖形的變換、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數學廣角、和綜合應用等。其中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本冊內容在原來義務教育教材的基礎上增添了數學廣角、圖形的變換。另外對一些內容作了調整,比如把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由第二單元調到第五單元,這樣為學習分數加減法的通分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理念的改變
在小學階段,有關因數與倍數的知識是傳統的教學內容,以往人們認為,它既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重要的基礎知識,又是發展小學生邏輯思維的良好素材。同時,人們普遍認識,這部分內容概念集中,比較抽象,概念之間的聯絡緊密,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也由於以往對這部分內容的編排,聯絡實際的素材不多,學習這部分內容,既需要學生理解並記憶一些概念,又要求能夠運用這些概念進行一定的推理、判斷。所以,學習過程顯得比較枯燥。因此,這部分內容向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難點內容本套教材對這部分內容的處理,主要的依據是《標準》的要求和所提倡的理念。 “在《標準》中這部分內容的要求有所降低,明確在1~100的自然數中認識有關的概念和性質,並且這部分內容不作為一個獨立的領域出現,在教材的編排中可以將這部分內容分散到數的認識和計算中去此外,在例題的安排、素材的選取、習題的設計等方面都採取了新的措施,使得上述兩單元中相關內容的編排與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下面幾個特點:
1、精簡教學內容,突出基本概念教學。
不再以整除概念為基礎引出因數與倍數,而是在直觀的基礎上,透過乘法算式得出因數與倍數的概念。由於學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區分整除與有餘數除法的知識和經驗,對整除的含義能夠清晰的理解,不出現整除的定義不會對學生理解其他概念產生影響。因此,本套教材中不再出現“整除”的數學化定義,而是藉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②“分解質因數” 和“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不作為正式教學內容。在以往的教材中,“分解質因數” 及“用短除法分解質因數”是作為求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安排的,因此,“分解質因數”一直作為必學內容編排。而在本冊教材中,由於允許學生採用多種方法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分解質因數”失去了其基礎知識的作用,因此不再作為正式教學內容,而只作為一個補充知識,安排在“你知道嗎?”中介紹。
2、增加了直觀和聯絡實際。
以往人們普遍認為,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於形式化,一系列的概念引出,似乎都與現實生活無關;從概念到概念,似乎都難以直觀。而小學數學的大多數教學內容的`引出都注意從實際引入,注重提供直觀支柱。因此,本套教材對這部分內容的編排,注意內容的呈現、展開儘量聯絡實際,貼近學生的認知特點。例如, 2、5、3的倍數的特徵的教學,例題和習題都增加了聯絡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和插圖;用鋪地磚的問題情境引出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等。這樣處理便於揭示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絡,有利於學生理解有關概念的實意義,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
3、增加探索性和開放性。
例如,“3的倍數的特徵”的得出,“做100以內的質數表”,找出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過程,等等,都體現了放手讓學生探究,鼓勵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加強了拓展性和知識性。
內容精簡之後,出於拓展學生知識面的考慮,教材在相關教學內容之後,利用“你知道嗎?”“生活中的數學”等欄目,安排較多的拓展性知識作為閱讀資料提供給學生。例如,介紹完全數(第14頁)、互質數(第83頁)的概念,奇數和偶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哥德巴赫猜想,以及怎樣利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第81頁)等,以豐富學生的數論知識,激發探求的慾望,培養生對學習數學、探索數學持久而穩定的興趣。
三、增添了空間與圖形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
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與前幾冊一樣,本冊教材繼續把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作為空間與圖形內容編排的研究重點。在教學內容方面安排了“圖形的變換”“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
總之,經過一天的培訓,受益非淺,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遵循新的課程標準,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強調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豐富多彩、充滿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內在動機。在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夠獲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強等良好體驗,從而逐步增強學好數學、會用數學的信心。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材培訓心得體會7
12月5日清晨,天還沒亮,伴著天空零星飄落的雪花,我和同事坐上了頭班車,朝培訓地點奔去。
候正海老師和黃為良老師用精準的數學語言、貼切的教學建議、極具指導性的答疑解惑,分別從不同方面對蘇教版教材進行了詳細的、系統的解讀,為我們今後的數學教學更明確了方向。透過這次培訓,我有以下感悟:
一、數學教學要注意知識前後的聯絡性,學生學習數學不能是碎片化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們備課時要做足功夫,要讓學生所學的知識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不僅要把當天所學的內容與學生以往的知識聯絡起來,還要聯絡學生今後可能學到的知識。
二、要讓學生把數學計算從一種技能轉化成一種能力。培訓中,候老師詳細地闡述了技能與能力的不同,並明確指出,運算能力是數學的內容核心。也就說明了在各個階段的數學的教學中,我們都應該關注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
三、數學教學中,動手操作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課堂上,我們大多數老師總是覺得動手操作有些過於浪費時間,有時控制不好,還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於是淡化了操作環節。培訓中,老師列舉了操作的四個作用,讓我明白了,動手操作可以使運算物件更明確;便於學生理解運算的意義;可以使運算結果獲取地更容易;也能更直觀的解釋算理。所以在課堂上,我們還應該做一個有心人,根據課程需要,設計必要的動手環節,讓學生在無意識的活動中獲取知識。
四、直面錯誤,提前預設。在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同一道題,即使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可學生卻能出現各種千奇百怪的錯誤,而整個糾錯環節也會很曲折。而且大多數老師在教學時會有意識地迴避這些錯誤,因為擔心學生在第一印象中把錯誤的給牢牢記住。可候老師卻建議可以第一時間收集並整理學生有可能出現的錯,並把這些錯題提前展示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分析出錯的原因。從而,讓正確的解題思路和答案能更清晰地呈現在腦海中。
一天的培訓,時間很短,收穫很滿;教育的路還很長,所學的知識還有很多,讓我們所有的教育人,一路走,一路學,一路收穫,一路成長……
數學教材培訓心得體會8
20xx年10月18日我參加了縣教科局舉辦的二年級教材教法培訓,雖然時間短暫,但我的收穫卻是不可估量的。這次教材教法培訓學習,主講老師從教材的整體安排、教學目標、教材說明、例題編排意圖及課後練習等幾方面與原實驗教材進行了對比與說明。經過此次的疏理,讓我對二年級的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解惑了我對一些數學問題的模糊認識,而且對我今後如何踐行課改理念,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最最佳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現具體談一下個人體會:
一、雙基擴充套件為四基,雙能調整為四能
《新課標》在數學課程的育人方面,進一步明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能力培養,把雙基擴充套件為四基,將雙能調整為四能,強化創新意識的培養。 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我認為這正是當今教育發展的要求和體現。將雙基拓展為四基,首先體現了對於數學課程價值的全面認識,學生透過數學學習不僅僅獲得必需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經驗、獲得數學發展和處理問題的思想。同時,新增加的雙基,數學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基本活動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體驗,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基本理念。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的提出,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更要注意切實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由雙能變四能;過去的雙能指的是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新課標指的四能包括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涉及的是已知,而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涉及的是未知。因此,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比分析與解決問題更重要,難度也更高。對小學生來說,發現問題更多地是指發現了書本上不曾教過的新方法、新觀點、新途徑以及知道了以前不曾知道的新東西。這種發現是一種自我超越,不僅可以獲得成功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進步的信心,激發創造的激情。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需要邏輯推理和精確的概括,因而可以激發學生的智慧,調動學生的身心進入活動狀態。
二、新課程的數學是從生活中來的數學
1、注重數學與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
新教材不再是由一堆毫無生氣的數字組成的,而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有趣的故事,是看得見摸得著。讓學生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
2、注重數學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
知識來源於生活而又服務生活。學知識是為了長本領。新教材及其注重讓孩子們體驗成功的樂趣。孩子們的最大樂趣是他們能用自己剛學會的知識去解決一個生活問題了,那便是他們最大的喜悅。在新課教學後給孩子們一次檢驗自我的機會。
三、新課程中的數學是學習多樣方法的數學
透過新課改的學習我更深刻的認識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日復一日不斷的教給學生新知識,而是為了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用已學的方法去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在新教材中,加強心算、允許估算,計算上,要求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在我們看來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學生的應用中它們卻很自如,原因源於這些都是他們的真實體驗,多樣化的知識由此產生。新教材還力求體現教材的靈活性,解法的多樣性。鼓勵孩子們學著用不同的眼光認識世界,知識自然就變得五彩繽紛起來。
四、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數學教材培訓心得體會9
數學史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與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息息相關,更廣泛應用於人類生活,為了更好的服務於學生,也為了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非常重視這次培訓,就這次培訓,我來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對數學的認識相對比較膚淺,可能在他們腦海裡,數學學習就是數字學習,因此,類似於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等課程,可以安排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際操作的過程,例如比一比這堂課,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同桌之間比一比誰的鉛筆長,誰的鉛筆短等,讓孩子直接接觸數學,打破他們原先的思維定勢,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在做中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將數學與生活聯絡起來,使之形象化,具體化
數學來源於生活,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場景,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起來,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感受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數學無處不在,感受數學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體會數學的重要性,同時,數學和我們緊密化,由抽象轉變為形象具體,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接受,還有利於促進學生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數一數這堂課,就可以讓孩子利用已學知識數數教室裡的裝置,分一分這堂課,就可以讓孩子利用已學知識整理自己的書包等,不但知識學到手,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做學生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應儘可能地把課堂留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我們可以轉變角色地位,順應新課標的要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及最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四、充分鑽研教材,瞭解知識的前後聯絡
知識是一個網路,前後緊密聯絡,每次教學都為以後的教學打下基礎,現在的教學是所有知識點都涉及到,只是隨著年級的增加而在難易程度上有所不同,因此,仔細鑽研教材,建立前後聯絡,可以預想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從而能夠針對哪些問題及時選擇合適的教法,使學生更輕易地理解。
五、教學要體現與時俱進以及創造精神
我們面對的是性格多樣化的學生,要及時瞭解學生現階段需要的是什麼,什麼樣的教學方式最適合學生接受,學生是變化的,我們的教學內容也是變化的,因此,我們就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確定具體的方案,隨時跟著教學的潮流走;同時,正是因為學生是變化的,教學內容也會變化,以及要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因此,我們就有必要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加工,有創造的進行教學,使學生投入到整個教學活動中。
數學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0
透過這次的培訓,使我受益匪淺。對於進入教師行列不久的我來說,我對教材的難易程度把握的不夠好,這也是我一直以來茫然的地方。我不但要教學生而且還要自己鑽研教材,感到很是辛苦。很多時候一不小心就進入了誤區,使我走了很多彎路。這樣一來既不能快而好的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率也不是很高,而且還浪費了許多時間。這次學校組織了教材培訓,我很榮幸的成為了一名受益者。
去年我剛剛擔任四年級的數學教師,也是第一次接觸數學教材,很是生疏。透過教學經驗豐富的利娟老師對教材的疏通講解,使我感到輕鬆了許多。我不但對本冊教材的本冊內容有了大致的瞭解,而且還知道哪些是學生必須學會弄明白的知識,哪些只是作為了解的知識。利娟老師是一位熱心而又細心地老師,她不但教我們學會如何把握教材的重難點,並且告訴我們無論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研究教材都不能離開教參書,其實教參書就是很好的導師。另外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實施教學目標,利用已有的教學和生活經驗教育學生。利娟老師對我們說了一句話,我很是感動,她說:“知識不是力量,轉化為行為才是力量。”她還向我們講解如何把握好每單元的難重點。利娟老師毫無保留的告訴我們許多教學經驗,例如:如何更好的駕馭課堂,以及四年級學生在學本冊教材最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以及如何應對這些問題等等。
這就是我這次培訓的一點體會。
數學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1
**日上午我在窯上小學參加了二年級數學人教版教材培訓,聆聽了培訓主講教師對“二年級上冊數學”的解讀和介紹。
透過本次培訓學習,經過對教材的疏理,讓我對二年級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本次學習不僅澄清了我對一些數學問題的一些模糊認識,而且對我今後如何解決一些教學上的問題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實現數學課堂有效性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而且對人教版版教材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理解:全套教材的知識透過講解我能感受到教材每單元的內在聯絡。知道了每單元的知識串串相接,環環緊扣,哪一個環節做不好,下一環節就難以實現,所以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知識點都應該抓好銜接,才能使學生真正的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新的課程標準由“情景圖”引出“問題串”,倡導數學課堂生活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人教版教材較好地體現了這一理念。採用教材中的教學情境,將課本數學變為生活數學,儘量創設生活化的的課堂情境,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種開放的“生活化“教學。“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就是要求我們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化為具體的、摸得著的、看得見的、可操作的數學。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引領學生不斷經歷艱辛的自主探索學習過程,讓學生親歷數學的“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不僅僅學會了知識,更主要讓學生感受如何學習,實現了數學課程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和諧發展的特點。
應該說,人教版教材色彩豐富、貼近生活、編排有新意,深受小學生喜愛。但總體看新增加了不少知識點,原有的內容也並未減少,課時數也增加不少。這就需要我們認真研究我們的教學內容到底應該講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難度。仔細去拼讀我們的教參,用好我們的教參。
總之,本次教參培訓使我受益匪淺
數學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2
這兩天參加全縣三、四年級的教材培訓,認真傾聽了各鎮代表教師對單元的分析以及專家團對專項問題的分析,各位老師不僅就自己的教學經驗給我們談自己的體會,還結合各年級的實際內容給我們分析,組織我們分組討論,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了新教材和新課標的精神。我受益匪淺。下面就是自己學習之後的一些膚淺的認識和體會:
對於“如何保護和培養孩子們的問題意識”這個問題,從我的角度看,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關鍵在於老師的引導。陶行知先生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應創設教學中良好的師生關係。”為此,教師要努力與學生溝通,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而不在學生中人為的劃分等級。在彼此的交往中,不僅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言語表揚,而且要用微笑、點頭、注視、肯定的手勢以及關懷性的接觸方式進行鼓勵。而我們有些老師戴著有色眼鏡看後進生,但他們提出一個很幼稚或者與教學內容不符的問題時,一個討厭的眼神,一個不在意的手勢,都會壓制孩子內心的質疑能力的發揮,讓他們的自卑心理在課堂肆意生長。還有,但後進生出錯時,其他學生的譏笑、諷刺,而老師又不能正確引導,這也會給後進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我曾經對我的學生說做學生時的故事:我上學的時候很調皮,每天的主要工作除了學習以外,就是從課本中找難題來難住老師,我每天都能找到我解決不了或者我的理解與答案不符的問題來難為老師,那是我一天裡最喜歡做的事情。結果老師不但不討厭我,反而很喜歡我。我問學生:知道老師為什麼反而喜歡我嗎?學生們想了想說:可能是因為你喜歡動腦筋吧。我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有聰明的大腦,沒有笨與聰明之分,對於同一個問題,每個人考慮的角度不同,所以會提出不同的問題,我們不應該嘲笑別人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你能回答,你應該做個小老師幫助他才對。現在我們班的孩子們在觀察資訊窗中的資訊後,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我都是先讓他們在小組內討論解決,然後把有難度的共同分析。這樣既維護了後進生的自尊心,激發了他們的問題意識,又透過小組中優生的榜樣作用引導他們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感覺我這樣做的效果不錯。
作為老師,對於後進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還要在課外下功夫。要多找他們談心,或者提前輔導他們預習教學內容。我班有個孩子很內向,數學基礎很差,不管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都很難看到他張口說話。於是我放學後和他一塊往家走,問他為什麼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還邊走邊看的課本,對於新內容,我問他自己能看懂哪些,哪裡存在疑問,然後我對他的問題做了一一解答,但我留了一個有難度的問題沒有幫他解決,然後告訴他,回家自己看看書,能不能自己根據老師教的學習方法或者請家長幫忙解決,並且要求他明天上課的時候把這個問題說出來。我對他說:這個問題肯定能難住很多同學。
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我出示資訊“種植6平方米的玉米,需要50克種子,大約有100粒。”當我讓孩子根據資訊提問題時,我就用眼神示意他站起來,他小心翼翼的舉起手,我立刻就叫起了他,剛開始他都不敢抬頭,話都結巴了,其他學生一陣鬨笑,我鼓勵他繼續說下去,他好不容易把話說完。我把問題“種植900平方米的玉米,需要多少克玉米種子?”(其實這個問題是課本上的,我上課習慣讓孩子們不看課本)寫在黑板上,立刻問:誰能回答?孩子們都靜下來,大多拿出筆在本子上做著,一會有些學生說老師這個算式不對,除不盡。
學生們都做成了:50÷6×900。然後我又讓那個孩子起來說說自己怎麼解決,看來他晚上請家長幫忙分析了,站起來說的頭頭是道,他列的式子是:900÷6×50孩子們都用新奇的眼光看著他,我看到他從心底浮上來的喜悅。在以後的課堂上,他一次比一次積極,敢說,敢問了,成績也趕到了中上游,家長打電話給說孩子現在好像變了個人,回家做完作業就預習下課找問題。聽了我這話,我感到很欣慰。
我們都說“十個指頭不一樣齊”,每個孩子都存在差異,在問題意識的培養上,我們老師應該對孩子因材施教,對問題因題示叫。給每個孩子一個表現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順著自己方向發展。
數學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3
幾年來“新課標”和“新教材”的推廣,在全國各地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而新課程的順利實施,關鍵在於加深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在於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南市區教研室為我們這些教育一線的教師搭建了一個平臺,更方便的互相交流、學習,把自己的教育觀念進一步更新,為之後的日常教學工作奠定更堅實的基礎。3月18日我們縣小六年級所有數學教師到永華南路小學參加了六年級數學教材培訓,聆聽了永南、六一兩位老師做的經驗介紹,在教研期間,教研室王主任也對六年級下冊的重難點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使我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把我們的感受細說一下:
1、透過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學生對負數的認識。
教師應透過豐富多彩的生活例項,特別是學生感興趣的一些素材來喚起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習興趣,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出現負數的必要性,並透過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對比,初步建立負數的概念。在引入負數以後,教師要鼓勵學生舉出生活中用正負數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實際例子,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並透過大量的事例加深對負數的認識,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讓學生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培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單元加強了對圖形特徵、計算方法的探索。為此,教學時,應放手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在觀察、操作、推理、想像過程中掌握知識、發展空間觀念。如圓錐體積的教學,教材首先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如何知道像鉛錘這樣的物體的體積?”引導學生探索,並給出提示:圓錐的體積和圓柱的體積有沒有關係?然後引導學生透過實驗,探究圓錐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係。教學時,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探究,注意提供給學生積極思考,充分參與探索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其中圓錐的體積等於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應讓學生在經歷試驗探究的過程中獲取,以改變只按教材說明進行演示得出結論的做法。
3、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
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是本單元學習的幾個基本概念,十分重要。學習比例的相關知識以及比例的應用都有賴於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解答含正反比例關係的實際問題,首先要對兩個量成何比例做出判斷,然後依據正比例或反比例數量關係的特點解答。再如,比例尺的應用及圖形的放大與縮小,都要依據比例的意義進行相關的計算。教學中要透過觀察、比較、判斷、歸納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內涵。同時透過應用,不斷加深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數學來源於生活實際,聯絡生活實際學數學,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來源於生活的認識,喚起學生親近數學的熱情,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由此可以說,現實生活既是學習數學的起點,又是數學學習的歸宿。數學教學內容應該是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具有生活氣息和時代特徵的現實性、生活化、親近感的內容。當教學內容確定之後,不同的內容,將會對教學產生不同的效果,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就會使教學活動過程顯得枯燥乏味;有趣的內容將會使教學過程變得趣味橫生。
課程改革是一項艱鉅而長遠的任務,它需要全體一線老師的共同努力,需要我們在實踐中腳踏實地的去落實。我們任重而道遠!
數學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4
經過一個階段的小學數學新課程教材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接受繼續教育。應對新課程充分理解,誠心接受,熱情投入,有效實施並根據新課程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新課程實施中實現自身發展,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而這一個階段的學習報告和聽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有以下幾點體會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1、課改必須更新教師觀念
課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師觀念的提升。教師作為課改的執行者,決定著這場教育變革的成敗。因此廣大教師參與各級培訓,最佳化校本教研,自覺發展專業素養和教學藝術,力求以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規範最佳化教學行為;另一方面科學認識和處理推進課程改革以及實際教學時的矛盾,處理新舊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的矛盾。
隨著新課程的推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新課改讓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每位老師心理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可以實現自身發展,而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我們的課改不是細枝末節的小變化,而是教育體制和教育觀念的根本性變革。
2、透過培訓學習,我深深的意識到對於一個小學教師來講,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專家們所提供的文章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的我們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3、透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不同的思維模式會產生不同的講課方式,不同的授課方式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鬆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4、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透過把握課堂教學來達到以下兩個目標:一方面,透過我們的日常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更好的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另一方面,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新教材的安排與設計充分體現了編者的良苦用心。作為教師,應該透過自己與集體的創造,更好地為我們的學生和社會服務。
做為教師的我們要善於觀察和學習和積累經驗;善於調整教學方式和內容;善於控制自身的情緒;善於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同時還要因材施教時時進行教學反思、這次培訓讓我難忘,不僅使我更系統的把握新課程,集眾師之見,使我的眼界得以開闊,並且對於今後的教學工作有了更多的經驗和啟發,透過這次培訓,我對自己有了更多的認識,人的潛力真的是可以不斷挖掘的。參加培訓的老師們也讓我見到了許多教學上的創意。在教學技能的學習上,我的收穫很大。規範的教學流程,巧妙的課程設定……對我今後的教學工作產生了不可估量的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5、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總之,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經歷"與人合作,並與同伴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善於傾聽他人發言,樂於陳述自己的想法,敢於修正他人的觀點,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有利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利於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才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發展。
數學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5
以學生髮展為本提高數學素養——三年級數學新教材解讀培訓心得體會
參加了小學三年級數學新教材解讀培訓,聆聽了周小萍和舒愛武老師的精彩講座,感觸頗多。她們詳細為我們介紹了新教材的編排特點,修訂前後教材結構對比等等。聽了之後,對於一個從未教過三年級數學的我有信心教好孩子們,對於數學新課程、新教材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面對教材修改教師不同的態度
現階段,面對教材修改老師呈現出不同的態度,有的覺得數學越來越難教,有的認為教材無論怎麼改都無所謂,有的認為不管教材變成怎樣都會教。新教材的改頭換面,使我們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樣照本宣科.更不能對教材亦步亦趨了。開啟新教材,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清新氣息,課程的開放性、綜合性與靈活性令人耳目一新。新教材無論從內容的選擇還是呈現方式上,都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圖文並茂、形象直觀、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充滿時代氣息。但同時也對教材編排體例的變化感到很不適應。傳統課程強調學科體系的系統與規範,強調嚴密的邏輯順序和嚴謹的知識結構,這在我們頭腦中已經根深蒂固。然而新教材不再刻意追求學科體系的嚴密,而是從學生的經驗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問題情境出發,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體驗學習。這種編排體例和教學要求上的變化,與教師教學習慣產生強烈的衝突,矛盾日益凸現出來,這種不適應,是大多數教師會感慨教材越來越難教的根本原因。
二、創設求異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新教材體現的是演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用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發現,有所創新。讓學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問題的過程,發表獨特的見解。對於學生的不同想法,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使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創造性活動的信心。這樣既培養學生從多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的求異思維也得到了培養。
三、教學中的建議
1.教學中我們要儘量減少對學生的時空佔領,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
2.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給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讓他們以數學的意識,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那麼,數學就不在僅僅是書本上板著面孔的枯燥的數學題,數學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命活力。提高數學素養,使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知識去解決問題。
循規蹈矩走不出封閉的大門,固步自封編不出優美的童話。在課改這一廣闊天空裡,我們應該不怕失敗,不斷努力,不斷創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