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科技

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

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圖文混排》,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遵循教學規律、滲透課改精神、實現有效教學、突出學科特色並結合我們學校所倡導的“三步一環”教學模式進行研究,,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 《圖文混排》是高中必修教材《資訊科技基礎》第四章第2節的內容,透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WORD文字處理已有了基本的認識。但在文件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方面還有欠缺,還需要想辦法增強文件版面的美感。而圖文混排更好的體現了版面設計功能,是WORD軟體排版各種功能的綜合運用,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學完本節內容後,學生將能夠製作出一份圖文並茂的電子作品。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特點,考慮到高一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的三維目標是:

(1)知識方面:瞭解圖片的插入方法和屬性設定。

(2)能力方面:能夠熟練運用圖片設計版面,表達主題;並對圖文混排的作品及其製作過程進行評價。

(3)情感方面:透過圖文混排作品的製作,感受word軟體強大功能,激發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形成主動學習和積極使用資訊科技的態度。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目標,我認為圖形物件的插入與設定是關鍵,所以設為本節課的重點,基於課前和學生進行的交流和對他們的觀察,我把圖文混排在版面設計中的靈活運用確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 教法學法

教法上:重點部分利用演示示範,組織討論,結合學科所具有的操作性特點,精心選擇任務,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學法上: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自我學習,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而資訊科技學科的特點則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本課學生將親歷製作過程,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結合組間合作互助,學有餘力的幫助困難的學生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教學過程:

為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設計的教學過程有這樣幾個環節:

(一)情景匯入(大約5分鐘)

結合學校板報評比活動請學生對黑板報進行討論。再展示一篇文字文件,和一組相關圖片。文字能夠描述事務,圖片能形象的反映事務,如果能將圖片與文字有機結合,並對某些文字或圖片進行特定設定,將使文章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從而引出課題——圖文混排。

此時學生對剛剛討論的話題很感興趣,我再展示去年全國電腦製作活動中部分學生獲獎作品,激勵他們親自嘗試如何用WORD來製作美觀實用的電子作品,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接受任務,也順利的切入本課的第二個環節也是本課的重點部分。

(二)講授新知(約10分鐘)

對於圖片的插入,我先利用多媒體廣播系統演示具體操作步驟,並有意識地介紹幾種可能出現的操作錯誤,然後啟發學生開啟並使用圖片工具欄,突破本節課的重點圖形環繞方式的設定。

(三)任務驅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約20分鐘)

給學生提供課前準備的素材,明確本次任務主題“弘揚民族文化”小報設計,讓學生根據任務要求,透過組內合作探究、相互協助的方式來學習圖文混排的各種設定。並讓完成較好的同學講解演示以加深學生印象以此突破本節難點。教師則充當引領者和協作者的角色。

(四)作品展評,(約5分鐘)

讓學生對作品進行組內互評並填寫學生評價表。透過作品的交流評價,既發揮了學生的長處,又激發了學生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美感,體現了學習過程的創造性。

我從學生中挑選幾幅不同層次的作品進行展示,肯定學生的創作成果,提出希望,讓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悅和創作的快樂。

(五)歸納總結、知識拓展(大約5分鐘)

先讓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的感受和收穫,完成學案,老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歸納總結,並對學案中的知識拓展環節給予必要的提示。要求學生課後蒐集素材設計版面完成製作關於甲流知識的小報。

四、板書設計

借用PPT課件進行本課內容板書,強化圖文混排的重點步驟和注意事項,透過文字圖表的佈局給學生以知識和美感。

以上是我本次說課的內容,謝謝。

趙良廳校長解釋說:“三步一環”課堂教學模式由“認知教材———重點、難點突破———檢測、總結”這三個步驟組成,即把教室的教師一“講”改為學生三“動”的課堂活動方式,三步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環節,給學生以自主、創意、樂趣和成就感,有助於減少厭學情緒,使課堂充滿活力。

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檔案的下載。檔案的下載是教科版教材中

第二章資訊獲取中重要的一節。在生活中學生常常需要去網際網路上下載檔案,如學習資料、電影以及音樂等等,儘管對檔案下載常常接觸,但很多學生並不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途徑下載檔案,在搜尋技巧方面和提高檔案下載效率上存在不足,並且對合法下載檔案知之甚少,學習本課後這些問題會得到解決。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應該學習的知識內容及學習的程度;

2.過程與方法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能使學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制定本節課學習內容對學生意志、品質的鍛鍊與培養。

4. 瞭解不同檔案的型別及其重要屬性。 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途徑下載檔案。 透過批次下載和靈活選用搜索技巧等提高檔案下載效率。 瞭解合法下載檔案的重要性,規範自身行為。

二、教學重點

1. 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途徑下載檔案,透過批次下載和靈活選用搜索技巧等提高檔案下載效率。

2. 瞭解合法下載檔案的重要性,規範自身行為。

三、教學和學法

教法:使用講解法,演示法,實踐法等。

學法:觀察法、練習法、討論法等。

教學手段:課堂講學、演示和機房實踐結合。

四、教學過程

1、檔案常見檔案型別及其屬性

(1)檔名:是由基本名和字尾名兩部分組成的,二者用一個小黑點隔開。字尾名一般用來標識檔案型別。

xx.doc、xx.xls、xx.ppt、xx.txt、xx.zip、xx.avi、xx.rmvb、xx.mp3、xx.mp4等等。

提問:常見的檔案型別還有哪些?舉例說明越多越好。

(2)檔案儲存位置

儲存位置:檔案在計算機系統中儲存的具體路徑。

URL路徑:用來標識因特網上資源的一種標準格式。

例:。

UNC路徑:用來標識區域網中的共享資源。

例:計算機01共享檔案期中考試成績.xls。

本機路徑:當前計算機檔案。

例:C:Program Files成績期中考試成績.xls。

(3)內容檔案中實際包含的數字化資訊。

例:文字書稿、工資表格、演講錄音、卡通剪輯、電腦遊戲等。

(4)其他屬性:建立日期、修改日期、只讀、存檔、隱藏、大小等。

2、選用適當的途徑下載檔案、批次下載、靈活選用搜索技巧提高下載效率 課堂實踐:下載一個檔案,由學生不同的下載途徑引出檔案下載有多種途徑。

(1) 檔案下載的途徑

通常分為發行廠商網站下載、專題網站下載、FTP下載。

(2) 提高下載效率

批次下載:需要下載大量檔案時使用批次下載可以很方便的進行操作,通常我們可以藉助一些下載工具來實現,如常用的迅雷、快車、QQ旋風等。 FTP檔案搜尋:使用搜索引擎或者FTP搜尋引擎,搜尋檔案關鍵字、關鍵詞,其關鍵是要了解檔案的路徑和檔名。

(3) 下載工具

目前常見的下載工具有:迅雷、快車、QQ旋風等。這些可以實現批次下載、斷點下載、多執行緒下載的特點。

課堂實踐:下載一個檔案,比較使用Internet瀏覽器直接下載和使用下載工具下載有什麼區別。實踐完成後進行小組討論。

3、瞭解檔案下載的合法性

(1)網路上檔案的智慧財產權受法律保護,在使用網路時要嚴格遵守有關版權法規。

(2)檔案中有時包含不健康內容,我們應自覺抵制,做到不閱讀、不儲存、不轉播。

(3)在使用檔案的時候還要注意防止病毒的感染和的破壞。

在下載檔案時候,要遵守法律法規和道德規範,引用他人作品時,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註明出處。 共享軟體允許使用者在一定範圍內使用和傳播,但未付費註冊的使用者多受到某些限制,如允許試用多長時間或者在缺乏付費使用者的高階功能。自由軟體允許自由傳播,但仍要尊重版權,一般不得用於商業目的。 提問:小A同學在某遊戲網站下載了一個小遊戲,但進入遊戲時,需要輸入一個註冊碼,小A在網上找了一個註冊碼輸入後順利進行遊戲,請問小A的行為合法嗎?為什麼?

4、課後思考

小A同學去網咖給自己的MP5下載電影,滑鼠剛一點下,就下載完成了,小A一陣竊喜:網咖的網速真快啊!回去想看電影時卻發現打不開MP5裡面的電影檔案,請思考有可能是什麼原因導致小A下載失敗了?

5、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是學習了檔案的下載,瞭解了常見的檔案的型別及檔名的構成,學習了檔案下載的途徑、方法,以及瞭解了檔案下載的合法性。我們在使用網路上的檔案時,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網路道德。請同學們課後時間仔細思考老師佈置的思考題。

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課題:圖形影象檔案的瀏覽

○說:今天我要講的內容是圖形圖象的瀏覽,選自由湖南教育出版社與清華大學出版社共同出版的《高中資訊科技》第二冊的第七章《多媒體素材的採集與加工》的第六節。由於這是高中資訊科技第二冊,也就是在新課標中提到的高二學生學習的選修課內容,其本身就是在必修課的基礎上關注技術能力與人文素養的雙重建構,是資訊素養培養的繼續,是支援個性發展的平臺,也就是說必修課的教材內容更注重學生興趣與個性的發揮。而對於其中選修的本冊多媒體知識內容,新課標要求本知識塊的目標就是要求學生認識到多媒體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並學會對多媒體資訊進行正確合理地選擇和採集,加工以及整理製作,瞭解其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特別對於這一大章《多媒體資訊採集與加工》的內容提出三個明確目標:1、瞭解常見的多媒體資訊如聲音,圖形圖象,影片動畫等的型別、格式及其儲存等;2、能選擇適當的工具,對資訊進行採集,瞭解其基本原理;3、能根據資訊的呈現需求,選擇適當工具和方法,對多媒體資訊進行加工處理。鑑於以上總目標,在前面幾次課中,我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了多媒體的基本知識及幾種具體的多媒體素材即聲音與影片的基本使用與處理。這次課我就要帶領學生一起使用看圖軟體ACDSee來實現圖形影象檔案的瀏覽及圖形影象檔案格式的轉換。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學生的心理、智力發展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a.使學生初步瞭解圖片瀏覽軟體ACDSee的程式介面結構;

b.使學生能用ACDSee軟體瀏覽圖形影象檔案;

c.使學生能用ACDSee軟體轉換圖形影象檔案的格式;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b.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我探討能力;

c.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資訊處理能力;

3.情感目標

a.增強學生祖國河山的熱愛

b.提高學生學習《資訊科技》課程的興趣,加強學生學會用多媒體資訊表達思想的意識。

○說:由於前面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這章的目標主要是根據資訊的呈現需求,用適當的工具採集加工資訊,本次課就是建立在多媒體資訊處理工具——看圖軟體ACDSee的基礎上的,因而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及目的就是要使學生對ACDSee程式介面的結構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又由於學生在今後學習的網頁製作及多媒體作品的製作等內容時,(即在有資訊呈現需求時)要使用大量的圖片,對圖片的選擇和加工這就是這次課要實現的另外兩個知識目標:用ACDSee軟體瀏覽圖形影象檔案及轉換圖形影象檔案的格式。在教學過程中,我將以以上兩個知識目標為主線,把第一個知識目標融進後兩個知識目標中去體現。在教學中,我安排了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自我實踐與探索,鞏固知識的同時,提倡學生主動去發現ACDSee軟體的一些其它功能,達到這節課的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自我探討能力、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資訊處理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在這節課中,我透過呈現給學生若干幅大家熟悉的祖國風景名勝圖,並讓學生踴躍識圖交流對風景名勝的瞭解,在大家一起感受祖國風光的同時,激起學生瀏覽圖片的慾望,從而推進教學計劃,學生在認知與興趣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本次課的知識目標,同時在自我探索中有所創新,從而形成對資訊科技課,以及對更多地瞭解祖國名勝,感受祖國風情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

用ACDSee瀏覽圖形影象檔案。

○說:基於上述的新課標以及教材的要求,我歸納了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其中教學重點是:用ACDSee瀏覽圖形影象檔案。這是以後學生在實踐運用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教學難點:

用ACDSee轉換檔案格式。

○說:圖形圖象檔案的格式有多種多樣,較複雜,怎樣在適合自己的情景中運用不同的檔案格式,為什麼要根據需要進行格式轉換,是學生不易弄清楚的問題。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

情景導學法與演示法、任務驅動法

○說:教學法中指出,教學要因材施教,其中的“材”字,我認為不僅僅可以理解成學生的個性特點,同時也可以理解為不同特徵和要求的教材內容,即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合理選擇教學方法。那麼在本次課中,為了比較好的讓學生掌握好本次課的兩個不同特徵與要求內容,我分別採取了三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即情景導學法與演示法以及任務驅動法。其中,情景導學法是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演示法為學生學習理請思路,任務驅動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使學生在樂趣中愉快地學習,並很好地掌握知識。

教學環境:

多媒體電子網路教室

○說:這次課的具體實現我是將學生帶在我校的多媒體電子網路教室,藉助多媒體網路教學系統來進行的。透過這種方式,不僅能比較方便地對學生進行主導,也能非常好地讓學生及時參與實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說學法

自主實踐與自主探索

我認為,學法是針對學生學習的方法而言的,首先應該考慮到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智力發展水平。學習本次課的學生已經是高二年級,透過高一年段必修課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地學習資訊科技的經驗,同時也養成了一定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探索思維習慣,但這種思維習慣是資訊科技課對學生長期要求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一再強調了學生是資訊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物件。因此,本次課仍舊提倡學生用自主實踐探索的方法去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於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的創設問題,並把情境創設看作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

(一)、用ACDSee瀏覽圖形影象檔案(情景導學法)

教師的定位上:

(2)教師要成為學生建構知識的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應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透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絡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

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4

1、載體依附性

(1)資訊不能獨立存在,需要依附於一定的載體;

(2)同一個資訊可以依附於不同的媒體。

(3)載體的依附性具有可儲存、可傳遞、可轉換特點。

師:老師講課中傳授的資訊能增長同學們的知識,廣播傳出的音樂能給大家帶來快樂,下課的鈴聲能給大家帶來興奮。還有很多的資訊,他們的存在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作用呢?

生:(齊)資訊的存在有一定的價值性。

師:(課件演示)

2.資訊的價值性。

(1)資訊不能直接提供給人們物質需要,體現在兩方面:

① 能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資訊可以促進物質、能量的生產和使用;

(2)資訊可以增值;

(3)資訊只有被人們利用,才有價值。

生1:(疑問)資訊可以增值,怎麼理解呢?

生2:(回答)人們在加工資訊的過程中,經過選擇、重組、分析等方式處理,可以獲得更多的資訊,使原有資訊增值。

師:商場上某種產品供不應求,而產家知道資訊後他們會大量生產該產品,說明資訊可以促進物質、能量的生產和使用。

師:颱風“維達”給我們帶來的傷痕依然存在,有關臺風“維達”的天氣預報當時對我們十分有用,但是現在對我們還有用嗎?

生:(討論)資訊的價值會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就如:今天來講,神六的圓滿成功遠比神一給我們帶來的興奮多。今天的報紙總比昨日的報紙好賣,…… 生:(疑問)書本中的科學知識會隨時間的流失而變得貶值嗎?

師:如果是理論知識幾乎不會貶值,但如果是技術知識同樣會隨時間而變化,但所花的時間會比一般的資訊長很多。

師:(課件演示)

3.資訊的時效性

(1) 資訊的時效性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有長或短)。

(2)資訊的時效性必須與價值性聯絡在一起。

師:(補充)因為資訊如果不被人們利用就不會體現出它的價值,那也就談不上所謂的時效性。也就是說資訊的時效性是透過價值性來體現的。

師:老師講課的聲音只是一位同學聽到嗎?電視臺播出的新聞只會被一位觀眾知道嗎?

生:(齊)不是。

師:大家想一想,我們的周圍還有那些資訊是能夠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討論)每位同學的相貌、教學樓的形狀、樹葉的顏色、汽車的形狀、…… 看來所有的資訊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為人所知。

師:(課件演示)

4.資訊可以共享

蕭伯納名言

(1) 資訊資源共享。

(2) 資訊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時利用。

(3) 資訊共享不會丟失、改變。

思考:

1、師:同學們對以上的資訊形態分析得很透切、獨特。下面我們一起來思考:資訊除了上面的特徵之外還有沒有其它特徵?

(傳輸性、無色無味、概括性、可以識別、再生等)

2、資訊的眾多特徵中,相對於物質能源,哪些是資訊獨有的?(共享性)

實踐題:課本第5頁,作完後把答案上交到教師機:網路上的芳鄰——>teacher——>所在班級資料夾。

教學反思

這節課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參與討論活動,教師引導來達到教學目標。從教學的過程來看,學生回答問題很積極、主動,課堂氣氛較好。透過分組活動培養學生的相互協作精神,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覺到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變化,不再是以前的傳統教學方式。透過實踐題鞏固這節課所學過的知識點。因為這是高一第一堂課,所以是很關鍵的一節課,如果這節課上好了對下面課程的學習會使到一個促進的作用。

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5

一、說本節課在本章內容中的地位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建立按鈕互動》是高一資訊科技學科第四章(多媒體作品製作)第七節的內容。本節課我想從二期課改“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出發,嘗試引入啟發式和任務驅動的學習方式,透過“啟發思考、演示示例→引入課題→共同分析→任務驅動→啟發思考總結→深入學習”這樣一個活動過程使學生掌握按鈕互動的建立及反饋分支流向的的設定、學會構思和設計互動結構,同時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協作意識。在此之前,學生所設計的Authorware程式都是一種順序執行的程式,學生感受到程式在執行過程中人不能參與程式的執行,自由選擇其中的某一部分內容。這節課就讓學生學習為作品建立一個友好、合理的人機對話介面,透過按鈕實現互動。Authorware為使用者提供了很多種互動方式,按鈕互動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種。因此,學習這一節內容,對於讓學生掌握如何設計和建立互動結構以及輕鬆地學好後面幾節互動內容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按鈕互動的建立及反饋分支流向的設定和引導學生構思和設計互動結構。由於一下從前面的順序結構過渡到這節課的互動結構,絕大部分學生會不知如何下手、從哪幾個方面去考慮,因此引導學生構思和設計互動結構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這節課的教學方法我打算主要以問題啟發和任務驅動為主,因為對於這節課問題啟發更容易使學生透過回顧前面所學知識,感到現有知識還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從而比較輕鬆地引出本節課的課題;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某一個任務情景當中較輕鬆地接受和消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需要附帶觀察比較、講練結合、學生自主探索的教學方法,從而讓學生多動手、多思考、多實踐,使學生了解、掌握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由於資訊科技學科知識的更新遠高於其他課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本節課主要透過觀察示例和分析示例來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的一般方法,以及碰到問題多用“幫助選單”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說教學手段及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選擇在多媒體網路教室進行,需要多媒體教學軟體和教師自制的課件,便於師生互動、使教學過程更加形象直觀。整個教學過程從二期課改“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出發,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老師以學生學習夥伴的角色在與學生共同活動、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實現知識傳授和方法指導。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環節:複習提問、引入新課、探索新知識、深入學習和課堂總結。

①.在“複習提問”這個環節中,我期望透過如下兩個問題來達到複習

鞏固、啟發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為自然引入新課作鋪墊的教學效果。第一個問題是“我們前幾節課所設計的Authorware程式在執行過程中我們能不能隨意選擇其中某一部分自己想要看的內容?”第二個問題是“前面我們所設計的Authorware程式在執行過程中對於它的程式結構你有何體會或感受?”這兩個問題是循序漸進的,次序不能顛倒。

②.在提出上述問題,引出話題之後,再讓學生觀察兩個內容相同結構

不同(課件1是順序結構,課件2是按鈕互動結構)的課件,讓學生觀察哪個課件更好,好在哪裡,從而使學生總結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要達到的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③.接下來進入“探索新知識”這個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要充分體現學

生的主體地位。我打算透過“共同分析→(任務驅動)學生嘗試製作→演示學生作品進行點評→啟發學生思考總結”這樣一個活動過程來突破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協作意識,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中,共同分析是啟發學生一起來分析課件2的程式結構,使學生初步瞭解按鈕互動的結構流程;接下來以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製作一個流行歌曲點歌臺,使學生在完成一個他們比較感興趣的任務的過程中自主地學習如何建立按鈕互動,在學生嘗試製作過程中對於個別問題老師採取單獨指導的方式,對於共性問題老師選擇1—2名學生的作品進行演示點評,啟發學生共同解決,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老師只對所有學生都無法解決的問題作適當的講解和演示,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重點。然後在學生自己動手嘗試製作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思考總結設計一個互動結構應注意哪幾個要素,老師引導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後老師根據學生總結的情況作適當的演示補充,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採用這樣的突破方法既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④.在“深入學習”這個環節當中,我打算安排“巢狀的按鈕互動”這

個教學內容,這個內容在教學大綱中沒有要求。我想在絕大部分學生掌握瞭如何建立按鈕互動和設計互動結構的基礎上,對於基礎好的學生有一個更高層次的學習,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對於基礎差的學生作為課後的思考。

⑤.“課堂總結”這個環節,我打算採用提出一個小任務,讓學生思考

如何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暢所欲言,從而讓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

以上就是我對在二期課改背景下的中學資訊科技學科的淺薄理解和本節課的設計構思。

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6

一、課題:

《網頁製作—站點的規劃與建立》——資訊科技與物理整合課。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教學環境:

1、硬體環境:微機室網路環境。

2、軟體環境:電子教室控制系統預先安裝好的FTP共享平臺、BBS專欄等。

四、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與作用。

“站點的規劃與建立”是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教科書《資訊科技》第四冊第二章“網頁製作”的第一節。本套教材共四冊,分別透過“透過因特網獲取資訊”、“收發郵件”、“網路應用”、“網頁製作”這四個章節,逐步深入地安排有關於“網路”的學習內容,從而形成一條“網路”線。第四冊中的“網頁製作”是將學生從“使用者”引導到“製作者”的一個轉折點,而“站點的規劃與建立”是“網頁製作”的靈魂,它既為學生們揭開了網頁的神秘面紗,也是規範網頁製作必要的出發點,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

2、教學目標。

基於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的理念,根據教學大綱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教育三者統一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並理解站點的概念,掌握使用FrontPage 20xx建立並儲存站點、設定網頁、設計網頁版式,瞭解高中物理知識基本分類。

(2)能力目標:

由站點的規劃方式,培養學生懂得協作意識、資訊分析能力、資訊加工能力和資訊交流能力,對已學物理知識進行規劃管理的能力。透過小組之間交流評價,培養學生分析資訊、利用資訊的能力和資訊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

透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透過問題的提出、思考、解決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信、自立、自強的優良品質。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站點的規劃、建立與儲存。

(2)教學難點:站點的規劃。

五、教法分析。

在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目標強調:高中學生要“能夠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進行學習,解決問題”;同時,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要“營造良好的資訊環境”、“注重交流與合作。”因此,以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為主線來設計這堂課,利用資訊科技來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使該環境能支援實現情境創設、啟發思考、資訊獲取、資源共享、多重互動、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將有利於這節課的教學活動的開展。

在整合中創設小組合作——遠端協商的學習環境,以製作高中物理站為任務驅動,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一個站點的製作,使學生在獲取物理知識、探究物理規律、解決物理問題等方面都有所收穫,大大提高了其協作意識、資訊分析能力、資訊加工能力和資訊交流能力。同時,不同小組又圍繞同一主題進行分工協作學習,建立小組站點,這樣在小組成員之間及小組之間,形成良好的協作、交流、競爭氛圍。

六、過程分析。

首先將學生們“網站即網頁”的錯誤理解引匯入正確的站點概念,再以“製作高中物理站”為切入點,將資訊科技與高中物理學科整合,創設情景與任務驅動融合。將學生分組,簡要講解站點規劃,演示、講解網頁設定與網頁版式設計後,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高中物理站”,學生們首先進行網站規劃,然後進行網頁設定與網頁版式設計操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在此過程中教師適當引導。完成任務後,各小組將成果打包上傳至FTP,實現小組間互相瀏覽,並透過教師在學校網站BBS裡開闢的專供整合課程學習討論的專欄,實現相互交流、評價,教師適時加入評價;同時,各小組可以根據評價對自己的站點進行修改。最後教師進行課堂小結,回顧站點的概念,建立及儲存站點、設定網頁、設計網頁版式的操作,並引導學生透過因特網獲取資訊進一步補充物理知識、完善網頁內容。

1、教學流程設計:

(1)結束。

課堂小結回顧站點的概念,建立及儲存站點、設定網頁、設計網頁版式的操作;延伸出透過因特網獲取資訊進一步補充物理知識、完善網頁內容。

(2)導語。

(3)創設環境。

(4)設定任務。

學生分組練習;自主學習、互相交流,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習站點規劃、網頁設定與網頁版式設計;並對物理知識、物理規律、物理問題等方面的加深認識

(5)學生學習狀況。

(6)教師個別輔導。

①簡介FrontPage20xx。

②講解站點規劃。

③演示、講解網頁設定與網頁版式設計。

(7)開始。

①學生上傳(修改完善)任務成果。

②學生相互交流、評價;教師評價。

③學生修改完善。

④任務成果。

2、教學內容與過程:

(1)創設情景。

任務驅動:

①分別開啟兩個網頁(一個某網站的首頁,一個透過該首頁連結到的二級頁面),提出問題: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②引出站點的概念,引導學生將站點、網站首頁、與網頁之間的關係,與“房子”、“客廳”、“房間”之間的關係進行類比。

③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制作高中物理站。

④觀看電腦螢幕,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聯想以往的上網瀏覽網頁的經歷,回答問題。

⑤主動思考教師提出的類比關係,得出正確結論,加深對站點概念的理解。部分同學透過對站點概念的理解,摒棄“網站就是網頁”的錯誤觀念。

⑥接受教師所給的任務。

⑦創設情境能有效地激發聯想思維,喚醒記憶中有關的知識,使學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從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絡。

⑧透過“製作高中物理站”任務驅動,使教學活動從資訊的單向傳遞向雙向交換轉變,使學生從獨立學習向合作學習轉變,讓他們化被動為主動,嘗試在互相交流、合作中共同進步。

(2)協作探究。

(3)因勢利導。

①簡介FrontPage 20xx,講解站點的規劃,演示網頁設定與網頁版式設計。

②對於學生在站點規劃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教師根據小組成員實際組成情況推薦站點規劃模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

③初步瞭解FrontPage 20xx,理解站點的規劃,掌握網頁設定與網頁版式設計操作後,開始執行任務。

④每組自行挑出一位組長,負責該組網頁的整體規劃、人員分工協調、網頁製作督促與實施工作。同學們得到明確的任務後,各小組開始熱切的討論,確定分工,著手建立站點並進行網頁設定與網頁版式設計。

站點的規劃既是對小組成員分工的規劃,也是要求學生們對已學的物理知識進行規劃管理。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建構知識的認知主體位置,但是又離不開教師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學設計;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說的話很少,但是對學生建構知識的幫助卻很大,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結合。教師根據該小組成員實際組成情況,給予不同方向的引導和建議,力求創造出最有利於學生們互相協作、互補長短的學習環境。

(4)交流評價。

(5)自我完善。

(6)提供FTP共享平臺。

(7)在學校網站BBS裡開闢專供整合課程學習討論的專欄。

(8)對於學生成果作出評價。

(9)各小組將初步的站點規劃製作完成後,壓縮打包,上傳到FTP上。並透過FTP下載其他小組製作的站點進行瀏覽。

(10)透過教師在學校網站BBS裡開闢的專欄,暢所欲言,發表意見,並作出評價。

(11)各小組根據評價對自己的站點規劃進行修改。

(12)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學會理清和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聆聽、理解他人的想法,他們要不斷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進行反思和評判。透過這種合作和溝通,學生可以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和解決途徑。這樣大大提高了其協作意識、資訊分析能力和資訊交流能力。同時,在評價過程中,學生們得到了成功的體驗,學習的熱情和責任感高漲;也對於自己的不足有了客觀的認識,激發了不斷自我充實、完善的'決心,形成了一種良性競爭環境。

(13)課堂小結。

(14)課外延伸:回顧站點的概念,建立及儲存站點、設定網頁、設計網頁版式的操作。

(15)延伸:

①透過因特網獲取資訊補充物理知識、完善網頁內容。

②跟隨教師回顧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

③課後透過因特網獲取資訊補充物理知識、完善網頁內容。

高中資訊科技課程強調結合高中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透過對本節課的學習,許多學生意識到這是對其掌握的物理知識查漏補缺的一個過程。

五、評價分析。

本節課透過在整合中創設小組合作——遠端協商的學習環境,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一個站點的製作,不同小組圍繞同一主題進行分工協作學習,建立小組站點,互相瀏覽,交流意見,進行評比。在整合過程中,學生們是用一種新的方式和角度來溫故、知新,這不單單使他們原有的物理學科知識得以鞏固,其分析資訊、利用資訊的能力和資訊創新能力的提高都產生了質的飛躍。

高中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版面的美化藝術》選自廣西科學技術出版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資訊科技第一冊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三節,本課是在學會了對文字進行簡單修飾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邊框、底紋的設定,從而為板報錦上添花。本課的知識點既用到了工具欄,又用到了選單命令,它既告訴同學們word20xx中的一些常用操作可以透過工具欄來完成,快捷、方便,又可用選單的形式來補充工具欄無法實現的強大功能。這為以後更深入地學習文字的排版及表格、圖形打下基礎,做好鋪墊。

2、學生狀況分析

從學生角度看:高一學生已能夠簡單運用所學的知識對文字進行處理,但白紙黑字的老面孔讓他們感覺不再新鮮,一份成功的電子板報,不但要文章精彩,還應該有豐富多彩的色彩。因此為了能讓自己的電子板報色彩豐富、美觀大方,把原來單調的白底黑字進行恰當的、符合人們視覺效果的修飾,學生有著很強的內驅力,興趣很濃。透過本課的操作,學生即可完成一個簡單單頁電子板報的雛形,將使學生在感受到成功愉悅的同時,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後面內容的興趣。

二、說教學目標:

鑑於上述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知目標:學會為文字設定邊框和底紋。

2、能力目標:透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培養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透過生動有趣的練習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對文字的創新設計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應用資訊科技為學習和生活服務的濃厚興趣;在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中,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設定邊框和底紋。

2、教學難點:設定邊框和底紋。

四、教法學法:

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本課的課程特徵及學生的特點,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法:“演示法”、“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

教師活動圖:設計任務----啟發討論----講解輔導----歸納問題

學法 :

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我進行了以下學法指導:一是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時刻保持良好的學習心境;二是提供更多表達、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敢想敢說,培養他們協作學習的好習慣;三是透過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操作實踐,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四是讓學生透過成功的作品,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

以下是學生活動圖:

仔細觀察----思考討論----探索質疑----總結心得----自主創造----評價定位

學生在完成每一個任務的過程中,總是先觀察再思考討論完成任務的辦法,對討論結果進行探究驗證,找到答案之後,總結心得,自主創造,最後透過自評、互評、師評來自我定位。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示檔案:“版面的美化藝術”對比(一個白底黑字的“版面的美化藝術”,一個加了邊框和底紋的“版面的美化藝術”)

師:這裡有兩段文字,它們的區別在那裡?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麼?

(修飾了顏色的文章更加漂亮,美觀,特別是標題經過修飾以後還更醒目了。)

原來,這些呆板的文字經過顏色的加工,可以變得如此的生動活潑、多彩多姿呀!怎樣把文字加上豐富多彩的修飾呢?

匯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版面的美化藝術”。(板書)

[ 透過對比作品,讓學生感知藝術,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境中主動地、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

(二)合作交流;探求方法

[任務一:給文字加邊框和底紋]

在《文字的修飾方法》一課中我們學習了透過改變文字的字型和字號來美化標題,那麼如何來給文字加邊框和底紋呢?嘗試用多種方法修飾。

學生自主探究。

開啟“版面的美化藝術”檔案,給“版面的美化藝術”加上邊框和底紋。

提示學生有幾種求助方式:

⑴書是我們的好老師,向書本求助。

⑵向同學求助。

⑶向老師求助。

(提前完成的可以幫助同組的同學,幫助的方式是教會他方法,而不是直接幫他操作。)

請全組都完成的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當小老師展示給大家看。

上臺後向這位小老師提出要求:為了讓你的學生們聽清,學會,請邊說邊做,仔細講清每一個步驟。這樣既可以增強了學生的榮譽感,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透過提問不同的學生,找到多種修改的方法。

(1) 單擊“格式”工具欄中的“底紋”“邊框”按鈕。

(2) 選擇“格式”——“邊框和底紋”選單命令。

告訴學生條條道路通羅馬,只要能完成任務,可以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但原則是越簡單越方便越好。

學生提出問題:為何不能設定邊框和底紋的顏色?

師重點講解:(1)設定前必須要選中要設定的內容。

(2)“邊框和底紋”選單中有二個小卡片,每個卡片中分別對應著不同的選項。

(3)可以透過對話方塊中的預覽看到設定後的效果。

學生練習:給“版面的美化藝術”加上不同的邊框和底紋。

展示學生作品。

師故意選出幾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邊框和底紋色彩搭配協調的作品和不協調的作品,讓學生評價,透過對比,瞭解設定顏色也不能越多越好,而要從實用,適用,美觀的角度來設定。(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任務二:自主探究利用“頁面邊框”選項卡給頁面設定邊框]

“邊框”和“底紋”的設定都是針對文章,對於整個頁面我們也可以進行美化,在“邊框和底紋”命令中繼續探密,找一找如何給頁面加邊框。

學生自主探索。

[ 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點部分,任務是課堂的“導火線”,在這個環節中我丟擲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同時,分層教學的運用,使得全體學生得到發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

(三)實踐運用;提高發展

拓展練習,

練習:修飾學校的《機房管理制度》。

[在這裡如果給學生幾個字或者是一篇不認識的文章,學生只能機械地枯燥地學習;如果給學生與他們生活和學習相關的內容,他們就會有親切感,並自覺地愉快地創作。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的愛護機房的意識]

六、說設計理念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主要用到以下幾個教學思想:

1、 師生互動性。良好的師生互助可以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2、 探究性學習。資訊科技知識本身就是不斷更新的,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也具備探究學習這種能力。

3、 整和其他學科的資源。本課教學如果孤立地僅僅讓學生了解掌握相關操作還是不夠的。放在本單元電子報這一整體中考察,我們會發現,操作僅僅是辦報的一項基本技能,要想辦出有特色的報,需要各方面的能力,其中美術能力不可缺少。因此我在新課伊始,就引導學生感知色彩,不同的色彩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在設定過程更是反覆用同學們實際的操作例項提醒注意顏色的搭配和協調。

4、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學有所長同學的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對資訊科技學習的熱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協作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