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及課後反思
第一單元集體備課
本單元以“民風民俗”為主題,編排了《北京的春節》《臘八粥》《古詩三首》《藏戲》4篇課文。所選的4篇課文不僅為我們展示了傳統節日中各地不同的民風民俗,還向我們介紹了各地獨特的藝術樣式。《北京的春節》讓我們瞭解了老北舅民過春節時的
風俗習慣;《臘八粥》向我們展示了人們臘月初八吃臘八粥時的情形;《古詩三首》描寫了古代人們過傳統節日時的習俗,表達了詩人獨特的思想情感;《藏戲》為我們介紹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戲這一獨特的藝術樣式。
北京的春節
1、會寫38個字,正確讀寫44個詞語。
2、瞭解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熱鬧、喜慶的氛圍;體會老舍“京味兒”語言的特點。
3、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4、學會透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品味詩句,感受古詩表達的情感;指導背誦、積累古詩。
5、瞭解藏戲的形成過程,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教學目標
1、會寫“醋、餃”等15個字,正確讀寫“臘月、展覽”等35個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瞭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傳統文化。
3、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分清課文詳寫、略寫的內容,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品味老舍“京味兒”語言的特點。
教學重點
瞭解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感受北京春節濃濃的年味,領略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難點
品味老舍“京味兒”語言的特點;透過比較閱讀,學習按時間順序記敘和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策略
1、字詞學習
本課要求會寫15個字,在教學的過程中,可結合詞語和具體的語段展開教學,把本
課的字和詞語分類識記,如“拌、眨”都是動詞,“風箏、口琴、鞭炮”都是名詞。
“拌、眨”這兩個動詞可利用形旁表意的特點進行歸類識記,同時透過肢體動作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寫字時,可重點指導易寫錯的字,如“截然不同”的“截”字,左下方是四橫,不能寫成三橫;“醋”字的左半部分不能寫成“西”。
2、閱讀理解
文中列舉了許多北京過春節的習俗,趣味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初讀課文後,可以讓學生談談北京的春節給自己留下的整體印象,再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瞭解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表達運用
先透過自主讀文來感知文字,再在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觸發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為學生創設和諧的對話氛圍,讓學生大膽交流生活中自己是怎樣過春節的。在這種對話中不斷感悟,提升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留給學生充足的自讀自悟時間,透過課文和課文後的“閱讀連結”的對比閱讀,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按時間順序記敘和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狀元大課堂·好學案》對應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蒐集關於春節及春節習俗的圖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醋、餃”等15個字,會寫“臘月、展覽”等35個詞語。
2、初讀課文,瞭解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師:“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動地迎新春。”一到春節,大街小巷就變得熱鬧非凡,家家戶戶都是喜氣洋洋。這是我們中國人心中最隆重的節日,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不過了。(板書:春節)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誰來說說你家是怎樣過春節的?
2、指名學生回答。
3、師: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民風民俗。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北京,過一個京味兒十足的春節,感受北京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書課題:北京的春節)
4、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談話切入,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家裡過春節的情景,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調動學生積極的情緒狀態,引發學生的共鳴,使學生對文字產生學習興趣。
板塊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預習:指名讀生詞,注意糾正字音。
課件出示
臘月 展覽 風箏 空竹 口琴 更新 鞭炮 除夕 春聯 掃除 年糕 充足 店鋪
開張 對聯 年畫 通宵 間斷 除非 必定 光景 燃放 親戚 拜年 寺院 轎車
駱駝 元宵 一律 彩繪 廣告 分外 萬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張燈結綵
3、引導學生從生詞的音、形、義三方面瞭解需注意的地方,並相互交流。
4、全班齊讀生詞。
5、快速默讀課文,思考:按照老規矩,北舅是怎樣過春節的?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引導學生結合閱讀心得,說出“熱鬧、忙碌、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板書: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6、選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其餘同學一邊聽一邊想,作者寫了哪姓子里人們的活動?可以用筆畫下來,也可以用喜歡的符號標出來。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閱讀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並清除學習上的障礙,包括字、詞、句等,以便進一步深入學習課文。同時,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讀書動筆的習慣。
板塊三 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看來同學們讀得很認真,已經初步感受到北京的春節氛圍。這麼熱鬧的春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又是什麼時候結束的呢?
2、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思考:作者圍繞春節都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後以四個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合作填表。出示課件:
時間 風俗習慣或人們的活動
3、彙報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1)時間順序:臘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確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結束。(板書:臘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2)風俗習慣或人們的活動:熬臘八粥、買雜拌兒、節前忙碌、放鞭炮、吃糖、
除夕守歲、拜年、逛廟會等。
4、師生共同完成並訂正以上表格。
5、觀察上表,你們知道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嗎?(時間順序)
6、透過閱讀填表、互相交流,我們對北京春節的習俗瞭解得更清楚了。北舅過春節過得這樣豐富多彩,我們就應該透過有感情的朗讀來細細品味這熱鬧、忙碌、喜慶又團圓的春節。請大家品讀文中自己喜歡的描寫春節中重要日子的文段,並試著
背一背。
7、這節課,我們透過朗讀和小組合作交流,瞭解了北京春節那豐富多彩的風俗習慣,也初步瞭解了課文的寫作順序。希望大家回去再美美地朗讀課文,並把你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下節課,我們將深入瞭解北京春節那濃濃的 “年味”,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設計意圖】以表格的形式把春節的時間和風俗習慣一目瞭然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自然會發現課文的寫作順序,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與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按時間順序記敘和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2、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
板塊一 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瞭解到作者是按照時間順序介紹北京春節習俗的,知道作者主要介紹了重要日子裡人們的活動,並且說出了北京的春節給我們的感受。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北京的春節,感受北京春節的習俗和它所具有的獨特魅力,體會作者的寫
作方法。(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1、課件出示填空題,比比誰回答得快。
板塊二 研讀賞析,感受年味
1、默讀全文,思考:老舍先生為我們展示了許多北京過春節熱鬧的畫面,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幅?
2、小組研讀。課件出示閱讀要求: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覆讀一讀,畫出最能表現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小組內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4、交流體會和感受。
(1)體會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節前的年味主要表現在哪裡,節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這姓子里人們的主要活動、講究及人們的心情。
②指名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③引導學生找出文中關鍵的詞語,思考: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可以體會到人們在忙碌中洋溢著的喜悅和希望?
④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有感情地朗讀。
⑤聯絡生活實際,自由說說你們家過春節的這段時間都在幹些什麼。
(2)體會過年的熱鬧。
①過節時重點寫了哪幾個日子?(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春節最大的特點是什麼?(熱鬧)
②同是熱鬧,但各有不同,默讀思考: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這三個春節的重要日子,它們各自又有什麼特點呢?請在文中找到相關的詞句反覆讀一讀,想一想。
③學生交流反饋,教師相機指導。(除夕:喜慶、團圓;正月初一:悠閒、快樂;正月十五:紅火、美麗)
④交流反饋寫“除夕”的片段,教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節日喜慶、團圓的氣氛。
課件出示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了各色的年畫。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
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抓住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感受除夕的喜慶、熱烈;抓住“除非、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感受團圓的氛圍。
⑤閱讀“閱讀連結”中斯妤的《除夕》,與老舍的《北京的春節》進行比較:同是寫除
夕,二者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學生自由交流,教師及時梳理:老舍為我們展現的是全景圖,抓住除夕時人們主要的活動進行簡單勾勒,語言簡潔明快;而“閱讀連結”中斯妤由回憶外婆入手,重點寫了一家人過除夕的情景,其中細緻描寫了準備過程和圍爐的情景。
⑥過渡:熬過了除夕,人們透過守歲把美好的祝福贈給了長輩和孩子,接著正月初一到來了。
⑦指名學生交流反饋,進一步體會正月初一的悠閒、快樂。重點指導學生一邊朗讀一邊體會逛廟會時人們的悠閒與快樂。(課件出示:課文第8、9自然段)
⑧指名學生讀。
⑨過渡:正月初一過完了,同學們可別挪開腳步,更精彩的還在後面,更精彩的是什麼呢?(元宵)
(3)體會正月十五的紅火、美麗。
①找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指導朗讀,體會排比句的作用。(課件出示:課文第11、12自然段)
②創設情境,引導寫話:看著火紅而美麗的北京城,看著一盞盞有聲有光、各形各色的花燈,你產生了哪些美好的遐想呢?請你用上文中優美的詞語,寫出你此刻的感受吧。
③帶著美好快樂的情感,全班齊讀第11、12自然段。
【設計意圖】本文的語用目標是引導學生從關注文章整體結構的詳略安排,到關注文章片段描寫的詳略安排,到關注有效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品讀文段的同時,透過對比閱讀,學習片段中的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以及品味作者的語言特點。
板塊三 總結全文,領悟寫法
1、同學們,看來這篇課文已經在你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再來看看課文,
看看作者是怎樣寫這篇文章的,文章在寫作方法上有什麼特色。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1)按時間順序有條理地記敘。
(2)有詳有略地寫,對春節中的高潮部分進行詳細描寫,其他部分則簡略介紹。
師:我們在今後的習作中也應該抓住重點內容來寫,做到有詳有略,讓人印象深刻。
(3)抓住特色活動來寫。
4、自主閱讀“閱讀連結”中舒乙的《北京的春節》,與老舍的《北京的春節》進行比較:
同樣是寫過年,二者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5、假如此時再請你寫春節,你打算怎樣寫?
引導學生借鑑學到的寫法,如:選材要詳略得當,描寫節日要抓住最主要的特點,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等。
6、教師小結:同學們,北京的春節從臘八拉開序幕,到正月十九才宣告結束,歷時一個多月,作家老舍卻只用了一千多字就將它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節日最突出的特點,用極其凝練的語言,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幅熱鬧喜慶、歡樂祥和的
春節畫卷。同學們要懂得運用剛才總結的寫作方法來指導自己寫作。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
與文字進行充分的對話,同時鼓勵學生勇於思考。教師要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總結方法。
[教學反思]
《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所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發著濃郁鄉土氣息的散文。本文以時間為順序,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北京春節的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進行了介紹,展現了中國傳統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勾起讀者對年味的嚮往,對傳統節日的留戀。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從語言特色、詳略、比較閱讀、表達順序等方面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及傳統節日的習俗。
1、自主讀文,讀中感悟。
讀是培養學生語感和提高語言素養的最佳途徑之一,也是學生與文字對話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本節課教學中,我首先落實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保證他們能多次自主閱讀,讓學生獨立、充分地與文字對話。我從整體入手,緊扣中心,抓住關鍵詞“熱鬧、忙碌、喜慶、團圓”,幫助學生讀通課文,瞭解課文脈絡。接著,我在這個基礎上透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勾畫圈點批註,抓住關鍵詞句展開教學,採用朗讀、品味、想象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感悟語言。
2、指導朗讀,創設氛圍。
本課寫了北京春節的一系列習俗,字裡行間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新年的心情,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其中許多情景孩子們從未見過,但老舍先生的描述使人身臨其境。
教學時,我採用以讀為主,輔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如小組合作探討交流、課堂延伸激發表達等,為學生創設積極的說話氛圍,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生情,瞭解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從而瞭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此外,我著重觸發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還為學生創設和諧的對話氛圍,讓學生大膽交流,在這種對話中不斷感悟,提升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
3、突破難點,領悟寫法。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時段“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來進行品讀,透過有層次、有秩序、有針對性的提問,把學生的思維、觀察和想象的能力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把握本文的謀篇佈局,讓學生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在昇華情感的同時,激起學生表達、抒發情感的慾望。由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節》延伸到我們自己的春節,在教學中滲透作者的寫作方法,體會本文寫作方法的精妙之處,指導學生進行習作實踐。