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場之國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牧場之國教學反思(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1
《牧場之國》這篇文章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有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美譽的荷蘭的田園風光,課文有如一首意境優美的散文詩,側重描寫了作為牧場之國的荷蘭那種寧靜悠閒的情趣和意境,讓人徜徉在這種意境中,留連忘返。
本文是略讀課文,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採取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牧場之國荷蘭的特點。
首先是讓學生透過課前預習,初步掌握課文的生字新詞的認讀和理解,以及對課文的初步瞭解。另外還讓學生課外蒐集了一些有關荷蘭的資料。
課堂上的教學,也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找找,課文主要為讀者描述了幾幅畫面,並用簡單的句子概括圖畫的內容。接著,讓學生找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出自己對句子的理解,分享對荷蘭這個牧場之國的感受。文中處處流露出作者對荷蘭牧場,尤其是對生活在其中的悠然自得的牛、馬、羊、豬、雞這些家畜家禽的喜愛之情,只有真正融入文字,才能有感情地讀出來。因此,在教學時,我注意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特點,感悟荷蘭牧場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彷彿自己也置身於荷蘭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遼闊無際的牧場上,正在欣賞著優美的畫卷,被眼前的景緻所陶醉,發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的由衷感慨。
接著,在學習資料袋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風車之國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再適時透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一幅幅如詩如畫的圖片,學生再一次為荷蘭的美傾倒,把荷蘭的印象牢牢地記在腦海了。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2
《牧場之國》這篇文章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有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美譽的荷蘭的田園風光,課文有如一首意境優美的散文詩,側重描寫了作為牧場之國的荷蘭那種寧靜悠閒的情趣和意境,讓人徜徉在這種意境中,留連忘返。
這節課我採用了高效課堂五步三查的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略去老師的講解,注重學生的感悟。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利用導學案引導學生學習,省去了很多老師的講解。
在導學案中,以“真正的荷蘭到底是怎樣的?”這個主問題來展開教學,並根據課文的總分結構,幾次感悟“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這一中心句,省略了很多細碎的小問題,使學生能夠準確把握問題,讓他們充分自讀自悟。透過學生課前預習,獨學、群學、展示等讓學生能充分的接觸文字,感悟文字。學生在學完課文之後,文中優美的語言也在孩子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個過程設計圍繞著“透過自讀自悟,交流展示,我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瞭解真正的荷蘭是什麼樣的。”這樣一個目標展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有學生自由閱讀概括段意的訓練。有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展示的過程。也有學生課文資料蒐集的彙報。透過這些環節的展開,不僅讓老師瞭解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情況,而且教給了學生如何閱讀文章的方法。不只是授之以魚,更是授之以漁。學生不僅欣賞到了荷蘭美麗的風景,感受了作者優美文筆,更掌握瞭如何去讀懂這份美麗的方法,以及如何表達眼中所見的美景的一些方法。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3
5月15日的課孩子們和我都感覺意猶未盡。我們先談“荷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孩子們透過預習課文,閱讀“資料袋”,以及同步訓練的課外語段,眾說紛紜。然後欣賞幾幅荷蘭的風景圖,讓孩子們把荷蘭的美譽對號入座。“風車之國”、“牧場之國”、“水之國”在孩子們期待的眼光中閃亮登場。尤其最後一幅鬱金香的畫面,讓孩子們張大了嘴巴,我隨機讓他們用一個詞語或者一句話來說說眼前的景色。“五彩斑斕”、“美不勝收”、“花的世界”等詞語從他們的嘴裡蹦跳出來。讓我不由想到《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同樣有這樣的環節,當時五年級學生的表現也不過如此。
接著我匯入: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感受荷蘭這個牧場之國的獨特風光。根據自讀提示,先自由讀課文,思考第一自然段的作用。遺憾的是這個環節應該再節省些時間,因為預習已經相當充分了,完全可以直接回答,把朗讀更多地放到後面的感悟和指導當中去。又是課堂機智,我把本來安排在最後的讀資料袋,體會寫法的.環節調整到了前面。讓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之後,問:既然是總起句,就應該下文都圍繞這句話寫,但課文卻只突出了哪個美譽?為什麼?我沒有想到,孩子們的思路相當開闊。王菲說:因為題目就是《牧場之國》。依會玉說:如果把花之國,水之國也寫的話,課文就盛不下了。我馬上抓住這個課堂生成:對啊,順著她的思路想,我們常常說作文要注意什麼?學生馬上答出了:詳略得當。我又引導孩子們朗讀“資料袋”,瞭解荷蘭“花之國”、“水之國”的特點。這樣就等於整合了課堂教學資源,讓孩子們對第一自然段的作用以及文章詳略得當的寫法都有了充分的認識,同時對荷蘭有了全面的瞭解。然後我用四次“這就是真正的荷蘭”作為主線,和學生一起品讀2—4自然段,每個自然段讓孩子們推薦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談理由,並進行感情朗讀。最後集中大家的智慧來給畫面起名字。這是在講《鄉下人家》的時候用過的方法。當時學生就有“瓜藤攀屋架”、“鴨戲河水中”等很多富有童趣的表達。今天孩子們說出了“牛群嬉戲”、“牛的世界”、“生命的天堂”等後,我選定“牛的王國”板書,他們就順著這樣的思路,又擬出了“馬的天堂”、“動物樂園”等畫名。
在交流第4自然段的時候,我有意變化了說法,讓大家談談感興趣的動物,避免學生的“審美疲勞”。在他們讀到“黑色的豬群,不停地呼嚕著,像是對什麼表示讚許。”我順勢問:“你們看見過豬嗎?聽過豬呼嚕嗎?”孩子們的興趣馬上就調動起來了。“這些豬,可能在說什麼哪?”孩子們的手舉得高高的:“荷蘭真美,我要在這裡生活一輩子。”“我在這裡吃的好,睡的好。永遠也不要離開。”“雖然別處把我當做又饞又懶的動物,但我在這裡生活得很快樂,我是這裡的主人。”
每次當欣賞完一幅畫面,我適當小結:“膘肥體壯的駿馬,遼闊無垠的原野,野草遮掩的運河,這就是——”孩子們就默契得一起說:“真正的荷蘭!”我不由地會心一笑。一年了,孩子們已經熟悉了我的教學風格,儘管曾經煩惱走思的學生多,曾經反感管不住嘴的孩子多,曾經為不寫作業的學生生氣,但畢竟,將近一年的相處下來,我們的磨合已經到了“心有靈犀”的地步。我從他們課堂上高舉的小手,精彩的回答,興奮的小臉上都能讀到他們對語文課的喜愛。
下課鈴響了,我給孩子們放映幾幅荷蘭圖片,一片“哇哇”的讚歎裡,課就這樣不得不結束了。
如果再讓我上這節課,我會把“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牧場是動物們的自由王國?”這個問題完成,這樣可以讓學生結合畫面,重點感悟幾個句子,讓他們對“自由王國”之一特點有更鮮明的認識,同時也更顯得重點突出。今天的課堂儘管朗讀和欣賞很充分,但還是有些面面俱到之嫌,講讀味道似乎過濃。對於昨天同步訓練中提到的幾個句子,就讓學生說出修辭後,感情朗讀即可,新的美句可以展開談。
但反過來想,這樣美的一篇文章,我是可以作為精讀課文處理,或者就這樣甩下最後一個自然段作為課下欣賞也未嘗不可。畢竟我在這節課上聯絡“資料袋”理解第一自然段,欣賞第二自然段的修辭,第三自然段欣賞動詞和四字詞語,第四自然段進行想象說話,訓練點還是挺突出的。尤其我今天上課因為沒有現成的教案,一些隨機生成的想法,居然效果很好。比如我讓學生談“絲絨般的碧綠草原”還像什麼?用鑲嵌說話,給膘肥體壯換個詞。都達成了語文的積累和應用的目的。而且學生欣賞美句,已經提升了訓練層次,同時體現了自讀課的課型特點。
看來,教無定法。如果對一篇文章,教師真正喜歡,真正讀透了,是能夠發現許多“語文的事兒”的,當我們把自己對教材的獨特理解融入教學設計,引領孩子們進行“感悟、朗讀、積累、運用”的語文之旅的時候,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完成了一次生命歷程。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4
課上完的時候,感覺不是很好。後來仔細想想我知道了那節課缺點是在哪裡了。關鍵是學生與文字的交流不夠,換句話說,就是學生對課文讀得不透,雖然我給學生讀書的時間了,可是時間還不夠,當然,老師對這課的朗讀的引導做得也不到位。
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老師與文字的對話,老師與學生的對話,更不能忽視學生與文字的對話。這種對話怎麼實現,應該在課堂上給學生朗讀的時間,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有人說:分析課文是讓課文潛入水中,朗讀課文是讓內容浮出水面。我覺得這句話把朗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作了很形象說明。但怎麼去讀,僅僅讓學生一遍又一遍的去讀,肯定不行。這裡就體現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怎麼指導?這一直一來是困撓我心頭的一個難題。我看到許多老師就做得很好,值得我好好的學習。像汪立民老師的文言文讀得引導,讀得有趣,讀得有味;呂紅霞老師的抓住關鍵的語句,讓學生對語句進行細細的品味,讀得有激情;王瑞老師執教的《去年的樹》,抓住四次對話的朗讀,每一次對話的情境不同,學生讀得情感就不同。她(他)們讓我明白這才是真正的朗讀教學,朗讀讓閱讀教學走向多姿多彩,讓閱讀走入學生的心靈。
面對生成性的課堂,突現教師的教育機智,在這一點上,我覺得自己還是經驗尚淺。面對學生說出“馬兒會不會結婚?”、“綿羊在談戀愛”、“我聞到了汽油味”這些對文字有些另類的解讀,可以說是反文字的解讀,教師的教育機智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現在靜下心來反思這些問題的時候,我知道我沒有抓住這些解讀,如果當時引導的好的話,完全有可能成為這堂課的亮點。比如說“綿羊在談戀愛”,我當時如果適時的綿羊談戀愛,在這裡“結婚”,繁衍後代,不正是說明動物在這裡悠然自得的生活著嗎?多好的資源呀,沒有抓住,可惜!再如“我聞到了汽油味”當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在當時的情況下,到底能不能聞到汽油味呢?學生們肯定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我失之交臂,可惜!當然教育機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這需要老師文化的積累,經驗的沉澱,正是自己年輕的不足吧。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5
《牧場之國》是一首意境優美的散文詩。課文所描寫的是被稱為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的田園風光,字裡行間洋溢著寧靜悠閒的情趣和意境,讓人不覺為之動容。
教學這篇文章,意圖是引領學生感受荷蘭和諧、優美、寧靜、悠閒的田園風光圖,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首先我激情匯入,接著讓學生介紹收集到有關荷蘭的資料,使小學生對美麗的荷蘭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然後揭示課題。在檢查完學生的預習情況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說說荷蘭給你留下的整體印象是什麼?用簡短的詞語概括出來,並板書到黑板上,學生的熱情被調動起來,踴躍發言。一會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生的板書下,完全出現在黑板上,荷蘭的美景盡現在學生眼前,激發了他們自主閱讀的興趣。接下來進入質疑解疑環節。學生圍繞“為什麼稱荷蘭為牧場之國?從那些語句體現出來的?”展開交流討論。緊緊圍繞“這才是真正的荷蘭”入手,讓學生理解牧場是所有動物的自由王國,它們才是這個王國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蘭動物與環境與人和諧的統一。最後歸結到課文最後小節“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緊扣田園選畫面,滲透一些寫法的指導。一路走下來,課堂很順暢,條理很清晰,層次也很分明。在教學過程中把握了文章重點,體現朗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是牽得太多,沒有讓學生自由選擇畫面進行教學。啟發還欠靈活。另外我對這課的朗讀的引導做得也不到位。教師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怎麼指導?這一直以來是困撓我心頭的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