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春節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通用13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體會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的好處。

【學習重點】

瞭解老北京風俗習慣,體會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過春節的不同之處,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激起學生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學習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歌曲:《新年好》、關於春節的課件。

學情分析:

六年級是小學階段最高年級。六年級已擁有了一定的語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章聯絡前後課文進行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過程中抓住重點句子體會氛圍,在說中融入情景,同時還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利用課外資源,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發展思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題

1.播放音樂《新年好》,並出示課件1。

師:聽著這音樂,你們有沒有覺得又回到了過春節的情景呢?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誰來說說你家過春節的事。(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師小結並匯入新課:春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節日,祥和的節日,也是一個團圓的節日。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風民俗。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聲朗讀課文,注意讀課文的要求:(播放課件2)

(1)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邊讀邊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2、全班交流。

(1)播放課件3:【我會讀】臘月、蒜瓣、翡翠、雜拌兒、麥芽糖、榛子、栗子、逛天橋、逛廟會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根據學情順勢而導。

三、深入理解課文,小組合作。

1、快速瀏覽課文,播放課件4,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師巡視,告訴學生提高閱讀速度,讀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1)瞭解北京的春節有多長時間。

北京的春節是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課文在第一自然段開頭寫了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在最後一段又寫了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可見北京的春節時間特別長,有一個多月。)

(2)指名生回答,教師小結:這麼多重要的日子,作者著重寫的日子有臘八

除夕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並找出相應的自然段。

3、讀文提示:在老舍先生詳寫的這四天中,你最喜歡哪一天呢?現在我們把我們班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研究一部分的內容,喜歡哪個日子的同學就研究哪部分的內容,(舉手看分配情況,教師指定地點)

4、學生坐定後,播放課件5,看研究要求。

教師強調,聽好研究的規則:哪組找得快,我們就先來研究哪部分的內容,並先給本組加上第一顆星,明白嗎?

四、品讀課文,體會過年的氣氛。

1、指導品讀臘八,播放課件6、7,邊自由朗讀描寫臘八的語段,邊想一想:

(1)、臘八的時候,人們做些什麼?你們家在這一天會做同樣的事嗎?

(2)、從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語言風格?(引導學生讀這不是粥,而是會。色如翡翠色味雙全)

2、指導品讀除夕,指名朗讀。

(1)、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鬧。

(2)、抓除非,萬不得已,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3、指導品讀正月初一。

小組齊讀,邊讀邊思考:

(1)、正月初一與除夕的氣氛有什麼不同?

(2)、正月初一這一天人們都在做些什麼?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3)、你逛過廟會嗎?說說你的感受。播放課件8、9【逛廟會】

4、指導品讀元宵。

出示課件10、11,全班齊讀,邊讀邊畫。

(1)、分別畫出表示燈的數量多的詞句,表示燈的種類多的詞句,體會人們對元宵節的熱情。

燈的數量多:從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

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可以感受到。

(2)、如果你置身於這燈的海洋,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你能用朗讀將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嗎?(指名朗讀展示)

5、師小結:

(1)、老師在這裡也歸納了這些日子的風俗習慣,(播放課件12)。

(2)、北京的孩子也和我們一樣,非常喜歡他們的春節,於是就編了一首童謠,(播放課件12)【動漫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五、拓展延伸,學習閱讀連結。

1、時間過得真快啊,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老北京的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是啊一年之計在於春,只有在春天播放希望,秋天才有收穫。

2、自主閱讀閱讀連結中的短文,比較它們與課文的不同。

六、作業超市

1、小練筆:(出示課件13)

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的實際寫一寫你是怎樣過春節的。

2選擇和春節有關的好詞佳句積累下來。

教學反思

《北京的春節》是一篇散發著濃郁鄉土氣息的散文,文章對老北京過春節的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進行了介紹。我以為一節好課就是細膩,就是對課文重點語段進行感悟。是讓學生透過反覆的讀、反覆的想,再進行反覆說的訓練。最近看了一些教學參考資料,結合自己的教學認識到:其實一節精緻的語文課,在教學中還需要著眼於整個篇章;需要擺正教學的詳略;需要謀劃適當的方法。

一、著眼於整個篇章

六年級是小學階段最高年級。六年級已擁有了一定的語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章聯絡前後課文進行理解。我們的教學便更應該著眼於整個篇章。今天的教學,我有些糾纏於段的教學。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個片斷之間沒能進行整體的瞭解與梳理。其實三個部分的寫作,是有著它們的共同點的。除夕重在一個忙

字,正月初一重在一個逛字,元宵重在一個鬧字或燈字,為什麼分別選這個特點進行描寫?因為這是它的顯著特色,除夕也掛燈,可是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相對除夕卻是無法比的。所以在教學元宵這一部分時,還可把三個部分聯絡起來進行比較,讓學生明白,老舍是選取了它們的典型特點進行描寫的。而元宵的典型特點是燈,如果讓學生先體會燈,再來體會觀燈時人山人海的情形,就不會在課堂中那麼淡而無味了。

二、注意教學的詳略

看到老舍的文章,總覺得寫得太好,教學時這也不捨,那也不棄。語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蘊要講,春節的傳統文化也要說教學活動儼然也成了熬臘八粥。

特別是六個特別的日子的教學不知道取捨。

臘八粥臘八蒜要讓學生讀和了解。實際上這些內容,學生讀一遍早就可以明白了,教師根本不用花什麼功夫去讓他們討論,可課堂上自己就是不敢放手,總忍不住要講。臘八如此,其他日子了更不用說。教學就躡手躡腳了。課後仔細地想寫作有詳略之分,教學也應有詳略之分,該捨得大舍。切不可像佛家所云般過於執著。

略不敢略,那麼詳總能詳了吧?可惜的是,對於原本應該詳細探討的教學內容,卻又顯得力量單薄。

三、謀劃適當的方法

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程度不夠,老舍先生的語言是很有風格的,對作者語言的體會應該結合具體的語句和語境來感悟,本課的感悟程度還不夠,不能達到學生積累語言的目的。另外,在重點語段的處理上,方法單一。我的策略往往是讓學生透過反覆讀,反覆地想象來展開。因為這種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學生的能力,因為班上學生能力不足,課堂很容易成為少數學生的舞臺。所以,對於重點段的教學,應該讓學生參與思考,參與讀悟。讓學生透過比較來體會老舍寫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透過關鍵詞的理解,讓學生去比較讀,在朗讀中細細體會這些詞背後的含義。這樣教學,效果才會更好。

名師點評:

《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文章以時間為順序,細緻地描寫了北京春節的一系列風俗。文章用的全是老百姓的口頭語,生動地寫出了人人歡歡喜喜過年的心情。韓老師在對課文的講解過程中,緊緊抓住作者的寫作順序,引導學生分析和理解課文。透過對課文的分析,學生從中體會詳略得當在寫作中的重要性,也為學生後面的小練筆環節打下了基礎。但是韓老師在小練筆的時間安排上略顯不足。如果時間充足,學生能在課上完成一個小片段,全班一起交流欣賞,相信對學生的寫作幫助會更大。

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感情的抒發自然流暢。透過朗讀作者那種歡喜之情很能感染讀者,所以本文的朗讀指導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對課文有感情的朗讀,也有助於學生把握作者一些關鍵詞的使用,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以便學習和應用。但是韓老師在本課的教學中並沒有重視朗讀方面的指導,尤其是一些重點詞語的感情理解上引導也不及時和到位,所以學生並沒有深入的體會到作者恰當的用詞。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韓老師在教學設計,課堂調控方面處理的都很好,相信會越來越好。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過春節,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本文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1、瞭解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老北京春節濃濃的年味。

2、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出示歌謠,激趣導課出示歌謠

同學們,我在網上下載了一首歌謠,是關於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的。你們想讀嗎?1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讀了這首兒歌,你有什麼感受?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寫了老北京過春節的情景,題目就叫:北京的春節。板書課題。

老舍,(1899~1966),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龍鬚溝》《茶館》等。1950年創作話劇《龍鬚溝》、,獲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藝術家”稱號。老舍的文學語言通俗淺易、樸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北京的春節》,把自然段標出來,同時想一想: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會兒提出來。

1、整體感知:說說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交流讀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⑴在學習過程中,自己讀懂了哪些地方?如:臘月:農曆的十二月。臘月的最後一天,就是我們說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們說的過年。初旬:一個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個月的開頭十天。⑵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如:空竹:可以看看錄影或圖片,瞭解空竹有不同種類,玩法很多,還能發出哨聲,很好玩。逛天橋:不是逛我們平常說的人行天橋。天橋是老北京一個非常熱鬧的地方,當時有河也有橋,所以叫天橋。天橋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有很多民間藝人在賣藝,有很多北京小吃,還有很多說書的,還可以買賣各種東西等。殘燈末廟:結合註釋,聯絡課文內容,可以知道是指春節結束的時候。交流彙報,

3、默讀課文,合作填表: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老舍先生寫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老舍先生寫到的時間畫出來,填在表格的左邊;再看看在這些時間裡具體有哪些風俗習慣填在表格的右邊。填表的時候可以同桌合作,一會兒再向大家彙報。時間風俗習慣3、彙報交流,瞭解寫作的順序和春節的習俗:⑴請同學們一邊聽一邊對照自己填寫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做上記⑵根據表格的提示,同學們發現了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嗎?(時間順序)教師隨機板書:臘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九(開始)(高潮)(結束)

4、你覺得哪些段落寫得最有趣?自己找出來讀一讀、主要內容:主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結束。人們在臘八那天要熬臘八粥和泡臘八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除夕非常熱鬧,初一的光景卻截然不同,到元宵節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三、分清詳略,練習朗讀

1、分清詳略:文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⑴⑵默讀思考: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集體交流:明確作者詳寫的是“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個部分。2、練習朗讀:朗讀詳寫的四個部分,注意讀得正確、流利。自由練讀。展示朗讀:你覺得自己哪部分讀得好,就讀哪個部分。在朗讀、評價、集體練習中達到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的目標。

四、深入詳寫片段

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深入詳寫片段,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讀一讀,勾畫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做一些批註,準備和大家交流交流。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在深入瞭解北京春節的習俗的同時,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交流重點如:1、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⑴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體會到老舍先生語言的通俗和有趣。⑵泡臘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著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雙美”兩個詞,體會到老舍先生語言簡練,給我們呈現出一幅鮮明的畫面,這也是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總起句“除夕真熱鬧”來體會:⑴從人們活動的角度來體會:“家家趕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還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足以看出人們差不多全都在慶祝除夕,當然熱鬧了。⑵從“味、色、音”的角度來體會:“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老舍從香味,到色彩,到聲音,進行了全方位描寫,充分表現了除夕的“熱鬧”,足見老舍先生描寫的細膩。

3、正月初一,主要透過人們的活動來體會:與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數鋪戶要到初六才開張。人們的活動:男人們在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販們在寺廟外邊擺攤,小孩子們則愛逛廟會,還有很多人參加賽馬賽駱駝的比賽呢!總之,每個人都沒閒著,或者走親訪友,或者逛街、比賽,可謂輕鬆自在。

4、元宵,主要透過對燈的描寫來體會:勾畫出寫燈的語句,自由朗讀體會。談談自己的體會:燈的數量多,從“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可以感受到。⑶老舍先生著力描寫燈的數量多,種類多,目的是什麼?為了突出“元宵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突出“元宵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這也是寫元宵的總起句和總結句,作者採用的是總—分—總的段落結構。

五、回顧全文

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引導學生經過討論懂得:老舍在整體介紹春節習俗的同時,著力突出“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這四天,讓春節的風俗習慣給我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這也是詳略得當寫法的好處

六、佈置作業,課外拓展

1、自己修改或寫一篇關於春節的習作。

2、春節花絮:從蒐集到的關於春節的傳說、習俗中選擇編寫。

七、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臘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九(開始)(高潮)(結束)

熱鬧喜慶團圓祥和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會寫本課9個生字。

2、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知道春節“開始、高潮、結束”的日子。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詞彙,培養語感,能仿照課文說說自己家鄉過年的習俗。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分析:

文章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生動,字裡行間透出人人歡歡喜喜過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教學時,以多讀為主,輔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樂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生情。

學生狀況:

學生的識字水平較高,能聯絡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生詞的意思。自學能力較差。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歌謠,激趣導課:

同學們,我在網上下載了一首歌謠,是關於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的。你們想讀嗎?(孩子孩子你別饞,過了喇叭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讀了這首兒歌,你有什麼感受?

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寫了老北京過春節的情景,題目就叫:老北京的春節。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指導預習。

1、出示預習要求: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想辦法認識。

(2)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三年級學生年齡小,自學能力較差。在課前預習,教師看不到學生預習的過程,不能保證人人參與預習。把預習納入課堂,重在指導預習的方法,培養預習的習慣。)

2、小組內檢查生字。

3、教師抽查“規矩、親戚、預示、放假”的讀法。指導“規矩”的寫法。(讀寫結合,分散了寫字的難點。)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同學們,你們能把課文通順的讀下來嗎?誰願意讀給大家聽?其餘同學一邊聽一邊想,作者寫了哪些天中人們的活動?春節的開始、高潮、結束分別在哪一天?你可以用筆畫下來,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來。(培養學生邊聽邊想,讀書動筆的習慣。)

2、交流彙報,教師隨機板書。

臘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九

(開始)(高潮)(結束)

3、你覺得哪些段落寫得最有趣?自己找出來讀一讀。

四、創設情景,精讀品味。

1、我看到很多同學都在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你能畫出這一段的的總起句嗎?(到了除夕可真熱鬧。)我為同學們帶來了一段錄影,也體現了除夕的熱鬧情景,願意欣賞嗎?

2、放映錄影,請同學們邊看邊想:你從這段錄影上看到了或者聯想到了課文中哪些句子,請你自己在座位上輕輕地有感情地讀一讀。

(生按照自己的體會讀相關句子。)

(這個環節看似簡單,實際上頗為巧妙。學生在讀“根據錄影所聯想到的句子”的過程中,實際上是在理解課文,而且這種理解是個性化的,是“感悟性”的,而不是機械的。)

4、你能用你的聲音和表情把除夕的熱鬧情景表現出來嗎?(學生比較辨析三段音樂,認為其中一段活潑歡快,較為合適。然後學生在此背景音樂中朗讀課文。)

5、剛才的錄影非常有趣,你們想不想自己做導演,拍攝一段錄象?請同學們自讀第六自然段,小組之間討論,要拍攝這樣的錄影需要做哪些準備。

6、現在,你們就是導演了,請把你們的計劃告訴大家,好嗎?(有趣的情境,親切的話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慾望。)

生1:我需要準備各種各樣的燈。

師:什麼樣的,請具體說說。

生1:這些燈有玻璃的的,有牛角的,有的是紗燈,有的是冰燈,還有的用麥苗做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

生2:還要準備走馬燈、紙燈、宮燈、帶有小鈴鐺的燈。

師:每樣的準備一盞,準備九盞夠嗎?

生(激動地):不夠不夠。課本上說,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應該準備很多很多這樣的燈。

生2:還應該準備荷花燈、猴子燈等。

師:哦,我怎麼沒見書上寫這樣的燈?

省3:書上有個省略號,省略了很多種形狀的燈。

師:你們可真是些善於觀察的孩子。那麼燈準備好了,我們把它們掛在哪兒呢?

生:掛在大街上。

生:掛在一些商店門前。

生:掛在家裡

師:導演們設計好了麼,可以開拍了嗎?

生:還得等到有月亮的晚上。

師:我們的錄影裡有了各種各樣的燈,還缺什麼呢?

生:(一時沉默,接著讀書。)一人突然舉手:還得有很多看燈的人!

師:我們拍好了錄影,還得配上音樂和解說。我們來練練這一段的解說詞,怎麼樣?(配樂朗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7、請自讀課文2、5自然段,在書上做上批註。(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給學生創造與文字對話的空間,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

五、拓展練習:

1、背誦課文4、6自然段。

2、蒐集我們的家鄉過年習俗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交流資料,趣味說話。

1、同學們,大家都帶來了很多資料,你願意與同學們分享你的勞動成果嗎?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的資料。現在,我們按照資料內容的先後順序展示交流。請個小組推薦一至兩名代表。

2、學生活動:

一個同學展示了奶奶泡得臘八蒜的照片,並對奶奶泡臘八蒜的過程進行了介紹:奶奶從臘月初八那天就忙著泡蒜了。她先把蒜剝得光光的、白白的,再放進罐頭瓶子裡,然後往瓶子裡倒醋,再蓋上瓶子蓋。半個月過後,蒜就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教師及時表揚,能用學過的詞語說話的現象。)

幾個同學展示了除夕晚上放花的照片,一家人包水餃的照片,看春節聯歡會的照片,門上貼著春聯的照片。我隨即指導觀察,建議大家仿照課本第四自然段進行了說話練習:到了除夕可真熱鬧。下午,爸爸在我家的門上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吃過晚飯,我和哥哥在放禮花。禮花太漂亮了,一會兒是紅顏色的,一會兒是綠顏色的,一會兒又變成了金燦燦的星星。五顏六色的禮花不斷的升上天空。鞭炮聲日夜不絕。媽媽和奶奶、嬸嬸在包水餃,連小妹妹也來幫忙。八點了,一家人圍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我最喜歡看趙本山演的小品了。

一部分學生展示了唱大戲、舞獅子等圖片,我把這部分作為一組,指導學生仿照課文第六自然段練習說話:過了初六,春節的高潮就到了。許多藝術團都來到街上演出。有舞獅子的,有踩高蹺的,有唱大戲的,有玩雜耍的。走在街上,彷彿置身在歡鬧的海洋裡。(豐富多彩的資料,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喚起了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學生的創造慾望、創造潛能被激發起來。學生個個暢所欲言,欲罷不能。)

二、練習書寫。

1、本課有九個生字,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會了兩個“規矩”。同學們閉上眼睛,眼前能浮現出這兩個字嗎?其餘的七個字你覺得那些字較難寫?誰願意做小老師,指導這幾個字的寫法呢?(不同的學生,就有不同的難字。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生生互動,使問題從學生中來,再回到學生中去解決。)

2、學生練習書寫、組詞。自己認為難寫的字可以多寫幾遍,好寫的字可少些或不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實際出發,注重效率。)

三、拓展練習:

查資料,瞭解各國、各民族過年的習俗。

教學反思:

要想使學生對一節課感興趣,教師自己必須有興趣。我正是帶著極大的興趣來上這節課的。我的情緒也極大地感染了我的學生,大家學得很投入。我重視了讀的訓練,學生讀的質量逐步提高。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於練習的安排缺乏彈性,如在寫字這一環節中,寫得又快又好的同學出現了無事可幹的現象。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

3、透過閱讀,能找出春節開始高潮和結束的日子。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關鍵

能夠透過閱讀,找出各個時期人們的活動,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說春節,談北京

1、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家裡過春節的情景,調動學生積極的情緒狀態。

2、說說對北京的認識。

3、教師匯入:是呀,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我們國家的首都,那裡的人們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二、自讀課文,合作認字

1、教師提出要求,學生讀課文。

(1)找出課文的生字詞語。

(2)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學習生字

(1)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學習認讀。

(2)同桌互相檢查認讀生字。

(3)集體反饋生字在讀音和書寫上的注意要點。

(4)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生字讀音及書寫的再強調。

(5)讀課文,感知內容,在讀課文中鞏固生字的認讀。

三、整體感知,理清條理

1、指名分段讀,其他評價。

2、學生自讀。

3、學生齊讀。

4、學生自由讀,完成練習:找出描寫春節開始高潮和結束的段落。

5、指名反饋。

6、討論、交流每個部分的大概意思。

7、讀課文。

四、激發興趣,小組合作學習

1、教師:同學們,能說說你們讀完課文後,對北京春節的感受嗎?(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熱鬧、高興、有趣等)

2、教師匯入,激發興趣:是啊,北京的春節可熱鬧、可有意思啦,他們都做了什麼,春節裡有什麼特別有意思的活動呢?

3、教師出示表格,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完成表格。

時間

活動

你的感受

開始

高潮

結束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新課

1、教師:透過上節的讀文,我們能夠感受到春節裡北京城洋溢著怎樣的氛圍?(學生根據上節的感悟,自由發言)

2、作者從哪三方面具體介紹了北京過春節的情景?(開始、高潮、結束)

3、學生齊讀課文。

二、反饋自學,理解課文,體會情感

(一)體會開始時的忙碌、快樂。

1、指導反饋:北京人開始過春節的時間是什麼時候?(臘月初到元宵上市前)

2、集體反饋,人們都幹什麼呢?(學生自由反饋)

3、教師進行歸納、整理。(孩子們、大人們)

4、大家一起讀一讀課文25自然段。

5、自由地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忙碌、快樂)

6、引導學生找出文中關鍵的詞語,讀中體會人們洋溢著的喜悅:你是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的。

7、指導學生抓住學生反饋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

8、聯絡生活實際,說說你們家過春節的這段時間又都幹什麼呢?

(二)體會高潮時熱鬧。

1、指名反饋:時間?

2、指名讀一讀,其他思考:高潮時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3、指名反饋:熱鬧。

4、再讀一讀,討論、交流:你們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高潮時的熱鬧的?

5、學生自由反饋。

6、教師播放錄影,讓學生感知春節高潮的熱鬧,也讓他們在錄影中瞭解老北京春節一些特點活動。

7、讀文,說說元宵一到,讓老北京熱鬧起來的主要是什麼節目?(燈展)

8、找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9、引導想像,還會有哪些花燈呢?

10、拓展延伸,結合錄影的內容或是收集到的資料,說說老北京春節還有哪些特點的活動?

(三)體會結束後的忙碌。

1、全班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2、引導學生想像春節過後,人們都幹什麼去了?

3、教師小結:所以說春節是每個人最休閒的時候,春節一結束,每個人都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去,所以人們常說一年之計在於春。辛苦一年的人們,在歡度春節之後,又進入了新的一年的繁忙中。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感情朗讀,讀中體會情感。

2、仿照課文說說自己家鄉過年的習俗。

3、鼓勵學生查閱資料,深入瞭解家鄉的風俗。

附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學生喜聞樂見。詳略得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流露出人們過春節的歡喜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學情分析: 過春節學生也是喜聞樂見,最喜歡不過了。只是要了解各地的風俗不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臘月、初旬、翡翠、雜拌兒、走馬燈、零七碎八、永珍更新”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瞭解老北京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每個學生都穿著過年的新衣服來上課。和家人聊聊自己家鄉怎麼過春節?關於童謠的課件;歌曲《恭喜》《過新年》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提示課題:

1.今天同學們都穿著新衣服,好漂亮,老師拿出相機照下這漂亮的一幕。

2.請你們說說我們家鄉怎麼過春節的,好嗎?

(學生紛紛回答:農曆十二月初十開始買年貨。二十四送灶神,家家吃湯糰,團團圓圓;二十九白天大掃除,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晚上貼年畫、祭天神,這天晚上每人吃長壽麵:大年三十一家人吃年夜飯,吃完年夜飯,小孩子可以玩遊戲,大人歡聚看春晚;正月初一上墳,不拜年;初二開始按照輩分走親訪友;十五晚上迎龍燈,拔龍鬚,保佑來年風調雨順等。)

3.讓我們來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樣過春節的。(播放動漫老北京的春節童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說說你的感受。

(糖瓜粘我們沒有吃過,磨豆腐、蒸饅頭我們也不做。二十九晚上我奶奶會蒸好幾籠糖糕。)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讓我們跟老舍爺爺走進老北京,去那過過春節好嗎?

1.自由讀通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前後同學互讀檢查。

2.請13名學生按自然段輪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用圓圈畫出: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3.交流彙報,老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4.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三、交流探討,感受年味:

1.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老北京人過得是這樣熱鬧、開心,字裡行間都瀰漫著濃濃的年味。把你最喜歡的一個重要日子的活動反覆讀一讀,看看你能發現什麼?

2.學生自由朗讀(提醒:不動筆墨不讀書。)

3.全班交流彙報:

1)我發現老北京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2)我發現老北京的孩子像我一樣特喜歡買爆竹。

3)我發現老北京正月初一還能逛廟會,我不知道廟會是什麼?(請同學幫忙逛廟會是什麼?)

4)我發現老北京是花燈好多,好美。比我們中洲公園的花燈品種多一些。

總結,在整個春節的系列活動中,地道的老北京民俗中蘊涵著最豐富的傳統,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讀體味,感受民俗: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認真讀第七自然段,聯絡你過年時的感覺,說說怎樣理解“除夕真熱鬧”。

(最難忘的就是除夕夜了,我們小朋友穿著過年的.新衣,吃完團員的年夜飯,拿了壓歲錢,就開開心心的三五成群做遊戲,不玩個半夜三更是不回家的,這天爸爸,媽媽也不會催我們回家。)

3.除夕夜真的可以說是春節中的高潮,在喜慶、團圓的氣氛中,有多少人今夜無眠。感情朗讀這段。

五、總結評價:

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北京人過得這樣開心熱鬧,字裡行間裡流露濃濃的年味。老師聽小朋友開始說得其實我們的春節也是過得熱鬧,開心的。

六、課後延伸:

蒐集不同地方的人過春節的習俗,進一步瞭解自己家鄉的春節風俗。

板書設計:

6、北京的春節

/ 除夕吃團圓飯,守歲

春節的三次高潮—初一逛廟會

正月十五看花燈、吃元宵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重溫過年的熱鬧氣氛。

1.大家一起敲起自己的鉛筆盒,桌子,一起唱《過新年》,“過新年那,隆咚隆咚鏘……”回顧除夕。學生你瞧我,我瞧你,好像現在就是在過新年,好不開心。

2.除夕過後,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當然是賞燈。我們也喜歡看迎龍燈,記得小時候的我跟著龍燈跑到天亮,我媽媽還以為我睡覺了。

二、走進元宵節,賞萬家燈火。

1.想象一下如果你走進了老北京的元宵燈市,你都會看到什麼燈。(請學生結合已有經驗,儘可能展開想像,如牛角燈、紗燈、玻璃燈、彩繪燈、走馬燈、紙燈、蝴蝶燈、鴛鴦燈等,我想這些是同學們平時在迎龍燈的時候看到的吧。)

2.元宵節的燈會是全民同慶的狂歡。認真默讀第11.12自然段,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燈特別的多。好好欣賞老北京的燈。

3課件出示老北京的花燈,請同學們欣賞。(哇!哦這個漂亮,哇塞!唏噓讚美聲不斷。真的比我看到的中洲公園的燈多。)

4通感朗讀這兩段,把燈的多和人的高興表現出來。

三、比較閱讀,領悟表達特點。

1.快速瀏覽課文,獨立思考,小組討論。

2課文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 (討論得出:詳寫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十五這四天,好處是讓春節的風俗習慣給我們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對比寫法。

閱讀《閱讀連結》中兩段關於春節習俗的描寫,與課文的相關部分比較一下,看看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對你的習作有什麼啟發。

四、拓展總結,佈置作業。

1.拓展閱讀:

閱讀春節各地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人們相信在此時吃些傳統飲食,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

2。以“春節”為主題辦一期手抄報。

3. 習作:寫一篇家鄉的春節

五。喜悅結束

配樂一起唱《恭喜》,互相恭喜。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獨特的民俗文化

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詳寫

熱鬧喜慶團圓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6

教學要求:

1、 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習慣,2、 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

3、 透過閱讀,4、 能找出春節“開始”“高潮”“結束“的句子。

5、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6、 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一、預習要求1、 用自己的辦法自學生字,2、 把課文讀通順,3、 提出自己的問題。4、 收集北京或其他各地過年的風俗習慣。二、匯入課文1. 板書課題,2. 齊讀課題。3. 學生根據課題質疑。三、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1. 分小組帶問題自學課文,2. 認識生字,3. 理解詞語,4. 瞭解課文大意。5. 檢查學習情況說說你得到問題的答案了嗎?師生共同梳理問題。認識詞語:規矩 臘八蒜 醋 放假 除夕 鞭炮 親戚 逛街 毛驢 恰好 一盞燈 預示 吉祥重點理解詞語:吉祥 忙碌 翡翠 日夜不絕 截然不同 高潮 3.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議,正音。4.學生根據課後“說出春節“開始”、“高潮”、“結束”的日子。”這個問題自學討論,教師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課文內容,交流自己的想法。四、練習有感情讀課文

第二課時一、複習匯入1. 指2. 名3. 認讀詞語。4. 開火車讀課文,5. 師生共議。二、再讀課文,深入理解。1. 老北京的春節什麼時候“開始”?這時候人們幹些什麼?2. 老北京的春節什麼時候是“高潮”?這時候人們幹些什麼?3. 老北京的春節什麼時候“結束”?這時候人們幹些什麼?第一部分老師帶領學生學習,然後總結學習方法。第二、第三部分學生根據第一部分的方法自學,並填表。(表格用小黑板出示)5、 覺得老北京的春節過得怎麼樣?老北京的人們在過春節時候心情怎樣?三、課外延伸:1.你能仿照課文說一說自己家鄉過年的習俗嗎?2.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說一說你還知道哪些地方是怎樣過春節的?四、練習:用加點的詞語造句臘八這天,人們要喝臘八粥,還要泡臘八蒜。 要……還要……五.作業: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語文活動:一、“開卷有益”:《過年》二、“讀一讀,填一填” 學生自己讀一讀,不認識的、不理解的詞語要查字典,然後從中發現規律,並試著填一填最後一組詞語。三、課外延伸:你還知道哪些可以用來形容春節的成語、對聯、俗語等等嗎?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7

【設計理念】

1.藉助“龍語語文”資源輔助教學,將平面的語言文字內容直觀化、具體化、形象化,運用了“龍語語文”裡大量的關於過春節的實景圖片、影像,給學生予視覺上的震撼和美的享受,縮短了學生時空距離。

2.藉助龍語電子課本輔助教學,在分析課文時,藉助電子課本出示重點段落,讓學生找出電子課本里的關鍵詞語,分析句子之間的關係,討論疑難句子的含義,推敲詞語句式表達效果,培養了學生分析和綜合、歸納和演繹等抽象思維能力。?

3.利用“龍語語文”廣闊的教材資源查詢相關資料,不失為拓展課堂,進行綜合實踐的一個很好途徑。有了網路中豐富的素材、資料,我們可以把課堂延伸到更深遠的空間,給學生提供關於各個民族節日習俗的資訊,利用豐富的資源,向學生提供關於各民族春節習俗的資料、圖片、研究網站等網頁連結,培養學生資訊素養,進行知識的拓展延伸。

【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節》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文章描寫的是節日風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樸素自然、流暢通達的語言,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節日習俗,再現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隆重與熱鬧、溫馨與美好,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學情分析】

每年的春節對孩子來說比較熟悉,可遙遠的首都居民是怎麼過春節的?距離農村的孩子來說比較陌生。雖然六年級的小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但受年齡限制,生活範圍比較狹小,閱歷淺、實踐少,認知水平和能力的侷限,他們瞭解北京春節的相關資料非常的狹窄,對文章的理解也不夠深入,因而在本課的教學中充分發揮 “龍語語文”優異資源,藉助“龍語語文”平臺,既調動起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又激發出他們的探知慾,教學重難點迎刃而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

3.學習作者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自主閱讀、討論交流、從整體把握內容,瞭解春節習俗。

2.透過“龍語語文”網路優異廣闊的資源輔助教學,感受春節熱鬧、喜慶的氣氛,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獨具魅力的民俗風情中蘊涵的民族文明和傳統美德,激發學生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與熱鬧。

2.利用龍語資源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更多的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3.學習作者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

【教學準備】

龍語資源庫資料連結。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利用影片,創境匯入

1.播放課件:欣賞一段影片。

(運用“龍語語文”《北京的春節》教材資源知識拓展裡其他拓展模組——過年的影片資料。)

觀看過後,師問: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說說理由?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那你們見過首都北京的孩子是怎麼過春節的嗎?播放童謠(引用“龍語語文”教材資源知識拓展裡的童謠和民謠):

過春節的民謠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領悟到民俗背後的文化。

2、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寫作順序和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聽寫詞語,回顧課文內容

2、給這些詞語排序,找出文章的寫作順序(時間順序)

3、匯入課文:老舍先生僅用了一千多字就把老北京過春節的一幅幅歡樂喜慶的畫面呈現了出來。那麼他是怎麼寫的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4、出示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想一想:北京的春節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2)、認真閱讀感受深的部分,請簡單寫出批註。

(3)、練習有感情朗讀。

二、深入課文,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一)、對照自學提示,自學課文

(二)、交流彙報,提示學生要按照時間的順序來彙報,交流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讀悟結合。

1.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1)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體會到臘八粥材料的豐富及作者運用到了打比方的方法讓我們感受到了臘八粥不僅材料豐富,還表達了豐收的景象,是豐收的代表。

(2)泡臘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著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雙美”兩個詞,體會到老舍先生語言簡練,給我們呈現出一幅鮮明的畫面,這也是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總起句“除夕真熱鬧”來體會。

(1)從人們活動的角度來體會。“家家趕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還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足以看出人們差不多全都在慶祝除夕,當然熱鬧了。

(2)從“味、色、音”的角度來體會。“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老舍從香味,到色彩,到聲音,進行了全方位描寫,充分表現了除夕的“熱鬧”,足見老舍先生描寫的細膩。

3.正月初一。主要透過人們的活動來體會。

(1)與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數鋪戶要到初六才開張。

(2)人們的活動:男人們在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販們在寺廟外邊擺攤,小孩子們則愛逛廟會,還有很多人參加賽馬賽駱駝的比賽呢!總之,每個人都沒閒著,或者走親訪友,或者逛街、比賽,可謂輕鬆自在。

4.元宵。主要透過對燈的描寫來體會。

(1)勾畫出寫燈的語句,自由朗讀體會。

(2)談談自己的體會。

燈的數量多:從“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

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著力描寫燈的數量多,種類多,目的是什麼?

為了突出“元宵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突出“元宵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這也是寫元宵的總起句和總結句,作者採用的是總—分—總的段落結構。

三、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引導學生經過討論懂得:老舍在整體介紹春節習俗的同時,著力突出“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這四天,讓春節的風俗習慣給我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這也是詳略得當寫法的好處。

四、引人資料 感悟深情

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離開了北京25年之後再次回到北京所寫的文章,充滿了他對北平春節的嚮往與喜愛。透過引入老舍先生曾寫的《想北平》一文的片段,請學生讀一讀,進而感受到本文中字裡行間都流露著作者的這種想北平、愛北平的深深情感。

五、拓展延伸

自由交流說一說自家都是怎麼過春節的。

六、總結全文

春節是我們國家特有的一個傳統節日,各種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延續到我們的身邊,它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節日了,更是我們所特有的一種文化,這種文化一定會繼續延續下去,延續到將來的。

七、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臘八 慶豐收

二十三 求平安

有詳 除夕 共團圓 美好

有略 初一 送祝福 期望

十五 好兆頭

十九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9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課前批改預習紙的抄寫部分,找出學生容易出錯的生字。

板塊一:談話匯入,明確學習目標

1、複習單元學習目標。

2、談話匯入新課。

3、簡介老舍,瞭解其作品特點。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春節話題引入本文的學習,讓學生關注本地過春節的傳統習俗。】

板塊二:檢測預習,整體感知

1、字詞檢測,糾正易錯字。

(1)講解課前批改時發現的易錯的字詞,讀一讀。

(2)範寫:麥

2、提取資訊,瞭解課文內容。

(1)快速瀏覽課文,對照預習表格,四人小組討論、修改,要做到語言簡練、不缺漏。(出示表格)

(1)學生彙報,集體校對,對的打“√”,錯的改正。

3、讀表格。

這張表格告訴了我們一些資訊,你能讀出來嗎?

【設計意圖:六年級學生已完全具備獨立學習的能力,包括獨立識字、從文章中提取資訊的能力。有效地設計預習能使得課堂效益翻倍。課堂上,以小組討論修改、集體校對等方法檢查預習,既體現了學生的能動性,也體現了年段目標。引導學生讀表格,提升其概括、分析能力。】

板塊三:把握文章結構,學習詳略有致的寫作方法

1、把握寫作順序,學習表達時間的方法。

(1)課文是按時間順序寫的,有哪些表示時間的語句呢?快讀默讀課文,用直線畫出相關的語句。

(2)PPT出示,你們都找齊了嗎?一齊讀讀這些介紹時間的語句,看看老舍是怎樣巧妙介紹的?

(3)學生彙報:這樣介紹有什麼好處?

(4)小結:老舍這樣巧妙地運用不同的方式過渡,避免了重複,過渡自然,層次分明,值得我們學習運用。

2、把握文章整體的詳略,學習詳略有致的寫作方法。

(1)如果讓你來寫春節,從臘八寫到正月十九,這麼長的時間你會每個日子都寫嗎?

(2)小結:要選擇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特殊的、影響深刻的節日詳寫。請大家找一找:老舍先生對哪些日子進行了詳寫?請在表格中打上“Δ”(引導學生看錶格)。

(3)學生彙報。

【設計意圖:本文敘述的時間跨度很大,內容詳略得當地安排十分重要,學生在五年級已經習得按篇章長短來區分詳略,而本文出現了“一句一場景”這樣的按內容區分詳略的文段,所以在這一板塊,學生更重要的任務,是揣摩作者整體詳略安排的意圖。】

板塊四:品讀文段,進一步學習詳略有致的寫作方法

臘八

作者是怎麼詳寫臘八的呢?默讀第一、二自然段,看看課文介紹了臘八的哪些習俗?是怎樣介紹的?把你的發現批註下來。

1、臘八粥

學生朗讀句子、彙報,老師點撥。

重點寫了煮粥的材料,感受材料的豐富。

品讀比喻,體會感情。

2、臘八蒜

學生朗讀句子、彙報、體會。

色味——喜愛之情;作用——特殊作用,為年夜飯的餃子特別準備。

除夕

1、除夕可是個大日子的。如果讓你來寫,你會寫什麼?為什麼?

2、老舍先生是怎麼寫的?齊讀第七自然段,說體會。

3、這是怎樣的熱鬧呢?一句一句出示,師生合作讀。發現有什麼特點了嗎?

4、學生彙報:一句一場景。

5、師生合作有感情朗讀。

6、對比閱讀

(1)快速默讀第28頁的首篇“閱讀連結”,看看同樣是寫除夕,梁實秋和老舍筆下的除夕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2)小結:他們都寫出了當地特有的過節風俗,都寫出了自己的情感。但是兩位作家對除夕的情感態度截然不同,寫作的角度也不同。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要選自己印象最深的風俗內容來寫,也要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文章越真實,越能打動人。

【設計意圖:本文的語用目標是引導學生從關注文章整體結構的詳略安排,到關注文章片段描寫的詳略安排,學習詳略有致的學習方法。透過引導學生在品讀文段的同時思考作者“寫了什麼?怎麼寫?為什麼寫?”這三個問題,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在片段中怎樣詳略得當地描寫。並透過“閱讀連結”的文字對比,讓學生明確寫作可以根據自己的真實感受選擇不同內容、不同角度進行。】

板塊五小練筆:我家的除夕

1、想一想:寫什麼,怎樣寫?寫出真情實感,注意詳略安排。

2、說一說。

3、寫一寫。

作業:1、閱讀老舍的《北京的春節》原文。

2、蒐集廣州過春節的資料,瞭解廣州過春節的風俗。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學習重點:瞭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學習難點: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收集有關春節的習俗。

教學方法:聯絡生活實際感悟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1導語: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寒假裡我們剛剛過完中國最隆重的節日春節,我想春節的場面大家還歷歷在目吧,老師在網上下載了一首有關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我們一起來讀讀好嗎?(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2現在,我們就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

1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

2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請你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

3交流後,板書。

三、品讀體味,感受民俗

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你最喜歡哪一天?選擇你最喜歡的那一部分,深入地讀文,讀到你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畫下來,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並且可以把你的感受和小組同學交流。

彙報重點: (預設)

1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1) 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農業展覽會。體會老舍先生語言的通俗和幽默。

(2) 泡臘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多吃幾個餃子。體會老舍語言的簡練。

2除夕:抓住總起句除夕真熱鬧來體會。

從家家趕做菜男女老少都穿新衣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等語句體會除夕的熱鬧。

從香味,到色彩,到聲音,全方位的描寫,更體現除夕的熱鬧,也可見老舍先生描寫細膩。

3正月初一:透過人們的活動來體會。

男人在午前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女人在家中接客。

逛廟會可透過學生查詢的資料和自己的生活談一談。

4正月十五:如果說除夕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熱鬧,那麼元宵節的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

燈的數量多: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要掛出幾百盞燈來。

燈的種類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請學生結合已有經驗,儘可能展開想像,如牛角燈、紗燈、玻璃燈、彩繪燈、走馬燈、紙燈、冰燈等,來體會老北京處處張燈結綵,燈市如晝的熱鬧景象。)

透過朗讀,把燈的多和人的高興表現出來。

四、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

五、課後小練筆

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板書: 6 北京的春節

臘八、 除夕、 正月處一、 正月十五

熱鬧 團圓 喜氣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11

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老舍先生。文章描繪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幅幅熱鬧、喜慶的畫卷,展示了咱們中國節日的溫馨與美好,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說學情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學習能力,學生對春節也有一定的瞭解。由於這篇文章描寫的是老北京過春節的情景,與咱們今天過春節有些不同,於是在課前,我做了一番調查,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在瞭解了學生學習的困惑以後,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領悟到民俗背後的文化。

2、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寫作順序和方法。

說教法與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交流探究,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說教學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 、複習匯入

課上我想透過聽寫一些關鍵詞語的方式引領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為體現高年級語文學習綜合能力的培養。

二、把握文章寫作順序

讓學生把聽寫的詞語再排排序,這樣很自然的就把握了文章的寫作順序,也達到了回顧課文的目的。

三、精讀課文、品味春節

這個環節是這節課的重點部分,我主要是想抓住重點詞句去引領學生體會老舍先生為了突出文章特點所使用的表達方法,領悟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要達到這一目的,我著重在兩個方面進行了設計。

1、學習臘八這個部分,學生比較感興趣,但是又不太理解,於是我做了如下設計:(1)讓學生知道是臘八拉開了春節的序幕。(2)從“各種”一詞讀出粥的材料是非常豐盛的(3)緊緊抓住“這不是粥,而是小型農業展覽會”這一句讓學生品讀到作者採用了打比方的寫作手法,就是這麼一個打比方讓人體會到了豐收的喜悅之情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再如學習“除夕真熱鬧”這部分,我認為這一部分不僅是讓學生感受除夕的熱鬧,更有一種對文化傳承的寓意在其中。所以我設計了兩層,第一層是引領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表現除夕這天真的很熱鬧。另一點是抓住守歲讓學生知道這是晚輩向長輩送出祝福的一種方式,從而領悟到我們的傳統文化。

四、引人資料 感悟深情

備課中,我透過查閱資料得知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離開了北京25年之後再次回到北京所寫的文章,充滿了他對北平春節的嚮往與喜愛。為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情,體會到這種情,我選入了老舍先生曾寫的《想北平》一文的片段,請學生讀一讀,進而能感受到本文中字裡行間都流露著作者的這種想北平、愛北平的深深情感。

說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臘八 慶豐收

二十三 求平安

有詳 除夕 共團圓 美好

有略 初一 送祝福 期望

十五 好兆頭

十九

說預期效果

本節課透過學習能夠了解北京春節的風俗,掌握文章的寫作順序。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情感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能力目標:

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學習重點:

瞭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學習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關於童謠的課件;歌曲《恭喜發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提示課題。

1、(播放歌曲《恭喜發財》)同學們,聽到這首歌,你想到了什麼的情景?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說說理由。(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集體交流所瞭解的有關春節的習俗。

3、(出示有關春節習俗的幻燈片)自由讀幻燈片中的內容,瞭解有關春節的習俗。

4、讓我們來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樣過春節的。(播放動漫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齊讀。

5、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6、交流、簡介作者。(出示課件內容)自讀了解。

二、檢查預習,瞭解情況。

1、集體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

2、出示生詞,指名讀,集體訂正,再齊讀。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劃出: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想一想:文章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可分為幾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分別是文中的哪幾個自然段?(課件出示要求)

2、集體交流彙報,老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結束)(相繼出示有關的幻燈片)

3、指名分時間段讀課文,想一想: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老舍先生寫到了這些重要日子的哪些風俗習慣呢?同桌合作,劃出有關內容,填寫表格。(出示表格)

4、集體交流所填內容。(出示表格內容補充)

5、說說老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出示課件內容)

三、交流探討,感受年味。

1.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北京人過得是這樣熱鬧、開心,字裡行間都瀰漫著濃濃的年味。選擇春節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覆讀一讀,能品出年的什麼味道,在空白中批註。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彙報。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聲音,是春節特有的聲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寫到?(指名讀有關內容)(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二件大事就是買爆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響起來;除夕鞭炮聲日夜不絕;正月初一,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正月初一元宵節,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在家有聲有光地玩耍。)

B.整個春節都瀰漫著爆竹的味道、煙火的味道,過年的熱鬧、火爆氣氛盡在其中。(出示課件內容)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讀文中描寫有關飲食的語句(臘八粥、臘八蒜;雜攔兒;二十三,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準備充足;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過年時都吃餃子;正月十五,這一天,大家必須吃元宵啊。),說說體會(充足、豐盛)。

B.人們一年辛苦勞動之後,對自己勞動所得的展示與享用,洋溢著幸福感與滿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將年過得有滋有味。(出示課件內容)

(3)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A.從正月初一的廟會,元宵節的燈會中,我們感受到北京人輕閒、娛樂、高興的心態。

B.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春節中最令你開心的事。(出示課件內容)

(4)總結,在整個春節的系列活動中,雖然有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雜陳,但是,卻蘊涵著最豐富的傳統,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出示課件內容)

四、品讀體味,感受民俗。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師生合作讀第七自然段,聯絡過年時的感覺,說說怎樣理解“除夕真熱鬧”。(出示課文內容)(是一種普天同慶的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了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了各色的年畫;是一種通宵達旦的熱鬧--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是一種團團圓圓的熱鬧-在外邊的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

3、集體交流感受。(出示課件內容小結)

4、學習本段首句的特點(總起句、中心句),以及由總到分的寫法,體會“萬不得已”、“必定”等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先自己體會,再集體交流,然後出示課件內容小結)

5、除夕夜可以說是春節中的高潮,在熱鬧、喜慶、團圓的氣氛中,有多少人今夜無眠。試著用你的朗讀來把這種熱鬧、喜慶、團圓的氣氛表現出來。

6、配《恭喜》樂曲,指名展示朗讀,體現“除夕真熱鬧”。

五、總結:這節課,我們隨著老舍先生,瞭解了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了北京春節的年味,明白了課文的寫作順序,理解了一些不懂的內容。收穫真大。下一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北京的春節,進行更進一步的瞭解和學習。

六、作業超市:說說你家鄉的春節習俗,並選取一樣,把它寫下來。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喜慶團圓祥和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本課是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傳統文化”為主題。而傳承千百年的中國傳統風俗文化節日“春節”在老舍先生的字裡行間樸素而生動的表達出了人們過新年時的溫馨和美好,是幫助學生了解傳統風俗拓展有關只是的很有用的素材。

學情分析

進入六年級以來,感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高了一個層次,擁有了比較強的語感,對文章的理解也不再侷限於一個段落,學會了前後貫通的方法。因此在《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在默讀課文的基礎上,初步瞭解課文內容,說一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然後細讀課文,瞭解詳寫的幾個日子,教師指導學生運用讀課文畫句子的方式,引導學生邊讀邊思,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在讀書討論中,師生共同參與評價,融入其中,感悟臘八的風俗、除夕的熱鬧、大年初一與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

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翡翠、永珍更新、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張燈結綵、有聲有光、各形各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教學重點

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教學難點

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在上課之前,老師請大家欣賞幾幅圖片,看看錶現了什麼時候的情景?(春節),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這節課,我們跟隨老舍先生,一起走進《北京的春節》(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老舍先生是我們的老朋友了,那現在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老舍?

二、初讀感知

(一)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並完成以下三個題目:

1、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作者依次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的日子?

3、作者詳寫的是哪幾個日子,略寫的是哪幾個日子?

(二)交流

1、檢查生字詞

2、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熱鬧喜慶團圓祥和)

3、作者依次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的日子?(臘八節、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節、正月十九)從這道練習題中,你發現作者在寫這篇課文時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

4、作者詳寫的是哪幾個日子,略寫的是哪幾個日子?從這道題的回答中,你發現作者運用了什麼樣的表達手法啊?

三、研讀賞析

請你從作者詳寫的四個日子中任選你最感興趣的一個,好好研讀相關段落,看看這個日子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並且還要劃出其中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想想好在哪裡?並簡單的做一下批註。

(一)臘八

臘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重點句交流:

“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裡最冷的時候。

引號裡面是個什麼句子?文章當中引用這樣的句子有什麼好處呢?(可以使文章意思通俗易懂)

師小結:老舍先生很喜歡在文章中引用俗語,使自己的文章顯得通俗易懂。後來“通俗易懂”也就成了老舍先生文章的一大語言特色了。

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你們認為這個句子寫得好嗎?好在哪裡?透過老舍說的這句話,你感覺老舍是一個怎樣的人。(板書:幽默風趣)帶著這種風趣幽默,再讀這句話。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

1、你對這個句子怎麼做的批註?(抓色如翡翠色味雙全)臘八蒜既好看又好吃,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讀到這裡時,你眼前似乎浮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我似乎看到了大家吃了一個又一個餃子,吃得很香很美味)你想不想吃?那讓我們把這兩個詞送入句子中美美的品一品這臘八蒜吧。(讀到年底、、、、、、、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指名讀,齊讀)

作者運用了兩個詞,就使臘八蒜這麼饞人,那你覺得作者在語言運用上有什麼特點啊?(簡練準確)

(二)除夕

除夕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守夜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意義呢?

看來除夕留給大家的總體印象是熱鬧。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到“除夕真熱鬧!”這句話,你你會發現這一句是個什麼句子?除了以上同學談到的那一些,你還能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熱鬧?看來字裡行間都在寫熱鬧,讓我們一起讀出這種熱鬧。

再看一下這段文字,在結構上特點?

(三)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重點句:正月初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對比)

那這一天人們有哪些活動呢?請結合男人們、女人們、小孩們這類提示性的詞語來說。

(四)元宵節

春節的高潮是一個接著一個,過完了除夕、過初一,那春節的第三個高潮是什麼?(元宵節)你怎麼知道的?(重點句: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品讀“又”字)

那請同學們同位合作學習元宵節部分,看看元宵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一部分在寫法上又有什麼特點呢?可從從表達手法和結構特點兩方面考慮。

(1)說說元宵節的風俗習慣。(觀花燈吃元宵)

(2)作者著重寫了哪部分?那你現在知道表達特點這個空該填什麼了麼?

(3)作者把花燈描寫得這麼詳細是為了突出什麼呢?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從文中找出這個句子,你會發現元宵節時,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四、總結提升

(一)學完這節課,你在課文內容或寫作方法上有哪些收穫呢?

(二)自主閱讀“閱讀連結”中的短文1梁實秋的《過年》,比較:同是寫過年,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